大班美劳创意活动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美劳创意活动(精选7篇)

大班美劳创意活动 篇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3、提高幼儿对蔬菜水果的喜爱,知道多吃蔬菜水果身体棒。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蔬菜、牙签、彩笔、剪刀等,音乐、布景台.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轻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 小朋友们好!今天非常高兴能认识这么多的新朋友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引出主题。〈2〉教师示范(现场制作),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了老师的精彩表演,你们觉得给蔬菜和水果大变身是不是很好玩儿?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蔬菜,看,多有营养,你们一定也很喜欢吃吧,看你们棒棒的身体我就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就给这些有营养的蔬菜水果来个大变身好不好!

现在就请你们开动脑筋,看看蔬菜水果还能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好吗?相信你们一定会比老师做得好,一定会给我一个惊喜。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开动脑筋,大胆的想象,提醒幼儿一起合作共同完成。〈2〉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老师逐一询问并进行鼓励和夸奖。〈3〉提醒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作品展示:教师请小朋友们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2〉音乐响起,小朋友跳着欢快的舞蹈结束

设计思路:

大班美劳创意活动 篇2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大班美术活动:纸箱创意造 篇3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于大人来说是废弃的垃圾,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每个家庭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纸箱,我们与孩子一起把各种废旧纸箱搬进教室,任由孩子摆弄:开火车、做开心屋、跳板、搭城堡……现在,我们又指导孩子开展纸箱创意绘画活动。原是大人眼中的“垃圾”,现在却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材料,让孩子们先是在上面涂上银灰色的丙烯颜料作底色,然后再用红色和黑色颜料分别进行创意装饰。通过老师的引导,一幅幅富有想象的作品呈现在纸箱上,最后再将纸箱进行创意造型。银灰色的底,红色和黑色的点缀装饰,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中国风”。而创意活动是孩子动手创造美的过程。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预设。预先设想孩子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想法或疑问,尽量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及目标的达成度,尽可能充分地挖掘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这次活动我针对本班孩子已有的绘画经验设定三个目标:欣赏几种纹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重点指导孩子学习掌握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在纸箱上作画,也是变废为宝的一次环保活动,既节约了绘画材料,又满足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与“低碳”走得更近,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在纸箱上作画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活动目标:

1.欣赏几种纹样:云纹、花朵、火、浪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2.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

3.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ppt图片,范例,幼儿前期涂好底色的纸盒、纸箱,丙稀颜料,水粉笔,有花纹和图案的物品。

活动过程实录:

1.欣赏ppt组图一,感知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的纹样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你发现这几张图片上有什么?有哪些纹样?

(运用ppt图片,给孩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从孩子“哇”的惊奇声中,画面吸引了孩子。孩子的想象很丰富,云纹的线条像跑道,像浓烟、像龙身上的鳞片等等。)

2.播放ppt组图二,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师:这些是艺术家们设计的装饰方法,看看每一张图片上装饰的方法一样吗?运用了哪些纹样?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掌握这几种装饰方法,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做准备。)

3.播放ppt组图三,欣赏生活中的物品:手机、靠枕、花瓶、电脑。

师:知道了几种装饰方法,看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几种装饰方法呢?

幼儿:“电脑的边缘有螺旋线”,“靠枕有一半运用了凤凰的纹样”,“花瓶的中间有菊花,瓶口有波浪线”……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再次巩固学习几种装饰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欣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知道有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花的纹样,还知道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今天老师把小朋友带来的纸箱也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一起来看看。

5.欣赏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面的装饰方法以及底部颜色的变化?

(教师范例的提供,再次拓宽孩子的思路,感受不同的装饰方法。)

6.出示幼儿前期涂上底色的纸盒纸箱。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也来当设计师,用不同的装饰方法把纸盒纸箱穿上一件美丽的衣服。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可以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

7.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茹茹在纸箱侧面画了孔雀羽毛的纹样,在另一面画了蝴蝶的一半身体,还用城墙线在纸盒的边缘装饰,一幅古香古色的画面在眼前呈现,俨然又回到古文化的氛围中。

科科则像一位大画师,用一些斜线和点在纸箱的一面很快布满。咦!另一些方块一个接一个横在中间是什么呢?他告诉我,那是“中国结”。

然然在纸箱的中心画了一朵大大的花,花蕊用细细的长的短的线条表现,再用了沙子点进行点缀,接着她又用了蜗牛线在四角装饰,一朵美丽的花开心地绽放。

翔翔用了一些锯齿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排列,他告诉我,那是火山爆发了,有岩浆流出来了,在另一面画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波浪线,那是大海,海上有几只海鸥再飞翔,多么富有想象的画面!

8.作品展示,相互欣赏。

(展示每一位孩子的作品,教师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互相学习,体验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的喜悦。)

9.奖励“创意之星”,为每一位孩子奖励一颗五角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

10.合影留念。

(孩子与作品一起拍照,再一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乐融融。)

活动延伸:纸箱创意造型

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箱创意造型,大胆想象,感受乐趣。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创意装饰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欣赏三组ppt图片让幼儿循序渐进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的美,欣赏几种装饰方法及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获得一些经验,为他们更好地自由表现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启示:教师要注重细节,关注孩子,及时指导与鼓励。创意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孩子在活动中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丰富,每个孩子的创意都值得我们关注,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孩子操作中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通过幼儿的动作、面部表情、同伴间的对话等一系列外在表现来推测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协助完成活动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将作品展出,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一个小小的展示平台,引导孩子间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他人长处的机会,让他们都获得被肯定的快乐,同时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者,在创意表现活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指导的“合适尺度”,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认识幼儿,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快乐星猫创意美劳中班完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掌握穿孔、粘贴的基础上,有顺序的将玩偶的各个部分进行组合。

2.能用小木棒将玩偶的上下两个部分穿起来。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将玩偶的身体按顺序组合在一起。

难点:能综合运用粘贴、穿、组合的方法来制作玩偶。

活动准备:

材料包:造型纸卡、木棍、EVA 块。

自备材料:胶水或胶棒、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成品,吸引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它能随着音乐跳舞呢!请你们看一看,它身体的哪些部位在跳舞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2.拆分成品,观察材料,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伸缩玩偶的制作方法。

★教师:这个玩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教师将成品一一拆开。

★教师拿出材料包里的操作材料。

★教师:玩偶的脑袋上缺什么?怎么粘?(注意左右对称)

★教师:身体什么形状的?应该粘在什么位置呢?玩偶的胳膊应该怎么分布粘贴?

★教师:为了让玩偶能跳舞我们需要用什么帮忙?(木棍)为了防止玩偶跳舞的时候不摔倒我们用什么保护它?(EVA 板)。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制作顺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交代任务及要求:注意组装的先后顺序及注意孔洞之间的串联穿插。

4.欣赏评价,活动结束。

★教师:幼儿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玩偶是怎么做的?也可邀请其他小朋友的玩

偶一起跟随音乐一起跳跳舞。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将成品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时使用。

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搓长等泥工技能表现立体的毛毛虫造型。

2.观察毛毛虫身体不同部分的形状大小,取相应分量的纸黏土进行操作。

3.活动结束后,能够将多余的纸黏土收拾干净。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团圆、搓长等手法,塑造毛毛虫造型。

难点:根据需要取纸黏土,捏出毛毛虫的各个部位并组合。

活动准备:

材料包:纸黏土、活动眼珠。

自备材料:毛毛虫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毛毛虫的相关图片,了解毛毛虫的形象特点,表述所观察到的毛毛虫各个身体部位的形状。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

★教师:请你仔细看一看,毛毛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

2.学习跟随教师按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塑造毛毛虫。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塑造毛毛虫造型。

★小结:取不同颜色的纸黏土搓成不同颜色的圆球,再将圆球逐个排列出毛毛虫身体的造型,再在头部的位置添加眼睛、鼻子、触角等。取四份等量的纸黏土,分别将其轻轻搓长,做成长条,粘贴在毛毛虫身体的下端,一条可爱的毛毛虫就做好了。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学会制作毛毛虫了吗?那就请你来试着做一个吧!

★教师交代任务及要求:毛毛虫的身体大小要均匀;揉搓要细致小心,尽量搓光滑,若制作毛毛虫眼睛有困难,可使用活动眼睛。

4.欣赏同伴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从造型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在手工区投放多种动物或物体的平面图,让幼儿用纸黏土进行平面造型。教师

可请幼儿尝试捏塑圆柱体、水滴形等常见的形状,并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捏

塑出更多的造型。

印第安纸袋娃娃

活动目标:

1.通过撕帖,发展幼儿手眼协调及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2.能用羽毛装饰出印第安特色的头饰。

3.培养幼儿做事专注、认真、仔细、耐心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随意撕出简单的圆形及长方形来表示印第安人的五官。

难点:能耐心、细致地完成作品的创作。

活动准备:

材料包:EVA 羽毛、牛皮纸袋、彩色纸。

自备材料:胶水或胶棒、音乐《十个印第安人》、成品 1-3 个。

经验准备:幼儿有沿轮廓或随意撕纸的经验及使用胶水或胶棒的常规经验。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教师操作成品,吸引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几位小客人要到我们来作客,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将纸袋套在手上随音乐表演。

★教师:这些小客人跟我们长得一样吗?你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纸袋娃娃和你一起跳舞?

★此环节老师也可以准备印第安人的图片供幼儿观察。

2.幼儿观察比较材料与成品的差异,共同探讨制作的方法。

★教师:印第安娃娃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呢?请幼儿拿出材料包中的牛皮纸袋。

★教师:纸袋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用什么做的?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拿出材料包中的彩色纸。这些纸怎么变成娃娃的五官呢?怎么撕?

★教师可请幼儿说一说他想撕出的五官的形状、颜色等。★教师:这些五官怎么粘贴在纸袋上呢?怎么使用胶水或胶棒?(贴的时候尽量注意五官的位置)

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做龙舟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线或曲线连接龙头、龙尾,变现出龙舟的基本造型,并学习用多种线条或图案装饰船身。

2、感受龙舟的美,体验设计活动来带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重难点: 尝试运用直线或曲线连接龙头、龙尾,变现出龙舟的基本造型,并学习用多种线条或图案装饰船身。

活动准备:

1、幼儿画纸(教师事先在上面画好龙头和龙尾)人手一张

2、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以“龙舟制造厂”大设计师的身份交代本次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师:端午节快到了,“龙舟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要设计一批式样新颖、图案美观的龙舟去参加比赛,请小设计师们动脑、动手画一画设计图。

2、自由讨论设计的方法。

师:瞧!设计图上已经画好了龙头和龙尾,该怎样完成设计图呢?小设计师们商量一下。(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先连接好龙头和龙尾、再画出漂亮的图案、涂色)

二、探索步骤,创意想象。

1、造船身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可以用怎样的线条连接。教师引导幼儿用直线或者曲线进行连接,并根据幼儿的回答连接好船身的上、下两条线。注意上下线之间要有一定的宽度,以便装饰图案。

2、画图案

引导幼儿学习用短线分割船身并大胆尝试用直线、波浪线、螺旋线及各种简单的图案分段进行装饰。

大班美劳创意活动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

2.能利用工具,并大胆选择颜色表现火山爆发的画面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火山爆发视频、卡纸18张、红、黄、白、猪肝色4种颜料各4盒、吸管18根、棉签20根、叉子10根、牙刷18根、喷壶10个(红颜料5个,黄颜料5个)、桌布5张、笔筒5个。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火山。

师:小朋友们,山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那你们有见过喷出火焰和岩浆的山吗?(火山)火山是怎么样子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火山爆发吧。

二、播放视频,感受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

师:视频中的火山看起来像什么形状?(像三角形)火山是怎么喷发的?(像喷泉一样从山顶向上喷,然后向四周掉落下来,岩浆也会沿火山口流出来。)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是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白色(由于温度高,滑落的速度快,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白色))

师小结:火山是由于地壳下的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的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方就冲破地壳,向上喷勇而出,流出岩浆,形成火山喷发的景象。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火山爆发,我为每桌小朋友们准备了红、黄、白、猪肝色四种颜料、和一个笔筒,但我没给你们准备画笔,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它是什么(棉签、吸管、叉子、牙刷、喷壶)?可以怎么玩? 2.活动要求

师:请小朋友利用这些小工具,先在纸上画一座山,再画出火山爆发的景象。记住吸管是往外吹,不能吸。喷壶要先看一下喷口在哪儿,然后把喷口对着画纸喷,不能把喷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喷下去。不能把颜料碰到别人,也不能将蘸满颜料的手去揉眼睛。小工具用完要及时放回笔筒里,完成的小朋友请把你的画挂到黑板上,然后坐回位置。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执教者:饶露

四、作品展示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的画,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大班创意《美丽的剪纸》 篇7

【关键词】大班创意 主题活动 教学

一、说活动教材

1.1主题内容分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让幼儿从中发现和感受中国的文化特色。我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有所认识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美丽的剪纸》。

2、幼儿现状分析:

在一次餐后活动几个小朋友在画画,另一个小朋友在做手工剪纸,小朋友们看到之后都围在一起进行讨论,“剪的什么呢?”“怎么剪出来的”,“我在哪里见过”等。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于是我又有了设计一节有关剪纸课的想法,因为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逐渐地对一些民间艺术很感兴趣。剪纸图案的对称、形态各异的特征、生动有趣的美深深吸引了幼儿,他们非常乐于探索,而且利用小小的彩纸可以美化自己的生活,装扮自己的窗户、小房间等可以给幼儿带来很多的乐趣。再说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手工剪的技能,为他们本次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剪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结合“世界真精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本节手工课《美丽的剪纸》。

二、说目标

主题活动原有目标:

2.1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2欣赏剪纸作品,并大胆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加深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本次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以下目标:

(1)幼儿通过图片和实物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通过欣赏作品,幼儿能够用剪刀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加深幼儿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3)愿意和小伙伴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活动重点:幼儿对对称图案的认识。 突破重点方法:1、情景:课前准备一些对称剪纸张贴在活动教室;2、直观:生活中我会让幼儿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物品、图形(蝴蝶、形状)课中准备PPT不同对称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欣赏和观察。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用剪刀创作对称的剪纸作品。突破难点方法:课前让幼儿进行巩一些对剪刀使用固练习,大班幼儿已有一些剪得尝试,那么我会进行逐步的从易到难,然后剪一些不同的图形和形状,提起幼儿剪得熟练和兴趣,让幼儿能够在完成本节课程打好基础。

四、活动准备: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针对课程的设计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

教师提前把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

(2)活动中准备--教具准备:

提前做好剪纸作品的ppt(课件),有对称的,例如对折剪、四折剪、六角剪;也有不对称的,例如小猫、小鱼、福字等,优美轻音乐。

(3)活动中准备--学具:

不同颜色的手工纸,幼儿剪刀。

五、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环环相扣的组织活动,遵循相互作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实践中接受。 结合一个高效的教学流程:激发--感知--探索--展示--总结

1、引入环节--激发

(1)教师提前把剪纸作品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讨论:“今天活动室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描述剪纸的艺术特色。

2、认识对称图案--感知

(1)教师出示对称的剪纸,请幼儿猜猜对称的图形是怎样剪出来的。

(2)出示不同款式的对称剪纸,请幼儿指出是上下对称、还是左右对称、还是抽对称。

3、幼儿剪纸的认识--探索

教师通过对幼儿的提问,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认识和了解。

(1)你喜欢哪一幅剪纸?为什么?

(2)剪纸的用途?

4、幼儿操作

(1)请幼儿挑选手工纸,尝试创作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安全渗透:在幼儿进行剪纸之前,教师告诉幼儿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小提示,以免幼儿受伤,学会自我保护。)

(2)教师可提前将一些常规对称剪纸的步骤图贴出来让幼儿学习模仿,例如对边折剪、四角折剪等对称图案。

5、作品展示--展示

幼儿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小朋友看一看,并告诉小朋友自己剪的是什么?

6、总结

教师做课堂小结,并让幼儿进行巩固加深对“对边折剪”和“四角折剪”等对称图形的认识。

六、延伸活动

1、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览区,放学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自己的剪纸作品

2、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剪纸布置自己的客厅和卧室。

七、活动效果

根据课前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及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情况,本班幼儿应有80%的幼儿能够剪出对称图案;由于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预测有20%的幼儿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完成活动;那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把剪纸的相关材料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进一步的练习和完成对对称图案的活动练习。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幼教活动主题与幼儿主体性培养[J].学前教育研宄,2002(6).

上一篇:导医考核测试题下一篇: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