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共9篇)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1

一、投递人员将期刊送到图书馆,期刊部应履行相应的接收手续,分清责任。

二、按照清单核对期刊,发现问题及时与投递人员联系,催促尽快补刊。

三、现刊实行计算机集中验收,各厅(室)手工划到的管理。各厅(室)收到期刊后,应及时提供给读者使用,尽量做到报刊当天上架,不得截留新刊供当事人或私借他人使用。

四、阅览厅(室)现刊、过刊均不外借,读者因特殊情况须外借期刊,应经馆领导批准。

五、报纸2-3天下架一次,分门别类堆放,每月由期刊部集中进行装订,存放在报库供阅览。

六、期刊次年1月底下架,形成装订清单,全部送外装订,同时对破损期刊进行必要的修补或剔除。学术性较强、需要长期保存的期刊如有丢失应尽量补购。期刊装订严格按照《重庆工学院图书馆期刊装订合同》执行。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2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直接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信息职能,负有特殊的教育使命。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就是把服务与育人科学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服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首先应明确自己在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管理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传统的图书馆的工作模式是人与纸质文献的结合,或者是以书本为媒介与读者的面对面的交流,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还有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图书馆员的智力知识,是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培养知识型馆员是互联网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建立一支思想领先、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是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管理创新是办馆思想、方式和方法更新的重要内容。大学图书馆创新内容分为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一、管理模式创新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制定,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为出发点,有着太多的约束,这种太严的规则致使图书馆管理趋于僵化,限制了馆员的创造精神,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时代。一项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技的优势,而决定人才和科技优势的是创新,所以把创新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当代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日趋庞大,其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大学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领域,而大学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性服务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大学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21世纪新的运行特点,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依然是大学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资源。

二、组织结构创新

图书馆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必须借鉴和吸收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以丰富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指导新形势下的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现代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决策权下移的扁平分权化的组织结构。灵活的、柔性的和开放型组织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应具有的特征,消除传统的“金字塔”等级链结构的弊端,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提升图书馆的应变能力,给予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自主权,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当今的经济环境与信息环境正在发生剧变,所以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建充满活力的知识型团队组织,从而达到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确保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手段创新

加强大学图书馆协作网建设。大学图书馆协作网是大学图书馆合作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各平台上,各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信息检索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所以,根据平等、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加强地区性大学图书馆协作网的建设,为大学馆际之间的合作打好基础。长期以来,许多大学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基础阶段,只满足于编制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来满足读者的一般阅读需求。由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对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研究,创编各种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另外,大学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成果,增强自身的文献搜集、加工、贮存、检索等能力,真正把馆藏文献中有用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并将其快速、准确地提供给用户。因此,大学图书馆必须采取专业培训、外出进修等措施强化员工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同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建立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以确保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服务模式创新

1. 变“浅层次文献服务”为“深加工信息服务”。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以收藏、加工和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质文献信息为主。随着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已不可能一一阅读原始海量的文献信息,这就要求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大学图书馆应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从而形成书目、文摘等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使读者能通过网络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方式,变“浅层次文献服务”为“深加工信息服务”。

2. 变“单纯服务型”为“多样型服务”。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主要是给到馆的读者提供单一的借阅服务,读者把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渠道都放在图书馆,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模式,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开展文献借阅、读书娱乐、信息检索、举办会议等多种服务的多功能活动场所,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多样型服务”,如代查、代检、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等文献信息服务,不断提升广大读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与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82.

[2]宋增月.浅议图书馆管理与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2):168-168.

[3]林昭荣.浅析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科技资讯,2010,(5):256-256.

[4]于冬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J].科技信息,2007,(36):294-294.

[5]张芳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与应用模式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67-69.

[6]徐淑英.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252-254.

[7]陈如好,刘颂莉.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5):69-71.

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在新时期技术革新的形势下,随着iPad、电子书籍的不断更新出现,高校图书馆要想使自身的地位稳固,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良、优化设备、改善阅读环境。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提升创新意识。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高质量的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让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长足发展。

一、大学图书馆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各高校图书馆目前出现的问题大体上都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图书馆服务质量较差。图书管理员对于服务理念较薄弱,只是机械性的完成每天的书籍分类、整理、查询、新图书摆放、日常的环境打扫和维护等。而对于其服务意识则有所欠缺,有些管理者甚至对自主询问书籍的学生态度冷漠。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学生来到图书馆看到管理员在工作都会自行查阅书籍,因此双方缺少交流。管理员在工作当中,忽视了学生才是服务的中心。在书籍质量上,图书馆的新书更新缓慢,管理员没有及时的把新书籍更新的消息向学生传达,导致学生来到图书馆阅读质量下降。2.图书馆书籍资源匮乏。很多学生在图书馆里找不到需要的书籍,而往往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这就使图书馆丧失了本应存在的价值。有些热门书籍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同学都要提前预定,对于资料查询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员没有掌握学生对于图书的需求量,没有及时的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因此对于书籍的需求数量上无法了解。

二、应对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图书管理员自身素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理念

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素质,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高校要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思想道德与业务培训,要让他们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是工作的宗旨,要强化管理员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格;同时,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图书管理员要对图书馆里面书籍的种类及相应位置要详细了解。在日常的书籍摆放时要多留意,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进行询问时,便于管理员更好的进行服务。学生查阅书籍后,管理员要进行分类统计,哪一类书籍是学生查阅量较高的,要及时对库存进行填补。同时,对于书籍数量的缺少,管理者也要及时的上报给学校,进行书籍的采购;管理员对待学生的询问要热情。在对待每一位上前询问的学生,图书管理者都要面带微笑,亲切的进行解答。微笑式服务是服务理念的精髓。服务工作者的微笑式服务本身也是工作职责所在,同时服务者的微笑会让受众群体感到如沐春风,微笑式解答会缓解咨询者内心的焦燥。

(二)改善图书环境建设,创新人性化图书设施

要对图书馆的设施、环境建设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学生上图书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做好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书籍资料的完善,要尽量满足在校学生的阅读查询的需求,因此管理员对于书籍资料的更新要定期进行。同时,步入技术化时代的今天,人工查询也确实比较消耗时间。除了培训管理者掌握书籍的相应位置外,也可以引进电脑智能查询。管理员将图书馆里面的所有书籍的名称、种类、编号、详细位置等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学生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书籍相应的信息,电脑就会自动显示所摆放的位置,和书籍的在册数量,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软件环境的建设上,学校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图书馆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高雅场所,同时也是最能凸显出学校设施齐全的场地。因此在装扮上也要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例如:可以在图书馆内放入大型盆栽,来进行装点:在书籍的陈列架上可以摆放艺术雕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上具有高雅艺术的壁画:在每一张自习桌上放上陶艺工艺品等。这样的装扮下,会让图书馆更有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每一张桌子前都可以贴上“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工作人员也要对大声喧哗者进行阻止。

(三)完善图书馆员工管理制度,设置评价模式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能力的训练,要让管理员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受教育水平,并将所学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管理员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善,除了必要的培训内容外,还要对内部员工建立考评机制。考核的内容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工作积极性、工作实际能力、服务态度等,秉承着公平的原则,要让每一个图书管理者有一个竞争的平台,提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对于工作表现十分优秀的員工,也要设立奖励制度,增强管理员们的工作热情。同时,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工作当中严禁的注意事项。禁止在图书馆内吸烟、喝酒等。一旦有违反者应该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为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在图书馆的进出口设置评分系统。学生可以就图书馆的环境、书籍质量、管理员的服务等内容进行打分,并且还可以提交个人建议等。有利于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创新服务进行及时的改进。结语:高校图书馆的建立要本着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要与时代的进步相融合,对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意识要不断加强,要勇于走上创新之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环境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在校大学生。

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工作计划 篇4

一、稳扎稳打,认真做好图书馆基础工作

1、切实抓好图书馆的“建、配、管、用”的工作,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特殊功效,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的高素质人才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2、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窗口行业作风建设。巩固和发展国家二级图书馆的建设。

3、认真做好图书、报刊、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继续采购20xx年新书、电子图书,新购进的纸质图书一律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尽快上架流通,并做好推荐工作。

4、认真做好馆内报刊到馆登记、图书整理等工作。主要期刊报纸装订成册,并全部编目上架,以便读者借阅。同时,及时做好图书的整理、修补、上架工作。

5、完成20xx年中文过刊的整理、装订工作。

6、加强安全教育,保证读者和馆内人员、资源的安全。

7、进行网页门户改造。争取将图书馆主页改造成有独立网址的一级网站,整合资源,实现自主网站信息的动态更新。

二、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1、进取利用省级下发资源,开展专业业务培训。

2、强化高层次高技能的图书管理人才培养,力争培养骨干精英,力求构成以骨干带动团体提高的人才培养氛围。

3、认真组织参加县、局举办的各项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善工作作风。

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1、坚持充分利用节假日,在我县开展相关活动。

2、进取与其他部门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

3、拓展宣传途径,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

4、坚持经过“读者座谈会”、“读者留言板”“读者信箱”等形式收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提议,不断改善和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水平。

5、在提高读者信息素质,提高馆藏利用率方面:20xx年我们将进行以利用图书馆为主题的读者教育,以保障广大读者真正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不断提高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本事。

6、根据图书馆服务内涵的深化,经过图书馆网页、制作宣传牌、新书宣传、资源推介报告会等宣传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队员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保障服务质量,有利于工作开展,特制订此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第二章

队员权利及义务

第三条 队伍基本权利:

〔一〕 享有参加志愿者队基本志愿服务工作及接受相关志愿培训的权利; 〔二〕 享有志愿者队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通过符合志愿者队章程规定的民主程序投票决定本队的重大事务;

〔三〕 有权对志愿者队或各相关部门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建议,实行监督; 〔四〕 有权优先参加本队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有权提出困难和问题,寻求总队给与帮助解决;

(六)有权获得志愿者队队内的荣誉和奖励;

(七)完成一学期工作的队员将获得由图书馆和校团委盖章的社会实践证明;

(七)有权申请退队,队员提出退队申请,经本队同意后方可退队。

第四条 队员的基本义务:

〔一〕 本队队员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严于律己,遵守社会公德,言行符合四川大学学生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文明使用图书馆,不得利用志愿者队队员的身份做出有损志愿者队或图书馆荣誉的行为;

〔二〕 自觉遵守四川大学及四川大学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本章程的各项原则,自觉维护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图书馆以及学校的形象,维护志愿者队的合法权益;

〔三〕 服从志愿者队的领导,服从学校、图书馆的指导,参加志愿者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积极主动地学习图书馆业务,对图书馆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发扬“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精神,关心图书馆,关心读者。

〔五〕 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发扬团结协作和吃苦奉献精神,按时段准时到图书馆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未经准假不得擅自离开服务岗位,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服务岗位的,须经批准。〔六〕 按时参加例会,并积极参与发言与讨论,积极参加、策划以及组织图书馆和志愿者队的各种活动

(七)关心本队工作,主动向本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八)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它义务。

(九)志愿者不得在未经本队同意的情况下以本队的名义参加任何性质的活动。第三章 队伍条件及任务

第五条 队员条件

申请加入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 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图书馆志愿者队的相关规定,以自身的行动,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志愿者精神,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

〔二〕拥护志愿者队章程,志愿加入志愿者队;

(三)热爱图书馆,关心图书馆建设,积极宣传爱书、爱馆,文明使用图书馆,对行为不文明的同学加以规劝和指导;

〔四〕 工作积极认真,具有拼搏进取的工作精神、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 〔五〕 有责任心,愿意尽心为图书馆志愿者队的建设和服务出谋出力。

第六条 队员任务

(一)认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发扬“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精神,关心图书馆,关心读者。;

(二)代表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形象,致力于“服务图书馆、服务读者”,积极推动四川大学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

(三)积极为队伍提出创造性意见,致力于扩大图书馆志愿者队的影响力; 第四章 工作要求

第七条 按时段准时到图书馆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有事的成员须提前向该组组长请假,组长将队员的请假情况和原因上报分队长,分队长整理后定期上报总队。队员连同例会两次无故不到或四次请假未到视为自动离队。

第八条 工作时认真努力地完成所分配的各项任务,积极负责,态度端正。第九条 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并规劝违反制度的同学。

第十条 按时参加志愿者队的例会,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且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积极参加、策划以及组织图书馆和志愿者队的各种活动。第十二条 积极宣传爱书、爱馆,文明使用图书馆,对行为不文明的同学加以规劝和指导。第五章 队员选拔

第十三条 凡系四川大学全日制学生,不分年龄、性别、籍贯,政治面貌及宗教信仰均有机会成为本队成员。

第十四条 每学期初队伍将会开展招新工作,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招新期间提出入队申请。

第十五条 入队程序:

(一)填写入队申请书;

(二)筛表:根据入队申请书,筛选一定人数参加面试;

(三)面试:根据面试情况,选出预订人数的申请者;

(四)培训:有图书馆老师对所有队员进行统一的上书、排书等知识的培训;

(五)考察:经一个月考察合格者方可留队,不合格者分队长必须给出明确理由; 以上程序通过后方可正式成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注册队员,办公室统一对新队员建立档案,保管信息;

第十六条 分队长对队员有直接的选拔权,主席团负责监督,统筹解决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七条 每学期期末队伍进行留队人员统计,队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是否留队,根据留队人数,确定下学期招新人数,每分队队员总数控制在75人左右。

第十八条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队员,分队长有权利剥夺其继续留队的权利,须上报主席团。

第十九条 组长和队员换届:每学期更换一次组长和队员,组长和队员均在新学期面向全校重新招募。老队员若想继续参加也需重新报名登记,但享有优先权。组长由分队长任命。第六章 队员奖惩

第二十条 为激励队员,进一步调动队员责任心和积极性,健全完善队员管理制度,特制订此章。

第二十一条 奖惩要求:

(一)公开、公正;

(二)实事求是;

(三)不搞形式、及时兑现;

(四)对外公布。

第二十二条 奖励原则: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奖励方式:

(一)口头表扬;

(二)通报表扬;

(三)发奖状、证书;

(四)授予称号; 第二十四条 奖励种类:

一、每周志愿者之星的评选

1.评选时间:工作时期内的每一周

2.评选对象:本周参与志愿者工作的所有队员

3.评选程序:各小组组长根据本组队员的工作情况向分队长推荐,分队长根据被推荐人进行综合考评与比较选出本分队的志愿者之星,并及时上报副总队长。

二、每周优秀组长的评选

1.评选时间:工作时期内的每一周

2.评选对象:本周参与志愿者工作的所有组长

3.评选程序:各分队长根据该组的工作情况和组长的工作与活动表现谨向综合考评选出本分队本周的优秀组长,并及时上报副总队长。

三、每周最佳分队的评选

1.评选时间:工作时期内的每一周 2.评选对象:本周参与志愿者工作的所有分队

3.评选程序:双周根据每队的工作出勤率进行评分评比;单周根据每队的工作和例会评分评比。分数最高的分队当选最佳分队

四、学期十佳志愿者的评选

本队的非组长志愿者均有参选资格。人数为每学期10人,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减。在每学期总结大会之前选出。具体办法如下:

(一)每个队员给定底分100分;

(二)以下情形给予加分:

1.准时上班,认真工作,表现突出,经组长推荐,纪律委员确认,给予加1分,每组不限人数,一般每周不多于3名;

2.被评为当周志愿者之星,加2分;写工作心得的每次加1分;

3.参加队内活动,每次参与加1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加3分(包括前述1分,下同),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

4.参加队间联谊活动,每次参与加1分,若为竞技活动,赢得比赛,第一名加3,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

5.参与到总队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每次加2分; 6.积极参与到例会的各项活动的加0.5分; 7.积极参加总队活动的相应加1分;

8.其他加分情况,由纪律委员酌情决定,报请分队长批准。

(三)以下情形进行减分:

1.无故缺席例会和工作每次扣4分; 2.请假,没有参加工作和例会每次扣1分; 3.工作早退迟到者每次扣0.5分; 4.怠工,不积极工作者,每次扣0.5分;

5.只签到,却没有参加工作,每次被发现扣5分; 6.特殊情况,如全校考试等,不扣分;

7.其他有损志愿者名誉或者违反纪律的情况,酌情决定。

8.如出现队员调换时段的,视为志愿上班,原时段仍然算请假,相应扣分; 9.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参见章程及相关制度。

五、学期优秀组长的评选

本队的组长均有参选资格。人数为每学期每个分队一人,一共7人,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减。在每学期总结大会之前选出。

具体评选办法如下:

(一)每个组长给底分100分;

(二)以下情况加分:

1.认真负责,组织好本组工作,当次工作本组全勤的,每次加2分; 2.本组队员中当周被评为志愿者之星的,每次给组长加1分; 3.组长被评为当周优秀组长的,每次加2分;

4.参加总队比赛性质活动,每有一位组员参加给组长加0.5分,但是每次最高不超过3分;赢得比赛,第一名加3,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 5.参加总队联谊活动,每有一位组员参加加1分,但每次不超过3分; 6.参与总队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每次加2分 7.其他加分情况,报请分队长,酌情加分。

(三)以下情形减分:

1.本组队员缺席1人不扣分,缺席两人扣0.5分,缺席三人扣1.5分,以此类推,最多每次不超过3分;组员早退迟到的,每人次扣0.5分;特殊情况如全校统考或者放假等,不扣分;每次组长无故缺席的,扣5分;请假的,每次扣2分;早退迟到的扣1.5分;

2.每次活动,如队内队间活动等,没有积极组织本组成员参加的,视活动性质酌情扣分,没有组员参加的,每次扣2分;

3.每次例会,缺席1人不扣分,缺席两人扣0.5分,缺席三人扣1.5分,以此类推,最多每次不超过3分;

4.对于严重不负责任的组长,经组员提议,分队长决定,视情况给予警告或者撤职;

5.本组的组员因各种原因被强制离队的,每人次扣2分,自愿离队的不扣分; 6.其他减分情况,报请分队长决定酌情扣分。

六、学期最佳分队的评选

选出本学期每个工作周例会与工作得分总分前三名的分队作为最佳分队候选人,在总队例会上由主席团和各常规工作机构负责人根据各分队队员和队长的工作和活动情况投票选出。第二十五条 惩罚形式:

(一)批评:

(二)警告;

(三)退队;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参考)的队员,经分队长上报、委员会讨论,视情节严重,给予不同形式的处分:

(一)违反四川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

(二)工作中不带工作牌,态度散漫等;

(三)无故缺席工作、会议、活动;

(四)做出有损志愿者形象的行为者;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至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

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6

一、思想方面上半年来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服从工作安排,工作认真负责,尽力尽责。

二、工作方面我的岗位是图书管理员,主要是负责图书、技术规范规程和期刊的信息收集与征订、采购等工作。在半年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院里的工作需要和单位的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做好图书采购工作(全年采购图书xx册)。

2、每天及时进行期刊的验收,登记等有关内容信息,如:刊名,邮发代号,期号,时间等等,在一一核对后,进行登记,再将它逐一输入计算机中。

3、整理2010~2012年下架期刊xxx种xxxx余本并打捆准备送工厂装合订本。

4、认真仔细地做好院里各部门交办的资料和院图书室部分规程的扫描工作,并完成了科研管理科历年的科技合同扫描成电子文档。

5、能积极主动地做好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新书到后,及时进行登记、分类、编目、上架,投入流通,不无故积压;保持图书室清洁,经常主动打扫卫生,做好防尘、防潮;能遵守借阅制度。

6、协助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筹备组会员入会的联系工作。

3、存在的不足总结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1、由于个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不够高,有时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工作敏感性不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量,上报情况不够及时。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双赢模式 篇7

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备教育性、实践性、有偿性、灵活性等优点, 不仅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缓解大学生经济压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也缓解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象不仅在我国, 在境外图书馆也非常普遍, 如英国利兹大学图书馆就有约100人的兼职馆员, 其中大部分是由在校学生担任。在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 大学生中差不多人人都有在图书馆勤工助学或是做义工的经验。在我国高校众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中, 由于图书馆有着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不同于学校其他部门的显著特点, 成为高校学生们最热衷选择的岗位。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 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实现大学生与图书馆的双赢模式

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之中, 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提升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缓解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短缺的矛盾, 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 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实现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互利双赢的工作模式。

(一) 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一

1、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拓宽知识面, 树立大学生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 从平凡的劳动里体会生活的繁琐与艰辛, 在体力和心理上得到多重锻炼, 培养坚韧的意志力和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管理中不难发现, 学生在图书上架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 增加了阅读机会;在图书馆工作过的学生查找资料非常快捷、轻车熟路, 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方便;学生在成长, 能力在提高, 从当初与陌生人说话会脸红, 到能够协助管理员正确的解答读者提问;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图书馆管理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还增长了管理才干, 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过程中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2、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经济困难, 重塑自信。

特殊的家庭环境或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包袱, 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忧郁等心理问题。勤工助学作为一项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 更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自我, 利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改善生存环境, 克服心理难题,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就业能力。

大学生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遭遇更多的竞争威胁, 更容易受到冲击。对于准备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上更显岌岌可危。图书馆勤工助学可提供全方位、多类型的实战演练,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逐渐弥补自身欠缺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 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参加勤工助学积累工作经验, 将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充分联系起来, 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 及早拥有一块强有力的就业敲门砖。

(二) 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二

1、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短缺的矛盾, 加快运转速度,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犹如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 给工作带来了活力, 促使图书馆利用外部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管理。可以让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服务相对应的学科, 较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缓解图书馆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因此, 我们不但要大力倡导运用好这份资源, 并且有义务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得更好。图书馆必须冲破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束缚,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用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 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前沿知识、动态, 善于处理和解决在管理和服务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有创造性地工作。

2、图书馆勤工助学能起到有效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图书馆工作, 与图书馆亲密接触, 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近距离的沟通, 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们对图书馆的意见或建议可及时反馈, 图书馆在收到真实的信息后即时整改或作适当的调整, 回避了学生与图书馆的对立情绪。反之, 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或书刊的利用等情况也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提醒同学爱护书籍、维护图书馆良好学习氛围方面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具有说服力。亲身体会到读者工作的酸甜苦辣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管理员难处, 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他们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密切联系起来, 起到了双向沟通的作用。

3、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起到宣传监督和推荐图书的作用。

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工作, 相当于编织了一个联系各学科、各层次、各年级之间纵横交错的庞大网络, 覆盖范围广布全校, 有效利用对宣传监督、推荐图书、推进学生借阅率、到馆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勤工助学工作中,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注重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在勤工助学学生中的深刻影响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有利于接受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当角色由读者转换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 看待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就会有所改变, 这时他们既是读者, 又是图书馆管理员。最直观的现象莫过于曾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绝不会在阅览室大声喧哗。因为他们知道那样会破坏图书馆安静的学习氛围, 且会跟朋友或同学宣传到这一点。当新书上架, 新数据库开放使用时也会在第一时间起到好的宣传效应, 增进了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和沟通。同时, 反馈的读者信息, 也让图书馆获得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问题。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建立规范有序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 确保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规范运行。如提供网页供在校学生报名申请工作岗位、查询劳动报酬等, 方便学生咨询相关问题, 增加透明度;选才上根据图书馆录用条件公开招聘, 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图书馆在业务增加时进行合理分配, 用人方式十分方便灵活;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 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应变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二)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培训问题。

图书馆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肩负“服务育人”的重要工作。要在提高思想意识和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组织培训工作, 适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学生专长与图书馆提供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针对学生工作质量不够好、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 要组织有经验的馆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 达到用人与培养人才的统一结合。

摘要: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 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提升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实现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互利双赢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祯.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5.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资料室 管理

高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是高等院校文献资源的集结地,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方民族大学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现阶段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与院资料室之间存在的问题,使资料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把全校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为学校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总体情况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4961平方米,现今馆藏纸质文献达100万册,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55人,其中图书馆专业人员8人,计算机专业人员7人;学校有各院(部)资料室共20所,资料室建筑面积共1244平方米,藏书83208册,学校各院(部)资料室工作人员总计20人,现阶段资料室管理人员全部是非图书馆专业人员担任。

2 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规程第四条: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源工作,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资料室也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对院资料室要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高校院资料室是全校的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在业务和资源配置上,应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 现阶段院系资料室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有限

院系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院系领导和教师对资料室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料室相对来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院系的购书经费是从院系的业务经费里划拨的,首先满足教学和科研任务经费,用于购书的经费有限。

3.2 业务管理不规范,利用率较低

院校资料室在购书、编目、利用等方面由各院系管理,图书馆缺乏对资料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容易出现购书重复等情况,浪费有限的购书经费。承担外出购书任务的教师,有时只购买自己本专业需要的图书,买回来后长期借阅不还,变相据为己有,影响文献资源的正常利用。还有的资料室只对教师开放,或者对研究生读者开放,文献利用率较低。

3.3 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低

高校资料室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知识,也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现代文献资源利用的要求。有的资料室对于购买的文献资源不按中图法分类,按照图书购买的先后顺序排流水号,还有的资料员根据自己的习惯对图书进行编排,从登记、编目、查阅和借出都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既费时又不便。

4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院系资料室规范化的管理

4.1 资料室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管理由图书馆统一负责

由于以前分散型管理体制的制约,即在业务工作上,名义上归属图书馆领导,实际上图书馆不能也没有权利对资料室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业务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料室的规划化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各资料室文献资源,学校高层领导应进行走访调研,打破陈旧的管理体制,重新划分管理范围,把图书馆的职能范围扩大。如:资料室人员编制归入图书馆,资料员的调入,调出,岗位安排、职称评定由图书馆统一管理这便于图书馆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资料室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更高水平迈进。

4.2 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划

图书馆应把各院资料室的工作放在与图书馆工作相同的位置,在整个图书馆工作体系的业务建设上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制定出全校文献资料信息资源的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等,发挥图书馆业务和技术的独特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资料室的业务建设与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到一体上来,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保证正常开放时间,确保资料室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4.3 图书馆应把各资料室的经费、财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各资料室的文献订购、设备购置、办公用品等,由资料员做好订购清单后,高校图书馆统一汇总并进行采购,同时为了鼓励各院参加共建校园文献信息的积极性,发挥资料室的原有优势,图书馆要与各系领导以及学科带头人进行协作采访,在具体采访业务中相互沟通和协调,使校内文献资源配置合理化、科学化,这样也避免了经费的重复使用和不必要的浪费。各资料室的财产、设备归图书馆,这样保证了设备的随时升级,图书馆便于科学地选择购买与资料室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软件种类,有利于技术上的指导和业务上的顺利开展。

5 实现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共享

5.1 建立一个全校统一的文献数据库

图书资料分类质量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础,这便于以后更广泛的文献资源数据共享。图书馆和各院资料室应使用相同的分编条例及标准,以及编目软件,图书馆和资料室在同一种系统管理软件中,逐步使各文献收藏单位对文献的分类和编目标准化、规范化,通过编制出完整的图书联合目录和期刊联合目录的方式,将校、系的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通过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全部反映出来,读者可以进行系统地查询。

5.2 加强网络建设,建立校际图书资料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资料室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以图书馆为网络中心,与各院系资料室紧密联系的网络组织。目前北方民族大学有自己的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打开,进行书目检索,各院资料室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把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编目、检索等连成一体,我们应尽快通过建立图书馆与资料室的联网,以电子化的方式储存在计算机里,然后设立网络,并接入校园局域网,上网的用户可以通过发问网站、快速、准确、方便的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样扩大了校园网上文献资源的咨询范围,也可以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读者通过计算机的各个终端都可以从目录中查阅各校、系资料室的收藏情况,从而取得在家所需的文献资料,达到图书馆和资料室资源共享的目标。

5.3 经常开展对各资料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督促工作

鉴于目前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地点在各院部,对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使用不熟悉,要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必须首先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图书馆要定期对资料员进行统一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技术和知识,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如: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业务管理等。其次,要建立一支可进行现场指导的技术骨干和专业队伍,定期到各院部资料室解决技术难题,从而尽快解决困扰资料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这样针对性较强,使资料员对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深刻,也可促进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最后,不定期地对各资料室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工作。图书馆要做好各资料室的管理工作,经常开展检查、监督、指导工作,资料员有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这样对资料室的建设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北方民族大学资料室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制约着资料室的发展和利用,相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学院领导和图书馆领导的通力合作下,面对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把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技术和业务上更大的优势,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事业才会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随玲.论高校院系图书馆的现状与建设[J].高校图书馆论坛,2007(1):53-54

[2]吴永萍.论高职院校系资料室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管理途径[J].

价值工程,2011(30).

[3]岳晓光.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视角下的高校系部资料室建设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08).

大学图书馆管理办法 篇9

(第一页)

特类

序期刊名称

号 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进入SSCI检索的国外学术刊物(须用 A

序号 期刊名称 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 中国语文 文献 历史研究 考古 哲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世界宗教研究 社会学研究 经济研究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统计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中国法学会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17 政治学研究 文史哲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科学学报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国文学评论 新闻与传播研究 档案学通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心理学报 体育科学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哲科版)复旦学报(社科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学报(哲社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国外社会科学 学术月刊 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学习与探索 社会科学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人文杂志 学术季刊 战略与管理 学术研究 浙江学刊 社会科学辑刊 东南学术 学术界

读书

求是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社科院

吉林社会科学院

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福建社会科学院

安徽社会科学院

三联书店

《求是》杂志社

江海学刊

开放时代

求是学刊

齐鲁学刊

东岳论丛

人民日报.理论版

光明日报〃理论版

文学遗产

外语界

当代语言学

外语学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5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翻译

外国文学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

俄语教学

当代外国文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

中外文化与文论

鲁迅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院

广州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社科院

人民日报社

光明日报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外贸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西安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比较文学

古汉语研究

东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

红楼梦学刊

语言文字应用

当代作家评论

写作

现代广告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方言

文史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戏剧艺术

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

音乐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美术

中国书法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南师大

文化部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语委语用所

辽宁作协

中国写作协会

中国广告协会

北京语言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华书局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室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电影艺术中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82 中国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月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

历史档案

民国档案

当代中国史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文物

考古学报

档案学研究

哲学动态

自然辩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东方丛刊

世界哲学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哲学史

德国哲学

现代哲学

哲学门

道德与文明

中国社会工作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华书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宣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文物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档案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孔子研究会

东方文化研究会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院哲学研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育部委托)

中国哲学史编辑部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省委党校

北京大学

中国伦理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心理科学

宗教学研究

当代宗教研究

中国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周易研究

社会

社会工作研究

民族研究

民俗研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经济史研究123 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问题

财政研究

税务研究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地理

经济评论

中国心理学会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民政理论和社会福利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财经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武汉大学132 经济科学

经济学家

管理世界

改革

消费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

东欧中亚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40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国行政管理

中共党史研究

欧洲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9 美国研究

亚太研究

151 日本学刊

台湾研究

北京大学

西南财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社会科学院

湘潭大学、湖南师大、湖南商学院

中央党校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所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 研究会

152 153 中外法学

154 法学家

155 政法论坛

156 现代法学

157 法学

158 法制与社会发展

159 法学评论

160 政治与法律

161 法律科学

162 环球法律评论

163 法商研究

164 著作权

165 知识产权

166 南开管理评论

1企业管理

168 外国经济与管理

169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70 价格理论与实践

171 旅游学刊

172 财务与会计

173 会计学研究

17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75 中国管理科学

176 新管理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南政法大学

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研究会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等

南开大学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旅游局

财政部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等

中国社科院经济管理研究所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 首都经贸大177 经济与管理研究

178 教学与研究

179 技术经济

180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81 工业工程和管理

182 中国软科学

究会

183 数理统计与管理

184 中国图书馆学报

185 情报学报

186 高教理论战线

中心

187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8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8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0 中国体育科技

191 体育学刊

补充说明:

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

中国情报学会

教育部高校社科中心、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

(1)凡获“国家期刊奖”的学术理论刊物,均可晋为A类。(2)凡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的刊物,均可晋为B类。(3)凡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题转载的文章,均可归为

A类。

(4)凡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学报文摘》

“论点摘要摘录”,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文章,均

可归为B类。

特类

页>>>>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A 2 中国科学B 3 中国科学C 4 中国科学E 5 科学通报

A类

序号

期刊名称

理 工 部 分

(第一页)

主办单位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主办单位

第二

数学年刊 数学学报 计算数学 应用概率统计 系统科学与数学 中国物理快报 理论物理通讯 物理学报 物理学进展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电子学报 通信学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半导体学报 光子学报 光学学报 中国激光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快报 高分子科学(中英文)复旦大学数学所

中科院数学所

中科院计算机中心

中国数学会

中科院系统科学所

中科院物理所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教育部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10

化工学报 植物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遗传学报 微生物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动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32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软件学报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39 电力系统自动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自动化学报

控制与决策

控制理论与应用

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中科院遗传所

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动物所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中国环科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科委员会

中科院计算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科院软件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水利电力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东北大学

中科院系统所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工程热物理学报

内燃机学报

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52 中国稀土学报

人工晶体学报

硅酸盐学报

摩擦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

汽车工程

土木工程学报

水利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力学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生理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自动化学会,智能计算机中心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中国内燃机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国稀土学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力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数学物理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应用数学学报 高校计算数学学报 工程数学学报 数理统计与管理 数学进展 计算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1 强激光与离子束 物理化学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声学学报 压电与声光 发光学报 量子电子学 红外与激光工程 激光技术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 光通信技术 应用激光

主办单位

中科院武汉数理所

交通部重庆交通学院

浙江大学

中国数学会

南京大学

西安交大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数学会

计算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核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光学会

中国光学会上海技物所

中国声学会

机电部26所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光学会

航天工业总公司

技术物理所

中国北方光电子工业公司

中科院长春精密机械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4研究所

中国光学会

光电子激光 电子技术应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电子元件与材料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学刊

仪器仪表学报

微波学报

遥感学报

信号处理

化学物理学报

化学通报

化工进展

化学工程

分析化学

高分子学报

高分子通报

催化学报

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结构化学

色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现代化工

精细化工

国家基金委,中国光学会

信息产业部

机械部沈阳仪表所

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半导体协会

中科院电子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站

中国化学会,长春应化所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国化学会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中国化学会,上海有机所

中国化学会

福建物构所

中国化学会

浙江大学

化工学会

四川大学 52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植物生态学报

昆虫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

遗传

细胞生物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生物多样性

菌物系统

人类学学报

实验生物学报

动物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7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化学

工业水处理

环境工程

中国环境监测

水处理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上海环境科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 化工学会

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昆虫学会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

中科院遗传所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编委会中科院微生物所

中科院古脊稚动物与古人类所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院

中科院生态所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国家环保局

国家海洋局

建设部城建司

中国给水排水学会

浙江环保局

上海环保局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

中国计算机学会

计算机科学

中文信息学报

中国图象与图形学报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电网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继电器

电气传动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变压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98 中小型电机

信息与控制

计量学报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仿真学报

传感技术学报

机器人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科学部西南信息中心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科院计算机应用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华东计算机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

水电部电力科研所

电力部武汉高电压所

西安电力电学所

机电部许昌继电器所

天津电气传动所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

沈阳变压器所

天津大学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天津大学

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204所

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105 10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微细加工技术

电气自动化

自动化仪表

动力工程

太阳能学报

热能动力工程

暖通空调

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料化学学报

制冷学报

兵工学报

车用发动机

汽车技术

煤炭学报

中国造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功能材料

金属热处理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焊接学报

锻压技术

锻压机械

航天医学工程所

化工部自动化院

信息部半导体所

上海自动化所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所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中国太阳能学会

中国船舶总公司703所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

中国制冷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兵器部山西70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船舶工程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浙江大学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材料研究会

机械部重庆材料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北京机电所

机械部济南铸锻所 133 材料导报

材料保护

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铸造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粉末冶金技术

重庆材料所

中科院武汉材料所

中国材料学会

中国材料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沈阳铸造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医 学 部 分

(第一页)

特类

序号

期刊名称 中华医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报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A类

序号

期刊名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解剖学报

主办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

中国解剖学会 3 卫生毒理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药学学报 营养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0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中医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公共卫生

亚洲天然产物杂志(英文)61 环境与健康杂志

实用护理杂志

B类

序号

期刊名称 癌症 病毒学报 护理学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预防医学会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微生物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北京生理科学会

解剖学杂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正畸学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上海免疫学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生命的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殖与避孕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同位素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上海铁道医学院

北京医科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安徽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西安市卫生局

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

同位素学会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卫生研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第四军医大学

山东大学

新药与临床(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学会

新医学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针刺研究

中草药

中国病毒学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麻风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山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超声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法医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吉林省卫生厅

中国解剖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中国麻风杂志协会

中国免疫学会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山医科大学期刊中心

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全国生物制药情报中心站 5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71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药物生物技术

中药材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物化学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

解放军护理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辽宁省卫生厅

卫生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四川省卫生厅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药学会

西安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抗癌学会

中国抗癌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国药学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药学会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儿童保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护士学杂志

医学与哲学

口腔颌面修复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

卫生部

上一篇: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下一篇:我爱你祖国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