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燕子教案(推荐8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感受燕子的可爱及本文的描写顺序。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物和景。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背诵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二、认定目标:口头认定
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齐读课题)
三、导学目标:
(一)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二)老师导读,学生小声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2.教师强调生字词重点,并出示练习:
泼()
拢()
谱()
掠()
拂()拨()
扰()
普()
惊()
佛()
(四)通过课文第二段感知春天
1.播放录音,集体跟唱《春天在哪里》。
2.找春天:你们在课文插图的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1)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五)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1)小组内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的五彩缤纷。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气。
四、达标测评: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比较、个别、范读、分组比赛,以活跃课堂)
五、总结:
了解春天的特点以及体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六、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
()的翅膀
()的细雨
()的尾巴()的柳丝
()的燕子
()的天空
()的稻田
2、背诵课文第二段。
七、板书设计
燕子
描写生动活泼的春天:春雨——蒙蒙
春风——柔和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咫(zhǐ)尺 鲲(kūn)鹏
狼藉(jí)蓬蒿(hāo)
相形见绌(chù)混淆(xiáo)
陷阱(jǐng)深邃(suì)
佳肴(yáo) 硕(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
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不要错读成f。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 赶集 聚拢 增添 掠过 稻田 尾尖 偶尔 一圈 荡漾 音符
演奏 赞歌 生机勃勃 沾了一下水面 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燕子
聚拢
增加
稻田
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大家还记得谜语有机部分组成的吗?(谜面、谜底)现在我来说谜面,大家来才谜底。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荷花” 师:大家都猜对了。老师这里有一幅荷花图,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幻灯片)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读课文(a.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b.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认识课后生字。)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学生读时,老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真地读完了课文,下面看看谁像孙悟空一样,拥有火眼金金的本领,快快把黑板上的生字在文中画出来吧。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齐读生词,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2.这里指出荷花什么特点?(清香)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读出荷花的清香。(“清香”轻读,“赶紧”快读)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a.本段主要讲了荷花的什么部分。(荷叶、荷花)b.用“___”分别画出荷叶、荷花的样子。c.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同桌讨论,相互补充)3.指导朗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该怎样读出荷叶的美?(碧绿重读,挨挨挤挤慢读„„)小组比赛读一读 4.质疑
师:在大家那么优美的读书声中,我的眼前仿佛盛开着朵朵荷花呢,可是我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
问1.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在这里要写荷叶呢?(更好的突出荷花的美)
问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问3.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有的„„有的„„有的„„)
问4.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做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画家是是大自然。“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5)大家试着背背一至三自然段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你的身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第5自然段“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表达出作者什么心情?(这段话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7.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五)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5.自评互评。
(六)家庭作业 仿写
时间:3月26日班级:三(2)班 执教:赖锡耀课题: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来表达。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重点难点:
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2、明白反问句的意思,会转换句式。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第二、三课时: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课时目标:
1、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
2、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
3、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明白反问句的意思,会转换句式。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谈话导入
2、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
家好吗?
3、同桌间各读一句体会。
4、课堂练习: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3)大雁离开了同伴,不是感到很孤单吗?(4)爸爸的教诲,不是让我一生受用吗?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指名读5个句子。
(2)说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3)说说这些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请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句子,比一比谁找得对,找
得快。
2、读读背背。
(1)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
(3)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背诵下来。(4)小结。
三、成语故事
1、各自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
2、指名读故事。
3、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珠”指什么?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练习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三年级人教版燕子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7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11-1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07-0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9-0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6-05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06-2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案07-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6-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