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通用4篇)

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 篇1

[ 11-01-20 13:05:00 ]

作者:王兆翔 马洁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需求,同时评价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方法:从某大学不同层次不同年级抽取学生共400名,进行基线调查,并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难度相同问卷,对讲座前后的答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所抽取的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与无歧视比例并不高,实施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结论:所调查大学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需进一步加强,利用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具有适应性、有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当前,艾滋病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时,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学生。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聚集的场所,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象,同时也将是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力军。为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一般大学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同时评价传统的讲座方式对学生的干预效果,为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合理模式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2006年4月,对某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在该校以班级为单位从不同层次、不同年级按比例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自编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第1次为基线调查:由教师在教室内发放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对艾滋病的信念、态度与行为,已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和途径,现场匿名答卷。第2次为效果调查:由专家实施专题讲座1.5~2.0小时,1周后对相同的学生发放难度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样现场匿名答卷。统计分析专题讲座前后的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核查问卷后,利用epidata3.0程序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健康教育干预前发放调查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其中男生275人(占68.75%),女生125人(占31.25%);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22岁,年龄中位数19岁。健康教育干预后各发放调查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395份。

2.2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学生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效率较低,尤其是综合知晓情况仅为35.0%。实施相关知识讲座后其综合知晓情况有了提高(χ2=174.67,P<0.001),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略)

艾滋病知晓综合指标为1-7的全部正确回答率。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当前, 艾滋病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 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时, 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学生。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聚集的场所, 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象, 同时也将是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力军。为此, 本研究旨在了解一般大学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 同时评价传统的讲座方式对学生的干预效果, 为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合理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4月, 对某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在该校以班级为单位从不同层次、不同年级按比例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自编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 第1次为基线调查:由教师在教室内发放问卷, 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 对艾滋病的信念、态度与行为, 已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和途径, 现场匿名答卷。第2次为效果调查:由专家实施专题讲座1.5~2.0小时, 1周后对相同的学生发放难度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 同样现场匿名答卷。统计分析专题讲座前后的有关数据, 评价干预效果。核查问卷后, 利用epidata3.0程序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健康教育干预前发放调查问卷420份, 收回有效问卷400份, 其中男生275人 (占68.75%) , 女生125人 (占31.25% ) ;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22岁, 年龄中位数19岁。健康教育干预后各发放调查问卷410份, 收回有效问卷395份。

2.2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学生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效率较低, 尤其是综合知晓情况仅为35.0%。实施相关知识讲座后其综合知晓情况有了提高 (χ2=174.67, P<0.001) , 见表1。

艾滋病知晓综合指标为1-7的全部正确回答率。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反映学生是否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行为有3个问题, 有48.7%同意被感染的同学留在班级或学校, 接受家人中有感染者并给予照顾的有46.7%, 有50.0%建议学生感染AIDS后学校应给予关心。但从艾滋病相关态度的综合指标 (三个态度指标同时不歧视) 看, 没有歧视的比例只有25.1%;实施讲座进行健康教育后没有歧视的综合指标比例较讲座前提高 (χ2=66.250, P<0.001) 。详见表2。

3 讨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是否深入, 对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产生长远的影响,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该大学学生在干预前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甚少, 综合指标正确的比例只有34.9%, 这与他们接受相关知识的途径和社会或学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有关。干预后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表明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有一定的成效, 为探索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建议对各高校学生增开或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增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自我保护和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意识, 同时由他们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当作常识传授给周围的家人和同学等人群。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 尤其是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匮乏所致。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大学生中存在着很高的歧视比例 (74.9%) 。这种歧视的存在, 将会阻碍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与社会的公开接触, 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其结果必然会增加群体的易感性 [2]。有关调查资料表明: 由于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艾滋病患者有25%以上的人有过或曾经有过报复他人的想法;其中11%的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有了具体的行动准备[3], 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通过艾滋病知识讲座,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比例下降到46.4%, 表明讲座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知识讲座可能为较有效、适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建议各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不断开展多元化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促进社会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关注, 消除歧视, 努力营造一个关注艾滋病问题、关怀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永金.临沂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 (2) :100-101.

[2]华海庆.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1) :86-87.

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着。多年以来经济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着的农村教育也有了大的发展。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始终缓慢,人们急切的通过受教育寻找更好的出路。因而教育在农村始终是一个崇高的话题,近几年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教育显然已被提升至很高的地位。农村教育也因此而受到重视,从而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的教育质量。调查目的 :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现状,为此做出一些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而获得一些系统性的信息,经过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出农村教育的较严峻的一些问题,并且据此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此作为依据,希望能让有关部门和人们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并且寻早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查对象 :问题是调查农村的教育现状,而对这方面了解的较多或了解的透彻点的一般是在校学生和老师和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官员。当然,少不了社会其他局外人士的观点,局外人士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育的表象。

调查方式 :因为个人的时间以及经济基础的条件的有限,我的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我采取了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与以访谈式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通过二十天左右的断断续续的调查,我收集了大量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调查内容 :近几年我县中学升学率,在校学生学习状态与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以及各方面人士对我县教育的弊端与优势的观点与看法。

调查结果分析 :这个暑假我回家时,见到几个去年跟我在一个班但是后来却复读了的同

学,我问问他们今年考的怎么样。他们的普遍反映是一般般,其实当我了解他们的分数之后,知道他们靠得并不差。我知道我们县的复读生的实力是相当厉害的,复读资源也是很充沛的。相当于应届生来说,他们考得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于是我也顺便问了一下我过去所在的中学的升学状况。从他们口中得知,我们学校的高考结果今年又变差了,升学率再一次的下降。其中应届生的升序率同样有了明显的下降。我们学校一直有三个应届班,班级规模一直也差不多,但是三年以来,高考达到本科线的学生人数从九十几位到七十几位再到现在的五十几位。如果画出图来表达,那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下滑趋势。当然,以升学率来看待教育成果似乎有点片面,但是升学率毕竟是人们目前最看重的一个指标。其实我在校时就看到学校的学风越来越浮躁,以前那浓厚的学习风气似乎只是若隐若现。但是我可以看到,学校这几年确实也是有大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硬件方面,这些硬件方面的提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校的环境也有了很打的改观。然后就是学生日常的文化活动也相应的增多了许多。因为希望申请成为省重点学校,学校当然会做出努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也并不能改变整体的浮躁之风的蔓延……

以上只是对于我的母校的了解,为了了解全县的教育状况,我还上网搜索了一些其他学校的这几年的变化。因为搜索的数据有限,这里只列举了06年、09年和10年的高考达线数据。

06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3625人,其中二本以上2367人,一本以上1951人。录取率达到43.5%,为安庆市第一。

09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3714人,其中一本889人,二本2019人,三本806人。高考报考人数9498人,录取率39.1%,仍然为安庆市第一。

10年,枞阳县本科一次达线人数为4173人,达一本线988人,高考报名人数为11489

人,录取率36.3%,仍然居安庆市第一。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我县的升学人数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如果看起升学率那又是一种结果了。纵观一下大背景,大学一直在扩招,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同过去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每年都本应该有更多的中学生升学进而受到大学教育。其次,我县的高中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一些学校招生人数变多之外,还新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每年也将多输送几百位毕业生。这说明,每年有更多的学生参加高考。此外,各校一直在致力于硬件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建设,这些直接就给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前提,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以及一些其他教育资源的增加。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有利于我县高考成绩或提高了我县教育的质量,但是为什么,我县的录取率却年年下降?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难道说,我们这是转向素质教育了,所以跟升学率扯不上边了?但是据我了解并不是这样,各校学生依然是苦行僧似的学习,教师也依然是那些教师,教育思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我县的高考升学率逐年下滑,是说明了一代不如一代还是说明了其他潜在的问题?或许说升学率的变化反映了我县教育的本质的改变?

我们都知道,所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另外,影响教育效果与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所在的环境。所以,以上说明的关于学校方面的软硬件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而已。对于其他的影响因素,我同几个对这方面比较关心和了解的同学讨论了一些,最后我们认为,我县的客观现实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现实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方面 :主要是外出就业人口增多、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独生子女变多、整体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开放。针对这些要素,我特地做了个网络问卷,主要调查在校中学生的一些状况。为了问卷具有针对性,我特地

把问卷地址散播到几个QQ群里,请求大家做个问卷,问卷在一个月的期限内收到答卷122份,排除了一些异地的IP的答卷,共有84份是本地的答卷。问卷共有十五道题,都涉及家庭状况、学生心理、生活状态等方面。我分析了这些答卷,结果发现有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这里只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分析。问题1.你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不是在外地工作或经常因为工作忙在外面?答卷结果为64.4%为是。据此我有如下分析。因为我县是一个农业发展不足,工业商业也很落后的一个中部省份的小县。人们一般都是去往外地谋求更好的生活,主要的是本县很多中青年去向东部南部沿海省份打工或是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这就产生了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呆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身边,也有独自生活着的。而且有很多是从小就很少在父母身边。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这些孩子不够成熟的状态下,也使他们变得更无约束,无管教。于是他们很多要不就是自己封闭起来了,要不就是与社会接触得更近,思想上更多的被感染了社会的不良内容。这样的孩子一般会变得叛逆、愤世嫉俗,于是作为老师也难以管教他们,这便使育人变得更加的困难。问题2.在学校时候你有没有带手机?问卷结果是 72.3%。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带有手机的。他们有的是父母买的,有的是自己用零花钱买的。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家长们一般不会少给钱给孩子。在学校用手机不仅是潮流也能够驱赶很多人无聊与厌学情绪。但是,据我以前的观察,就发现,那些用手机的同学好多人在上课下课晚上回寝室一直都玩着手机,一般主要是发短信,玩QQ,看小说、电影,浏览网页。这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更多的是把他们吸引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以至于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学习自然会受到影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明令禁止用手机的,但是这种现象现在看来只会更加盛行而不会被遏制。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问题3.你对高中读书与前途的关系有什么看法?这也是一个选择题,其中有32.4%的选择是:磨灭了我的个性,而且以后没什么大用。23.5%的选择是:还不如去技校学点东西,以后更赚钱。19.3%的选择是:我很想自己去创业。17.4%的选择为:是我走向成功的必选之路。7.4%的人认为:能提升我的素质与思想境界。如果据以上数据分析,那么可以看出,多数人对高中的学习还是不积极态度的。这就说明学习没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也是我县教育发展受限制的原因之一。而这些观点来自哪里?除了他们自身不够成熟不够了解社会之外,家庭其它成员的观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被这些敏感的孩子所听闻,比如说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名牌大学生出来卖猪肉或干其他体力职业的个例,周围学历不高却通过创业变有钱有地位的例子……信息量的丰富一方面扩充了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对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这些看来暂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还设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独生子女?答案有42.5%为是。现在所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九零后。他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家里的唯一子女,成为家庭内部关注的中心。小太阳、小月亮、小皇帝、小公主……都是形容这些在家里享有优越待遇的独生子女,因为家里就那么一个孩子,因此他往往被寄予着厚望。加上近些年农村经济的显著发展,还有,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下一辈经历自己曾今经历过的苦难,因而他们变得有足够的条件与意识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但是,很可惜的是这种关爱往往就过头了变成了溺爱。这些溺爱一般具体表现为父母为孩子操办了一切,对孩子放之任之,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使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无所不为的生活。他们的天性也因此变得偏向于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样的个性在他们青春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加上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具体在学校里表现为叛逆心理很强,向往自由无约束,不服从学校管理,而家长方面又希望老师好好教育又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严批……很矛盾的状态。学校方面处在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学校本该好好教育学生,适当的采取点严厉的措施是可取的,但是另一方面又要一学生为中心,对家长负责。学校由此便处在了一个两难境

地……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这是一个信息传递十分便捷的时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达,网络也逐渐兴起,人类的活动能力增强,人际交流也是很宽泛与频繁的。在这种条件下,中学生每天会接受到多的信息量,而他们的脑力毕竟有限,因此便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安静与深入的学习课本。这是导致成绩不佳的一个因素,但不能说这种变化是坏,这只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也是一种教育途径的优化过程。

结论 :农村一直以来虽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相当的落后。在农村经济方面,仍然还是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家庭,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与政府对社会职能的履行还是不尽人意。无论是在物质或精神文化方面来说,农村都是很落后的。这是农村发展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而关于农村教育的很多问题暂时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不久的时间内,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一一迎刃而解,我相信,农村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前景。

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篇4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校学生3 058名, 其中女生586名, 占19.16%, 男生2 472名, 占80.83%;最大年龄22岁, 最小年龄15岁, 平均年龄17.2岁。接受调查的学生均未接受过艾滋病的课堂教学。

1.2 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的办法, 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 参考国内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相关资料, 自行设计问卷, 利用课余时间, 现场发卷, 学生独立完成。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57.5%;全部答对58人, 占答题人数的1.7%;男生平均知晓率76.0%, 女性平均知晓率56.4%。82.4%的学生知道血液传播, 74.2%和70.3%的学生分别知道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对日常生活、握手、共用厕所、是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1.6%。28.3%的学生知道目前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2.2 获取相关知识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 从课堂、讲座中获取预防艾滋病知识最少。

2.3 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被调查学生中, 20.2%同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和往常一样交往”, 53.1%的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正常交往。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是否实行严格隔离认识模糊。

2.4 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与要求

多数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 90%的学生要求“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70%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是开展专题讲座, 其次是课堂教学、网络媒体。

3 讨论

艾滋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播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1 教育学生全面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从整体看, 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差, 总体知晓率只有57.5%, 尤其是女生, 其平均知晓率比男生低, 说明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女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男生差, 这可能与女生对性有关的话题比较害羞、不主动去了解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健康教育工作者, 要提高认识, 认真做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消除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盲区和误区。

3.

引导学生同情关爱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调查结果表明, 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接触, 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正常交往, 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不宽容、不同情的态度。这警示我们, 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对学生必须加强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教育, 使他们真正懂得艾滋病患者本身就是受害者, 应该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们, 不能歧视、疏远他们。要共同呼吁社会、家庭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3 提高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

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意“在学生中应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同时要求“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这表明, 学生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清楚、态度积极, 这是做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学校必须高度重视, 加大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 以满足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要求。

3.4 拓宽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信息渠道

上一篇:上诉答辩状的写法下一篇:圣诞元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