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三观教育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三观教育(精选8篇)

教师三观教育 篇1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高素质不仅表现在文化素养、智慧技能上,首先应表现在教师的观念上。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而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不可能实施好素质教育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事业观,学生观,教学观正确与否(或者说是先进,还是落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要树立积极的事业观

国家未来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们的教室里,教师担负着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的任务。

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人们把教师比作人梯:帮助他人登上高峰,自己总在地上。这是对教师职业高尚的赞誉。同时也产生了对教师职业苦、忙、难、小,需要敬业和无私奉献的评价。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评价呢?教师要用积极的事业观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积极的事业观要求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人们对待事物的心态不同,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们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总认为自己从事的是“苦、忙、难、小”的工事,而被动地敬业,不自觉地奉献,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很难获得大的成功。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会感到“苦中有甜,忙中有乐,难中有趣,小中有大”,变被动为主动,不仅敬业,更觉乐业。

许多教师一见到学生就会忘掉自己的烦恼;许多教师在假期中,总盼望着早些开学;许多教师把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当成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检验;许多教师看见学生取得成绩,自己比学生还高兴„„这样树立起积极事业观的教师,他们是事业的主人。教师积极事业观的树立,必将为推行素质教育,获得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学生观,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素质教育的本。

全面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获得成功(尽管学生获得成功的内容、方式,先后时间会有不同)。其实,学生之间一开始的差异是不大的,如果有的学生到后来有了差异、没有获得成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应该寻找原因,研究问题,更换教育方法,激活潜能,这样,每个孩子一定能获得成功。

全面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捧下,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造成“优生”片面发展,“差生”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师的工作在于使学生在教育力量的推动下,软弱者变得坚强,懒惰者变得勤奋,不知者变得有知,无能者变得多能,体现对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全面评价学生,正面评价学生的原则,鼓励学生上进,激励学生成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位教师对一名学习较差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该生能坚持到校学习,上课有时能用心听讲。但是,经常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差。希望尽快改正缺点,争取语、数两门功课能够及格。”另一位教师对一名学习较差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运动场上,你英姿飒爽,远远地把别人抛在后面;写字课上,你挥毫泼墨,那漂亮的毛笔字尽在你的笔下;同学们羡慕你,我也为你高兴,你真棒!知道不,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书法一样,只要认真领悟,再加上勤奋努力,就能成功。在学习上,我看你照样能行!”上述两位教师对同一类学生采用了不同评价方式,反映出不同的学生观。前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说不真实,但没有激励因素,对学生没有多大帮助。后者从学生的优点入手,巧妙引导,正面鼓励,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鼓励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这是素质教育所需的全面学生观的科学认识。

三、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向学科教学领域渗透,表明素质教育推行的深入。当我们研究学科素质教育因素的时候,首先要树立起教师科学的教学观。

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点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这一学生结结巴巴答不清楚,教师不等他说完,就手一挥,让学生坐下。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点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并引导这名学生由浅入深弄懂这个问题,最后教师表扬这名学生的进步(教师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室里不能有遗忘的角落),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对教学的不同理解,是教学观念不同的表现。

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把培养人,关心人的成长、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只愿听少数几个优生“精彩”发言,还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是只限于学生“纸上谈兵”,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是自己苦教,学生苦学,还是教师巧教、学生乐学,等等。这都是检验教师是否树立科学教学观的分水岭。我们要站在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工作,胸怀育人大目标,促使每个学生既学知识,又练能力;既有情感熏陶,又有个性发展。

教师三观教育 篇2

一、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什么是教学的高质量?这既是教学评估中的基本问题, 也关涉到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以及能否获得满意结果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一生执著于事业, 对科学精益求精, 对学生严格要求, 这种学者所独有的精神是极宝贵且值得学习称道的, 在人才培养上是有贡献的。但在对教学质量的认识上, 他们中也有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往往因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 而片面地认为只要给了学生专业知识, 只要他们关心科学发展, 热爱科学事业, 教学就算成功了。这就致使一些高校出现了人才培养上的实用性倾向, 只注重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 而未同时去培养社会期待学生所应具有的诸如思想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等方面的品质。事实上, 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实施全面的培养教育, 既要弥补中学教育在学生身上造成的缺陷, 还要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 要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新生力量的重任, 我们培养出的人只有既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能建设我们的国家, 同时在思想上又是过硬的, 能接社会主义的班, 才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的高质量。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给学生知识, 也要给学生思想信仰和价值观;既应要求他们关心科学, 也应要求他们关心政治;既要使他们热爱科学, 也要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否则, 即使我们培养的人都很有知识与技能, 也只是关心个人的前途命运、得失享受, 甚至不惜离开生养自己的祖国去外域定居, 为国外服务。试问如果我们高校培养出的都是这样的“世界人才”, 能算是教学的高质量吗?当前, 落后国家的高学历者大量外流, 发达国家正无偿占有使用着这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人力资源, 这是一场空前的、日益严重的、超出于物质资源百倍千倍的人力资源大掠夺, 这些不争的事实难道不该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界、尤其我们的高校深思反省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吗?

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的要义之一, 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忽视和放松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毛泽东同志早在几十年前就曾告诫我们说, 知识再多, 方向不对等于无用, 并多次强调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联系今天的国内外现实, 这些思想很值得我们高校教师深思、回味。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的当代世界,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自然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任何国家与他国的交流合作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的, 国家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 也包括政治利益。国际间的关系永远是合作与竞争共存, 共识与分歧同在。在政治利益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时, 不同国家间的斗争形式会发生变化, 也会出现种种非原则的让步, 但相互敌对的一面却决不会消失。因此, 我们教育界、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头脑清醒, 把好人才培养质量这至关重要的一关。从当前的形势看, 高校仍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冲突的焦点和中心, 是各种思想、各种阶级势力争夺年轻一代的重要阵地。令人担忧的是, 现实中的各种不良思想正通过各种渠道在对青年一代发生着影响, 我们的思想阵地正在削弱。因此, 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做好教书育人这篇大文章, 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 教师要完成社会交给的使命, 把学生培养塑造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首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 认识学生的一般特点及其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师应该认识了解自己的学生, 就如同农民应了解熟悉土地和庄稼, 工人应了解熟悉机器和产品一样必要和天经地义。然而在教学实际中, 却有一些教师从不去研究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 既不了解学生是一个具有怎样特点的人, 也不懂得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甚至不清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何种地位等等。试想, 这样做教师怎么能搞好教学工作, 怎么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大学生作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他们首先还是未完成的人。就是说他们还没有做好生活的准备, 还不完全具备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思想品格和发育健全的身心素质等。他们虽然向往参与生活, 渴望得到社会承认, 学习动机强烈, 对未来充满希望, 并具有很强的成人感, 但他们毕竟还是不成熟的, 有很大的可塑性, 也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帮助。而教师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和要求, 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 他们有能力和责任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克服那些不适合社会要求的方面, 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工序”上把好关口, “长善救失”, 把大批合格的“产品”输送给社会。其次, 大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他们已不同于中小学生, 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力、思考力与批判能力;他们思想活跃, 希望教师给他们以真实的有价值的指导;他们向往未来, 渴望获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这一本质特点, 在教学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重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充分参与, 并给他们最有效的引导。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采用辩证式的、启发式的、民主式的教学思想方法, 彻底废止教条式的、注入式的、专制式的教学思想方法, 以全面培养塑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这就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做到敢于教, 更要做到善于教。至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教学精力投入不足, 甚至有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现象等等, 这已不是有没有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与学生观的问题, 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了。因此, 对于那些不关注社会前途命运, 只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 课上不负责任, 或只念讲稿, 或大发牢骚, 该讲的不讲, 不该讲的大讲的人, 已无须再发任何评论。但作为从事培养人这个最神圣事业的高职院校教师群体, 他们无疑是知识界的精华, 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思想与文化先导。因此, 教师应该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品格, 是最应该讲一点精神的。因为在社会发展已主要依赖于高科技与教育的时代, 从某种角度讲, 正是高校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所以说, 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个高层知识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倾斜, 甚至都成了金钱与物欲的奴隶, 那么这个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与思想观念就会彻底丧失崩塌, 这个社会也不会有全新的一代人成长起来, 社会也就不再会有任何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自己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和谐的师生观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传递过程, 也是人际交流与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间的知识传递、人格影响与品格教育的发生总是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前提的。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 也是学习与自觉改造的主体, 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具有选择性。尤其是大学生, 他们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更具有明确的自觉性与目的性。一般而言, 师生间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存在, 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 则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思想观点, 教师的人格影响也才会发生作用。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存在矛盾和冲突, 或师生间只有角色关系, 没有感情交流, 则学生往往会因不喜欢教师而不愿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应发生的一切教育影响也必然全部化为乌有。所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已毋庸置疑。但现实中我们所见到的却总是有很多大学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注重与学生课上课下的联系和沟通, 只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师追求知识的科学性、深刻性和前沿性无疑是重要的, 这既是为社会培养人所必需, 也是建立真正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但如果教师总是冷若冰霜, 最多只是与学生发生一些知识上的交流, 则教师水平再高, 教育效果也会受到限制。

教师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应该如何去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呢?师生关系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相互理解、信任、尊重为基础, 以培育学生为最终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角色关系。就师生关系而言, 既有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的“专制型”, 也有教师对学生什么都不管的“放任型”, 当然也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我们所要建立的正是那种教师对学生关怀爱护, 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配合默契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无论对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是行为的规范、情感的陶冶、品德的培养以及心理的调节保健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已具有很强的成人感, 他们不满足于师生间仅仅存在知识的传递关系, 他们更渴望同他们所尊敬、崇拜的高水平教师进行各种人际方面的交往。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角色因素, 而是决定于教师的非角色因素, 教师的人格因素, 决定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整体素质。

在建立师生关系时, 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第一, 教师必须认识、熟悉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存在的前提。教师不认识、不熟悉自己的学生, 是根本谈不上师生关系的。这样的教学过程最多只能存在师生间的知识传递, 而不会有情感等其他方面的人际沟通。教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这似乎难于令人置信, 而这又确实是当前高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第二, 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 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优等生与差等生、男生与女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 尽管他们有很大差别, 但他们都是教师的培养教育对象, 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他们, 给予他们同样的帮助、关怀和教育。不应有所偏袒、有所好恶。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仅存在于教师与部分学生之间, 而是存在于教师与所有学生之间;教师关心帮助学生也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方面, 而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这些都是教师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三, 尊敬学生, 理解学生, 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爱严相济。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角色的差别, 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贬低学生的人格,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教师也只有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 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才能建立起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人际环境。当然,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不能不依赖于教师高尚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教师既有敬业精神, 又有广博精深的学识, 必会赢得学生的敬重。高校教师的整体修养是制约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内在因素。

总之, 高职院校教师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 这是根本之根本。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产品”, 教师要在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素养教育思想素养的基础上, 尤其应着重提高所从事的专业理论素养, 力争使自己走在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只有这样, 教师才是真正的大师, 才能为国家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为此, 国家和各高职院校也应该为教师创造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去国外访问交流的机会。否则, 封闭自己, 坐井观天, 孤陋寡闻, 教学方法再灵活也难于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从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师生观的“三观”视角, 系统阐述高职院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视野, 提出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正确的学生观和和谐的师生观。

初中历史三观教育浅探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98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内的事件及其价值的描述,初中作为历史教育的始端,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客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独立地认识并且评价历史,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科学的引导。

人文精神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积淀以及以历史和实践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真实水平的重要风向标。人文精神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相关内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对全面的概括,以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初中历史包括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完成学生素质层面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指导着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其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先进人物,其作为与态度对历史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人生观教育。例如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商鞅、孙武、屈原、扁鹊、老子、孔子、韩非等人物展开素质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对具体人物的认知程度,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等进行全面陈述。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使学生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各类历史人物,并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展开思考。其次,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令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具体人物加以讨论,并从中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比如在教学《孔子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会,使学生分别针对孔子的教育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未成熟,在人物认识和评价等方面难免存在不够正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保证以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学生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与联系。初中历史作为世界发展的简要陈述者,既承担着向学生展示较为充分的社会历程的责任,也应起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等联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首先,全面、详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堂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另外,在事实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课件的相关视频或文件资料,使学生在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形成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看法,具体可通过创作、演讲等形式完成价值观培养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不仅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契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的客观性、系统性及特殊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人文素质教学,以先进历史人物的光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聂翔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曹明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3]耿崇晴.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寓历史教学中刍议[J].赤子,2014(14).

如何实现三观教育 篇4

一、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应该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三者在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我们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教育。

二、强调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绵延的精神支柱。新世纪之初,我们应使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走出校门能适应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

三、优化教育过程,改革教育形式。

1、拓展德育领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

2、突出德育主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的,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形成的。

3、改革德育形式。现代化社会环境的开放程度、信息水平迅速提高,我们要逐步变单调的灌输型为综合渗透型。

4、贴近生活的内容: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如在现金的经济转型期,有许多学生的父母下岗了。现实的生活和遭遇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从而激发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

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实效。

1、以文明的语言面对学生。语言文明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表率作用的基本体现,文明的语言可使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产生被信任、被尊重的优越感,利于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正面鼓励原则,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赞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3、善于进行心理换位。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用学生的思想去度量,这样能给学生一种平等感觉,使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有利于取信于学生,有利于教师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三观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在此次教育学习活动中,我们认真地学习了总行和杭州分行的相关文件,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指引,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讨论,举一反三实现自我监督与约束。学习人生观,就是要学习正确的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习价值观就是学习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而世界观就是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与价值的总的看法,指导着人的发展方向的价值体系,是对人类精神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哲学总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进而决定了他的社会行为。

在此次“三观”教育学习活动中,通过各类文件指引的学习,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剖析,我们找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白了提高案防工作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深刻理解了上级行各类指引与禁止性条例的良苦用心,和对于保护员工人身财产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

教师三观教育 篇6

——在耒阳市2005年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近年来,以争创省重点中学为标志,耒阳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基本搭建好了优质高中发展的平台。但职成教育的发展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普职高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全市高中阶段总体学位不足,发展后劲不强。今后要致力于普通高中巩固发展,职业高中放手发

展,民办高中积极扶持。

(一)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就教育工作而言,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作为高中教育的“领头雁”,耒阳两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校园环境,都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两校要在搞好自身扩容提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帮扶其他一般高中学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高中资源的辐射作用。其他一般高中要立足自己的办学传统,挖潜、开发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努力甩掉“薄弱学校”的帽子。市四中要以争创衡阳市示范性高中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吃饱”的问题。五中、八中要坚持走音体美特长的路子,创造条件稳住本地生源,解决“吃够”的问题。

(二)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强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谋划耒阳教育发展,就要协调好各类教育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公民对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的需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职业教育的发展,耒阳教育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健康的。目前,职教是耒阳教育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要强化措施,合力推进,加快耒阳职成教育的发展步伐。

一是加强招生宣传,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我们要加大职成学校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进一步统筹规划,使职高与普高协调发展,争取今年普职比例达6:4,办好职业中专和成人中专两所重点职校,带动和促进全市职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职成学校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各地联合办学的有益经验,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改造、兴办各类职业学校,使我市职教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三是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校教学和就业制度改革。职成学校要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注重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合作;职成学校要创造条件广开就业门路,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触,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帮助。

四是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抓住“阳光工程”这一契机,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想求学成才者不仅人人有路可走,而且成才之路宽广、通畅,少有人为的艰难险阻。

五是鼓励职成学校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化办学路子。职业高中要探索综合高中的办学路子,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实情的“双学历”教育模式。成人中专要突出“农”字特色,围绕种养设置专业,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二职校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探索优质优价优教问题,走优质化发展道路。

(三)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耒阳公办教育的发展受财力限制,要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毕竟很困难。耒阳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引进外资,利用民间资金,整合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民校,是一条发展耒阳高中教育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民办高中的快速发展之路呢?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民办教育不是“另类”,是公办教育的孪生兄弟。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是为耒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都是以培养和输送耒阳人才为目的。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个别领导和职能部门,不能用正确的业绩观来看待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民办教育的发展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只“喊”不“做”,有的甚至巧立名目,索拿卡要,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很不宽松。政府部门应制订政策、采取措施把民办教育扶上马,送一程,为她的发展保驾护航,扫清障碍。还要在全市倡导这样一种格局:一方面确保公办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不变;另一方面放手让民办教育精品化、优质化。

耒阳民办教育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还是结构、质量和效益,与公办教育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的表现为“规模小、类型多,呼声高、地位低,基础弱、竞争压力大”。对民办教育自身来讲,则要把准精品化、优质化这一突破口。只有打造好民办教育的精品,形成民办教育的拳头效应,才能提高民办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从根本上扩大民办教育的招生规模。

教师三观教育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三观”教育

在开学第二周的一节语文习作课上,各小组成员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上周的日记,我在高度评价刘东同学日记的真诚、 流畅、书写美观的基础上,不忘对他进行“三观”教育,告诉他这世界上是没有鬼和神的,如果不努力学习的话,什么耶稣呀、真主呀、佛主呀、菩萨呀都不会帮你考试的。最后,还幽默地笑着对他说:“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什么鬼的话,那就是——(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说)胆小鬼!哈哈!”全班同学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刘东涨红着一张脸,瞪着一对愤怒的大眼睛,牙齿咬得梆梆紧。拳头拽得紧梆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一下就把他所在的小组桌子掀翻在地,抓起满地的文具向附近的同学砸去,边砸边叫“我叫你们亵渎我的神!” “谁亵渎圣灵谁就去死”!我蒙了!同学们蒙了!随即就是一阵混乱,女孩子的大哭声,男孩子的尖叫声,老师的呵斥声响成一片。慌乱中,我也顾不得自己已经年老多病的身体,一步跨过倒塌的座椅死死地抱住他,把他牢牢控制住, 任凭他又打!又抓!又咬!又骂!直到他精疲力竭,我伤痕累累。有学生事后作文总结事件:一节本来幽默愉快的语文课变成了“一场战争”!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原兵工局所属三线工厂子弟学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本企业员工子女,家长多是企业内部单位的医生、教师、工程师、技术员、企业管理职员和技术工人,学生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自然清楚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其 “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本职所在。“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如果不及时修正刘东的“三观”,也许他未来的一生都生活得很纠结,甚至会像他爷爷那样步入邪教危害他人和社会。我与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心理咨询室等部门沟通后,开始在我的语文课上实施拯救计划,让语文课成为唤醒一个儿童的心灵排头兵。

捉鬼第一记:亲其师

为了让刘东亲近我,我主动带他去社区,帮助他申请了低保生活费;找校长说明情况,让学校免除他在校的午餐费;在班上成立了关爱小分队,每天必须有五个同学和他说话至少五分钟;请心理咨询老师做一对一咨询疏导;我每天会带一些糕点、水果作为奖励他进步的礼物。让刘东在感情上亲近我,在生活上依赖我,从而消除了师生隔阂感。

捉鬼第二记:信其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在语文课上“无意”地结合课文内容选讲一些《圣经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内容的故事,甚至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向刘东及其他同学证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因为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还不能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或者是当权者为自己私利便于愚弄统治百姓才编出什么鬼呀神呀仙呀的东西来。比如,在上《火烧云》这一课时,我一改以往的课件展示云朵的形状和颜色变化,而是连续一个月带领全班同学通过观察每天早中晚天空云朵的变化情况,用手机照下来,用文字描述,与科学课老师合作上《天气》这个单元的教学课,用科学的道理来阐述云朵变化原理,让刘东明白云朵的形状和颜色是大气、阳光、温度、气流等各种自然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神、 鬼、仙的化身。

捉鬼第三记:求真相

在“观察与写作”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事先做好习作观察要求和安全预案,然后和科学课老师精心准备了一次让所有学生很震撼的实验课《鬼火的秘密》,我用三层窗帘把教室遮得个严严实实,教室里看不到一丝光线,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黑暗的较为神秘的环境,我私下鼓励刘东作为科学课老师的助手,配合科学老师完成《磷自燃而发出蓝光》的实验,在鬼片电影音乐的背景下,科学老师和我“装神捉鬼”演双簧,学生们(主要是刘东)紧张得有些惊恐,当磷在空气中一闪一闪发出幽幽蓝光并配上我发出的搞笑“鬼叫声”时,教室里笑声叫声一片,打开窗帘,关闭音响,安抚好学生们,等他们都平息情绪后,我借助视频资料详细地介绍了荒野坟地发生鬼火的科学原理。刘东恍然大悟地说“喔,原来鬼火就是磷的自燃呀!”我接着他的话:“是呀,同学们有谁真正地看到过鬼呢?你看到过一次鬼吗?刘东”“没有!”从他眼中发出的光芒,我知道刘东的心结已打开。

捉鬼第四记:贵坚持

在上《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这几节与现代科技、科学发展有关的课程时,我更是做足了培养学生们科学的世界观的课前功课,下载资料、请教专家、组团慕课,呈现给刘东和其他学生们是一节节精彩的、科学的、无神的语文课。当四年级上期语文课结束时,我还特地请来一个会表演魔术的朋友为全班同学表演“下油锅”、“一元变百元”、“心想事成发大财”等魔术,并一一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或者骗术,而刘东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其整个魔术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主持人问他:“你还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鬼和神的存在吗?”他毫不迟疑的大声回答:“有!”我和同学们及魔术师朋友都愣住了, 刘东突然又笑着叫起来“有鬼!有胆小鬼!!”“哈哈!”“哈哈……”全体同学大笑不已,前仰后合笑倒一片。

笑声中,我哭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上所负的责任是多么巨大!

参考文献

[1]刘波.教师阅读力,浙江:宁波出版社,2014(4)。

教师三观教育 篇8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握三点基本要求

1、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党能够发展壯大、成就伟业,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过去建立新中国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理想,今天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中职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认识高低,都应该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生有限,事业无涯”。党的事业是永恒的,是永远青春的。我们每个追求进步的中职生,都要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把自己有限的一生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2、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根本立场和党性原则问题。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把对祖国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复比较鉴别”陈云语。)把祖国的需要做第一选择,把祖国的利益当做第一志愿,把祖国满意当做第一标准。就是要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好模范行动回报社会,把个人思想、人生价值定位在为人民服务上,励志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坚持以艰苦敬业奉献为正确的实现途径。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国家,尽管这些年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底子薄、基数大、发展水平低。许多地方还很贫穷,老百姓的日子还不富裕,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要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集中用于最需要解决的难点上。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挥霍浪费,不松懈斗志,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始终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的正当获取与合理满足不仅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国家集体利益增长的推动力。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这当然也包括中职生在内。因此,党和人民的利益与共产党员个人的利益没有什么原则上的不同。但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中职生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对待和把握个人利益,为将来走向社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打下良好基础。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作为共产党事业接班人应有的品格。

2、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要体现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带来幸福上,要通过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公而忘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所在,也是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在。我们要自觉的把自己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中职生来说,只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忘我的学习,只有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3、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是一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道德价值是一个人的行为品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中职生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处理好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关系,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遵守道德规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既要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堂堂正正做人,健健康康生活,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读书,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和理想的个人风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两个加强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党的事业取得每一个发展和胜利,都是全党学习进步密不可分的。对于任何一个追求进步的中职生来说,如果不努力学习,其理想和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奋刻苦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争做五种人:(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2)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2、加强实践,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上一篇:房地产广播广告文案下一篇:辞职信学生会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