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时事政治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人高考时事政治(精选8篇)

成人高考时事政治 篇1

【国内部分】

1、12月15日,我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简称“北极站”),在瑞典基律纳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2、马铃薯主食开发实施3年来,主食类型不断创新,已开发六大系列、近300种马铃薯主食产品,部分产品全粉添加比例提高到50%以上。马铃薯主食加工能力大幅提升,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超过200家,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

3、从海军有关部门了解到:日前,中国海军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际使用武器演习。演习在渤海某海域展开,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发射空对空、空对舰和舰对空等各型导弹十余枚。演习中,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先后开展了建立侦察预警体系、空中拦截、对海突击和防空反导等课目演练,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挂载实弹,飞赴演习海空域实施打击行动。

4、从20xx年4月开始至今,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净网20xx”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联动,先后对云盘、网络直播平台、微领域、不雅视频事件、新闻客户端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

5、日前,安徽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应诉中违法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明确“民告官”案件中,被诉行政机关仅委托律师出庭的,将被严肃追究责任。

6、12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介绍,11月我国消费市场增速达10.8%,创年内新高。前11个月,我对外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1月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76.5%。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XX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8、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文明确了6个方面的督导内容,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是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

9、一代又一代中国水稻研究人员致力于论证中国的栽培水稻起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了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这有力印证了“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明确20xx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20XX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结合本地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国外部分】

1、12月15日中午,1.5万余名亚反对派武装分子及家属开始从阿勒颇市东区撤离。撤离行动结束后,亚政府军将完全控制阿勒颇市,这标志着亚局势即将迎来转折点。但在撤离过程中,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再次发生冲突。

成人高考时事政治 篇2

(一) 压缩再现新课

有的教师不了解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处理教材几乎是按照新课教学的模式进行, 不同的是一节课教学的内容相当于新课的二节或三节课的压缩, 是简单的新课相加。看起来面面俱到, 但没有主干没有重点, 实际上只会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二) 课堂满堂灌输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 自己既要梳理知识, 又要联系时政热点, 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很被动地接受, 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 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 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 学生苦不堪言, 复习负担很重。

(三) 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 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 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 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 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 没有研究考高试卷, 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 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 更没有应试针对性, 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四) 缺乏能力培养

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 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 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 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 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 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 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

二、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科学的策略

(一) 教材知识:举纲列目

纲就是知识体系, 目就是知识点。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突破重难点, 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

经济常识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基本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三条主线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条线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热点进行分析提高。

高中哲学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版块进行复习, 把每一个版块的所有原理和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热点梳理出来, 在要求学生逐个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这样学生对整个高中哲学就体系明了, 使每一个范畴里的知识点能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部分的复习。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政党、国家机关、公民、主权国家、民族宗教五个主体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主体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典型习题从抓主体的角度落实知识突破重点提高能力。这样整个高中政治五本书就用345的编码串接起来, 学生在宏观上可有效把握知识脉络。

(二) 各种题型:归类总结

教师以题型类别为线索对教材进行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的归类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共有十二个知识点可设计计算题, 把这十二个知识点抽出来, 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 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

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从主体找措施, 从教材找措施, 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 从材料找措施, 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 并在专题练习和学科综合练习中重点训练和讲解。还有原因类、意义类, 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三) 提高能力:注重讲评

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归类讲评

归类的内容很多, 可按考点归类, 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 按高考题型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如重点向学生介绍组合型选择题的三审九排法, 如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出来, 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应一个典型例题, 分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印发给学生训练, 老师和学生互动讲解, 并要求学生经常温习。

2. 重点讲评

在每一份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中要有重点。整体上要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典型题时, 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规范。

3. 过程讲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要想学生为什么会错, 学生怎样才能不错, 引导学生怎样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完成解题过程, 规范语言表述。

4.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 (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代一代、反一反、合一合、分一分) 思维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 单选变成组合选怎么做, 选择题变成问答题怎么做等等。讲评不是就题论题, 更重要的是借题发挥, 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 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 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跟踪讲评

高考政治冲刺策略 篇3

关键词:高考;政治;冲刺策略

高考文综应试,是思维力、语言力的较量,更是临场思维状态、心性定力的比拼。备考最后百天,是综合拔高、冲刺加分的最后时机,也是最佳时机。然而不少考生都感叹:要复习的内容很多,不知从何入手;已经复习过的部分,总感觉还不到位;每天忙个不停,却始终觉得没多大长进,等等。不彻底改变这种缺乏针对性和自信心的状况,不仅谈不上有效复习,还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甚至放弃努力、选择逃避。那么冲刺阶段,到底应该如何复习?复习应注意什么呢?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四门必修和两门选修构成的政治学科知识,其内容相当繁复,必须狠抓基础知识的梳理,编织细密的知识网,对高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地毯式的扫荡”,以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譬如:《生活与哲学》内容可分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五大专题,每个专题又有若干子专题,一个子专题又可分为若干原理,最后形成网络。在梳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慎明了的问题,这时需翻书对照,仔细研读。

二、归纳方法掌握套路

掌握方法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归纳重要的学科思想方法。例如:矛盾观的问题,可以通过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观点、矛盾特殊性观点、主次矛盾观点、矛盾主次方面观点、辨证否定观点,形成系统的思路。二是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例如:提建议、提措施类的问题,要求扣住材料找问题,分析问题找原因,针对原因想措施,思考措施时遵循先宏观、再中观、再微观的顺序;再如:依据类、原因类问题要求既要思考理论依据、又要分析现实影响,表述意义要遵循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微观及宏观的顺序。还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防止机械套用导致错误。

三、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基础题得分不理想是相当多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有知识上的缺漏,也有方法上的不足。最后百天,考生要格外重视温故知新、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关键是准确找到自己的“漏”和“缺”。考生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试卷。解题时要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就必须停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找到“缺、漏”后,要深入研究错误的主观原因,列举易错知识点,归纳易误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做些新题,以利于把握做题的感觉,保持良好的状态。

四、狠抓规范精益求精

部分考生题题丢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思维不严谨所致。这与平时只顾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有关。建议考生自练近年高考题(要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并且自评自改,吃透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习惯,力争减少无谓失分,保证会做的不错不扣,即使不完全会做,也要理解多少做多少,以增加得分机会。此外文综科考试时间长而紧、题量大、思维跨度广、把握难度大,是体力、脑力、心理的较量,把该得的分得来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合理的答题顺序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考生在模拟考试中注意演练摸索,形成自己适用的灵活的答题顺序。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 篇4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要求: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具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长期性、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特别强调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五、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要求:了解选择正确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掌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了解加强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性。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九、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要求: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及其格局,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要求: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008年高考时事政治 篇5

(2007年4月—2008年3月)

第一部分:国内时政

一、政治方面 1、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大报告的五个首次提出:第一,本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二,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五,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

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一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里,让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显著标志。

会议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会议提出在2008年,我们将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会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大部制。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决定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3、胡锦涛向全党提出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的根本性要求

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4、民主法治建设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注意到,这一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

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11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施行。并将从08年8月1日起施行。

12月11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元旦起正式施行。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纪念日,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和第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旨在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反垄断法》终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5、反腐工作

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陈良宇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收受贿赂、玩忽职守罪,被判死刑。

6、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宣誓就职。

9月19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在其首次正式会议上拒绝将所谓“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联大总务委员会连续第15次明确拒绝所谓涉台提案。

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11月1日,我国在黑瞎子岛(原由俄罗斯占有)竖立界碑,黑瞎子岛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也意味着,继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之后,又一块游离多年的中国领土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产生办法及有关问题的决定》

3月14日,拉萨发生极少数“藏独”分子进行的打、砸、抢、烧破坏活动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平息了这起事件。

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

九、萧万长获胜。同时,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遭台民众否定。

7、其他

8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会。

白皮书。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月28日发表《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法治建设成就。8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

二、经济方面 1、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摘要

2008年我国的经济工作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控制在4.8%左右。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3、经济发展成就

国家统计局9月18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好,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6位跃居第4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五年的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73亿元,比上年增收11806亿元,增长31.4%。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达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截止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

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总产量再次超过1万亿斤,为稳定市场提供基本保证。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实际增长7%左右,实际连续4年增幅超过6%。

重大工程和发现:

5月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

6月18日,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成功合拢,预计将于2008年上半年通车。6月26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

12月16日,我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今天上午在天津境内全线通轨。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京隆重举行。3月21日,随着小磨高速公路建成,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

京沪高速铁路正式立项并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4、节能减排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6月3日,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知。这一工作方案是从全局角度指导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9月1日,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从今年的9月16日至22日开始,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国都将举办“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

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1月4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全面调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保证质量。

5、农业

1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第5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6、我国主要税收政策调整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由20%调整为5%,自2007年8月15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从1600元/月上调至2000 元/月,2008年3月1日起执行。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从2007年5月30日起执行。

7、其他

4月15日,第101届广交会在广州举行。从本届开始,广交会名称正式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称为“中国第一展”。第101届广交会首次增加进口功能,为国外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渠道,并为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9月6日,首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开幕。

9月15日,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日本神户开幕。今年的大会以“和”为主题,体现“和合共赢,惠及世界”的思想。10月28日,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博12月18 日,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正式揭晓。外形就像中国传统“四海之宝”。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08年“3·15”的主题定为“消费与责任”,提出“保护消费者合社会的共同责任。

法权益,改善消费环境”是全览会以港口合作为主题。汉字“人”的蓝色小孩,意为

三、科技文化体育方面 1、2007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闵恩泽、吴征镒获得200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9409工程”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科技成就

5月14日零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以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也是首次为非洲国家发射卫星。

2007年6月1日,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讯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6月15日 该运载火箭授予“金牌火箭”荣誉称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0月8日在北京宣布,自今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

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2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深空探测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载人航天飞行能力的国家行列。

12月21日下午,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翔凤”ARJ21-700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顺利实现总装下线。

12月22日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我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

2月21日,首款中国北斗导航核心芯片领航一号正式诞生。这有望打破由GPS垄断卫星定位导航应用市场的局面。

3、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1月22日上午在北京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他强调,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会议决定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等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4、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200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在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江苏省张云泉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殷雪梅当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5、体育事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近日下发,《意

见》提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4月26日晚,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主城市22个,境内传递城市和地区113个。口号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火炬设

题是“和谐之旅”,境外传递计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火炬

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这一火炬用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绘制出祥云图案,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8月31日,在大阪田径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刘翔获得110米栏男子金牌,这个胜利使他成为世界高栏历史上,唯一将世界纪录、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称号集一身的传奇明星,也结束了中国田径八年在世界锦标赛上“零金牌”的尴尬。

9月30日,第5届女足世界杯决赛在上海举行,德国击败巴西队,成为历史首次蝉联女足世界冠军的球队。

10月2日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世界特奥会40年来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走进亚洲、走进中国。

第62届联合国大会10月31日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本届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6、其他

2007年6月9日 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6月27日,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自然遗产项目,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申报文化遗产项目也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月7日,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揭晓,中国的万里长城位居第一。

9月20日晚,在江苏南通拉开了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的帷幕。作为“2007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活动,本届亚洲艺术节将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目的是加强三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9月24日,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以“和谐网络、品质服务”为主题,倡导提高服务质量,弘扬绿色网络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共建人人受益的互联网。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

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28日,“同祭先师,共享和谐”,2007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

10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中国以105票的最高票数当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简称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武汉开幕,本届中国艺术节的主题是“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12月22日,南海一号古沉船将完全打捞出水,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古沉船整体打捞行动,开创了世界先例,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进世界先进行列。

四、外交方面

4月10—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韩国和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首次访问韩国和日本,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12月27—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双方就东海问题等达成了一系列新共识,此次访华被称为“迎春之旅”。

5月25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第75届国际大会在巴黎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中的合法权利。8月9至17日,举行“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合作2007”联合反恐演习9月4日在莫斯科正式开始。这两次联合军事演习都是针对恐怖主义的。

9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出席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大家庭建设,共创可持续未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演讲中强调,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离开北京,赴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四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在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11月16日,令人瞩目的俄罗斯“中国年”在莫斯科落下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共同出席,为持续两年的中俄“国家年”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1月18日至22日,温家宝对新加坡进行访问并出席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和第三届东亚峰会。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题为《扩大合作,互利共赢》的讲话。

8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08年1月13-15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五、其他方面

1、关注民生

7月23日至24日,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今年开始试点,用三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

8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1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颁布《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10月31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

在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国务院12月14日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11月2日,中国卫生部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全面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到2010年,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同时出台。

2、其他

10月12日,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新四军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也熔铸了不朽的铁军精神。

11月27日,张月姣女士当选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成员,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成为中国第一位WTO大法官。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成为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之后,第二位该奖项得主。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给煤电油运输造成的严重影响。2月29日,中共中央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6月18日,重庆市民载歌载舞欢庆重庆直辖市成立10周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呼和浩特体育场举行。

第二部分:国际时政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会议主要讨论《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全球如何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大会15日通过“巴厘岛路线图”,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

2、外国领导人变更。

5月6日,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齐接替希拉克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6月27日,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接替当天辞职的布莱尔,正式就任英国首相。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去首相职务,9月23日,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当选自民党第22任总裁,9月25日当选日本新任首相。11月24日,澳大利亚工党在联邦大选中获胜,工党领袖陆克文出任总理。12月19日,韩国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当选韩国新总统。2008年3月3日,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3、欧洲一体化

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里斯本条约》,实际结束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进程。08年2月20日,欧洲议会在总部所在地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批准了旨在取代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

12月21日零点,东欧9个欧盟国家正式加入《申根协定》,使申根国家由目前的15个扩大到24个,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迁徙区。这一事件被称为“柏林墙第二次倒塌”。

2008年1月1日零时塞浦路斯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欧元区成员国从13个增至15个

4、朝韩问题

5月17日,韩朝双方同时举行朝韩铁路试运行仪式。两列列车分别从韩国和朝鲜出发,沿着朝鲜半岛东西海岸两条铁路线,先后历史性地跨越韩朝军事分界线,进入对方境内。这是朝韩铁路中断56年后首次试运行。

7月14日,朝鲜关闭了宁边核设施,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出现重大进展。

10月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抵达平壤,参加第二次朝韩首脑会晤。朝韩领导人发表《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双方表示将超越思想和制度的差异,把朝韩关系转变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5、贝〃布托遇刺身亡

当地时间2007年12月27日下午,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在该国东北部城市拉瓦尔品第参加集会遭自杀式炸弹袭击死亡,终年54岁。

6、科索沃宣布独立

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了科索沃独立宣言。

7、东盟宪章通过

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这是东盟成立40年来第一份对各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8、联合国大会

第61届联合国大会9月13日通过投票,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全世界大约3.7亿土著人的各项权利。

第62届联大11月8日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国际民主日。

9、其他

并向全球金融市场深度蔓延。

8月4日,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发射升空,它肩负着在火星北极“探冰”和监测火星极地气候两大任务。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顺利升空。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以表彰他们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所作的不懈努力。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韩国“第一号国宝” 崇礼门2月10日被大火焚毁。7月底,由于贷款机构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引起恶性竞争,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导致大量购房者还贷困难等原因,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第三部分:江苏时政

5月底,无锡市因太湖蓝藻爆发引发了一场公共饮用水危机。

9月1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把诚信江苏建成公认的社会品牌,与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绿色江苏一起,成为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载体。

11月25日—27日,江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提出:根据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力争取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成为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的省份,成为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的省份,成为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的省份,成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对全国贡献更大的省份。

成人高考政治历年试题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C)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C)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D)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B)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D)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D)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C)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B)A、黑格尔

B、尼采、叔本华 C、萨特

D、费尔巴哈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毛概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派是(D)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C)

A.西湖会议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B)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主主义

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B)

A.井冈山

B.江西瑞金

C.福建长汀

D.延安

5、无产阶级的天然和可靠的同盟军是(A)

A.农民

B.市民

C.学生

D.资产阶级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B)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形式

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8.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

C.劳动者同非劳动者的联盟

D.被剥削者同剥削者的联盟

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C)

A.人民团体

B.人民政府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

10.中共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A)

A.有理有利有节

B.独立自主

C.武装对抗

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1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工人斗争

C.农民斗争

D.经济斗争

12.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B)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市民

13.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B)

A.城市

B.农村

C.边疆

D.山寨

14.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的是(B)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广州起义

15.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B)

A.经济工作

B.政治工作

C.军事工作

D.行政工作

16.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B)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7.人民军队的宗旨是(D)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C)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积极防御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战略进攻

19.“工农武装割据”就是(D)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

20.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主观上一开始就是按照(A)的建党原则和道路进行的。

A.列宁

B.斯大林

C.伯恩斯坦

D.考茨基

21.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D)

A.惩办主义

B.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C.不扣帽子,不揪辫子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2.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C)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党员和党的组织;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教育和武装党员,来指导党的组织的各种活动。

23.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B)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24.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制

2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B)

A.实现共产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6.党内矛盾和斗争基本上是(B)

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路线斗争

D.阶级斗争

27.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D)

A.从严治党

B.走群众路线

C.加强党内民主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8.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特别是同(C)

A.地主阶级思想的斗争

B.农民阶级思想的斗争

C.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D.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数在党内的比重较大,因此是思想斗争的重点。

29.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C)

A.统一战线的发展

B.武装斗争的水平

C.党的建设的状况

D.三大法宝的关系

党是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核心,党的领导思想、力量如何决定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发挥作用的情况。

30.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必须实行(D)

A.独立自主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31.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33.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是(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主观主义就是反对那些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

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肃清这种主观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整顿学风,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

34.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C)

A.服从命令听指挥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35.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C)

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的斗争方针。

3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是(B)

A.方针策略问题

B.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根本区别是(C)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物质享受和精神修养的关系问题

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5.事物的内容是(A)

A.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B.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C.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规定性 D.事物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路线上的对立表现为(C)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B)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A)

A.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B.社会发展的方向根本上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C.社会发展无客观规律可言

D.这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C)

A.重视伟大人物的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社会心理 D.人口因素

1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B)

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A)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改革开放

14.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D)

A.帝国主义破坏 B.封建主义的根深蒂固

C.无产阶级不允许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5.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思想是(A)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统一战线思想

C.工农联盟思想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16.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A)

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17.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D)

A.重要保障 B.依靠力量 C.国际基础 D.必要条件

18.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B)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9.1951~1952年三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C)

A.国营企业 B.私营工商业 C.党政机关 D.合作社

20.1953年5月,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根据深入调查,写成(D)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资本主义工业中公私关系问题》

21.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D)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2.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C)

A.敌我矛盾 B.对抗性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阶级矛盾

23.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D)

A.为了加强党内的监督管理 B.为了消除党内的官僚主义

C.为了保证党的纪律严明 D.为了保证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

2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D)

A.统筹兼顾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C)

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7.一切政策及其实践的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它是(D)

A.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B.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C.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 D.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

28.中国共产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29.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

A.各地区均衡发展 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

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30.我国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是由于(C)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吸引外资的需要

C.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 D.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31.可持续发展强调(A)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2.我国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3.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C)

A.党风建设 B,文化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4.对外开放是对(D)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C.发展中国家开放 D.全世界开放

35.1995年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D)

A.两套方案 B.四项原则 C.六点建议 D.八项主张

(36~40题为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人的价值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4.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45.什么叫解放思想?如何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46.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二41.错误。割裂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指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外因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外因必要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不可能;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任何割裂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42.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l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43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内容。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或他人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为满足个人的尊严、个人需要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一方面,从社会对人的角度来说,社会应为满足个人发展和才能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另一方面,从人对社会的意义来说,人的价值体现在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尽可能地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造福。人的价值是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奉献、消耗和创造的统一,只讲享受不讲创造或者相反,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44.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投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从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革命的战争推翻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之问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45.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右的错误倾向。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四、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具体表现在: 第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二,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杜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和智力支持。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杜会秩序。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要精神条件。

模拟试题4 1.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这种观点是属于(B)

A.庸俗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C)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3.《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4.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

A.铁杵磨针 B.以砖磨镜 C.心想事成 D.水中捞月

5.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B)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10.最早在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B)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蔡和森

11.毛泽东提出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在(D)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动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1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C)A.三湾改编时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4.1947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的土地革命纲领是(D)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政策》

C.《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B)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6.1927年~l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会议是(C)A.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9.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______的思考(D)A.陈云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20.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B)

A.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B.广大劳动者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2l.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D)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C)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理论创新 2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D)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D)A.实践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生产力标准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党的领导

26.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28.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B)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杜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B)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A)

A.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经济法人实体 B.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C.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3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C)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B)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争端问题 模拟试题5 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2.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C)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3.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D)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D)

A.客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唯意志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C)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胖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度是指(A)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B.事物保持自己数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内部各要素的总和 D.事物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7.客观真理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规律 B.认识的客体

C.人的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容 D.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8.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了(A)

A.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中的经验论 D.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如何回答(B)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领袖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C)

A.重视伟大人物的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人的本质是(C)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A)

A.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13.毛泽东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是(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B)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15.毛泽东提出在人民军队中要实行的三大民主是(D)

A.政治民主、纪律民主、军事民主 B.思想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C.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 D.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

16.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全国最高组织形式是(A)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政协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7.我国国家政权应采取的组织原则是(B)

A.党领导一切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 D.立法行政合二为一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D)

A.加工订货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19.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A)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20.刘少奇指出,中国共产党内最主要的矛盾是无产阶级与(A)

A.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矛盾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矛盾 D.机会主义思想的矛盾 2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D)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2.中共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坚持和改进党的建设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3.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D)

A.实践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生产力标准

2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5.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C)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建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改革

27.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B)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C)

A.人的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B)

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D.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2.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C)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A.基本思想 B.基本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34.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正确说法有(D)

A.它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

B.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部分主权的区域

C.其社会性质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D.它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B)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争端问题

模拟试题6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2.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C)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4.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C)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一

5.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C)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

6.感觉、知觉、表象是(C)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D)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8.相对真理是指(D)

A.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

B.相对谬误

C.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D.正确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精确和完善

9.经济基础是指(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

A.全部自然界

B.人口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11.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

A.不属于上层建筑

B.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C.属于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上层建筑中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1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13.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B)

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5.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A)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文化工作的方针是(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7.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2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C)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工农民主专政

2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B)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3.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A)问题开始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24.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25.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D)

A.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B.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2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C)

A.改革是手段、稳定是条件、发展是目的 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

30.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3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以(A)

A.经济效益为中心 B.发展速度为中心

C.扩大规模为中心 D.有计划按比例为中心

32.假象是(D)

A.不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直接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3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B)

A.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B.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产生、发展、灭亡的一对范畴

C.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D.事物在联系和发展中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3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

35.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段是在(C)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B.党的创立到土地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前期 D.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3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B)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7.被视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是(D)

A.孙中山 B.魏源 C.龚自珍 D.林则徐

38.人的本质属性在于(D)

A.心理特性 B.阶级本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39.我国改革的实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宪法和法律

一、选择(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A)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3.形而上学认为静止(C)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

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D)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

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C)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A)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8.阶级现象D

A.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B.永远不会消亡

C.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D.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社会形态是(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D)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C)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B)

A.李达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C)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D)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

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C)

A.没收 B.改造

C.保护 D.赎买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D)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D)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A)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D)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B)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D)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C)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C)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A)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是(B)

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

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C)

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C)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4.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D)

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纳四目” D.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3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4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45.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46.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模拟试题8

一、选择题

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主义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时间和空间是(B)

A.物质的内在形式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5.“机事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广延性 D.时间的重复性

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这段话说明时间和空间是(B)

A.人脑中主观产生的概念 B.物质的存在形式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8.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A)

A.器官 B.产物 C.源泉 D.对象

9.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社会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0.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关系的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D)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1.规律是(A)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偶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表面的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非本质的联系

1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D)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物质性原理

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5.一元论就是(C)

A.认为世界本原只有一个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16.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D)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D)

A.客观性 B.可知性 C.稳定性 D.运动

19.静止是(B)

A.运动的一般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绝对不动,永远不变 D.与运动无关的稳定状态

20.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观点是(C)A.相对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 D.唯心主义的2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2.意识是(B)

A.物质的感性活动 B.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C.先于物质而存在的东西 D.大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23.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猿脑发展为人类 B.直立行走 C.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生产劳动

24.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空间(B)

A.永恒不变地存在着 B.三维的广延性是无限的 C.是不可计量的 D.是虚无的 2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A.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

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意识的本质是(B)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的产物

28.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A)

A.意识是物质的属性 B.电脑可以进行思维运动 C.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D.电脑比人脑聪明

29.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严重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就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30.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周围住处有许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态、姿态有了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意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1.下列选项中全面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是(D)

A.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 B.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C.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 D.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32.俗语说“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D)

A.意识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B.意识与物质没有同一性

C.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意识的作用不能取代物质的作用

3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B)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一能动的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34.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C)

A、客观性 B、实体性 C、运动 D相对性

3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好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想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好运动都是相对的

36、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3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B)

A、实用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经验主义观点

38、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D)

A、手脚分工 B、语音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3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病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存在性 B、运动行 C、物质性 D、客观性

41、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4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4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D)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 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

45、哲学上的二元论是(D)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C、超越唯物主义好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 D、主张物质好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

46、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B)

A、庸俗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7、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是(D)

A、太阳东升西落 B、谁往低处流 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8、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A)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

49、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C)

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 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D)

A、直线论、循环论、宿命论 B、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C、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5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错误在于(C)

A、把客观事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B、否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D、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52、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C)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从原则出发,客观要符合主观

C、一切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D、一切从科学的理论出发

54、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B)

A、意识有无能动性的分歧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

C、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的分歧 D、世界是否可知的分歧

5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

A、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它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 D、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6、我们想知道,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C)

A、一切从群众的要求出发 B、一切从上级的指示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原则出发 模拟试题9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论的说法,其错误在于割裂了(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础润而雨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叉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C)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A)

A.只看到人的思想动机的作用,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宣扬英雄史观

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定进化论

D.不了解社会中存在着阶级

7.历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所参与的活动。由此(D)

A.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C.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完全不同

D.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8.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阔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B)

A.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刨造一切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人的意志绝对自由 D.完全摆脱了必然的制约

9.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A)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

10.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C)

A.旧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封建主义性质

11.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一大

12.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和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问题的著作是(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制定的打败蒋介石的军事原则是(A)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C.诱敌深入

D.避其主力,打其虚弱

14.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统一战线方针是在(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5.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C)

A.工农联盟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

16.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D)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首次以法律形式正式载人的文献是(B)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是(A)

A.《不要四面出击》 B.《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十大关系》

19.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B)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政治建设

2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A)

A.初步形成阶段 B.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C.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阶段

22.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l、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4.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A)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25.中国共产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当的十三大报告中

26.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B)

A.构建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富裕的社会 D.构建民主的社会

2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8.我国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是由于(C)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吸引外资的需要

C.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 D.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29.社会保障是(D)

A.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产物 B.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 D.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B.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3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C)

A.党风建设 B.文化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3.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A)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承包国外工程

34.1995年******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D)

A.两套方案 B.四项原则 C.六点建议 D.八项主张

3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D()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对**** D.思想建设

(36~40题为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2、共同富裕就意味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44.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有哪些?

45.简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二、41.错误。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第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2.错误。

它违背了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的辩证关系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而共同富裕绝不等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①它是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②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③它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必然结果;④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部分先富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一部分先富,它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帮助人们走向共同富裕。

因此,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是途径与目的的关系。而题目中的说法只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它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三、43.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的对立表现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其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又是辩证的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这就使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都变成不可捉摸的、无法辨认的东西。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则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4.第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党诞生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时间很短;马列主义著作中说到中国的事情不多;党成立后立即投入实际斗争,无暇系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不能及时总结斗争经验。

第二,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比较严重。一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极多的国家,他们占绝大多数,对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妨碍极大。另一是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比较严重。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它的思想对党的侵蚀和影响比较严重。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如何处理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如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蚀,维护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第四,共产国际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不适当干预,也给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党的建设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进行的。

45.(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我们的发展。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四、46.(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

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模拟试题10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辩证法

D.英国古典哲学

2.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指(C)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从本质上说,意识是(C)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D)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D)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7.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D)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

9.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

A.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0.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1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C)

A.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D.决定生产力的构成

12.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13.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是在(C)

A.辛亥革命之后 B.新文化运动之后 C.五四运动之后 D.国民革命运动之后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指导地位的思想是(B)

A.民主主义的思想 B.共产主义的思想 C.民族主义的思想 D.封建主义的思想

16.1930 年 5 月,毛泽东写的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明方向,并 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文章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D.人大常委会

19.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C)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20.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D)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B)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大干快上,赶英超美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2.党内斗争的目的是(B)A.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 B.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打击敌人,团结同志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权的(B)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2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C)

A.党委制 B.四个服从 C.民主集中制 D.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25.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C)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6.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C)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还严重地存在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2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A)A.1980 年 B.1982 年 C.1987 年 D.1992 年

28.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29.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B)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C)A.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A.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C.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3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

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

33.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 想是(B)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统一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D.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34.首次提出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5.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D)

A.重视党的领导 B.服从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改善党的领导

(36~40 题为 2012年 7 月 1 日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20 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 理由。

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三、简答题:43~45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30 分。

43.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44.人民民主专政主体结构中包括那些联盟?

45.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46 小题。20 分。46.什么是新的科学发展观?

二、41.错误。(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 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和不可动摇的,认 识是不是真理,只有最终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宴践才是鉴别真理 与谬误的客观标准。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 社会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可能完全 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和确定的,又是相 对的和不确定的。

42.正确。中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官僚资本主义,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发 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其中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反动 统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翻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是革命的力量和动力;但是他们又未能在经济,E 完全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脱离,因此,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并不彻底,这种两面性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既是革命的动力,但是同时也 耍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三、43.唯心史观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1)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人们的思想动机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 力量。

(2)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44.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存在着两个政治联盟。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一部分可以合作的非劳动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仍然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 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问的联盟。在上述两个 联盟当中,第一个联盟是全体杜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一致性基础的联盟,是整个联盟的主体和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它决定着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第 二个联盟不但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而且包括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就容纳了广 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一切爱国人士,充分体现了政治联盟的广泛性,这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鲜明特色。

45.(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和生括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一目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括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三是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 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四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至少 50 年不变,50 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四、46.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根本观点,党的新一届领导集 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 展。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之相互配合共同 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经济 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实质是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 决发展中的问题,统筹兼顾,以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1)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3)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由于单独的存在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从而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电脑能够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的思维从而统治人类。

错误。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电脑按事先编好的程序系统对人的思维进行模拟。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区别:(1)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2)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因此,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过人脑的思维水平。人脑的思维决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控制和支配。

3.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错误。(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的反映。(2)意识的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揭示:一是从它产生的物质基础来讲,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是从它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说法把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起源混淆了。

4.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惟意识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5、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

错误。任何意识形式,不论其内容正确与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2)鬼神等荒唐的观念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反映,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四、论述题

1.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者的内在统一。解放思想就是从那些落后的、传统的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阶段,主要是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从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中解放出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我们说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倘若我们不解放思想,也就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同样,离开了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只能导致主观主义。第一,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否则就违背了世界物质性原理,不能不犯错误。第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的存在也是客观的、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多样性中才能找到统一性。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原则上的集中统一,又要因时因地制宜,在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第三,既然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第四,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做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办法来,以便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改造。

(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前最大的实际。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给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2.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现实意义。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而且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

(2)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这就决定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3)现实意义:确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解决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点,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有利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3.试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并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行动,推动事物发展;错误思想意识则会引导人们错误地行动,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文明条件和社会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考政治简析题解法浅析 篇7

笔者以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第34题 (简称例题) 为例谈谈怎样认真审题和怎样规范答题。

例题: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 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 大批村庄被合并,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 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6分)

(2)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 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6分)

一、认真审题

审题要做到“三审”:审问题、审材料、审分值。

1.审 问题

审问题时要注意“三看”:

一看怎么问, 是问“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等, 是问原因还是结果, 问措施还是问看法, 防止答非所问。例题的第一问是问“为什么”, 第二问是问“怎么看”。

二看有几问, 这条题目里面有几问, 每一问里面有没有分成小问题。例题共有两问。搞清楚有几问, 最好能用笔把这些问题圈出来, 防止答题遗漏, 做到心中有数。

三看有无限制性条件, 找出限制性条件可以知道题目命题所考查的知识范围, 防止“撒大网”和生搬硬套。要看清楚题目是要求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还是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或哲学知识回答, 哲学知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个部分。如例题第一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要牢牢锁定“文化生活”组织答案, 第二问限制性条件是“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这就要求调动和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及其关系知识答题。知道了限制性条件就防止了答题离题万里的现象。

2.审 材料

审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就能抓住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句或中心段;三要注意“联”, 根据问题所设定知识范围, 把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我们带着例题中的第一问审材料, 第一问中“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要求我们抓住材料中的“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关键句。由此, 我们可以把文化生活知识和这些关键句联系起来思考, 传统村落的消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不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 而人们的伤感说明传统文化消失不利于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样, 第二问要注意第二段材料中的“‘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和“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关键句。抓住了这些关键句就看到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城镇化建设不能让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

3.审分值

审分值是为了答题的需要, 防止出现小题目当成大题目回 答。所以 一定要看 清每一问 的分值再 答题。一 般来讲, 分值较大, 要回答的点就较多, 分值小, 要回答的点就较少。

二、规范答题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 其实只要第一步做好了, 这一步就顺理成章地做好了。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和材料中找出的关键词、关键句调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 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要做到“五要”。

一要“准确”:要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 切不可生造词语或用口头语, 用语要规范准确。

二要“清晰”:要求思维层次清晰, 逻辑严密, 各要点之间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与宏观等逻辑关系。

三要“完整”:要从多角度组织答案, 形成几个要点, 也就是阅卷老师的“采分点”。不可遗漏知识点;不可只答其一, 不答其二。每一要点都要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或“观点+材料”的方式组织答案, 也就是做到“有理有据”;每一答案要点前必须用数字表明序号, 这样阅卷老师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采分点”。

四要“简洁”:简析题就是“简而析之”, 贵在简洁, 知识点的呈现和材料的引用一定要简洁明了, 切不可洋洋洒洒让阅卷老师看不出所以然。

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初探 篇8

一、 复习的重要性

复习是一个强化理解、克服遗忘、重新学习、弥补教学薄弱环节的过程。通过复习,可以使书本知识通过学生的认识、思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和思维过程由浅入深的规律。

二、 具体应对方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的复习来说,搞好基础知识复习最重要。解答各种类型的题,都必须以基础知识为理论根据。基础知识薄弱,必定影响到成绩,这也就决定了复习课要狠抓基础知识。

1.复习基础知识

复习教材,必须明确教材的每一部分基本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己读教材写提纲的方法,熟练的记忆每一章、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关系、及其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记忆目录的方式,从立体上把握知识。比如,收入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新课改适应性训练试题再次提到农民工收入问题,这一问题在《经济生活》中涉及到一单元第三课,消费水平与收入关系,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的关系,但关键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策略就出现在三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而积极意义则是四单元,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这一知识点。所以知识点的连接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变成自己的东西。

复习教材,我在讲到关键处,需要学生特别留心的地方,使用 “重音”、重复,让讲解的内容更加突出,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把重音放在“根本”上,有利于与其他三大制度区分,同时及时总结这四大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方便记忆,理解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最为典型就是主要矛盾(重点、中心、关键等)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流、性质、形式等)的辨别,非选择中运用广泛。《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内涵是维系……的纽带,支撑……的支柱,推动……的动力.学生记忆深刻,得分率较高。

2.强化练习

解读材料能力的提升:

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材料的解读障碍造成的主观题判断不准,知识点运用不完整甚至错误。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对学生读材料的指导,通读材料、找出核心字眼、解读设问、调动有用知识这一过程,加强综合运用的能力。

掌握基本的做题规律:

思考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赞可夫所说的“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做题规律是的高分的关键,教会学生思考,鼓励思考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总结就会事半功倍。比如遇到《政治生活》题目找主体,公民、政府、政党、国际关系是答题的核心。《哲学与生活》主要是看属于哪一种观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确定知识、目标明确,以不变应万变。

三、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是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常都会结合相关的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要高度重视时事,注意将书本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2013年课改适应性训练中就出现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面对自然灾害弘扬慈善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诸多资助者的善举社会、个人如何认识和选择,令人深思。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实际,同时还得学会回归教材,也就是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来诠释这些实际问题,做到论证的理论有说服力,条理要清晰;答案要点要精练。

高三复习课中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而我们则是忠实的贯彻者,“其路漫漫,任重道远”许多问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上一篇:绿化造林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