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精选4篇)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1

1、亚洲、北美洲地理位置对比: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亚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81°N~11°S;

26°E~170°W

北美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大西洋 84°N~10°N;

170°W~20°W

2、亚洲是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河流流向:密西西比河干流流向:由北向南(中部大平原北高南低);干流东侧支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干流西侧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最全 篇2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

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腺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的消化腺。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5)营养被小肠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 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的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的作用: ①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③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

鲜、清洁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

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3、会厌软骨的作用: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边笑边吃,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道,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

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吸运动 包括 吸气 和 呼气 两个动作。

膈肌收缩 →顶部下降 →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 吸气 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增大

膈肌舒张 →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 呼气 肋间肌舒张 --------→胸廓前后径缩小

3、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3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

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的封冻

结冰(有结冰期)

不结冰(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的大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的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地形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情况

黄河水系

长江水系

河流水量的大小

水量小

水量大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的熟制

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或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的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主要的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居民的主食

以面为主食

以大米为主食

水文特征

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

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4、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依据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800毫米)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南山-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分季风区)

降水因素(季风因素)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地形地势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

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降水少,工农业居民用水量大),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6、农作物、耕作制度、水果、特产、城市、古迹。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5、海南岛南部、台湾岛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地(基地),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全区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本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干旱为主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新疆北部因受西北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5、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

(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①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牧业区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②在全国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据突出的地位。

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内蒙古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宁夏

新疆

山地牧场

细毛羊

青藏地区

青海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藏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③新疆瓜果特别甜,颜色鲜艳,主要原因是:新疆夏季热量多,降水少,白天光照强,利于瓜果着色,白天光和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瓜果特别甜。

5、“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西气东输”工程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目的是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清洁能源。

二、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2、青藏地区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这三种,也是高原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其中素有“高原之舟”的是牦牛。★★

3、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该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5、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解放前无公路和现代化桥梁,1951年起,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区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6、青藏地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

①“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草原荒漠广布。②“寒”:青藏地区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附录一

列表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盆地、平原与高丘

陵交错

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高原

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热足水

丰沛

日照充足,气温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

减少,太阳辐射强

主要河流

黄河、海河、黑龙江

长江、珠江

长江、黄河澜

沧江源头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天

然气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等

青稞、豌豆等

小麦、棉花、甜菜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为邻,南连

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地理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陆上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渤海、黄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4、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长冬严寒。

5、东北地区的地形区

山脉

河流

平原

丘陵

高原

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

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辽东丘陵

内蒙古高原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第三节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称。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自然:地气水

人文:历史人口等)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总产量占全国的2/5.东北地区的糖类作物是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

3、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长足发展。

4、大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国家在2003年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1、香港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西隔珠江口与澳门相望。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2、香港的海岸线曲折,港湾岛屿较多,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窄,仅占全区面积的1/6.香港岛面积80平方千米,隔维多利亚港与九龙岛相望。

3、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香港原属广东省,1840年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侵占。我国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对香港的政策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5、海洋运输: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作业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6、陆上运输:香港与祖国内地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广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地相连。境内有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陆上交通非常便捷。

7、旅游业发达: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十分发达。有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士尼乐园等等。

8、教育发达:香港教育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9、发展经贸的有利条件:香港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因而香港成为了著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10、香港的产业结构:香港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11、香港的金融业: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让全球保持24小时运作。香港现有银行180多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香港还有规模庞大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香港还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由亚洲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场和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1、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北回归线以南,背靠珠江三角洲,毗邻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环路岛组成,陆地面积在不断变化,2010年陆地面积约29.7千米²。

2、澳门的主体是澳门半岛,地形以平原为主,这里集中了澳门的大部分人口,澳门原属广东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和服务业。澳门的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彩瓷和造船为主。澳门的旅游业相当发达,被称为“海上花园”,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妈祖阁、唐城和被称为澳门象征的大三巴牌坊。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条件:位置人文政策)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2、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4、广州别名羊城,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广州是著名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首位。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港,广州白云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5、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6、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7、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1、长沙三角洲的范围: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千米²。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人文特征: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3、上海的核心地位: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4、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5、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构成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其中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工基地,是江苏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6、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城市,其中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

杭州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号称“中国丝都”。旅游业发达,西湖与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1、长沙、株洲和湘潭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2、湘江为长江支流,是湖南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在下游依次流经株洲、湘潭和长沙,在岳阳注入洞庭湖。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3、长沙、株洲和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区大多在湘江河谷平原区。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多集中在4、5、6月。

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

4、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5、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些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北京的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华北北部地区),离海洋较近。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时区为东八区。③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相邻,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邻。

④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2、北京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与山地为主,北京的河流特征: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

3、北京的气候特征:北京的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常有暴雨。

4、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目前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5、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北京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是全国对外交流的中心。北京的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所在地。

6、北京是全国的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北京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有规模宏大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7、城市形态面貌的变化:北京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8、天安门广场布局严整,气势宏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东侧为国家博物馆,西侧为人民大会堂,北侧屹立着天安门,天安门前的大街叫作长安街。广场中设有升国旗的基座,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碑,碑南为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9、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北京西站的改建,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南站的扩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个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使首都的内外交通更加便捷,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10、北京是全国的交通中心,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重要的航空中心。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在北京交汇,对外陆上交通便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机场,北京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航空运输发达。京哈、京沈、京津塘等多条高速公路流经北京。京哈铁路、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

11、北京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它依托清华大学和众多的科研机构,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源。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南部,台湾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位于东半球。

2、地理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²。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末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1887年,清朝正式设台湾省。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近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

4、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2/3),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面积约约占1/3(台南平原面积最大,屏东平原次之)。地势大致东高西低;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为东北-西南走向。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其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

5、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台湾岛中东部山地平均气温较低,西南部气温最高;台湾岛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6、河流特征:台湾岛独流入海的河流达600多条。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流,全长186千米。受山地地形、面积狭小和降水丰富的影响,台湾岛的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部的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

7、台湾种植业过去主要生产水稻,现在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茶叶、甘蔗成为台湾的主要农产品,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这些农产品的种植。台湾的主要农产品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和低缓丘陵区。台湾的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也较发达。因甘蔗产量大,有“东方甜岛”的美称

8、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家电、食品、服装、机械等。

9、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著名的景点有日月潭、玉山、阿里山。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群山环抱,碧波晶莹,青峰倒映,景色甚美。阿里山山势雄伟,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14℃左右,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阿里山铁路是世界著名的高山铁路。玉山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不仅为台湾岛最高山峰,也为中国东部最高峰。

10、台湾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著名的海港,开发历史悠久。

11、台湾省的主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高山族总人数约40万,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12、台湾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高雄、台南。台北市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高雄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是新兴的重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1、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②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③相对位置:新疆边境线长,新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²,占中国的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地形特征: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3、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把新疆分分成为两部分,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4、新疆的土地和矿产资源:新疆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新疆草地资源丰富,耕地数量有限,但仍有一些可垦荒地。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铁、铜、镍、石棉、石灰石、钠硝石都很丰富,还拥有新疆软玉、水晶、玛瑙等特色矿产。

5、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内流湖和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新疆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时令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7、农业特征: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8、工业特征: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

9、交通运输:新疆的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新疆的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通全区主要地州。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管道线路长,发展很快。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铁路大动脉,中国境内由陇海、兰新、北疆铁路组成,在新疆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对接。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1、地形特征: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2、主要自然灾害:影响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干旱、冰冻、冰雹等气象灾害。

3、生态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4、水资源利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个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5、能源资源利用: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江南煤海之称。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2、地理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态环境:黄土该院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4、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5、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大的方面):

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工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6、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新式窑洞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

7、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8、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1、自然环境方面: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从地形上看,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兼而有之,赋予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以多样化的色彩。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由寒变暖,从东到西由湿变干,北方和南方、沿海与内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明显不同。

2、人文环境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的总人口约占世界的1/5.中国的自然自然丰富,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总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3、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特色: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有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形成,加上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4、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大力开发以热带海岛风情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中国南部海疆一颗充满魅力的璀璨明珠。

5、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0多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篇4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

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 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

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

印度河谷子(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

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

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

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

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 “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第二节 中东

特殊位置:五海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三洲:亚洲、非洲、欧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

A:分布:主要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B:特征:储量大、出油多、油质好、出口量大

C: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

海湾石油出口方向:西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 石油运输线路:

A

D

A:到西欧、美国最近的线路:经苏伊士运河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到西欧、美国经非洲南端好望角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C:经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日本、美国西岸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日本、中国)—太平洋—(美国)D:到澳大利亚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

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高温少雨)

河流:埃及:尼罗河(世界上第一长河)

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

第三节 欧洲西部

位置:波罗的海东岸和黑海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及附属岛屿 范围:西欧、北欧、南欧、中欧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为辅

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

山地: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喀尔巴阡山脉 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河流:多瑙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欧洲第二大河)、莱茵河(欧洲最繁忙的河流)气候:海洋性气候典型、地中海气候典型、大陆性气候广布 深受海洋影响的内容:

原因:濒临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A:海洋运输极为发达:①北大西洋航线(西欧到北美)

② 亚欧航线(经苏伊士运河——海上生命线)③海港:鹿特丹(荷兰

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B:气候: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大西洋沿岸)

C:农业: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北海南岸

D:渔业:挪威、英国(北海渔场)

发达的经济:发达国家众多(德、英、法、意、西班牙名列世界十强)

欧盟:宗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与防务的联盟,成员国:28个

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之洲)

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东非大裂谷(地球上的伤痕)

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

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类型:热带草原气候(世界上面积分布最广)

(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河流:尼罗河(世界上第一长河)、刚果河(世界上第二大河)

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泊)非洲经济:

A:重要的国家:尼日利亚(石油)(黄金)B:矿产宝库:金刚石、黄金、铜

C:努力改变单一经济,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节 极地

南极地区

范围:南纬60度以南地区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为主及附近海洋)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资源:淡水、生物、矿产资源

居民:

代表动物:

企鹅

中国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最佳科考时间:11月--3月

极地独特现象:极昼、极夜

北极地区

北纬66.5度以北地区

(北冰洋为主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北部)

较南极略暖

淡水、生物、矿产资源

因纽特人、沙米人

北极熊

黄河站

5月--9月

极点辨方向

A:以北极为例:人站极点:面对方向:南方

脚踏方向:南方

头顶方向:北方

引申:旗帜飘向何方:南方 B:规律:

• 极点辨方向:离南(北)极越近,越靠近南(北)极点,极点是地球上最高(北)

• 用地球自转方向辨东西和:在要辨别的两点画出自转方向(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箭头指向东,箭尾指向西)• 同一纬度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不用辨南北 •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不用辨东西

第七章认识国家

第一节

日本

地理位置:东亚(岛国)

轮廓南北狭长

范围:日本群岛 四个岛屿

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及附近岛屿

地形:山地 丘陵为主,山岭:富士山

平原:关东平原

多灾害:地震 火山 海啸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海洋性气候显著 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渔业发达

北海道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岛国经济

1、地狭人稠

2、经济特征

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原料 能源须进口 产品须出口

3、经济发达 钢铁

汽车

电子业发达

4、太平洋沿岸工业带(运输方便)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5、农业

精耕细作

产量高 文化交流:

1、衣食住行 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

2、近代 受欧美文化国家影响

重要城市: 东京(首都)横滨 神户(海港)

第二节

美国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美中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范围:北美大陆中部和北美西北端阿拉斯加及太平洋夏威夷

地形:山地平原多

西部 落基山脉

东北部 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 中部平原地势 :西北高 南边低

河流:密西西比河

流入墨西哥湾(大西洋)湖泊:五大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 休伦湖 伊利湖 安略湖(苏必利尔湖世界上第一淡水湖)气候: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经济:第一经济大国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居世界首位②最大商品粮生产国 商品粮出口大国 出口居世界1/10③农业生产专业化 机械化

形成农业带与农业区

三大工业带:

①东北部工业带(最大最早)(钢铁 汽车)

②南部工业带(墨西哥湾沿岸阳光地带)(开采石油 航天)③西部(太平洋沿岸)工业带(飞机制造 电子信息)

重要城市:①华盛顿 首都

②纽约 第一大城市 海港 工业中心 金融中心③芝加哥 第二大城市 钢铁之城 ④底特律 汽车之城⑤休斯敦 航天之城⑥洛杉矶 飞机之城 文化之城 好莱坞 迪斯尼乐园

⑦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圣克拉拉谷地—硅谷 传统经济支柱:

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

技术高新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经济龙头)(微软

IBM 英特尔

三大信息技术巨头)

第三节

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大洋洲(南半球)

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

西

广阔高原(西部高原)地形: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山地(大分水岭)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河流:墨累河

湖泊:北艾尔湖

气候: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中间沙漠广布 经济:“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独特的动物:袋鼠

鸸鹋

鸭嘴兽

考拉(树袋熊)

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重要城市:

首都:堪培拉被称为“花园城市”

悉尼: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海港,代表建筑:悉尼歌剧院

第四节

巴西

地理位置 :南美洲东部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范围 地形:①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迅速发展的经济

支柱产业:服务业

工业

农牧业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

甘蔗等

矿产:铁矿、锰、铝土、锡储量丰富

巴西与巴拉圭合作建成拉丁美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人口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重要城市:

①圣保罗

第一大城市

②里约热内卢 第二大城市(最大的 海港)

③ 巴西利亚 首都 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第五节

俄罗斯

地理位置:亚欧大陆北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范围: 地跨亚欧两洲,包括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欧洲1∕4 亚洲3∕4 地形:(四大地形区)

西(欧洲)东欧平原、东(亚洲)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河流;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母亲河)(注入里海)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流入北冰洋)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 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植物: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一片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矿产资源大国: 居世界首位的有:天然气、铁矿 ; 世界第二位的有:钾盐、石油、煤、铝土

农业:小麦、玉米、向日葵;牛、羊(粮食进口大国)

工业特点:重工业、核工业、航天航空业发达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有世界上最长的电气化铁路)

四大工业区:①莫斯科工业区 ② 圣彼得堡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重要城市:①莫斯科

首都

(红场 克里姆林宫)②圣彼得堡(俄罗斯最重要的海港)③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唯一不冻港)

人口分布不均匀

欧洲 3/4、城市 3/4

第六节

埃及

地理位置(范围)

非洲东北部及亚洲西奈半岛

东:红海 南:苏丹

西:利比亚 北:地中海

地形:埃及地形特征是南高北低,主要地形是沙漠广布的低矮高原。

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母亲河);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水库:纳赛尔水库(沙漠明珠)

阿斯旺水坝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经济:旅游(历史文化)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帝王谷卡拉纳克神庙

(自然景观)沙漠奇观 海滨观光

农业:尼罗河沿岸及尼罗河三角洲

埃及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埃及四大经济支柱:

侨汇

运河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