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导学案一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41导学案一(精选2篇)

41导学案一 篇1

时间第九周(10月30日)

一、大纲说明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课内学时为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有: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了解:是指能够通过阅读,知道所阅读内容的大意。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包括能够准确表述各个基本概念、原理)。

掌握和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期末为闭卷考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与内涵的掌握情况。

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3.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定义与研究任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理解: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及课程领域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专业准备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

应用:对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分析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3.考核要求

识记:几种主要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概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类型、表现及其方式。

理解:各理论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启示;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亲社会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应用: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问题与现象;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各因素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其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范围及组织。3.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念及功能类型;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原则的内涵与作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内容选择原则的内涵、依据与运用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及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理解:不同目标功能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主题与课时目标的特点及相互关系;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各内容范围的关系及不同组织策略的特点。

应用:能运用相关原则分析社会教育目标的合理性;能根据各层级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目标的分解与制定;能运用相关原则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并分析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能根据组织原则分析内容组织的合理性,并进行内容的组织设计。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原则、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方法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与社会教育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3.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的内涵与运用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内涵、依据与运用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及游戏与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随机教育的特点与进行随机教育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社会学习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不同活动形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同作用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随机教育与其他教育途径与方式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意义。

应用:会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分析教育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会根据教育目标、内容与对象分析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并能进行恰当的方法选择;能根据目标、内容与儿童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社会教育活动;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效的随机教育;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相关原则和方法等知识的了解及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活动设计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应掌握的基本信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架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方法。3.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基本原则与应掌握基本信息的内容;社会性主题方案的基本特点;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基本要素;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理解:基本原则的内涵以及信息掌握的方法;理解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间的关系及其设计的原理。

应用:会运用相关方法收集信息;能运用相关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社会性主题方案的设计;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社会性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

2.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原则与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3.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与内容范围,社会活动评价的内容范围与主要要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的内涵与运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社会测量法的基本类型与方法;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教育行动反思法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原则;社会性发展评价与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联系与区别;不同方法的特点、作用与运用中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应用:运用相关原则分析评价的合理性;能根据要求评价相关内容;能运用相关方法收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信息。并能在这些信息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评价。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矫正 1.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常见的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矫正方法的掌握程度。

2.考核的知识点

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与分类;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常用的指导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3.考核要求

识记:正常行为的一般标准;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各种常用指导方法的内涵与程序;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及每一程序的主要内容。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分类几种基本维度;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各种常用指导方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有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指导中的每一环节要注意的问题。

应用:会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能联系具体的行为问题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能根据实际案例设计指导方案。

三、课程辅导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定义: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的发生,它需要在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当引导才能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的原理与方法。

(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一个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这决定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培养,既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引导孩子有参与现代全球化生活的眼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习性与处世的行为和态度。这种培养是通过学前儿童的所有活动领域来进行,并需要结合诸多教育力量来达成的。因而,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育策略

相关知识: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

相关教育原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原理;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教育评价原理。

相关教育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规律。

相关教育策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设定、内容与方法选择、活动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策略。

(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

1、主要的品格素质尊敬、爱、坚忍、自制与勤奋。

2、主要的社会能力社会洞察力、社会适应力、社会行动力。

3、主要的教育能力主要指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

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卓越与完美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追求卓越的意愿,这种意愿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长力量。因为孩子也正处于成长的途中,一个愿意成长并追求成长的老师会成为他们同行的伙伴。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等。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

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

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

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

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

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

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

自我认知 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

自我评价 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

自我控制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

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 对他人外形认知 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准确地使用“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

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 能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

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

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 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他们往往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

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容易受感染;具有冲动性。

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依恋的发展、道德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阶段。发展阶段: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

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

助人与分享 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合作 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而研究也表明儿童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

安慰与保护 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出不同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保证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美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

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

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晨读学案一(最终版) 篇2

(一)目标:

1、成语:记准意思、用法。

2、诗歌:理解意思,背会作品。

3、文言实词:记准意思。

4、文言语段:熟读成诵。

5、范文:熟读。

一、成语星空: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节。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二、风雅诗斋:

渭川田家1 王维

斜阳照墟落2,穷巷牛羊归3。野老念牧童4,倚杖候荆扉5。雉雊麦苗秀6,蚕眠桑叶稀7。田夫荷锄至8,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9,怅然吟式微10

(一)、词句注释:

1.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2.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3.穷巷:深巷。

4.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5.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6.雉(zhì)雊(gòu):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7.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8.荷(hè):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9.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10.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二)、简析:

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在官场孤苦郁闷的情绪。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

五、六两句,写农事;

七、八两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三、文言读吧:

韩信将兵

①②【原文】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指刘邦。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译文】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象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韩信说:“象我这样的人,兵越多越好啊。”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四、实词宝库: 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②慨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③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④(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给人好处、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③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舍不得,吝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⑤关心,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6吝啬 ○百姓甚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②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按

①用手压或摁

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鸿门宴》 按剑坐于席上《群英会蒋干中计》 ②压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视

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④追究,查办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人之不善,按而诛之欤,安而弗顾欤《曾巩》 ⑤考察

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贾谊传》 5.案

①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

五、文心雕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有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我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现在是我的所有。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我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我并不邪恶;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我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我并不是失败者。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我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此时。此地。此人。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41导学案一】推荐阅读:

上一篇:社区公益文艺晚会主持词结尾下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议论文论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