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推荐9篇)
一、上课时语言不精练。
我听的是一节数学课,开课的教师是刚进来的。可能是第一次开课,心里紧张,开始的时候说话口齿就不太清楚,学生听得很费劲,因此,他就重复说,有些提出的问题就变的罗嗦了。如:开始引入课题的时候,两条相交的直线,可以形成一个交点,并且有四个角,其实在下面的学生已经配合他回答过了,然后他又重复了一遍,我觉得这并不必要。其实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犯的,让学生集体回答之后,自己还要重复,我反思了一下,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怕少部分的学生没理解,重复再解释,加深他们的记忆,但主要的还是自己的思路不连贯,可能由于当时的紧张,忘记了下面的内容,或备课不充分,衔接不好。还有在上课的过程中重复说同一句话,前面的语句和后面不一致,语言表达不精练,出现病句,表达的意思说不到要点上,绕了很大的一个弯子才说清一个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经常犯的毛病。
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教师只注重把课的内容上完,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少,大多数的知识点都是教师总结好,然后直接讲给学生听,况且语言平淡,没有抑扬顿挫的激情,这样就会使很多的的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有时也提出几个问题,但为了减少错误,教师也一般只提问几个班级里优秀的学生,假如他们能回答出来,教师就认为班级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从最后的练习中看出,还有好多的学生都是没搞懂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一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认为上公开课,老师肯定不会叫到他们,万一回答不出来,老师也尴尬,所以他们在思想上就放松了,上课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为了完成上课的内容,比平时上课的速度快,学生在这样的变化下,也就更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何况都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转变时期,都是很爱面子的,自尊心较强,谁也不想在这样的场合失面子,回答老师的问题都是很小心翼翼,声音放不开。
三、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学生来不及消化。
平时上课的时候,一节课假如安排的内容多的话,可以放到下一节课上完,但有人来听课时就不一样了,为了体现一节课的完整性,都是很匆忙的上完,甚至铃声响了,还得上一会儿。怎样才能按时完成一堂课的内容,我们新教师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上课时的语速快点、减少学生的讨论时间、少提问题、回避学生提出的难题和疑惑的地方、回答问题时挑班级里的尖子生、教师为学生把知识点总结好……这些都是与新课程不相符合,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也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学习,有很多知识都来不及消化。其实我们新教师也知道这些,但假如都按新课程上的话,一节课下来,根本学不到几个知识点,甚至连教学任务的一半也没完成。但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来看,在教师的一味讲解下,很多学生都麻木了,在以后碰到新问题时,将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如在讲垂线时,在最后用到实际生活时,问跳远比赛怎样测距离,斜着跳出去远,还是垂直跳的远?学生评经验也能说出来,但联系到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解释,学生就说不清了,其实还是课上垂线的定义没消化好,不会灵活运用。
四、不能顾及全班的学生。
很多新教师,由于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因此心理较紧张,目光一般不会注意后面的学生,只盯着前面的学生,提问的时候,也是叫前面的学生,特别是让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下来指导学生,也只是在前面两组看看而已,很少到后面几组。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有人来听课,心里就紧张,一些老教师告诉我:你只要不看后面,盯着前面,只当他们不存在就行了。我发现这个方法还满好的,这样就和平时上课一样了。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后面的学生就照顾不到了,没有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惑了,何况有很多理解力不太好和调皮的学生都在后面,假如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学生将与班级里的学生差距更加拉大,同时也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在上课时,为了减少错误和节省时间,教师往往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甚至一个学生包了一节课的问题,其他的学生,只是听听而已,教师也不知道他们掌握的怎样,这样就达不到上课的有效性,差生将越来越多,以后要想补差,教师都要有心无力了。
针对上面新教师出现的问题,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如何把课上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好的方法,跟大家来探讨一下。
一、新教师上课语言不精练,主要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把衔接的地方设计好。因此,我们新教师应该备详案,把上课要讲的关键语言写下来,特别是过渡的地方,上课尽量语速慢,但思维连接要紧。有些口头禅,上课避免出现。语言怎样组织,怎样表达清晰、明了,容易使学生接受,还得多请教老教师。
二、怎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得从学生的自身考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上热点的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提出来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引导,最好是本人能够改正,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简单点的题目留给他们;那些不举手的学生,也要提问他们,争取让他们加入课堂的教学中。关于有些学生提出与本课内容无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课后找答案,教师并做一定的指导。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得修炼,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很大程度上还需通过语言来调动,特别是抑扬顿挫的语言。
三、上课安排的内容,要根据学生掌握程度来灵活的调整。即使有些上不完,留到下节课上,也不能说是一堂不完整的课,只要把里面的知识点彻底的弄明白,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一堂很精彩的课,这是我们学校教务处龚辉老师的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假如教师匆匆忙忙把课上完了,也不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作业上反映出来大部分的学生没掌握,再重新上,这不是更浪费时间吗,还不如开始讲的慢些呢。因此,要根据学生来灵活的安排课的内容,把一些可以上课不讲的东西去掉,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主要的时间来解决,备课时,特别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内容不在多,在于学生怎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掌握的好,可以多讲些,反之,得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直到学生能举一反三为止。
1 实施现状调查
为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有个大致了解, 首先以笔者所在二级学院为主, 对全校的80名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了调查。由调查结果发现,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而且有助于导师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 从而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帮助青年教师增强职业归属感和师德认同感[1], 以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了解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以及学校的基本管理规章、制度等;在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教科研活动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 该制度客观上也促进了指导教师在业务水平、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然而, 从调查结果来看, 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项问卷调查中, 针对青年教师及指导导师分别设定5道选择题。每道题的答案为四选一, 依次为好 (A) 、较好 (B) 、一般 (C) 、差 (D) 。指导教师部分的题目为: (1) 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总体上的态度; (2) 导师制的奖惩机制如何; (3) 青年教师积极性; (4) 指导青年教师时间的充足程度; (5) 学校重视程度。青年教师部分的题目为: (1) 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总体上的态度; (2) 导师的指导水平; (3) 指导教师负责任程度; (4) 导师指导时间的充足程度; (5) 学校重视程度。
五道题中, 共同设置的题目为题目1, 题目4和题目5。题目1只有12.5%的指导教师和10%的青年教师选择了A。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选择了C。题目4的四个选项指导教师的选择比例依次为15%, 30%, 55%, 0%, 而青年教师的选择依次为10%, 40%, 45%, 5%。题目5则大部分选择了选项C, 分别为70%和60%。
余下的指导教师题目方面, 75%的指导教师认为学校的奖惩机制差, 55%在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上选择了D。在青年教师方面, 认为导师水平为“好”和“较好”的占到了80%, 而在指导教师负责任程度上, 选择A的仅占25%, 选择C的为45%。
2 存在问题分析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整体上看导师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2.1 主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青年教师, 其参与导师制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
从指导教师方面看, 其原因主要在于导师制奖惩力度不够。缺少奖惩就缺少斗志。虽然相关政策对指导教师有一定物质奖励, 但其激励远远不够, 这样就导致指导教师参与的热情明显不足。如果仅是象征性地给予指导教师一点物质奖励, 而过多的寄希望于指导导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 只讲奉献不讲回报, 将难以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 学校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业绩考核力度也不够。这样, 就使“干好干坏差不多”, 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从青年教师方面看, 青年教师刚刚走进高校, 在熟悉高校环境、转换角色、站稳讲台、从事教科研活动、职称评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 同时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一般都很高。这就导致青年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课, 做好基本教学工作上来, 然后会考虑教研、科研、职称评审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入职一到三年内, 感到工作负担过重, 对参与导师制这种“优先级”较低的工作主观积极性不高。
2.2 客观条件限制了导师制实施
从指导教师方面看, 我校采用“多对一”导师指导模式, 即多位导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其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了导师群体力量, 以最大限度对青年教师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但事实上, 除了第一导师外, 其他导师基本上都是形式上的导师, 在实际中几乎不起作用。因此导师制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第一导师的指导效果。而第一导师原则上要求是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 这些教师一般是教研室、学院的骨干力量, 教学、科研任务较重, 有的还有行政职务, 因此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上。
从青年教师方面看, 如前所述, 青年教师刚刚进入工作岗位, 各方面的任务很重且压力较大, 同时对他们的要求较高。因此, 他们必须首先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备课、上课和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上来。只有站稳了讲台, 才会去逐步考虑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才能有余力来提升自身教研、科研水平。这样就难以严格按照导师制培养计划里的目标和方案, 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有序、全面地开展相关工作。
3 改进措施
3.1 健全考核机制
加强导师和青年教师双方的考核工作, 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 也是充分调动参与者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措施。首先, 在考核对象方面, 要对导师、青年教师、教学院部同时进行考核。要改变以前仅对指导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考核的模式, 除了指导教师和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外, 应将各教学院部院长作为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考核对象。其次, 对考核结果要奖优罚劣。必须对考核对象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和青年教师,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公布、宣传, 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并在工作量上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和青年教师, 可以在评奖评优、申报课题等方面加以限制。这样通过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激励, 可以大大提高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 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3.2 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 虽然制定了导师制相关政策, 从导师遴选、培养计划撰写、指导教师奖励等方面都有明确政策, 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可以说,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启动仪式办得“轰轰烈烈”, 但执行过程流于形式, 缺乏必要的过程监控及管理[3]。因此, 必须由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对导师制实施过程进行有力的监管。可以考虑将日常督查与述职评议相结合。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及考核工作, 不定期督查导师制的落实情况[3]。一旦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教育, 甚至警告等, 要求其尽快做出解释并进行整改。每学期期末, 由导师、青年教师公开陈述一学期以来的导师制实施效果, 对取得业绩、存在问题等进行汇报。这种“公开亮相、公开评议”的开放式述职评议形式不仅使考核更为公开透明、民主合理, 也促成师徒双方自我督促、自我提高[4]。
3.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导师制的有效实行需要“软硬兼施”。在健全考核机制和加大监管力度的基础上, 需要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对导师制的大力宣传和对指导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 使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深刻理解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意义, 明确自己的职责、权益和义务, 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青年教师, 要更加的积极主动, 敢想敢做, 不怕辛苦, 努力将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要求, 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统一起来, 通过导师制培训计划的实施, 使自己在基本教学、科研等方面快速成长起来, 为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3.4 实行双导师制
选拔培养合格的导师至关重要[5]。为提高导师制实施效果, 可以考虑采用双导师制。即有一名老教师和一名工作5年以上的年轻教师共同进行青年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因为时间和精力较充足, 可以负责青年教师日常的指导工作, 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老教师一般工作任务较重, 因此可以不负责日常的琐碎事务, 仅在重要的问题上加以指导。这样两名指导教师分工明确, 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从而更好完成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 在选拔导师时, 要优先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 并要引入退出机制, 对于工作不积极的导师可以取消其导师资格。
4 结语
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和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安徽科技学院的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蔡向雄.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现实困境和解决之道[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 :96-100.
[2]刘崇峰, 刘春艳.实行导师制促进青年新教师快速成长[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12 (28) :19-20.
[3]李进, 沈德艳.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0 (8) :138-142.
[4]国兆亮, 王楠.关于研究生导师评价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1) :56-58.
一、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文案不齐全。教学文案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准备的文字材料。包括教案、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教学日志等。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或课题计划)是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规范、科学、完整的教案包含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重点难点、语言运用、板书设计、例证案例、课件应用、复习指要、课堂组织以及课后分析等诸多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专门的训练,存在着教案格式不规范、内容单一、过少过简,甚至没有教案等弊端。
另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课堂中来,毫无新意和自己的思想而言,更谈不上把社会前沿的观点渗透给学生。这时的老师只是个应付学生的“朗读者”而非指引学生的带头人。
第二,课堂调控能力欠佳
有的教师对教学时间把控不准。在实际教学中,或是因为紧张,或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时间用不完;部分人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某某内容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
教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既能抓得住学生的眼球,同时又能传递感情和信息。而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我讲我的,底下的学生听不不听则无我无关。我们经常在大学课堂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时不时地离开课堂,甚至消失大半。且不论这样的授课,作为教师的自己还能否有激情,但从学生掌控课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把控课堂的,包括把控课堂的整体节奏、把控学生们听讲的情绪,并且适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第三,过份依赖多媒体 。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越来越多。
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科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能力,结果导致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把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教学过程变成了照屏宣科!课堂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整堂课只顾低头念课件上的文字,二没有时间抬起头和学生互动;还有的老师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会讲课——原因在于把内容都罗列在课件上,而自己根本记不住这些知识;甚至于有的老师在课上用大量的时间才抄写课件上的文字……这样让学生如何忍受,这样我们这些高校教师情何以堪!
讲课一味用既方便又省事的多媒体课件讲课虽然课件很生动但对于学生来讲效果却不是很好。对于逻辑运算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给学生的是现成的东西,缺失了教师在讲台上逻辑运算的生动性,不能展现教师思维变化的过程和教师在演算过程中灵感火花闪现的过程,很多同学都反应不用黑板不利于理解和记忆。有些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也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牵强使用多媒体技术造成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升反降。有些课堂内容属于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的或者教师自己临时发挥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能发挥作用了,这时还要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现一个动态思维的课堂教学。当然有些教师轻视多媒体教学也是不对的,往往为了应付检查而生搬硬套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态不当。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呆板而缺乏激情,教学过程比较被动,且缺少活力,常常一节课多数时间都是低头教学,表情单一,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和感染力;有的教师在讲台上频频走动,干扰学生的听讲;还有的教师过于散漫,或不注意仪表,或双肘撑在讲台上,或用一根手指指指点点他人,显得毫无修养。
第五,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欠佳。
有的专业课教师学问很高,但是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导致教学中学生倾听效率底下,产生倾听的障碍。有的教师则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不能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启发性、吸引力和适度的幽默感,在运用教学语言陈述时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语言罗嗦、习惯性口头语较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
教学技能是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具备的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技能的问题不容小觑,基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一、端正工作态度
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态度的问题。工作态度是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与工作效率、工作热情直接相关。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怀着敬业、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努力工作,才会讲满腔的激情投向课堂,才会有决心和毅力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们习惯的传统教学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教学缺乏自主性及个人长期规划。时至今日,还常有人对韩愈所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为赞赏与认同。孰不知,这种知识授受型的教师在知识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已越来越不合时宜。现今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从实践者转化为反思者,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性人才。
三、提升教案的设计能力
教案的设计包括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效果的总结等。教师应详细编写教案,在认真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授课内容,而且要想象授课场景、搜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素材、准备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和衔接。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只要的教学形式,其组织管理不仅要选择恰当地教学手段,维持课堂纪律,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当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教学的组织管理为教学创造了好的秩序,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的保障。
五、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逻辑思维、组织、处理教材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有利于渲染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听讲注意力、增强教學效果。然而自然、精准、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这需要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总结。
六、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进。
金洞初级中学 华和东
这次参加校长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有幸聆听了几位知名专家精彩的讲座,分享了几所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开阔我的眼界,使我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也得到很多启示,可谓收益颇丰。静心反思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到位的地方,下面我就自己分管的教学工作的一个具体方面----教师队伍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校有专任教师54人,可以说师资充足,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平衡,教师的工作态度端正,敬业精神也不错,算的上是一个比较有战斗力的团队,教学成绩在片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近在咫尺的城关一中相比就相去甚远。缺乏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省市级学科骨干,县级教学骨干比例小,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不到位,参加培训、研修的热情不够,思想上较松懈,与时代的要求有冲突,严重阻碍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不深。认为自己多年的教学,已经比熟练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2)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职业厌倦的情绪产生,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得比较好。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也没有很好的注意劳逸结合。
这些问题说明我在平时的管理中,抓教师队伍建设方法不多,措施不力。这次培训学习,我特别关注了这方面的信息,自己也结合学校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整改工作:
一、用怎样的办学理念来引领教师团队
有人说,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只有发于理,才能施于行,结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职工的办学思想,从而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并以这种思想观念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形成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上海的刘京海校长“成功教育”的思想,足以说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一所学校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积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经验,不断提升学校的生存能力和教育魅力。当今,中小学现代教育的进程加速,办学自主权加大,作为校长应该首先确立具有适时性、适校性与长效性和大区域性的完美融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保持正确方向,快速、科学发展。
二、用怎样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校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效果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社会性、劳动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校长对其劳动效绩往往很难作出准确的评价。这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就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形成合理、细化、量化的评价机制,实现最大的教育公平,将竞争机制和以人为本完美结合,是一个学校永葆生机和长久和谐的重要保障。
西安市第70中每学期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对教职工进行综合考评,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立了一整套旨在鼓励教职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评价机制。目前,“全员评领导、教师评职员、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的四评制度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常态。根据“综合考核、业绩排队、质量优先、总体提高”的宗旨,实现了“公开招聘,按需设岗、择优上岗、公平竞争”。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弥补、修正原有条款,并以公示制度、诚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广泛收集师生对评价的建议和意见来促进评价制度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合理性。
所以,我们将立即着手学校各类考核制度的修订,并完善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公平公正,进而激励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怎样用人格魅力引领教师团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要唤起教师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营造凝聚力工程,校长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一方面,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先进的文化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教师群体的生命力之中,凝聚在文化建设和创造力之中。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发挥创造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倡导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教育评价多元化,学校的管理更依赖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而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需要校长人格魅力长期的积极引导。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根植于教师群体,教师的教育活动就会更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更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另一方面,校长面对一所学校,总会有一种追求——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转化为群体的行动。如何实行这个转化?其中,关键要靠校长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再一方面,团队精神形成的关键还是要靠校长人格魅力去渗透。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而需要合作的过程,尤其讲求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可以引领学校领导及师生员工的行为,就会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强大的力量。文化氛围、理性目标熏陶着每一位教师,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这样,学校领导的决策易于被教师理解,教师会自觉按照学校的整体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会按照学校主流文化反省自身,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在团队精神的培育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自然深入人心,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得到关注,学校人际和谐氛围浓郁,教师间各种渠道的交流频繁,团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团队的力量得以凝聚。教师置身于这样的团队,会有共同打造品牌学校的内驱力,学校由此形成具有包容性、融合度、创造力的高品质。
及对策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而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是保证教育事业质量、实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的是随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的推移,其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职称、收入等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发展过程。其可以包
含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是青年教师入职后的时间进程;二是内容维度,包括职业发展目标、自我认识、教学水平、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度等。但是目前由于体制、机制、教育资源等各方面客观原因,以及青年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认识不足,致使青年教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职业发展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9/view-12792874.htm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无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教师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如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职业思想等,依据教育事业与所在学校发展的具体需要,分析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确定青年教师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而相应地制定能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计划。
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应该说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虽然他们有着满腔热情,对于教育事业充满神圣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干劲十足,但因他们中大多数人刚刚走出校门,普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还有部分青年教师仅出于找一个稳定工作的目的,进入教育行业,因此表现出工作中没有发展目标、没有想法、过分关注经济利益、不重视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的现象。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制定的发展目标往往不切实际,且不能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相应地来调整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2.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多发
作为典型从事育人职业的主体,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经发布过一个“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在对15个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倦怠调查中,报告显示,相比于其他行业,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而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身及学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普遍,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职业倦怠,也被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 Berger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通常被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当从事育人职业的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与心理冲突状态而无法有效排解时,便可能引发职业倦怠。青年教师从事教师工作之初,需要一段时间完成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互换,面对的挑战性很大,又因为收入水平低、购房压力、社会责任等,比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压力。再加上缺乏工作和人际交往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小,一旦出现挫折就很容易否定自己,对教学工作失去热情,产生痛苦、焦虑情绪,职业认同感降低。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将
形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更不用说职业发展了。
3.青年教师缺乏话语权,针对青年教师的特定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必要途径,激励机制一般分为两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对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一定物质基础与精神认同的青年教师来说,激励机制更加具有提升青年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作用。而且随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愿景和目标也随之改变,因此教育系统的激励机制就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
现有的激励机制往往忽视对教师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不同发展需求等方面具体情况的差异分析,没有建立起一系列能适应教育发展现实情况,针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交叉的有效激励体系。现有的激励机制往
往激励方式单一,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尽合理,且量化考核所占比例较小。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限制,作为年轻群体,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没有话语权,经常被排除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之外,缺乏有效的表达自身发展诉求的机会。而且现有的工作业绩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考核大多采取领导评议外加群众民主评议,以及学生评教,没有其他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这样使得青年教师往往担心得罪领导,得罪同事,甚至担心学生给自己太低的评教分数,而不敢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心有余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1.针对青年教师特点,分不同时期给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
针对很多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意识淡薄、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的现实情况,学校有责任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和方向性的指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致力于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长远发展方向的有机融合,可以达到学校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双赢。
(1)构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完整体系
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不仅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尤其有利于初入教坛的新教师的成长,还关系到教师梯队的建设及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构建一个学校各方积极参与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体系,使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据此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对教育教学事业具有推动作用。
(2)入职初期的职业生涯指导培训
入职初期,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
初始阶段。此时,学校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指导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尽快适应新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在入职初期,学校可以通过入职培训等措施帮助新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称条件等,以帮助新教师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帮助其正确地完成自身定位,根据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发展愿景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初期的规划。同时,学校也可召开新教师座谈会,倾听新教师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好的环境,增强其归属感。
(3)为青年教师指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师
教师职业能力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而新教师刚刚接触教学工作,虽然学习过相应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但离真正的教学实践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学校为他们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师德高尚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可以缩短其进行角色转换的时间,避免其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此外,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经验,及新教师的各项特点,帮助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2.加大投入,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我国一直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目前,各类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得以改善,这也为改善青年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保障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制度与物质保障。
学校应积极成立研究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困难的工作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思想状态、评价激
励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流动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创造青年教师可以无顾虑地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平台,给予其一个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以期找出目前阻碍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所在,并据此对症下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努力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会和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教改项目申报、审批程序,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教育资金扶持,完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激励机制,将其在一定程度上向青年教师群体倾斜。
因为青年教师往往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和人事聘用制度,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抓紧完善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从教学能力、师德、工作态度与工作成绩等方面综合考核,“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别量化打分,对于师德应该优化其
评价体系,采取更加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公平。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将量化考核纳入教师档案,作为评先树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让那些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对于那些不能履行教师职责或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将以高职低聘或不再聘用的方式进行淘汰,从而形成良性的激励与淘汰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动力与工作积极性,自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及职业能力。
3.重视师德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其立业之本、立身之本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师德不过关,职业生涯发展无从谈起。大多数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奉献和公益性感悟不深,再加上目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均为“80后”,吃苦耐劳精神比起父辈相对缺乏,因此学校
现阶段更应该在青年教师中重视师德建设,帮助其明确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弘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和弘扬优良师德,使青年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师德对于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应积极开展实施“师德建设工程”,重点抓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首先应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要对其开展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教育目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等的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也可以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明确并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示范作用。通过“师德先进个人”、“青年师德标
兵”、“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奖项的评选,促进大家争优学优,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还要加强对教师师德水平的考核和监督,加紧健全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为主、工会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把师德水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年度或聘期考核、评优、职务提升等的重要依据。
4.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众所周知,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各种举措开展相关培训等,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等业务能力,对于一个学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而且青年教师在刚入职初期,必然在工作中缺乏相关经验,在此时,如果学校不开展一些措施给予他们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这对于青年教师的心理将产生极大的负担。如果受个性影响,自身也不能很好地调试,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将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设置很大的障碍。因此学校需要针对青年教师特点,做一些相应的工作。
首先,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老教师和历年来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供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定期组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老教师和历年来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供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学校要促进青年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每位青年教师第一次授课之前,组织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所授课内容进行集中评议,以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备课水平和授课水平。
其次,应该选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继续到高校深造。让青年教师更加快速地成长,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提升其业务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使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优秀青年教师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为落实市政府6号文件精神,4月份,畜牧局组成督查小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全市12个乡镇的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总体看:各乡镇行动积极,加强宣传指导,出台优惠政策,确定专人负责,积极规划设计,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在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改正和解决,市政府的这一惠农政策将难以落实。为此各乡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与解决,确保养殖小区建设奖补政策顺利得以落实,确保政府满意、群众满意。
一、存在问题
(一)对政府6号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普遍认为只要是新建小区,规模差不多达到要求,就能享受到政府的奖补政策。而没有认识到政府今年的奖补政策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平台上来制定的,那就是要通过奖励、补贴,扶持一批高标准的养殖小区。其核心要求是必须按照畜牧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体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可予以奖补。
(二)未经审批,盲目动工。一些乡镇的小区(场)没有规划图纸,或自已找人简单设计图纸,在未经畜牧局审核批准的情况下,就我行我素,照着以前老小区的样子,比葫卢划瓢,开始动工建设,导致基建上走了弯路。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不全,成了低标准旧小区的复制品。(下治、梨林、克井)。突出表现在只重视农户猪舍建设,不重视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如协会办公场所、兽医室、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深埋井等事先都没有规划进去,有的连地方也没有留,成了死症,无法改进。
(三)规划工作不过细,图纸设计与实地情况不符。有的乡镇主抓小区工作的人员及设计图纸的人员,对小区的详细情况不掌握,没有认真到小区实地勘测、丈量,相当然做设计,图纸内容与现场出入很大。有几个乡镇是一张图纸统揽全部小区,这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此小区与彼小区地势不同、面积不同、户数不同,怎么能用一张图纸来代表呢?前期设计就这么马马虎虎,怎么可能建设到位呢?
(四)不按设计的图纸施工,建筑模式不统一。有的乡镇虽然做了统一规划,图纸设计的也比较科学、比较完善,但实际建设中,却走了样。有用石棉瓦、有笨瓦、有平顶、有尖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非常凌乱。有的乡村,为追求户数达标,在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缩小户间距离,甚至挤掉了共公设施场地,建得十分密集,非常不利于防疫。还有的乡镇,规划有贮粪场的,就是不建,粪便乱堆乱放;规划有沼气池,也不建,污水到处乱流,污染十分严重。
(五)农户猪舍建设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不同步。各乡镇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这是小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虽然图纸也设计的很好,但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的机制作保障,公共设施(协会办公室、兽医室、贮粪场、沉淀池、病死畜禽填埋井等)很难落实。包括投资问题谁来出资,是乡里?村里?还是农户共建?即便有了资金,谁来监督建设到位?大家只关注农户的猪舍建得如何了,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思考公共设施问题怎么解决。
(六)边基建、边进猪,小区整体没建成,污染已形成。由于小区内农户的建设进度不一致,有的已建成,有的还未动工,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又不到位,先建成的户就已进猪养上了,污染随之开始,给以后的公共设施建设带来不便。并且给下一步生产中的统一品种、统一饲料带来很大麻烦。
(七)消毒设施不到位,猪舍内净污道不分。大多农户没建消毒间,门口没有消毒池;有的建了消毒池,不科学,、存在技术问题,根本不能用,只能做摆设。全封闭猪舍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净道和污道不分。喂料与清粪共走一条道,出入同一个门。
(八)乡镇主抓小区建设的同志专业知识欠缺,对一些硬件设施的具体要求不掌握,心中无数。比如,消毒池、消毒间建在哪个位置,建多大为宜?贮粪池、沉淀池建在哪里最科学,建多大合理?恐怕现在还有人糊里糊涂,心中没底。
二、改进措施
(一)吃透政府文件精神,正确宣传引导。让主要领导和群众清楚政府出台奖补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奖补政策的标准、程序。政府要奖补的小区,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随意乱建、或不按审核过的图纸来建,是不可能享受政府奖补的。
(二)明确专人,一抓到底。乡里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小区建设,主抓小区工作的人员要保持连续性,不能随意调换。从图纸设计到基建全过程,跟踪督查,保证按图纸建设不走样。
(三)坚持标准,设施完备,规范建设。各乡镇积极研究公共设施建设的机制与办法。要详细到谁来投资、活由谁干、谁负责监工等,不管咋说,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应赶在农户猪舍建成之前完工。这一块设施不到位,小区不允许进猪饲养。各乡镇都要拿出具体方案和办法。(五龙头的经验,农户预交保证金,不建沼气池、沉淀池的保证金不预退还)。
三、规范化养殖小区建设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硬件要求
1、入区道路硬化(沙石路也可)。
2、道路两旁及区内的绿化。
3、协会办公室。
4、兽医室。
5、沉淀池。
6、贮粪池。
7、病死畜深埋井。
8、消毒间。
9、消毒池。
平原小区还要建围墙、大门。山区因地形地势限制,小区可不建围墙,但在入小区大路口要建设消毒池和消毒间。
(二)消毒设施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要求
1、消毒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分山区和平原两种模式)
(1)山区小区的消毒设施:包括进入小区的公共消毒设施和单元农户的消毒设施两部分。
①山区入小区公共消毒设施:包括消毒池、消毒间两部分。
A、入小区公用消毒池建法:位置在进入小区主路口。掌握的原则是:宽与路面宽度相等,长等于通过消毒池最大车辆车轮周长的一周半,深以倒入的消毒液能淹没车轮橡胶轮胎的厚度为宜。若平常进入小区的车辆以农用三轮车为主,可按此尺寸建设:池宽与路面宽度相等,长4米,深15厘米。
B、入小区公用消毒间建法:位置在入小区公用消毒池的一侧,宽2米,长4米,高2米。消毒间内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沿通道两面墙壁,上下安装两排管道。通道内地面放置钢筋或铁制隔栏,每1米设一道隔栏为宜。作用是减慢人通过通道的速度,延长消毒时间,充分消毒。通道内地面上铺上麻袋等,倒上消毒液,供出入人员脚踏消毒。
②山区单元农户门口消毒设施:分2类:
A、单元没有大门、直接进入猪舍的消毒设施:只建一个消毒池即可:池宽与猪舍门口的通道等宽,长1米,深6厘米(一平砖)。平常铺麻袋,倒消毒液,供脚踏消毒。
B、单元有大门有小院的消毒设施:包括消毒池、消毒间两部分。
消毒池:位置在单元门口。宽与大门口等宽,长等于门口饲料间跨度,深15厘米。大门口消毒池只供车辆消毒,一般用于农用三轮车出入消毒。平常大门锁上。人员不得在此出入。消毒间:位置在大门一侧。宽至少1.5米,深等于房间跨度。消毒间内入口处建1平方米大小、6厘米深(一平砖深)的消毒池,平常铺麻袋等,保持消毒液,供脚踏消毒。消毒间内平常安装紫外线灯消毒。饲养人员在此消毒、更衣后,进入场内猪舍。
(2)平原小区的消毒设施:包括小区大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和消毒间)和农户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和消毒间)两部分。
①小区大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间
A、小区大门口消毒池:宽与小区大门等宽,长4米,深15厘米。(以农用三轮车出入为宜)
B、小区大门口消毒间:宽2米,长4米,高2米以上。采取喷雾消毒办法,管道安装同山区入区口消毒间。
②农户门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间
A、农户门口消毒池:与单元门口等宽,长等于饲料间或消毒间跨度,深15厘米。大门口消毒池只供车辆出入消毒,平常大门锁上。人员不得从大门口出入。
B、农户门口消毒间:宽1.5米以上,深3米以上。消毒间内入口处建1平方米大小、6公分(一平砖深)深的消毒池,铺麻袋等,保持消毒液,供脚踏消毒。消毒间平常安装紫外线灯消毒。饲养人员在此消毒、更衣后,进入场内猪舍。
2、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沉淀池。
(1)干粪堆积发酵池:位置在小区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用围墙或绿化带与生产区隔开。以年出栏生猪100头的猪场为例,应建容积5立方米的贮粪池2个(总容积10立方米)。奶牛存栏10头、肉牛存栏20头、蛋鸡存栏3000只,建池容积同上。即分别建2个5立方米的贮粪池。扩大规模的,在此基础上同比例进行推算。
(2)污水沉淀池:采取农户先搞一级沉淀,小区集体搞3级沉淀的办法,处理污水。即每个单元农户院内先建一个沉淀池(位置在院内所有污水管道汇集出口处),经过一级沉淀的单元污水在小区外(下风向50—100米)统一集中后,再用3个足够容积的沉淀池,搞3级沉淀。以年出栏100头生猪为例,至少应建沉淀池10立方。每个农户在院内污水管道汇集出口处建1个沉淀池(以年出栏100头的猪场为例,应建4立方沉淀池,规模增大,沉淀池随之加大),剩余的容积由集体统一来建。(集体沉淀池的容积计算,除去农户所建容积,其余总容积分成3个池来建)。建沉淀池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内壁及底部用水泥硬化。污水管道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坡度,上面加盖,铺成暗道。各个农户的污水在院内一级沉淀后,在院外统一流入小区污水总干道,最后进入小区总沉淀池,进行3级沉淀。小区污水总干道出口与沉淀池上沿的进水口相接,3个沉淀池上沿的进水口要呈对角方向,以减缓水流速度。奶牛10头、肉牛20头,所建沉淀池大小同年出栏100头的猪场(10立方)。以此类推。蛋鸡不需建沉淀池,应建沼气池。每1000只鸡规模,建沼气池10立方。
3、病死畜深埋井:位置与贮粪场在一处。至少深2米以上,直径1 米以上的园形窖,内壁水泥硬化,井口盖严。处理病死畜的方法,是将死畜投入井内,然后向井里倒入火碱等消毒液,尸体上面用生石灰覆盖,逐层往上装填,等到距离井口30公分时,用粘土将井填实、封死。再启用下一个井。新建小区至少要建3个填埋井。以后可根据病死畜禽情况,增挖填埋井数量。
4、猪舍内净道与污道要分开。全封闭猪舍可参考新安县模式。看照片。
5、引导小区成立协会组织。建小区前就要首先建立小区协会。协会在小区建设过程和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发挥管理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由协会负责按照畜牧局审核过的标准图纸进行施工,保证建设规范到位,不走样。小区投入正常生产后,协会对养殖户还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包括对小区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做好各种生产记录,负责小区内统一引种、统一购料、统一消毒、统一销售产品等。
(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供稿
一、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制度不完善,组织及管理不到位。
尽管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的考试制度,但对有关制度的理解、执行却存在着漏洞。考场纪律的执行不力,监考教师监督管理尺度的不一,考试方法、内容、组织形式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不仅给舞弊者可趁之机,而且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
它的负面影响,严重超出了考试范畴,其危害相当严重,一方面败坏了学风、校风,另一方面给考试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习缺乏动力,导致考试舞弊。还有一类学生上了大学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下降,一到考试,就用作弊手段来蒙混过关。也有一些学生平时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家教、推销等工作方面,荒废了学业,考试时企图采取作弊方式过关。其次,监考不严。有些教师碍于情面,手下留情,不愿抓作弊,导致学生有机可趁。还有一些教师监考不认真,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最后,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在作弊的学生中,不仅有成绩差的学生,而且有成绩好的学生。究其原因,现行的各种激励机制,体现了学生成绩与“利益”挂钩,而且力度比较大。
二、加强考试管理的措施
(一)实行教考分离。
命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把好命题关,对促进学生学习,保证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传统命题方式的弊端,促进教师改变教风,学生转变学风,也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要认真实行教考分离,解决多年形成的谁讲课、谁出题、谁评卷,教考不分的问题。教考分离作为一种考试制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考试的质量和信度,使教师一丝不苟地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使学生学到真本领,考出真实成绩,保障教学质量。要实行真正的教考分离,最主要的是建立试题库。有条件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程应建立试题库,学校或系部应组织教师按照科学命题的原则进行命题,期末考试卷由教务部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这样不仅能保证试题的高质量,而且能防止考前漏题的现象;既能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能让那些偷懒的学生无可趁之机。加强对教考分离工作的重视,是保障考试公平合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建设良好学风、教风的前提。
(二)严格考场管理。
考场管理是整个考试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院系应成立考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系院与考试有关的所有工作,并在充分听取教师学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透明度较高的考规考纪,精心安排考场,对学生的座次要有合理的安排,监考一定要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严格履行监考职责,预防和制止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学校还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督考员,监督、检查各考场的执行情况和监考教师的监考情况,对考试作弊者和监考失职者一定要严肃处理,使规章制度起到警示的作用。理学院从2008年开始每次考试座位安排由原来相隔1人,改为至少相隔2人;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课程考试进行交叉安排座位,考试编号在考试前不与学生见面,待考试前30分钟由监考老师将它贴在考场,让学生对号人座;院领导、系部领导组成巡视小组,进行巡考,发现问题便及时严肃处理。由于严格了考场管理,学生作弊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学风有了好转。
(三)改革考试模式,实行多样化考试。
随着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观念转变,必须改革现行的单一的考试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具有动态性的考核制度。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检查评价的要求,灵活运用开卷、半开半闭卷、闭卷、口试、操作、演示、辩论、论文、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多种考试方法和形式。而且考试结果的评定也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性期末考试形式,还应该考虑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和平时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等诸多因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重视日常的学习积累,认真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的好习惯,而且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和考风的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规范试卷评阅,严格补考程序。
应严格评分标准,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判卷。评定成绩是考试环节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评定成绩时,要客观、公正,标准要严格、统一,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按标准来评定,不得有所偏颇,对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课程,实现统一阅卷,流水作业。补考工作的管理要严格按照正常考试的要求进行,从根本上杜绝钻补考空子的不正当行为,对于发现的作弊考生,决不姑息迁就,必须从严从速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进行通告,以此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五)加强考风建设。
为确保考试改革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考试应有的功能,必须加强考风建设。针对有些学生自律意识薄弱,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特别是增强诚信品质,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同时,还应完善和健全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纪的学生及时、严肃地处理。为加强考风建设,学校和院(系)应周密地组织各类考试,加强监考人员的培训,组织力量加大对考场的巡视力度,努力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考试氛围。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故如何搞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考试就是抓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考试全过程的管理,从而推进学风、考风及教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考试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现行的考试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考试工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秀伟.高校考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2]李胜明.关于加强高校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陕西教育, 2008, (11) .
[3]赵中岳, 滕德川.独立学院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2) .
备课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高楼的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高楼基础的选定。备课既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又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为了解本辖区小学青年数学教师备课情况,分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师在备课中的成功经验,研究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对辖区小学青年数学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与教师就备课进行了探讨。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本次调研采取“听、查、看”等方法,通过对6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访问,抽查了百余本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本。从调研的情况看,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备课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重视备课形式而轻视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把备课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事,从教案看各个环节都很完整,但过程设计特别简单。如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至于创设怎样的情境很难看到;新课教学,出示多少页例几;练习设计,多少页第几题。设计的教案多数是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对教材上的练习题很少做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只是照搬教辅资料,没有个性化的设计。
还有个别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只要教案的过程清晰,课才能上得好。因此,备课时不能很好的分析研究教材,不能领会编者的意图,更谈不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备课时东拼西凑,照着教案书抄教案,很少从学生实际和自己的实际考虑,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 ,这样的教案看起来很“规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安排、教学过程等都较齐全,而且文字数量也较多,在各级领导教学检查过程中往往还能侥幸得到好评,但是无论设计的再好,那都是别人的思考,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设想,对自己研读教材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实效性也不会很大。
要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认真备课,要力争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拿到教材备课时首先问自己: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法和学法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如何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组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在自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去翻阅一些参考资料,从中精选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从而发挥教学内容最大的教学效应。
二、对学生学习起点状态分析只是一个形式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在教案中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最多只是在教法上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的,至于学生是否具有却很少考虑。正因为只考虑了学生“应该的状态”,而忽视了“现实的状态”,使分析学生流于形式。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一位教师精心制作了5张彩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5的乘法口诀。课上,当这位教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教室里立刻出现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七嘴八舌背口诀的声音,台上的教师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 ,后来这位老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完成她的预设。学生也只有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师重复那个过程。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尽管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但整个设计还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状态熟视无睹,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根本原因是这位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非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因为,城里的孩子大多数家长提前就教了给学生, 因此,这些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假如这位教师备课时能了解这一情况,当学生背出口诀时,教师随即提问:“我发现多数学生已经知道‘5’的乘法口诀 了那么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你知道吗?”既承认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愿意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学效果定会比上述案例好很多。
现代教学设计理念,明确指出:“所谓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新知已具备的已有知识,做到“目中有人”。设计前,教师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包括对内容的筛选、补充、排序等,设计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度参与,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40%的教师只注重教师如何教,而不注重学生如何学以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至于每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方法和技能,很少涉及。忽视了“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课改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由学生的行为所决定。在制定教学措施时,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算一算,而且让他们摆一摆、画一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同时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既要重自学,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合作学习,设计学生小组内的互助性学习,还有引进探究学习,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足够的活动机会以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能学、想学、会学,同时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
体育作为一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进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体育教学中相继产生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实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它的特殊作用。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体育教学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对这些弊病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体育教材教法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体育教师受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基本承袭讲解、示范、练习的传习式教学方法。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许多方面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有许多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
1、重形式,轻实效。体育课程纲要是对原来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点。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从“新”字上下工夫,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种理念是对的,会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
2、重教师、轻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虽然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教学程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在教学方法中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方式比比皆是。
3、重技能、轻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目前在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诸多学生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抑制。
4、重训练、轻教育。体育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自身身体为媒介,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练习而谋求一定教育目的的特殊学习方式。运动练习作为一种具有学习媒介作用的教法因素而受到体育教师的普遍重视和运用。
5、重共性,轻个性。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师应对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而现实体育教学中由于在落实“区别对待”特殊学生和处理“因材施教”这类问题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往往是教师以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共性为出发点的,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班大人多、场地器材少的教学现状时,要发展学生个性难度就显得更大。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在运用有关教学方法时,常常更多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一般学生的指导上,但对那些特殊学生(差生和好生)却很少有采用具体的教法措施和相应的关照指导,这常常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上难以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功。
二、解决措施
目前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我们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注意以下几点的贯彻实施。
1、实现学生的智、情、意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满足学生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求,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寻找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都能有所收获。这需要教师着眼未来,面向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上,注意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
3、克服体育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应该追求教法的新颖性、实际与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要消除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现象;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知识灌输,局限于一种固定程序的单向知识、技能传递的教学模式;要从实际出发,打破一堂课一个标准负荷,一次一个统一尺度的“一刀切”格局,做好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开发和重组;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学生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合理运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暗
示教学法”等教学理论与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让学生积极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推荐阅读:
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措施06-07
写给青年教师的建议09-18
做有为的青年教师12-16
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09-15
对青年教师的帮扶总结11-13
论文(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11-29
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12-13
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01-05
浅谈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12-02
青年教师科研培训的心得体会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