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短文(精选7篇)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①草木:草本。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那形象, 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汉字之于汉文化, 是根基, 是血脉;之于文言文教学, 是基础, 是突破点。开发“初中文言常用词语探微·字里乾坤” (简称“字里乾坤”) 微课程, 既是汉字魅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更对初中语文的文言词语教学有切实指导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第四学段 (7~9 年级)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语汇、语法中, 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就是语汇。课标提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毋庸置疑, 常用文言词语基本义的积累是文言文积累的重要内容。
然而, 现实的情况又如何呢?长期以来, 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往往采用“解释+翻译+内容浅析”的教学模式, 虽然将文言词语的积累作为教学重点, 但是通常缺少系统归纳, 注释是什么便要求学生记什么, 学生在枯燥的记忆中惰于迁移, 以至于学了多年, 对常见的文言词语还是只有来自课文注释的零碎记忆。
我们知道, 汉字是表意文字, 字形和字义往往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从造字的角度、从词源上对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本义、引申义的变化进行系统梳理, 发现字义变化的规律。从文化的角度把常用文言词语的字义开发成微课程, 既有助于学生轻松记忆常用文言词语的基本义,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因此, 在充分考虑微课程“主题的广泛性、教学内容的难易性和教学对象的适用性”[1]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开发“字里乾坤”微课程具有实用与推广的价值。
二、“字里乾坤”微课程的开发
(一) 课程目标
“字里乾坤”属于知识拓展类微课程, 课程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通过了解词语本义及引申义积累常用义项;学习通过字形分析以及部首比较研究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 “只有那种具有适当教学目标和科学解释程序的教学才能帮助学习者实现目标”[1], “字里乾坤”微课程将课程目标分解到各个微课中, 遵循每个文言词语的特点及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结构设计。
(二) 结构设计
1 . 名称设计
一节微课介绍一个 (至多两个) 文言词语, 围绕一个 (至多两个) 知识点进行讲解。课程的组织形式之间具有独立性和松散耦合的特点。[2]比如微课“‘鸟’长成这样”, 以“我们知道汉字中有很多以‘鸟’为偏旁的字和‘鸟’有关, 那么你们知道还有一类和‘鸟’有关却不用‘鸟’字旁的汉字吗”引出课题, 再通过造字形象解释“集”的本义“鸟群栖息在树上”及引申义“聚合”,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部首“隹”的含义———短尾鸟的总称。又如微课“彳亍而行”, 以“大家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带有‘彳’的字, 那么你知道带有这个偏旁的汉字往往与什么有关呢”引出课题, 并对“微”字进行知识讲解, 探究发现“微”的本义为“隐蔽出行”。诸如此类, 每一节微课都设计了一个与所讲汉字的字义密切相关的名称, 另外如“安:‘女’在家里即是‘安’”“鲜:鱼羊可成家”等。
2. 教学设计
(1) 基于问题解决。每课都强调为学习设计教学, 以教促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等方法, 由问题激趣、知识介绍、当堂练习、能力拓展几个步骤组成, 包含教学导入、重难点讲解、练习巩固、教学评价等环节。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一般选用常见诗句或者课内文言句子中本课涉及汉字的语境解释, 注重课内与课外、新知与旧有经验的衔接和联系, 力求快速、新颖地引入课程内容。
(2) 内容主线设计。每课根据所授文言词语的不同特点, 选择一条线索切入主题, 围绕线索讲解, 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如微课“千里姻缘一线牵”, 主要学习文言词语“缘”。由于“缘”字义项较多, 乍看意义之间仿佛没有联系,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容易。但若根据《说文解字》中“从糸彖声”的说法, 细究“缘”字各义项, 就发现其意义发展有迹可循。所以这课的教学主线设计为“探究‘线’与‘缘’的关系”, 将重点放在“缘”字的意义流变演说, 讲解重在让学生明白:抓住一个词的本义, 可以将纷繁的词义变得简单而有系统。讲解完成之后, 回答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 并进行练习巩固及能力拓展。这既是对知识的再现, 也是对课程内容的评价互动, 能够加强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深学生对所讲解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环节是每一个微课开发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也是“字里乾坤”微课程价值的核心。
(三) 界面设计
“字里乾坤”微课程的课件制作背景版面异彩纷呈, 体现各制作者的审美取向和个性特点, 但总体上采用淡雅素净的背景, 与所讲授的主题保持一致。课件的主体内容要求字号合适, 字体颜色以黑、红两色为主, 确保学生辨认识别。
根据乔治·米勒 (George Armitage Miller) 7±2法则, 人在单维判断中的广度为5~9 个文字”[3], 所以一张幻灯片的文字量不大, 呈现突出明显。
微课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无须教师在场监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课件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
同样以“千里姻缘一线牵”微课为例, 关于“缘”, 学生至少会遇到“沿着、顺着;攀援;因为;机缘、缘分”四种义项,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其运用图片和动画进行辅助教学, 采用三幅与义项相契合的小动画将它们呈现出来。像“缘”字这样意义相对复杂的汉字, 运用形象、美观的动画来表现它的义项,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
关于简单动画的制作,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合适的图片素材, 再将图片部件插入Power Point中, 运用“自定义动画”中的“绘制自定义路径”来实现;或者在Power Point中, 不只采用动画效果“进入”文本框与图片, 而是适当采用“退出”效果, 这样部件随着讲解有进有退亦能使画面增强动感。
(四) 使用说明
“字里乾坤”在开发时定位为知识拓展类微课程, 基于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文言常用词语, 基于帮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梳理文言词语义项。它只有真正走进广大师生的语文学习, 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字里乾坤”微课程既可以作为课堂演示和教学补充, 也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复习的学习资源和教师备课的教学资源, 还可以与即时课程组合起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加以运用。它能够运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另外, “字里乾坤”微课程包括课件、视频、教学设计、练习设计等一系列资源, 方便各校教师按照本校特色按需采用, 拓展开发。
三、对“字里乾坤”微课程开发的反思
“字里乾坤”微课程所选文言词语为整个初中学段常见的文言实词, 适合7~9 年级的学生使用, 每课内容相对独立完整, 既可分开单独使用, 也可进行系统学习。
从知识掌握和构建的角度来说, 微课程是一种建立系统化的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状态下的学习者基本处于一种非连续的注意状态, 注意力高度分散, 是一个独立学习、随机性的过程。[2]“字里乾坤”微课程每课的时间在5 分钟左右, 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将传统语文课堂的重点、难点用一种易掌握的、具有趣味性的新鲜方式展现出来, 有较强的可视性。同时, 不同微课之间的教学内容各有差异, 但围绕总目标, 存在内在关联, 能使学生在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中,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学完整个微课程, 一定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言词语学习体系, 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
当然, 由于整个课程的内容较多, 知识拓展类微课程的开发亦在起步阶段, “字里乾坤”尚有不足。比如微课“鱼羊可成家”, 将“鲜”作为形声字讲, 并简要介绍所谓“六书”中的“形声”, 但在其他的微课中, 并未在相关知识上再有呼应。再如“兼容与并收”“一手抓两禾”两课, 前者在主要介绍“并”的同时也较详细地拓展介绍了“兼”, 而后者主要介绍“兼”, 两者存在一定的重复。另外, 微课的名称设计可以更加一目了然, 前文讲到过的微课“彳亍而行”, 对还不具备相关知识的学习者而言, 光看标题很难判断该微课讲的就是“微”, 可能会给学习者学习内容的选择带来一定的不便。
总之, 作为知识拓展类微课程的开发, 当时刻不忘本学科知识的特点, 以及学习者的特性与需求。当前, 发挥微课的优势, 让微课程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学习, 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摘要:“初中文言常用词语探微·字里乾坤”微课程是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中的知识拓展类课程。这一课程所选文言词语为整个初中学段常见的文言实词, 适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使用, 每课内容相对独立完整, 既可分开单独使用, 也可进行系统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拓展类微课程,文言教学
参考文献
[1]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1) :46-52.
[2]单从凯, 王丽.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2) :74-77.
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短文的教学呢?通过十几年教学的实践,我逐步摸索出了一点规律。
首先,对知识短文的编排有一个通盘认识,不仅要弄清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弄清其前后的联系,弄清各篇的重点,弄清哪些知识点是只需学生了解的,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应会运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具有目的性,避免盲目性;具有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具有系统性,注重连贯性。
其次,要改革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短文,要根据其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
1.有的短文重点突出,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的,教师就不必以讲解为主,而是要改革方法,把阅读提纲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
2.有的短文知识含量大,且又难以理解,这就需要老师作详细的、透彻的讲解。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要因文而异,要从实践出发,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
第三,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把知识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不是一两次训练就可做到的,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只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语文知识短文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绝不能死记硬背,要重视指导学生的“练”。
第四,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上,要教学生会学。特别是“语法知识”的短文,都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最佳攻破口,通俗易懂地把知识讲明白。
此外,知识短文教学中的“练”要采用多种方式,不仅要练书上的、练习册上的,还要多设计练习,努力提高练习质量,使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方法还可以灵活多样,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习题”,如教师可就教室墙上的标语提出问题,也可就某人的语文提出问题,还可就广播电视中播音员的播音提出问题……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不会厌烦,而且還会有一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参考文献:
韩佳莲.浅谈语文知识短文学习法[J].语文学刊,2003(01).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三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参考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张孝基仁爱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参考答案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古今异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 今:品尝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没有 今:微小
增其旧制
古:规律 今: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 今:准备
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物
2、称名的代用:
文中人或物的名称往往用与之相关的名称相代替,必须了解所代的是什么。例如:
“谪守巴陵郡。”用汉称(巴陵郡)代宋称(岳州)。
“迁客骚人。”用诗中之“骚”代诗。
“樯倾楫摧。”用船中之“樯”和“楫”代船。
“锦鳞游泳。”用鱼身之鳞代鱼。
3、词语的变换:
文言文在用词炼字方面常注意到避免一个词的重复使用,因为同词重出,容易使读者产生语言单调贫乏呆滞的感觉。如象《岳阳楼记》这样大量使用骈句的文章,往往有上下文用词不同而意义无异的现象。例如: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所谓意义无异,指的是大同,欣赏辨析起来还是有小异的,而上下文所用的词甚至是不容对换的。其中不但存在着辞采的辨析问题,而且还表现为文字的形象问题。例如“衔远山,吞长江。”“衔”字和“吞”字就用得十分精采,妙就在于动而不露。
这种语言现象在排偶式的铺陈中经常出现,但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也会连续使用同词。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进亦忧,退亦忧。”了解这些,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采,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
4、特殊句式:
⑴ 状语后置:
① 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译文: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② 例句:多会于此。“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译文:大多在这里聚会。
⑵ 定语后置:
例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处在僻远的江湖间……。
⑶ 宾语前置:
例句:吾谁与归?
“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译文:我和谁一道呢?
5、关于骈句、散句知识: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近体诗的对偶相似,但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平仄上有严格的要求。
同学们,听说过作者陶弘景的故事吗?陶弘景,南朝梁时人,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隐居句曲山。梁武帝深知其才能,想请他出山为官。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以明其志: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当时没有勉强他,但后来又有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不为名利所动,不贪图高官厚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遁迹山林,寄情山水,在纯净的自然美中陶情冶性,修养身心,坚守着自己精神和心灵的纯净自由家园,超然物外,这是何等的坦荡洒脱、孤标傲世啊,试问古来能做到者,有几?陶弘景高洁纯美的操守,堪称第一美。我们真该为他的操守之美,点个赞呀!
二美:景物之美。
同学们,作为一篇山水小品文,陶弘景笔下的景物之美实实让人心动。来!让我们足不出户,心灵起舞,跟随作者的脚步,依托他笔下灵动的文字,去到风光明媚的古时江南,来一次弥足珍贵的寻美之旅吧———别忘了尽情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吆。
你看,那山,高耸入云,何其挺拔俊逸;那水,清澈见底,多么澄净明丽(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因有了水的脉脉依偎更显巍峨雄壮、秀美苍郁;水因有了山的悉心守护益发温婉妩媚、空灵淡雅。高山流水相依相伴相映衬,这是多美的一副山水相生图啊。
此为景物美之一:山水相生之美。
呀,你看,那陡然间跃入眼帘的,是什么?是两岸峭立的石壁么?它们竟然也嫌弃了长久穿着的灰白,精心将自己妆饰打扮了一番,一扫灰扑扑的单调冷寂,兴高采烈地变幻着青、黄、黑、白、赤五色,在我们一不留神的时候,它欢喜莫名地靓丽登场了!在阳光照耀下,石壁五彩斑斓,熠熠生辉,真真令人惊艳(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那样活泼烂漫,你想不爱也难!
此为景物美之二:五彩斑斓之美。
来,让我们沿着美文的指引继续前行,寻找下一处美景吧。
刚说着四季的生机之美呢,转眼我们就来到了一日之中最为生机勃发的清晨了。来得刚刚好,能欣赏到古时那洁白美丽的雾霭呢。看,一团团,一片片,一缕缕,一线线,如絮如纱,似云似烟,氤氲浮动,如梦如幻。只见那青山碧水,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全在雾气蒸腾里,或隐或现,仿若仙境。
听,即将消散的雾气中,忽然隐约传来一阵阵猿啼鸟鸣声。唧唧喳喳,嗷嗷啾啾,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恍若天籁。好像大清早起先亮个嗓,愉快地来它个歌唱小比赛,看谁唱得好听且自在,也不着急找果吃,找虫吃,谁让它们拥有这么美好的清晨!对呀,这么美好的仙境般的清晨,且唱且珍惜吧(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此乃景物美之三:晓雾天籁之美。
同学们,我们也要且行且珍惜呀。这不,转瞬就到了傍晚呢。只见夕阳尽情渲染着诱惑的红,恋恋地依偎着西天的云彩,欲落不落的,不舍离去啊。余晖暖暖地斜照在沉静的水面,粼粼的波光亦染上了令人迷醉的诱惑红。自在游动的鱼儿们被这夕阳妆点下的美景打动了心,竞相跃出水面,用力舞动双鳍甩动尾巴,摆出一个个最优美潇洒的pos,要跟夕阳说声“再见”———停!让我们把这幅画面定格吧:红红的夕阳悬在天边,即将落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方,一条条奋力跃出姿态曼妙的鱼儿向着夕阳摆手致意(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啊,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实是欲界之仙都)呀,我们的拙笔怎能描绘一二呢?
———此为景物美之四:黄昏跃动之美!
第三美:匠心之美。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短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09-17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07-08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2-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12-2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07-24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07-08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01-17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10-23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06-02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