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共9篇)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篇1

北极星电力英才网 发布日期:(阅2974次)

关键词:人力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由此引出问题:企业是否可以与员工协商延长试用期?

案例:某房地产公司聘用了王小姐,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约定的试用期为三个月。三个月期内,公司发现王小姐表现欠妥,工作能力不高,但是本人的工作态度较好,所以一方面担心王小姐的能力会不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又希望给王小姐一个机会,如果王小姐的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在此情况下,公司倒是愿意继续留用王小姐。在此情况下,公司想延长王小姐的试用期,不知是否合法?律师分析:

1、公司与员工所约定的试用期是合法的。

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最长可以约定六个月的试用期。现在公司只与员工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肯定是一种合法的约定。

2、由于合同所约定的试用期不到六个月,延长试用期有一定的空间。

就是因为公司与员工所约定的试用期不到六个月,不到法定的最长期限,所以延长试用期才有一定的可能性。如果公司本来就是与员工约定了六个月的试用期,则肯定是不能再延长的了。3、如果王小姐不同意延长,公司是不能单方延长试用期的。

如果公司向王小姐表达延长的愿望,而王小姐拒绝延长的话,则公司无权单方延长王小姐的试用期。因为三个月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个条款,是双方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公司没有单方变更合同的权利。4、如果王小姐同意延长,则公司将试用期延长到六个月的做法是合法的。

如果王小姐同意延长,则公司与王小姐延长试用期的行为,就是一种双方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而且变更之后的试用期条款符合法律的规定,没有超过法律对于试用期的最长规定,所以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5、公司需要跟王小姐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才能保证合法性。

《劳动合同法》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方可。所以公司与王小姐变更试用期条款之后,一定要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才能保证其变更行为的合法性。

附变更协议一份如下:

变更协议书

甲方:公司乙方:个人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变更协议如下:

原劳动合同第×条所规定乙方的试用期为三个月的条款,经双方协商一致,变更为试用期为六个月,起始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不变。

此协议从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试用期延长 篇2

姐妹们有没有遇到这样子的事情呢?我是9月19日入职到这家公司做前台的,刚进去就遇上公司搬家,但是合同里约定的试用期是2个月,也就是11月19日转正,到那天的时候都没人跟我提转正的事情,我就自己问了,然后过了两天主管跟我说由于有同事对我不太满意,所以试用期延长一个月,然后到12月20日(19日是周末加上之前人事和主管都请假了)我又去问我转正事情,结果刚刚人事说有个部门经理对我不太满意(我订错了一张火车票,差价我自己承担了,当时让我订票的时候我在车上,听的不太清楚,加上对方要的很急,就给出票了,我的错啊),试用期有被延长了一个月,可是刚刚一个同事偷偷地告诉我说是他们忘记了这件事,结果想起来的时候给错过了时间只能延长了,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我签的一年的合同,试用现在都是3个月了,而且按照法律就算要延长试用期也要提前一周告知的,这样子试用的时间都已经过了才告诉是不是不太好啊

[试用期延长]

延长试用期协议范本 篇3

延长试用期协议范本

我国员工就职一般都会签订劳动合同呢(除了临时工不用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上都会写关于试用期的各项事项,但是也不排除因为种种原因延长试用期的情况。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延长使用期协议的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试用期延长协议范本:

试用期延长协议

本协议本着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

甲方为 公司,乙方为。

根据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将于 年 月 日结束。

经部门主管及人事部调查考核,综合考核结果与实际表现,未能达到公司要求,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相关规定,延长员工试用期个月,直至年月日止,以作深入考核。

本协议均属双方自愿接受,并于本协议上签名确认,人事部留存备档。

本协议一式两份,员工本人一份,人事部留存一份。

甲方: 公司乙方: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日期:年 月 日 日期:年 月 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长试用期的协议的范文。大家可以根据范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延长试用期的协议,并不一定要一字一句的照着上面,也是可以适当调整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到律伴网进行专业咨询。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休完产假被辞退是否合法? 篇4

女子休完产假发现自己没了工作岗位,愤然将公司告上法庭。公司却大呼冤枉,说曾为女子安排别的工作岗位但遭拒绝。近日,包河区人民法院调解了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

今年28岁的祁某,7月来到合肥某房产公司工作,合同签到7月底。合同期满后,一直没有续签劳动合同。今年1月到5月,祁某回家生孩子,产假期满后回单位上班发现自己的工作岗位已经没有了,部门也被撤销。

在诉状中祁某称,回单位后没几天,人事部经理就口头通知她已被单位开除,不必再来上班。随后一直逼迫祁某主动离职,祁某则一直坚持上班,并就开除一事和公司协商,但一直无果。祁某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赔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拖欠工资、拖欠工资赔偿金、加班工资、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产假期间工资差额等,共计5.5万余元。

被告公司辩称,祁某休满假期回单位时,公司曾为其安排新的工作岗位但被拒绝,其间还继续为祁某缴纳社保、支付工资,只是祁某一直不来领取。而且祁某产假时,单位已为其支付生育津贴,不应再发放产假期间工资。

法院经审理查明:祁某休完产假回来后,由于原工作岗位及所在部门被撤销,双方为岗位安排发生争议。今年5月30日,公司通知祁某,因公司合肥项目基本结束,祁某所在的合约部已取消,公司可以调她去外地合约部继续任职,或在合肥公司其他岗位任职,但被祁某拒绝。因祁某尚在哺乳期内,公司通知她自6月起回家待岗,每月发放720元的生活费,劳动合同也顺延至哺乳期满。今年2到5月,祁某从社保机构领取了4个月津贴,没领5月18日以后的工资。同时,公司为祁某缴纳社会保险到今年7月。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篇5

一、致委托方函 1

二、估价师声明 2

三、估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 3

四、房地产估价结果报告 5

(一)委托方 5

(二)估价方:重庆评估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5

(三)估价对象 5

(四)估价目的 7

(五)估价时点 7

(六)价值定义 7

(七)估价依据 7

(八)估价原则 8

(九)估价方法 8

(十)估价结果 10

(十一)估价人员 11

(十二)估价作业日期 11

(十三)估价报告应用的有效期 11

五、房地产估价技术报告 12

(一)个别因素分析 12

(二)区域因素分析 13

(三)市场背景分析 13

(四)最高最佳使用分析 14

(五)估价方法的选用 15

(六)估价测算过程 16

(七)估价结果确定 26

六、附 件(略)

试用期延长后的辞退怎么补偿 篇6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单位是否可以要求延长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这样的限制:“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签订劳动合同时,用工双方可以约定不超过此标准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前,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评估,认为不合适的,应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本次《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改变了大众的一个习惯。以往用工以一年劳动合同约定3个月试用期最为常见,《劳动合同法》中则把一年劳动合同的试用期缩短为2个月。这样一来,很多单位为了有充分时间考察员工,都希望维持3个月试用期,签订三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中三年劳动合同最长可以签订6个月的试用期,这样合同仍签订3个月试用期的话会有法规赋予的多余3个月灵活期间。

当公司对于员工试用期内的表现不满意,但又觉得可以给予机会,往往会要求修改原先的劳动合同,把试用期更改为6个月,这样就可以达到延长试用期的目的。不过,修改劳动合同需要得到订约双方的同意,并非单位单方面可以修改的。所以如果你对此有异议,建议不同意单位的修改建议。

有一些员工担心,自己如果不同意修改,会立刻被解除劳动合同,还没有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是单位对于解除负有举证义务,如果员工对自身能力有信心的话,完全可以与单位评理,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篇7

我与2010年8去一家酒店上班,应聘的职位是酒店品牌推广,入职时的职位却是品牌开发(我之前没有做过品牌开发),签的是三年合同,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的月薪是4000元,转正后为4500元。

3个月后,酒店的人事和部门领导觉得我能力有限,决定给我降薪转正,但酒店没有说我在3个月试用期内不合格。结果酒店的领导不同意给我转正,在我入职后的第5个月,即12月要求我签了一份同意延长试用期的说明。

到了快6个月的时候,酒店通知我,说我的水平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水准,要我主动辞职。人事部没有人找我谈离职和工资的事情,在部门领导通知我后,就没收了我的电脑,断掉了我的宿舍网络,逼我走人!

我今天重新看了一下所有档案,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我3个月的试用期考核是合格的,但是由于总经理不同意被退回(开发部和人事部已经签核同意降薪转正,我为了多学技能,也同意了)。人事部和我商量让我写一个自动延长试用期的说明,因为已经超出劳动合同签的3个月试用期。但是这份说明上只有我的签名,没有公司的签名和盖章,也没有各执一份。而且公司在离职协议没有签完之前,是否可以没收我的工作电脑和断了我的宿舍网络?

(二)我现在拿的是协议转正的工资3800元,而酒店通知我离职,也是按照试用期内来处理的,即提前3天通知我离职。(延长试用期应该按照月薪4000元来发我的工资,可以提前3天通知离职;如发3800元月薪应该是协议转正的工资,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补偿一个月的工资,才能解除劳动关系,这里出现分歧了。)

(三)在我工作3个月的时候,酒店总经理以我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与车间的人闲聊为由拒绝为我转正(但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要有确实的理由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合同法有规定,延长试用期无正式协议,可以索赔超过试用期的月薪补偿。请问我这样算来是超过了几个月?应该补偿几个月?是按试用期工资补偿还是按转正工资补偿?

(四)现在酒店与我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是:1.三个月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但实际上酒店已经签了证明我合格的转正协议;2.我的设计水平有限,考核不合格。但这项我早在应聘时候就说明过,我是做过程开发不做设计开发的。根据劳动法这也不能作为一个理由来解聘啊。

(五)这个酒店无加班费,加班还要自己掏钱吃晚饭。

你们酒店的很多做法是错误的。对此,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一)离职手续

我们先不讨论是否可以让你离职的问题,单说单位办理离职,就存在一些问题。据你所述,部门领导担当了通知的角色,通知你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同时没收了你的电脑,撤除了你的宿舍和网络。这样的离职手续不够正式。至少你要向单位索取一份书面的通知,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防止单位在未来说你是自己旷工导致的辞退。同时,单位应当有离职交接手续,包括部门内的工作交接、行政交接、财务确认,以及最后人事出具离职证明。

(二)试用期延长

《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但是,该法又说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所以绝对不可以延长试用期的观点,是不对的。

用工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变更试用期。当然延长后的试用期总共不能超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上限:三年的劳动合同最多可以设立六个月的试用期。不过,你们单位的手续又存在问题。

人事让你自己写了一份延长试用期的说明,没有双方签章,也没有一式两份,是否可以认为是变更劳动合同,形式上存在瑕疵。不过你也要作好准备,毕竟单位在说明上盖个章很方便,届时就形成了协议。至于没有一式两份,单位只需要说已给过你一份,你自己没拿出来,或者你自己遗失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因此,对于试用期延长是否有效,单凭说明不是合同的论点,存在很大变数。最坏的结果是,六个月的试用期最终得到法律认可。

(三)转正协议

你说你劳动合同上约定的转正工资是4500元/月,可是后来又签署过一份转正协议,工资是3800元/月。但现在又有问题是,你没有转正,还写过了延长试用期说明。如何看待他们的关系呢?我们要看转正协议你手上是否有证据?如果你有协议,或者有其他签订转正协议的证据,那可以认为你已经转正,而且工资确实也是按照转正协议上约定的3800元/月来发放的。这样,你的转正事实就可以得到确认。

(四)解除理由

如果认可你的试用期是六个月,那你试用期到期前,单位可以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你说你当时应聘的时候只是做过程开发,并非应聘作设计开发。双方各有说辞,这要看单位是否可以证明他们的岗位是做设计开发的。如果可以证明,那你就比较被动,你需要证明你们当时确实协议确定过程开发的你也招,相反如果单位无法证明自己招聘的是设计开发,那他们没有理由以你不符合设计开发人员的要求解除你的劳动合同。

(五)加班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篇8

依据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建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活动就是合法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里有60%的企业上市前接受过私募股权投资。自2015年下半年起,中国基金业协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规定,从私募内控指引到基金设立备案,再到信息披露,一系列监管条例的出台引发了整个资本圈快速反应。金斧子理财将从谁可以“私募”、向谁“私募”、如何“私募”三方面对《办法》进行分析解答。

一、谁可以“私募”

《办法》规定募集主体只有两类:一类是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一类私募销售机构。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私募基金的募集活动。在《办法》出台之前,金斧子财富: 市场上非常多的基金销售渠道公司,这些公司本身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但依靠其公司自身的销售水平和能力,也能在基金销售环节上分一杯羹。正因为没有销售门槛的设立,导致基金销售乱象丛生。

监管层为确保募集主体和行为的正规化,除列举规定了募集的主体资质外,还规定了基金募集的最终责任在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委托销售机构募集基金的,不得因委托而免除其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基金管理公司还要对其销售机构承担监督责任。

关于募集主体,此次《办法》还规定基金管理人委托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还应与销售机构签订《基金销售协议》,并且该协议应作为《基金合同》的附件。私募基金行业中,因募集和管理权责不清而产生纠纷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银行、证券公司或者其他销售机构等为其募集资金,利用银行、证券公司的客户资源来实现基金产品的迅速募集。由于一些原因,基金销售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并未向投资者披露基金销售机构与该基金产品之间不存在投资管理关系的事实,投资人以为在银行、证券公司买的产品,那就是要找银行、证券公司兑付,一旦私募基金出现兑付危机或其他问题,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往往到这些销售机构讨说法,混淆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的角色。

二、向谁“私募”

沿用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

金斧子财富: 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从前,私募机构可以说是”只看钱不看人”。这次《办法》规定要对合格投资者进行确认程序。这个程序就意味着私募机构要以留痕的方式对投资者是否合格进行审查,从证据保留的角度讲,私募机构进行这个确认程序时,必须要求投资者提供金融资产合格证明,当然从合理、适当审查的角度分析,投资者提供了证明文件即可,不宜继续扩大或延伸至审查证明文件的形成过程及其绝对真实性。

有私募机构提出疑问,如果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的私募基金,是否还需要履行这个确认程序,笔者认为,进行这个确认程序的目的在于以投资者的个人(机构)资产来判断其风险承受能力,即便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元的私募基金,对于这300万是否是投资者个人所有还未能确定,也就是说,该投资者是否适合购买私募产品还未能确定,因此,即便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元私募产品,仍然需要私募机构对其是否是合格投资者进行审查。

三、如何“私募”

金斧子财富: 归纳《办法》对于如何私募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行为标准和要求,可将募集行为分为以下8个步骤:

第一步:宣传机构品牌

以前私募行业是不能宣传、不敢宣传,因此这个行业显得特别神秘低调,此次放开了宣传口径,但同样也对宣传内容进行了限制,公开宣传仅限于以下内容: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除此之外,其他内容是不能公开宣传的。最重要的产品内容和业绩,这个是不能宣传的。

第二步:特定对象确定

《办法》第十七条:“募集机构应当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未经特定对象确定程序,不得向任何人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什么叫特定对象,一直比较难界定,这次《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给出了界定的具体方法,就是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去评估是否符合要求,通过程序上的履行来确定特定对象范围。

除在程序上明确了特定对象范围,在推介方式上也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了不得推介的媒介渠道:包括一直存在争议的朋友圈、报告会、分析会等。此前有人会说朋友圈都是熟人,是特定对象,报告会、分析会等因发送了特定的邀请函,是特定对象。但此次由于程序上规定必须履行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特定对象,将该等推介渠道一律排除在外,但办法同时也明确了上述推介渠道若设置了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则不属于禁止范围。

第三步: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金斧子财富: 投资者适当性,简言之就是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匹配他们的风险偏好度,这次《办法》做了明确规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投资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对私募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二者做一个匹配,看投资者能买什么级别的产品。

有些投资者频繁质疑管理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理念,基金净值稍有变动就质问管理人。这就是私募产品跟投资人没有匹配好,而究其原因多半是募集机构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造成的,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在于私募行业销售人员提成制的工资收入形式,而能避免销售人员因利益驱动导致投资人加大风险的最有效做法,无疑就是《办法》中规定的风险识别程序的设置。

第四步:基金推介

在履行了前述程序后,才可以开始推介私募产品。但监管层又规定了推介时的禁止行为,总结一下就是销售人员在展现超高销售技巧的同时,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譬如使用“高收益、业绩最佳”等让投资者热血沸腾的词语,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判断风险的措辞,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除了前述之前销售人员比较经常使用的销售措辞外,此次还规定了对业绩宣传的销售行为,即基金管理人不得片面宣传过往业绩,宣传的业绩不能少于6个月。此前一些销售人员的销售杀手锏就是将私募产品某个时间段最好的业绩拿出来宣传,这看似没有问题,但由于私募产品的净值有时受市场行情或产品周期

金斧子财富: 等影响因素较大,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可能某个时间段基金排名全国第一,而在股灾来临时则跌破止损线清盘。因此,此次规定对于业绩宣传的期间节选不能少于6个月,以此让投资人可以一个时间段的走势来了解某只私募产品。

除业绩宣传外,预期收益也在禁止范围。目前我国的投资者大多还处在刚性兑付观念的阶段,要培养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投资意识,禁止使用“预期收益”字眼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只是这一系列的销售术语的排除,对于暂时还没有品牌效应的中小私募机构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募集资金的难度,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如何募集基金,将是这些中小私募机构需要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五步:投资风险揭示

《办法》要求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说明有关法律法规、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相关权利,重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并对风险揭示书的内容作了指引规定。办法还规定募集机构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逐条列举,并要求投资人逐条签字确认。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在保护投资人的同时,也是对募集机构的保护。

第六步:合格投资者确认

对于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前文已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七步:签署基金合同

基金合同签署以后,不是立即生效。《办法》规定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

金斧子财富: 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募集机构应当将认购款项退还投资者。

第八步:投资冷静期及回访

投资冷静期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投资者的一时冲动行为。《办法》规定冷静期内募集机构不能主动联系投资者。募集机构应当在投资冷静期满后,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回访。

四、违规后果

《办法》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将会面临公开谴责、加入黑名单、撤销管理人登记、暂停受理或办理相关业务、不予备案等形式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办法》的正式生效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的郑重提示,在《办法》发布到正式实施的3个月过渡期内,募集机构应尽快完成相关行为整改、内部制度建设及包括特定对象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冷静期、基金合同的制定、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的开立、监督协议的签署等在内的配套准备工作,为合法合规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 篇9

工程承揽业务中,是否能给予居间人一定的介绍费,其是否合法?实践中一直处于争议中。在现行立法中,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的规定没有涉及,处于空白状态。某些地方性法规中曾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如1996年12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7号令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第第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介绍建设工程。”

但一则其为地方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位阶极低;二则其发布时间较早,均在《合同法》颁布生效之前;三则,《合同法》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明确,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只能为法律、和行政法规,那么即使地方性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此再行规定,也不能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而且,建筑工程承发包市场历来为腐败高发领域,以行贿手段承揽工程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此中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在人们的心目中,很多行贿均是通过工程居间费(或者介绍费、中介费)这些形式进行的,居间费与贿赂款似无二致,天然排除了它的合法性。

那么,究竟居间合同在建筑工程承揽过程中能否适用,是否合法?确实是个问题。通过已公开的审判案例来作研究,透过国家审判机关对此的态度,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探究途径。案例一2000年12月,光大国际建设工程总公司(光大公司)与北京戎信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戎信公司)签订联合协议约定:

戎信公司保证光大公司获得华腾园二期两个楼座约35000平方米的工程总承包施工;光大公司以中标价工程合同总额的10%支付给戎信公司,光大公司在工程预付款到位后一次支付给戎信公司(预付款不低于戎信公司所得两倍的,相差多少按倍数少付戎信公司多少,在第二次拨款时补齐)。协议签订后,光大公司通过招标取得了联合协议所涉工程。2001年7月30日和2002年9月26日,光大公司与北京北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化公司)签订了华腾园小区乙7号楼、7号楼裙房工程合同,金额分别为47,788,600元和10,989,998元。

2001年9月25日,北化公司向光大公司支付第一笔工程款50万元,至案件起诉日,光大公司已收到工程款三千余万元,但未支付给任何费用。北化公司为戎信公司股东之一,华腾园小区工程的项目的发包方式为公开招标。一审法院认为: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本案中戎信公司向光大公司提供了华腾园小区工程建筑施工的信息,而光大公司也通过招标取得了联合协议中约定的华腾园小区的建筑工程承包权。

联合协议中确定的居间指向的标的物已经在其后的两个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得到实现,故联合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符合居间合同特征,属有效居间合同。光大公司应付戎信公司约定的报酬。另外,光大公司还应自得到第一笔工程款起的第二日,支付戎信公司利息损失。

判决光大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光大公司(原文如此,似应为戎信公司)5,877,859.80元并赔偿利息损失。光大公司不服,上诉。二审法院认为:

《招标投标法》第5条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但在北化公司公开招标之前,联合协议就约定“戎信公司保证光大公司获得华腾园二期两个楼座约35000平方米的工程总承包施工”。该约定明显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第5条规定,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其行为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其他参与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光大公司中标并承建了约定工程,但这种以“保证中标”为条件收取费用,明显违反招标投标法应遵循原则的行为,法院不予支持。

一审法院事实认定清楚,但适用法律不当,予以改判。驳回戎信公司诉请。从上案可以看出,国家审判机关对工程居间费的态度并不一致,一审认定共为合法的居间行为,但二审予以了否定,并不认可其法律效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于工程居间费的合法性,并不是那么容易认定,一审二审法院分别采截然相反的态度就是一个证明。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网站2005年7月19日公布了另一类似案件,但判决结果相反,似乎对工程居间费的合法性认定,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案号为[2005]三民三终字第41号)案例二

2003年7月初,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人员王非经马久东、吕穗锋介绍认识了义马市张建华、马建珉、李继华,双方开始协商义马2×155MW热电厂投标事宜。

7月14日,王非、马久东代表中建三局二公司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了居间协议。双方约定的主要内容是:

若该工程中标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建设工程合同总额2%的劳务费用;首次支付20万元,余款按工程转款比例支付;违约方赔偿对方10万元损失。8月14日,义马市招投标办公室、义马市热电厂共同向中建三局二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义马2×155MW热电厂主控楼、主厂房、升压站工程。

8月31日,义马热电厂与中建三局二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另,王非任中建三局二公司义马热电厂项目部经理。马建珉、李继华依据居间合同收到劳务费204000元。后因中建三局二公司没有支付约定的余款,马建珉、李继华提起诉讼,要求支付余款74万余元及违约金10万元。义马人民法院判决:

一、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居间费372375元,违约金6万元,合计432375元。

二、驳回马建珉、李继华对王非、马久东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保全费及其他费用15291元,由被告中建三局二公司承担。

中建三局二公司不服,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原判决认定以下事实错误:

一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从未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过合同。二是居间合同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协议。三是原判决认定的中介费用计算错误。请求撤销原判决,判决中建三局二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王非、马久东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的协议,约定主要内容是促使义马热电厂与中建三局二公司中标和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居间合同特征,该协议为居间合同。

我国法律没有禁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居间。招标公告虽然为公开事项,但并非公开的事项就众所周知。因此,公开招标的事项也存在向他人报告投标和订立合同机会的情形,投标人也可以将自己在投标活动中所办理的投标事项委托他人代理或者协助进行。

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并非招投标活动有居间行为就违反了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只是招投标活动中的居间事项与其他合同的居间事项有所差别。投标人中建三局二公司提供投标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投标书,让马建珉、李继华参与其投标事务并支付一定劳务费的约定,没有违反我国法律规定,因此该行为为有效民事法律行为。《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关法律规定的均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不得以不正当手段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本案各方当事人没有提供发包方与承包方以及居间人之间有违反《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应规定的行为。中建三局二公司作为投标人和承包人,没有证明自己已付居间费用用于行贿和回扣等,也不能证明未付居间劳务费是为了不违反有关规定,也没有提供当事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事实依据。

因此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认为,该协议违反了《招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理由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该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居间报酬。《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条、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由此规定可知,居间报酬的请求权以促成合同成立为条件,不以所促成的合同是否履行为条件,委托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合同因居间服务而成立的,居间人就可以行使居间报酬请求权。

关于居间报酬标准,我国法律对此还没有相应规定,因此确定居间人的居间报酬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可太高。一审判决虽然依照公平原则对居间合同约定的报酬额予以适当调整,但根据本案居间报酬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标的的收益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高的实际情况,对居间费用还应当再适当酌减。

中建三局二公司认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计算居间报酬,合同未履行部分不应计算居间报酬的理由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居间协议书约定,合同签订后首付20万元,余款按照工程转款比例支付。该比例既可以理解为仍然按照工程款2%的比例计算支付劳务费至付清时为止,又可以理解为首付20万元后所余劳务费与工程总造价之比按照转款比例支付。如何计算应付居间劳务费这一约定不明,马建珉、李继华也没有提供施工过程中转款数额和应当按照转款所付的居间劳务费,一审确定的工程款额是施工合同终止时的完工工程价款。

因此原判决认定中建三局二公司未按照转款比例支付构成违约的证据与理由不足,应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清楚,但酌定中建三局二公司支付居间报酬的标准和违约的责任认定欠妥,故予以纠正。

判决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居间费2000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0000元,其他诉讼费用5291元,合计15291元,由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承担。通过以上二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审判机关对于工程居间费的态度也不是统一,但第二个案例发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而且时间在第一个案例之后。

从此是否可以推断,审判机关对工程居间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即从一概予以否定,到有条件认可其合法性? 另外应当值得注意的是,案例一中之所以认定为合同无效,是基于居间合同中出现了“保证中标”字样,导致法院认定“明显违反招标投标法应遵循原则的行为”而判决合同无效。案件二中则没有,法院进而认为“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并非招投标活动有居间行为就违反了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只是招投标活动中的居间事项与其他合同的居间事项有所差别。”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居间行为是允许存在的,而且是合法的,但不能以保证中标为前提,否则则有违反招标投标法应遵循原则之嫌,也不能有以此为名进行变相行贿,那样也可以被认定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使居间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居间合同的条款:

第二十三章 居间合同第四百二十四条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第四百二十五条 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上一篇:运用利弊刍议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黑白棋大赛》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