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媒专业(通用9篇)

传媒专业 篇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透视传媒时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应变之道,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新使命。在分领域的高等教育谱系中,传媒领域的高等教育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和事业领域,加强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在世界传媒高等教育的谱系中找到恰当的位置,乃当务之急。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传媒高等教育理论、传媒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以及传媒高等教育特殊规律。本研究方向致力于从宏观上把握传媒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趋势,微观上侧重于对国内外传媒院校的研究,对其发展特点,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国内传媒院校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并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高校文化特点的院校研究道路。

本研究方向将培养学生从高等教育理论出发,掌握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国内外传媒院校的个案研究为基础,以传媒领域学科专业教育为基点,从多学科视角对传媒高等教育进行研究,掌握传媒院校及其学科专业的基本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从事传媒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理念、方法和能力。本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传媒领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传媒院校(系)管理人才。

传媒专业 篇2

然而, 随着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 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迅速扩大, 一些非播音主持专业的传媒从业者——编辑、记者、演员等没有接受系统、严格的普通话口语训练, 或者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注重普通话的学习, 再加上外来文化和一些社会不良语言文字使用现象的影响, 出现了普通话水准下降、知识性的错误时有发生等问题, 对净化我们的语言传播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 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新闻传媒专业普通话教学呢?结合本人多年传媒专业普通话教学经验, 我认为应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规范语言观念

新闻传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面对传媒从业人员集采、编、播于一身的专业素养要求, 主持人与一般传媒从业者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化, 对于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 无论是播音主持专业还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或者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 都需要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着重强调普通话对于本专业的重要意义, 结合大量实例, 如白岩松、水均益、柴静、朱军、李咏的专业学识背景展开讨论, 使学生转变观念, 切实认识到未来个人事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二、体现传媒专业特色

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普通话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 开展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

课前说新闻, 要求每节课前四至五位学生脱稿为大家播报一则新闻或者讲述一个故事, 然后教师对学生发音中出现的语音错误予以指出。此项环节计入课程期末总分, 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视野, 增强其新闻敏感度, 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其语音缺陷,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 充分挖掘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

结合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作品《普通话与方言》、《北京话》来分析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历年CCTV新年新诗会来讲授朗诵和朗读的差异;结合多部经典电视散文以及“孙敬修讲故事”等广播节目来分析不同体裁不同对象的朗读要求;结合《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与老妇人唇枪舌剑的精彩片段, 来分析普通话中的“停连”作用;结合《霸王别姬》中念白的使用来分析吐气归音的特点;结合《挑战主持人》、《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分析普通话的语气、语态等。

3. 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记者、主持人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

针对新闻传媒专业的特点, 普通话教学应打破由任课教师单一授课的模式, 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记者和编辑穿插为学生讲授实战经验,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三、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 突出说话训练

吕叔湘先生于1980年10月22日下午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里说:“语言不存在于真空, 语言就是供人们使用的。”[1]对于新闻传媒专业的普通话教学, 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 更要根据其专业特点加强实践应用, 重视发音、朗读、说话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部分新闻传媒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在高考时有普通话加试, 所以整体来说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较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多数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在“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这三题中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但在“说话”这道考察普通话应用水平的题中, 却往往出现不够自然流畅甚至部分语法失误的情况。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 从而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2]要想切实全面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 使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达到一级乙等甚至一级甲等, 就必须加强说话项目的训练。

影响说话流畅的最主要原因有两类:一类是思路不够畅通, 缺失了“说”的内容;另一类是“说”的内容和形式不和谐, 有声无义缺少感情, 有背诵的痕迹[3]。对于新闻传媒类学生来说, 属于第一类原因者居多。

为了突破说话难关, 加强学生整体设计语言的能力, 培养其思维能力, 本人在加强思维训练的实践教学中, 引入“语结”概念。在说话中, 思维和情感都要处于积极运动的状态, 如何保持思维和情感的良性互动, 使二者相互激发、相得益彰, 主要取决于人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 这其中就有比较实用的方法——语结。语结存在于人们的实际语言表达。人们发言前在纸上写的几个词、一些新闻标题, 还有一些文章的关键词, 都是语言展开的种子, 也就是语结。语结有的是语言表达之前先有的, 有的是表达之后总结出来的。[4]比如在谈购物与消费这样的话题时, 一些人如果是随口说的, 就会拉杂拖沓, 中间时有中断, 但是如果想到“购物档次随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变化”;“购物消费的各种形式:商场消费、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男女购物差异:男性买电子商品、运动鞋, 女性买化妆品, 服装”等这些语结时就会说得比较流畅。找到语结就像找到了可以生长的种子, 也比较容易使语言自然流畅, 在具体训练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各抒己见分析自己想到的语结,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开阔思路。

在普通话教学中,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加强与训练, 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定能摆脱原有的观念与困扰,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普通话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做到说话自然、流畅、有条理, 从而使普通话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注释

1[1]中国语言学会编:《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第12页.

2[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3]赵俐:普通话教学新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28-29.

传媒专业 篇3

1、我是今年刚毕业的,那么(1)我以后要从事研究么?如果是,请你直接申请Mphil(研究硕士);(2)我想靠这个找工作,那就请你做好准备,一年内即使你很努力你也可能会什么都学不到。

2、我从事媒体很多年了,只是想镀镀金,那么这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有的学校的课程很轻松。如果一个学院开的专业多的话(利兹大学今年都开Science Communication了),他们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往往是交叉的,可以互选。你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以后要钻研的方向,选好课。

理论Vs.实践

到英国读授课式硕士,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目的,如果自己真的想走研究的道路,可以考虑直接申请Mphil,如果读得成功就可以直接升级为PhD;或者你的本科GPA比较高的话,也可直接申请PhD。也有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抱着换专业的心态来读授课式硕士(Master by course),进而以后进入新的业界。

侧重实践的课程很实用,比如媒体技术或者翻译实践乃至口译,一年的实践锻炼能让你由新手从而上路。据我所知的,这样的专业有Cardiff University的新闻专业,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国际新闻和TV Pathway专业。

此外,侧重技术的传媒专业好的学校还有Bournemouth University、Royal Holloway(University of London)、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以及Bristol University。但是他们的入学条件也很高,往往要求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比如Royal Holloway),或者很好的本科背景(比如Bristol的新生很多来自北大清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技术好的学校往往前身就是工业技术院校,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被提升为大学,比如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这里其实想说明的就是,一定要分清理论和实践的概念。就像分清新闻和传播一样,做新闻的核心是实践,不管是什么媒体;而做传播,不排除以后转入业界的可能,但绝大部分,我们在英国学传播的学的大都是晦涩的理论以及社会学、文化研究的交叉科学,当然也有专门研究电影的学校和专业,比如UEA(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东英吉利大学)和 University of Warwick。

所以对一些喜欢当记者的朋友,不要片面地认为英国的新闻传播专业好,从而忽视专业的具体选择,尤其是一些专业名称带有studies的专业,理论性很强。

评分制度

我到英国利兹大学学习传播研究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写了6篇essay, 1篇report, 考了1次笔试,得了两个81分,2个73分,其余的都是65分左右。英国的评分体制很奇怪。虽说也是百分制,但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一个20~90的标准。也就是说,你的essay写得再天衣无缝,也只能得90分;与之相反,最差也就20分;除非你的论文被认定为剽窃,那必将是0分无疑。

英国大学查处剽窃的制度十分先进,比如利兹大学使用的是一个叫TurnitinUK的软件。在我们学院,写完一篇essay即要交上电子稿,你的first marker, 即你的module tutor,往往很少使用这个软件,而是交给了系里的internal examiner来进行判别。这个软件是基于学院自己的论文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即若发现你的论文中某些段落的结构或者措辞和某些现有的文章相像,就会把你的文章标红。这样下来,如果你被标红的比例超过40%或者50%左右,老师则会很客气地给你一个评语“Inaccurate references”(引述不恰当),其实就是变相地告诉你,他或她认定你的论文属于抄袭。

有关论文

英国的论文引述(References)系统主要是Harvard Style或Numeric Style。这里简单谈谈常用的Harvard Style,这也是一些大的出版社比如SAGE Publications、Routledge、Arnold所采用的。例如:

Madger, T. (2006)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nd the regulation of world communication? in J. Curran and D. Morley (eds) Media and Cultural Theo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164-176.

一篇3000字的essay写下来,你一般会用到15~20个references; 如果太少往往会被老师认为“有问题”。有的同学会说,这篇文章是我的“originality”(原创)啊。其实不然,这里的essay讲究的是一个evidence(不管是例证还是理论支持)来证明你的argument。

很多同学惊诧于我essay的两个81分,因为即使对于母语者,他们往往也就70多分。其实不然,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的独特性。母语者的确英语很好,但是谁见过哪个母语者平时交谈,开口闭口就是:“It is argued by McLuhan that...”或者“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学术英语,积累学术词汇,在写essay方面也绝对不会差于母语者。

对于学术论文的写作,简要总结如下:

1论文一般分为实验论文和文献论文 实验论文,如果采取问卷方式,通过spss分析,结构为:序言、文献、自己的假想、重点介绍方法、实验结果。文献论文,即通过看书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则需要在序言中阐述简介、文献回顾和方法推介,然后在下面的论述中则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系。

2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 比如我采取文献论文,主要也就是critical approach,你也可以采取comparative approach,总之方法一定要明确,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以下几点:

概念:如何定义要论述的概念,比如全球化,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你到底用哪一个可能对你的论述造成很大的影响。

语境:有很多的理论比如Adorno的文化产业论产生的背景是美国当年大众文化刚刚兴起时,你如果拿这个理论看现在的中国,乃至现在的美国,恐怕都不合适。在此情况下,就有了批判的余地,当然你要明确说明语境,毕竟这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作品。

图表和数据:尽管是文献论文,但是如果官方的数据能够提供很好的背景分析和论据支持,则一定要充分利用。毕竟我们的母语不是英文,文献论文和实验论文相比,总觉得少了一点科学研究的因素。

3结构的可分性 确定好了自己的Table of contents后,把它们分成几个文档,当做平时的小论文来逐个击破,就会觉得很轻松。

4整体观 一定不要急着下笔,通读几乎所有的经典书籍后,抓住你的出发点,结合一个论点的不同见解而行文。如果别人观点太多了,你要挑出主要的,其余的你可以放在脚注里。这里说明一下,在通常我们所采用的Harvard Style,往往没有怎么提到脚注,其实这个和reference一点也不矛盾,反而能够让你的论述更加全面。当然了,脚注是不能算入论文字数的。

考试

我在英国也就考过一次笔试。在两小时中从10个题目中挑选两个题目做答。我的策略是,分析好思路和结构,找出论据和支持理论,然后尽可能地多写。我写了很多,大概有13页,A4隔行写的,用的是英文圆体。交卷时,旁边的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Liz惊诧地说:“ Oh, my gosh!”后来这门考试我得了73分。

浙江传媒专业介绍 篇4

(一)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主要为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及相关单位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作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本专业依照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在第二学期末开始采取考察甄别、导师建议、双向选择、相对定向的方式,将学生按“新闻评论类播音主持、社教服务类节目播音主持、综艺娱乐类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类播音主持、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类”等柔性模块方向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播音学概论、汉语语音学、艺术语言发声学、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应用语言学、新闻与传播理论、表演基础、形象造型与形体等。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公共关系人员、新闻发言人、非媒体主持人、社交礼仪人员、导游、模特、解说、影视广告演播、企业形象代表等从事礼仪文化职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礼仪文化学、中外礼仪基础、公共关系实务、礼仪活动策划、语言传播艺术、艺术语言表达、形体造型、表演基础等。

(三)动画学院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影视公司、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络媒体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广泛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具备良好的艺术功底,熟悉各种数字影视、媒体设备,掌握一定的数字媒体理论和数字媒体制作技巧,具备数字媒体(包括影视作品)制作、设计

能力,着力突出影视特效、影视后期方向制作、设计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艺术概论、画面剪辑、数字合成与剪辑、媒体设计与创意、媒体表现与传达、电脑三维动画、三维动画与虚拟场景、影视特技合成、影视栏目包装、专业创作、综合创作等。

(四)管理学院

3、媒体创意专业(影视制片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既扎实掌握影视节目制作相关规律又具有较高项目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能在电视台、影视剧组、影视公司、发行公司、放映机构等影视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影视项目生产的融资、制作、发行以及市场策划、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具有“创意策划能力、项目运营能力、整合营销能力”的能力结构,贯穿影视产业链运营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摄影基础、中外电影史、非线性编辑、影视剧作基础、会计学原理、商务谈判、投资学(双语)、媒介经营与管理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影视制片管理、影视项目策划与管理、电视节目策划与管理、影视作品解读、影视制片实务。

(六)设计艺术学院

4、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摄影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商业摄影能力、跨媒体艺术创作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在新闻出版、影视、商业广告、网络、动漫、手机通讯、科研等行业或部门从事摄影专业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美术基础、视听语言、摄影技术与技巧、经典影像作品赏析、摄影构图、数字图片处理、电视摄像基础、摄影布光、人像摄影、大画幅摄影、广告摄影、纪实摄影、建筑摄影、图片编辑等。

(七)新媒体学院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面向数字互动娱乐、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领域的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掌握各类平台(互联网、PC、视频与移动终端)上的数字互动娱乐、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的相关制作流程和开发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Java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Flash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设计与编程、OpenGL/DirectX编程、J2ME手机编程技术、Windows网络编程、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美工基础、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GUI设计、2D场景与人物设计、3D建模工具软件、虚拟现实与游戏引擎应用等。

(八)文化创意学院

2、媒体创意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创意理念和创造性思维,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在掌握电影、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生态与传播特性的同时,熟悉网络、手机等各类新兴媒体运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的复合型媒体创意人才。能够胜任影视项目创意策划,纸质媒体版面内容策划与创新,尤其是新媒体行业运营创新策划、活动推广等工作。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传播学,媒介素养、艺术概论、媒体创意导论、视听语言、编导基础、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艺术、创意思维方法、传媒市场调查与企划、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广播电视栏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典杂志解读、网页设计与制作、非线性

编辑、图形创意、视觉传达设计、电脑图文创意、数码特效合成、流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十)文学院

2、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含编剧与策划等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国家关于戏剧影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市场规律,具备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较强的影视剧本策划创作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及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公司、影剧院(团)和相关研究机构、音像出版社等从事广播影视剧创作、广播影视文学类节目创作与策划、理论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影视剧创作、影视叙事艺术、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美学原理、影视美学、影视作品解读、经典影视戏剧剧本分析、媒介创意与策划、媒体写作、摄影摄像、视听语言、专题片创作、视觉文化、现当代文艺思潮等。

其中编剧与策划方向主要培养在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较强的影视剧创作与策划能力,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管理素质和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电影公司、文化公司、影院、剧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出版社、网络媒体等单位从事文学创作、剧本编写、栏目开发、节目制作与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外电视发展史、文学叙事学、文学改编、话剧创作、短剧创作、电影脚本创作、电视剧创作、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学等。

其中剧评与传播方向主要培养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影视剧创作能力及较强的影视剧评论、宣传、推广能力,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管理素质和良

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公司、文化公司、影院、剧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出版社、网络媒体等单位从事戏剧评论、影视评论、广告宣传与策划推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外电视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戏曲评论、戏剧评论、影视剧评论、电影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小说评论、新闻评论、传媒文艺批评、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学等。

(十二)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艺术创新能力,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机构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撰稿、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视听语言、影视作品解读、摄影摄像基础、导演基础、电视剪辑、美学原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导播、影视音乐音响、纪录片创作、电视栏目创意策划、广播电视编导业务等。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本方向面向电视台、电台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文艺晚会、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等的策划、编导与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影视作品解读、摄影摄像基础、导演基础、电视剪辑、电视导播、纪录片创作、电视栏目创意策划、影视表演、影视脚本创作、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等。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与现代影视制作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在影视节目编导、拍摄、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制作、网页设计等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影视心理学、视听语言、媒体表现与传达、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高清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电视剪辑基础、电视剪辑、电视导播、摄影技术与技巧、摄像机原理与使用、影视摄影造型、电脑三维设计、影视特技合成、影视音乐音响、录音艺术、电视照明等。

5、摄影专业(电视摄像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备电影、电视、影视广告摄影创作创新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在电视、电影、商业广告、网络、动漫、新媒体视频、科研等行业或部门从事影视摄影、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摄像机原理与使用、影视摄影造型、影视摄影创作、影视摄影创作实践、影视摄影分析、照明技术、影视照明艺术、经典影像作品赏析、摄影技术与技巧、数字图片处理、非线性编辑、影视广告摄影等。

6、摄影专业(照明艺术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的影视灯光设计人才。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影视灯光设备操作技能和影视光线艺术设计能力,合理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为电视台、演艺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培养具有较宽厚的灯光照明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传媒专业拓展书目 篇5

我们许多人知道哈罗德·拉斯韦尔,大多是从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始的。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论文一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至今,学界仍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甚至认为,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仿佛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许多基本内容。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另外,它还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这篇文章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

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直到今天,它仍是传播学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本入门知识。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具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而拉斯韦尔的阐述,则为全面揭示大众传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此后,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英国传媒专业申请条件 篇6

英国的传媒,一直悄悄地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处于主导地位,英式英语又因其发音纯正,语法严谨著称,是世界上“最纯正的英语”,再加上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使得英国的新闻产品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英国有众多综合排名世界领先的高等学府,而英国大学的传媒专业也是实力强劲。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皇家霍洛威学院;东英吉利大学、拉夫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众多名校使英国成为培养国际传媒行业人物的摇篮,而众多强大行业的背景支持,使传媒专业成为英国本土前途最光明的专业之一。

英国传媒专业申请条件

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传媒专业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关专业(媒体研究、广播、新闻、影视、广告)的学士学位。当然,相关工作背景也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某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广播类)需要提供个人作品(录音带或稿件);英语要求一般为IELTS 6.5—7.0分,IBT 92—110分。目前,英国还有很多大学的传媒硕士可以接收本科阶段没有传媒专业背景的学生,如莱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

就读英国传媒专业的本科对出国留学申请者的个人背景并没有太多专业方面的要求。申请者高中毕业以后,通常需要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才能够进入本科就读。如果申请者的语言成绩没有达到所申请学校的语言要求,那么在被学校录取后,通常需要参加几个星期的语言课程学习。

传媒专业 篇7

一、高校传媒专业学生的特点

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渐丰富,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得复杂。传媒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基本特征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敢于担当,有爱国情怀,追求上进、积极入党

“作为未来的媒体从业者、作为优先掌握公众话语权的传媒人,传媒专业大学生身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3]90后的大部分群体是敢于担当,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当有人落水时,几个大学生勇敢地站出来,不顾生命危险,完成生命的接力。面对身边孤寡老人的无助,他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例如,传媒专业的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义务担当讲解员,参加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维活跃、易受冲击,见解深刻、易走偏锋

传媒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做节目和新闻传媒类的策划往往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不受约束地激发创意灵感和工作热情。但是这种性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他们不太愿意接受原有既定的管理方式。比如受到批评时,不虚心接受并改正,不服从管理。但是这一类学生思维敏捷,对政治、新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凭借传媒专业的专业特性对一些社会现象,关注热点,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旦从事传媒行业工作的话,很容易创造出新点子,能很快适应工作,以极饱满的热情高效率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受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大

传媒专业学生会有很多实践的机会,尤其是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等与社会实践挂钩较多,利用专业优势兼职主持晚会、现场活动,出入各种企业单位和商业现场,而这些工作是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生长期在校园里生活,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出现的负面现象极易干扰自身的判断。比如,有些学生遇见事业成功的人奢侈消费,他们很可能就会走入误区,扭曲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拜金主义的心理。

二、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一)质与量的矛盾

在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大学有600多所,传媒专业学生党员数量也不少。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质和量的矛盾尤为突出。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是优质的具有优秀品格、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总体上说,教育部门还是以“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为原则[3],高校规模逐渐扩大,作为代表学生的青年党员队伍也在逐年扩大,高校不仅有专科生、本科生,更有一部分研究生。研究生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年龄和阅历都比较丰富,思想也比较复杂,“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建设带来新的冲击。”[4]

(二)入党程序不规范

部分学生在入党方面存在人情因素,通过熟人减少入党的程序,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为自己入党谋取私利,入党动机不够纯洁,缺乏党性思想,思想偏离正确方向,认为入党能为个人未来增加筹码。传媒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和善于交流沟通的性格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人情因素破坏了大学生入党机制的权威性和信任性,践踏了入党必须履行的神圣程序。

(三)学生个性与党员立场持久性的矛盾

传媒专业学生富有激情,充满理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很可能会无法坚持原有的规则。经常与社会上的人和事接触,难免会受到一些物质诱惑和思想偏离的影响。个性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能够打破常规进行革新,但也容易走偏路。崇尚自由的个性很容易与党员的坚定立场的持久性产生矛盾。比如有的主持人长期以正面励志的形象激励人们,但是由于没有党性原则而犯了错误,前途毁于一旦。

三、保障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

(一)夯实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

“前移工作重心,做好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夯实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6]必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其次密切关注老党员的生活学习情况,实现前期工作发展党员的标准,和后期老党员坚持模范带头作用的监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严格控制党员队伍的数量,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新媒体技术,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和专业特色,对传媒专业学生多接触、多了解他们的诉求,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进行适时引导。

(二)完善考察机制

坚持“团推”制度: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培养对象,保证积极分子的选拔质量。建立党支部小组,实现老党员带新人的模式。定期开展党课学习制度:在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期间,定期开展党课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行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制度:在思想方面,定期向培养人汇报自己生活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预防思想偏离正确的路线。在政治素养方面,关注国内外热点时事,与老党员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业方面,保证学习成绩的优异,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最后,根据各方面的综合成绩,量化成分值,成绩合格者通过。

(三)规范党员发展程序

基层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党员发展程序的规范性,坚决抵制个人情感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实行发展对象公开答辩制,就是要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治的考察,了解综合表现严格把关;党员发展公示制,在发展党员时,做到公开透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表决制,根据党内小组成员的推荐,综合评议表决通过;谈话制,定期与发展的学生党员谈话,了解其心理变化,及时引导党性思想的正确方向;承诺制,记录党员入党前后的承诺,保证学生党员对党性立场的坚定,控制党员数量,确保党员质量。

(四)党员的再培训学习机制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不仅发展前、预备党员考察期需要重视学习,成为正式党员后的培训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发展学生党员之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政治方面是否具有坚定的党性修养,学术成果等;其次,预备考察期间注重跟进思想进度,老党员关注新成员的思想动态,时刻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最后,转正后还要加强定期做思想汇报制度,更要和培养人定期谈话,长期考核党员,终身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党员的教育要贯穿于培养、发展、管理的全过程”[7]。

(五)创设网上文化思想阵地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大多数只是发布新闻信息,内容综合性不够强,学生对网站关注度低。”[8]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该院利用微信公共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在微信平台中设置“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专栏;2.微信在线互动活动,如“我向党旗许个心愿”、“学院模范青年党员推选”等,并定时进行在线问答;3.向有关专家、学者约稿,收集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关文字素材,并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专题推送;4.约访本院优秀的青年教师及学生党员,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其事迹,宣传其精神;5.成立党员教育微信宣传小组,实时采访、跟进本院及学校的线下党员活动,如群众路线专题教育活动等,在微信公共平台上进行图文直播。将微信公共平台纳入基层党建的工作范畴,更加贴近青年党员及党员后备军,更有利于沟通和开展工作,利用网上活动形成文化思想的阵地建设,引导学生和学生党员的思想方向。

高校传媒专业的学生党员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党建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避免入党程序中的人情因素,把传媒专业学生的个性同党员的立场的持久性结合起来。夯实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坚持团推优完善培养考察机制,公开透明规范党员发展的程序,注重党员的后续学习制。在新媒体时代,根据现实需要建设网上文化思想阵地,让基层党建工作贴近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保证党员思想的先进性,保障党员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毕会东.从党的十八大精神看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2]范丛山,唐明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4).

[3]毛得胜,王君.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2010,(12).

[4]马君.保持高效党的纯洁性的研究[J].学理论,2013,(6).

[5]余忠信.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彭国军,林洁.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8,(1).

[7]曹仁清.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2).

传媒专业 篇8

【关键词】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地改革以及对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教学得到了教育人士的认可,并在各个学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影视传媒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应立足于其学科的属性,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观念陈旧,认识不清晰

在影视传媒专业建立之初,较多的院校只注重课本理论教学,却忽略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由于各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实践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实践课程的不足问题得到了基本的缓解。但是,一些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清晰,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思维模式上。比如:在教学质量的检查中,常忽视检查实践教学的质量;在进行课程表安排时,以理论课程为主;在教学工作量统计中,一般实践课的系数低于理论课;在教学资源紧缺时,任意取消实践教学。这些现象充分表明在影视传媒专业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2.实践教学体系分散,教学模式单一

近年来,影视传媒专业设置了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因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这些环节在资源整合、运行机制等存在一些漏洞。如果实践教学完全依赖理论课程,从而会造成老师教什么学生做什么类型实验现象的产生。由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需要综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形式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无法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高校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实习基地有限,就会导致较多的学生需要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但分散实习会导致学生难以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习。

3.师资队伍建设不符合影视传媒教育的发展

由于各院校影视传媒专业招生数量不断地增加,导致师资力量出现严重不足现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毕业直接任教,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能力,甚至没有影视传媒工作经验,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教学难以指导好学生的实习实训。

二、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建设

在进行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应朝着长远发展的目标进行人才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较强的现代影视传媒能力、扎实的影视传媒基础、较高的影视传媒素质等,并且要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的需求。对于应用型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来说,应具备影视创作服务生活的能力,还应具备影视创作引领生活的潜力。因此,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科为主体,将艺术、文学等相关专业辅助该科学进行教学。对于课程的设置,应大大增加专业选课的力度,将理论修养和人文课程的比重进行上调。

2.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多元化实践教学来说,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技能训练、模拟公司、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模式。而技能训练是根据编、导、摄、照、录和制等进行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能力,选择与自身相符合的实习场所,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不同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中,应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影视传媒教育师资队伍,而这种类型的师资队伍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文化视野、敏捷的专业洞察力以及积极的生活唐都等特征。同时,不仅要有影视传媒素养的教育精英,而且应有受过最新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且还要具有从事过影视传媒行业的优秀人才,这样以来就可以集教育、业界精英为一体,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影视人才,为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与该学科的属性相符合,还要满足社会对影视传媒人才的需求。在进行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不断地摸索,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传媒专业 篇9

关键词:传媒类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问题;培养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培养传媒行业技能型人才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文化传媒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摆在传媒类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传媒类高职教师的普遍情况是专业素质不高,教学实践能力缺乏,而这正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如何推进传媒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探索科学可行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媒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特别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发展较快,学院大多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放在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方面,对学历、学位、职称等硬件要求较严。但另一方面,对教师通过何种途径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还没有较为系统和可操作的方法。随着学院的发展建设,很多新设专业缺乏专业对口教师,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明显不足,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同时,学校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规划不够,往往是追求学历层次的提升,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要求和提高。在教师的业务考核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时,往往看重教师的理论素质,而忽视了教师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很少关注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大多沿袭了本科教育或中专教育的做法,过多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统一,在教学方式上过多强调系统全面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在考核评价上,也多是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论文、课题的完成数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却很少涉及。

2.教师职业过程知识匮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职业素养的规范和要求尤为重要。高职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关行业的职业认知。我们在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虽然各校的行业背景不同、专业有异,但教师的受教育经历和成长过程大致相同,他们普遍缺乏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对职业的认知也停留在“仿真”的浅表层次。就我们学院来讲,教师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综合大学或师范大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他们的培养过程中,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对他们任教资格的考量也往往是看重其学术背景和理论研究能力,而忽略了传媒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大多缺少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和实践操作技能,这对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和进步带来很大障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全面,而实践技能驾驭能力不够,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出以技术和技能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3.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平台和合理评价

我们在探索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对于传媒类高职院校来说,学院的教学过程离传媒一线的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实践环节也多是以“仿真”的技能训练和演练操作为主,即使有了一些影视作品,与媒体播出节目也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专业化”?怎样让他们更好更快地从一个“准专业人”成长为该专业或行业的“专家”?这就要求学院要为专业教师搭建一个“全真型”行业环境,让他们在这个“全真”平台上去进行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同时,教师要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深入行业一线学习研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术和技能。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在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时,普遍的做法是较多关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情况,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教材去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进步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而教师自身因为缺少行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认知,很少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自主缺乏主体意识。同时因为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制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也受到种种限制。

二、传媒类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搭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多元化平台

(1)以“校本培养”为主,打造“全真型校媒联动”培养平台。高校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完全依赖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媒体;另一方面,许多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难以保证有大量时间深入传媒一线,所以,学院内部的演播中心、摄影棚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成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经过重点建设和投资,学院的演播中心、摄影棚等实训场地的规模和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了省级媒体水平,完全可以作为“全真型校本培养”的主要平台,保障学院各专业的实训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学院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机构也可以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实操岗位。我们将摄影摄像技术、编导、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教师组成实践项目教学团队,利用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合办栏目的时机,以校企共建“捆绑式”的联手合作模式,将教室直接搬进演播中心,共同参与栏目的策划、录制、后期制作等过程。将教师与专业团队充分整合,达到了教室与录制现场合一,教学与现场操作合一,实训项目与播出节目合一,实现了由“仿真”到“全真”的有效转换。学院作为驻章丘高校新闻协会会长单位,与山东生活日报社、章丘市高教基地联合创办了《生活日报·章丘·大学》,以新闻传播系新闻采编与制作、编导等专业的教师团队为主,带领各相关专业群的学生组成制作团队,承担了报纸的采编、组稿、编辑等工作。学院同威海光远动画公司共同合办生产型动画实训基地,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团队同企业制作团队进行对接,联手培养动漫人才。通过这种模式,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技能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学院与传媒一线全真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无缝对接。

(2)以“行业培训”为辅,打造“职业发展”平台。教师日常的教学压力很重,很难抽出完整时间到行业、企业进行长期培训。因此,学院采取了以集中内训为主,外派行业、企业培训为辅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院利用寒暑假期,有计划地为教师联系省内电视台、电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单位,为教师培训“牵线搭桥”,使教师有机会在行业一线顶岗充电。教师带着问题或项目到传媒一线后,直接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中去,跟踪行业技术更新,切身感受工作氛围。这种“由教到做”的角色转变,培养了教师的职业精神,激发了教师主动融入行业一线的热情,开拓了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顶岗实践过程中直接感受到了行业文化的洗礼,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得到了升华,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制度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入职之前,也接受了一定的专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行业认知,但是,作为从事传媒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不能满足于原有的、静态的专业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必须根据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及时吸纳本专业及职业领域最新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主动构建其自身动态的、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以满足高质量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而要求教师主动融入到职业培养过程中去,就必须为他们搭建平台,构建保障和投入的长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体系,以制度来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学院首先从建设传媒职业教育体系入手,根据区域文化传媒行业结构布局,制定了“立足传媒领域,面向社会、服务省会城市及周边城市”的战略思路,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了涵盖广播影视及大众传媒文化领域、独具传媒职业教育特色的“传媒制作艺术”和“传媒数字技术”专业体系,开设了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摄像技术、主持与播音等23个专业。各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培养紧紧围绕两大专业体系及相关专业(群),以教师专业能力胜任为目标要求,将专业实践和教学能力相结合,将教学岗位和行业岗位相结合,着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院制定了《关于专任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锻炼的暂行规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把教师专业化培养项目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同时完善各项培养培训管理制度,使教师培养培训有章可循,以保障培养培训的有效实施,使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促进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尽快成长。学院将教师定期参加校内培养、行业实践等培养项目作为考核要求,同时,在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方位营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环境。

3.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进步的评价体系,通过有效评价来考核教师是否达到职业标准。而如何评价教师的培养效果,如何考核教师的培训业绩,也是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我们学院先后出台了《新教师上岗培养及考核制度》《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五年规划》等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定位”“定向”的动态监测,定期对教师的进修学习、参加行业企业实践活动等情况进行考核,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考核情况与考核奖项挂钩。同时,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认真开展督导活动,深入教学系部进行随机性的教学检查,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真实教学水平。督导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企业顶岗、外出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学院安排时间进行专题汇报,使培训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体会和培训成果。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责任心得到了充分发挥,更好地激发了教师主动的、创造性的、高效率的工作热情。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广播影视及大众传媒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因传媒行业而生,依传媒行业而立,确立了“依托山东省广播电视优势传媒资源,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定位,确定了“依托省局优势传媒资源,开展校台共建”的办学思路。学院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索形成了“校媒联动”的办学模式。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适合传媒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马晓波,孙伟国.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7).

[2]唐晓明,陈松州.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9(6).

上一篇:月光森林作文下一篇:矿泉水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