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1

任教者:陈清景公开课时间:2011年10月17日上午第一节任教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2

从观察生活开始的学习

不久前, 笔者走进了澳大利亚小学四年级的英语写作课。老师简妮请全班学生背对她, 随后在教室白板上展示了一张富士山的远景图, 邀请一位学生上来描述图片, 并要求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图片里的景物。发言的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说:“这幅图片是一座山, 山上全是雪, 山下有一个蓝色的湖泊, 还有低矮的房子和一簇簇盛开的樱花。”

简妮追问他:“这座山有什么特征, 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讲到山顶是平的, 雪只是覆盖了山的上半部分时, 简妮又说:“很好, 这是一座火山, 因为火山喷火的时候山顶会融化, 所以山顶常常是平的。”

等全班学生转过身来看到图片, 简妮说:“请大家观察, 哪些元素构成了这一景物的特征?”学生们又开始思考、讨论。

在课堂上, 教师就这样鼓励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细节和周围的世界。孩子们观察的机会越多, 察觉、使用和理解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观察和分析是关键

融合了图片的英语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在视觉文学中运用象征符号形象、直观地表达意思。同时, 教师还鼓励学生根据图像内容发挥想象, 去理解视觉文学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这样的理解是基于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的。

在课堂上, 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大小、象征物、线条、图像、颜色, 进而提问学生, 图像中的主要形状是什么, 有什么效果, 大小怎样;哪个角色的空间最大, 里面有反复出现的象征物吗;里面有什么图像, 位置怎么样;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什么意义;以及作者、绘画和背景知识等。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视觉阅读从浅层次认知走向深层次分析。浅层次认知是基于文本本身, 要求学生回答你看到了什么, 什么正在发生和背景是什么等;而深层次分析是要求学生从背景知识和文本线索来理解和阐释不同元素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功能。”培养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澳大利亚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视觉文学的特点, 让学生在想象中跨越文本图像和作者真实意图间的鸿沟, 培养想象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 在英语课上, 老师会选择一组动漫故事、图片故事或系列新闻图片等视觉素材, 让学生观察第一张图片, 并想象和猜测在第二张图片里将发生怎样的故事, 然后再观察第二张图片, 想象和猜测第三张图片中故事的发展, 依此类推, 一直到故事结束。

像这样, 教师们在教授视觉文学时, 努力让学生充分想象, 大胆猜测。不仅如此, 他们还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动手参与, 增加体验, 促进学生想象。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4

1、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同学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难点:

8和9的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乐园,你们愿意吗?要去数学乐园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

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对同学进行热爱劳动、维护环境方面知识的教育

2.动手摆8和9

教师:你们可真有方法!那咱们来比一比谁会数圆片,好吗?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圆片,摆一摆自身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同学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2、引导同学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身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 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倒过来读)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7与8

先让同学数出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同学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仔细观察,说一说,比一比7与8的大小

2.比较8、9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先数出点子数,再比较大小。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涂上红色。

课件演示,同学仔细观察涂色方法,然后自身涂一涂。

六、指导书写8、9

(1)指导8的书写

问同学8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再出示田字格,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同学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同学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同学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培智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5

授课教师:

XXX

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看懂图意,会读、会写这2个生字,能区分实物,会口头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联系生活,让学生逐步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山、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形态。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山,什么是石。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山、石”2个生字。教学准备:卡片、教科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

一、教学常规管理

做好课前准备,整顿纪律,对到场的教师表示欢迎。

二、复习

1、在黑板上书写出前面学习过的生字,请两位学生起来认读。人、头、口、手、坐、立、走、大、小、上、下、土、火、木、米

2、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1、2、3,你真棒!”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提示与鼓励。

3、再集体跟教师认读生字。

三、新授

1、再次整顿纪律,分发课本,并把书本翻到第11页。

2、板书课题: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3、指导看图教学。

(1)指导学生看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

A、书上有几幅图?同学们数一下。

(2幅)B、图上画的是什么?

(分别是大山、巨石)

(2)让学生观察窗外,远处有大山,并对照课本,大山有山峰起伏,形如“山”字,借图认字,可帮助学生记忆。(3)出示生字卡片,并板书。

shān

A、拼音学习。Sh—— an——shan

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舌s与翘舌sh。先点名读,再集体读。

B、字形分析。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让学生认真观察。新笔画“ ”,叫做“竖折”,“山”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这个笔顺规则,在第一册也学过,例字是“小”。

“山”字的笔顺:

(共3画)

(4)通过口头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

大山、小山、山上、山下、上山、下山,火山、土山(5)生字练习。

让学生都到黑板上上来,练习书写,并及时予以纠正。(6)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老师集体着认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四、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6

时间:2010年10月26日

地点:四年级教室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授课人:吴尚香

课题:笔算乘法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并会应用,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知

1.口算:20×2=18×20=240×2=150×3=

2.笔算:105×3=208×2=209×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新课讲解

学习例2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160×30怎么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2)106×30﹦这道题又怎么计算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往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练习

书后做一做220×40=160×60=360×25=580×12=

四、回顾整理: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7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同学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同学经历探索、发现、发明、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同学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同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发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公开课教案】

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 (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

3、请同学们自身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资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需首尾相接,才干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才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 篇8

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并能够正确口算。

⒉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

⒊培养学生简洁的思维过程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⒉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算:

8﹢6= 7﹢9= 12﹢3= 6﹢50=

⒉口答:

①28是由﹙ ﹚个十和﹙ ﹚个1组成的。

②34可以分成30和﹙ ﹚;46可以分成6和﹙ ﹚。

二、新课教学 ⒈指导学看例题图。

看了这幅图,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

②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

⒉教学24+6=

①“24+6”等于几呢?

引导:看小棒图,因为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小棒,也就是一捆。这样就1个十,再添上原来的2个十(二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个十,也就是30。

如果用语言来叙述是这样的:把24分成20和4, 4加上6等于10,10加上20就等于30。

板书:24

+

9=30(张)

↙↘ ↑ 先算4+6=104▁▁▁↑ 再算20+10=30 10

②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

板书:24

+

9=33(张)

↓ ↙↘ 先算4+9=13 ↓▁▁▁▁6 3

再算20+13=33 30

也可以把9分成6和3, 6加上24等于30, 30再加上3就等于33。⒊总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例题和前面的知识有那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同点:前面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超过10,不需要进位,而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等于或超过10,需要进位。

三、巩固练习

算一算,填一填。教材75页第1、2题。

四、作业布置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H.L”全等识别法的来历;

(2)掌握“H.L”全等识别法的内容,并能正确运用H.L,全等识别法,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画图探究,自己归纳出“H.L”全等识别法,通过推理论证,用已有的知识推出结论的正确。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探求客观真理的科学态度,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及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H.L”全等识别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H.L”全等识别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直角三角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直角三角尺实物

问:若遗失了一条直角边,此时,想将此三角尺修复原样,你有何好办法?

从而引出新课。

二、合作探究

互动1:

师: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生:S.A.S S.S.S A.S.A A.A.S(但是A.A.A S.S.A不能证的两个△一定全等)。

师:那么,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时,也具有(S.S.A)的形式时,这时两个直角△是否全等呢?

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2种:

a. 用实验证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方法,师引导、总结,实验证明的方法如书中P78

b. 用推理的方法证明

例如一生说:可用勾股定理证明。

师生共同总结: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师:板书几何语言

(提示:用“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条件为“两个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DEF中

∵ AC = DF {

EF = BC 试一试: ∴ Rt△ABS≌Rt△DEF(H.L) 互动2:出示幻灯片 A

如图,在△ABC中,

AB=AC,AD是BC边上的高,试说明△ABD≌△ACD,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注意学生是否用了S.S.A来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非(H.L)

三、技能提高(出示幻灯片):

已知:如图(1)AB=CD,DE⊥AC,

BF⊥AC,E、F为垂

足,DE=BF

求证:(1)AE=CF (2)ABCD

四、小结:

师:五种识别方法中,较特殊的是什么? 图(1) B D C

生:(H.L)只能判别RT△,其余A.A.S S.A.S S.S.S A.S.A各种△的识别都适用。

五、达标反馈

(一)判断:

(1)有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

(2)有一个锐角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

(3)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全等。 ( )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10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二)小组合作认读汉字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过看插图理解“目光、投向”。提问: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六)练习背诵

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11

一、情境导入

师:青青草原上开了一家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出示课件超市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师: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有你们喜欢吃的小零食,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学习用品等等等,你们想把它们带回家吗?(生想)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带回家呢?(出示柜台付钱图片)生:用钱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生:人民币)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师:老师口袋里也带来了一些人民币,想不想认一认?(生:想)(师分别出示纸币5元、10元、20元、100元)

师:还有好多好多,老师手都拿不过来了,我们请电脑老师来帮忙吧!(课件出示人民币图片)师:赶快,我们用屏幕上的人民币或用你们手中的人民币卡片来认一认吧,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师:这些人民币卡片都认识的小朋友举手。哇,有好多,那老师抽几张人民币给你们认认怎么样? 先把你们桌上的卡片收拾一下(课件出示1元纸币)生1:一元

师:咦,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

生回答

师: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课件再分别出示5元)师:这个又是多少钱呢?

师:看仔细了,这里还有一张5元(课件出示5角的纸币)生反驳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①

20元

50元

10元

100元,1角(硬币),1角(纸币)

1分分

5分)师:最后这三个硬币,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但老师小时候都用这3个硬币买糖吃,但是现在连最便宜的1颗糖都买不到了。

2、整理分类

师:小朋友们能把你们桌上的人民币卡片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生讨论)生1: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出示课件)师:太厉害了,谁听清楚他的分类方法了?(让学生重复说,并板书)师:其实啊,元、角、分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单位)

几元的单位是...几角的单位是...几分的单位是...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生2: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出示课件)

师:真棒,纸做人民币的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师:还有分类方法吗?

生3:......师:老师也有一种分类方法,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老师啊,把有数字1的分一类,把有数字2的分一类,把有数字5的分一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师:人民币中有数字3吗?有数字4吗?有数字6吗? 生:没有

师:看来这个是人民币的一个特点呢。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发现每张人民币上都有1个共同的标记?(课件用红线圈出)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吗?

师:这个是我们的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损坏它。

(课件出示各种人民币损坏的图片)师:这些都是损坏人民币的行为,我们可不可以做呢?(生:不能)

三、探究关系,合理换算

1、数钱

师:我们知道要爱护人民币,小红,小明,天天和亮亮这四位小朋友还懂得节约用钱呢,他们每天都把多余的零用钱存到存钱罐里。(课件出示)师:你能帮忙数一数他们今天要放多少钱到存钱罐里吗?

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数钱小能手。(课件先出示小红的钱数)生:小红存1元2角。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这里有一张1元,就是1元,两张1角就是2角,所以合起来是1元2角。(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元的一起数,角的一起数,分的一起数。)

师:让我们再去数数另外三个小朋友要存的钱。(课件出示小明,天天,亮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作业,集体订正)

2、付钱游戏

师:看来我们班的数钱小能手可真不少啊。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你们会付钱吗?

(生:会)师:那让我们玩个付钱游戏吧

(课件出示:这把小刀1元钱,你准备怎么付呢?)

师:先思考,想一想付钱的方法,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不找零,要刚刚好。看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大家可以借助人民币卡片或者跟同桌说一说。(生讨论)师:你准备怎么付呢?

生1:我直接付1张1元。(板书1元)生2:我付2张5角。(板书 5角+5角=10角)生3:我付5张2角。(板书 5张2角=10角)生4:我付10张1角。(板书 10张1角=10角)

师:你们付钱的方法可真多。看(手指算式)你能发现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吗?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生齐读)

师提问:2元等于多少角呢?3元等于多少角呢?5元又等于多少角呢?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这里还有一块牛奶糖,卖1角钱,你知道老师小时候,1角钱能买几颗牛奶糖吗?猜猜看。

生猜

师:能买10颗(出示课件10颗牛奶糖)原来,我小时候,牛奶糖卖1分钱1颗。你能从这里发现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吗? 归纳并板书:1角=10分

(生齐读)

师:其实元和分也有关系,(直接给出:1元=100分和相应的课件)师:元、角、分三个单位之间有这样的联系,它们当中,元最大,分最小。那让我们练习一下吧,翻开书本P53做一做第2题

四、扩展延伸

1、做生活有心人。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谁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估计。

(课件出示,可以以判断,选择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人民币单位)师:那你觉得元、角、分三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生:贵的东西用元,便宜的东西用分,不贵也不便宜的用角。师:说的真不错!

2、用1元钱购物

师:最后让我们用1元钱去青青草原超市来买点东西回去吧!

(课件出示

要求: 要把1元钱正好用完。Ps 知道“正好”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师追问你怎么选的?

师:如果我买3块橡皮,1元钱够吗? 还有多吗? 生:有,多1角。

师:你怎么知道还多1角呢?

五、课堂总结

上一篇:安全知识竞赛闭幕词下一篇: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