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高效课堂(通用8篇)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疑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55-01
课堂提问是设疑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效课堂提问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现在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很传统,“填鸭式”“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一堆复制品。因此,要提高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做起,把改革重心移向课堂,让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来一次真正飞越。要飞越就一定要先从课堂提问下手。
二、有效课堂提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虽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评价者。然而,任何一个学习活动又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适当的提问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如何将有效课堂提问教学运用在高中化学提问策略中,成为高中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醋时,我这样提问:“很多家庭主妇在烧鱼时都喜欢加点醋去腥,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意识更加浓厚了。只有发挥有效课堂提问,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
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地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自己教学提问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提问中提出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整合、优化,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过程有效提问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问题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提问时机,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化学课堂提问还要注重趣味性与生活性。如,学盐酸时我这样问:“人体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有些缺钙的人会食用钙片(主要成分CaCO3)你知道为什么呢?”在学习“铁与铁合金”时我这样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吧,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很快变深,哪位同学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这样的问题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惟其如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有效教学提问,善于思考,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提问,才会有利于提高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教师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
四、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上看,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教学的进程来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问或追问。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应答。它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1.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开车不等客”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
2.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尽量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矫正认识缺陷。
3.学生合理的回答要给予表扬,时刻给学生公正热情的鼓励。教师民主,学生踊跃发表观点,让课堂氛围更和谐、宽松。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要转变教育观念, 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 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
一、课堂教学的方法
1. 创设教学情境
教育家李吉林倡导情境教育, 她认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具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创设情境的途径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 拉近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生硬的语言成为一种活泼生动的语言,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上的动画、图片、音乐等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比如, 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时候, 可以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像《命运交响曲》, 通过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领悟作曲者丰富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播撒快乐的教学方式,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学习效率自然要比机械学习的效率高很多。
2. 以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教学反馈以及相关资料。实施: 课前, 粗读教材, 提出问题; 课上, 细读教材, 交流讨论, 解决问题; 课后, 精读教材, 提炼要点, 掌握重点, 最后总结反思。
每堂课如何开始, 如何展开, 如何结束, 这都是需要课前周密的准备, 而这些准备需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教案是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利参照。
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中学会总结和反思, 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人物的精神。
3. 兴趣学习
心理学实验表明, 人在好奇和感兴趣的状态时, 身心的兴奋度及主观能动性会迅速达到高涨的状态。语文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 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又是一个充满求知欲的群体。问题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 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做到接受后吸收, 这个吸收的过程是学生一个主观意愿是否积极的过程, 而教师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 这个主观意愿就会达到主动积极。
比如作文课, 老师要求写关于“生豆芽”的小作文, 这篇作文不是当堂完成, 而是要结合生活完成, 语文老师设计好记录卡片, 让学生回家去做生豆芽这份工作, 记录豆芽每天成长的变化, 最后再回归课堂, 共同讨论这段时间豆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然后再进行最终写作, 这时每位同学就是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了。
4. 以合作学习促进整体发展
合作性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 其实,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学生的基础不同, 认知能力也有差距,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齐头并进。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可以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 使学生能积极的进行学习上的合作和交流。
小组编排: 好、中、差合理分配, 分层次合作。
积极引导: 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合理调节: 教师要注意小组气氛是否融洽积极, 关注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在这个环节得到真正的合作式锻炼,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5. 以教师魅力和情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许慎说: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种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讲课, 空气都是活泼的, 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又岂能不感兴趣。“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以身作则, 关心爱护学生,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学校里不存在差生, 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这一观点认为, 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 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高焕祥曾经说过: “教育的危机不在于课程与教法, 而在于精神和理想, 教育理性和教育良心的反思与回归, 教育情感的觉醒, 可能比课程改革还重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 更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要肯定学生的进步,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给予耐心指导, 不能盲目批评指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积极性。如果教师能用具有启发、生动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语文知识及课文所要传达的情感进行准确地描绘, 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不可小视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总是以课本为世界, 老师总是强调吃透课本里的内容, 教师局限于课本的内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科书上, 课堂和生活是两个独立的世界, 这样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深”的开拓, 却忽视了学习的“广”向发展, 精力仅仅集中在课本会造成知识面和思维方式的狭窄。
中外基础教育差异明显, 国外是以世界为课本, 他们注重在生活中学习, 学习关于艺术作品的文章时, 老师会真的带学生去博物馆或者听一次音乐会来完成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他们的教学不是局限于课本, 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完成。在中国, 要想从现有的教学中跳出去有很大的困难, 就算是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如何以生活世界为辅助深入地展开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和反思的。
三、结论
教师以教案为引导, 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 以生活经历辅助课堂学习, 保证整个班级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情感审美的任务, 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环节。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乐观的学习, 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高焕祥.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3.
[3]林崇德, 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阐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 2007, (2)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传授者要具有新理念、新教法、新课堂结构,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
教育在不停地完善,不停地改革。如何能达到高效课堂是从上到下都在努力的方向。通过实践与总结,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
首先备教材;时刻做到心中有教材,熟悉教材,做到活学活用。然后再备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不良情绪抛到脑后,微笑着走入课堂。在课堂上,老师的情绪时刻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教师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中,这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最后备学生,怀着一颗慈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熟知每一个学生的接受新知的能力。高效课堂应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二、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老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题,学生怎样更多的接受新知识,那就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学生接受新知就多。
三、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五、善于课后总结
对于本节课的授课过程进行一个客观的、全面的总结。把一节课中的导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进行彻底总结。
六、对自己和学生进行总结
自己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表现,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利用零碎时间,要善于一心两用。我们可以一边做某事,一边分出心来学习。比如,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学习的小卡片,等车的时候,就拿出来背背公式、记记单词;早晨起床的时候打开收音机,一边洗漱一边听英语广播。
二:第二战线法
大段的学习时间是第一战线,零碎的时间则是学习的第二战线。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就要开辟第二战线。那么,第二战线可以怎样利用呢?
1,处理学习中的杂事。用零星的时间来削铅笔、收拾用具、整理学习环境,用来整理书包,按第二天上课的课程,有次序的整理教科书、笔记本,清理文具等等。
2,读短文或看报刊。较短的时间适合读一些短篇文章或自己感兴趣的报刊,这样可以开拓知识面。
3,讨论、求师。把学习中积累的问题,利用零星时间去和学友讨论、向老师请教,也是充分节约时间的好办法。
4,整理资料。学习总是离不开资料,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等。善于学习的人勤于积累资料,有了资料不勤于加工整理的人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本来资料积累和整理加工是两个独立的阶段,但这两个阶段的工作最好是交替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工作量。利用零散的时间来整理资料是最恰当的了。
如何管理时间方法
作为学生,要想成功,合理有效的支配自己的时间非常重要。时间管理是一中可以学习的技能。首先,你要明白你的时间都浪费在什么地方。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拿个本子、选几天时间记录下这几天时间都花在了哪些方面,是课堂、学习、朋友交往、家庭、工作、吃饭等等,几天之后你就会很清晰了。
当你知道你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为你自己制定日计划、周计划了。计划制定好以后,要每天检查,你可以选择在晚上,检查这一天你都干嘛了,学习?工作?社交 时间管理?...看看你的计划哪些没有完成,还要为你的计划项目中重要性排个序,什么是最重要的,必须做的,什么事可做可不做的,什么事没必要做的。这样你心里就会很清楚哪些事情不要去做。
然后就是行动了,计划做好了不是看的,要按照计划来实施,就是行动。实施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地方还不合理,然后再调整。
上海金山初级中学 庄士忠 李云华 201508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渠道,而数学课堂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元评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评价无论在目的、形式、方法上都要为学生的通畅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堂评价
方式
内容
思考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对数学特质的形成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巧妙利用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现不足,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而今,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似乎只与评分挂钩,评价的目的仅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课堂任务的完成和课堂形式的活跃,没有真正的成为学习过程体验的要素,没有真正为教师反思教学服务。
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既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把握机会,及时评价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课堂评价的要求
1、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发展
有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经常欲说又罢;而有的学生所用的语言显得比较单
一、乏味。有时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意见不一致时,会出现争论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处理,静观其变,让学生争论一会儿后,再试探性地问学生争论的结果,再及时地引导学生说,在争论中要想让对方服从,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要拿出证据,用事实说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有理才能服人。教师及时地评价和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点滴的小处着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如:我想为某同学或老师做一点补充,我可不可以为某同学或老师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欣赏某同学或老师的想法,我对某同学或老师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就能流畅、自然地反映各自的心理活动,从而使评价顺利进行。
2、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变换
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评价的形式不能局限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竖一竖大拇指,点一点头等等,这些方式只要及时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与学中,学生的学习才是最主要的,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改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
3、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到位
很多老师都是从知识、分数来评价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需要知识、能力、情感、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从单一评价学生结果,拓宽评价的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评价的对象要明确、积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与中心,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评价的对象也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评价学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同学评出优点与特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同时,课堂上只评价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评教师、评课本。虽然,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法官,是裁判,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本更是他们心中的神圣,不可侵犯。但是,还不仅需要极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极大的勇气。但这种评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更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在评价时,要注意以正确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以激励向上为评价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更好的活力。
三、课堂评价的途径
有效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也可以实践“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堂标准的理念。怎样才能使课堂评价更加有效?
1、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他们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从而牢固的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懂得辩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对学生的言行作出判断,并正确地分析,同时用言语或动作表达出来。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当我让学生试归纳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时,我发现学困生郑**也举了手。于是,我立刻说:“**同学这节课非常认真听课,也积极举手。”之后,整节课我看到郑**满怀信心的样子,其他同学学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评价是多渠道的,方法是多样化的。1.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自己参与评价他人评价这一方式总是很感兴趣,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更明确了评价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参评,使他们真正能信服那些好的,优秀的同学,同时真心地愿意向他们学习,争取做到更好,而那些好的同则愿意帮助自己。2.可以是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充分地认识自我,从而促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3.还可以对评价的再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发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自觉地加以克服。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这样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在学生面前更具有亲和力,而且也体现了课堂上真正的民主性。
2、及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
学生之间在发展上存在个性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如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教师应及时的把肯定的评价送给他;如果发言是错误的,或者有欠缺,那教师又如何处理呢?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根据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适当给予点拨,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这就是延缓评价的作用。
及时评价,能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而延缓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把握课堂中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或延缓评价。如在上“利息”一课时,当我讲完储蓄的意义后,有一位平常乱花钱的学生说:“以后我要节约用钱,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到银行里。”他的回答感动了全体同学,而我也捕捉了这个闪光点,及时作出了评价。又如有学生在解答本利和的问题时经常漏加本金,这时,我的评价是:能不能 叫你爸爸把钱存我这,我的利息很高的,通过这种评价,很快学生对本金的计算印象深刻。
3、激励性评价和建议性评价相结合
激励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培养,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励性评价可以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肯定;如某个学生发现的结论正确甚至很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完整。教师评价:“某某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说得真精彩!”也可以是对进步的激励;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计算最粗心的学生板演正确了,学困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发现学生值得称赞之处,努力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自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但是过度的赞美、激励会让学生盲目自大,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经不起挫折,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课堂中针对个体差异,给学生适当的批评和建议,既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评价,又可为批评和建议后的激励性评价打下基础。其实,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和语言艺术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建议、受到鼓励。
4、多元评价的方式相结合
评价可以是对个人的,对小组讨论的评价;评价可以在多种形式下作出,如、质疑时的评价、回答时的评价、作业评价、动手操作评价、体态评价,当然还有最多的符号评价。如给学生板演的题目打上“√”或“×”,给较为简捷的解答方法打上 一颗“☆”,给富有创造性的解法打上三颗“☆”等。这种评价方法较前两种而言,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运用恰当,则更具激励作用。5.智力因素评价和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
智力是指学生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在数学学习方面外化的产物是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有专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结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智力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6.融入家长参与性评价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在当今社会,大多家长都把学生学习归结于学校,把学生推给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空巢家庭多。因此,教师走访和定期及时与家长联系,不管是电话还是短信,一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中及时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四、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思考
1、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课堂行为主体之一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主体之一,是否将自己融于数学活动之中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1)、教师是否真心投入教学
新的课堂,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观察<1>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2>能否调控课堂局面<3>能否对课堂突发问题作出合理的处理。教师是否真心融入到教学之中,决不能将自己看成一个指挥者,操纵者:
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是否将自己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对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是否作出相应的决策?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教学效果,但课堂上老师如何把握呢?激励性评价不等于一味的表扬。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鼓励,慎表扬,少批评的评价机制:
<1>应掌握评价的“度”
课堂上动不动就“你真好你真棒!”,时间长了,学生恐怕不知道查找自己的不足,一味的沉浸在“真好真棒” 之中,产生自满心理。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老师笑容满面的说:“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奖你一颗智慧星。”一节课下来,学生脸上、身上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星星。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时机,把“真好真棒”送给那些语言、行为确实出众的学生,把“智慧星”送给那些思维与众不同的学生,激励学生向他学习。
<2>应珍视评价的“价”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节公开课。整节课无论从学生的活动还是老师的组织,几乎是完美无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非常到位,学生也非常珍视自己得到的奖励,下课了,学生还在欣赏自己得小星星,因为这是自己智慧换来的。老师也沉浸在成功之中,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把剩下的小星星顺手扔到了垃圾桶之中。于是有几个课上没有得到小星星的同学争着去抢。这时,欣赏自己小星星的同学被争吵声打断了自己的甜蜜的回忆,呆呆地看着正抢的场面。这样的评价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呢?这样的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呢?一颗小星星在老师眼里也许是没用的,但在学生眼里,它是无比的珍贵。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也应把一颗颗小星星看作是一颗颗珍贵的心。
<3>评价的“机会”应公平
无论是教师语言上的激励,还是给学生奖励性的标志,都要给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有时教师为了活跃气氛,开展小组竞赛或是夺红旗的活动,回答正确的小组会得到一面小红旗。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可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往往然后指定小组回答,到最后每个小组得到的红旗正好相等。自认为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既然小星星对学生是无比的珍贵,老师在课堂上就应给学生均等的机会。
2、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课堂行为主体之二
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老师的行为表现。学生,作为课堂重要的行为主体不容我们忽视,只有关注学生的表现,才能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是否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
兴趣不仅仅指学生对课堂感到有趣,而应是充满探究的欲望。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上,除了看学生满怀兴趣的想学,还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果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一个问题大声的争论,甚至面红耳赤都是正常的。这样的课堂即使乱一些,那是一种有秩序的乱,是一种有价值的乱,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3)、对自己的学习是否负有责任(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
3、师生互动――课堂行为主体的交融
(1)、课堂气氛是否融洽。(2)、课堂是否活而有序。从师生活动中得以体现。
4、课堂效果的评价――课堂行为主体的作用结果(1)、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生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3)、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4)、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
李晓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要多角色多次“进出”文本,即教师要站在作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读懂教材的编排,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而且教师要在这几种角色互换中找到彼此的差异,然后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考虑学习教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还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面向全体,是有效提问的根本要求。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课堂教学技能。提问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比如从课题的题眼切入、从关键的内容切入、从文章的结构切入等)都要进行精心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要胸有成竹,精心筹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深入浅,步步深入。要想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痛痛快快,首先教师本身提问的思路要清清楚楚,只有建立在清晰基础上的创新提问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4)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5)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通过学生对这五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快明白了老师的教学思路,把握了文章的主题,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学生还感受到学得有趣,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2、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和文章精彩之处。提问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要围绕教学目标,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式的应答方式——简单的问“对不对”、“好不好”、“学会了吗”,这种应答式的提问,不仅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还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热闹,价值不大。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少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少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教师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把学生估计得太高,往往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举手者寥寥无几,这样的课堂往往会陷入僵局,即使回答了质量也不高,课堂成了几个尖子生表现能力的舞台,太多的学生参与不到其中来,这样的课堂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让学生“跳一下,能够着”,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圈子,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好的课堂讲究前后照应,讲究生动流畅。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时,我适时提问:“鸟儿看到只剩下树根,她会怎么想?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有效提问应讲究提问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提问由谁来回答,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费劲心思多加斟酌,如果先提问优等生,就会减少差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如果先提问后进生,问题答不出就会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问题难易的程度和提问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均等机会。使各类学生从实际出发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收到各有所得、各有提高的效果。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先让后进生说说文中的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再让中等生说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让优等生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再加以点拨、辅导,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了造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根源之所在。
四、有效提问要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有如蜻蜓点水。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进入到文本的状态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组织、引领作用是永远不可放弃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当做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等方面相对不足以及对教学文本以外的东西挖掘不深。如果提出的问题脱离教学主题,教师应机智地将学生的思路引领到教学主题上来,这才是老师的指导职责,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最佳引导体现。
关键词:高考语文复习课,精细,高效
高三语文复习, 是一门综合了教师智慧、学生毅力、习惯, 讲究时间效率的艺术, 要使复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在于追求精细和高效。
1. 复习课教学设计应该摸清学情, 突出针对性。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复习课堂上, 存在着“基于教师经验和感觉的无效教学”。面对基本定型的复习知识点, 有些老师抛开学生实际, 按照自己的经验, 从考点要求到考试大纲, 从考点理论到试题答案, 环节齐全, 一点不缺, 学生却收获甚少, 最后师生都满怀怨气。
近年来, 一部分高三教师已将作业前置、先学后教、集体面批的先练后讲式作为常态复习课来开展, 他们的做法一般分成五步: (1) 课前作业 (模拟试题试卷) , 上课前批阅并做相关的统计分析; (2) 上课时依据课前第一批改获得的学情, 进行分类讲解; (3) 针对典型案例, 或用试卷, 或用投影, 进行微格式的集体面批, 剖析问题; (4) 介绍、分析、肢解参考答案, 指导答题技巧; (5) 归纳相关题型的共性问题或共性主题, 复习整理背后的相关主体知识, 并通过作业、考点过关予以落实。这种复习课注重基于学情, 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知能结合, 注重落实。
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注重课前与各类层次学生的简短谈话, 观察记录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的表情、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所用时间, 检查学生连续几次模拟考试错误类型的总结, 翻阅学生课后积累总结的笔记, 等等, 都可以使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有所了解, 从而增强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
2. 强调学生动手做题, 从学生做题中发现问题, 弥补不足。
复习课堂, 大量的理论讲述, 已经被实际所证明, 是枯燥乏味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纯粹的理论讲授, 显得过于空泛、虚无, 离学生太远, 无法使他们得到感性体验, 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一种颠倒了认知顺序的做法。
近年来, 我们调整改变了做法, 鼓励学生在接受老师教授的理论方法之前自己先动手做题, 从做题中感知特点规律,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技巧, 注重学生动手过程中的体验和方法的生成。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任务是了解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补充。
来源于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是最直接典型的,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补充给他们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最直接有效的, 这样的复习课堂, 是精细高效的。
3.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重点放在“改”上, 使学生明确满分答案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随着教育教学和生活实际的变化, 我们发现, 目前相当数量的学生,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 都有重参与重过程却轻结果轻实用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有做作业的积极性, 也很认真、仔细, 可是不注重答案的修改, 不追求答案的精细全面, 没有对答案完美化的追求意识, 没有追求高分满分的意识, 考试中过程付出很多, 最后得分不高, 令人遗憾。
面对学生这样的实际, 教师的任务, 就是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精细化研究, 引导学生对最后的答案进行修改, 让学生体会到对自己完成的答案进行一番推敲、补充、修改的好处, 感知做修改工作的成功喜悦, 逐步养成习惯, 慢慢明确规范性, 积累形成完美答案的条件, 追求答题得分的高效。
这一训练工作的最基本表现, 就是使学生在语文题作答时, 充分发挥考场上发给他们的一张演草纸的作用。名句名篇的默写, 诗歌鉴赏的作答,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文学类和实用类试题答案的组织, 语言文字运用中仿句、排序、句式变换、信息筛选等, 以及最后考场作文, 无一不需要科学严格的修改, 无一能够离开演草纸。充分发挥演草纸的作用, 对试题答案进行精心修改, 明确答出满分试题的条件,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 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 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
班级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有不足和弊病, 这种授课方式和学习模式着眼于学生整体而忽视了学生个体。近年来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改变这一状况的必要性, 比较功利一点的考虑, 大家都把眼光投向中等生以下的学生群体, 走向了符合教育正常要求的轨道。
对学生的个体化指导, 包括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课业学习和社会意识的指导。生活、思想心理的指导, 是为学生的课业学习变得更加优秀服务的;生活、思想心理和课业学习的指导, 又是服务于对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的, 是为了使掌握了知识技能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道德、国家法律、民族传统、种族文化的要求, 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在生活、思想心理指导上, 及时的物质帮助, 推心置腹的心灵交流是比较具体有效的做法, 是学生较为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在课业学习上的指导上, 则具体表现为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点、专题的知识的学习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性的问题, 了解学生个体性的思维特点, 认识学生个体性的错误类型, 教给学生符合其个体性特点的方法。这样的指导训练, 是对班级集中授课的补充和提高。
5. 作文训练应精细指导。
日常作文训练, 既涉及对班级学生的集体性要求, 又符合学生个体特征。对班级学生集体性的要求, 就是我们平时教给学生的作文立意角度和方法技巧、引经据典进行论证的要求、深刻分析讲述道理的角度和方面、开头结尾及标题的拟定等。这些都是概括的方面, 是基本要求和总体要求, 这样的方法常常效果不佳, 很多学生学完依旧一头雾水, 不知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么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关键作用;基础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想打造高效课堂,还得紧紧依靠师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1”就是一份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一份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呢?
“低”就是起点低。无论是哪一学科,哪一课型,都不能把导学案的起点定得太高,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成不了导学案中的问题,跳起来也能摘到果子,自信就会倍增,这样的导学案才是有效的。
“变”即教学设计的转变。首先是依据生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要体现单元重点。其次是依据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方便学生自学。
比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推导,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进行计算来发现规律,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案:(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2”就是二人或多人互学、帮学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需要帮助时,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正方形”时,我让学生帮老师设计花坛:在一块正方形的花坛上,欲修建两条直的小路,使得两条直的小路将花坛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不考虑道路的宽度),你有几种方法(至少说出三种)?一般的学生都能想到两种,就是对称轴的两种方法,对于第三种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抓住时机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会积极地拿尺子、铅笔在纸上画,小组之间热烈的交流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同时检验着这些方法是否正确,一定时间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归纳: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吗?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3”就是坚持做到“三兼顾”
“三兼顾”即兼顾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课堂容量适中,既要让优生吃饱,又能让后进生吃得了;作业布置分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础题,满足中等生、后进生的需求,选做题是能力题、拔高题,满足优生的需求;加大面批面改的面积和频率,普遍失误题目要进行班级评议,个别性错误就要面对面地辅导。
【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求真务实10-2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11-19
如何做到廉洁行医07-16
如何做到自我管理12-03
教师如何做到立德树人05-25
我们的工作中如何做到 有效沟通12-08
谈如何做到严以律己心得体会10-19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_先学后教09-23
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做到爱岗敬业12-09
如何构造高效课堂?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