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
11月27日下午,学校党组织我们党员在会议室观看电影,是一部党史教育片,名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几乎人人会唱,唱遍了我国大江南北、城市和乡村,鼓舞、激励了数代中国人。这首歌的词曲创作者叫曹火星。
曹火星(1924-1999),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曾任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这部彩色电影故事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运用电影艺术手段再现了曹火星194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作出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全过程。做为一部电影本身来说,这部影片讲述的只是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但可贵的是它所承载的却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它表现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一深刻道理。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恢宏壮观的场面,也没有领袖人物的运筹帷幄,但自始至终我党的主张和追求无处不在。那种弥漫在影片中的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和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影片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共产党员心底无私、为了群众利益毅然慷慨赴死的高尚情怀,对我们更好落实十八大提出加强党的科学建设各项任务和要求,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影片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不屈不挠,不怕流血牺牲,与侵华日军血战到底感人场面。既充分揭露了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的法西斯罪行,又塑造了曹火星、丁凯、肖静雨和村长任长庚、钱六子等英雄群像。令
我难忘的是曹火星等对魏国民展开的一系列工作,魏国民是一个投报无门、被假相蒙蔽的抗日爱国者,他苦苦寻求抗日救国之路,曾参加过国民党、土匪,却到处碰壁,找不到真理、看不到方向。曹火星等不因他过去的经历而抛弃他,而是对他摆事实、讲道理,用自已的言行举止来说服感化他,使他看到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是却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为此不惜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从而点亮了魏国民的希望之火,坚定了人生的道路。影片中的人物虽然都还那么年轻,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
这部影片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我最大最深的感受仍然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做出的结论,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关键词:动漫电影,大学生,正能量
一、动漫电影对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价值分析
1、心理层面
每个人都有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心理反应是有差异的,而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当下,人们的心里问题也渐渐凸显,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积极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大学生在面对成长的烦恼,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难免会产生压抑的情绪。动漫电影中诙谐搞笑的故事情节,夸张的人物表情,都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减缓心里压力。对大学生正能量的培育也是为了传播积极的情绪,正常的请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从本质上获得正能量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大学生容易受到动漫电影虚拟性的影响,行为和心理都表现的幼稚化,脱离现实世界。当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不会选择勇敢面对,而是选择逃避,逃往动漫电影中的虚拟世界,久而久之,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产生自闭心理,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2、道德层面
动漫电影具有道德评价和导向功能,能体现人类共同的道德理念,例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相亲相爱的家庭道德,《幽灵公主》中保护森林的生态道德,以及《风暴世典》中热爱和平的社会道德等,都具有永久性教育的意义。动漫电影中的某些精神元素对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道德层面是相通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需要正能量来维护和加强。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处于波动期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道德体系,缺少对社会道德的实质认识,容易沉浸在虚拟的动漫中,与社会脱节,忽视核心道德内容,反而对不和谐的道德品质如暴力、投机取巧等记忆深刻,并模仿动漫电影中的行为。
3、思想层面
为了助长社会正气,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作为建设中国梦主力军的大学生的需要通过积累正能量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社会正能量培育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额人生观。而动漫电影中为了梦想而积极努力的每一个动漫人物都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嫉恶如仇的孙悟空,维护正义的黑猫警长,保护森林的熊大熊二等等,虽然内容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是传播的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利用亚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教育,使正能量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悄然释放。
但是,动漫电影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理念的同时,又使部分只追求表面的学生思想肤浅。在一项有关大学生“最喜欢的动漫人物”调查中,近半数大学生选择的是能在最直观的感受中带给他们娱乐性和感官刺激的人物,而那些外表平平但有内涵深度的人物代表却遗忘在了角落。
二、有效利用动漫电影培育大学生正能量
1、发掘正能量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正能量的培育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善于从动漫电影中寻找正能量,发现每一部电影中积极向上,符合大学生特质的健康情绪,将它作为大学生和动漫电影创造共鸣的一段旅程。动漫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正能量培育从虚无的纯理论说教转变为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更有利于大学生从内心接受正能量培育的内容,例如,说到亲情,可以联系到《疯狂原始人》里瓜哥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故事,讲理想和奋斗时,把《大圣归来》里孙悟空从颓废到觉醒的过程作为典型事例。
2、吸收正能量
吸收正能量主要取决于正能量主体——大学生。正能量的培育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这一环节决定正能量能否继续传播和正能量传播质量的好坏。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一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它素养是否会为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要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这样他们才具有甄选能力,学会独立辨析动漫电影,把握正能量的方向,自觉拒绝观看含有暴力、色情的动漫电影。其次,提升自身知识结构,以利于大学生把握动漫电影正能量的核心内容,明白动漫电影中隐含的人生哲理等。同时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动漫电影中正能量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正能量
大学生正能量培育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进行的,这就需要学校将动漫电影的正能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首先,培养教师对动漫电影的欣赏能力。只有教师接的正能量受动漫电影,才不会选择对动漫电影视而不见,才能主动将动漫电影作为教育资源引进课堂。其次,优化校园氛围。校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良好的校园氛围是有效培育大学生正能量的前提条件。学校要利用电影社团,动漫社团等学生团体,积极宣扬动漫电影正能量,并鼓励学生定期选择有积极意义的动漫电影集中播放,相互交流观影感受,在活动中共同进步。
4、释放正能量
首先,大学生要勇于践行从动漫电影中获得的正能量,因为正能量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它可以是失败时毫不气馁的信念,助人为乐的行为,热爱生活的思想等等,需要大学生亲自感受和实践,释放积极向上的能量,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培育大学生正能量的最终目的。其次,仅仅依靠大学生的正能量是远远不够消融社会的负能量,还需要运用一定的媒介将动漫电影中的正能量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运用新兴媒介来传播正能量,例如,大学生经常接触的互联网平台,增加正能量动漫电影资源,抵制其它不良动画电影,争取建立一个干净无污染的网络环境,积极发布动漫电影中包含的深层能量,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网络舆论,为培育大学生正能量创造绿色平台。
5、消融负能量
负能量在某些动漫电影中频频出现,例如2007年风靡一时的《死亡笔记》主人公的偏执和最终走向不归路的结局都和我们的主流价值取向相背离。消融动漫电影中的负能量首先要规范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健全监管制度,严禁负能量动漫电影大规模流入市场。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化文化市场执法机制,打击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法制宣传,坚持先进文化导向,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庸俗文化产品和低趣味的文化垃圾。其次,由于各国文化和民族的差异性带来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使得动漫带给青少年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上的两难。应加大对我国动漫电影产业的支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植入电影,形成具有中国风的动漫电影,降低大学生接触负能量动漫电影的概率,使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在他们脑海中得以稳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动漫电影正能量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大学生。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漫电影的能量内涵、价值影响,从本质上认识动漫电影和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联系。在培育大学生正能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漫电影的正能量,弱化动漫电影的负能量,这是解决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缺乏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黎.论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D].云南财经大学,2010:49.
[2]杨胜苏.动漫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131-133.
在此次北京电影节上,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视觉效果奖。《万箭穿心》的主演颜丙燕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献给爱妻的歌》主演特伦斯·斯坦普获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的获得者是《少女洛荷》的导演凯特·休特兰。瓦哈格·西蒙恩凭借《父辈足迹》获最佳男配角。海伦娜·伯翰·卡特以《远大前程》中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配角。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凭借《献给爱妻的歌》获最佳编剧奖。《求主垂怜》获电影节评委会颁发特别奖。
佟丽娅
颇具话题的年度华语片《全民目击》由郭富城、余男、邓家佳、佟丽娅领衔的“一王三后”的阵容表达了对雅安地震的关怀,而该片导演非行、制片人肖凯则表示电影有望于今年暑期档公映。佟丽娅身着一袭Valentino 2013春季礼服长裙,花朵状的蕾丝里是裸色纱裙,搭配粉嫩妆容和甜美笑容,优雅精致亦不失亲和力,钩花元素的大量运用,将女性的柔美一面发挥到极致。郭富城与之亲密携手成为焦点。而郭富城是当天最忙碌的艺人了。三场蓝毯卖萌装可爱,使出浑身解术,引来各方媒体争相报道。
周冬雨
聂远和周冬雨携新作《不肯去观音》出席,聂远身穿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Sean Suen 2013春夏系列,Sean Suen对服装的色彩结构和艺术创想融入其中。周冬雨穿Giambattista Valli 2013春夏高级定制,鹅黄色花裙清纯可人。以“影坛新人”自居的聂远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搭档周冬雨一起走“蓝毯”,让他不禁感叹仿若回到学生时代。
林鹏
林鹏身穿Dolce&Gabbana 2012春夏款,虽然穿了黑色的“恨天高”,但是来对于她来说裙子的长度比较尴尬;鞋子款式太过优雅显得非常呆板;清新的裸妆没有配上韩式发型非常不协调。
陈燃
It Gril陈燃这次选择的礼服还是比较成功的。Valentino 2013春夏款的薄纱透视礼服,手工定制的珠片很精致。如果换了别人穿应该会有点老气。所以服装穿出来好看不好看,关键还得看是什么人穿!
张瑞希
“人鱼小姐”张瑞希一袭黑色鱼尾裙低调亮相,搭档“混血绅士”立威廉出席蓝毯,“希立”组合十分抢眼。韩国演员张瑞希并没有浓妆艳抹,而是以一袭低胸纯黑色鱼尾裙低调出席,不料却艳惊全场,宛如一条美丽的“黑尾人鱼”,在众多影星中脱颖而出,魅力难掩。引得现场粉丝齐齐大喊“人鱼小姐”。
蒋欣
《后宫甄嬛传》剧组“华妃”和“果郡王”的出场绝对是挑战派。被很多网友吐槽是得罪了化妆师。饰演华妃的蒋欣惨白的脸上被画上莫名其妙的“高原红”,配上好像刚睡醒的发型,并裹上一条纠结不堪蓝色长裙,不知华妃是如何有自信这样出门的。饰演果郡王的李东学,化妆师是有意想要塑造一个李东学版本的包青天吧?穿上与皮肤同色系的条纹西装并且配了一双休闲皮鞋和服装不搭调不说,穿的还是浅色袜子,一副睡不醒的表情好像在表示“其实我也很无奈啊”。敬妃的饰演者杨梓嫣算是最精致的了,橘色唇色,给一袭不算精致的黑色套装搭配了金属项链,增加了几分活力。
杨千嬅
杨千嬅身穿Ports1961黑色礼服,当妈妈的杨千嬅越发有女人味,自从有了宝宝她有时间就会在家里陪家人。凭借《志明与春娇》她在刚刚结束的第32届香港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杨千嬅虽然只是一身黑色简单款长裙配上金属腰带与干练的盘发,但黑裙镶金边富贵气十足,更有了影后的风范。
颜丙燕
颜丙燕凭借《万箭穿心》夺得影后。当晚颜丙燕以一身深蓝单肩礼服亮相电影节,正面看起来保守无新意,亮点原来藏在侧面,真空上阵。
景甜
景甜身穿Christopher Josse 2013新款出席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黑裙优雅,衬衫领和镶嵌的水钻增加青春活力,不至于太过老气;发型妆容都较清爽。 成龙携《警察故事》剧组亮相,刘烨帅气景甜美艳。
江一燕
有中国漂亮宝贝之称的29岁女星江一燕,穿了一袭白色平口礼服,不料她走上红毯时,礼服很配合地缓缓滑落,露出圆形肤色胸贴,让原本常常在红毯上抢尽风头的柳岩顿时沦为陪衬。江一燕隔天透露感冒了,俏皮地自称江小爬:“江小爬杯第一届感冒马拉松从4月2号至今,选手病毒勇猛嚣张。”还搭配上嘟嘴卖萌的照片,看起来受到感冒折磨的江一燕似乎很痛苦,表情扭曲了。
柳岩
这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普通小人物的普通故事,没有大片华丽、喧闹,里面的人物爷爷、小花、叔叔、婶婶,善良的邻居,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朴实的常人。主人公小花是一个孤儿,亲人都死了,被村人收养,受不了村人的虐待,逃了出来,最后被爷爷收养。小花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的儿媳婶子不喜欢小花,婶子自己不会生育,觉得收养了小花……故事的情节设置巧妙,同时注重细节表现力,给予观众多而不腻的感动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老人为了供小花上学,拖着年迈的身体上山砍柳条编筐,让观众在老人的伟大中深受感动,老人与孩子吃鸡肉的情节,充分的表现了彼此间真诚无私的感情,小花识字的那段情节,短短三分钟,寥寥十余个画面,便将小花的童真、聪明与老人的和蔼、心酸展露无余,老人为小花买新鞋的情节用一个镜头就达到了震撼的效果。最为巧妙的是风车的设置,故事于不同阶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插入了三个风车,用风车作为故事的旁线,寄托了人物情感铺垫。
好的剧本要经过好的演绎才会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没有明星大腕,却有着表现真实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几处几乎都催人泪下,老人与小孩的扮演毫无华彩的演技,他却告诉了人们眼泪是怎样被诱发出来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的大眼睛,一个个蒙太奇镜头,传神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世界。
正能量读书心得一
首先,这里讲的正能量,不是传统物理学上的讲的正负能量。而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它是一种通过自身行为引发的促使心灵向着美好、希望、向上去奋进的进而引导你改变自身行为去达成美好愿望的神奇能量。这种能量,对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让我们为此疯狂。因为我们渴望正能量,渴望美好的生活。
其次,改变,心灵上的改变。这本书给我很大的触动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因为讲的一些情况和自己的经历相符,以前的自己,也是感觉自己过的是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看不到自己的明天在哪里。也许是自己运气好,后来发生的一些情况让自己警醒过来,开始反省自己,从而改变自身,告别以前的自己,重新看到了希望。那时,我便感觉到,要想取得成就,就只有改变,不仅仅是行为的改变,还有心灵的改变。当然,是要我们朝着美好的方向改变,也就是本书所说的“正”的方向。本书从真正意义上讲,是属于心理学范畴,通过行为的改变导致心理的改变,进而由心理的改变促使行为进一步的改变,使自己成为一种具有行为向上、心怀美好、待人真诚、富有引力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行为习惯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努力做一个杰出、自信、积极、美好的人。
再次,要有正能量,就是要我们摒弃负能量,不做环境的破坏者。时时刻刻都要心怀美好,积极向上,要知道你的心情能影响大家的心情,进而影响团队的氛围。所以要时刻注意吸收与释放正能量,这样我们的人生也会一步步朝着光明、美好的方向前进。
最后,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拥有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让我们懂得了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生活。
正能量读书心得二
最近抽空余时间翻看了《正能量》这本书,读完该书后,我闭卷沉思,若有所感。正能量是赋予在人身上的神奇力量,它并不神秘,且可以由自己掌控,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在大厅工作的同事身上,我对“正能量”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在工作中要努力进取、甘于奉献,激发正能量。从事办税员工作之初,我每天与一组组数据、一张张报表还有机械的敲击键盘打字工作着。我们这种办税工作每年也有淡旺季,每年的年初、年中、年末几个月是我们工作中最忙的几月,这几个月为了税收任务,工作时间外加班时有存在。这样日复一日、紧张忙碌的工作,曾一度消退了我的工作激情。然而,当我停下工作,环顾四周,却发现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不辞疲惫、默默无闻地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传递着踏实、勤奋的“正能量”。就是这个默默无闻、求实敬业的集体,培养出了我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坚韧沉静的性格。在工作中要时常操持“正能量”的心态,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是豁达善良、公平正义,是人际交往中传递正能量。办税工作,没有权力在手者的得意,没有受人敬仰的荣耀,也没有热情澎湃的掌声。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造就了我们坦诚、正直的处事态度和善良博大的胸襟。祖国同胞遭遇灾难,同事们捐钱捐物、奉献爱心;同事临患疾病,他们亲切关怀、无私帮助;工作任务分配,大家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干部评优选拔,大家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中国有个成语叫“耳濡目染”,长期与这样一群品质优秀、作风正直的人为伴,定能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工作效率极高的团体。
三是乐观向上、健康生活,在精神世界中释放正能量。如今社会,压力重重,面对着当下各种诱惑,有效地释放压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追求。工作之余,机关党支举办了各种球类比赛和建立了各类兴趣小组,在运动中愉悦身心、化解疲劳、健壮体魄;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修养身心,使我们在快乐中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快乐。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诗人艾青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能量所在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充分挖掘自身能量的结果。作为在地税大厅工作的我们,我们要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每一份正能量。
正能量读书心得三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还没开卷我就已被这书名打动。现在“正能量”这个词好像很流行,经常在电视上或者在演讲中听到。我的理解,“正能量”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人对事对物所保持的态度。正能量就是很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相反,负能量就是消极、悲观、抱怨、抵触等。我们督察干部,常年出差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正能量,确实是我们内心所需要的一种能量,我期待着这样一本书能为我解除内心的困惑,能够增长我的智慧。
就是在这样一份期待中,我开启扉页。《正能量》这本书是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行为导致情绪的产生” 这一理念的详尽解读,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期望利用“表现”原理的力量去帮助人们改变生活甚至改变世界,他延续了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全面介绍威廉詹姆斯革齤命性理论”。所谓“詹姆斯革齤命性理论”,即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他还期望着我们读者能抛弃旧的行为习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当我静下心来,往深处读时,我感觉到了作者无处不在的激情,字里行间里都透着作者的自信和亢奋。无疑,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教程,这是一本成功学的又一典范。作为督察干部,督察事业正处在爬坡跃槛的关键时刻,工作正处在规范创新阶段,干部队伍处于新老交替阶段,超强度的工作运转成为家常便饭,作为一名督察人,作为兵头将尾的干部,如何能让自己快乐高效的工作。感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快乐而充满激情的人。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工作,不管你情绪高涨好使情绪低落,我们都要面对眼前的一切,那么就让我们充满激情,快乐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快乐而充满激情的人呢?《正能量》说道:不仅微笑能使人更快乐,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先得表现得欢乐。我要改变自己,从今天起我要快 乐地与内心交谈。
二、改变自己,让自己所在的集体拥有“正能量”,更加有活力。集体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集体成员都能瞄准目标,积极进取,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共创佳绩的能量,是一个集体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的核心战斗力,是一个集体开拓创新的能量源泉。读完《正能量》,我时常会想在我的这个集体中,我该如何去传递正能量呢? 首先,我要做优秀的自己,工作态度积极,工作行为主动。其次,我要能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甘于默默无闻,乐于无私奉献。再次,我要能服从集体的要求,与其他成员步调协调,荣辱与共。
前些日子我本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想法,丢下实在进行不下去的论文,看起了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想找找获得正能量的方法。
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心理学例证来证明和解释作者的论点:身体行为影响情绪。
作者的这一观点来自于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9世纪80年代末,詹姆斯将关注点转移到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上。
常识告诉我们,某些事件和想法会让你产生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你的行为。比如我们有幸福的感觉,我们就会微笑;我们感觉害怕,我们会逃离。
詹姆斯理论强调,情绪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即我们的常常只注重“情绪→行为”,而忽略了“行为→情绪”。
《正能量》一书中通过很多的心理学实验让我相信,行为对思想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常常无奈的说,我笑并不是我真的开心。但是当我舒开眉心,嘴角上翘,心情会微妙变的好起来,于是变成“我笑了于是我开心了”。快乐可以是自找的!
当我们弯着身子窝在椅子里的时候,觉得疲劳与心情低落。我们认为这是精神状态不好的正常表现。但会不会是因为这样的姿势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我们坐直身体,上调电脑显示屏,这样微微抬头的看着屏幕,一副很自信与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我们的精神状态变好了,感觉正能量在充斥进来。
这些是身体的小小的改变,使我们产生正能量。
如果行为上改变的多一点,我们的正能量会更多一点。
我们是不想起床才赖床吗?至少我是赖在床上才不想起床的,只要我起来了,就觉得起来做事真好!
我是不想念朋友,不想与朋友联系才不打电话给她们吗?其实我是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们,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才一直想念着她们却不给她们打电话。
从来都被告知交流知识可以获得更多,我却很少与师长交流。我是因为恐惧才不与他人交流吗?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和蔼可亲,并不会给人恐惧的感觉。其实是我一直不与他们交流,渐渐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说话,从而产生了交往恐惧。
詹姆斯说:“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的像是你已经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作者将这一简单而强大的主张表述为“表现”原理。我最近也在试着实践这句话。
这就和我们一直说的GTD差不多,不要瞻前顾后,自我怀疑,只要去做。如果不想赖床,那就好像自己从不赖床那样,闹钟响了就坐起来穿衣服,告诉自己我一向按时起床的。如果害怕与人交往,那就表现的自己很活泼与外向,见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寒暄两句,就像平时一直都是这样的。
我向来就胆小,对未知的事情有担忧与恐惧。我一直认为,控制情绪的唯一力量是个人的自控力,是意识的东西,原来身体行为这一外在的东西也很重要。我因为要写毕业论文的缘故,这两天在做问卷调查,其实早就该做了,我自己一直觉得很麻烦一直在拖。我最怕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但是,当我不去想他会不会答应帮助我,我直接走上去,微笑,然后说话。事情就变得顺其自然了。就像我没有交往恐惧症那样做事,我就真的不觉得恐惧了,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强化了我的“正能量”。不知道是不是我才开始实践一些小事,才感觉这个方法很有效,至少我的观念被改变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说,我心情不好,不想做事了。
下面附上书中提供的:用身体改变头脑的十个快速方法
一、行动力:拉我—-推你
把一个物品推远(表现得你不喜欢它),就会使你不喜欢这个东西;而将其拉向你(表现的就好像你喜欢它一样),就会使你对其产生感情。下一次,当你碰到甜品或巧克力时,仅仅将盘子推远就行了,这会使你感觉到自己的欲望逐渐消失。
二、节食:使用非惯用手吃饭
范文网
当你使用非惯用手吃饭时,你表现得仿佛自己在做一个不同寻常的行为。因此,你会更加关注自己吃饭的动作,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只是简单的吃饭。如此,你就会吃得更少。
三、意志力:绷紧身体
绷紧肌肉会增强你的意志力。下一次你需要戒烟或者拒绝一个蛋糕时,握紧拳头、收缩肱二头肌,或者手中紧握一枝笔.
四、毅力:坐直了,交叉双臂
在一些实验中,实验人员让志愿者解难题并记录他们坚持的时间,坐直了、双手交叠的人坚持时间比其他人长一倍。确保你的电脑显示屏略高于你的视线,当你遇到难题时,交叉双臂。
五、自信心:有力的动作
为了增强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动作。如果你是坐着的,就往后倚、目视高处并将双手交叠放于脑后。如果你是站着的,双脚在地上放平、挺胸抬头,双臂放在前方的桌子上。
六、拖延症:找一个起点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表现得好像你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逃避的事情,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很想完成这个任务。
七、创造力:打破传统思维
如果你要想出新主意,那么你就要以新的方式行动起来。花点时间在屋里来回走动,确保你的路线尽量曲折蜿蜒。如果这样还不能让你思如泉涌,那么就绘图、画画、做雕塑等,表现得很有艺术气质。
八、劝导:让别人点头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在听取讨论时上下点头(使他们表现得就好像赞同这个观点一样),他们更有可能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你想鼓励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就要在聊天时轻轻点头。对方会重复你的动作,然后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就被你的想法吸引住了。
九、谈判:热茶和柔软的沙发
当人们觉得自己和别人建立了联系时,他们会感到身体发热。同样,给别人一杯热茶使他们暖和起来,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友好。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或者硬的椅子上,讨论一辆二手车的价格。那些坐在硬椅子上的人出价更低而且不易变通。
十、负罪感:洗掉你的罪孽
因一句“滚开”,深圳福田区狮岭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小李被同学殴打,导致脑震荡、尿血……
河南一位男大学生在凌晨与室友抢风扇被室友用刀刺伤。据报道,这两个大学生都是郑州黄河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两个人是同一个专业但是不同班,被刺伤的还是一个班的班长……
频频发生的校园伤害案在令我们感到伤痛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在指责学校培养学生存在观念误区和校园管理工作滞后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是时代变迁中人们教子理念变迁与社会规律相违背的产物。
诚然,校园暴力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着误区呢?
怕吃亏,“学会”与人敌对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家长:怕孩子受小朋友的欺负,就时常对孩子展开“教育”——教孩子“强势”,教孩子“不吃亏”,甚至教孩子打架。
“凭啥他抢你的玩具,你就让他抢呀?”、“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呀,以后不许和他玩了!”、“你不还手下次他还打你,狠狠打他,看以后他还敢不敢欺负你!”……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对孩子这样的“教育”。在很多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性格软弱,就是因为太单纯太听话,所以才总被小朋友欺负,所以就时时刻刻地教自己的孩子戒备、强势。
其实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是很单纯的,玩闹时出现争抢玩具或者磕磕碰碰的矛盾也不可避免。有时就是要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有时就是对别的孩子或者成人行为的模仿,并不像某些成年人所理解的那样复杂。但是如果家长的戒备心理太强,用歪曲的思维方式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孩子间一出现矛盾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再经常给孩子灌输“不能被人欺负、被占便宜”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别人会欺负我,要防止被欺负”的戒备心理,与人交往时心存芥蒂,从而变得与人敌对,不合群。
在心理学上,对别人行为的认知存在一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行”的现象,就是说,每个人对人性的认知,决定自己对别人行为的认知。一个人如果认为社会美好光明人心向善,自然会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别人的行为,但如果反之,则会用“恶意”的心态来揣度自己遇到的事情和人。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在对矛盾的处理上,心念不一样的人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拥有“正心态”,也就是积极心态的人,就善于从别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会选择宽容,会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从而轻易化解这些小矛盾;但戒备心理过强、心存芥蒂的人很难有宽容对方、化解矛盾的想法,往往会把这种小摩擦小矛盾看成是对方故意的挑衅,甚至是恶意的侵犯和攻击,会把对对方的怨恨积在心里,使小矛盾积聚成大矛盾,使反感怨恨发酵成仇视。当这种矛盾和仇视越聚越多,自己心理感觉不可承受时,他们往往就会爆发,采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对抗心理,使矛盾愈发升级甚至产生暴力冲突,这就是“马加爵”式的杀人或“校园投毒案”式的悲剧。
从小培养“正能量”
我们现在经常用一个词——正能量。具体来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宽容、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因此,当正性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就会慢慢增加,人生便会充满希望。但相反,如果任由甚至纵容“负能量”的蔓藤在心中疯长,它的枝枝叶叶就会遮住生命中的阳光,眼中心里所看到的所感受到了就只能是一片黑暗。
一个人能否让自己内心的“正能量”占上风,主要是取决于心态。人的心理因素非常重要,而心理因素除了个人先天性的之外,大部分是需要后天培养或者纠正的。在这个后天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老师、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说的“正心态”也即是积极的心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要从好的、有利、有益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别人的言行,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这里的“善”又包括着“善于”和“向善”两层意思;另一层意思就是当人际交往时一旦出现了矛盾时,要从善意的角度去主动化解矛盾。
积极的心态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玩耍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学习过程。孩子之间的争执是儿童交往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在争执中,孩子慢慢会体会出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学会如何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
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需要别人做朋友,别人也同样需要自己做朋友,体会到有朋友的快乐,从小就搭起友谊的桥梁。当孩子们之间发生不愉快时,要教孩子从善意与友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如对方抢孩子玩具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他是想和你一起玩,进而可以借这种机会教孩子们怎么一起玩,让孩子学会合作;当对方推搡或者拍打自己孩子的身体时,不要一味的以为这就是攻击或侵犯,可以引导孩子判断对方是不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想和你玩;如果是,就要引导孩子用微笑或者其他善意的方式回应对方,一起玩耍;当对方弄坏了孩子的玩具或弄脏了孩子的衣服时,可告诉孩子他不是故意的,可以让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或把污迹去掉。
其次,就是在孩子与玩伴发生矛盾和冲突,甚至是孩子真的“受了欺负”时,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化解而不是激化这种矛盾。父母可以先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把自己的怨气不满发出来,把想法说出来,然后要教孩子学会谅解与宽容对方,与孩子一起找到谅解与宽容对方的理由:如他不是故意的、他是你的朋友、是朋友就要谅解他等,并鼓励孩子继续去玩。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间产生了矛盾,转脸孩子就不在乎了,而大人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心理不平衡而最终影响了孩子与玩伴间的关系。
人生就如一辆疾驰的汽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教孩子松开戒备的“拳头”
为了让孩子形象地理解“心存善念”,理解“接纳”和“包容”,可以带孩子做一个游戏。
准备两副不同的眼镜,一副是红色而清晰的镜片,边框光滑,一副是灰色而模糊的镜片,边框粗糙。让孩子分别戴上这两副眼镜,看同一个事物,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很显然,戴红色眼镜时,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明亮的温暖的,光滑圆润的镜框也会给孩子带来舒服的感觉;但是戴上灰色的眼镜,看到的世界会是灰蒙蒙的冰冷,粗糙的镜框也会加强孩子的不适感,甚至引发内心的烦躁。
有了这种直观的感受,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戴不同的眼镜时感受会截然不同,我们又该戴着什么样的“眼镜”去看待别人呢?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每个人的心念其实就是伴随自己一生的“眼镜”,当我们透过灰色的“眼镜”看待别人时,看到的最多的是缺点和不足,所以我们会斤斤计较,会不够友善和谦让,但如果我们心中的“眼镜”是红色的,更多感受到的则是友情。所以,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我们的心情会是愉快的,对待别人的行为也会是友好的。其实,有很多似乎让人不好理解的事,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去看,就能够接纳了。
还可以用“拳头人际交往模型”来使孩子形象地理解对人的宽容与接纳,巩固孩子的“善心”。
教孩子举起自己的左手并握拳,这只拳头代表自己并有些情绪,再举起自己的右手亦握拳,这只拳头代表对自己有情绪的对方。然后两只拳头相撞,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疼痛,而且是越用力越疼。这表示两个有情绪的人带着情绪针锋相对交往时的感受;这时把代表自己的左拳头松开,再和右手握的拳头相撞,和两个拳头相撞相比,疼痛感会减轻很多,这表示自己用宽容接纳的心态与有情绪的对方交往时的感受;然后再将代表对方的右拳头也松开,再相撞时是两掌相对,不仅没有了不适感与疼痛感,还产生了“啪啪”的和谐之声。这时代表你的宽容接纳感化了对方,对方没有了情绪,双方都敞开了心扉,结果是友好相处。
握紧的拳头,就如戒备的心,坚硬而顽固,砸痛别人的同时也会弄痛自己;放开“拳头”,就会变得心胸开朗,学会接纳与包容,就是以平静的心情接纳生命,包括批评、反对你的意见等等,生活中那些经常能变对头为伙伴,变竞争为合作,甚至是化敌为友的人,就是具有这种睿智的人。
非常有幸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与《正能量》这本书有了相识之缘。通读此书,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对大脑与行动的认知及心理素质都有了一个很大层面的提高,说出自己心底的一句话就是:受益匪浅。
正能量是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这本书正如它的书名一样,让你读完之后有一种RIPITUP 的正能量,仿佛这种正能量时刻围绕在你的周围。如果能真正了解书中的意境,这股正能量将延伸至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会是影响你这一生的宝贵“财富”。
《正能量》采用了让读者撕书这样一种看似非常难以接受的方式将读者引入书中,读完才发现作者的意图恰恰就是要表达行为影响人的思维这一中心思想。
贯穿全书的就是被封存了一个世纪的哈佛大学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这个观点当时是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人类心理学的传统观点,以致被封存。但正像陈年佳酿一样,一旦被发现,它的价值便超乎想象。对于真正能理解作者意图并接受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的人来说,这将会是人生对心理学的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能把这种观点实践,你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其实就是认为人类行为决定思想。把积极的行为用于指引人们正面的思维想法,这就是我们要激发的正能量。
全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心理学研究者的实验证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这一简单的理念激发产生了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摆脱焦虑和抑郁,并且永远幸福的生活,打败拖延症、延缓衰老。而所有这些方法都不需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正如威廉·詹姆斯一个世纪前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的仿佛你已经拥有了它一样。”它们都需要你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正能量。
对于我们会计工作者来说,平时的工作琐碎,需要我们高度集中精力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给自己释放压力,最简单有效的便是这“表现”原理。
给大家介绍用身体快速改变头脑的几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紧绷肌肉会增强你的意志力。例如当你需要拒绝一种东西或一件事情时,紧握拳头、收缩肱二头肌,将拇指和食指并起来,或者在手中紧握一支笔。
坐直、交叉双臂会增强毅力。有实验证明,当遇到困难时,坐直并交叉双臂的人坚持的时间比其他人长一倍,工作中尽量确保电脑显示屏略高于你的视线,你将会感受到无穷的正能量。
作出强有力的动作增强自信心。如果是坐着的,就往后倚,目视高处并将双手交叠放在脑后;如果是站着的,双脚在地上放平,挺胸抬头,双臂放在前方的桌子上。
如果想克服拖延症,就要表现得好像你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情,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很想完成这个任务。
点头是有效的劝导。如果人们在听取讨论时上下点头(使他们表现得就像很赞同这个观点一样),他们更有可能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你想鼓励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就在聊天时轻轻点头。对方会重复你的动作,然后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就被你的想法吸引住了。
为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兴趣爱好,促进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职工队伍建设,打造“立足岗位,学以致用”的精神,响应大同市烟草专卖局“读书”活动的号召,作为一名职工,我有幸参与其中,认真的读完了《正能量》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心理学例证来证明和解释作者的论点:身体行为影响情绪。作者的这一观点来自于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9世纪80年代末,詹姆斯将关注点转移到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上。常识告诉我们,某些事件和想法会让你产生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你的行为。比如我们有幸福的感觉,我们就会微笑;我们感觉害怕,我们会逃离。詹姆斯理论强调,情绪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即我们的常常只注重“情绪-行为”,而忽略了“行为-情绪”。《正能量》一书中通过很多的心理学实验让我相信,行为对思想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詹姆斯说:“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的像是你已经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作者将这一简单而强大的主张表述为“表现”原理。“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这是书中最精炼的总结。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正能量”一词风靡大街小巷。我们的身边刮起了一股激发、传递正能量的风潮,它所带来的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也在身边萌芽。
我想“正能量”一词的流行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生成的流行语背后都有其深意--它们都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正能量,从“给力”,从“HOLD住”一路走来,它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正能量”这三个字,它已经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周遭负面的信息,灾难、挫折、危险、压力扑面而来,所以我们转向正能量,用语言,用行为来暗示、自我催眠,去相信未来,去坚定我们的心!
就像书末页所说,理查德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全
面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且结合 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正能量”俨然成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一个人,一个团体要想保持永久的活力,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用微笑面对生活。正如书中所描绘的一个实验:当你用非惯用的手写出你性格中的优点时,你会变得不自信,而当你用非惯用手写出你性格中的弱点时,你反而会变得自信。由此可见,很多人看到负面的东西后,原本自己非常有信心的东西都会觉得没信心。所以一个部门,领导者首先要积极乐观,要对前景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正能量才会影响到周围的成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工作充满热情。
总之,我们需要用正能量来为自己充电。工作中,我们需要团队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办公室的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需要时刻绷紧神经,花费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一点的。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看到每一个案卷的顺利办结,看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看到每一点一滴进步的不易取得,都激励着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下一个更大的挑战。
虽有个能量守恒定律如是说,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是,我想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打破这一定律———去激发、获得更多地“正能量”,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我们办公室要创造更多的“宏观正
能量”,这个家庭里的每位成员要去创造更多的“微观正能量”,同时也要去传播“正能量”。释放正能量的人越多,周遭的正能量就越大,个人能感受到的正能量也会越多。这样的良性循环,通过我们各部门的努力,建立一座属于核院、扎根在核院的正能量场指日可待。
这个月读了这一本书,真正的豁然开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能量,因为正能量能促进工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正能量能幸福生活,但人生的正能量怎样汲取?《正能量》用很多个实验案例和训练方法,来指导我们如何激发并引导自身的正能量,同时消弭负面情绪,让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不管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这本书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具体实在的案例和训练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受益。
《正能量》一书要告诉大家并不是何所谓正能量,而是讲如何获取正能量。正能量于公于私,都很重要,既然如此重要,那要付诸些什么行动才能使一个人充满正能量呢,本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本文所呈现的观点,正能量不是通过外界给予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告诉我们,行为导致意志力、情绪、思想的产生,这一理论颠覆了大众一直所认同的“思想决定行为”的观点。打个比方:我们惯性思维是因为快乐,所以微笑,因为忧愁,所以皱眉。但“表现”原理把这种因果关系颠倒了,因为微笑才感到快乐,因为皱眉才感到忧愁。先有行为而后有情绪,换句话说,每个人如果想获得某种情绪,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抑或表情去实现。例如文中的实验提到,大笑的人比微笑的人得到快乐更多,微笑的人比毫无表情的人得到的快乐更多。人们经过臭物时,作恶心状的人比故作镇定的人更感觉到臭;陌生男女通过眉目传情、用脚碰触对方等“亲密”行为会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绷紧身体会增强人的意志力等。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表现”原理: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仿佛已经拥有了它一样。
笔者的理解: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具备哪些品质,那就努力通过“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坚持下去,最终,自自然然就会实现。所以,套用原文的一句话:请笑起来吧,像不曾受伤一样,只要嘴角轻轻上扬,体内瞬间就会充满正能量!
【正能量电影观后感】推荐阅读:
做正能量员工读后感投稿11-06
传播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语录10-28
正能量和负能量11-12
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区别09-17
集聚正能量05-26
幸福正能量09-13
传播正能量10-31
梦想正能量11-26
职场正能量人物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