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养老保险证(共14篇)
说到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更多的人体谅的是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相干划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是由用人单元与劳动者配合缴纳的,本文将先容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划定以及个别工商户、农垦企业参保职工的缴费划定。
一、企业职工:
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企业职工人为总额的28%,最高不得高于上年度职工均匀人为的300%,最低不得低于上年度职工均匀人为的60%。个中:单元缴纳比例为20%,职工个人缴纳比例为8%,个人帐户算帐比例为11%,缴费由职工地址单元同一缴纳。机动就业职员续保补费,凭证全市上年度社平人为20%的缴费比例执行,与个别工商户缴纳保险费的比例沟通。
二、个别工商户:
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上年职工均匀人为的20%,所有由个人缴纳,个人帐户算帐比例为11%。缴费由个人到地税缴纳。
三、农垦企业参保职工:
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职工均匀人为的 60%,缴费由参保个人所有包袱。思量农垦企业职工收入环境,为减轻职工承担,缴费比例为12%,至缴费比例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缴费比例到达20%。个人帐户算帐比例为11%。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概述
养老保险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是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使已到达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或者丧失劳动力而退离劳动岗位的劳动者在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养老保险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 第二部分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部分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最后一部分为商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属于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对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有促进的作用, 使我国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能够提前实现, 有利于拉近城乡的差距、缓和我国养老压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企业的离退休员工提供了基本保障, 也为养老压力的缓解作出贡献。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有效衔接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一体化、 统筹发展是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因此城乡经济的二元化体系会逐渐消失。企业员工在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后会因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劳动岗位, 企业职工就变为了城乡居民身份, 或者城乡居民在缴纳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被企业招聘变为职工身份, 其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势必有一个衔接即对接的过程。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养老保障问题十分的严峻, 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对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十分的关键。因此两者的有效衔接对离退休居民的晚年基本生活保障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 完善养老保险相关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为缓和养老压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着很多问题, 各项相关的制度有待完善[3] 。 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运行中的问题有: 部分有养老需求的职工因各种原因中断或不够最低缴费年限, 没有获得切实的保障。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 城乡居民对这项制度缺乏了解、 符合参保条件的有养老需求的城乡居民不知道相关的办理手续, 保障水平没有起到基本生活需求保障作用、保障水平较低等。这些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发展, 也影响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
一是, 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并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的城乡居民、企业职工等对相关的保险制度有具体的了解, 既提高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也能对参保过程中的流程、问题作出正确的咨询和投诉处理等。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制度, 真正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三要制定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办法, 明确参保者的累计缴费年限与所得待遇, 使制度间的衔接更加顺利。
(二) 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
在两种制度的衔接过程中, 由于制度本身的相关规定会受到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其他相关制度的限制而影响衔接。 比如农民工的工作变动较频繁、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已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了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在内, 可以在跨省就业时同时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相关的细则上依然设置了户籍壁垒;还有对退休地以户籍地为界限的规定也对养老保险关系的转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户籍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信息、资源分配以及社会控制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不可能完全消除户籍制度。因此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要从降低户籍门槛、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的限制去考虑。比如要结合国情和民情, 在两种制度的衔接过程中有所淡化户籍意识, 对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相关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的改革, 从而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 促进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 协调统一养老保险系统机构
两种保险制度的衔接会经过一系列的流程, 且不同的流程会由不同的部门机构协助完成, 但是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 有关的部门机构太过分散且职责不明, 相互间缺乏沟通联系和合作, 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衔接流程的复杂性, 对两种制度的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使两者衔接的流程明朗化、顺利化, 需要各养老保险机构做到统一协调, 科学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首先各机构要保持相互联系, 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发现在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联系还能使各部门更加了解工作的相关进度,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浪费时间和人力。 二是各机构相关部门的职责要做到规划清晰, 每个部门要明确了解本部门的具体职责, 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明出现责任推卸的情况, 增加衔接工作的曲折性。 四是各部门要规范制度的衔接流程。相关机构要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金额要正确计算, 将企业职工养老金算清统一划入参保人的个人指定账户进行转接, 之后由参保人持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进行转接申请并经养老保险机构进行审核, 做好相关记录的登记和协议的签订, 完成转接工作。
四、结语
养老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作养老基金, 待劳动者离、退休后对其支付退休金, 使退休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严峻问题, 养老压力十分巨大。企业职工退休离岗后成为普通的城乡居民, 这时需要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 两者的有效衔接对缓和我国养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协调统一养老保险系统机构等几个措施可以促进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 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J].商, 2014 (08) .
[2]再奴尔·买买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J].现代商业, 2015 (06) .
[3]邹涛.如何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3 (01) .
我省规定,乡镇企业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享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企业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经本人申请,企业同意,报社区的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办理缓退手续,至缴费年限满15年为止。缓退期间,企业和职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参加工作并已办理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发给养老金。1997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4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计发办法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的,月标准为省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5%;过渡性养老金按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1.4%;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过渡性调节金月标准在80~150元之间。1998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当前企业破产工作中,养老保险方面有哪些政策
国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破产规定了相应的养老保险政策。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按《破产法》规定,从法律程序上实施企业破产的政策;二是全国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我省有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烟台5个市)的国有工业企业的破产政策,主要规定距法定退休年龄可提前5年退休;三是适用于纺织业压锭期间(1998~2000年)个别工种职工可提前5年退休并适当减发待遇的有关规定;四是中央所属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中的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职工可提前5年、10年退休,并适当减发养老金。
能对破产企业职工买断养老保险关系吗
破产企业在一次性发放职工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后,可以按规定解除原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但不能以“买断工龄”方式解除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劳动保障部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企业破产后,尽管破产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仍继续保留在社会保险机构,职工在新的单位再就业后,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
职工失业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职工失业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个人账户继续计息。职工重新就业后,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不间断计息。
农民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其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我省规定,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由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留其养老保险关系,保管其个人账户并计算利息。重新就业的,应按规定接续或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未重新就业的,对本省籍的农民工,可根据本人申请,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到达退休年龄时,按企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对外省籍的农民工,可根据本人申请,将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职工个人账户如何继承
个人养老保险号资金包括三部分:
(1)当年缴费本金,含个人全部缴费以及用人单位缴费中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从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2)当年本金生成的利息;
(3)历年累计储存额生成的利息。
当职工办理退休时,用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20即是该职工退休当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模式中的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一起,共同构成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体现了社会保险费用共同负担的原则,增加了养老保险费的来源,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关心和支持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按国发26号文件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基数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比例全国统一为 11%。目前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5%左右,其余部分由单位缴费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最终到8%),单位划入部分逐渐降低。职工退休时,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即为该职工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近年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无力同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缴费。
如仍有疑问,可在人工咨询服务时间拨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热线12333!(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13:30-17:00),本答复仅根据咨询者提供的咨询内容进行答复,是一种指导性、原则性的意见,不具有法定效力。
我们购买养老保险,是否有年龄限制?如有,是多少?
凡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者,均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达到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者,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因此,大家应该及早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时间越长、缴费越多,将来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就越多。
养老保险要交多少年才可领取?届时领取的养老金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吗?
参保人员必须达到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如果不中断缴费,当然可以维持。
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后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就去世的,家属是否可继承其养老金?
家属可继承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部分。
养老保险缴满15年后还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请问还要继续缴吗?多缴部分领取时怎么处理?
按照新计发办法,这种情况的参保人员还必须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继续缴纳部分每多缴1年增发基础养老金1%。
按照新计发办法,中断的养老保险费不能补缴。那么,以前缴纳的保险费会作废吗?如不作废,怎样处理?
新计发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因故中途中断缴费的,其中断期间不能补缴,以后可以继续缴费。其中断缴费前所缴保险费不会作废,社保机构已作封存,中断缴费前后所缴养老保险费可合并计算。
2009年9月22日, 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实行省级统筹后, 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将更加顺畅和方便。全省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将统一由省里制定。全省各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逐步统一。目前省政府规定的各地单位缴费比例为20%、21%和22%三档, 实施省级统筹后, 将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单位缴费比例统一到同一水平。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其中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个人缴纳8个百分点, 个体工商户主为其缴纳12个百分点。
养老保险关系全国接续转移
政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
解读:“这是全国统一的政策和操作实施办法,以保证参保人员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缴费,其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时能够如期享受养老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社保关系历来是牵绊劳动者自由流动的尴尬之一:能带走的只是不多的“个人账户”,单位缴的“统筹基金”部分是带不走的。这次“大统一”的转接方案明文结束了养老保险“各自为政”的局面。
持缴费凭证就能异地转续
政策:为避免参保人员因办理转续关系而在两地往返奔波,《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办理流程: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
解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各省(区、市)已全部出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在本省内各个城市间流动就业,基本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的“互认”。此次明确了跨省接续养老保险的“操作手续”,无疑可以保证劳动者流动就业的权益。
社保卡今后全国通用
政策: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
②“社会保障号码”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11643-89)的规定填写,即居民身份证的十五位号码,最后待定和第十六位码为计算机校验码,可暂不填写;
③“编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厅(局)根据便于管理的原则,自行确定;
④“工作单位”是指核发《手册》时该职工所在企业单位;
⑤“参加工作时间”是指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计算连续工龄的起始时间或首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
⑥“工作单位变更”是指核发《手册》后工作单位的变更;
⑦“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记载”页上的“企业缴纳金额”栏,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提取,目前尚不统一,可暂按企业人均缴纳养老保险费金额填写。“个人缴纳”栏中的“基数”栏,按个人工资总额填写:“比例”栏,按缴纳比例填写;
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缴费记载”页上的“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金额,应按实际缴纳金额填写。收缴费一次,记载一次;
⑨《手册》中实际缴纳金额,填写到“分”。“分”以下四舍五入;
答:凡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者,均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达到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者,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因此,大家应该及早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时间越长、缴费越多,将来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就越多。
二问:养老保险要交多少年才可领取?届时领取的养老金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吗?
答:参保人员必须达到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如果不中断缴费,当然可以维持。
三问: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后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就去世的,家属是否可继承其养老金?
答:家属可继承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部分。
四问:养老保险缴满15年后还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请问还要继续缴吗?多缴部分领取时怎么处理?
答:按照新计发办法,这种情况的参保人员还必须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继续缴纳部分每多缴1年增发基础养老金1%。
五问:按照新计发办法,中断的养老保险费不能补缴。那么,以前缴纳的保险费会作废吗?如不作废,怎样处理?
答:新计发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因故中途中断缴费的,其中断期间不能补缴,以后可以继续缴费。其中断缴费前所缴保险费不会作废,社保机构已作封存,中断缴费前后所缴养老保险费可合并计算。
关键词: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议;全国统筹
自从上世纪开始,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養老保险制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尤其是新加坡和智力以及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进入了瓶颈区,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我国出现了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及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并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国的解决对策。
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概念及必要性分析
1.1 关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相关概念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个人跨统筹地区调动工作的,或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单位调动工作的,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转移证明,填写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依据调出地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等资料,为职工接续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并做好衔接工作。
1.2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实质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义务,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每月按照一定的缴费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当劳动者因年老而推出劳动市场时,按照其在劳动期间缴纳的保险费,按月领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以保障他们的日常工作需要。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劳动者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问题,这就会使一些劳动的权益的损失,因此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是各个部门必须重视起来的问题,合理解决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影响因素
2.1法律制度不健全
在养老保险的建设中,法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制度目的在于保障参保的流动人员权益,因此,养老保险相关法律或制度安排在养老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纵观我国养老保险立法情况,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立法不健全,不论是制度框架还是操作细则都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但却没有相应的操作细则和条例,给转续的实践工作带来阻碍。由此看出,养老保险转续机制并没有全面而细致的从法律的视角去规范。
2.2 统筹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统筹层次基本上是以省级以下地区为统筹单位,还没有达到全国统筹层次。当劳动者在某一统筹区域内部进行流动时,其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是不存在障碍的,也不会增加本地的额外的财政负担。但是我国大多数就业者是跨统筹区域流动,参保者跨统筹区域流动进行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说明转入地承担着更大的养老负担,特别是在缴费标准上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均不同程度高于欠发达地区,而劳动力的流动常常都是由欠发达地区转入发达地区的,这样就会给转入地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统筹层次越低,意味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所涉及的制度设计、基金调配、技术支持等衔接成本越大,养老转移接续是难以顺畅的实现的。
2.3 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自由就业的人员日趋增多,劳动力也都频繁的流动。现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无法跨统筹地区转移,不适合他们收入水平低、流动性强的职业特点。同一社保制度的差别实施差别待遇所导致的保障对象收益不均,将某些社会成员排除在被保障的范围之外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应该采取新的办法来提高大家的参保率,比如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缴费的人降低缴费标准,提高政府补贴;而对于收入较高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群体,可以从自愿参保逐步过渡到强制参保。
3 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对策
3.1健全法制环境
从根本上讲,要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为了大家的权利和利益都得到实现,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最终达到实现劳动者养老保险的权益。
3.2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早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养老保险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各地区结余资金不能调剂使用,跨统筹地区调剂能力较弱,对于财政造成了很重的负担,经济发展和收入的不平衡趋势更强,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现在需要相关部门尽快研究部署,推进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缴费基数、统一的缴费比率、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办法。
3.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同时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完善也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使养老保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变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模式,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缴费责任与待遇相挂钩。适度增设补充养老保险。
参考文献:
[1]韦樟清.中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09.
[2]刘靓.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
[3]吴元元.浅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J].现代经济信息,2012.
[4]潘圆.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D].贵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一、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分析
(一)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繁琐。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在经济制度改革深化开展滞后, 我国劳动力跨地区就业以及职工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需要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的人群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跨企业跨区域转移过程中, 不同经办机构对于企业职工材料需求、关系转移操作流程以及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特别是养老保险转移会涉及到各方不同利益, 因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存在着手续特别繁琐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转出容易、转入困难, 转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必须经过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审核同意, 耗时费力、关系转移办理效率非常低。
(二) 不同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一, 企业支付负担有所不同, 导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受到制约。由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企业为职工所提供的养老待遇水平以及支付负担也是不同的, 如果企业由养老待遇水平高、缴费标准较低的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时, 就有可能造成基本养老保险纠纷问题的发生, 造成基本养老保险转移续接困难。
(三) 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续接责任划分不清晰。当前我国针对养老保险的转移续接还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 各地出台的试行办法以及地方政策只适合当地区域, 这就造成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续接管理责任意识不清晰, 这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特别是跨省级转移过程中出现各种制约问题的首要原因。
(四) 部分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续接政策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续接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的辅助制度, 例如在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过程中对于职工年龄、工作年限、缴费年限或者是缴费标准等设置苛刻的附加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困难, 同时也侵害了职工的正当权益。
二、养老保险转移相关政策分析
当前针对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相关政策, 主要依据就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其他部门拟定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暂行办法中对于 “跨省转移”、“转移基金”、“一地领取”、“权益累计”、“同样待遇”等政策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跨省转移”主要是为了解决在一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以后跨省转移困难的问题, “一地领取”则是为了让符合相关参保条件能够明确在一地领取基本养老金, “权益累计”则是为了让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能够将不同地方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同样待遇”则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工享受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暂行办法》主要解决了当前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存在的跨省转移接续、异地权益认同问、农民工退保问题、管理服务方便群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分别在适用范围对象、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原则、资金转移规定、待遇领取地确定以及基本养老金计发等关键问题上, 进行了细致的解释, 这对于推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十分有利。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措施研究
(一) 首先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提供便利条件。对企业职工及时办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更是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要求。因此, 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将基本养老保险贯穿于企业的全员, 同时积极向员工做好宣传, 使其认识到参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 提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同时这也是增强员工对于企业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二)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由于我国就业流动越来越快, 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企业之间单位更换日益频繁, 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以及管理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信息化水平低, 导致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手续繁琐, 存在严重的续接不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企业以及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强化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通过采取各种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将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费用金额、记录、支付、核算以及查询汇入信息化的系统管理之中, 当企业职工转移养老保险时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基本养老保险信息查询, 并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关系的转移与续接, 借助于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顺利完成。
(三) 进一步的提高我国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简化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流程手续, 必须依赖于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来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行提升, 主要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以及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营调剂使用等几方面。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 首先国家主管部门应该逐步实现省级区域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管理, 并逐步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支作为关键核心的全国社会保险统筹体系,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和分配适用范围。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简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流程, 同时也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养老保险的调剂使用, 有利于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成本, 提高基金运转、使用以及管理的整体效率。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区域产业不断的升级调整, 跨省市跨地区劳动就业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程度更高, 这也是我国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基本表现。在劳动力大规模频繁流动的环境下, 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已经成为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也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提高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水平, 推动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莹.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经营管理者, 2013 (06) .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包括哪些?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规定,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满十五年以上的,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职工55岁。其中原为国有或集体企业正式职工的女职工,其退休年龄可根据本人自愿,选择50岁或55岁退休。
国家现行相关政策规定,40、50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机构为市劳动就业局。
新政策还规定只要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就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一部分钱,以后按年缴费至退休,缴满15年,以后就可以享受退休金。
下岗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新政策如下:
(一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三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相关阅读:职工养老保险补缴费
(一近年来我市出台的补缴费政策
1、关于城镇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08〕85号
2、关于城镇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津劳社局发〔2009〕41号
3、关于进一步完善连续工龄中断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等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1〕12号
4、关于个人窗口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3〕80号
5、关于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4〕58号
(二 出台补缴费新政策的目的
1、适应城乡一体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新形势的发展,促进参保扩面。
2、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便利服务。
3、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三 新补缴费政策的主要内容
《关于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4〕58号,本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2019年6月30日废止。本市之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1、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和身份限制
在本市从事灵活就业的各类人员(包括本市和外省市城镇户籍、农业户籍人员,可在个人缴费窗口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2、鼓励各类院校毕业生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城镇户籍的毕业生,1997年12月31日以前毕业的,可自1998年1月起补缴;1998年1月1日以后毕业的,可自毕业次月起补缴。
农业户籍的毕业生,2004年12月31日以前毕业的,可自2005年1月起补缴;2005年1月1日以后毕业的,可自毕业次月起补缴。经本人申请,记入个人账户部分可不缴纳保值费。
3、允许在本市长期灵活就业人员补缴费
不受户籍限制,在本市长期从事家庭护理、医院护工、社区商贸经营和服务等灵活就业的人员和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可在个人缴费窗口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004年12月31日以前在本市就业的,自2005年1月起补缴;2005年1月1日以
后在本市就业的,自实际就业之月起补缴。
4、解决了原乡镇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
具有本市户籍,曾在本市乡、镇、村投资兴办的集体、股份制等企业中工作的人员,经本人申请,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个人缴费窗口参保并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004年12月31日以前工作的,自2005年1月起补缴;2005年1月1日以后工作的,自实际工作之月起补缴。
5、解决了国有集体企业中断工龄人员的参保问题
具有本市城镇户籍,曾在本市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工作,并于1992年12月31日以前因个人原因连续工龄中断的人员,可在个人缴费窗口参保并自1998年1月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6、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工龄中断人员参保问题
具有本市城镇户籍,曾在本市机关、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参加工作并办理录用或招收手续,后因开除、除名、自动离职等原因连续工龄中断的人员,可在个人缴费窗口参保并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1997年12月31日以前中断的,自1998年1月起补缴;1998年1月1日以后中断的,自中断之月起补缴。
7、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外聘人员参保问题
对于本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津部队等单位使用的各类外聘人员,用人单位应及时为其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手续。
2004年12月31日以前用工的,经双方协商一致,可自2005年1月起补缴;2005年1月1日以后用工的,自实际使用之月起补缴。
8、明确了个人补缴费的缴费下限标准
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定期对参保人员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进行调整并公布。2014年,参保人员按照历年缴费下限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依照《2014年度个人缴费窗口人员按照历年缴费下限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一览表》标准执行
9、明确单位补缴保值费和滞纳金的收取办法
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补缴2011年6月30日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历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加收保值费;
补缴2011年7月1日以后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10、明确了个人申请参保并补缴灵活就业期间养老保险费的程序
在本市建立有个人档案的人员,经本人档案所在区县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到个人缴费窗口办理参保补缴费手续;在本市未建立个人档案人员,经本人户籍所在区县或居住证办理区县的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到个人缴费窗口办理参保补缴费手续。
备注:在本市已参保的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依据本人毕业证书、学籍档案等材料办理补缴手续。灵活就业人员补缴也直接到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办理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单位补缴1998年以后的养老保险费由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后,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补缴间断缴费直接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机关事业单位辞职辞退人员补缴费需审定工龄的要市区两级人力社保部门复核后办理。
11、明确了后延缴费及趸交保险费的办法
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国家及我市相关规定确定的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为本市,且全部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在用人单位或个人缴费窗口继续延长缴费至满15年后办理退休手续。
2011年6月30日以前参保缴费的人员,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趸缴至满15年,趸缴的缴费基数按照趸缴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12、简化了跨省市整建制转移保险关系程序
对于用人单位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整建制转入我市的,40周岁以下的参保人员由现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受理。
13、简化了补缴费的程序
用人单位或个人申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
对具有养老保险关系的,由现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对不具有养老保险关系的,由参保人员档案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
14、新参保人员取消养老保险手册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现状
《社会保险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职工本人。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基数的重视, 职工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相关规定不够了解, 相关行政部门在重视参保率时, 忽视了缴费基数的重要性, 使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数在申报缴纳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标准不规范
根据福建省的有关规定,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在限低限高范围内申报缴纳。即缴费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困难企业) , 高于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确定。在加强对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缴费基数的审核把关下, 企业一定程度上上调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存在少报、多报等现象。企业为了节约管理费用、人工成本, 按规定的最低申报基数临界线申报, 少报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工养老保险的权益。也有企业按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划分档次等级、企业内部平均工资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或高收入者来说, 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存在少报现象, 影响到以后养老保险退休金待遇。对于一线、基层职工或低收入者, 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存在多报现象,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缴费负担, 造成实际可消费的工资减少了, 影响家庭收入。
(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调整不及时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按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 意味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工资总额相一致。企业职工工资调整, 除了企业整体性的调整, 也有个人档次的调整。职工“技变”晋档, 职工专业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提高, 应当调整工资档次的, 一般从取得有效证书之月起调整;“学变”晋档, 指职工取得比现有等级高一等级的有效学历证书, 一般从取得高一等级证书之月起晋升工资档次;“龄变”晋档, 指职工专业技术年限或工作年限增长, 需要调整工资档次的, 一般从当年的l月5日起调整;“考核”变档, 指职工经过考核, 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可以变档的, 考核变档的时间一般从变档年度的1月5日起调整。职工的“技变”、“学变”晋档一般从取得有效证书之月起调整, “龄变”晋档、“考核”变档一般从变档年度的1月5日起调整, 而实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数申报调整时间一般为半年或者一年调整一次,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又实行每月实时申报,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调整相比工资调整存在着时间差, 调整不及时, 存在着滞后性。
(三) 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挂钩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口径范围不全面
根据规定, 参保的私营企业等单位工资基数难以确定的,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征缴,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但是现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口径主要为大企业、国有企业、金融企业, 把大量的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人员排除在外, 使得平均工资相对较高, 使得很多中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过重,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较高, 不仅影响了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本, 也影响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积极性。
三、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问题的对策
一是认真贯彻《社会保险法》, 进一步出台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相关文件, 重点宣传, 强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工资总额”相关联的理念, 制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与企业、职工承受能力相符的标准, 通过各种方式, 开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重要性的宣传。
二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地方税务负责征收,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 地方税务局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起到审核、监督的作用, 完善网上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核定稽核程序, 规范稽核行为, 定期联合检查。对于那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规范的单位, 及时纠正。加强企业、地税、社保经办机构的三线一体化建设, 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从申报、缴纳的动态一体化管理。
三是企业要统筹兼顾, 既要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 兼顾效益和公平, 也要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实事求是根据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申报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数。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政策的执行力, 夯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四是加强企业职工维权意识。企业职工通过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相关政策的学习, 提高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认识, 通过每年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报、在企业的明显位置公示本企业全年养老保险费, 对企业申报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监督。职工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工资单等及时了解自己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是社会媒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形式, 报道相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重要性, 曝光那些不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企业, 起到舆论监督作用。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仅关系到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 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更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重要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 因此,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对国家、企业、职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信勇.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92-199.
[2]杨波.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基于企业的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52-157.
[3]华宏鸣.“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52-60.
【职工养老保险证】推荐阅读:
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较要领11-08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06-26
职工养老保险缴纳规定09-08
梅州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工资下限12-30
江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01-03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业务规范06-05
关于申请参加城镇小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的请示11-18
普通养老保险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