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一课时课件(通用3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教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自由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⑴ 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
⑶ 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3、反馈: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
随机板书:
细细摆放为他人
⑴ 预设画面:
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⑵ 点评: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⑴ 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
⑵ 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⑶ 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
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⑷ 回归主题,诵读“风景”:
(导读中心句。)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⑴ 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⑵ 交流:
现在,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⑶ 品味:
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 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第一课时第一稿)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农村,有很多我们平时很少见到的桥,一起来看看,这是小竹桥,还有这个,水泥板桥,见过吗?这个,上面长满杂草的石拱桥,还有这种别样的桥,农村中一般称它为石头桥,它还有一个特别有诗意的名字,叫——(生接)搭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2.拎出重点词语,多音字(间)(涨),易写错(懒惰)(谴)(稳)的字的讲解。多音字可指生组词,易写错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哪里易写错,完了在书本空白处写一遍。3.词语中又不懂意思的(人影绰绰),刚刚我看到同学们都有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谁有勇气来说说你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找小老师帮忙,教师再确认。生无疑后师质疑部分词语(俗语)可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协调有序),指生回答。4 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导语:字词解决了,课文也就好读了。那么这搭石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不就是几块石头嘛!想知道它的特别,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两个要求:第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容易读错的词语要多读几遍,读顺了才好;第二;读完之后,想一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初读收获。
师:你知道了什么,先和同桌讨论讨论吧,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看同桌找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预设一 生1:我知道了搭石是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的。师:(出示这句话)对呀,我们首先要知道搭石是什么才能继续学习课文,从你的回答之中,我们知道了搭石不是普通的几块石头那么简单,同学们,搭石需要有3个条件才能让人们安全地从上面走过?请问,是哪三个条件?
生2:必须是平整方正的,间隔要两尺左右的,还要高于水深的,才能让人们安全走过。师:是啊,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不能很安全地渡过小溪,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强。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人们为什么要搭搭石啊?
生:因为,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夏天人们还可以拖鞋绾裤过溪,到了秋天,天气变凉了,人们不能再拖鞋趟水过溪了。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大家都找到了吗?理解了吗?谁能来解释一下汛期这个词语?
生:汛期就是河流水位定时性上涨时期。
师:不错,完全正确。那我们把第一自然段一起读一遍。
预设二
生:我知道了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总会寻找合适的石头搭上,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出示此句),师:恩,你知道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的这种行为。
预设三
生:我知道了走搭石要快点儿走才不会掉下水。
师:哎哟,你们发现了吗?从哪儿知道的?请你读出来。
生: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师:这里的这个“紧”字,不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抢答!生:快!
师:你从哪里得知? 生:“紧”字和“慢”字相对,“慢”的反义词是“快”,所以“紧”的意思就是“快”。师:答得既正确又有条理,老师欣赏你。其实后文中更加直接地讲道搭石要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有没有看到?这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读书很有用处,要经常用用。我们趁热打铁,来看看“协调有序”这个词在文中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不错,同学们很会学习呀。
预设四
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他们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对呀,搭石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桥那样宽阔,一般只能一人通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在搭石前止步互相让路的情景。预设五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背老人过溪
4.归纳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一开始接触课文就收获到了那么多的信息。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信息串起来,请看大屏幕,你能不看课文就填上吗?大概的意思也可以。
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这就是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小结:你瞧,这么不起眼的搭石,作者刘章却善于从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这真值得我们学习。5.摘录佳句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劳勤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谴、隋、绰”等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洪、暴”等11个生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词语,并正确读写。
2.学习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依托典型语段揣摩细腻的动作描写以及采用关联词语有序表达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4.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家乡人民的美好心灵,揣摩作者细致描写、有序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呈现插图,情景描述
师(出示课文情景图):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终年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溪水两岸,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成年以后,每当刘章爷爷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让他觉得最独特、最美丽的就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什么是搭石?
2.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再齐读,并随机理解:
汛期 谴责 懒惰 俗语 俩人(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谴责”)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脱鞋绾裤”)间隔一行人(指导读准多音字“间”和“行”)
3.什么是搭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句: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句话。
师:读后,你知道搭石是干什么用的?(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石头。)
师(小结):是啊,因为溪水中没有小桥,人们就踩着搭石过小溪,这样就不会着凉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行吗?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这样改行吗?(不行)为什么?(少了这些词语句子就不够具体、细致,没有把搭石是什么样的写明白。)
师:咱们把这些词语请回来,从中我们知道了(师生问读)人们摆搭石的时候,还要根据水的深浅,水深的地方石头应该选得一(大一点),水浅的地方就可以选得――(小一点),搭石的形状是一(平整方正的),每两块搭石之间的距离都是一(二尺左右),我们还知道搭石的方向是一(横的)。
师:你看,作者的描写是多么细致!(语文教案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细致吗?(刘章爷爷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十几年,每天都在仔细观察,所以才会有这样细致的描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以后,聚焦关键语句从文字描述中认识搭石,并通过删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细致的描写,潜移默化地渗透作者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列小标题,梳理内容
师:作者不仅观察了搭石,还观察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件件小事。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搭石曾经发生过哪些小事,给每一件小事列一个小标题。
师:咱们先一起合作着完成第一个小标题。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了谁?(上了点年岁的老人)老人在干什么?(换搭石,小标题列为:老人换搭石。)
师:下面请大家采用“谁干什么”的方法,给第3、4两个自然段列一列小标题,在自然段的旁边做批注。
师(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平常的小事,把“搭石”这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写具体的。
四、品读美丽,揣摩写法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件小事,画出老人换搭石时的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上)
师(小结):作者一连用了四个动作,把老人换搭石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仔细。
师:透过这些动作,让我们猜一猜: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看到搭石不平稳时会怎么想?(这一块搭石不平稳,人们过搭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溪水里,会着凉的,我必须把不平稳的搭石换掉。)
师:此刻,也许老人正急着去幼儿园接小孙孙回家,也许他正急着上菜市场买菜做饭,也许他急着给生病的小猪买药。但是,只要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生:一定会放下手头的事,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此时此刻,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心中有他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关心他人)
师(小结):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体现老人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
师: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老人的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写的。(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
师:用上这些词语就连贯有序了,咱们一起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总结):刚才咱们通过先圈动词,再展开想象谈感受,然后再画关联词,感受了老人的美好心灵和作者描写的具体细致、连贯有序。下面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里以第一件小事为例,让学生圈动词、谈体会、画关联词,从中感受老人美好的心灵,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引领后续的学习。】
五、迁移自学。读写结合
师:下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1.结合第一个事例的填写,让学生演一演“俩人让搭石”的情景。
2.结合第二个事例的填写理解:过搭石以后,如果老人不感谢年轻人,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生合作朗读这一段)
师:这两个事例和刚才的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具体的事例、动作描写,都用上了一些关联词语。)
师: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年轻的妈妈抱着娃娃、提着行李,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腿有残疾的小孩,挑着重担的叔叔。
第三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扣住动作描写和关联词语的使用)
师(结课):小小的搭石让我们感受了家乡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谦让、尊重老人的美好心灵。所以,作者这样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迁移自学,以表格为载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从中进一步感受家乡人们的美好心灵,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而后创设情境,在仿写练笔中内化写法,升华情感。这样,围绕核心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体验到迁移自学,再到尝试运用的学习过程,既习得了学习方法,又积累了写作方法,努力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一课一得。】
【搭石第一课时课件】推荐阅读:
第1课时倒数第一课时11-22
《赶花》第一课时07-16
《北京》第一课时10-03
练习6 第一课时11-07
一路花香第一课时06-09
第一课时 种子与果实06-21
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 教案06-23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06-25
推敲第一课时剖析07-13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