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报告简稿(推荐8篇)
沾化区利国乡实验学校
赵洪海
第一篇
什么是传统文化
1、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觉得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谧古巷到青冢古墓,从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无不深深烙印下传统文化的痕迹。
2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内容以及与国学、读经的区别,我想老师通过翻阅资料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
第二篇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1、其中有两句话给予的启示。特别是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说的一句话,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这句话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句:今年60岁的高慧娇(音)是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一名志愿者,她愤怒地说:“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捡大陆游客扔的烟头上,就是用在阻止那些在公共场合有不雅行为的人身上。他们觉得自己比谁都懂规矩,只是不愿意遵守而已。总之,他们不太文明。”„
2、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但传统文化的大树并没有在大陆枝繁叶茂。教育部的一位官员曾如此总结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
3、国家意识。
(1)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多个场合阐述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2)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个纲要成为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4、学习传统文化课程对于我们孩子意义太重大了,通过学习,可以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礼、什么是义、什么是廉,什么是耻。
第三篇
传统文化到底教什么、学什么?
1、纲要规定:
纲要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老师们可以到网上查阅这个纲要,细致的了解下它的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3点,一是传统文化知识。二是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是通过对学生个体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形成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即习近平主席2014年2月24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并把自己的时代价值观付诸在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2教材问题:
传统文化教材比较丰富,我们滨州地区主要是齐鲁书社版本和山东大学出版社版本两套教材。那么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怎么办,我个人是这样理解和处理的。
(1)突出重点,把握要点,这应该是运用教材的一个方向。
例如山东大学出版社有个“经典驿站”栏目,齐鲁出版社有个“经典选读”栏目,其实这两个栏目都是对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学习欣赏,所以我们可以都拿来作为重点去学习,相同的篇目好办,不同的篇目也要拿来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没有教材咋办?好办,你老师必须有多个版本的教材,那就扫描一下,整理一下,打印一下,分发给孩子们,不同版本教材的问题就解决了。
(2)非重点内容:单元学习。
例如: “中华河流”单元-----山东大学出版社 例如: “娱乐体育”单元----齐鲁书社版本。
都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学习的方式是整合一单元内容,一节课完成。(3)其他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吸收精华。
第四篇
传统文化怎么教,怎么学?
第四个问题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大,我只能说说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
1、开足上好传统文化课,这是我们的主课堂。
(1)课程安排上: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必修课。
灵活处理,开好一节文化活动实践课。
(2)师资:语文老师兼任。
(3)原则:“照着讲”与“接着讲”,所谓“照着讲”,老老实实把传统文化落实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而所谓“接着讲”,我就是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3)主要策略:完成小报告。(见附件1)
2、借助语文教学,传播文化。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立人”的学科,这与中华传统文化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语文,汉语、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1)阅读教学——一 一篇带一本(2)诗词教学——一首带一类。
主要流程是:
课前查阅资料(查阅背景,作者,名家赏析)
课上散点渗透(挖掘文本里面的文化点和文化内涵)
课后专题拓展(在内容方面拓宽,在文化内涵方面拓深)
课例1 学习《隆中对》,课例2:教学送别诗《渡荆门送别》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
3、开发传统文化小菜园(在文化活动实践课展示)。
(1)、开发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的内容要求,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以每个年纪为段,加以开发。(2)开发流程:选择项目内容
查阅资料
自我训练(老师适当指导)
文化活动展示课交流。
例如我校八年级学生开发的文化活动项目:
1、戏曲:咿咿呀呀,有板有眼,这才是唱功。(邀请音乐老师配合去做)
2、经典讲座:永远的经典。
3、历史回眸:人物故事,魅力无穷,情思缕缕,荡气回肠。
4、开发走廊文化。
5、书法艺术:文字精美,内容丰富,伶牙俐齿,一气呵成。
6、武术(正在与书法老师交流中)。
7、地方传统文化(正在与体育老师交流中)。
8、评书。文字精美,内容丰富,伶牙俐齿,一气呵成。
五、建议
1、我希望传统文化课程能够像语文、体育、英语、音乐一样真正成为必修课,每个学校科学规划,系统教学。
2、我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集全市传统文化教师的力量,整合教学资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我希望在全市的每个校园里,能够真正地开设文化大讲堂,开设学生身边的文化讲座,让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结束语:
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科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 我在我校的各个年级进行了有关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我校对高一、高二两千余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中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 表现在四个方面。
1.热爱祖国, 关心国家前途, 有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94.5%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
2.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 总体上, 正确的价值观仍居主流。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处理公私、义利关系。71.1%的中学生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 个人应服从集体”;52.9%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88.76%的中学生把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理想, 他们期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价值。随着年龄增长, 这种意识的倾向表现更为突出。
3.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57.73%的中学生认为雷锋值得学习, 61.26%的学生认为应尽力帮助别人。
4.多数学生的民主、竞争、公关意识和效益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同时, 调查结果也表明, 当代中学生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缺乏远大理想, 学习目的不明确。3.42%的中学生不明确人生价值。11%的中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享受。
2.缺乏大局观。部分学生认为应尽量做到公私兼顾, 但当出现矛盾时, 选择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3.缺乏对奉献精神的正确认识。个别学生认为雷锋只是个好典型, 但是要做到很难;少数学生认为奉献精神已经过时了。
4.勤俭意识、劳动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不乐意做家务劳动。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在现代教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公民, 是学校教育无法推卸的迫切任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在于树立正确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不是为简单的要或是不要, 而是发扬和抛弃的统一。历代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对于前者要继承和发扬, 对于后者有的需要坚决摒弃, 有的则需要根据实际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取向要坚持两点:一是发展, 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二是育人, 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根据这两个点, 正确的文化选择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科学性, 要传播科学与文明;二是时代性, 要体现时代精神;三是民族性, 要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四是主体性, 要适合大众主体的需要;五是客观性, 要从本民族、本地方的实际出发开展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 帮助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此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
其一, 立足学校实际, 发挥学科优势。根据现有学科的具体特点, 结合各阶段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 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融入其中, 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
其二, 立足本地实际, 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 我校根据地区和学校及学生具体特点, 把教育寓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规划等各种文化形态之中。通过建立主题文化墙、校史展览馆、陈挹芬校长纪念碑、校史广场等设施, 并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 构建起丰富、完整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载体, 实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精神的有机结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是实现现代教育目的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而学校教育则是这条大路上的跋涉者。
参考文献
[1] (日) 佐藤学著, 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 学校就会改变[M].长春出版社, 2003.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WTO经济导刊》副社长,《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中央企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引领中国企业进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新时期。随着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对其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求的落实,2009年无疑将迎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井喷年”。但是如何编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确区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以财务信息为中心的年度报告是第一步。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相对传统的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定期报告(年报、季报等)而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一般同时披露,因而在有些方面的信息披露是相同的或者信息来源是一样的。比如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的治理情况、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公司的经营业绩数据等等。
总体来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年度报告有显著的区别。
一、报告的主体内涵不同。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年度报告的主体都是公司本身,但是其体现的公司理念是不一样的。传统年度报告体现的是公司以股东为利益中心而存在,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现的是企业作为其利益相关方而存在。
二、报告的对象侧重点不同。虽然年度报告是向社会公开的,但其报告对象主要是股东和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象是包括股东和投资者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
三、报告的内容全面性不同。传统的报告主要是以财务为重点的经济业绩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业绩的综合报告。并且传统年度报告的经济业绩还不能完全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经济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传统报告是部分经济责任报告,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综合性业绩报告。
四、报告的时间效应不同。传统年度报告主要报告过去一年时间的财务绩效,对未来的指向性有限,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因其内容更加全面,因而更能帮助读者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
五、报告的过程不同。传统年度报告过程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涉及更多的公司核心部门。除企业的财务和信息披露部门之外,还应报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供销、研发、企业文化等等。
六、报告沟通功能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传统年度报告具有更多地内外沟通功能。对内,它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产供销和研发等公司核心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对话新机制;对外,能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联络,有助于建立公司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是公司与外部沟通的新手段和新内容。
七、报告的目的不同。传统的报告是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是为取得股东和投资者的认可和资金的继续支持。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向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报告,是为取得公司利益相关方的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实现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八、报告的属性不同。传统年度报告具有法律上或行政上的强制性,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目前还是自愿性质的。
九、报告的依据不同。传统年度报告依据的是会计有关法规等,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则。
十、报告对管理层的作用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评估公司对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本所做的贡献,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更有助于管理层提高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评估能力。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险种 《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本法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模式、资金来源、待遇构成、享受条件和调整机制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并规定了病残津贴和遗属抚恤制度。
第二,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本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也分别单独成章,对其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等作了具体规定。
二、《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社会保险法》将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都纳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具体是: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即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未就业的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06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了《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对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出具体说明。
医疗保险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改革发展,2005年,市政府对2001年发布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做出了调整。现今执行的是市政府[2005]第158号令《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决定》,为适应现阶段医疗保险发展形势,做了更详细的规定。
第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发586号令,对《工伤保险条例》若干条目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增加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组织也可以给本组织的工作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而且对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也针对不同的伤残级别提高,工伤保险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第三,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被征
地农民到用人单位就业的,都应当参加全部五项社会保险。对于未就业,转为城镇居民的,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保留农村居民身份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四,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也应当参照本法规定参加我国的社会保险。
三、《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具体是:
第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本法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
第二,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本法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三,明确了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政府对参保人员给予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四、《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
为了保障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及时足额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法》在现行规定基础上,分别概括地规定了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和享受条件,并总结实践经验有所发展。
(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现行制度中称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缴费不足十五年的人员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第二,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第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和医疗消费水平等差距都很大,国务院只对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作了原则规定,具体待遇给付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考虑到这个实际,本法没有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作更为具体的规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第一,为了缓解个人垫付大量医疗费的问题,本法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直接结算制度。参保人员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中,按照规定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
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在明确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同时,本法规定,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向第三人追偿。
(三)工伤保险待遇
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基础上,《社会保险法》有三项突破:
第一,将现行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和“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为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进一步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同时,减轻了参保用人单位的负担。
第二,为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本法规定了工伤保险待遇垫付追偿制度。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追偿。第三,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向第三人追偿。
(四)失业保险待遇
在《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失业保险待遇基础上,《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定:
第一,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由现行规定可以申领少量的医疗补助金,改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
支付,从而提高了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二,明确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五)生育保险待遇
在总结生育保险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2004年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以及2007《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的决定》,近些年,分别对失业保险待遇和生育保险待遇作出调整,成逐年升高趋势。
(六)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
一是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是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三是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现阶段,根据国办发[2009]66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已经初步展开。
今年,人保局发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医疗保险转移接续说出了详细说明,目前此项工作具体操作办法还未正式实施。
五、《社会保险法》完善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
在总结《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增强了征缴的强制性,为加强征缴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一,规定了社会保险信息沟通共享机制。第二,规定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登记、缴费制度。第三,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的方向,授权国务院规定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第四,建立了社会保险费的强制征缴制度。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从用人单位存款账户直接划拨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经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逾期仍不缴纳或者补足的,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从用人单位存款账户中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二是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三是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六、《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基金管理,《社会保险法》作了以下规定:
第一,规范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根据本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是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审核和批准,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执行。
三是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四是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从而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奠定了法律基础。第二,明确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的方向。本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考虑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本法授权国务院规定提高统筹层次的具体时间和步骤。
七、《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内容
为了改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社会保险法》作了以下规定:
第一,确立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制。包括:
一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立原则。本法规定,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
二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的经费保障。本法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
三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职责。主要是:负责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费核定、按照规定征收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免费向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查询服务;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第二,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撑,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作了原则规定。
一是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制作发行全国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建设。
八、《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监督制度
加强社会保险监督,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是各方面的共识。《社会保险法》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三个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
(一)人大监督
《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
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二)行政监督
《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在社会保险监督方面的职责。
(三)社会监督
《社会保险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第一,规定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和主要职责。第二,规定了工会的监督。第三,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公开社会保险方面的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九、违反《社会保险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强化了违反本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本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且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期限内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本法规定,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者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应当退
回骗取的金额,并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首先,欢迎和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因此关于和孩子无关的事情我就不再啰嗦;大家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高二下学期对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至关重要。一是孩子本学年都将度过18岁,意味着他们都不再是小孩子了;二是在学习上,本学期尤为重要,本学期的成绩也就基本决定了他们将来高考的高度。因为从下学期开始,他们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美术专业的训练上;三是美术专业训练,半年多以后(7个多月),他们将进行专业考试,提前迎来高考。他们现在正处在爬山的艰苦困难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把各位家长请来,共同关心、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家校共同努力,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推动,使学校、学生,家庭三方形成合力,争取接下来的时间中,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取得进步,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齐心协力 共创佳绩,赢在盛兴!下面我就这个主题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级管理的重点
1.学习纪律进步明显;重大违纪为零;班级团结、气氛融洽。
2.演讲:生活部和班级演讲,都有明确的主题,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多数同学都有精心的思考,精辟的见解;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3.疯狂英语
针对学生的英语薄弱情况,加强英语训练,并在其中溶入人生重要哲理教育,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疯狂英语教育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
二.学习进步情况分析
学习风气大有好转;很多同学取得明显进步(三次考试明显进步情况、单科、总成绩优秀名单);学习计划、学习目标逐渐明确。
三.班级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点评)
班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的共性问题有:①意志薄弱,大多数同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有时会偏离这个轨道;怕吃苦,坚持不久。②学习成绩偏低、瘸腿现象严重、学习基础不扎实。虽然艺术类要求较低,但班级现在成绩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数学和英语成绩偏低,并且英语成绩有单科要求。③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等,要加强管理和指导。
五.下一步班级工作重点
班级管理目标: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目标:人人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学习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美术训练:严格要求专业与文化并进。
六.给家长的几个建议
家校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存在的心理情况和其他情况;严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的学习,但也不要对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
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促使他们健康的发展与进步。
上梅中小 邹竹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维吾尔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掌握滑音的唱法。在演唱中能表现出歌曲坚定、欢乐的情绪。
3、在演唱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4、能给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的特点。
2、学生在演唱中能表现出歌曲坚定、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滑音。
2、能演唱出歌曲坚定的、有力的、顿挫的音乐感觉。
3、能给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
教学用具:PPT课件、钢琴、铃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幼鹰学飞的故事。
出示课题PPT:《雏鹰之歌》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1)判断歌曲旋律。了解维吾尔族歌曲的风格特点。PPT:这首歌曲的旋律如何?
A、坚定、欢快 B、优美、抒情(答案:A)
PPT:维吾尔族的歌曲不仅富有歌唱性,还具有活泼、愉快、开朗、幽 默的特点;并且它还有很多有特色、有个性的节奏型。(2)节奏练习
板书:X X X X X | X X X X X ||(维吾尔族歌曲的典型节奏)(3)了解维吾尔族人说话的特点——喜带滑音。
2、复听歌曲,让学生跟其小声哼唱。
让学生谈谈听了歌曲后的感受,说说歌曲讲了什么内容。
3、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能拍手给歌曲配伴奏;知道反复记号,和D.C.记号的含义。
4、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学生学唱)
5、跟着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指出歌唱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6、加乐器伴奏。
7、再听歌曲,跟着演唱。
播放音频。
1、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简介了文化研究内的几个理论和方法,包括对文化工业,话语霸权的批判,女权主义的探讨,最后是对信息循环模式的分析。比如,Ranato Rosaldo指出文化研究具有全球化本质,其关键读者群遍布世界。因此要求这一学科要运用更多的“社会描述性的修辞形式”。而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提出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表明现当代文化工业批量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详见Section 2)。Roland Barthes分析了一位80岁农民被判死刑的案例表明霸权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不同机构和话语——该文中指的是文学,法律和新闻学——的勾结以压制几乎不能还击的群体。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介绍了学者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包括对现代性和后现代的看法。其中Lyotard以自己的观点定义了后现代,指出后现代不是在时间上紧跟现代之后,而是现代性一直包含着后现代的因素。 后现代的“后”不是指回忆,反馈的过程,而是回溯分析, 回想并反思的过程。第三部分Forgacs对葛兰西的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新右派不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只是新右派的替代品如法西斯主义一样四处分散,支离破碎。在该情形下, “教育联盟”就具有真正意义 :它倡导少数民族和下级文化价值观以及话语。
第四部分围绕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主义、历史研究这三个关键词展开。首先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和Sneja Gunew的对话表明 :一旦一个社会被识别为异质的, 由多元文化构成,那么其核心机构将会从少数民族中选择代表人共同管理行政。Spivak认为象征主义(即表面文章) 几乎让所有人背离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远离了文化遗产,但这种“非真实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五部分涉及性的相关讨论。男作家Andrew Ross的文章对色情文化研究进行高度概括,指出性幻想和性欲望的经济体系与性别划分没有固定关联,认为传播色情文化的项目必须要和欲望结构达成妥协。第六部分是关于娱乐狂欢和理想主义的讨论。Meaghan Morris以她所熟悉的购物中心为例提出设计管理和经营购物中心的人(由于对女性了解甚多)也是理论家。文章还提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失业之人(假设有能力购物的话)和有工作之人在购物中心购物是一样的吗?这一有关消费的研究拓宽了早期文化研究主题。
第八部分是有关休闲娱乐的若干讨论。Dick Hebdige表明亚文化通过协商和混杂化确立自身的反霸权式的风格和身份。他认为商业文化有能力生产反霸权式风格的娱乐文化,比如朋克风就是一种先锋派文化策略,营销策略和工人阶级违抗精神的独特结合体。而第九部分则探讨了传媒与市场的联系、生产浪漫的机制以及对大众文化的看法。Armand Mattelart等人发现传媒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西方媒体日益受到市场力影响,后工业化国家的信息处理主导了增值经济。提出要谋求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信息通讯联盟,提倡通讯工业结构变革以产生更加灵活的媒体系统。
2、笔者评论
笔者认为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耐人寻味,在此作简要评价。该理论认为“文化工业实质是一种欺骗大众的启蒙”(16),它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批量生产一系列标准化的,去掉了个性化特征的产品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文化工业极尽能事地从各个渠道扼杀差异性的、个性化文化特征,无疑泯灭了艺术个性和文化创造力,最终导致大众失去辨识高雅低俗,是非善恶的能力,即批判理性的能力。由此,该理论对于个人主义的发展,批判理性的回归以及文化的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强调文化的区别性特征以及文化主体的自主性,有助于捍卫个人主义的自由,解放思想 ;反对理性的工具化,主张重归批判理性,这有助于读者在技术的世界里重新思考理性的作用。它揭开了这层“欺骗性”的面纱还原了部分真相,有助于催促变革,催生新鲜的文化生产机制,使得文化生产背向工业化生产,靠向艺术性生产。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首先,它过于强调文化工业的负面意义而忽略了其正面意义。其实文化工业的发展给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载体,比如广播、广告、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载体。 这些文化载体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使更多人拥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了解文化,使得文化更加普适和亲民。例如《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把高雅文化传递给普通受众,解除了阳春白雪的“高不可攀”。
3、结语
一、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需要文化,同时,社区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所谓社区的文化功能,反映的是社区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培育公民意识、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实践社区自治等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力,对社区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社区文化的目的正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以便影响社区人、塑造社区人、教育和完善社区人.
(一)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了解,市北区的主要文化节庆活动有:(1)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2)“欢乐大家庭”社区文化艺术。(3)“知识与学习”半月一讲。(4)萝卜会·元宵山会。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二)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社区文化体育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建成了众多文化活动的基础场所,逐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较高。为了使居民拥有更大活动空间、更多的活动场所,近年来,街道、社区都建图书室和综合活动室,配置图书阅览室桌椅、文化活动电脑,电视、音响器材等娱乐活动设施配套齐全,健身馆、全民健身点等,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设有简易健身器材等的户外锻炼场地备受群众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参加体育锻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必修课”。设置了简易健身器材的全民健身场地“走”进小区,既给市民锻炼了身体,又给予居民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社区体育文化正一天天红火起来。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体育健身场所及设施安置地点的要求,居民的选择集中在小区广场或小山头公园、露天健身场所设施这两项上。文化设施的健全,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改善了居民文化生活。
(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街道、社区依托迎奥示范广场和社区文化中心,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宣传阵地,对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正确地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利用街道、社区基层党校、活动中心和市民文明学校等阵地,定期开展文明知识大课堂系列活动,利用社区课堂向居民宣传奥运礼仪知识,举办奥运安保知识讲座,礼仪、音乐、舞蹈等培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授课、座谈、知识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以及对奥运知识的知晓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坚持以人文本,从社区实际出发,精心打造了特色楼道,创建了精品小区这一文化品牌,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感染和熏陶社区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以奥运精神鼓舞人,街道结合迎奥主题活动,将一些奥运知识、奥运帆船知识、奥运冠军形象、奥运场馆、徽标等图片展出在楼道内,形成了一组迎奥文化楼,让居民在感受奥运氛围、了解奥运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居民的爱国热情;二是以书香文化熏陶人,将一些古代、现代的名人名言、名人简介、名人图像等内容展现在每楼的楼道内,使整个书香楼道书香四溢;三是用科普知识启发人,选取贴近居民生活需要的健康小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等张贴在楼道内,打造了养生楼,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帮助,使居民在养生知识的启发下,热爱生活,科学养生。居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楼道,高兴地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子过得真是有滋味”。
二、目前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题
市、区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在保存社区文物和民俗方面、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社区文化发展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约略说来,有如下几点:
(一)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社区文化的对象是社区成员,如果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毫不关心,那么社区文化的开展就很困难。社区文化管理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居民和社区单位)。就居民而言,有以下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参与社区生活的面不够。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基本上是所有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三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
(二)社区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开放率较高、利用率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社区阅览室拥有率较高,开放率也较高。在调研中,“每周开放五次以上(包括五次)”的社区阅览室占总数的7.4%;“每周开放四次以上”的占22.4%;“每周开放两到三次”的占23.2%;“每周开放一次”的占15.1%;“每周一次也不开”的占31.9%。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社区图书馆(室)开放时间同居民上班、上学时间冲突,书籍数量有限、品种不多,内容相对陈旧等。
(三)现代家庭娱乐设备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冲击
随着电视机、DVD、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普及到家、家户户,使得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大城市几乎每个街道有一个电影院,但现在许多电影院都不复存在,有的被改造掉了,有的被出租掉了,剩下的也艰难维持着。这些局面迫使人们重新反思公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由于公共文化本身的衰退,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人在思想上开始轻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四)社区文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对精神文化需要也呈现了增长趋势。根据调查,该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是时间偏少,双休日用以安排文化生活的时间半天以下的居多,绝大多数居民文化活动局限于市内;项目单一,半数以上的居民以影视娱乐为主。
(五)社区文化人才匮乏
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则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的工作人员。就文化站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社区文化站效益不好工资低,无法留住现有的文化人才,更不可能吸引新的优秀人才近来。另一方面,即使留下来的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工作勤恳,却很难纳入事业编制,评职称困难,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上情况表明,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尚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努力加以解决。
三、对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思考
(一)急需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
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应当努力做到:(1)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2)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3)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社区内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文化人才等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挖掘、配置、利用可形成本社区的文化特色,提高社区文化含量,并激励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投入的力度,完善有关的文化管理政策
关于社区文化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建筑风格上应体现本社区文化的个性特征,在场地上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功能上应具备综合性的项目。城市社区应当特别重视文化经费的投入问题。社区文化设施的建造及社区文化活动需要一大笔资金。一方面应建立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从社区的角度看,可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也可接受社会各方的资助,甚至可由独家企业资助,制定基金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走产业化道路,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由政府、企业、个人来共同投资、开发、运营。以“自立、自养、自兴”为发展策略,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推进滚动发展。
(三)必须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注重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要不断提高街道、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文化队伍,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到文化站工作。
(四)树立社区文化创新意识,实现教育社会化
【传统文化报告简稿】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传承调查报告09-08
关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调研报告10-28
中国文化传统11-05
四下传统文化09-07
传统文化春联09-13
普及传统文化09-27
论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07-26
传统医药文化06-23
传统礼仪文化教案06-25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