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黄山的作文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景黄山的作文(精选12篇)

写景黄山的作文 篇1

黄山的松树有的扎根于悬崖峭壁,有的屹立在云霄山顶,有的生根在岩石缝隙……随处可见。

黄山的松树千奇百怪,它们有的弯腰驼背但依然精神旺盛;有的挺拔俊秀、神采奕奕;有的婀娜多姿,十分迷人……每一棵都郁郁葱葱,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黄山的奇松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迎客松。它的枝干非常粗壮,张开双臂,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虽然它的树龄已经有八百多岁,但依然郁郁葱葱,挺拔俊秀,绿油油的叶子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生长在悬崖的岩石上,环境非常恶劣,我无法想象它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狂风暴雨的摧残,电闪雷鸣的轰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但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我喜欢黄山的松树,更喜欢它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夏国力

写景黄山的作文 篇2

沙和尚笑道:“二师兄,没想到反应迟钝还有这样的好处呀。”

唐僧也笑道:“说起来,马面讲那个笑话确实挺好笑的。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八戒会隔了这么久才理解他的笑话。”

孙悟空笑眯眯地说:“呆子!你倒是立了一大功啊。”

猪八戒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就把马面弄到了忘川河里,嘻嘻……”白龙马打了个响鼻,居然说起人话来:“二师兄,牛头那个笑话你反应过来没有啊?”猪八戒说:“还……还没呢。”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正笑着,猪八戒忽然说道:“咦,那是什么?”众人定睛一看,只见前方出现了一大团能看见头却看不见尾的黑色雾团。一个声音在黑色雾团里喊道:“孙悟空!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小猴的性命你是救不回的!快回去吧!”

唐僧吓得向后退了几步。孙悟空安慰他说:“师父别怕,有俺老孙在,你绝对不会少一根头发的!”唐僧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没好气地说:“我本来就没有一根头发。”

“嘻嘻哈哈哈哈!”那声音在雾团里说,“快回去吧!要是进了我的迷魂阵,你们想回就回不去了!”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叫道:“是谁在这里装神弄鬼?快些出来,吃俺老孙一棒!”

“嘻嘻哈哈哈哈!”那怪物在黑雾中现出原形,说道,“我就是专管索命的黑白无常!”

沙和尚见那怪物头上戴着一顶大帽子,身上穿着一身黑衣服,连脸都是黑的,就问:“奇怪,你到底是黑无常还是白无常?”

他恶狠狠地回答:“黑无常也是我,白无常也是我!其实,黑白无常都是我!”

“原来小猴的性命就是你勾走的,你本事不小呀。”孙悟空说道,“快把小猴还回来,不然,叫你知道我这如意金箍棒的厉害!”

“有本事,你就来吧!”黑白无常说罢,哈哈笑着不见了。

唐僧念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

猪八戒说:“师父,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还念什么诗呢?”

唐僧说道:“阿弥陀佛。这黑白无常长的样子,也只能用这两句唐诗来形容了。”

沙和尚呵呵地笑道:“是啊,鸟和人都被他吓死啦。”

唐僧说:“悟空,要不,我们回去吧?”

孙悟空两手一摊,说:“师父,我们回不去啦。”

唐僧吃惊地一看,原来那团黑雾已经把他们围了起来,他们师徒五人已经陷入了黑白无常的迷魂阵中!

孙悟空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向空中一抛,看那树叶飘落下来,说道:“现在刮的是东南风,我们要想找到黑白无常,迎着风走就对啦。”

唐僧称赞道:“悟空,你好睿智。”

猪八戒不服气地嘟囔道:“谁不会呀。”说着,从地上摸了一块石头,也向空中一抛,看那石头落在地上,就说:“师父,现在刮的是上下风,我们往上走就对了!”

孙悟空和沙和尚在一旁傻笑。甚至连白龙马都跺着蹄子笑了起来。

“嘻嘻哈哈哈哈!嘻嘻哈哈哈哈!”黑白无常变成了一左一右两个鬼,也在笑。

“连你这鬼东西也敢笑我?”猪八戒弄巧成拙,正在懊恼呢,一见黑白无常现了身,就举着九齿钉耙扑了上去,“吃俺老猪一耙!”黑白无常黑的一面被打中了。可是他很快转了个身,用哭丧棒把猪八戒的屁股咚咚咚咚地打了一通。

“二师兄,我来了!”沙和尚说着,舞动降妖宝杖挡开了黑白无常飞来的铁锁链,也加入了战斗。

孙悟空变出一个口罩给唐僧戴上,回头说道:“八戒、沙师弟,你们退下,让我来对付他!”

猪八戒、沙和尚退了下来,不约而同道:“大师兄,这个死鬼太邪门儿了,你可得小心啊!”

孙悟空举着金箍棒,上前叫道:“无常小儿!俺老孙五百年前大闹阴曹地府的时候,你可没这么大的法力!说!你是不是学会了写景作文的难题,从而使自己法力大增?”

黑白无常说:“要想让我回答你的问题,你得先回答我的问题。”

孙悟空说:“好!你问吧。”

黑白无常问:“你会不会破解写景作文的难题?”

孙悟空傲然说道:“俺老孙当然会。”

黑白无常指着高处,说:“你看那是什么?”

孙悟空抬头一看,却什么也没看见。黑白无常趁机逃跑了。

唐僧摘了口罩,笑眯眯地说道:“阿弥陀佛。打得过便打,打不过便跑,这黑白无常还是个聪明鬼呢。”

沙和尚揉着脑袋说:“大师兄,他骗你。”

猪八戒揉着屁股说:“是啊,猴哥,他竟敢骗你。”

“啊!”孙悟空被他俩一挑拨,心中恼怒至极,举着金箍棒乱打一通,叫道:“无常小儿,你给俺老孙出来!出来!”

“嘻嘻哈哈哈哈!孙悟空,我承认我打不过你,可是没有我带路,你就出不了迷魂阵,见不了阎罗王,没办法救出小猴的性命!你找呀,你找呀,你找不着我。找不着,找不着!嘻嘻哈哈哈

孙悟空一棒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砸了下去,可是却砸了个空,黑白无常又没影儿了。孙悟空飞在黑雾的半空中,拢着火眼金睛四处打探,只见情深深、雾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他看见假山掩映之下,依稀出现了屋檐的一角,就飞过去仔细观看。“好大的一座房子!”孙悟空降落在那里,抬头看见房屋上方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无常殿”三个大字,自言自语道,“哈哈,无常殿!原来黑白无常就住在这里!你躲得了初一,还能躲得过十五!”说罢,他抡起金箍棒,把无常殿的大门砸了个大窟窿。

“孙悟空!”黑白无常发疯一般跳出来,叫道:“我辛辛苦苦半辈子才买到这套房子,还是分期付款!你砸我的房子就是要我的命!我跟你拼了!”

孙悟空笑道:“我的儿!有什么招数,尽管使出来吧!”

黑白无常怒气冲冲,伸出长舌头就去卷孙悟空,用腹语说:“孙悟空!什么是写景的作文?”

孙悟空用金箍棒卷住他的长舌头,不慌不忙地说道:“看见一条小河、一座大山、一个公园、一个校园、一个景点、一个房间、一个城市、一个时段,甚至一个自然现象,把它写下来,就是写景作文!”

黑白无常使劲一拉舌头,说:“小河、大山、公园、校园、景点、房间、城市、时段,和自然现象的写法不同,应该怎么办?”

孙悟空把金箍棒变得好长好长,让黑白无常拉不回舌头,说:“前边那些,使用写景的兵法来解决;后边的自然现象,单独挑出来,用写自然现象的兵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全部解决了!”

黑白无常拉回长舌头,说:“写景的兵法一共有几句?”

孙悟空把金箍棒变得浑身是刺,说:“十二句!”

“啊!”黑白无常的长舌头被扎出了许多洞洞。他慌忙把舌头缩回来,嘶哈嘶哈地缓解着疼痛,说:“孙悟空,你竟敢把金箍棒变成刺猬来扎我!哈,嘶——哈,嘶——哈……你说,写景作文的第一句兵法是什么?”

孙悟空说:“总分总,要写完!”

黑白无常说:“这是什么意思?”

孙悟空说:“写景的作文,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前边一段写总述,后边一段写总述,中间的部分写分述!”

黑白无常说:“第二句兵法是什么?”

孙悟空说:“不写事情不交谈!”

黑白无常说:“我偏要写事情,偏要交谈,你能怎么样?”

孙悟空说:“你就写成了参观游记,不是写景的了!现在很多人都把写景的作文和写参观游记的作文混为一谈,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参观游记,以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线索,可以写事情,可以写对话;而写景的作文,全篇都是描写景物的,不要出现事情,不能出现对话!”

黑白无常说:“算你聪明!那么,写景作文的第三句兵法是什么?”

孙悟空说:“想好用什么三转换!”

黑白无常笑了好长一阵子,才说:“这句兵法,可得好好论上一阵了!那写景作文的分述,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你倒是说说,怎么去使用那些分述?”

孙悟空说:“你说得不错,写景作文的分述,的确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可是它们也有自己的规律!”

黑白无常说:“规律是什么?”

孙悟空说:“时间三转换,地点三转换,事物名称三转换,任意挑选一种来使用!”

黑白无常说:“什么是时间三转换?”

孙悟空说:“俺老孙举几个例子给你听听!《我爱家乡的小河》,可以使用‘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三转换……”

黑白无常叫道:“孙悟空!你欺负我黑白无常不识数吗?春夏秋冬,这是四转换!”

孙悟空笑道:“多了你怎么记得住?不管时间三转换,还是时间四转换,你都记成三转换,这样就简单多啦。”

黑白无常说:“那么,《美丽的春天》,时间限制在‘春天’,可是用不成‘春—夏—秋—冬’这个办法了,该怎么办呢?”

孙悟空说:“时间限制在一个季节,那就使用‘早晨—中午—黄昏’或者‘黎明—午后—晚上’这样的时间三转换!”

黑白无常说:“哼,有一个题目,说出来能难死你!”

孙悟空说:“什么什么?你能难死俺老孙?哈哈,说出来听听!”

(未完待续)

写景作文的四种技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68-01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需要运用写景的常用技法——移步换景。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移步换景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移步换景法,就要心随景动,展现所描绘之景外在和内在之美。在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技法。

一、交代行踪,使文章线索分明

雄奇瑰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把景物尽收笔下,就要使眼中的美景有序地再现笔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很明确地交代清楚自己的行踪,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描写。“移步”指的是脚步的移动,也就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不断变化的,因其变化,才有景物的变化。变化的景物如果没有指明行踪,就像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为交代好作者的行踪,使文章一线贯穿,就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多个琐碎的景物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使文章结构明朗、紧凑。

古代的白居易就深谙移步换景之法,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从孤山贾亭往西行,先看到西湖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燕子筑巢。最后写田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诗人行踪十分明确。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春雨图”,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静到动的顺序,移步换景,把春雨之景写得美不胜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岱宗坊”“虎山水库的大坝”“七真祠”“三座石坊”等行踪顺序,移步换景,把泰山之景,从山下到山上写得生动翔实,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二、抓住特色,让景物具有个性特征

移动的步伐让游览中的景物不断地变化,让人对不同的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把各种景物中的不同“个性”描绘和体现出来。比如写“山”,你会登山而上,而山中不同地段的景物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如山下之水,山腰之树,山顶之石,都有重点描绘的“个性”之美……所以,就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去介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文章变成没有主次的“流水账”。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最后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情”这一特征,写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三、调节色调,使文章整体和谐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和“意”,是作者借景抒发的独特情感,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描绘哪种景物,都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总体“色调”,使文章在整体上显得和谐一致。

虽然所要描写的局部景物各具特色,但它们合起来必须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文章的“色调”。比如著名学者、作家钟敬文的《西湖雪景》,他采用移步换景法写车窗外的景色,“朦胧”是其特点;车过西泠桥以后,“清寒、壮旷与纯洁”是其特点;在岳王庙前登舟时“沉默无哗的幽寂”是其特点。尽管各段景致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清寒”“喜爱”的特点去写的,全文色调不变,文章整体和谐,读后,使人笼罩在一种迷离纯美的意境之中。

四、运用联想,突出具体而微的描写

要具体地描绘出所见景物的特征,要做到对不同的景物特点观其形、思其意,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移步换景技法的文采。比如余秋雨《阳关雪》一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魅力。

掌握了写景作文以上四种技法,就能写好写景作文。

美丽的黄山湖写景作文 篇4

江阴向来是个风景如画的城市,黄山湖公园就是镶嵌在这城市里的一颗明珠。站在轻风徐来的湖水边,放眼远眺,只见四面八方是姿态各异的黄山,有的像身背草箩的`采药老人;有的像一根粗大的竹笋;还有的形态别致,像一把细长的利剑。高大的瞭望台掩映在浓雾和高山之间,犹如一位雄伟的士兵在站岗,那景象真是太壮观了!

湖的周围是一圈金黄的沙滩,上面是游人如织。湖面上点缀着一条条脚踏船,人们泛舟湖上。湖岸边的小凉亭里座满了人,有的在愉快地打牌;有的在休闲地喝茶;还有的在轻松地谈心。我走在曲径通幽地小路上,只见一棵棵香樟树张开粗大的双臂,就像一个个绿巨人,张开双手在欢迎我们呢!可爱的柳树姑娘晃动着那碧绿的细长的小辫子,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美丽极了!在这美不胜收的黄山湖边慢慢、尽情地欣赏,你说能不令人陶醉吗?

细雨下的黄山湖公园又是一番景象。连绵的细雨错落有致落向湖中,漾起一道道波纹,宛如一个个小酒窝。许多人在伞下钓鱼。那休闲的情景和黄山湖的美景都溶合在一起了,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写景黄山作文 篇5

首先,黄山从远住看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从近处看,黄山像一个个快乐的小朋友手拉手玩着好玩的游戏,黄山四绝是石松泉木这四样,黄山上还有许多西里古怪的石头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狮子抢球等等,我把它们的样子都画在了纸上,在去泡了一会温泉,温泉很暖和,就像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的那样,我回到家里把画拿出来说好看不好看。大家说好看,就像真的一样。我把这幅画拍成张照片,放在家里留作纪念。

这就是我家乡的黄山。咋么样,风景美吧。如果想去的话随时可以来找我吧。

黄山写景作文 篇6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山区。它的形成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但是当时的黄山并不像现在这么秀丽神奇,它是经过长期的磨炼变成的。

黄山山峰众多,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是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都在一千八百米以上。

黄山奇松闻名中外,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八百米以上的高山上。这些奇松奇形怪状,有立有卧。不论在山顶、山坡,还是山谷之中,黄山松到处可见,美不胜收。尤其是迎客松最为著名,它生长在黄山南部的玉屏楼前,它的长枝都朝同一个方向生长,像是主人在热情地迎接游客。

黄山怪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在半山寺看,天都峰侧有一座小峰像“金鸡”,但是到了蟠龙坡上回头再看,“金鸡”却变成了“五个老人”了。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云海波澜壮阔。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雾起云涌,铺天盖地般而来似海不是海,如烟不是烟。黄山大部分时间都云雾缭绕,在阳光的照耀下,云海显得绚丽多彩。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借一双“慧眼”

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要发现美, 就需要学会观察。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 虽然每天都在看, 但基本上是无目的、随意的看, 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及变化, 更谈不上认识景物的本质和特点, 凭这种浮光掠影的印象, 当然是写不出景的。那么,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中有物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在作文之初, 首先要确定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前先进行思考, 即要选取哪一处景物, 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这一景物, 采用什么方式观察。为此, 在作文前, 我安排了一次“春游校园”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队, 边走边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 边讨论边记录, 每位小组成员确定一处景物观察并写作。

2.眼中有景

想要进行写景作文, 首先要选定景物, 然后仔细观察这一景物,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 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接触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多个感官的作用, 才能全面认识这一景物。于是, 我让选择同一处景物的学生组队观察, 例如, 观察树的一组学生围着树仔细观察, 有的用脚步丈量距离, 有的用手指敲敲树干, 有的用耳朵去听听声音, 有的用脚轻踢从地下钻出来的树根, 有的模仿树的形状做出造型。通过对选定景物的细心观察, 学生对景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3.眼中有序

如何才能有条理地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这需要把握一个“序”字。针对本次习作“选一处景物, 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的要求, 笔者把学生选定景物的观察素材整理出来, 并着重展开“序”的讨论,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在哪里突出重点等。

4.眼中有神

林语堂曾说:“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这里的趣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 即特征和个性。只有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在写作时才能与众不同, 才能传神动人。笔者在进行课堂练习时, 将事先拍摄下来的景物制成幻灯片,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如景物的形状像什么, 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的内容广泛,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考时加入联想与想象, 意在打通景与情的界限, 让景物活起来。

二、磨一面“明镜”

记得张化万老师曾说过一句幽默且富有哲理的话:“眼高手低固然不行, 但眼不高也不行。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 我们可以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 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在这里, 我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赏析。

附上《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太阳下, 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 却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 饮马溪边, 你骑在马上, 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 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1.磨“镜”第一步:抓景物

这段话共有五个句子, 我让学生在默读后思考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思考和交流之后, 学生得出结论, 即这五句话分别写了作者的行踪、雪峰、雪水、洄水涡、饮马溪。我向学生提问这些景物都是围绕什么写的, 一阵思考之后, 学生发现这段话描写了天山之水, 即有了雪峰才会有雪水, 有了雪水才会有饮马溪。至此, 学生明白了写“水”可以从源头开始, 并且, 与之相关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和写作的对象。

2.磨“镜”第二步:理顺序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天山”, 请学生把作者观察到的景物添加上去, 并注上景物的名称。在一名学生添加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给他作指导:“往下!往下!”原来, 他们早就发现了作者的表达顺序, 即从上到下。接着, 我又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经过讨论, 学生发现观察一处景物时, 不仅要有顺序, 还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就像描写水, 因为水来自峰顶并顺流而下, 所以要从上到下进行描写。

3.磨“镜”第三步:观神韵

关于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所见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写雪峰, 把雪峰比作白缎, 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整个雪峰像一块绣花的白缎;写雪水, 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 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 又写出了它的光亮, 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 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 那么讨人喜爱。然后我做了总结:“让景物传神的方法有很多, 合理的拟人和联想都是此类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从而增加景物的神韵。”

三、指一条“材”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脑中无物, 即没有素材的积累, 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 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就是积累大量的素材, 尤其是写景类的文章, 由于小学生所学不多, 生活经验和体验也较少, 因此, 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很有必要。

1.材料之来源

第一,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景物, 只要留心观察, 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 捕捉一枝一叶, 并细心体会, 就会有鲜活的材料跃入视野。第二, 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素材, 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外, 还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 阅读他人的文章, 在阅读中启迪思维, 发挥想象, 从而生成自己的素材。

2.材料之序列

积累的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 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 这是需要序列的, 从词语到成语、谚语、歇后语, 从现代佳句到经典古诗词, 从段落到篇章, 从描写对象的一统化到分门别类, 从单纯绘景到景情交融甚至景情理合一……我们需要在新的序列不断派生的过程中, 在脑海中构建素材大厦, 从地基开始, 如建设高楼大厦般将材料排序组合。

3.材料之存储

怎样帮助学生存储材料呢?顺于口、熟于心是存储材料的第一步, 无论词语还是句子, 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我采用了造句的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 我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校园风光, 让他们尽量多地造句来帮助记忆并存储材料。同时, 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另外, 我还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 鼓励他们写观察笔记, 以此存储素材。

写景作文有妙招 篇8

一、选取典型代表的景物

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景物最具说服力。例如朱自清《春》中选取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雨中人这些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就有话可说,有文可作。郦道元《三峡》中选取山、水、怪柏、悬泉、瀑布、秋霜、猿鸣,三峡之景历历在目。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选取高峰、清流、石壁、树林、竹子、晓雾、猿鸟、夕阳、沉鱼等,使得山川之美,有话可说。只有选取代表性的景物,才能确立文章的根本,犹如建房子准备的材料一样。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本质区别。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才给人以清晰的印象,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春》中,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花儿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春风是“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春雨是“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再如《三峡》中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按不同季节的水,夏水凶险迅疾,春冬之水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法。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觉,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描写。如《答谢中书》中仰望“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周密《观潮》中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三峡》中正面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因此,观景的点各有变化,它的形态情状就各不相同,写出的景物就各具特色。

第二,移步换景法。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对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之后,依次描写。如《社戏》中月夜行船和午夜归航两个情节中,沿途所见夜景包括纵横的水路,潺潺的溪水,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点点的渔火,悠扬的笛声,仙山楼阁般的戏台,都一一展现出来。作者笔下的景物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远景,有近景等,各不相同,纷呈异彩,读后回味无穷。

第三,调动各种感官法。要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领略不同的形象。如《春》中写花时,触觉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味觉是“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闹着”,这些都是眼前的现实之景,虚景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段文字正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选取合适的顺序。写景作文顺序很重要,它包括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感情顺序等。例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一段,描写白杨树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写树干,接下来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最后两句又概括白杨树的性格 “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突出了它的内在气质美。

四、锤炼词语,选用修辞

写景作文,不仅要有骨还要有血有肉,精当、准确的选用词语,会对所写景物起到加工润色的作用,起到锦上添花的妙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运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语,顿时使景物鲜活起来。又如《湖心亭看雪》中“一点”“ 一痕”“ 一芥”“ 两三粒”,使空旷的宇宙和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把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景作文大多会出现眼前美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这该怎么办,我们就选用合适的修辞,对景物进行描写,对感情进行抒发,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对比、通感等,使得画面生动形象,上面引用的例子大都用了修辞,这里不在赘述。

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能使情与景互相照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写景的真正目的。总之,写景作文方法灵活多样,只要细观察,勤动笔,写得多了,就会得心应手。

高二写景作文:黄山游记 篇9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坐在缆车里向外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山谷,陡峭的岩壁,全都笼罩在云海之中,犹如在仙境一般,让人沉醉其中。

没几分钟,我们就到了半山腰。往四周望去,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近在咫尺。看!一座座山峦玲珑俊秀,姿态万千:有的像犀牛,有的像功夫熊猫,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我兴奋极了,蹦来跳去,有时还会因为一棵树开怀大笑。

欣赏完半山腰的风景,我们开始爬山了,目标就是“光明顶”。刚开始,我们都兴致十足,活力四射。可走了不到半小时,我就感到这台阶怎么这么走啊。尽管拄着登山杖,我还是觉得“摇摇欲坠”。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一路上,我们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实在走不动了,就歇一会儿、吃点东西后,继续爬。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光明顶果然名不虚传。这里平坦而宽阔,将黄山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站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美丽景色,真是一种享受。站在岩石高处,我忍不住向远处呼喊:“黄山真美啊!”

下山时,云雾飘了过来。黄山的云雾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个轻纱,披在山头;又犹如白雪皑皑的雪花,那么晶莹剔透。我追着它们,可总也抓不住。云雾在山谷中翻腾着,铺天盖地地扑来,似海又不是海,如烟却也不是烟。放眼望去,一片烟雾缭绕,白茫茫的一片,云雾缠绕着山峰,填满了洼谷,形成了波澜壮丽的云海。

看!这儿有一座山峰,似一位僧人正盘腿坐着,看着雾沉思中。这就是“老僧入定”。它旁边还有“妙笔生花”呢!我找了半天,才发现藏在“笔架”中的“毛笔”,“笔架”是绵延起伏的山峦,“毛笔”是一座较细的山峰,而“花”则是一棵独自立在“毛笔”上的松树,形状极像一朵怒放的花朵。山与松的巧妙结合,构成了这一奇观。“猴子观海”更有趣了,只见一只神似猴子猴子的小石头,蹲在凸出的山顶上,弯着身子,似乎也在观赏黄山的美丽云海,久久不能自拔。

瞧!那棵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正以疾如雷电的速度飞奔着,那灵敏的脚步和身上隆起的肌肉,尽显百兽之王的尊严。再看那长在岩壁上小巧可爱的雨伞松,像极了我带的雨伞呢!这里还有十大名松之冠--“迎客松”,千年古松破石而出,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着八方来客,姿态优美。

黄山奇石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10

在一座黄山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比如说:“金元宝石”吧,他好像是人们挖出来的岩石,人们看见金元宝就像把肚子吃的快要爆炸似的,肚子真圆啊!人们把他两边的东西当做了他的.耳朵,真有趣啊!开来一辆大吊车,大吊车把金元宝掉到了山顶上。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趴在地上,望着蓝天,说:“蓝天你真美啊!”小乌龟还吃着他美味的饮食。这就是有趣的“乌龟看月”。

写景黄山的作文 篇11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菊花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1.准确审题方法

2.迁移写作方法

3.精准拟定题目

写景黄山的作文 篇12

黄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之一, 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秦时称黟山, 唐天宝六载 (747年) 敕名黄山。黄山集名山之长, 兼有泰山之峻、华山之险、武夷之秀、峨眉之翠、庐山之逸, 以其清幽灵秀而独具魅力, 吸引着历代的文人雅士。李白曾于天宝13年 (754年) 游黄山, 写下了最早赞美黄山的诗文《送温外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 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 菡萏金芙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足迹踏遍海内名山大川, 当他登黄山后, 对黄山推崇备至, 留下了“薄海内外, 无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 观止矣”的评说。清代学者魏源也曾登黄山绝顶, 赋诗《黄山绝顶题文殊院》赞美奇观:“峰奇石奇松更奇, 云飞水飞山亦飞……”自此黄山名闻天下。黄山的扬名, 对当时的画坛和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黄山自然美的环境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程式的范本。黄山是一部历史, 更是浓缩的中国山水画史。古往今来众多丹青妙手因写黄山、画黄山而名彪史册。黄山, 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每当人们提起中国山水画, 就会油然而想起黄山, 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李一氓曾在《明清画家黄山册序》中说:“黄山画派是由黄山的外形和内容所感染, 经过笔墨锤炼, 抽象出来的山水画典型。”

自明代以来, 黄山与文人雅士特别是画家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不避艰辛, 不畏险恶, 走进黄山、诉说黄山、表现黄山。一代又一代的画家, 用中国画古老而独特的材质, 把自己的视觉发现幻化为淋漓的笔墨, 他们与黄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根”的联系。新安画派画家自诩“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而黄山画派画家对黄山的倾心与钟情却纯粹是审美的关照、人与自然物我交融后的合二为一。是他们, 共同为黄山画派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重要贡献, 推动了黄山文化向前发展。

一、新安画派的形成

明朝末期, 徽州经济文化逐渐昌盛。徽商中的贤达之士, 高标风雅, 资助兴办文化教育, 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文化自下而上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以貌写家山、借景抒情, 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 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的画家群逐渐形成, 后世称之为“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于明末清初活跃于安徽南部 (今黄山市一带) 。现黄山市原称徽州, 秦、晋时设新安郡, 新安江又是这一代的重要河流, 故又常以“新安”称之。)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名称的是清康熙年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 他在《浦山画论》一书中写道:“新安自渐江师以倪云林法见长, 人多趋之, 不失之结, 即失之疏, 是亦一派也。”张庚之后, 人多沿用, “新安画派”遂成定称。

新安画派以渐江为首, 以查士标、程邃、汪之瑞、雪庄、梅清、姚送、祝山嘲、汪梅鼎等为代表的新安画家, 冲破了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步履古人, 摹仿逼肖”的摹古风气, 高扬“师从造化”的大旗, 以变幻无穷的黄山为蓝本, 将中国山水无尽的情趣、韵味与品格生动地表现在尺幅之间, 并在结构与技法上打破了四王的“三叠”、“二叠”等陈陈相因的公式, 一反柔媚甜俗、奢靡华贵之气, 开创了一代简淡高古、秀逸清雅之风, 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新安画派”。新安画派的大师们既以黄山的俏丽奇傲来表现自我, 渲泄苦闷, 又以黄山禅宗般的灵境表现超尘脱俗与忘我无我, 同时还以黄山时动时静、变幻流畅的气韵表现音乐般的节奏与纯粹意义的美, 这些看似矛盾甚至牴牾的东西, 竟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得极其和谐统一。因此, 他们的人品与作品所能达到的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感染力极大, 对于后来的中国山水画家, 尤其是黄山画派画家, 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的画家

渐江是画黄山的第一人。渐江, 俗姓江氏, 名韬, 又名舫, 字鸥盟, 又字六奇 (一作亦奇, 大奇) , 安徽歙县东关桃源坞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 (1610年) , 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年 (1664年) 。少年孤贫、性癖, 自小就喜欢文学, 绘画一生从不间断。擅山水, 从师汪无涯, 崇尚倪黄, 受倪瓒影响最深。有诗云:“疏树寒山淡远资, 明知自不合时宜。迂翁笔墨予家宝, 岁岁焚香供作师。”他笔墨瘦劲简洁, 风格次峭。常往来于黄山、雁荡间, 隐居齐云山, 多写黄山松石, 足迹踏遍黄山诸峰, “常以凌晨而出, 尽酉始归, 风雪回还, 一无所避。大自然的烟云丘壑, 奇山怪石, 流水落花, 以美的形式, 强烈吸引着渐江”。黄山的神韵“靡不出其胸中”。渐江有大量表现黄山的作品, 如《始信峰图轴》、《黄山图册》、《黄海蟠龙松图轴》等, 正是这部分表现黄山的作品, 构成渐江绘画的独特风格。他以山水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将中国的山水画推向极致。他将山水与画、与自己的生命交融在一起。

晚于渐江, 进入黄山并痴迷黄山的画僧雪庄, 也为黄山画派的辉煌写下了浓重的墨彩。雪庄 (生卒年不详) , 清代著名画僧。楚州 (今江苏淮安) 人。晚年居安徽黄山, 法名道悟, 号黄山野人、青溪后学, 以字行世。雪庄禅师常年隐居皮蓬, 专心研习书画, 伴黄山而终老。雪庄在黄山30年, 闲暇时吟诗作画, 他以写黄山真景和黄山奇花异草而著名。曾绘制《黄山图》100幅, 细线精描, 山韵俱现,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另有《黄山卉册》, 彩绘黄山奇景灵式草120余种, 每种花草都以诗歌形式命名, 堪称图文并茂。他在清苦人生中陶冶性情, 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石涛 (1640-1772年) , 广西全州人, 清代书画家, 黄山画派奠基人之一。早年喜山水, 屡登庐山、黄山之名胜。流寓安徽宣城数十年。屡游黄山, 对黄山体验深切, 说:“黄山是我师, 我是黄山友。”石涛以黄山为师, 采用“截取”法, 抒发胸臆而创新造化, 画出了黄山的气势特色。是黄山, 激活了石涛的灵感和才情;是黄山释放了石涛的创作个性;是黄山让他物我两忘, 突破成法, 在气概风深上独居儿日。石涛于1680年所作《黄山八胜图》是其伟世精品, 现藏日本神奈川县墨友庄, 这是他表现黄山的一幅代表作。“漫将一砚梨花雨, 泼墨黄山几段云”, 试想, 如果没有黄山烟云的洗礼, 石涛“当随时代”的淋漓的笔墨艺术恐怕也就不可能诞生。

在新安画派与之后的黄山画派关系中, 画家梅清是一个关键人物。梅清, 清代诗画家, 安徽宣城人 (1623-1697年) 。原名士羲, 后改今名, 字渊公, 亦作远公, 号瞿山, 为顺治十一年 (1654年) 举人, 他性格开朗, 好郊游, 学养深厚, 才情超群, 师法王蒙而能自造心意, 他与新安画派的渐江、查士标等是画友, 多有诗画唱和, 与清代画坛正统派恽南田、王石谷及重光等亦有交往。梅清与石涛相交甚契。他以居宣城的地利, 对传播新安画派, 对黄山画派发展起到了特殊作用, 成为黄山画派形成发展的纽带人物。梅清屡登黄山, 观烟云变幻, 银涛起伏, 印心手随, 景象奇伟。他笔下的黄山, 以黄山真景作依据, 更将自然黄山升华为艺术的黄山。梅清自认为“余游黄山之后, 凡有笔墨, 大半皆黄山矣”。他笔法松秀, 墨色苍浑, 皴如乱丝卷曲飘逸, 画松婀娜中见奇峭。王士祯题云:“谁能画松兼画龙, 鳞而爪鬣行虚空;谁能画松如画石, 石骨荤确松蒙茸。”梅清表现黄山的传世作品很多, 其中《黄山十九景图》册现藏上海博物馆;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 作《黄山图》册, 现藏故宫博物院;《黄山炼丹台图》藏安徽省博物院;《西海千峰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院。不难看出, 梅清对黄山的虔敬之情, 以及黄山在画家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位置。

三、黄山画派的形成

梅清与石涛的介入, 使新安画派得以延展与扩大, 从而形成人们所说的“黄山画派”。渐江、梅清、石涛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他们不受古法束缚, 虽同属一流派, 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石涛得黄山之灵, 梅清得黄山之影, 渐江得黄山之质” (贺天健语) 。是他们共同创造了黄山画派的辉煌历史。

之后, 近人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黄山为题材的宏篇巨制。尤其是艺术大师黄宾虹, 他少年时开始临摹董其昌、石涛、渐江、查士标的作品, 十九岁首次游黄山, 就被山中胜景深深吸引, 一生九上黄山, 自称“黄山山中人”。他继承了黄山画派师法自然的传统, 同时又博采众长, 融汇中西, 建立起自己作品的抽象笔墨结构, 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进一步得到强化。晚年风格从淡恬清雅变为浑厚凝重, 达到了物我两忘、随意自如的境界。他十分重视黄山画派的研究, 亲手编辑了《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无论在绘画艺术上, 还是在学术研究上, 黄宾虹都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黄山画派, 是近代黄山画派中声名昭著的人物。

与黄宾虹同乡的汪采白, 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他对黄山画派亦深有研究。他常常深入黄山写生, 擅长于画黄山的青绿山水, 格调清新明快, 有《黄海卧游集》画册, 颇具现代山水画的特点。胡适称赞:“胆大而笔细, 有剪裁而夸张, 是中国现代画史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他的黄山山水条幅曾于民国25年 (1936年) 参加巴黎画展, 并获得一等奖。

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 三上黄山, 记下了不少黄山景观, 出版有《张大千黄山画册》。第一次游黄山就居山数月, 从中悟出了“必先要体会自然, 才能表现自然”的艺术真谛。二游后刻有“黄海归来”、“两到黄山绝顶人”等纪念印章, 尤其是第三次和画坛巨匠谢稚柳、徐悲鸿同游黄山, 一时成为艺坛佳话。

上述所提到的所有画家共同为黄山画派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重要贡献。他们潜心体味黄山性灵精神, 描绘美妙绝伦的景致, 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 影响深远。他们以凝重简练的笔墨, 明快秀丽的构图, 清高悲壮的风格, 深沉宏达的画意, 在画坛独树一帜。

黄山画派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是指以黄山作为母体的画家群的统称。它作为一个绘画流派名称提出较晚, 是由现代画家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诸人总结归纳而成。黄山画派没有画派宣言、宗旨, 没有组织、机构, 没有前后衔接的师承关系, 也没有相对一致的表现手法与风格, 因此黄山画派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黄山画派的画家在表现黄山时, 审美取向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是多样而丰富的。贺天健先生用质、影、灵三字从审美范畴, 切中画家表现黄山处理同一题材不同手法和不同风格。可见, 同时描绘、表现黄山, 不同作者创作的山水作品, 完全可能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样式。

四、黄山画派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从宏观上审视, 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一直贯穿在新安画派到黄山画派的流变中。中国山水画重写心、写神, 重气韵、意境, 不拘于对自然山水的写实, 而把寄寓情怀、聊写胸中逸气作为追求主旨。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使中国山水画的内涵和样式都与西方的风景画迥然相异, 而独树于世界艺林之中。

对于黄山美的描绘、表现, 至今仍未能穷尽, 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黄山美是独特的, 它具有纯天然的造化美;黄山的美是整合的, 无数个别、奇妙的景点, 经天然构建为整体的黄山, 而表现出“闳博富丽”之美。当人们在时空中移动、静观、体悟时, 黄山的气势、韵律、灵性, 如诗如画, 更像是浑然天成的交响乐章, 令人震撼、亢奋, 令人惊绝、神往, 令人悦目、赏心。徐霞客第二次登临黄山时慨叹道:“非再至, 焉知其奇若此?”由之, 方可理解艺术家们“五上黄山”、“十上黄山”的无限激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们将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黄山, 它的艺术魅力将更直观贴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摘要:谈论黄山、新安画派、黄山画派, 目的在于认识黄山画派、新安画派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 认识黄山文化在我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 更在于认识黄山画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以及其在当代世界绘画艺术多元格局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山,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中国山水画

参考文献

[1]李一氓编.明清人游黄山记抄.

[2]黄宾虹.渐江大师事迹轶闻.

[3]邓拓.看看黄山有多美.黄山志

[4]王朝闻.黄山好.黄山志.

[5]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汪世清, 汪聪.渐江资料集.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下一篇:学会奉献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