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精选7篇)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

附件: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附件:

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基地、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基地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引导和示范,促进辐射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由省农科教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等有关单位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从整体上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处理有关事务。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和考核等有关事务性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农委科教处。

第四条成立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和考核等。

三、申报与挂牌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本条件:

1、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有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

2、有相当的规模,主导产业明确,总体规划可行,并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功能分区合理;

3、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科技集成、引进开发能力;

4、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能够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

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六条申报程序

1、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向所在地市农委提出申请;

2、各市农委组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筛选,结果报省农委。

第七条申报材料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书;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结报告;

3、经会计事务所审核的会计报表;

4、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省农委科教处负责对各市农委上报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材料进

行初审、组织必要的现场考察,并将符合申报要求的园区材料提交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评审。

第九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对申请园区进行考核、评审,将评审结果上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审定。

第十条协调指导小组审定通过的园区,报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正式挂牌。

四、考核和管理

第十一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考核、验收一次,不合格者取消“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格。

第十二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行半报告制度,每年6月、12月底前由各市农委将所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总结上报省农委。

五、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 (含农场)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 力争到2015年, 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 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创建50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400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300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00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0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和50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

三、创建内容

(一) 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养殖档案完整, 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 生猪: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 育肥猪年出栏5 000头以上 (含5 000头, 下同) 。

2. 奶牛:

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 蛋鸡:

产蛋鸡养殖规模 (笼位) 在1万只以上。

4. 肉鸡:

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 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 000只。

5. 肉牛:

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 肉羊:

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 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二) 示范创建内容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内容有:

1. 畜禽良种化。

因地制宜, 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 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 生产规范化。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 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 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 防疫制度健全, 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 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四、重点工作

(一) 开展宣传动员

农业部召开示范创建启动工作会, 统一认识, 统一部署。各省区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示范创建工作, 细化工作方案, 成立创建技术专家组;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积极营造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 确定创建单位

农业部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核定不同省区不同畜种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数量, 相关省区负责分解到县。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将自愿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备案。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数量不得超过核定创建数量的20%。

(三) 强化创建培训

全国畜牧总站分期对各省区负责创建的部门和技术专家组进行培训, 各省区负责对本省区创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 各创建单位根据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管理措施进行规范。

(四) 实施验收挂牌

农业部制定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创建情况, 按照验收评分标准和既定程序, 组织专家评审验收, 并将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养殖场在当地媒体上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我部根据上报结果组织抽查复核, 统一对外发布, 并颁发标牌。

(五) 举行现场观摩

农业部组织召开现场会, 组织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化示范场进行观摩与交流。各地也要结合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 总结示范创建的成效。

(六) 加强监督管理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督导调研, 指导各地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活动开展公开、公平、公正;要注重对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带动过程的监督, 建立健全创建活动考核机制, 对于确实起不到示范带动的标准化示范场取消资格。

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日常监管与指导,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 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 督促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源头上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 推进产业化经营

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产业化经营, 鼓励支持标准化示范场打造自主品牌, 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进行合作, 促进产销衔接。

五、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畜牧业司牵头, 部内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参加。

(二) 加大政策支持

农业部将整合有关项目, 支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项目资金和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提高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 加强宣传报道

在媒体上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引导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在报刊上开辟专栏, 报道各地在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引导各地因地制宜,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

附件1: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时间安排

4月中旬下发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4月下旬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启动会暨第一期培训工作会

4—8月份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具体实施示范创建活动, 农业部组织专家赴各地进行调研指导。

5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二期培训工作会

6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三期培训工作会

9月中旬农业部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暨第一批标准化示范场授牌仪式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3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情况,我部重新修订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本通知有关规定,我部颁布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农〔2011〕333号)即行废止。

附件: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1月6日

附件: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务)部门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条 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全面、系统地衡量资金项目的绩效情况;

(二)有利于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原则。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以及计分权重设计等方面,应当充分体现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

(三)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有利于促进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的行使,与承担相应责任相统一;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在对评价内容确定量化测定分值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管理。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要对所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财政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中央财政绩效评价办法;

(二)统一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

(三)对省级财政(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直属垦区,下同)工作层面进行绩效评价;

(四)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指导。

第六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省级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指导和督促项目县做好绩效评价相关工作;

(四)根据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五)向财政部报送省级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结果;

(六)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

(七)及时向财政部反馈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财政部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的绩效评价:

财政部于每年4月底前对省级财政(务)部门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省级财政(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绩效评价所需材料报财政部。

(二)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

省级财政(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安排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的时间,但最迟应在每年9月30日前,将省级对项目县上一年度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结果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按要求切实组织开展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防止走马观花、弄虚作假等行为。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付文件、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财政部关于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的要求、各地制定的资金整合方案;

(四)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效益的有关文件数据;

(五)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财政部驻当地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以及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 财政部对省级工作层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附1略)。

(一)实施方案制定(主要评价实施方案内容、实施方案报送以及对项目县实施方案审核批复情况);

(二)支农资金整合(主要评价整合资金总规模、省级整合资金规模以及整合资金渠道情况);

(三)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及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

(四)组织保障工作(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与部门密切配合、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

(五)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除上述工作层面的评价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一)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完成程度、完成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二)项目实施效果(主要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他效益情况)。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和量化标准,在本办法框架内由各地参考附2(略)自行确定。

第四章 绩效评价方法与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满分为100分(具体评价量化指标附1略)。根据得分的不同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使用的综合评价,将作为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省份,将予以适当的奖励。

省级财政(务)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第十四条 财政部对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各地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4

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机构】 【发 文 号】 【颁布时间】 【实施时间】 【效力属性】

安徽省建设厅

建安〔2008〕211号 2008-10-21 2008-10-21 有效

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安〔2008〕211号

各市建委: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我省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平稳好转,我厅制定了《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动。

在安徽省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或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四)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五)起重吊装工程

(六)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七)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八)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或者高度虽不足6m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九)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十)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十一)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十二)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前款所列重大危险源范围进行调整。

第三条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制度和备案制度,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

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突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名录与实际不符的,应当责成施工单位及时完善。

应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并对每个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建立监管台帐。

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和过程控制情况;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施工现场与内业资料相符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台帐;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履行监理职责的情况等。

第四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承建工程施工范围和特点,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并报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与工作职责,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施工方案、控制措施、检查、验收及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经单位施工安全管理部门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或者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加盖单位印章;再报工程项目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审查批准,加盖项目总监执业资格专用章后,方可实施。

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必须经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并依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意见书应当作为方案的附件。

经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修改后应当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第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

第八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应当编制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抢险救助人员与设施,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审查、批准程序参照第六条执行。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情况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告知作业人员;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应当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平行检查及必要的旁站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力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书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作为安全监理的重要内容。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帐,按规定认真编制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内的工程项目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理。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负责跟踪监督,直至整改到位;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下达暂时停工令,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及时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造成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未按期整改的,应当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责令其停工整改,并按照不良行为记录办法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理;对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 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及其人员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职责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或者停工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两项行政许可的规定,向省发证机关提出暂扣有关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收回有关责任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建议。

发现工程监理单位未按照本办法履行规定的监理职责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按规定作出不良记录等相应处罚或提出处罚建议。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5

皖人发„2002‟69号

各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现将《安徽省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事厅 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安徽省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聘任制度,规范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保障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应根据工作需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自主择岗,用人单位自主聘任,政府依法监管,群众参与监督的基本要求,实行竞争聘任和择优聘任。

第三条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数量实行结构比例控制。省人事厅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型、编制、工作任务、人员结构等因素,制定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意见,并根据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需要和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进行宏观调控。

第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结构比例指导意见,负责核定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 事业单位做好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工作,并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动态管理。

第五条 事业单位在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设臵专业技术岗位,并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单位的性质、人员编制、人才结构等情况,对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级别、数量进行合理安排和明确规定。岗位设臵要坚持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要有利于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合理使用。

第六条 事业单位要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特点,具体制订各类、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具体聘任条件,做到职岗相符,职级相符,职责相符。

第七条 受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

(一)具备按国家和省规定程序通过评审和考试、考核认定取得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或经批准试行“以聘代评”的;

(二)能全面履行所聘岗位工作职责

(三)遵纪守法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尚未达到国家法定的离退休年龄(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延长离退休年龄者除外);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它聘任条件。第八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单位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任条件、用人部门要求等事项;

(二)应聘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

(三)单位人事部门对被推荐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报送单位负责人审定;

(四)单位采取公开竞争等方式进行遴选;

(五)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考核组,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六)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确定拟聘人员,并将拟聘人员名单在单位进行任前公示,公示一般不少于7天;

(七)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其他负责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约,并公布聘任结果;

(八)单位人事部门办理聘任有关手续。

第九条 单位行政领导原则上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职责,占用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数额。单位负责人(正职),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聘任。

第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转换工作岗位,或聘任期满后需要续聘,应按本暂行办法重新进行聘任。

第十一条 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任单位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 以内旁系血新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上工作。涉及聘任事项时,遇有上述亲属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约管理制度。单位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应以聘约形式确立聘任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聘约的签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十三条 聘约采取书面形式,聘约包括所聘职务、聘任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工作条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反聘约的责任及聘任双方协商的其它事项等。试行全员聘用制事业单位,已签定聘用合同的,聘约可适当从简。

第十四条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由单位确定。每一任期一般为1至3年,也可与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课题)的周期相同,但不能超过法定的退休年龄。

第十五条

聘约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定约束力,签约双方必须全面履行聘约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聘约内容。如确需变更聘约内容,双方应协商一致。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原聘约继续有效。

第十六条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订立的聘约或采用欺 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聘约无效。

第十七条

聘约中规定的聘约的终止条件出现时,聘约自行终止。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约:

(一)受聘人员不履行聘约的;

(二)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

(三)患病或非因公负伤,连续6个月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

(四)年度考核或者任期考核不合格的;

(五)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被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教养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七)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单位不得解除聘约:

(一)聘期未满,又不符合第十八条所列条件的;

(二)妇女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三)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可随 时单方面解除聘约:

(一)单位不履行聘约的;

(二)考入高等院校、依法服兵役、被录用或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三)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在前述十八、十九、二十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单位和受聘人员中一方要求解除聘约的,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解除。但承担重要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如提前解除聘约,将给单位带来技术项目的终止、知识产权纠纷、技术失密及可能产生较大经济损失的,在聘约终止条件未出现时,不能提前解除聘约。涉密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单位或受聘专业技术人员违约,应按聘约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任期考核是对聘任期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综合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以及续聘、解聘、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任期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注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主要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在任期内履行聘约情况,一般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任期目标任务和取得的工作实绩,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和 业务水平能力等内容。具体考核办法由各单位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

第二十五条

任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任期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和注重实绩的原则,应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坚持考核标准,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履约情况和德、能、勤、绩的具体表现,确定其聘期考核结果等次。

第二十六条 任期考核由单位组织实施。基本程序是:被考核人填写《专业技术人员任期考核登记表》,进行个人总结;述职、测评;单位考核组织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情况对被考核人作出评价,并提出任期考核等次意见;聘任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七条

任期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合格以上的,具备申请续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优秀的可优先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二)基本合格的,暂不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给予3至6个月的告诫期,告诫期内有明显改进的,可视同为合格,仍无改进的,视为不合格。

(三)不合格的,不得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单位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解聘、低聘或调整工作。解聘、低聘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有关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方面有下列权利和责任:

(一)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人事政策、法规制订单位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的各项规章;

(二)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工作需要和聘任条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择优聘任,包括低聘、解聘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三)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工资总额范围内,职务工资、津(补)贴、奖金分配可适当向急需的关键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一流人才倾斜;

(四)国家和省规定的其它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权限。

第二十九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综合管理部门,对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负有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的职责,有权对下列情况作出处理:

(一)未按本办法签订聘约的,责令其补办手续;

(二)未按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聘任的,不予核定工资;

(三)未按本办法进行任期考核而办理晋升、续聘的,宣布其结果无效;

(四)对其它违反国家和省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规定的作出处理决定。第三十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应建立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借聘任之机打击报复专业技术人员或在聘任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一条 单位和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因聘任结果、履行聘约等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第三十二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可参照本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 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暂行办法不一致的,以本暂行办法为准。今后国家如有新的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6

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桂财办„2005‟46号)

各有关市财政局:

为了加强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五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的管理,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自治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是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本级财政补助给有关市、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园区专项扶持资金)。

第三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原则:统筹安排,保证重点;放大使用,讲求效益。

第四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自治区工业园区(开发区)项目落实推进领导小组下达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规定的建设范围、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必须符合自治区与工业园区所属政府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状中规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不得用于项目管理经费的开支,也不得用于偿还园区专项扶持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以外的债务。

第五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安排,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和自治区确定的重点进行。对具体项目的投资补助扶持,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第六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凡使用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具备条件、具有必要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从事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

第七条工业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园区专项

扶持资金的预算管理,实行“先审核,后下达预算”的办法,严把预算下达审核关。并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下达园区专项扶持资金项目预算。

第八条为了使工业园区项目尽快开工并加快工程进度,发挥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拨付,应根据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园区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分次拨付。

原则上分三次拨付:在项目已做好开工准备或已开工的建设项目,一次性拨付园区专项扶持资金50%,作为启动资金;当工程进度达到一半,或项目配套资金达到或超过一半时,再按程序拨付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40%;余下10%的园区专项扶持资金,待项目竣工结算后拨付。

第九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申请、审批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财政部门审核。

(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对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及有关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概(预)算、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然后提出审核意见报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资金管理局)。

(三)自治区财政厅在认真审核市财政部门上报的有关材料后,按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拨付原则分期将资金拨付到市财政部门,再由市财政部门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按用款计划和工程进度将资金拨付到工业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

(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项目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提交的资金使用申请资料应完整、真实、准确。主要包括如下资料:

(一)项目的总体规划及批复文件(第一次申请时需要提供);

(二)项目立项及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概算(第一次申请时需要提供);

(三)经批准的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

(四)项目工程进度及完成情况;

(五)各项资金(累计)的到位、使用及结余情况;

(六)资金申请书或用款计划。

第十一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品目,要实行政府采购。实行政府采购的大宗材料或专用设备资金支付由建设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后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第十二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财政部门有权停止或暂缓拨付资金。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

(二)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投资扶持原则和建设重点的;

(三)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

(四)不符合批准的建设内容或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的;

(五)核算手续不完备、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六)不合理负担和摊派的。

第十三条园区专项扶持资金下达后,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调整。对确需要调整的建设项目,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送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资金管理局)备案。

第十四条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并按季向工业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和自治区财政厅(资金管理局)报送财务报表。

第十五条园区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对配套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以及对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安全负总责。负责落实项目业主和应由当地政府配套的资金,并将配套资金及时足额筹措到位,保证用于工业园区确定的项目建设。第十六条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和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园区专项扶持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工业园区所在地的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园区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做到事前参与、事中跟踪、事后检查,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防止资金流失和挪作他用。

自治区财政厅(资金管理局)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拨付到位情况、使用管理情况、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及到位情况。跟踪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并对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配套资金落实及到位情况、园区新建道路情况、土地平整完成情况、新增供水管网和供电情况等;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为:园区新签约企业数、新落户企业项目开工数、新落户企业投资额、落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就业等。

第十八条使用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建设项目,其工程结算须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核实工程建设成本。工程竣工后,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截留、挤占、挪用园区专项扶持资金的,除将已拨付的资金全额收缴国库外,财政部门立即停止对项目单位拨付资金,并进行全面检查整顿,直至纠正。对有关责任人员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农业( 农牧、农村经济) 厅( 局、委、 办) 、银监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 农业部联合印发了 《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财农 〔2015〕31号) ,明确提出,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重点要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 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研究制定了 《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7月22日

附件:

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支撑。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既是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 “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而且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也具有积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由政府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化解农业农村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期,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 《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 财农 〔2015〕31号) ,明确将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点内容。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 一)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发挥好资源配置中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创新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 二) 主要目标。以建立健全省( 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 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业大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 三) 基本原则。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坚持以下原则:

地方先行。以省级为主,鼓励各地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分支机构, 逐步形成省级以及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中央支持。中央财政利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对地方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适时组建全国性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专注农业。财政出资建立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坚持政策性、专业性和独立性,必须专注于支持粮食生产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信贷担保余额不得低于总担保规模的70% 。

市场运作。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以可持续发展为运营目标,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实行市场化运作,承担市场经营的相应风险。

银担共赢。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合作银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政策支持,降低银行农业贷款成本和风险, 在政策要求范围内放大农业信贷担保倍数,实现银担合作共赢、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 四) 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框架。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全国性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 暂名: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 、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市、县 ( 市、区,以下简称市县)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 五) 加快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力争用2年时间建立健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2015年,各省要把中央财政安排的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投入重点和工作重点优先放在支持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和农业大省要在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方面实现突破,初步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也可以在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 2016年,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建成并正式开始运营。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由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并独立运营。 暂时不具备条件成立独立运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地方,可以采取有效方式提供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作为过渡形式。过渡期不得超过2年。

( 六) 适时筹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 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健全的基础上, 适时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重点为省级及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行为规范和风险救助、再担保、人员培训和信贷政策对接等服务。

( 七) 稳妥建立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有条件的市县可以建立市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省级财政可以安排一定资金给予适当支持。 省级担保机构要为省内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业务设计、业务指导、政策对接和监督管理等服务。

三、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

( 八)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 省级财政部门要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对省级、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进行资本金注入。除地方发起方投入资本金外,中央财政可以利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对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给予一定资本金注入支持。鼓励省级财政安排本级财政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允许银行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适当参股,但非财政性资金占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资本股份不得超过20% 。

( 九) 建立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省级财政要会同有关部门明确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经营风险的补助条件和补助标准,主要包括担保费补助和代偿补助等,鼓励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做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稳定经营预期,降低农业贷款者资金成本。担保费补助主要弥补农业信贷担保的业务费用,代偿补助主要弥补农业信贷担保的代偿风险。要明确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市场主体责任,对担保费补助和代偿补助实行上限控制。

( 十) 建立农业信贷担保系统风险救助制度。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利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风险准备金等救助制度,应对农业产业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出现资本流动性危机, 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救助机制,帮助及时化解风险。

( 十一) 明确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客户和业务定位。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应优先满足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 对其开展粮食生产经营的信贷提供担保服务, 包括基础设施、扩大和改进生产、引进新技术、 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土地长期租赁、流动资金等方面。农业信贷担保可以逐步向农业其他领域拓展,并向与农业直接相关的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纳入支持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业务范围。

( 十二) 支持扩大信贷担保机构的杠杆倍数。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信用优势, 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征信评级,支持在政策要求范围内适当放大担保倍数,增强服务农业能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战略合作银行要合理扩大分支机构业务授权,建立符合农业业务特点的决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

( 十三) 建立银担合作共赢机制。建立财政部门、农业部门、银监部门、战略合作银行的协商沟通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长期协同支农机制。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政策设计要明确合理的担保费率、贷款期限和代偿比例等,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战略合作银行要加强协调, 创新更多适合新型经营主体的担保和贷款产品、 服务方式。

( 十四) 加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经营风险管理。要增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对单笔和相关联信贷主体的信贷担保额度要有适当的上限控制。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特点,逐步建立和强化对借款者的信用甄别与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共享的农业信贷担保信用信息、业务信息、风险信息数据库,搭建服务农业发展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服务网和信贷对接平台。普及和强化金融法制意识,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探索完善违信处罚制度,加大金融监管执法力度。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代偿率达到一定限度时,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要及时发出预警,要求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强化业务风险评估和管控,审慎开展新业务。

( 十五) 落实现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从农业中小企业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执行现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按照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 〔2012〕25号) 有关规定执行。

( 十六) 完善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考核机制。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着力降低信贷担保业务收费标准, 结合实际降低或弱化赢利考核要求,重点考核其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项目个数、为农服务、风险控制等情况,建立持续性和政策性并重的业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 十七) 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人才队伍建设。 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重视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高层次金融人才,市县信贷担保机构要积极引进和大力培养既懂金融又懂农业的农业信贷担保专业人才。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加大业务人员培训力度,尽快建立一支作风扎实、专业素质高、严守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着力做好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组建工作

( 十八)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要按照经国务院同意的财农 〔2015〕31号文件要求,在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要会同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组建和运营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负责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组建工作,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并对市县工作给予指导。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制定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运营及监督管理指南,指导各地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开展。

( 十九) 明确职责任务分工。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农业部门、银监部门研究确定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范围界定、农业信贷担保的资格认定条件,梳理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设立的流程和组织结构,做好公司筹备设立的前期工作。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供农业信贷担保项目的设计指导与推介,在担保机构申请财政经营风险费用补助时确认担保业务是否属于支持范围; 对于农业担保信贷支持的项目, 农业部门在其后续发展中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辅导,降低贷款的风险。银监部门负责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推动与指导。省级人民政府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

( 二十) 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要会同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及时与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沟通,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各地要在2015年9月底之前将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备案。

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工作由财政部、 农业部、银监会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经与各地协商后提出筹建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上一篇:农村社会保障调查问卷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500字作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