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通用8篇)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篇1

株 洲 杨 静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内容解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 花衫。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1)师: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唱段六:《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公路设计要点,技术指标,设计服务

2006年11月, 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对丽江市鸣音~阿里恒~梨园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公开招标, 我院按招标要求参加有幸中标, 合同内容为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勘察设计及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

1设计依据

1.1主要技术指标

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规定, 结合本条公路的大件运输使用任务及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本项目按三级公路修建, 路基宽度7.5米。

丽江市鸣音~阿里恒~梨园公路R01合同段平纵技术指标运用情况:最小平曲线半径58.073米1个, 直线最大长度334.78米, 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44.09米, 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30.82米, 最大纵坡6.523%, 长264.32米1段, 最短坡长120米1段,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1102.39米1个, 凹形1505.83.米1个。

2设计要点

2.1总体设计

2.1.1技术标准采用。根据初步设计批复,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采用汽车─超20级、挂车─300, 其它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 执行。连接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2.1.2总体设计原则。根据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拟定如下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的总体设计原则:

(1) 一个中心: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 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方案、标准、功能等, 形成了设计概算, 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

(2) 五个基本点:坚持以地方路网规划兼顾沿线经济发展的设计指导思想;坚持"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主题对公路各个层次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原则;坚持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互协调的原则;坚持按地质条件选线的原则;贯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精神, 落实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的思想。

2.2路基路面及防护工程设计

2.2.1路基设计路基宽度7.5米, 路拱横坡2%, 横断面布置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为满足大件运输及改建工程的需要, 平曲线采用三类加宽, 超高方式为绕道路设计中心线旋转。

2.2.2路面设计

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图》, 项目所在地属于V4区, 结合交通量、公路等级对路面结构的要求, 考虑到路面面层应具备坚实、耐磨、抗滑、耐寒热、抗剥落、防雨水下渗的功能, 本项目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路面Ⅰ、Ⅲ方案:适用于土质及软质岩路基, 面层采用7cm 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0.6cm SBR改性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采用25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一般地区采用30cm级配碎石, 季节性冰冻地区采用70cm级配碎石。海拨较高者按季节性冰冻地区考虑抗冻设计, 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为40cm。

路面Ⅱ、Ⅳ方案:适用于填石路基及石质路堑, 面层采用7cm 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0.6cm SBR改性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采用25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一般地区采用20cm级配碎石, 季节性冰冻地区采用70cm级配碎石。海拨较高者按季节性冰冻地区考虑抗冻设计, 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为50cm。

2.2.3特殊路基设计

(1) 软土地基处理:本合同段软土地基段软土厚度不大, 为浅层软土, 路基填土不高, 采取换填加片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进行浅层处治。

(2) 新旧路基结合部及纵向填挖结合部处理:沿老路改建路段, 为保证新旧路基良好结合, 应加大土质台阶开挖宽度, 斜坡高填地段采用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处理。路基纵向填挖结合部, 除开挖纵向台阶外, 路床采用换填碎石土及碎石加土工格栅处理。

2.3涵洞设计

2.3.1涵洞设计原则

(1) 在兼顾周围景观、建筑的需求, 以满足交通功能为基本要求下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 体现适用、安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

(2) 利用合理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在设计、施工均可行的情况下, 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3) 涵洞布设尽量考虑暗涵, 以盖板涵为主。对兼作通道的涵洞, 根据地形、通行等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净空标准。

2.3.2涵洞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挂车─300。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100。抗震设防: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

3施工期间设计服务

2007年12月该项目正式开工。我院共派出驻工地设计代表2人组成该项目代表处, 以设计代表处为依托展开设计后期服务工作。深入工地, 现场解决为主。技术复杂和重大变更由后期服务处会同院总工办及原设计相关处室协同解决。同时, 我院还积极组织参与设计的技术人员参加标前会、现场设计交底和设计回访, 及时解答设计疑问和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提供技术保障。

4设计变更

丽江市鸣音~阿里恒~梨园公路施工中所发生的主要变更有:

4.1片石换填:项目内部分路基开挖后土质多为黑色淤泥和草煤层土壤, 地基非常软弱。根据专题会议进行了充分讨论, 达成一致, 会议原则同意设计院提出的不良地基处治原则和方案 (路基片石换填及天然砂砾换填) 。

4.2片石抗冻层:根据梨园工管[2008]17号工作联系单"为保证雨季道路畅通, 拟同意由路基施工单位提前进行碎石抗冻层施工"。

4.3挂网喷射砼边坡防护及柔性防护网边坡防护:项目内部分边坡开挖后整个坡面均为比较破碎的强风化花岗岩, 经雨水侵蚀后坡面坍塌孤石滚落, 整个岩体表面裂隙明显处于不稳定状态, 表面剥离, 对其下的行人和车辆通行造成极大的威胁。根据专题会议纪要"二、路基边坡处理设计方案"取用喷射混凝土边坡防护及柔性防护网边坡防护。

4.4 C25片石砼重力式抗滑墙:合同段沿线地质岩性主要为强风化泥岩, 亚粘土, 碎石土, 受季节影响, 出现坍塌。不具备按原设计进行坡面防护的条件。经四方代表在现场查看和研究决定, 由于边坡不高, 建议取消原设计的锚杆现浇拱形护坡;对边坡进行清坍;揭帽;增设C25片石砼抗滑挡墙。

4.5圆管涵:根据梨园水电站建设的总工期需求, 确保业主对进场公路制定的"5.31通车"的节点工期目标, 并确保路基纵横向排水需求的前提下, 将部分盖板涵变更为圆管涵;通过四方代表的现场勘察, 确定对涵洞工程的结构形式和位置进行完善设计。

4.6盲沟:项目内部分路基降坡后, 地表水丰富, 边坡渗水量大, 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极大隐患。经四方代表在现场查看和研究决定, 在此部分段路基上增设片石盲沟, 四周用土工布包裹, 以保证排水顺畅和路基的稳定性。

4.7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根据2008年10月5日, 梨园水电站建设筹备处第10期"梨园水电站进场公路设计问题专题会议"的专题会议纪要, "根据揭露的地质情况, 建议采用以桩基挡墙方案为基础展开工作"。

4.8突起型震荡标线:路线所经区域为高寒高海拔地带, 地势险峻、道路急弯坡陡, 为确保行车安全, 特增设突起型震荡标线。

4.9防撞墩:路线沿山形而修建, 山高谷深, 横坡陡峭, 纵向沟谷发育, 区内悬崖峭壁发育, 地形错综复杂, 弯道多, 弯道半径小, 纵坡大;根据云南天勋工程咨询公司梨园水电站进场道路监理部会议纪要, 要求确定对C25级混凝土防护墩护栏的位置和防护形式进行变更。

结束语

该项目在勘察设计过程中, 大胆创新, 积极更新设计理念, 把保护环境和节约土地列入勘察设计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 将以"先进适用的技术, 科学严格的管理, 热情周到的服务, 持续不断的改进"的质量方针为指导, 群策群力、精心设计, 在部、省、厅的正确领导下, 进一步提升设计理念, 为建设"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快捷通道而努力, 为云南的交通事业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篇3

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设施小品造型及其环境色彩等相关概念的探讨,将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色彩设计思想导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研究,并结合设计武汉东湖梨园广场带有楚文化韵味的设施小品案例进行解读。目的是在确立了对城市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定位的基础上,从环境艺术小品所处环境的特色塑造需要入手进行设计的探索,以期对城市环境小品的创新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今后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小品设计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Abstrac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art objects of urban square facilities, its environment colors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we study th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design ideas within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as combined with design facilities in Wuhan East Lake Liyuan Square of Chu culture as a case.

The purpose is to establish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located on, to play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sketch, and to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hav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sketch design for the future.

关键词:楚文化 环境艺术小品 环境色彩

城市环境艺术小品作为服务于城市居民的附属构筑物,是传播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的城市是人,物和信息交错的流动空间,环境艺术小品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它的完善程度和品味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甚至体现城市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建设越来越雷同化的今天,如何对城市环境进行有地域文化的特色塑造已经日益受到政府部门与广大市民们的关注。

1.武汉市地理文化概况

1.1武汉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清末洋务运动,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的兴起和经济发展,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还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被称为“百湖之市”。

1.2武汉市环境艺术小品设施现状

武汉本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现代化都市,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剂楚特色风貌却逐渐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和毫无特色的公共设施所取代。江城原本所蕴含的楚文化精神被掩藏其中,如同被被淤泥埋没的珍珠,遗失了曾经的风采。同时这也是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的通病,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加速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原本相对独立的城市风貌逐渐模糊,文化特征趋近相同,城市特色文化也慢慢变得平淡无奇。所以,如何借助城市环境小品的塑造重现楚文化特色,体现武汉的城市文化和精神风貌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楚文化的造型与色彩探究

楚文化是一支别具风格又大气恢弘的南国文化,楚文化大致包括六个部分:精致绝美的青铜器冶炼技艺,色彩绚丽的丝织刺绣,精美绝伦的木竹漆器,婀娜美妙的舞蹈音乐,浪漫而慷慨的楚辞诗赋,大气磅礴的老庄哲学。对楚文化艺术品的造型和色彩元素进行探究,使我们能清晰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有助于设计出兼具楚文化特色和设计感的环境艺术小品。

2.1楚文化造型元素探究

提到楚文化,大家脑海里面浮现出来的第一个图案就是凤纹。楚人有崇凤的传统,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凤凰是神鸟,鸟中之王。凤纹的流行是楚文化鼎盛期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描绘凤的形象时,楚人把美好的特征和性格都赋予给了凤。楚国人对凤的崇拜影响了其文化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楚国的青铜礼、乐器和各种生活用品中,还包括漆木生活用品和各种服饰服装中都有凤的身影。比如楚墓中常见的虎应乌架鼓。鼓架以凤、虎为造型,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我们对于楚文化造型的探究还涉及了装饰纹样的思考。纵观楚文化考古所发现的丝织绣品和漆器上的纹饰,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楚人对于几何纹样的极度偏爱。由于织锦因受材质和技术因素的限制,折线形的几何纹样便占绝对优势。其中,菱形纹是由方形纹演化而来的。由于方形纹在规律化的排列中缺乏动感和变化,在求动、求变的楚人看来,菱形纹却能和他们的审美气息相呼应与统一。丝织品的几何纹样变化多端,或曲折,或断续,或相套,或相错,与其他难以名状的纹饰相配,奇诡如迷宫,由菱形统摄,楚人似乎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除此之外,楚文化中较为常见的装饰纹样还有动物纹样、云气纹、人物纹等等。这些纹样之间通过灵巧的穿插变化,体现出了严整的秩序感,繁而不乱,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和浪漫色彩。无论是龙凤、花草,还是几何纹样,皆是以生动流畅的曲线造型。楚式纹样无论是依附于哪一种器物,它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极具特点,并呈现出灵活轻快的统一风格。

2.2楚文化色彩探究

中的是古代楚国人兼收并蓄的生活智慧与浪漫开放的艺术才情。我们只有了解楚文化的色彩特点,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楚文化传统设计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对于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楚式纹样的色彩配置无论是运用在青铜器、漆器,还是丝织品上都具有明丽、鲜艳的美感。楚国的青铜器的装饰工艺让原本笨重朴实的青铜器有了色彩属性,越王勾践剑的剑身上有仄色菱形花纹,剑阁处还使用镶嵌技术制作了蓝色琉璃花纹;而漆器往往以红、黑二色为主要基调,辅以五彩;织绣品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灵活运用红、黄、绿、蓝、紫、棕、褐、黑等颜色,使楚国服饰更加色彩斑斓。

通过综合研究楚地代表性的文物,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三个特征:

1.色彩配置多倾向于使用暖色系色彩。如工匠将镶嵌和金银错工艺用于青铜器身上,用红铜、金银丝产生出来红、黄等色彩;漆器上常见的朱红;绣品上的红棕、金色、茶褐、赭石等颜色。大量的暖性色彩,使我们能够深刻的体味到古代楚国人身上热烈浪漫的真性情。

2.使用邻近色、类似色相构成作为基本色彩。由于邻近、类似色构成的色相之间差别较小,对比弱,很容易取得统一,色调的特征是单纯、柔和的。楚纹样的色彩在取得统一的同时,又通过小面积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取得变化,因此整体视觉效果并不会产生单调感。例如龙凤虎纹绣,灰白素色罗为底,上面的龙、凤、卷草纹用棕、黄绿、土黄、灰、黑等对比缓和的邻近色绣出。为了突出了矫健的斑斓猛虎,使用对比强烈的红黑相交条纹点缀于画面中。把握整体的色调统一,又不失变化,使得画面不至于显得呆板。楚人尚道,因而他们的色彩美学不可避免的会与老庄哲学思想相关联,老庄之道的境界正是“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这种思想在楚文化的色彩表现上,就是各种颜色的调和。

3.楚文化艺术品种类虽然繁多,色彩也是纷繁斑斓,但几乎从每一样楚艺术品中我们都能找到一种醒目的颜色和一种令人敬畏的颜色——红色与黑色。楚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已经融入了血液之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楚文化色彩。我们能够从楚漆器和帛布绢画中看到,红黑二色几乎占据所有色彩格局的百分之八十。楚人尚赤,认为自己是祝融的后代,而“红”往往跟“火”与“血”联系在一起,红色象征生命、力量、光明,楚人崇拜凤图腾,也是因为凤凰是不死之乌,是再生和永生的象征:而黑色代表死亡、黑暗和恐惧。红黑二色都使人产生敬畏,充分显示了楚人“事死如生”的庄严态度。

2.3小结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楚文化的造型和色彩审美特征。在造型上除了楚凤,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还有编钟,编钟以其独特的音乐性能和工艺上的高技术含量,代表了楚国先进的艺术造诣和科技水平。楚文化常用的几类纹饰主要有:几何纹饰,动植物纹饰,人物纹饰和综合类纹饰。由于几何图形具有平衡性和秩序感,使得几何图形在现代社会也一直很受欢迎,成为设计者们钟爱的时尚元素。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是楚人对于朱砂红和玄黑色的熟练运用;除此之外,红棕、土黄、灰青、墨蓝等颜色也常被作为辅助色点缀。

3.武汉东湖梨园广场环境艺术小品造型及色彩设计

3.1武汉东湖景区环境色彩分析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武汉市的东部,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百万人次,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对武汉东湖景区的环境色彩调查集中在东湖梨园听涛景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色彩分析。通过对景区的四季气候,土质土壤,湖泊水体以,植被绿化等自然环境和周围的人文历史,建筑气质,以及武汉城市整体风貌的环境色彩收集,提取出了东湖景区的环境色彩。运用色卡类比的方法,为后面的景观小品色彩设计作为参考。

3.2梨园广场环境艺术小品定位与分析

依据武汉市现代与历史并存的城市特色和兼收并蓄、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在其对梨园广场环境艺术小品的特色塑造中,我们既要借鉴传统的楚文化色彩和造型又要中对整个梨园广场的风貌规划性质的确立,即面向城市未来发展、融合地域特色等城市形象来设计。

对于环境艺术小品的造型方面,我们借鉴了楚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编钟形式,以及生动灵巧,富有现代感的几何形纹样作造型设计,并且使用金属材质来提升小品设施的现代感。在色彩配置方面,为了与梨园景区整体的暖仄色彩环境相协调,同时也凸显楚文化的色彩性格,我们主要选取的颜色仍然以经典的红黑色为主要配色,辅助土黄和白色等加以点缀。

3.3梨园广场环境艺术小口造型与色彩具体设计

3.3.1梨园景区导向牌设计

导向系统造型设计运用了楚文化最常见的编钟元素,编钟的外形轮廓简化成正梯形作为金属支撑骨架,指示牌的主体部分使用不锈钢板制成,易于成型和批量制造,亦使得导向系统不仅大气稳重而且昊有时尚气息。主要的配色方案是红底配白字,红色是楚文化的代表色彩,同时让指示牌在一片绿意盎然的东湖景区中凸现出来,增强视觉引导;红色背景中使用白色的文字会更加醒目,也可以缓解视觉疲劳。黑色作为辅助色来修饰支撑结构,土黄色则作为导视牌的点缀色用于主题边沿的装饰,塑造浓郁的楚文化氛围。

3.3.2梨园景区垃圾桶设计

垃圾桶采用不锈钢材质和菱形纹装饰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色调为黑色。考虑到垃圾桶的结构应该要简单低成本,所以我们使用简洁的折线作为垃圾桶的设计形态,装饰花纹选取的是楚文物中常见的菱形纹,以红底白线的配色来取得简练时尚的效果,与梨园景区的导向系统色彩配置相呼应。

3.3.3梨园景区休闲座椅设计

这款景观座椅的灵感来源于楚舞,富有浪漫情趣的楚人,酷爱音乐和舞蹈。楚舞的特色是“飘逸”,长袖是体现楚舞飘逸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沙东郊楚墓帛画中的女子形象,是以宽袖、长衣、纤腰为特征的。座椅的凳面正是水袖飞舞的形象,选用木色的防腐木制成,中间一条红色的拉丝金属板镶嵌其中,既呼应了楚文化的经典色彩,也寄托了楚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将依然被延续和传承的美好祝愿。

四、结语

当今社会,城市特色风貌的缺失与塑造是全球都在探索的课题。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小品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使用功能,而要能融于整体城市地域风格,并具有精神文化内涵。楚文化不仅丰富了武汉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而且强化了城市形象个性,同样的,公共艺术的繁荣也能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辛艺峰,城市细部的考量城市细部的考量——环境艺术小品设计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彭德,楚艺术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3]方长江,楚巫文化美学特征浅探,黄冈师专学报,1986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篇4

班级:高一(11)班

执教者:徐赵雅

时间:05.11.24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归纳与模拟等教学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激发对祖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模拟表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被人们称为“国粹”,被外国友人称为“北京opera”的是哪种艺术形式?(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戏曲艺术。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歌舞戏”、“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元戏”(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形成。)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京剧《群英会》选段《空城计》,通过设问,引出表现内容之一:

历史事件

b、播放音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通过设问,引出表现内容之二:神话故事

c、提示故事《梁祝》,由学生推断回答,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2、表现形式

传统戏曲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以京剧为代表来研究一下戏曲的表现形式。

(1)欣赏京剧《红楼梦》片断《晴雯》,并思考几个问题:

a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b京剧的角色有哪些行当?

c哪些动作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d有哪些布景、道具?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1的形式小结。适时回播视频帮助理解。

表格1

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

唱腔音乐

唱腔程式化:皮黄腔(西皮、二黄)

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板、鼓、锣、钹等民族乐器

人物角色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分

特有现象:女角男扮

表情动作

夸张、虚拟

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

舞美服饰

舞美简单抽象

有典型的服饰造型

3、模拟表演

(1)进行到问题“哪些动作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时,学做戏曲中的若干动作。

女生:兰花指男生:亮相

(2)播放京剧《水浒》选段《坐楼杀惜》,模仿其中对白。

男女生分别模仿角色宋江和阎惜娇在剧中的对白,然后请全体男女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现场表演,再由学生推派代表上台表演,学生评议,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二)现代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仍然以京剧作为例子进行探讨。

1、欣赏大型现代京剧《中国贵妃》片段,并思考几个问题:

(1)演唱形式与传统戏曲有何不同?

(2)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

(3)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2的形式总结,并适时回播视频帮助理解。

表格2

现代戏曲艺术特点

演唱风格

增加了重唱、合唱等形式,引入了美声唱法

音乐风格

除继续保持传统特点外,引入了交响乐等形式

舞美灯光

精美华丽、虚实结合,运用高科技手段烘托剧情

3、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并加上“亮相”等动作。

三、总结与归纳

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四、课后探究

以“现代戏曲将取代传统戏曲”为辩题,学生自由组成正反两方,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进行辩论。

点评:浦钟兴

本课例属非试点学校提前引进新教材内容所上的试验课。执教者注重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心理及审美习惯与认知基础的分析研究,作出了较为适切的选择,从而为本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样是重点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执教者摒弃单纯以花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表面肤浅方法与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与制作精美的音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可谓抓住了根本。

梨园撷英教案 篇5

(二)滕州市北辛中学: 张

玲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四

梨 园 撷 英

学习目标:

1、2、通过戏曲欣赏了解不同地方戏曲剧种的情况。

欣赏了解不同剧种的声腔特色及所表达的内容,并能辨别不同

剧种的风格特点。

重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不同戏曲剧种。难点:辨别不同剧种的声腔。

教学过程:(播放《唱脸谱》课间曲)感悟导入:

提问:《唱脸谱》运用了什么曲调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京剧

师: 京剧只是戏曲剧种之一,那么你们对戏曲有多少了解。比如戏曲的种类?曲目?著名演员等等?

学生回答

师总结:

戏曲音乐呢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统计,全国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最为著名的有京剧、昆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五大剧种,其中京剧居于首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京剧和黄梅戏。

自主探究:

京剧的形成:时间(清代道光年间),地点(北京),音乐基础

(徽调和汉调),主要腔调是(二黄、西皮)。代 表 曲 目:《铡美案》、《沙家浜》、《红灯记》等等。代 表 人 物: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

学生讨论并回答

合作竟学:

欣赏京剧名段《铡美案》选段(让学生说出相关故事)师总结《铡美案》故事情节。

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

提问:以上两段运用了什么唱腔?分别表现了包拯怎样的心情?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现代京剧名段《智取威虎山》选段

《打虎上山》。

提问: 什么是现代京剧?

他和传统京剧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部作品就是以革命历史故事创编的,老师讲创作背景。

欣赏《打虎上山》

师:

1、引子部分由圆号奏出的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茫茫的林海,茫茫的雪原)

2、乐队的伴奏衬托出杨子荣的什么形象?

(英雄、果敢、坚决消灭匪徒的决心)

师总结提问:京剧的唱腔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呢?(端庄大方)

巩固训练:播放《女驸马》猜剧种 黄梅戏:提问:它是哪个地方的?流行哪里?基本腔调有几种?

学生讨论回答

欣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提问: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此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清新、朴实、委婉、细腻、动听)

师:欣赏完了我们就来唱一唱这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感受一下黄梅戏的韵味吧。

师生共同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测试评价:

听辨抢答看谁最聪明

种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

传统京剧 《

黄 梅 戏 《

醉 酒 》

现代京剧

知识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大剧种的两种,收益很多。那我们的地方戏是什么呢?

(柳琴戏)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其唱腔的落音处:女腔用小嗓子翻高八度演唱,男腔则加入衬词并托后腔。这就是我们柳琴戏的独特风格。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吧。欣赏柳琴戏《姊妹易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京戏、黄梅戏的声腔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很快的分辨出来。这说明同学们学的非常的认真。众多的戏曲剧种都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下去。

《梨园撷英》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环节,戏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我以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走进黄梅戏”来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戏曲中人们较熟悉的京剧、黄梅戏两大剧种。那么,怎样进行这一教学环节呢?

“乐(音乐)即(快乐)”。我想老师应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指导者”,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音乐课堂上积极参与欣赏、模唱、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进行“走进京剧”这一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使本感枯燥的戏曲音乐知识,变为师生戏曲知识的交流与展示。在京剧唱段欣赏中,让学生对比欣赏传统京剧《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打虎上山》选段。学生在模仿演唱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在“走进黄梅戏”这一教环节中,学生了解、欣赏了黄梅戏,并对所欣赏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较为熟悉,在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了学生演唱戏曲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及表现力。

家乡的梨园作文 篇6

春天的梨园雪白雪白的。梨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儿。远看是白茫茫一片,仿佛走进了雪的世界;近看又像一大群白色的小蝴蝶在梨树之间翩翩飞舞,舞姿那么轻盈、优美,犹如仙境一般。树下绿绿的小草在缕缕阳光的映照下,像眼睛一眨一眨在欣赏蝴蝶迷人的舞姿,还有金黄的油菜花也不示弱,她迷人的妆扮让小草的眼睛眨的更欢了,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尽显大自然的魅力,让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夏天的梨园是翠绿的。夏天,梨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一个个青色的小梨像调皮的小娃娃,紧紧地抓着树妈妈,一阵风吹过,活泼的小娃娃们开心得摇摆,好像撒娇一样;远远看去,大大的梨树就像是用绿色的宝石装扮成的一棵“宝石树”,在阳光下显得有点晃眼。

秋天的梨园是金黄的。深秋时节,梨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小灯笼——雪花梨。这个时候的梨园到处弥漫着梨香味,闻着诱人的香味欣赏着宝石叶子掩映下的黄澄澄的雪花梨,让人垂涎三尺,马上摘下一个梨咬一口,香香甜甜,回味无穷。

冬天的梨园又回到了雪白色,但这次落在梨树上的,是真正的雪,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我知道这大雪告诉我们,明年的梨园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梨。

梨园《志德碑》考辨 篇7

《志德碑》作拱门形, 木质, 漆剥落, 中部铆榫脱开, 下部划痕较多, 但字迹可辩。保存完整。通高154厘米, 宽68厘米, 边框宽5厘米, 厚5厘米。碑额高19厘米, 雕漆金双龙戏珠, 上书“誌德碑”三字, 隶书。碑文竖35字, 横12字, 共计410字, 楷书。碑文是:“梨园戏班子民双珠、云翘等, 为鸿恩峙同山岳, 勒碑永颂千秋事。缘珠等各班自备戏船一只, 便于撑演贮戏箱行李。通班全年在船宿食, 以船为家。因听雇溪船, 每遇海坛雇运饷米, 多有撑避。押运员目恐干稽延, 遂勒珠等戏船接载, 致珠等演毕夜半而回, 觅船不见, 通班宿食无门, 在岸露处, 惨莫尽言。珠等于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 将情佥叩署水师提督游宪辕, 蒙批:‘载运兵米, 自应募雇民船。谋食戏船, 奚堪勒载, 致累营生。若果情实, 赴海坛镇呈请饬禁可也。’四月初三日, 匍叩海坛总镇府杨辕下, 蒙批:‘据呈, 业另批饬, 不许乘溪船躲避, 混雇戏船, 以误营生, 但戏船应当分别有据, 方无错误。’二十九日, 具呈县主太老爷王台下, 恳照珠等承管班名赐给据别, 蒙批:‘准给示饬禁’。每班给示一张, 在船为据, 免致错误。珠等深叨提、镇两宪大人大老爷暨县主太老爷覆载鸿恩。为此, 谨勒誌德碑。朝夕焚香, 叩祝三位大老爷福寿绵绵, 奕世金紫。谨颂。乾隆贰拾柒年贰月日, 戏班子民双珠、云翘、翔鸾、庆顺、锦和、八艳、八阳、斌亭、胜凤、碧兰、集锦、敲金、玉珠、雪阳、揖瑞、集瑞、锦林、锦树、瀛珠、珍玉、兴隆、泮水、沭芳、鸣盛、书仓、东聚、壶兰、瑞云、荣招、树梨、凤仪、金兰等仝立。”

《志德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 先后被收录入《福建戏曲历史资料》 (初辑) 、《莆田县志··金石木刻拓本志》和《中国戏曲志··福建卷》以及在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等。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 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凡专家、学者考证莆仙戏史必然会对《志德碑》进行引用及解读。根据笔者所知, 凡收录《志德碑》的出版物和发表的文章涉及其碑文及解读都不同程度存在纰漏和误解。笔者因工作之便, 多次考辨《志德碑》, 现结合专家、学者考证成果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求教于方家。

1、《志德碑》反映出的清代官员确为真实人物。

第一位是游金辂, 字君载, 出身行伍, 1703年出生于莆田东海镇。《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春正月十七日“调福建金门镇总兵游金辂为台湾镇总兵”。乾隆二十六年四月至二十八年任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 (即水陆二提督) 。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冬十月, 因浙闽总督杨廷璋参奏“贪黩不职”, 自刎于鹿耳门外妈祖庙 (《台湾文献丛刊》) , 终59岁。卒后, 追封为定国将军 (正一品) , 墓在莆田东海镇石梯寺附近, 碑文曰:“清台湾镇总兵君载游先生 (中) , 副室夫人林氏暨 (左) , 如夫人陈氏之墓 (右) ”。

游金辂曾寄籍湖南辰溪, 《游氏网》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提供的原始档案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四月, 兵部批复游金辂请改归原籍事:“移会稽察房, 兵部奏覆应如台湾总兵游金辂所请准其改归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籍, 所有编卷应试之处应即归入福建, 不得复援湖广原籍为由藉词冒考”。此外, 莆田东海镇近年发现的文物有游金辂敬献给从祖游新亭八十大寿的雕花挂匾, 阳刻“荣膺赐命”四大字, 边款为“持授荣禄大夫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前署理水师军务加一级从孙金辂为大宗祭酒八十寿特恩诏赐禄帛从祖新亭老先生立。”落款是“乾隆龙飞癸未 (1763) 元春吉旦” (印章) 。以及乾隆十六年 (1751年) 游金辂担任广东南澳总兵官, 为从祖游新亭老先生及其淑配刘氏孺人七十大寿撰写的祝寿幛文, 共制成十二块围屏。围屏文字是在光绪丙申 (1896) 年, 由其从孙、莆田历史有名书法家、优廪生游观澜书写的。游金辂在幛文中自称“辂与从祖忝属同支, 实钦至行, 身羁未职, 难从异地以称觞, 曲唱长生, 遥致华堂之幛。”署名为“署理南澳总兵官事前灌口都司赴浙江接驾赐金牌彩缎加三级从孙金辂顿首拜撰。”因此, 游金辂祖籍应是莆田东海镇。

《志德碑》反映的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 游金辂时任台湾镇总兵, 碑文却以署理水师提督相称, 缘于同年四月游金辂被委以“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 (即水陆二提督) ”和《志德碑》勒碑时间是乾隆二十七年二月。

第二位是海坛镇府总兵官杨瑞, 广东潮州府人, 曾二度任职海坛镇。第三位是莆田知县王恒, 山东郯城人, 曾为《兴化府莆田县志》撰序云:“莆之理学名儒、贤臣义士, 煌煌炳炳, 乃若斯之盛也”。

2、对《志德碑》原文引用和解读方面的商榷。

据笔者所见的文章, 对《志德碑》原文引用常见的错误有: (1) “目恐干”误为“因恐于”; (2) “碧兰”误为“碧菊”; (3) “斌亭”误为“武亭”; (4) “沭芳”误为“沐芳”; (5) “揖瑞”误为“辑瑞”; (6) “东聚”误为“克聚”; (7) “瑞云”误为“瑞金”; (8) “胜凤”误为“牡凤”; (9) “树梨”误为“梨树”; (10) 正文字数410字误为412字, 甚至引文漏字。

在解读《志德碑》上值得商榷的有: (1) 莆田知县王恒批复是“准给示饬禁”, 而非“准给示饬禁, 每班给示一张, 在船为据, 免致错误”。从碑刻文字排列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位官员批复语在刻文格式上均缩小为小号字体, 以区别于其它文字。 (2) 莆仙戏历史以来一直扎根于乡间, 语言极具地方生活化。在《志德碑》中可管窥一斑, 碑文中的“目恐干”即为莆仙方言, “目恐”意为较委婉表示担心, “干”通“多”。在用词上不是生硬地表示押运员害怕多停留, 这也符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戏仔不敢得罪押运员的心态。 (3) 碑文落款应是戏班班主名字。三十二位班主应是都有常年雇用溪船或自备戏船, 充分说明了当时莆仙戏的繁荣程度。碑文中“恳照珠等承管班名赐给据别”表明了双珠为人名, 非戏班班名, 以此类推。并且, 开篇和落款前冠以“戏班子民”, “子民”是指老百姓, 《礼记·中庸》说“子, 庶民也”, 郑玄在注释《礼记》时说, “子, 谓所获民臣”。所以双珠等落款是戏班班主名字, 并非是戏班班名。有文章臆断为“‘双珠’班可能是该戏班中的两位著名女艺人的代称”;“‘八艳’班或许是女戏班的班名”, 甚至有文章称戏班是以山水名或地名或行业特点命名, 如“敲金”透露出班主为金银加工店老板的信息。从莆仙传统名字取用看, 碑文落款的名字大多为常用名字, 与山水名或地名或行业特点没有关联。莆仙人只有乳名或俗名会与地名或从事行业挂钩。

总之, 《志德碑》为我们揭示了清代莆仙戏班的生活缩影, 其反映的历史片段真实可信, 传递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弥补了地方正史文献记载的缺憾, 在研究莆仙戏曲史上极具文献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榕《明清福建民间戏曲碑刻考略》 (《文献》2006年第3期)

[2]、吴清泉游心华《莆田秀屿发现清台湾总兵游金辂文物》 (《福建之窗》2006.6.15)

杨柳青青梨园新 篇8

“序曲一起,我的整个身心已经完全进入状态,当两个玉人儿相偎走向舞台中央时,我的心已经完全被她们所占据。因她们喜而喜,悲而悲,愤而愤,叹而叹,将全部的心绪、感情都倾注于台上,置身于我心中最美的世界。”这是一个戏迷发自内心的感受。

9月6日晚,当“杨小青导演作品展演”在杭州剧院徐徐拉开大幕,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担当开幕首演的越剧《陆游与唐琬》一开场,就赢得了无数越剧戏迷的心。“小百花”原生代的国家一级演员茅威涛、陈辉玲分别领衔主演陆游、唐琬,她们以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大批粉丝远道而来。演出结束后,观众仍久久不愿散去,依然沉浸在那字字怨愁、句句情泪的词曲情境中。

今年是我省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七十华诞、从艺55周年。作为国家一级导演,杨小青曾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导演奖、省政府颁发的突出成就奖等。文化部艺术司专门发来贺信,称赞杨小青同志是国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戏曲导演,是浙江戏曲艺术特别是越剧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勤奋刻苦、悉心钻研,不拘门类、执导的90余部作品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多次荣获国家级重大文艺奖项,在中国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平易近人,对艺术院团的发展,有求必应,无私帮助;她甘于奉献,对后辈新人的提高,悉心指导、诲人不倦,堪称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典范。

为期10天的作品展演活动,遴选了7部最能反映杨小青艺术风格的作品,如越剧《陆游与唐琬》《李慧娘》《简爱》《九斤姑娘》,明星版越剧《梁祝》、昆剧《班昭》、京剧《将军道》,越剧界的茅威涛、陈辉玲、单仰萍、方亚芬、谢群英、陈晓红、吴凤花、陈飞,京剧界的关怀、杨春霞、刘薇等一大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轮番登台上演,囊括了越、京、昆各界大腕名角,让戏迷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9月16日晚,在压轴大戏《粉墨丹青—杨小青导演作品集锦晚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和“小白菜”陶慧敏更是客串了一把主持人,而杨小青的子弟兵们轮番上演经典折子戏,竞相飙戏,一展风姿,群星璀璨,热闹非凡,真可谓是粉墨丹青闹杭城,锦绣梨园在西湖。

从“小配角”到“大导演”

杨小青13岁初入浙江越剧二团时,演的是小花旦。她每天临睡前用一根绳子拴住脚,绳子另一头挂到窗外,清晨5点,炊事员买菜路过窗边时拉一把,她就起来练功练唱。杨小青的刻苦,大家都知道。

但是,她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别看我现在瘦瘦的,当时可是很胖的,而且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排戏越练越瘦,我是越练越胖。另外嗓音条件也不好,高音会发抖,所以根本轮不到演主角。”杨小青风趣地说。因此,杨小青在当年只能演一些带“小”字的小配角。之后,由于嗓病,声音变哑,这也成为她弃演从导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之后,杨小青并没有离开越剧团。她干起了化妆这一幕后行当。当时的戏剧化妆远没有如今这么复杂,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作假发套。同时,还要兼顾剧团的一些杂务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杨小青凭借着对戏剧的热爱,这些事干得也是有滋有味。整整9年时间,她都是在幕后与假发套、化妆品、字幕机打交道。她说:“当时根本不会想什么大材小用,我觉得我多干点杂活就是在学雷锋,没有什么怨言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说:“我常想,如果是我,9年的默默无闻、定位缥缈,也许早已坚持不下去了。可杨老师不一样,她弱小的身体里涌动的,是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定力。”

在做幕后工作时杨小青也并没有放弃演员的业务训练。不断练功,学习各种戏种的身段组合,在化妆的间隙看别的导演排戏。杨小青似乎对舞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自己不能在舞台上表演,就要把最美的舞台制作出来给大家看。”当时,剧团里的人都戏称杨小青为“总导演”,就是因为她对剧团排戏场场不落,总能在角落里找到她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名戏剧导演的梦想逐渐在杨小青的心里浮现。

1979年,对于杨小青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时任剧团领导的金宝华老师将她送到中国戏曲学院的编导进修班。“文革”结束后,各地剧团都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老一辈导演中很多人都退出了戏剧舞台。在这个时候,刚刚参加了编导进修的杨小青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有利时机。1986年,她被借调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参与导演《大观园》这出戏。在跟随剧团赴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回国后,时任浙江省越剧院院长的顾锡东先生正式将杨小青调到“小百花”,任分管业务的副团长。

她在剧团30年的幕后工作,接触学习了剧团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演员、导演、舞美、灯光、造型,她样样精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导演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协调起各部门时有条不紊。

“精卫鸟虽然羸弱瘦小,但却有着崇高的信念和巨大的能量。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从四面八方衔来木石,投进大海,从不间歇,永不放弃……”著名编剧罗怀臻是这样描述杨小青的。著名剧作家胡小孩说:“小青大导演,我觉得应该前面加伟大两个字。30多年排了90多部戏,没有一部是粗制滥造的。”

戏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