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通用11篇)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1

常见的金属离子:

锂离子:Li+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钡离子:Ba2+铝离子:Al3+锌离子:Zn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铜离子:Cu2+亚铜离子:Cu+

银离子:Ag+

常见的非金属离子:

氟离子:F—氯离子:Cl—溴离子:Br—碘离子:I—硫离子:S2—氧离子 O2—

氢离子:H+

常见的离子团:

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亚硫酸根离子:SO3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氯酸根离子 ClO3—

磷酸根离子:PO43—碳酸氢根离子:HCO3—高锰酸根离子:MnO4—锰酸根离子:MnO42—铵根离子:NH4+

说明:

1、离子不可单独存在,有阴离子存在必然有阳离子,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其在化合物中元素表现的化合价数值和正负均一致。例如,硫离子S2—中S的化合价为—23、离子团所带的电荷数与其整体表现化合价数值和正负一致,其整体化合价是其组成元素所表现化合价的代数和。例如,铵根离子NH4+的整体化合价是+1,这是由于其中N显—3价,H显+1价决定的。

常用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1)钾钠银,二价氧(-2)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2)四六硫都齐全,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2

一、本单元的教学应首先从概念的形成入手

(1) 建立和深化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 落实当前概念。在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中, 学生从分子角度认识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 初步建立了微观概念。进入第四单元首先学习原子结构, 把学生再次带入了微观世界的课题, 通过学习实践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同时落实当前所学的原子结构、元素、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重要概念。

(2) 结合当前概念重新认识前面所学概念, 进一步深化所形成的概念。例如第二、三单元中物质分类的概念, 学生一般都很难理解和掌握, 可借助宏观和微观概念再认识。

(3) 清晰的概念形成之后应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概念之间可以建立联系, 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为下面的化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充分利用所形成的科学

准确的概念及其体系对物质及符号的表征形式进行梳理整合, 是本单元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1) 借助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深入研究并归纳清楚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式。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1) 气态非金属单质, 如氧气O2、氮气N2等; (2) 非金属氧化物如水H2O等; (3)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氨气NH3、甲烷CH4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单质; (3) 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 如金刚石C、石墨C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 Cl (食盐)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 从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表征形式入手, 即学会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的组成与结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的组成与结构:“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汞的组成与结构:“汞由汞元素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

(3) 紧扣宏观和微观概念整合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首先归纳整合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某元素, 微观表示 (一个) 某原子。化学式只有两种宏观意义: (1) 表示某物质; (2) 表示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当某物质由分子构成时, 该化学式又是分子式, 分子式的意义是两层微观意义: (1) 表示 (一个) 某分子; (2) 表示 (一个) 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然后举例体会所整合的内容, 例如:符号H是单纯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 只具备以上元素符号的意义。

符号Fe、He、S不是单纯的元素符号, 它们还是化学式, 具备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化学式的意义,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

CH4、CO2是由分子构成的, 该符号具备化学式的意义和分子式的意义, 如符号CH4表示“甲烷这种物质、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一个甲烷分子、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Na 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该符号只具备化学式的意义, 则Na 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离子符号只能表示“ (一个) 某离子”, 如符号Na+表示“ (一个) 钠离子”。

元素符号、分子式中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一个) 某分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某电荷”。分子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可以看出符号前加了数字后符号只剩下“微观意义”了。到了第五单元, 不管什么符号前加的数字, 只要是用于计算的都可以看为“化学计量数”。

三、精心安排习题, 对梳理与整合的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和查漏补缺

做法是在一段时间内常用少量的习题针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符号的意义等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强化;利用开放式的信息题强化概念和规范表达能力等。学生利用这类习题可从多方面获得信息, 在思考、表达过程中让概念和知识得到强化和纠正。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符号;分阶段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4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学习不同化学符号的环节中,学生总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似乎千头万绪,很难抓住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实际上,这些符号的学习过程是渐进式的,每一种化学符号的掌握都建立在对前一种符号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将学生学习化学符号的过程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明确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根据每个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强化教学,最终能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符号观”及较强的化学符号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 初中化学符号教学阶段分析

根据对《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化学)》的学业水平达标要求及评价说明的分析,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符号有以下几类: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包括电离方程式)。同时,根据学习的时间先后、化学符号本身所表达的范畴及所需要借用的知识脚手架的不同,初中化学符号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化学元素符号教学阶段。此阶段仅需要学生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会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和原子。

(2)离子符号、化学式教学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在熟记一些元素符号的前提下,能借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作为知识脚手架,分析原子得失电子的信息,书写相应的离子符号;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联系到元素化合价,而后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

(3)化学方程式教学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在掌握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前提下,借用质量守恒定律作为知识脚手架,从宏观或微观角度出发写出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三个学习阶段,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将需要应用到下一学习阶段,因此,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这就相当于一条学习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所以,我们只需要关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节点,也就能形成一条初中化学符号学习的结实链条。

那每一个学习阶段,哪些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关键点?以下我们来逐一分析。

2 初中化学符号的分阶段渐进式教学

2.1 化学元素符号教学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化学)》对元素符号的的学业水平达标要求是“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会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和原子”[1]。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化学元素符号一共有30个,包括1~20号元素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第62页中列举的另外10个元素符号。实际教学中,1~20号元素要求按原子序数的顺序背诵、默写,后面的则只需要对应元素名称及符号便可。虽然要求不高,但初学时学生总会呈现出各种错漏的情况。笔者在进行了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的教学前后,开始布置学生背诵所要求掌握的元素名称、符号,两周内的作业包括2次的抄写及2次的默写,两周内每周各进行一次该内容的小测。两次小测后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能完全正确默写出来,即便是第2次的小测,虽然比第一次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

(1)容易混淆“音似”或“形似”的符号。例如,硅(Si)和硫(S),这两个元素符号都有个“S”,因此容易混淆。再如,铝(Al)和氯(Cl),发音上,比较相似都是“lü”,只是音调不同。再者,元素符号中都有“l”,那就更加容易将两者混淆。

(2)容易根据元素名称的发音自创符号。受元素名称的中文发音影响,为数不少的学生当想不起来符号怎么写的时候,会根据元素名称的拼音甚至英文单词自创元素符号。最常见的有:将氦(He)写成“Hi”,氖(Ne)写成“Ni”,铍(Be)写成“Bi”,氟(F)写成“Fu”。

(3)个性化的错误。此类错误的原因不具有普遍性,完全因为个别学生自身的前概念或其他思维原因所造成。例如,在实际的小测中可反映出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学生分别在两次小测中,其中一个人始终将硅的符号写成“P”,而磷的符号则空白不写;而另一个人则将铍的符号写成“B”,而硼的符号写成“Pe”。

有些化学教师会认为,元素符号的记忆就像英语单词的记忆那样,多写、多记就行,即便不在此时下功夫,经过整个初三的长期训练,到中考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化学元素符号还是能写得不错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到中考时还是不乏写错元素符号的学生。既然我们已经明确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那么也应该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下阶段的化学符号学习扫清障碍。

针对不同的错误原因,可以有如下的解决方法:

(1)对于“音似”或“形似”的符号,教师可以将学生多次小测中出现的该类错误抽取出来,然后多使用联想、对比的方法来澄清及强化。例如,笔者在教授如何分辨铝(Al)和氯(Cl)元素符号的时候,会赋予两个元素符号首字母一些意义,如:“A”的形态上像个金字塔,金字塔的“金”也是金属,所以铝的元素符号前面是“A”而不是“C”,从而分辨两者。

(2)对于自创符号类的错误,基本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可能完全没有背诵记忆,而只是根据发音近似写出错误符号;另一种情况则是某些学生确信元素符号与其中文发音有关,例如钠的元素符号为“Na”,由此延伸到其他元素符号的书写。此时,除了强化正确的元素符号本身,可以通过讲述有关元素符号的确定的化学史,明白元素符号实际上是与元素的拉丁名称有关,消除原本脑海中元素符号与汉语拼音的联结,纠正错误。

(3)对于个性化的错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面谈,通过谈话分析学生错写符号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纠正并强化。

总体来说,元素符号的教学采用“学生主动记忆,教师帮助纠错”的教学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化学符号基础,为后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2.2 离子符号、化学式教学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化学)》对离子符号的学业水平达标要求是“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得失电子的信息写出相应的离子符号”;对化学式的达标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书写化学式”,“能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初步学会应用化合价推断化学式”。由此可知,初中阶段对“离子符号”与“化学式”的基本学习思路是:判断原子得、失电子→判断元素化合价→写出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可见,离子符号、化学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元素化合价”这些知识脚手架的教学。

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背诵元素化合价很头痛,不少教师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编制各种口诀、歌曲以便学生熟记各种元素、根的化合价。从机械记忆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确能对记忆有所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化学是一门科学,对它的学习更多地应该从学科原理上解释、记忆,这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从根本上喜爱化学,所以,在这些有助于离子符号及化学式书写的内容的教学上,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

(1)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正确书写离子符号。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转移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元素化合价。例如,在讲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时候,首先展示氯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相对稳定结构”理论,让学生判断这两种原子如何得失电子,判断后,播放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转移电子的动态图(分解图见图1),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钠原子失去的最外层电子是跑到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去了,也明白了“化合价”的本质。这样做可以有以下好处:

第一,很多学生往往会孤立看待原子得失电子,他们知道钠原子要失去一个电子,也知道氯原子要得到一个电子来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却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氯原子得到的电子其实是钠原子给予的,给出这个动态图就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一点;第二,通过动态图,学生便可以将“化合价”跟“得失电子的数目”联系上,不少教师会将“化合价”解释为“元素原子相互化合时所付出的代价”,通过动画,这个“各自付出的代价”跃然电脑屏幕上,不再觉得“化合价”这个名词那么难理解和陌生感那么强了。有了这个基础,在书写离子符号所带的电荷数目和种类的时候,学生就非常清晰明了了。

(2)明确元素原子间最外层电子传递的个数,正确书写化学式。正确书写化学式除了需要根据物质元素组成写出元素符号外,还需要明确化学式中每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笔者借用教材第55页的图3-13的思路与卡通图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以下一个教学片断,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化学式中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会有所不同。

[教学片断]镁原子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如下图。

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镁。

问题1 展示卡通图(2)。请问,该卡通人物代表的是谁?为什么?

[生答]镁原子,因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最外层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问题2 那镁原子要失去多少个电子才能形成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呢?

活动1 学生在卡通图上补充画上镁原子失去的2个电子。

问题3 展示卡通图(1)。请问,该卡通人物代表的是谁?为什么?

[生答]氯原子,因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问题4 那氯原子要得到多少个电子才能形成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呢?

活动2 学生在卡通图上补充画上氯原子得到的1个电子。

问题5 好的,有没有同学发现,镁原子丢掉了2个电子,但是氯原子只需要1个电子就够了,它们协商不成,可能形成不了氯化镁哟。同学们,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活动3 分组讨论2分钟,并完成卡通图,成果如图(3)。最终确定,分别由2个氯原子各自接收(得到)1个电子来解决问题,于是,氯化镁中,镁离子与氯离子的比例是1:2,其化学式是MgCl2。

通过借用书本上卡通图的呈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能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形象、生动地反映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个数是不同的。为了要形成化合物,每种元素得失电子的个数自然就要相互“协商”,协商结果能达成,化合物才能形成。所以,体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有所不同。自然而然地,学生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原子个数比是否正确的问题。

2.3 化学方程式教学

化学方程式是反映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符号,有宏观也有微观的意义。除了能正确写出参加反应的物质及生成物的化学式外,当中的数量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当完成化学式教学后,渐进而来的就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化学方程式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1)已学过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此类型基本属于记忆性的,虽然也是需要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来考虑如何书写,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是直接将记忆中的化学方程式写出。

(2)根据宏观反应事实,写出化学方程式(包括化学式书写与配平)。

例题1 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说明,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钙元素化合价为+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

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已配平或未配平的微观反应图示,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题2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3 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在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_________。

(2)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在实践中,题目(1)的错误率非常高,就2014学年为例,以该题作为单元测试题,笔者所任教的班级该题的错误率均50%以上,原因都是没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而直接计算了C和D的质量比。平时的测试练习中,学生在单纯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题目中表现良好,能写对分子式,也基本能配平正确。但是当遇到给出微观粒子示意图而不是具体物质名称或者分子式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忽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因为,他们的认知负荷被分配到将微观粒子图示转换为化学式或分子式这个问题上去了,从而忽略了化学方程式配平,但是这恰恰是解决后续问题的关键。事实上,笔者也在另一个班级做了测试,仅仅是将(1)、(2)两小题的顺序调换,正确率就上升到80%以上。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此类例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配平”意识,这才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点所在。

3 小结

整个初中化学符号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渐进式的,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教学为后面的教学提供基础与保证。化学教师应该善于将化学符号教学分解成不同阶段,从知识上、难度上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关键进行突破,从学科素养的角度养成良好的化学符号书写技能与习惯。同时,化学符号的书写不只是一种学科技能,同时也是化学学科的思维模式和工具。只有在教学中强化这种教学意识,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书写化学符号,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并且运用它们进行化学学科内容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化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6~7;9;29.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4

一、固体的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淡黄色固体:硫磺”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四、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理解复分解反应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复分解反应。

2.难点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实验、讲解为主,配合一定的练习。第二课时以学生的阅读、自学为主,由学生发现、归纳并总结出其他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投影1.什么是酸?2.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这在它们的化学性质上能否也表现出相同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实验】

观察浓盐酸注意观察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时的.现象(为增加实验效果可在瓶口轻轻呵气)。注意闻气味时的操作。

【阅读】

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1.盐酸有什么物理性质?2.瓶口的白雾是什么?3.白雾是怎样产生的?它说明了盐酸的什么性质?4.生产浓盐酸时管理不当为什么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板书】

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投影】

讨论:浓盐酸应如何保存?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各有什么变化?

【板书】

2.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

[学生实验]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注意滴管的使用。

【板书】

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投影】

练习:现有盐酸和水两种无色液体,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它们?

【板书】

(2)盐酸跟金属的反应

【提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板书】

Zn+2HCl=ZnCl2+H2↑(现象为:有气体生成,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

【投影】

练习:写出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3)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

汽车仪表盘常见的显示符号意思 篇6

标? 题:您的馆藏文章“汽车仪表盘常见的显示符号...”已被标精

发件人:系统管理员

时??间:-07-10 22:07:35

馆友“天R行空6354”: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汽车仪表盘常见的显示符号意思”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7月10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生活/居家”下“爱车e族”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

车门状态指示灯―显示车门是否完全关闭的指示灯,车门打开或未能关闭时,相应的指示灯亮起,提示车主车门未关好,车门关闭后熄灭。

驻车指示灯―驻车制动手柄(即手刹)拉起时,此灯点亮。手刹被放下时,该指示灯自动熄灭。在有的车型上,刹车液不足时此灯会亮。

电瓶指示灯--显示蓄电池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接通电门后亮起,发动机启动后熄灭。如果不亮或长亮不灭应立即检查发电机及电路。

刹车盘指示灯--显示刹车盘片磨损情况的指示灯。正常情况下此灯熄灭,点亮时提示车主应及时更换故障或磨损过渡刹车片,修复后熄灭。

机油指示灯--显示发动机机油压力的指示灯,本灯亮起时表示润滑系统失去压力,可能有渗漏,此时需立即停车关闭发动机进行检查。

水温指示灯--显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的指示灯,此灯点亮报警时,应即时停车并关闭发动机,待冷却至正常温度后再继续行驶。

安全气囊指示灯--显示安全气囊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接通电门后点亮,约3-4秒后熄灭,表示系统正常,不亮或常量表示系统存在故障。

ABS指示灯--接通电门后点亮,约3-4秒后熄灭,表示系统正常。不亮或长亮则表示系统故障,此时可以继续低速行驶,但应避免急刹车。

发动机自检灯--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接通电门后点亮,约3-4秒后熄灭,发动机正常。不亮或长亮表示发动机故障,需及时进行检修。

燃油指示灯--提示燃油不足的指示灯,该灯亮起时,表示燃油即将耗尽,一般从该灯亮起到燃油耗尽之前,车辆还能行驶约50公里左右。

清洗液指示灯--显示风挡清洗液存量的指示灯,如果清洗液即将耗尽,该灯点亮,提示车主及时添加清洗液。添加清洁液后,指示灯熄灭。

电子油门指示灯--本灯多见于大众公司的车型中,车辆开始自检时,EPC灯会点亮数秒,随后熄灭,出现故障,本灯亮起,应及时进行检修。

前后雾灯指示灯--该指示灯是用来显示前后雾灯的工作状况,前后雾灯接通时,两灯点亮,图中左侧的是前雾灯显示,右侧为后雾灯显示。

转向指示灯--转向灯亮时,相应的.转向灯按一定频率闪烁。按下双闪警示灯按键时,两灯同时亮起,转向灯熄灭后,指示灯自动熄灭。

远光指示灯--显示大灯是否处于远光状态,通常的情况下该指示灯为熄灭状态。在远光灯接通和使用远光灯瞬间点亮功能时亮起。

安全带指示灯--显示安全带状态的指示灯,按照车型不同,灯会亮起数秒进行提示,或者直到系好安全带才熄灭,有的车还会有声音提示。

O/D挡指示灯--O/D挡指示灯用来显示自动档的O/D挡(Over-Drive)超速挡的工作状态,当O/D挡指示灯闪亮,说明O/D挡已锁止。[O/D挡介绍]

内循环指示灯--该指示灯是用来显示车辆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平时为熄灭状态。当打开内循环按钮,车辆关闭外循环时,该指示灯自动点亮。

示宽指示灯--示宽指示灯是用来显示车辆示宽灯的工作状态,平时为熄灭状态,当示宽灯打开时,该指示灯随即点亮。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错误,原因,对策

一、化学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1. 学生自身原因

( 1) 表达能力较差

可能乍一看来, 许多人都会认为化学这一理性学科应该与文科中的语言表达没有关系.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解答化学题中的文字表达题时, 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显得较为吃力. 很多学生都表示, 在做题的时候自己明明知道答案但是就是表达不出来. 所以常会出现词不达意和错字连篇的答案[1].

( 2) 学生欠缺迁移和类比能力

心理学上说, 迁移能力是人在某个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影响到人以后学的某种知识或技能. 如果所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 我们就称之为正迁移. 如果所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 我们就称之为负迁移. 在化学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 某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甚至不运用曾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迁移能力差的表现. 而另一些学生的类比能力较差,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么机械的将所学知识与遇到的问题进行类比, 要么根本就不会类比.

( 3) 学生解题过程中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

所谓的思维定式是指人在进行某项活动前的心理状态对所进行的活动的发展及结果的影响. 根据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我们可以知道, 思维定式对解答化学题的影响也是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 正面的影响是指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达到正迁移, 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得到提高. 而反之就是负迁移. 其表现为, 在解答相似试题的过程中, 学生会将两道题混淆, 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 4)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差

“基础知识”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学习一门学科时所要了解的最初级的知识点. 只有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 才能更深层次的进行下一步学习. 然而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连一些极其简单的基础问题也答不上来, 就更不要谈运用了. 还有一些学生, 虽然基础知识记得牢固, 但是到运用的时候却不能一下子找出解题所需的知识点, 自身也无法很好应用基础知识进行解题, 解题速度较慢.

2. 教师自身原因

(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达到对知识清楚、彻底、全面的讲解. 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模糊. ( 2) 在知识的巩固方面, 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大量做题, 没有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而言, 会使一些本来就模糊的知识点更加模糊, 习题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题. ( 3) 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 学生头脑中的问题中心图式较缺乏. (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欠佳. 这样不谨慎的行为极其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 5) 教师不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 习题本身原因

( 1) 习题本身有一些干扰条件. 学生无法分辨, 就容易出错. ( 2) 习题本身难度较大.

二、避免化学解题出现错误的对策

1. 学生方面

( 1)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试题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 在讲解习题的时候, 不要只让学生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听, 要让学生做好笔记, 划出重点知识. 这样时间久了, 学生就会自己找到试题中的重点条件, 并作出标记. 审题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2]. 例如, 在面对一些文字较多的试题时, 学生可以先整体阅读一遍, 然后根据问题的中心找到相对应的重点条件, 最后再逐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可以将问题分解然后再进行解答. 使一个较为复杂的大问题变成多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文字表述试题训练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 在学生答题后, 教师可以通过全班互动的方式对答案的准确性进行推敲.

( 3) 提高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对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所掌握. 最终达到在头脑中建立物质和问题的中心图式的目的.

( 4) 避免负迁移

只有通过教学训练让学生对每种化学物质的特质达到了若指掌的程度. 才能避免因知识混淆而出现的负迁移[3].

( 5)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复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总结, 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对易错题进行整理等方式来加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方面

首先,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 对课堂上讲解错误的状况要进行反思并及时纠正. 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 并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 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的完整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费蕾.初中化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3.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8

一、试验时,先后操作顺序颠倒导致事故

试验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制取气体,否则会导致气体泄漏和收集失败,若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和毒害学生。点燃可燃性气体必须先检验纯度,再点燃。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了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又如,当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时,应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洒精灯。这是因为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降低,将水槽内的水通过导管倒吸入试管中,此时试管高温,水低温,造成试管炸裂。还有,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加水 再往水里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浓硫酸表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爆沸,带着酸四处飞溅,灼伤学生。实验时,对于某些药品(NaOH等)应先放入玻璃器皿(小烧杯,表面皿等)中,后测量。为防止腐蚀托盘。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小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

三、药品混入杂质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一氧化碳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以上发生的事故看起来很可怕,其实化学实验并不可怕,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實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4.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6.没做的实验要向能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9.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手段之一,做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学好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11种公文最常见的易错标点符号 篇9

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

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正确)

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常见错误四: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例6: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常见错误五: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

例7: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错误)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正确)

解析: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常见错误六: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时使用点号不当

例8: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例9: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解析: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语时不加点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圆心点)。

常见错误七: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

例10:(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解析: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常见错误八:在标示发文年号时使用括号不规范

例11:根据x发[2013]3号文件精神,……(错误)

根据x发〔2013〕3号文件精神,……(正确)

解析: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常见错误九: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

例12:根据《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xx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错误)

根据《xx省物价局 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xx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正确)

解析: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用空格。

常见错误十: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使用标点符号不当

例13: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错误)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正确)

解析: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号行文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一: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

例14:

附件:1.xx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错误)

附件:2.xx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正确)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10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序号为:第一个层次是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

一、”;第二个层次是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

(一)”;第三个层次是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据此,写成“

1、”“

2、”“

3、”等是错误的。这是常见的误用情况,应注意改正。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规定,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要写在六角括号内,例如“京语办发〔2008〕12号”。但是常看到有的文件把六角括号写成方括号,例如写成“京语办发[2008]12号”,这种情况也应当予以纠正。

初中化学常见符号 篇11

一、变换法

例1.铁的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FeO>Fe2O3>Fe3O4 B.Fe2O3>Fe3O4>FeO

C.FeO>Fe3O4>Fe2O3 D.Fe3O4>Fe2O3>FeO

分析:本题可以先将三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作如下变换:

Fe6O6、Fe6O9、Fe6O8(这种变换的依据是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很显然,和6个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数越多,其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含铁量就越低;反之,含铁量就越高。这样,含铁量由高到低排列应是:Fe6O6、Fe6O8、Fe6O9,再复原为FeO、Fe3O4、Fe2O3,故应选答案为C。

二、比较法

例2.在下列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Na2O B.CaO C.BaO D.MgO

分析:每一分子这些氧化物都只有一个氧原子,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就由另一部分决定了,另一部分的量越大,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Na2O 46 CaO 40 BaO 137 MgO 24

由此可知答案应是D,即使氧原子的个数不同,也可以调整成相同的。

例3.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跟一定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

反应,生成的物质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Zn B.ZnO C.Zn(OH)2 D.ZnCO3

分析:本题如果把生成的ZnCl2溶液的质量分数一一求出

来,显得很麻烦。由题意和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后生成的ZnCl2的质量是相等的,那么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也就由溶液质量的大小来决定了。

Zn+2HCl= ZnCl2+H2↑

ZnO+2HCl=ZnCl2+H2O

Zn(OH)2+2HCl=ZnCl2+2H2O

ZnCO3+2HCl=ZnCl2+H2O+CO2↑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溶液质量最大的是C,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也就是C。

例4.一定量的镁、铝、锌、铁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Mg B.Zn C.Al D.Fe

分析:由于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其他金属元素与稀盐酸反应时均是+2价,不容易比较,所以将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两边都除以氢气(H2)前的系数3。则变成( )

A.Al+2HCl=AlCl3+H2↑B.Mg+2HCl=MgCl2+H2↑

C.Zn+2HCl=ZnCl2+H2↑ D.Fe+2HCl=FeCl2+H2↑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气(H2)前的系数是相等的,依题意可知,需要的金属越少,生成的氢气(H2)就越多。

由于有:Al

三、概括法

例5.质量均为m克的Mg、Zn、Fe、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A.Mg>Al>Fe>Zn B.Al>Zn>Mg>Fe

C.Al>Mg>Fe>Zn D.Mg>Al>Zn>Fe

分析:本题可以将四种金属抽象概括为一种金属R与足量

盐酸反应,并写其化学反应通式:

2R + 2nHCl = 2RCln + nH2↑

2M 2n

m克 x克

产生氢气的质量:x=m×(克)

上式可概括为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比值成正比(n为金属与酸反应时的化合价,M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显然Mg、Zn、Fe、Al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或:::。最大的是Al,最小的是Zn,故答案应是C。

四、估算法

例6.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和B,已知A的化学式为XY2,其中含X为44%,又知B中含X为34.5%,则B的化学式为( )

A.XY B.XY3 C.X2Y D.X2Y3

分析:可作如下估计:由于A物质中含X为44%,而X:Y=1∶2,现B物质中含X为34.5%,小于A中X的质量分数,故可估算出B物质中X∶Y必小于1∶2,对照选项,只有答案B中X:Y=1∶3才符合要求,所以答案应是B。

五、推理法

例7.某种尿素含氮量为46%,某种氯化铵含氮量为24%,将以上两种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测得其含氮量为34%,则在这种混合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5% B.50% C.55% D.60%

分析:可以这样推想,如果尿素和氯化铵是对半混合的(即两者各占50%),则混合化肥的含氮量必定是46%和24%的平均值35%)。现在的含氮量只有34%>35%,故可以推测出混合化肥中含氮量较高的尿素的质量分数必定小于50%,显然只有答案A是对的。

六、分析法

例8.20℃时,把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再冷却到20℃,析出晶体2克,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A.12克 B.20克 C.25克 D.33.3克

分析:当把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并析出晶体2克,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时,该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由于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比其溶解度的数值要小,显然只有D才符合要求,所以答案应是D。

上一篇:教师考评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爱如此麻辣》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