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写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乘船去观赏桂林山水。
B、写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C、写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
D、作者由衷地赞美桂林山水美如画。
三、读了本课,同学们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
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先让学生酝酿一下,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肯定。)
四、检查背诵课文情况。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练笔:选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习准备:天气好时,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夕阳景色。 第 二 课 时
一、 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二、 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1、 作者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阳都作了什么,画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
2、 全班交流。
3、 作者恰当地动手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吧。(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 背诵课文
1、 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 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相评议。
3、 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4、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请学生配音解说。(用小组背诵、给画面配音解说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中再次感悟、想象夕照的奇丽,同时积累语言。)
四、 讨论
1、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 小组汇报、交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受,还可以是其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鼓励学生阅读时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五、 练笔
1、 你观察的夕照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写出自己的观察。
2、 全班交流,建议教师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六、 布置作业
1、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奇丽的夕照”习作展。
2、 课后可以继续搜集阅读描写夕照的文章。
3、 把课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教学目标:
1、根据单元提示,围绕重点句,读读议议,理解全文。
2、学会朗读全文,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领会文章的优美语境。
3、提高学生研究问题、领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及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围绕重点句理解全文。
2、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引入,复习质疑。
1、让我们一起来接着学习《背篼》。
2、听写重点句:
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3、读句质疑。
为什么说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二、研读释疑,理解全文。
1、默读1、4、5、6自然段,找一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可以就近讨论讨论,请选择领悟最深的一点去讨论体会。
2、反馈交流 随机学习引导
(1)第一自然段:(板书 柴火 晚霞)
想象他在路上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练读。
(2)第四自然段,范读 闭眼想象 你见到了什么?写几句话或说一说把你想象中山村环境描述给大家听,行不行?
读、背
(3)第五自然段(板书 山柿子)
你觉得这山里的孩子怎么样?谁愿意来当一回这热情的山里娃?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4)第六自然段 读到这儿,同学们会不会想到自己?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情意?让我们用敬佩的语气读一遍。
3、引入第七自然段。
看到这样的一个好孩子。他妈妈会怎么做?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同桌各自扮演妈妈与孩子,书上只有动作,是哑剧,请你自己配上台词。
指名展示
4、 这样的孩子,他妈妈喜欢,你们喜欢吗?
是呀,不仅我们喜欢,连大自然也喜欢他哩。
引读2、3小节,
听:一路上┄┄
5、选择2、3小节中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好好领悟,还可以记住它,读好书,就像记忆,过一会儿,可以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背给大家听!
6、反馈交流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对比课后3(课件出示),体会想象:山风、小溪、鸟儿会对他说什么?
仿写:我 ,一路上
。(课件出示)
反馈交流。
7、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吗?
读,解决:为什么说炊烟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8、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此时,一个勤劳可爱的山里孩子的形象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背篼里盛着他童年时辛勤劳动的成果:柴火、朝霞、山柿子、药材……所以,不仅是作者,连我们也会说:(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9、对比引出“哦”。(课件出示)
理解“哦”的意义:醒悟、明了。
读一读。
三、总结全文,明白重点。
1、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课文的?
引出重点词句,理解什么是重点词句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回归全文。
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合作感情朗读全文。
3、总结引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认识了这么一位勤劳可爱的山里娃,又学到了好多好词好句,你们打算回家做些什么作业?
引导学生与四川省仪陇县先锋小学的山里孩子通信,并做自己设计的感兴趣的作业。(课件出示通信地址)
附板书:
背 篼
柴火 晚霞
山柿子 药材
勤劳
的
童年
作者邮箱: huzhouhuanqiuxxf@163.com
(一)教学目标
1.默读第3自然段,说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体会冰雕美丽和观赏冰雕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3.练习把两句合并成一句话。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语,并听写。
(2)辨一辨,再组词。
赏( ) 防( ) 宫( )
尝( ) 仿( ) 官( )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公园门口,冰雕给冬冬的印象怎样?
(2)“一座座冰雕”指的是哪些冰雕?
3.默读第3自然段。
(1)冬冬在哪几个地方看冰雕?用“ ”划出。分别看到哪些东西?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些冰雕的?
(冰桥:栏柱的巨龙 长廊:檐柱的装饰画)
(2)读第2、3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啊”该怎样读?
(3)读第4、5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4)引读第3自然段。
(5)说说一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4.默读第4自然段。
(1)在冰雕动物园,冬冬看到哪些冰雕动物?重点写什么?
(2)完成《作业本》(2)中第2题。
(3)你最喜欢的冰雕动物是什么?
(4)冰雕动物园为什么最吸引冬冬?
①种类多:说说列举哪些动物,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②各具特点:说说每种动物特点。
③生动形象: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5)齐读第5、6自然段。
(1)课文还写了哪些冰雕?为什么这些冰雕要略写?
(2)天寒地冻,冬冬为什么一点也不觉得冷?
6.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你的一段。(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7.作业指导。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①读两句话,想想,主要讲谁?合并成一句话后可省去什么?
②合并成一句话后读读,再写下来。
(2)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
①默读6个句子,按事情发展顺序,想想:哪句最前,哪句闻后,其余怎样排,并标上序号。
②按序号读6个句子。
③讨论:这段话的写法与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8.课堂作业。
(1)完成《作业本》(2)第5、6、7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重点:
美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了解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阿炳,好吗?
5.(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6.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美读 哭泣
倾诉
呐喊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角色演活故事情节。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方法:读演结合 读画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分哪几步写的?
板书:答应造箭--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二、自主探究
思考:
1.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你喜欢哪个人物?喜欢他的什么?
2.自由读课文,小组相互讨论。
①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的?
②鲁肃帮了哪些忙?
③曹操在用兵上有哪些特点?
1.鲁肃会帮他
相机板书: 2.三天必有大雾
3.曹操不敢出兵 曹操一定放箭
3.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里读一读。
①草船借箭用的是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读有关语句。
②引导学生想象草船受箭的情景,然后用简笔画画一画、说一说。
③同学们还喜欢哪些自然段?
4.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怎么说的?(讨论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他的作用。
点明中心 首尾呼应
三、总结归纳:
讨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出示“草船借箭”和“草船骗箭”。
2.讨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3.汇报。
四、练习内化
1.用接龙的形式演一演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
预约造箭----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甘受惩罚) (神机妙算) (自叹不如)
周 瑜:心胸狭窄 意欲陷害
诸葛亮:顾全大局 有胆有识
作者邮箱: jxzhw518@126.com
(一)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能区别这三种条据异同点,练写领、收条。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借条的用法和写法。
(1)说说借条的用法和写法。
(2)出示学生作业中写得不够正确的借条,集体评议。
2.学习写领、收条。
(1)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怎样写领、收条?
(2)小结。
(3)修改有错误的收条。(投影片)
今收到
三(1)中队上缴的支援灾区损款90元。
光明少先队大队部 12月6日
(4)写一张领条(按课文内容)并评议。
3.区别三种条据的异同。
(1)讨论:借、收、领条的写法有何异同?
(2)小结。(同:格式一样,要写明借、收、领的对象;数量要大写;都要写明姓名、日期。异:借条要写明归还日期,领、收条不用写。)
4.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小鹰学飞》。小鹰在学飞的过程中,对妈妈说了几次话?(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把课文快速的读一遍,找出那三句话来。(出示句子)
2、请大家把这些句子再读一读。
3、你最喜欢哪句话,就把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二、新授
教师:你最喜欢哪句话?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读小鹰的话
2、教师:小鹰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是在飞到大山上面时候说的)
画图:小鹰飞到大山的上面,旁边有小鹰说的那句话。
3、教师:好高的山啊!小鹰能飞到这么高的山上,你能感受到此时此刻,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吗?(高兴、自满、骄傲)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大家把这段课文小声读读,看看从哪儿能够看出来。(找出相关的词句)
那么,谁来当一回小鹰读读它的话,体会小鹰的心情。
4、指名读,教师直接评价(有2种可能,要营造出一个读的氛围)
引出第一句话
过度:你们读的真棒!当小鹰第一次学飞的时候,它也说了一句话。
1、出示句子,教师:谁来读一读?
2、比较句子,出示句子:
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
3、教师:这两句话都是写小鹰说它会飞了,你呢能够找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画图)
4、教师:小鹰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他已经会飞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小鹰第一次学飞,当你们第一次学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由回答)
5、教师:是呀,小鹰也是这样的心情,你能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又有点了不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吗?谁来试一试?
6、指名读 ,读后教师评价:读的真棒!可是它只飞到大树的上面,为什么就这么高兴了呢?
7、教师小结:是呀,所以小鹰说说他已经会飞啦!那么当他第二次学飞,比第一次飞的更高,飞到大山上面的时候,他就说:我真的会飞啦!
8、教师:大家把这两句话读读,再次体会小鹰当时的心情!
学习妈妈的两句话
导入:小鹰越飞越高,我们都为他高兴,老鹰有没有为自己的孩子高兴呢?
1、教师:老鹰是怎么说的?请快速的把这四个自然段读一读,找出老鹰的话。(出示老鹰的话)
飞的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飞的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2、教师:谁来当一回老鹰对小鹰说一说。(只要简单说说就可以了)
3、老鹰这两句话的意思你明白吗?(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是呀,老鹰的话真有道理!现在老师请喜欢老鹰的同学担负老鹰,喜欢小鹰的当小鹰,来分角色读课文,看哪方同学读的好,还可以加上动作。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的好的鼓掌通过。
(读后教师评价:都不错,读出了老鹰的语重心长和小鹰的骄傲自满)
学习第三部分
过度:飞的比大树高 ,不算会飞,飞的比大山高,不算会飞,
引读课文:小鹰只好……
1、教师:这次小鹰飞到哪儿啦? 画图
2、提问:这次怎么飞的这么高啊?
3、飞的这么高。这次,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4、教师:这是小鹰第几次说他会飞了?是怎么说的?(急促的喘着气说的) 小朋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急促的喘着气?好,就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这只小鹰,用急促的喘着气的语气来读。(学生自由练习读)
5、谁来试一试。
教师评价,分两种可能。
6、教师:小鹰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和前两次一样,很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吗?那么,此时此刻,他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你觉得小鹰的回答中哪个词包含了这种感觉?(总算)
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家庭,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是经过努力,往往都会实现愿望,你能把这样的事情用上“总算”来说一句话吗?
7、教师总结:是呀,我们和小鹰一样都付出了努力!所以他说是总算会飞了,而且这次讲话也前面两次那么自信了,我们一起来把第五段读读,体会小鹰的感受
8、小鹰飞的更高了,老鹰满意了吗?老鹰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老鹰的话?
(指名读)
“往上看”看到什么?(理解盘旋的意思,由学生回答或者演示)
看到这一切,小鹰明白了妈妈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9、小结:同学们讲的都很有道理!老师送你们四个词,就包含了你们说的那些意思。
出示词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全课总结
1、你喜欢小鹰吗?(分角色表演)
2、你想对老鹰说什么呢?请你写几句话。
--------------------------------------------------------------------------------
教后反思: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抓住小鹰的三句话,让学生来体会。小鹰讲这三句话的过程,就是它学飞的过程,在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小鹰高兴和自满的心情,抓住“高兴”、“喊”、“已经”、“又高兴”、“真的”等词语来体会。要让学生多说多读,在读中领悟。在教学第三部分,也就是小鹰第三次学飞的过程中,我适当的放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鼓起劲”、“拼命往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使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在教学小鹰第三次说的话时候,“总算”一词比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明白了“总算”的意思,效果比较好,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简笔画,让学生看清楚小鹰三次飞行的高度。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宋卫庆
阐释学认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种看法都有可能是经典,这就是所谓的片面的深刻性。我们要反对那种学了以后才可以去欣赏的观点,如果这样的话,文学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文学作品是那种凭直观感觉就能感受的东西,就像大自然一样,我们是不必先学习了百科全书上的知识后再去认识这个大自然的,每个人,不论是最聪明的,还是最愚蠢的,都可以去欣赏,这一点可以证明上帝是伟大的。所以,你对已有作品的再创作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足够的自信心。(本专题赠语)
那些走出去的人(专题课)
《<宽容>序言》第二课时教学简案
浙江省桐庐中学宋卫庆
【教学目标】
1、了解读者的阅读创作,对“想要走出去”的形象进行多样化的解读。
2、在阅读时建立起足够的自信,甚至相信自己的见解可以成为对作品的一种经典解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姚明走出国门,到NBA打球,提升了球技,增强了篮球意识。
2、“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固守家园的故事,青蛙始终相信自己的家最好,拒绝了多次的搬迁诱惑。
3、《<宽容>序言》里也有一个走出去的人--漫游者,他--走出山谷,寻找幸福家园,最后被杀了,而村民却依靠他留下的记号走出了山谷,离开了家园。
二、创造性阅读,引入问题
(一)舞台剧表演
1、表演要求合理表现剧中形象的心理、神态。
2、实施形式自主合作,模拟探究
3、表演内容
《鲤鱼跳龙门》(故事,见材料一)
《愿望》(改编于“井底之蛙”的故事,见材料二)
(二)学生评说表演,解读形象和现象。
结合《<宽容>序言》和两个舞台剧,我们一共提供了三种“想要走出去”的形象,你是如何看待他们各自的行为的,或者你觉得还有其他情况还能说明“想要走出去”的形象的精神状态?
三、教师小结
《宽容》,这个书名已经一览无余的说明了房龙创作的目的,他主张先进思想的自由,谴责反动分子对新思想的.镇压,用他生动的文笔叙述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史。房龙还在这本书里提到了“忌讳”这种行为,“忌讳”是一种野蛮人喜欢采用的手段,忌讳就是“你不能……”的意思,也就是不宽容的意思,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大可不必去忌讳什么,包括对《宽容》这本书作者本意的反叛。这就是作者创作与读者创作的绝对自由,绝对宽容。
四、作业
课后写作研究性论文:《李白,漫游者的精神分析》
2003/4/20
那些走出去的人
--《<宽容>序言》教学引用材料
浙江省桐庐中学宋卫庆
【材料一】
鲤鱼跳龙门
这是一个关于走出去的故事,鲤鱼一次又一次的去跳龙门是为了走出自己的家园去寻找新的生活,最后他成功了,变成了一条龙。
【材料二】
愿望
一口水井里生活着一只快乐的青蛙,他觉得井里的日子很惬意。除了歌唱饱食,青蛙还称赞一个又一个闲庭信步的日子。
一天,青蛙正在洗澡的时候,一只乌龟爬到井沿看到了他,就问他:“青蛙,青蛙,井里好玩吗?”青蛙得意地说:“好玩极了。我的井很大很大,平时我可以散步,又可以自由地游泳。”说着,他就夸张地来回游了一圈。
“你的井太小了,外面的世界才大呢,天空比你的井大多了。”乌龟摇摇头。
“天空才多大,不就是一个圈吗?”青蛙不服气地停了下来。
“天空很大很大,大极了,你出来看看就知道了。”乌龟说完便慢慢地爬走了。
青蛙抬头只看见井口的一圈很小的天空,但是当乌龟消失的时候,他不由纳闷了:天空难道真的很大吗?要不然乌龟怎么一转身就看不见了呢?
第二天,一只小鸟停在井沿上。
“井高吗?”小鸟问井里的青蛙。
“井高极了,非常非常高。”
小鸟低头看了看,说:“井太浅了,天空才高呢。”
青蛙不相信。后来,小鸟飞了起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青蛙仰直了脖子也看不见。于是,青蛙想:天空难道真的很高吗?要不然小鸟怎么会越来越小,一转眼就不见了?
井不高,井也不大,青蛙越想越难受。他认为井太小太浅了,他想出去看看。而出去的唯一机会便是等待雨季的到来,等到井水涨高了,他才能跳出去。
那年雨季下了罕见的大雨,井水越涨越高,越涨越高。于是青蛙欣喜若狂地一跳--差了那么一寸。
于是,青蛙一年一年地等,一年一年地跳,一年一年地失望,一年一年地难受。
其实,青蛙本来是很快乐的。
2003/4/20
【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桂林山水两课时教案09-15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10-07
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10-17
《桂林山水》的教学案例07-17
《桂林山水》微课07-02
桂林山水作业10-06
桂林山水优质课06-07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7-28
桂林山水(50字)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