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1

1.尝试用手印做创意图案 2.感受用手作画的趣味。

活动准备:水粉颜料,各种画笔,A4白纸,活动过程:

A.和幼儿讨论们的双手能做哪些动作?如张开手,握着拳头,转转手等(动作形象示范)请自愿幼儿做给大家看,其他幼儿跟着做。B.一起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盖印游戏》

师:书上的这些画像什么呀?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呢?

(告诉幼儿手除了可以做动作,还可以画画,这些画都是用手掌或手指画出来的!)C.示范手的作画方法(手印画)D.引导幼儿大胆做画,提示幼儿画画前可以动动脑筋,要用手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在印画,可以添画。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2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并不只是童年期一种特有的、快乐的活动, 它同时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 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育、开发初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过程。由于幼儿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 幼儿美术教学的施教方法、手段和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的效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将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 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游戏式教学不再直接注重绘画、手工技巧的学习和作品效果的评价, 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 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手工活动, 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 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真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游戏化美术教材的选择

1.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生活经验较少,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设计“蜗牛赛跑”、“蜻蜓花中飞”、“企鹅跳舞”等手工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食物或其它事物为题材, 如“妈妈的花衣裳”、“我爱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棒棒糖”、“马路上的汽车”“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绘画、撕贴内容。

2.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如:在“我爱吹泡泡”绘画活动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瓶肥皂水, 让幼儿在室外玩“追泡泡”的游戏, 并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变化 (由小到大) , 让他们在快乐地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变化和特点, 再适时地结束游戏, 以“泡泡这么有趣, 可是一会儿就变不见了, 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多好啊!”激发幼儿画泡泡的兴趣, 而先前直观的泡泡游戏使幼儿在作画时更好地把握泡泡的特征。在活动中由于游戏的引入, 绝大多数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作品, 同时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对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自信心也大幅上升。

三、游戏化美术材料的投放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 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 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 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 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 幼儿只需轻轻一喷, 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 (胡萝卜、藕) , 等等, 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 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 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 这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都有很大关系,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 所以常常认为玩具狗、布熊等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儿童泛灵论”。要顺应孩子的这一需求,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 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 笔者在活动中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 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 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 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 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 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 贴在小兔的屋子上, 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 我在活动的开始, 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 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 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 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 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 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 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 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 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 对着白纸吹泡泡, 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在折纸添画小狗时, 由于教师始终用游戏的口吻, 幼儿在折出不同方向的耳朵时, 会为自己解释:“小狗听见声音了, 所以这个耳朵是竖的。”还有一位幼儿把小狗嘴巴画歪了, 说“这是小狗生气了”, 这都显得轻松自然, 孩子会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而教师千万不要为此恼怒或责备孩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 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 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 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 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 而是对他说:“琪琪, 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 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 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 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 季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 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游戏化评价, 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 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 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 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猫”, 他们画鱼儿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 教师一边观察巡视, 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小猫印章。幼儿一边数, 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我有三只小猫来钓鱼, 你呢?”“我比你更多, 我有五只小猫呢。”洋洋小朋友对我说:“老师, 今天我这儿只来了一只小猫, 明天我画许多许多漂亮的鱼儿, 你能多请几只小猫咪吗?”我微笑地朝他点头, 表示非常愿意。

就这样, 我如法炮制:画瓢虫, 我给孩子们印“叶子”;画乌龟, 我就给孩子们印“兔子”;画小鸡, 我就给孩子们印“小虫子”……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 每一次的作品讲评, 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 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技能, 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六、结论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 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运用游戏化美术教学的形式, 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 采用寓美术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 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 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 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不但大大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5.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探讨 篇3

关键词:美术;游戏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

G613.6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一名教师,我深感,当前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论上重游戏,实际操作上重上课,美术教育内容选择上重技巧学习的倾向,造成幼儿美术作品模式化的局面,严重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扼杀幼儿的创造意识;二是重知识性目标轻情感、能力目标的倾向。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新课程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局限于省编教材里的活动建议,一直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只会按照教材上课。在美术教育方法运用上很多教师重视紧扣美术教育的知识性目标,而忽视幼儿内在的体验,轻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潜在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的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这些文件都为我们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意见。我认为,小班美术教学必须注意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因为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让幼儿感到快乐的一种基本活动。

一、教学环境游戏化,丰富幼儿的体验

(一)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优美的大自然是艺术教学的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最迷人的场所,应当利用起来。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带到教室外,让幼儿听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变化,看看百花盛开、百草变绿的景象,學生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获得对春天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指导幼儿将自己的体验融于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如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小班孩子直接在墙面上装扮新年树,挂上红灯笼;请幼儿在墙上张贴大班哥哥姐姐创作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从而激发其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小班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比如: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绘画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了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以线条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到做操的这一段时间里开展自由绘画游戏活动,刚开始孩子们还跑过来问我:“老师画什么呀?”我回答:“你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兴奋起来,有的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则在一旁观望,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自我陶醉其中了,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毫不拘束,行为和思想不会受到限制。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我们还可以耐心地听幼儿讲述藏在每一张画后的故事,并通过提问、谈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从而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有强烈的自主游戏的需要和欲望。小班的孩子亦是如此。因此,教师选择的美术内容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孩子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是生活化、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最容易唤起幼儿的兴趣。

(一)绘画活动

小班孩子常把绘画当作游戏。此时,教师应主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其大胆作画。因此,在技能上不提过高要求,主要认识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控制手的动作。比如:在画“小动物打电话”、“小蜗牛”时,可以指导幼儿画螺旋线和电话线的基本技巧。在《太阳》这一活动中,针对孩子喜欢涂鸦,我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点一点,先小点,再大点,转一转,转出个太阳;用手指蘸颜料抹一抹,抹出太阳的光芒。幼儿看到这么容易就画出太阳,也非常积极地投入画太阳的活动中。

(二)手工活动

最初可以让小班幼儿任意玩泥,任意拿捏橡皮泥,任意塑造出一些简单形体,使其在玩泥中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我引导孩子欣赏一些教师和中大班孩子的泥工作品,引起小班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过了一段时间,我设计了一些让他们用一种或者两种基本技能来塑造简单物体形象,如:“苹果”、“汤圆”、“面条”、“饼干”等。到后期我设计两个基本形体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物体的课题。比如:讲两根一样长的小泥棍拧一拧,做成油条;将两个小圆球叠在一起,做成葫芦娃等。

手工活动主要以玩为主。对小班这一时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不要过急,要按照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循序渐进。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课题主要是玩纸、撕纸、粘贴。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性质不同的纸让幼儿撕着玩。在撕玩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性质及各种形状的变化。如:“蘑菇”、“球”、“太阳”、“饼干”等。另外,还设计一些粘贴简单物体形象的课题。如:粘贴“草莓”、“菠萝”。在小班后期,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并初步使用剪刀,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三)美术欣赏活动

由于知识经验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小班幼儿欣赏的作品在内容上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近,这样容易为他们所喜爱。如:日常用品(钟、背包);或者名人的画作,主要是主体突出、形象鲜明,能引起儿童的想象。如保罗、蒙德里安、米罗等画家画的抽象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并从作品的抽象符号中想象。我还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蓝天白云、桃红柳绿的春之美,银装素裹的冬之美等。

三、教学材料游戏化,拓宽创作的素材

不同的美术活动需要的材料是不同的,我们应当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只要是适合幼儿的,都可以为活动所用。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卷出来的扇形的铅笔屑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当作裙子或帽子再画上人体的其他部位,就可以描绘出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我们可以把农村随处可见的棕叶进行编织,就可以编出活灵活现的蛇;我们可以在蛋壳上进行涂画,创作出维妙维肖的各种脸谱……我们还可以结合小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指导他们想象,用色彩来表现相对应的口味。如:酸甜口味的柠檬糖联想到明亮的黄色,苦涩的咖啡联想到咖啡色或者黑色,辣辣的辣椒联想到火辣辣的红色。让幼儿自己感受到的、用心中独有的色彩进行创造。

因此,教师给幼儿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多变的,应给幼儿准备一些印章、气球、刷子、挂历纸、彩纸、海绵、乒乓球、瓶盖、旧牙刷、水果、生日餐盘、棉签、玩具汽车、树叶、吸管、玻璃球等,使幼儿熟悉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这样幼儿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小肌肉,这样创作出的画面也会更加生动活泼。

四、教学过程的游戏化,吸引幼儿的注意

(一)教学活动导入游戏化

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非常重要,创设游戏性的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感染力,通过结合音乐、图片、动画等多通道的感知能够帮助幼儿打开心灵之门,产生强烈的表现力。例如: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也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二)针对幼儿的想象,适时适度指导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人色彩风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造。比如:有一位幼儿选了灰色调的,我们不必强求他选用明亮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怎么这么难看?你的画面乱而且黑。我了解到他选用这些颜色的原因。(马上下雨了,天空全是乌云)如:在课程《色彩——近似色运用》中,如何与幼儿说明深奥的色彩关系时,不能使用专业术语。让幼儿明白色彩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每种色系有哪些颜色。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告诉幼儿,如红、黄、橙这三种近似色,告诉幼儿这三种颜色是好朋友,请幼儿尝试三种颜色搭配使用或者自己选用另外三种好朋友颜色。当有一幼儿尝试将橙黄、紫色搭配在一起时,我告诉他:“橙黄色和紫色在一起是会打架的,找找看橙黄色和哪些颜色是好朋友呢?”让幼儿自己在尝试中明白近似色的关系。

(三)教学评价游戏化,提升幼儿的认识

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评价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属于初级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绘画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在“蛋糕”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涂满、涂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白色的部分。我用游戏的语言指导:蛋糕皮还没有熟透,我们吃了会坏肚子的,我们再烤一次(手部动作绕线涂)。

总之,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注意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积极创设环境,注意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运用多样性的材料,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努力将游戏引入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年10月

[2]《藝术教育》 :郭声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01月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4]《幼儿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 :朱家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用长线、短线、螺旋线和波浪线等画出爸爸、妈妈头发的特征。

2.尝试用各种颜色交替画不同的线,发现不同的色彩碰在一起产生的变化,感受色彩的美。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画长线、螺旋线和波浪线。

教学难点:

螺旋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

1.各种人物头像图片若干,有关发型的图片5----10。

2.棉签、颜料、调色盘、画有头轮廓的纸人手一份,抹布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律动,稳定幼儿的情绪,准备上课。

2.幼儿欣赏不同的发型。(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发型屋吧)二、基本部分:

1.不同的头发样子我们叫做发型。小朋友们在发型屋里都看到哪些漂亮的发型?

引导幼儿自由回答并用手画一画。

2.小朋友的头发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边描述边用手画一画)

3.老师的头发又是什么样子的?该怎样画?请大家试一试。

4.出示发型范例图片。

(1)图片上的叔叔、阿姨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

(叔叔的头发是短短的,阿姨的头发是长长的,有波浪形的、有一卷一卷的、有直直的)

(2)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分别用手画一画)教师小结:爸爸的头发是短短的,我们可以用短短的线条来表现。妈妈的头发一般比较长,有的直直的,有的弯弯的,还有的一卷卷的,我们可以用直线波浪形和螺旋形来画,真漂亮。小朋友知道这是用什么画的吗?(认识棉签)

5.讨论学习设计方法。

(1)启发、想象。

今天,我们来为爸爸妈妈设计发型好吗?你想给他们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请你试一试。(书空练习)

(2)讨论绘画的方法。(那我们一起看看头发该画在什么位置)①在设计发型前,应该先知道,头发长在哪里?梳头发的时候,我们会把头发往哪边梳?(哦,前面、两边和后面都有头发。)②头发是什么颜色的?(黑色的)现在的理发师会把头发染成什么颜色的?(红、黄等)你给爸爸妈妈设计的发型是什么颜色的?

6.幼儿尝试用棉签画头发。(请幼儿尝试画头发)

7.教师讲解并示范用棉签画各种头发。

(1)我们要设计好该画什么发型。爸爸的是短发,妈妈的头发是长长的有直线的、波浪形、螺旋形。

(2)选好颜色。(设计好发型的颜色)

(3)使用棉签作画小朋友要真确拿棉签,蘸颜料时注意不要蘸得太多,以免弄脏画面,如果你要用两种颜色,换颜色时先放回原处,在另一个盘子里拿棉签进行画。

(4)画时注意:头的两边、前面都有头发,爸爸的头发我们让它从头皮往上长,妈妈的头发我们我们让它从头皮往两边长。

8.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①认识绘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换颜色的方法?(放回原处,在另一个盘子里拿棉签。)

②桌子上有什么颜色?用这些颜色让你的头发变得更漂亮。

③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提醒幼儿注意色彩之间发生的变化,积累色彩经验。

三、小结部分:

1.说一说你给爸爸、妈妈和你自己分别设计了什么发型?你最喜欢给谁设计的发型?为什么?两种色彩碰到一起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朋友晾晒作业,互相观看、展评幼儿作业。

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5

案例

案例:我来做妈妈

实录:

刚进入十月,大部分孩子已经停止了苦恼。我们开始了第二次角色游戏,孩子们已经开始尝试着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了。今天,萱萱正在娃娃家的“厨房”里喂“宝宝”喝牛奶,只听她自言自语地说:“宝宝快点喝,妈妈要带你去买东西了。”等到娃娃喝好牛奶,一下子拎住娃娃的头发,带着娃娃出门了。看到萱萱拎住娃娃头发时,我说:“娃娃的头发好疼,我帮你抱抱它吧。”萱萱马上说:“我自己抱它吧。”说着,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调整了这一动作。然后带着娃娃来到了“超市”中,为娃娃“买”了一盒饼干后,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喂饼干。而后,又像刚才一样带娃娃去买其他东西了。乐此不疲。

分析与反思:

1、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玩具和材料是他们游戏的基础,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并引起游戏愿望的。今天萱萱的表现也是如此。她看到奶瓶就给娃娃喂牛奶;看到别的孩子在乘“小汽车”,她就带着孩子去“逛超市”,美其名曰带娃娃去买东西,实际上她的兴趣就在乘车上,是对游戏的动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实录中,娃娃显然不是一件普通的玩具,而成为了幼儿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幼儿把自己当成了妈妈,会给娃娃喝牛奶、买东西,这说明她已有了粗浅的角色意识,对此,我予以鼓励,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生活经验。

3、当发现幼儿用“拎”的方式来对待娃娃时,我并没有直接指责幼儿,而是以平等的角色介入游戏,去帮助幼儿,注意保持她做游戏的自然状态,这样她就容易接受。

2015年10月

案例:鞋子穿反了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案例

实录:

午睡起床时,我给班上的小朋友整理衣服,发现涛涛小朋友鞋子又穿反了,我就走过去对他说:“看看两个好朋友是不是吵架了?”涛涛用手在鞋尖处比划了一下,说:“他们是好朋友。”然后翘起脚对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帮他换好鞋子,边换边说:“两个好朋友有一点点不开心,快换过来,让他们碰碰头。”顺便拿着他的小手在鞋尖处比划了一下。

点心结束后,我和孩子们说:“用什么办法让左脚右脚不穿错?”有的孩子说看搭扣,还有的孩子说看鞋子上的花纹,还有一个孩子居然说:“这个脚上有一个印子的。”原来是右脚的鞋子上有一条不显眼的黑线。涛涛在一边看自己的鞋子,说:“老师,我有搭扣的。”“搭口穿在脚的哪一边呢?”我追问一句。好多孩子用手指给我看,涛涛也开始指,发现错了就开始换过来。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穿鞋时常常会搞错左右,每天午睡后,总有一两个把鞋子穿反了。生活中,一切都由爷爷奶奶帮他,长期以来他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不都愿意自己动手,需要别人的帮助。另外该幼儿家庭成员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包办太多,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初步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行为和习惯。穿对鞋子也有利于孩子开展正常的活动,产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幼儿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不愿意自己动手,即便是提醒他,他更愿意是成人帮助他。

体验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小班的孩子思维特点还是比较具体形象,他们能从鞋子明显的特征中帮助自己分清左右,我在指导时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孩子自主地发现左脚右脚不穿错鞋的方法。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穿对鞋子给我们走路、跑步、做游戏带来更多的方便。

2015年9月

案例:小乌龟看爷爷

实录: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案例

在主题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幼儿都会带来一些水果,而带的最多的就是苹果。但这种最常见的水果究竟长在哪里?怎样生长?他们却并不知晓。于是《小乌龟看爷爷》这样一个简短又有趣的故事,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似简单的故事内容背后,却形象地解释了幼儿困惑的一些问题。

刚开始,我以苹果引入故事,并提出提问:你见过的苹果是怎么样的?好吃的苹果究竟是怎么长出来的,故事《小乌龟看爷爷》会告诉你的。

故事生动形象的课件深深吸引了孩子,“有一只小乌龟想去看爷爷,可是在路上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的听着,当我问到:“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时,妮妮:“小乌龟去看爷爷了。”逸逸:“小乌龟带上苹果去看爷爷。”子晨:“小乌龟会遇到坏人的。”看来,孩子们对故事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在故事的第二环节,我又加入了提问:“小乌龟走啊走,这棵树发生了哪些变化?苹果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小蜜蜂,小蝴蝶都飞来了。”“苹果树结出了小苹果。”“好吃的苹果结出来了。” “苹果树开花了,又结出苹果来了,因为小乌龟走的太慢了”。分析与反思:

在主题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幼儿会带来一些水果,而带来最多的就是苹果。但是这种最常见的水果究竟长在哪里?怎样生长?他们并不知道。故事《小乌龟看爷爷》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年龄特点,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孩子的一些困惑,短小的篇幅适合孩子讲述。

小乌龟爱爷爷,爷爷爱小乌龟。故事中幼儿以不同的语言阐述了小乌龟去看爷爷的故事。“小乌龟去看爷爷了。” “小乌龟你遇到坏人了一定要躲起来。” “如果小乌龟的腿再长得长一些,它就能爬得快了”。幼儿的表达为下面故事表演作了铺垫,“嘿呦,嘿呦,快快爬,我要到爷爷家去喽。”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有的幼儿甚至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或词组来与别人进行交流,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匮乏。然而,故事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起到了积极地辅助作用。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案例

案例:玩球

实录:

今天我带孩子们来到场地上玩球。“今天我们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球玩一玩。”孩子们望着小球争先恐后地去拿球玩。拿着皮球,孩子们开始玩球了,可2015学年第一学期

案例

是很多孩子拿着球跑来跑去,很不安全。瞧,阳阳着球一边跑,一边追尧尧。而另外一个角落里,欣恬和心瑜抱着球坐在一边,不知道怎么玩。于是,我边说边示范:“皮球、皮球真好玩,可以踢、可以滚、可以抛,还可以投篮呢!宝宝们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场地线外去玩,玩的时候分散一些,不要碰撞„„”说完,孩子们开始分散玩球去了。

一会儿,孩子们各自玩球,有的孩子在踢球,有的孩子找老师一起玩抛球的游戏,玩得很开心。

欣恬和心瑜在一起玩碰球,你碰我的球,碰来碰去,一会儿又咯咯咯笑在一起了。刚才一直跑的洋洋则拿着球找到老师一起玩抛球的游戏。分析与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动作发展迅速、身体协调性较弱喜欢模仿等特点,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

首先,分析孩子。球,孩子有初步的经验,比如滚、拍。然而,当老师一旦示范过多,孩子对玩球的欲望会减弱,于是,老师没有进行示范。

其次,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问题,利用示范的方法帮助孩子玩球。发现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对球的玩法和特点还不够,于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激发孩子玩球的兴趣。

再次,孩子的运动安全应当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关注。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虽有必要,但对于年龄段小的孩子来说,一次交代太多,不易理解,因此根据现实状况及时进行教育或个别安全教育,使幼儿在自身体验中理解什么是危险,怎样才安全。

小班亲子游戏游戏教案 篇6

1、愿意和爸爸一起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觉。

2、欣赏散文诗,增进父子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邀请孩子的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2、散文诗《我的爸爸》挂图、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各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哪个是你的爸爸?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二、游戏《比一比》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与爸爸的大手比一比,说一说爸爸的手为什么这么大?爸爸的大手能干什么?爸爸在家还做那些事情?

三、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1、配合挂图完整欣赏散文诗一遍。

2、请爸爸和幼儿一起表演散文诗中的内容,并请幼儿说一说感受:爸爸举起宝宝,宝宝像什么?宝宝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骑到爸爸脖子上有什么感觉?

3、教师提问: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为什么?你在家最愿意和爸爸做什么?

4、和爸爸一起看书,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增进父子间的感情。

四、亲子游戏:请幼儿和爸爸一起做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1)齐心协力向前行:

玩法:与爸爸面对面,脱鞋子站在爸爸双脚上,父子紧握双手,一起向前行走,先到终点者为胜。

(2)小猴爬树:

玩法:与爸爸对面手拉手,听到口令后,爸爸用力向上提,孩子两脚交替踩着爸爸的身体向上爬,最先踩到爸爸肩膀者为胜。

5、教师小结。

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小朋友也应该听爸爸的话,关心爸爸,爱爸爸。

6、和爸爸一起表演《我家有几口》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7

学习性区域游戏,现今应着幼儿园游戏的热潮,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力军。学习性区域游戏是指以领域为划分点,设立游戏化的区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增设游戏内容,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通过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一种游戏。

一、学习性区域游戏开展的现状分析

在开展学习性区域游戏时,根据不同领域划分出了诸多区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增设了相应的游戏内容。在小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出游戏开展的诸多漏洞。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别人玩的物品,自己也喜欢去玩。在游戏时,幼儿总是喜欢扎堆参与,嘈杂的游戏环境,感觉有些闹哄哄。在游戏开展的内容上也不够丰富。幼儿在一个区角里玩一会便要离开,常常漠视游戏规则的存在,游戏的兴奋点也难以持续。在幼儿的操作平台上,拘泥于桌面,游戏操作的空间比较狭窄。在幼儿作品的展示环节上,没有有效地平台予以呈现。此外,游戏开展的时间也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好一日活动中空闲的时间合理展开。通过对游戏现状的分析,需要我们挖掘新元素,以提升小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游戏的新空间。

二、挖掘学习性区域游戏中的新元素,提升游戏的新空间

(一)拓展幼儿游戏的操作空间

1.增设户外的操作空间。

纲要中倡导让幼儿亲近自然,扩大活动的范围。创设户外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小班益智区《钓鱼》,由于鱼塘需要一定的空间,借助教室门前空旷的草坪,开设益智区,周围自然的花草来装点区域,让孩子回归自然,在游戏中也多了份乐趣。

2.通过柜子和隔板,进行间隔,扩大操作空间。

在区域游戏开展中,我们用柜子把教室隔成若干个活动区,扩大了游戏中区域的操作空间,以便不再局限于桌面。游戏材料可放在柜面上,便于幼儿取放物品。而在桌面的利用上,可以在桌面上设置一个可移动隔板,增加区域中的操作“块面”。如:小班美工区,在隔板的两侧我可以放置不同的操作材料,一边是绘画区,一边是泥工区。有了隔板的效应,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减少了相互之间不必要的影响,避免了人多扎堆的现象,也拓展了游戏的操作空间。

3.充分利用墙面、地面等操作的空间。

为了扩大操作的空间,我们可以借助竖直方向的墙面或柜面来操作。如:小班美工区《画五官》中,我把绘画的底纸呈现在幼儿可触及的主题墙面上,幼儿可以自由取笔站着绘画。此外,教室的地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如:小班益智区《玩棋》,幼儿用正方形的泡沫垫在地面上自由拼摆出棋谱,通过掷骰子,幼儿自身也变成棋子,在地面上依据规则跳格子。多样化的操作空间,也增添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借助辅助物,提升幼儿游戏作品的展示空间

1.充分利用柜面展示幼儿的作品。

在游戏中,幼儿的作品需要展示,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为了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我们要呈现幼儿作品的展示空间。如:在小班建构区《我的家》中,幼儿搭建好作品,教师可以利用柜面等空间作为展示平台,展示搭建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对搭建者来说也是对他努力成果的一种肯定,也给其他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

2.借助墙面、网格等辅助物,展示幼儿作品。

作品的的呈现需要赋予一定的美感,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物,来为展示的作品增添背景美感。美工区是呈现作品最多的地方。如小班美工区《装扮圣诞树》,我们可以在墙面上设置网格,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在网格上,由于背景网格的衬托,也为作品的呈现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3.巧用操作平台,展示幼儿作品。

操作平台也可以成为呈现作品的有效渠道。小班的益智区《找影子》,将黑色的动物影子布置在了柜子的侧面门上,影子上贴有双面胶,幼儿可以拿实物图片往影子上去匹配,操作完成以后,幼儿的作品就自然的呈现在面前。

(三)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空间

1.结合主题内容,围绕知识点,改变游戏玩法,拓展区域游戏的内容空间。

幼儿园的课程是随主题变化的,而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内容,也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而增设。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拓展新的游戏内容。如:小班数学区《点数套圈》,游戏要求根据卡片上点子有多少,就套几个圈。围绕知识点改变玩法,通过在点数卡片上增添“+”或“-”的符号,变成了《比多少》。如果点数卡片上标记的是“+”,套圈的个数要比点卡上多1。如果点数卡片上标记的是“-”,套圈的个数要比点卡上少1。围绕知识点,通过适量的改变玩法,在帮助幼儿巩固新知的同时,也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拓展了新的游戏思路。

2.与自主性游戏相结合,拓展游戏的内容层面。

学习性区域游戏不是独立存在的,通过把它与自主性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游戏的内容深入化。如:小班音乐区《小手拍拍》,在活动区中通过播放音乐,幼儿用木棒敲罐子的方式,随背景音乐打出节奏。游戏中,把音乐区与自主性游戏《小舞台》结合在一起,音乐区里小朋友用打击乐伴奏,而小舞台中演员根据音乐来边唱边跳,大家一起合作表演的方式,给小舞台的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节目。通过游戏之间的相互渗透,拓展了区域游戏的内容层面。

(四)拓展区域游戏的开放时间

在操作时间上,以往区域游戏拘泥于晨间来园和区域游戏课。其它的时间,游戏中的物品便成了摆设。我们可以挖掘一日活动的闲置环节,如:点心后,课间,午饭后,起床后等时间段,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主游戏,这样可以减少无聊的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发挥区域游戏的效能。如:小班的幼儿自律能力比较差,在晨间吃点心的时间,有些吃得快的幼儿就没事情可做,随之而来的是上课前一片乱哄哄的场景。这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先自主的到区域里玩一会,从而使区域游戏开放时间变得分散而灵活。

(五)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空间

1.增设奖励制度。

活动区里游戏的内容不可能天天换花样,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的现象。小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个人荣誉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游戏规则设立奖励制度,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中,对认真操作,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幼儿及时给予奖励。

2.教师的玩伴作用。

小班的幼儿,在玩耍时,更喜欢老师的陪伴。在开展区域游戏时,教师作为幼儿的玩伴,适当的介入游戏,也会增加幼儿游戏的兴奋点。如:小班生活区《绕毛线》,有许多小朋友觉得枯燥,不愿意来玩。一次,我来到活动区,看到淼淼正好要离开,可是毛线才绕了一点点,我连忙叫住了他,“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比赛么?”。淼淼很高兴的答应我了,于是我俩各找了个线团就开始比赛起来。后来引来了许多小朋友来围观,他们也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来。

3.在材料的投放中,注重一物多玩。

幼儿对新投放的操作材料总是充满兴趣,但在玩过之后,兴趣点便会降低。注重一物多玩材料的投放,这样幼儿再操作完一种玩法后,又会去探索其它新的玩法,参与游戏的兴趣又会重新点燃。

小班体育游戏:“滑溜布”游戏 篇8

1、锻炼幼儿上肢肌肉的力量,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3、引导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使幼儿宣泄能量和情绪,促进身心的发展。

【活动准备】

大小滑溜布各一条、cd碟片、音响设备一套、【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幼儿律动《三只小熊》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会扭屁吗?„„会转圆圈吗?„„那我们和音乐《三只小熊》一起跳起来吧!

2、熊爬:

(1)出示教具——小滑溜布

让小朋友通过视觉、触觉认识滑溜布。

(2)用小滑溜布摆出“m”形,教师示范熊爬并解说爬的规则。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看,滑溜布摆成了什么形状呢?接下来我们要把手和脚放在滑溜布两边,沿着它往前爬,爬的时候一定要把手和脚伸直,屁股向上翘起。(教师可以做一次错误示范,让小朋友引起注意。)

(3)小朋友按游戏规则开始熊爬,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小猴爬树

(1)请小朋友示范,教师解说其规则。

请出大滑溜布,平铺于地面,配课老师坐在大滑溜布一侧,手握小滑溜布,请一位小朋友躺在另一侧大滑溜布上,手握小滑溜布顺着配课老师向前攀爬,主课老师进行指导。

引导语:谁愿意来做小老师?(老师指导小老师完成示范)我们一起来为小老师加油!加油~!(教师对这位小老师进行总结)谁还愿意来做小猴?那我们一起来爬吧!

(2)小朋友按游戏规则开始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大野狼

把大滑溜布放于教室中间,小朋友随着音乐围着滑溜布跑圈,当听到大野狼叫声时,迅速钻入滑溜布底下遮住自己的身体,以免受到野狼侵害。

5、拔河

(1)教师把滑溜布两头打结,呈圆形放在地上。

(2)教师讲解拔河的规则并进行示范

引导语:小朋友这是什么形状?在拔河时,小朋友要像老师一样,做在拔河绳的下面手握拔河绳,用劲向后拔,千万不能站起来吧!呆会看谁的力气大„„

(3)小朋友按游戏规则开始拔河,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班美术游戏学习资料 篇9

1、鼓励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的游戏经验。

2、感受中国民间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完成调查表。

(2)“中国民间游戏”汉字卡一张。

(3)民间游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1、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2、选择其中一个幼儿大多喜欢的游戏,共同游戏。

二、说说爸爸,妈妈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用图片)

1、幼儿拿出事前预备好的调查表,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2、鼓励幼儿尝试性的玩1-2个游戏。

三、老师说说自己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

1、老师介绍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

2、和幼儿共同玩老师小时侯喜欢的游戏。

四、告诉幼儿刚才爸爸,妈妈和老师介绍的这些有趣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出示汉字卡),幼儿认读,“中国民间游戏”。老师简单介绍什么是中国民间游戏。

五、老师用图片介绍一些其他的民间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爱好。

小班音乐游戏 篇10

活动目标:

1、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大胆创编动作,当熊走音乐时保持不动。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设计游戏玩法,创编熊走过、木头人躲闪的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分配角色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CD《熊和石头人》 熊的头饰

2、对乐曲的旋律和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引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森林里面玩玩吧(小朋友排好队进场)一边进场一边做游戏(我们都是木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故事:

师:好啦,小朋友我们先找个舒服的地方坐坐吧,今天梁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熊和石头人》

从前,有一班小朋友们来到森林里面玩,他们和小动物们跳舞做游戏,可开心了。突然呀,有一只熊它饿极了,想要过来找东西吃,小朋友们很聪明,马上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大熊觉得很奇怪,怎么小朋友们都不见了,最后熊失望地走了,小朋友们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游戏来了。

师:小朋友,刚刚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呀?故事里面的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谁来了?(熊)小朋友你们歌曲中谁变成石头人啊?石头人是什么意思呀?怎么做就是石头人啊?(因为石头人是不动的,这样就不会被熊发现了)

3、创编学习相关动作

师:现在,我们在这个森林里面,随时都会有熊出现的,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害怕,熊出现的时候,我们变成了石头人,不动,这样大熊就不会发现我们了。那么小朋友,我们先来练习一下,石头人是怎样的?

⑴让幼儿做自由舞蹈、自由造型,要求小朋友,变成石头人不许动,动了就会被熊发现。目的让小朋友发挥自我想象力 ⑵视幼儿的情况练习一到两次

4、加入音乐进行游戏(动了的幼儿要退出游戏)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变成石头人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一起到森林里面玩玩吧。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好,大熊随时都会出现。大熊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变成石头人一动不动的,这样才不会被发现。⑴由配班扮演熊,进行游戏

5、增加游戏难度

⑴石头人的造型要求做一些有平衡难度的动作并坚持不动

⑵要求石头人必须由两个或以上的幼儿组成造型(被熊发现不能与人结伴造型者要退出游戏)

⑶由一名幼儿扮演熊并进行游戏 结束部分:

小班音乐游戏 捕鱼 篇11

游戏目标:

1.感受音乐,学习合拍优美的做动作。

2、初步发展有尔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游戏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小河‛; 幼儿熟悉歌曲《小鱼游》。游戏过程:

一、师幼一起唱《小鱼游》歌曲,模仿小鱼的动作来到小河;

1.师:‚小鱼们我们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戏吧!‛我们来朝上游游朝下游游,前游游后游游,鼓励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

2.边演唱歌曲边练习鱼游水、吃食、游戏的动作。

二、根据不同的音乐变换动作。

师:‚小鱼们要好好听音乐唱歌,唱到鱼游的时候,做小鱼游的动作;听到捕鱼人来了,立即回到‘家’躲起来。‛

三、组织快乐的玩游戏

师: ‚小鱼们个个机灵敏捷,我们和捕鱼人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大?‛ ‚天黑了,小鱼玩了一天该回家了,我们和小河再见吧!

观察分析:

小班游戏活动反思 篇12

小班游戏活动设计与反思《小小瓶子真好玩》

栏目分类:活动教案 2010-08-20 小班游戏活动设计与反思《小小瓶子真好玩》

教 案 中心 也 精彩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探索欲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动这个玩玩那个。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设计这个活动,引导、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在这样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感受、获得知识经验,既让孩子享受了过程、获得了快乐,又能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活动,感受玩瓶子的乐趣,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操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瓶子的各种玩法,亲自动手尝试,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自己说说操作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活动准备】

1、各种清洗干净的瓶子;

2、与活动内容相关的课件;

3、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4、豆子、绳子若干;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好幼儿,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一会儿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它是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好,那就快把好朋友请出来吧!(2)师:(操作课件,让幼儿看到可爱的小瓶子)小朋友们瞧,今天来的好朋友是谁呀?噢,原来是可爱的“瓶子公主”!瓶子公主要和小朋友打招呼了。(继续操作课件,让瓶子公主与幼儿交流。)瓶子公主带来了好多小瓶子,可是小瓶子很调皮,东倒西歪的,请幼儿给它们排好队,把它们放好,并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瓶子盖)戴上。a.分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把瓶子放好,给瓶子拧上瓶盖),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b.引导同伴间互相帮助,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可爱的小瓶子都排好队并找到了合适的帽子,它们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走游戏,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可爱的小瓶子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展开部分

引导孩子和可爱的小瓶子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启发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瓶子玩具。如:把豆子装进瓶子制成小乐器;用小绳

子系在瓶口拖着玩,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可爱的小瓶子是怎么玩的”。

请幼儿总结自己的操作过程,讲讲自己获得经验。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音乐声中带自己制作的瓶子玩具一起走出教室做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可爱的小瓶子”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5、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游戏过程中,很喜欢动手操作周围的物品,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主题,对孩子的活动区域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6、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正确讲解,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孩子明白。

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但是,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篇二:幼儿游戏活动反思

幼儿游戏活动反思

游戏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游戏又是幼儿一日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组织好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真谛,这与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特点有较大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指导。

一、游戏初期阶段

幼儿表现:我只要玩——单

一、独占地玩

幼儿在家习惯于独自玩玩具,到了幼儿园,他只要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不会等待更别说轮流使用。相应措施: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材料。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教师要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相应措施:

(1)活动时间灵活。幼儿在家里自由惯了,一下子就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才可以进入活动区,他们会感到压抑,所以设置活动时间要灵活一点。如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让他到活动区去,以转移其入园时不愉快的情绪。

(2)活动地点随意。在活动区内,可以让幼儿自由走动,不要硬性规定、限制他们在某一区域内活动。(3)活动内容自主。在活动时不强行分配,可以暂时满足幼儿独享玩具的愿望,逐渐要求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二、游戏发展阶段

幼儿表现:我也要玩——模仿、交换玩、一起玩

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了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尝试学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还常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

相应措施:(1)这一阶段,幼儿之间互相比较熟悉了,开始有一起玩的愿望,老师抓住机会,强化他们的这种合作趋势。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幼儿协商、解决发生的问题,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2)培养

幼儿分享精神。由于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再加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活动时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游戏的逼真性。

三、游戏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完全没有安全意识。篇三:小班游戏活动反思

小班游戏活动反思

小班游戏活动反思一:活动反思: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游戏》

本次活动内容难易适中,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小朋友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游戏贯穿的,一开始我创设情境导入“图形王国”,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生活中又有什么东西与这些图形相似,孩子们发言积极,大胆地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接着,我通过带幼儿玩“小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强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辨别,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玩得很开心,并轻松地掌握了“辨别圆形和方形”这一知识点。其次,通过“图形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将课堂中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进行辨认圆形、方形的图形及与圆形、方形图形相似的物品。通过前一个游戏的铺垫,大部分孩子们在这环节都能快速地找准与圆形、方形的图形相似的物品。虽然,整个活动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所学内容,但班上还是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掌握不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关注班上个体差异的现象,采取多种分组搭配的形式,争取把能力强弱的现象拉平。除此之外,我还应注意教学中细节的开展。

科学教育应该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生活中也经常蕴含着数学教育的因素,所以,要多利用平时的各种机会将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小班游戏活动反思二:小班游戏活动设计与反思《小小瓶子真好玩》>>(1412字)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探索欲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动这个玩玩那个。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设计这个活动,引导、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在这样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感受、获得知识经验,既让孩子享受了过程、获得了快乐,又能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活动,感受玩瓶子的乐趣,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操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瓶子的各种玩法,亲自动手尝试,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自己说说操作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活动准备】

1、各种清洗干净的瓶子;

2、与活动内容相关的课件;

3、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4、豆子、绳子若干;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好幼儿,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一会儿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它是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好,那就快把好朋友请出来吧!(2)师:(操作课件,让幼儿看到可爱的小瓶子)小朋友们瞧,今天来的好朋友是谁呀?噢,原来是可爱的“瓶子公主”!瓶子公主要和小朋友打招呼了。(继续操作课件,让瓶子公主与幼儿交流。)瓶子公主带来了好多小瓶子,可是小瓶子很调皮,东倒西歪的,请幼儿给它们排好队,把它们放好,并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瓶子盖)戴上。a.分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把瓶子放好,给瓶子拧上瓶盖),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b.引导同伴间互相帮助,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可爱的小瓶子都排好队并找到了合适的帽子,它们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走游戏,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可爱的小瓶子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展开部分

引导孩子和可爱的小瓶子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启发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瓶子玩具。如:把豆子装进瓶子制成小乐器;用小绳子系在瓶口拖着玩,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可爱的小瓶子是怎么玩的”。

请幼儿总结自己的操作过程,讲讲自己获得经验。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音乐声中带自己制作的瓶子玩具一起走出教室做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可爱的小瓶子”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5、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游戏过程中,很喜欢动手操作周围的物品,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主题,对孩子的活动区域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6、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正确讲解,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孩子明白。

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但是,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

>小班游戏活动反思三:小班《拔萝卜》游戏活动反思>>(910字)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拔萝卜》的旋律和内容,初步学习合拍地做拔萝卜的动作。

2、借助桌面教具和操作和游戏活动,了解歌曲中的角色,学习创编角色表演动作。

3、乐意接纳同伴的创编动作,在与大家共同活动中初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拔萝卜》的故事。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和桌面教具。篇四:小班表演游戏活动反思

小班表演游戏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语气、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并完整地进行表演。

2、会复述主要角色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大胆表演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熟悉故事内容《下雨的时候》、《小兔乖乖》

2、物质准备:

《下雨的时候》:小兔、小鸡、小猫、太阳、花等头饰两份,叶子若干。《小兔乖乖》:兔妈妈、红眼睛、短尾巴、长耳朵、大灰狼、大树等头饰、道具两份。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乖乖》头饰,引出故事。

1、出示的头饰可以表演什么故事?

2、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巩固个别角色的对话、出场顺序及语气、动作、表情特征。

(二)出示《下雨的时候》的头饰,交代任务。

1、今天老师还准备了这些小动物的头饰,干什么用的?

2、巩固《下雨的时候》个别角色的出场顺序、角色的语气、动作、表情特征。

(三)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时如果发现同一组的小朋友不会表演,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帮助他,教他如何表演,如果小朋友也不会,再有礼貌的请教老师。

2、听到琴声,请小朋友把道具收好,放回原位,轻轻地拿小椅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1、请各小组成员商量要先表演哪个游戏,小组长汇总,教师适当协调。(两个主题各两份头饰,有四个小组。)

2、请小组成员内部协调要扮演角色,强调要轮流扮演角色。

(五)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协商分组,表现出所扮演的角色的语气、动作和表情,完整地进行表演。指导部分能力差的幼儿大胆进行表演。

(六)游戏结束,评价游戏情况。

1、教师播放律动曲,并协助幼儿整理道具等游戏材料。

2、评价:①利用照片,引导幼儿说说在游戏中的感受。

②表扬积极表演,在游戏中大胆表现的幼儿,及时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第二阶段第三次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用语气、动作、表情表现《小 兔乖乖》中的角色。我们班的幼儿游戏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部分幼儿知道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能完整地表述角色对话。而且,大部分幼儿在表演时,总爱看着我说对话,得到我的肯定,才会继续表演下去。

活动过程中,我在回忆上一次的游戏情况这一环节中,提出上次游戏中有些幼儿在表演大灰狼的尾巴被门夹了,还一副笑嘻嘻的样子,这样表演好不好?接

着,引导幼儿说出大灰狼的尾巴被门夹住了,应该是什么感觉,要用什么表情去表现,并做了生动示范。但是,在提到兔妈妈采萝卜回家,小兔子们是什么心情时,只引导幼儿说出“高兴”,没有抓住时机让幼儿说说,高兴的时候要怎么表现。加上,在回忆故事这块,我只提到“大灰狼去敲门时,说了什么?”没有结合我们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再复述部分《小兔乖乖》的角色对话,以及角色出场顺序,未能及时唤醒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却对《下雨的时候》做了较多的复习,有些本末倒置。

提出要求后,进行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小组概念还不清晰(小组制是本周才开始采用的),导致分组秩序混乱。分好组后,我有些慌乱,忘了请幼儿反馈要表演的游戏主题、角色,直接让幼儿去游戏。让幼儿没有目的性的游戏,甚至不知道要表演什么角色。游戏过程中,没有重点指导《小兔乖乖》,倒是对《下雨的时候》关注较多。这次活动中,共设立了四个分组。场地问题,幼儿游戏时互相干扰。在下次游戏中,会考虑将两组游戏的场地分开。

最后,在评价之前,有名幼儿要小便。我点头默许了。多名幼儿也都起哄跟着去小便,我就让幼儿集体去小便了。今后,我会让幼儿“先忍一下”,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评价过程中,我请了班主任帮忙拍照。但是,没有跟她沟通好,对一些评价不是很准确。今后,我会自己拍照,或者,请拍照的人来说明情况。

上一篇: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下一篇:中华医学会甘肃省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