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法衔接工作制度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两法衔接工作制度

两法衔接工作制度 篇1

“两法衔接”终端应用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使涉嫌犯罪的案件都能够顺利地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及《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市场监督管理机关。

第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检察院备案。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第四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在本单位办案部门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在24小时内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并在作出行政处罚1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报检察机关备案。第五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案件的相关证据。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易腐烂、变质、灭失等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证据,制作清单、照片或其他证明文件;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委托有关部门、机构依法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六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并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七条 对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体育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案件侦查后认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说明理由,退回相应案卷材料,并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第八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的3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接到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的复议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告知提请复议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3日内,建议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第九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疑难、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咨询。对有证据表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需要公安机关参与、配合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可以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可以派员介入。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立案侦查。

第十条 对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向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查询案件、调阅有关案件材料、建议移送案件,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应当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检察人员应当加强业务交流,相互学习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并不断总结办案经验。定期组织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两法衔接案件移送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保证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秩序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制度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三条 办案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四条 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审批。决定审批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第五条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六条 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七条

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 各办案机构逾期不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由县市场监管局责令限期移送,并对其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两法衔接案件录入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件信息录入和管理工作,建立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真正实现案件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市场监督管理机关。

第三条 根据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等形式,组织我局工作人员对于案件信息录入操作规范的学习,对于录入信息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强化我局工作人员对案件信息录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录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

第四条 案件信息录入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严禁越权操作。将账号借给他人使用,系统视为责任人自行使用,有关责任自行承担。

第五条 明确完善的责任分工,案件在立案、收案、审理、办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已经录入不得作出变更。案件电子信息内容应与纸质卷宗原始材料一致,严禁录入虚假信息或故意篡改信息。承办人是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案件点击办结前应核对案件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发现未录入的信息进行补充录入。第六条 严格实行以自查、核查、督查为内容的“三查”制度,确保案件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首先,我局在收到案件时,需要仔细对照文字卷宗,由各负责人自查信息录入是否完整,依次逐项对照检查,避免信息遗漏现象发生;其次对录入信息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核查二者是否一致,发现不符合“全面、准确、及时”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更正,确保案件录入、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对于通过系统查询或统计出的数据,如发现与实际有出入,应进行责任倒查,查找错误数据录入的责任人,并在全局范围内通报。

第七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两法衔接”终端应用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使涉嫌犯罪的案件都能够顺利地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及《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市场监督管理机关。

第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检察院备案。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第四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在本单位办案部门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在24小时内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并在作出行政处罚1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报检察机关备案。

第五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案件的相关证据。对查获的涉案食品药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易腐烂、变质、灭失等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证据,制作清单、照片或其他证明文件;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委托有关部门、机构依法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六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并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七条 对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体育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案件侦查后认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说明理由,退回相应案卷材料,并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第八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的3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接到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的复议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告知提请复议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3日内,建议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第九条 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疑难、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咨询。对有证据表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需要公安机关参与、配合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可以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可以派员介入。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立案侦查。

第十条 对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向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查询案件、调阅有关案件材料、建议移送案件,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应当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检察人员应当加强业务交流,相互学习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并不断总结办案经验。定期组织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罪,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依法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罪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办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三条 办案人员在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对查获的涉案食品药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不易保管的涉案食品药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四条 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审批。决定审批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第五条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六)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七)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八)涉案物品清单;

(九)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十)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六条 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七条

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 各办案机构逾期不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由县市场监管局责令限期移送,并对其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两法衔接食品药品案件录入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案件信息录入和管理工作,建立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真正实现案件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第三条 根据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等形式,组织我局工作人员对于案件信息录入操作规范的学习,对于录入信息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强化我局工作人员对案件信息录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录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

第四条 案件信息录入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严禁越权操作。将账号借给他人使用,系统视为责任人自行使用,有关责任自行承担。

第五条 明确完善的责任分工,案件在立案、收案、审理、办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已经录入不得作出变更。案件电子信息内容应与纸质卷宗原始材料一致,严禁录入虚假信息或故意篡改信息。承办人是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案件点击办结前应核对案件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发现未录入的信息进行补充录入。

第六条 严格实行以自查、核查、督查为内容的“三查”制度,确保案件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首先,我局在收到案件时,需要仔细对照文字卷宗,由各负责人自查信息录入是否完整,依次逐项对照检查,避免信息遗漏现象发生;其次对录入信息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核查二者是否一致,发现不符合“全面、准确、及时”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更正,确保案件录入、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对于通过系统查询或统计出的数据,如发现与实际有出入,应进行责任倒查,查找错误数据录入的责任人,并在全局范围内通报。

两法衔接工作制度 篇2

一、两法衔接工作的法律监督的现实困境

(一) 立法上,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从立法上看, 现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了检察机关具有对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的职责, 并明确规定了相关监督程序, 但没有明确如何对诸如环保局等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 导致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监督的缺位。如永安市地税局于2010年11月对涉案公司2008年以来纳税情况进行立案检查, 发现该公司通过在账簿上虚列成本、用假发票入账等方式偷税52万余元, 占应纳税额的约40%。永安市地税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 将案件相关材料报送永安市检察院备案审查, 随后以涉嫌偷税罪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检察机关审查认为该案不构成犯罪, 但鉴于该类情形如何处置并无明确规定, 在与公安机关协商后, 由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决定, 但该类处置方式仅为暂时性做法, 是否妥当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 思想上, 存在“以罚代刑”观念

受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以下影响, 出于对本单位的利益及片面强调执法效率的考虑, 甚至是受利益驱动, 把一些需要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的案件不移送或者“以罚代刑”。例如永安市检察院在开展“提升检察亲和力”的活动中, 走访了大部分行政执法单位, 均提出执法效率与法律本身存在的矛盾。而部分行政执法单位则以此为理由, 抵触甚至拒绝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权, 这给检察机关了解相关情况、查阅卷宗带来了重重障碍。

(三) 监督上, 行使监督权的刚性不足

实践中, 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案件进行监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发出通知立案书、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书等方式进行。对于上述监督方式, 就检察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而言, 虽然法律规定了检察机关享有该监督职权, 但是却没有就相对应的保障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而一旦出现了被监督的行政执法部门不接受纠正违法意见的情况, 检察机关却没有依据采取其他措施监督其纠正。因此, 立法上对强制性监督手段的空白, 严重削弱了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的效力, 成为检察机关履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瓶颈。

二、应然视野下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中的作用

以笔者所在的永安市检察院为例, 该院积极推进专项监督, 通过抽查卷宗发现永安市质监局降格处理1件, 遂移送本院反渎局以滥用职权立案侦查2人 (正科级1人、副科级1人) , 未发现明显的以罚代刑、构成犯罪不移送情形。2011年初, 还牵头辖区18家行政执法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并会签文件, 确立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 畅通了“两法衔接”渠道。主要做法如下:

(一) 确立联席会议制度

自永安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其他行政执法单位成立两法衔接机制以来, 该院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 在联席会议上就出现的实践难题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统一认识, 共同研究、探讨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就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办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时如何规范协作, 以及确立案件的移送和备案等方面予以明确。

(二) 建立提前介入机制

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办理行政违法案件时, 发现可能涉嫌犯罪的, 可以邀请公安机关派员提前介入该案的调查, 共同研究探讨案件是否达到刑事追诉的标准。公安机关如认为可能涉嫌犯罪的, 可以视具体情况提前介入调查, 引导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并就证据的搜集、固定等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对于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重大事故以及重大事件, 行政执法部门在调查处理的同时, 要通知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引导侦查, 防止证据灭失, 检察机关在提前介入过程中还应对是否涉嫌渎职犯罪行为进行调查核实。

(三) 推行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案件立案情况通报机制。对辖区内的行政违法案件情况, 行政法部门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通报。行政机关如有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 还应当在五日内报送检察机关备案。另外, 还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情况,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情况, 也应当及时相互通报告知;二是案件特点通报机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对于一段时间内办理的经济犯罪活动等案件的发案规律、特点和趋势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并定期对研究成果相互进行通报。

三、“两法衔接”机制的强化和完善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领导以推动衔接工作

一是加强各行政执法部门整体联动。建立“两法衔接”工作领导机制, 可以尝试由检察机关牵头, 联合市其他行政执法单位共同成立“两法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由检察机关、各行政执法单位选派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二是推进“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以笔者所在检察院的实践探索带来的启示, 笔者认为, 刑事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除了要建立案件情况信息通报制度外, 还应当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逐步实现各行政执法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信息联网共享, 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密切合作。

(二) 建立长效机制, 从制度上长效规范衔接工作

一是完善案件移送备案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在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的同时, 还应当将案件情况, 包括案件移送意见书、基本案情摘要、主要证据复印件等材料送检察机关备案。同时, 在要求案件移送备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建立“备案材料跟踪审查机制”, 检察机关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备案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核实并建立台帐, 以便可以及时的跟踪案件进展情况。二是落实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制度。积极发挥“两法衔接”机制的“纽带”作用, 可以通过互邀讲授专门的业务讲座、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共同调查研究、定期交流执法动态, 以及不定期的相互走访、召开座谈会议等方式, 共同致力于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水平。

(三) 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 从思想根源上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一方面, 通过加强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 建立健全多方位、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 共同致力于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在监督与支持二者的关系中, 监督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 检察机关要敢于监督, 善于监督。二是发挥监督合力, 改进监督方式。检察机关要转变传统的监督思路, 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针对行政执法机关在实践中存在的不作为、执法不规范等现象, 检察机关应当坚持一般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法律监督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在履行监督职能过程中, 应进一步协调和整合诉讼监督资源, 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 及时移送检察机关自侦部门依法处理;发现涉嫌违纪行为的, 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摘要:“两法衔接”机制对于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害民生民利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两法衔接工作经过多年实践,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行政执法机关主动移送案件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不健全、相互配合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为此, 检察机关应立足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同时, 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 改进监督方式, 发挥监督合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两法衔接,检察机关,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敏远, 郭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实证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 2, 17 (1) .

[2]元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检察, 2011 (12) .

[3]徐日丹.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N].检察日报, 2010-2-21.

“两法衔接”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两法衔接;行政执法;刑事司法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12-01

一、泸州市JY区检察院“两法衔接”工作实证调研

自“两法衔接”工作展开以来,泸州市JY区检察院推动本辖区“两法衔接”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工作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两法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任组长,其他行政机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JY检察院侦监科,负责日常事务,并确定专人作为联络员,负责具体案件的协调、联络。同时,JY区检察院还制定了《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加强衔接专项行动方案》,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进行划片分解,落实到单位,责任到人,建立起至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为之后“两法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其次,致力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015年4月1日“两法衔接”平台正式运行以来,JY区检察院依托“两法衔接”平台查询行政处罚案件200余件,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案件材料50余件,对13起涉嫌犯罪案件开展立案监督,公关机关立案侦查13件,公诉部门起诉2件。再次,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实效。JY区检察院同行政执法部门分别签订了《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加强衔接配合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办案流程,强化了与公安、工商、税务、质检、食药监、卫计委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形成了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提前介入、监督制约等各项工作机制,使各方配合有章可循、自然畅通。

二、泸州市JY检察院“两法衔接”工作问题及分析

JY区检察院开展“两法衔接”以来,虽然拓宽了立案线索渠道和增强了立案监督活动的主动性,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行政执法机关主动移送案件意识不强;检察机关监督触角延伸不够;配套法律不完善等,现就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一是移送机关工作主动性两极化明显,2013年以来共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件21人,主要移送单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因此,部分单位移送数量大,部分单位移送数量少甚至无案件移送,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部分单位行政执法辐射面窄、行政执法总量小以及案件移送意识不强。二是移送案件罪名范围相对固定,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的案件主要集中食品安全、劳动安全等领域,罪名范围较固定,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部分行政执法机关本身可执法面小、执法对象小以及附属刑法缺失或者过于原则所造成的。三是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行政执法机关在是否涉嫌犯罪上缺乏敏感性,另一方面有的行政执法机关受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导致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强。四是移送后公安机关立案率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质量不高、移送的案件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失去证据收集条件或认识分歧等原因。

三、泸州市JY区检察院完善“两法衔接”工作的建议

JY“两法衔接”工作虽已开展五年,但仍存在上述众多问题,并且部分问题相信不只是JY的特殊问题,有的可能也是本市、本省甚至是全国性的问题,现就针对JY区检察院在“两法衔接”工作所遇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资“两法衔接”工作实践参考。第一,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由于“两法衔接”机制本身立法位阶较低,建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机会,将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机制中的法律监督权予以明确并应赋予检察机关知情权、纠正权和移送建议权。第二,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机制,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检察机关是否能充分行使知情权,一方面要适当扩大上网的案件范围,笔者建议,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若是使用简易程序的则可不录入信息共享平台,但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使用普通程序、听证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信息录入时限问题,建议规定凡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3日内录入案件信息,其他案件应当在7日内录入相关信息。第三,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机制,一方面明确移送的标准或条件,因此建议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标准不宜要求过高,应当低于侦查机关的立案标准,只需有证据证明违法事实涉嫌构成犯罪即可;另一方面明确移送的时间点,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检查时,发现违法行为明显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移送,而不能进一步查清事实并作出行政处罚后在移送,其他情况下可以再作出行政处罚后移送立案。第四,完善附属刑法规范与刑法典、行政法的衔接,附属刑法便是其他单行法出口,而刑法中作为法定犯入罪条件的“情节严重”之类规定则是刑法的入口。在“两法衔接”工作中起着桥梁作用的附属刑法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我国附属刑法规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对刑法的引证性规定;我国附属刑法规范过于概括、笼统;我国附属刑法规范往往与刑法典的规定缺乏协调性。因此,系统梳理、完善我国的附属刑法规范,便作为一个迫切而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要将“两法衔接”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就必须完善附属刑法,使之与行政法、刑法的衔接更加自然。完善附属刑法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是持散在式模式,以修改相应的单行法律的方式,对每一附属刑法规范予以完善;二是通过法律编纂的方式,将所有单行法规中的附属刑法规范统一梳理而形成一部单独的附属刑法典。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我国附属刑法的完善都将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却又是不得不推进的立法工作。

推动“两法衔接”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仍有众多工作要做,除上述几点外,还涉及到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问题、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问题以及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的问题。

两法衔接调研 篇4

—以博野县“两法衔接”工作为视角

博野县人民检察院

李彦平

魏玉兰

[摘要]本文试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我院工作实际为出发点,从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促进侦查监督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两法衔接;机制;现状;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两法衔接”机制的意义

“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超越行政执法范畴、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从一般行政执法中分流出来,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追究,在此过程中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主体相互协作、配合及监督的工作制度,是中央为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

建立“两法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相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互补优势和资源共享,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法律监督,形成打击合力,实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一)利于推进行政执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检察机关充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避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问题,从制度上保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避免触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职权罪等渎职犯罪。

(二)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行政执法机关的管理服务、保驾护航,也离不开刑事司法机关的有效打击犯罪、履行监督职责。“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便于刑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发现、收集、固定、保全、完善证据等工作向相关执法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深挖案件线索,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二、我院“两法衔接”工作的现状

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依法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案件,根据省市院的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博野县人民检察院于2010年12月15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博野县人民检察院深入探索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县委政法委支持,与全县12家行政执法单位建立了“两法衔接”相关制度,形成了执法与司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切实找准切入点。院党组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从服务博野“强县富民”的发展大局出发,以建立“两法衔接”机制为突破口,努力扭转部分单位主动移送案件意识不强、接受监督观念不强的局面。要求通过与各行政执法单位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 能作用。院党组还从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二)主动请示,争取县委政法委支持。博野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向县委、政法委请示报告,赢得了县委、政法委对专项监督活动的支持和肯定。为促进专项监督活动深入开展,5月14日,我院组织召开了公安局、监察局、商务局及各行政执法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宣读了专项监督活动方案,检察长就如何发挥检察监督职能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讲解了渎职犯罪相关法律知识。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到会并讲话强调,建立健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是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努力把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起了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领导的重视。

(三)广泛调研,积极作为,建设“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院党组深入领会贯彻省市院相关精神,对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了领先一步的要求。主管院领导认真学习、借鉴成熟的运行模式和先进经验,同时还积极主动走访各相关单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积极与公安局、监察局、商务局联系,建设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将博野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首家试点单位,与该局建立了涉土违法犯罪案件向检察机关抄备制度,推行“两法衔接”信息共享。

(四)建立“两法衔接”联席会制度。确立了县检察院、县公安 局、县监察局、县商务局及各行政执法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检察院检察长为总召集人,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局副长、监察局长、商务局局长为召集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博野检察院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履行建设全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各单位办案情况通报、专项活动联合部署、经济违法犯罪交流分析、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等各项职责,拓展各成员单位协作渠道,加强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工作信息、动态的公开与交流。

(五)开展“两个专项活动”宣传月活动。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2011年5月1日至5月31日,博野县检察院依托“涉农检察宣传月活动”平台,加大了对“两个专项活动”的宣传力度,再掀宣传高潮,充分调动了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媒体广泛互动监督的局面,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两法”衔接的新形势。

(六)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抽查、大核查”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办案高潮。对辖区内的12家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共出动办案人员25人次,抽查执法案卷200件,建议国土资源局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件1人。尤其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力度,抽查案卷55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两法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来,县检察机关、县监察机关、县公安机和行政执法部门在两法衔接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增强了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行政 执法机关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对提高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有些部门对处理发展经济于打击犯罪缺乏辩证统一的认识,认为只要把损害国家经济利益追回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予当事人刑事制裁,从而导致案件不能及时移送,使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得不到有效打击。这几年县行政执法机关进行处罚的案件数量是不少的,但这些处罚案件真正进入司法追究程序的却不多。行政执法机关为什么不能及时依法移交涉嫌犯罪的案件,既有执法思想、执法水平问题,更有权力和利益的驱动问题。

(二)材料移交不够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移交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没有移交或移交不及时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造成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案件基本情况未能全面及时掌握。

(三)收集固定证据意识尚需加强。由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办案的要求、执法手段有所不同,在办案的过程中,对案件的定性、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等方面容易产生认识不一,导致对物证的提取固定不及时,有些物证应当做鉴定而未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同时,有一些行政执法机关过早地处理掉了有关涉案物品,给办案造成困难。

(四)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成员单位对“两法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对方案的执行效果不明显。县国土资源、县环保局、县烟草专卖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局等单位执行较好,其余的各行政执法单位对专项监督活动重视不够,两法衔接工作开展不平衡现象相对突出。

四、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一)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打击合力。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是一个新的课题,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要充分认识建立“两法衔接”机制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共同携手,努力解决两法衔接工作中的配合协作不够默契,案件定性、证据标准看法不一等问题,做到依法办案、依法移送,形成打击合力,使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加强联系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逐步实现检察机关与各行政执法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行政执法机关首先要搞好自查自纠,定期向检察机关通报行政处罚案件情况和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情况;公安机关要定期向各行政执法机关通报移送案件的受理、立案、查处情况;检察机关要定期向行政执法通报立案监督、批捕、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的情况。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统一认识,共同研究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有效发挥“两法衔接”的整体优势。

(三)形成完备的案件移送长效机制。依托“两法衔接”信息通报制度,实现执法案件移送的全程跟踪与监控,对全县行政执法机关所有执法案件工作流程进行动态跟踪,及时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等情况开展立案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要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及时移送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职能部门依法处理;涉嫌违纪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防止出现“以罚代刑”现象,确保涉嫌犯罪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涉及面广,相关法律法规多,给执法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正确处理和移送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切实通过联合培训,加强具体执法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要多向行政机关学习有关市场经济方面法律法规知识,及时组织一些业务探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各自执法中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各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预防和查处经济犯罪的能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工作开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依靠检察、公安和各行政执法机关的力量外,还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行政和刑事执法、检察法律监督工作等的社会宣传,经常向新闻媒体报道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对一些典型案件要进行曝光,做到以点带面,营造氛围,促进工作。

巧记单词两法 篇5

同学们,你们想轻松背单词吗?快来这里学学巧记单词的秘诀吧!

第一招:

1. 选择要记忆的单词(可以选定课本上的一个单元的词汇)。

2. 把单词抄下来,每次抄一个单元的词汇(约30个);只抄英语,不要汉字解释。

3. 看着单词,若不知道则做一个标号。

4. 看单词本,把30个单词全记一遍,重点记忆有标号的单词。

5. 重复第3步做法,没有标号的单词也要问自己是否知道。

6. 重复第4步做法。

如此几遍,30个单词可以在25分钟记住。当然了,日后巩固是很重要的。

第二招:

① 课前预习。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同时记忆其意义。

② 课上留意老师领读的单词。先不看书,看是否能回忆起课前预习的单词。

③ 课后巩固。课后用所学单词造句,达到有效记忆。

④ 随身携带单词记忆卡,一天浏览四次:起床前,午饭后,放学后,临睡前。每次浏览5分钟。

⑤ 采用音形结合记忆法: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想象该单词的字母组成。

一章两法心得体会 篇6

学习“一章两法”活动开展以来本人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法制素养,树立了良好的作风意识。使我感受到了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应做到时刻以民为先,以勤为乐,以廉为宝。以下我就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学习《党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共产党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镜子当之无愧。它时刻规范共产党员的言行;又如一架导航仪,指引共产党员前行。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进行了新修改,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观点写入党章。对每一名党员来说,新党章的修改,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新党章、践行新党章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做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章。一是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的体现人民意志,更好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的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财产权”取代了原条文中的“所有权”,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公民的生产资料也受保护;四是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宪法修正案的修改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更好地保障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

三、形成体制深入反腐

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党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党对反腐败的政治领导和领导反腐败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国家法律,是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协调推进的具体体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需要,是新时代全面监督制约政治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推动。作风是理念的外化和党性修养的表现形式。提高作风意识,扎实改进作风,一要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二要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总结,巡察问题,抓早抓小,防患未然;三要加强自我监督,积极学习“一章两法”,严明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从思想上坚定立场,牢牢守住底线。

“一章两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有效学习。“一章两法”的修改和制定,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镇政府机关干部和党员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各级纪委会议精神,熟练掌握各项规定制度,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同时,切实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严要求自己,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一是扎扎实实悟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一章两法”有全面的把握,才能保证系统完整地掌握其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思维逻辑,既不遗漏重点,也不错过要点,准确、深刻地领悟其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全面系统学。对于“一章两法”的学习不能断章取义,要结合其修改和制定的时代背景,进行全面解读,不能牵强附会和片面解读;要学深悟透,看得更远更广,不能一知半解,盲人摸象,囫囵吞枣。三是结合自身实际学。将学习“一章两法”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同全面脱贫攻坚和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努力使各项工作有亮点、有作为、有成效,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一章两法”贵在落实。古人有云,“法之贵,在于行。”推进依法行政,是改革所趋、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当前,我镇的经济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来保障。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规范政府和市场关系,带来有序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对实现提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强化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以及和群众沟通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真正做到无法外之地,并通过践行“一章两法”来解决我镇的信访、群众纠纷等问题。二是要带头执行法律、遵守法律。坚决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使各项决策都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确保全镇工作在正常的法制轨道上畅通。三要严格依法用权。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对待权力,坚决反对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镇营造出一个人人说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良好法制环境。

三、严肃自身纪律,发挥表率作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地生根,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要树立起群众意识。“权为民所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其次,要规范自身纪律。认真学习“一章两法”,熟悉掌握各项规定,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严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再有,要发挥带头作用。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发挥好带头表率作用。

上一篇:挂牌仪式上的领导讲话稿下一篇:《两小儿辩日》 学案设计(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