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精选8篇)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篇1

一、工地实验室的筹建要求:

1、实验室人员的配备要求:

1.1、应配备熟悉市政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等,具有一定的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经历和 良好的业务素质;

1.2、实验室应具备专业试验检测人员不少于3人,并配有相应数量的技术工人;

1.3、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2年以上负责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4、其他所试验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持有相应检测项目的试验人员上岗证,各实验室每个检测项目应具备该项目试验上岗证试验员2名以上,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不得兼任试验员。

2、实验室应建立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措施:

2.1、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措施: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篇2

1 实验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师缺乏、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实验教学重视度不够、实验室建设资金紧缺;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实验教学改革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单一等。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存在许多误区, 尤其是在实验教师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培养和发展等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2,3,4], 主要体现在:

1.1 队伍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 老、中、青实验教师的比例不均衡;高学历比例偏低, 本专科以下学历占有比例较大;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少, 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比例更小。

1.2 重引进轻培养

高等中医药院校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师, 也意识到实验教师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只管引进来而不重视后期的培养, 再加上某些政策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 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很难有本质提高。

1.3 重科研轻教学

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 较看重其科研能力, 而忽略其教学能力。在全国高校大兴科研之风的影响下, 很多学校规定实验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少实验室对教师的考核也强调科研比重, 而淡化实验教学的过程和质量。实验教师队伍有其特殊性, 尤其是面向本科教学的实验教师, 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可能不具备开展科研的条件, 学校一刀切地对所有教师提出过高的科研要求不甚合理。建设实验教师队伍, 除了追求科研经费和科研论文外, 同时要引导他们向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仪器设备改造等方面努力。

1.4 重学历轻实践

部分实验教师在自我学习发展中只追求攻读学位, 提高学历层次, 而忽略自身实际业务能力的提高。若单纯地将高学历作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唯一标准, 可能出现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动手能力差等现象。因此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均较合理, 适应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实验教师队伍极其重要。

2 原因分析

2.1 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 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技术人员长期被定位为辅助人员, 其工作仅是为教学、科研服务。虽然教育部已经引导高校重视实验教学, 但是与理论教师相比, 实验教师在培训、进修、评优、评职、晋级等方面依然没有享受公平的待遇, 如人才引进方面, 学校一般引进高层次理论或科研人才, 而高层次实验专业技术人才几乎没有;职称评审方面, 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系列没有正高级职称;在进修、培训方面, 实验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5]。

2.2 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近几年, 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实验教师开始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但是在早期, 一般都是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 甚至是难以胜任理论教学任务或素质偏低的人员进入实验室。目前这些人员占整体实验教师队伍的比例依然较高, 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同时, 实验室建设中普遍存在待遇偏低、考核不严等现状, 致使实验教师队伍自我要求不高, 知识严重老化, 简单重复从事演示性、验证性实验[6]。另外,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激励机制不完善, 评价机制不科学, 也是导致实验教师缺乏进取心和主动创新性的原因之一。

2.3 缺乏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养机制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理论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包括岗前培训、国内访问学者和国际访问、学术交流等, 而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师几乎没有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使得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无法迅速提高。目前,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常重视硬件投入, 但对使用高精良仪器设备的人员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管理, 造成仪器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或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 甚至经常出现损坏、维修频率高等情况[1]。另外, 多数实验室只具备进行常规性实验教学工作的条件, 且大部分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致使实验教师没有机会经常从事创新性或自主设计性实验。

3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转变观念,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力量, 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1]。因此,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教师地位,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首先, 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引进高级实验专业技术人才, 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 提高实验教师地位和待遇, 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同等对待, 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并存、共同发展,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第三, 合理定位, 科学设岗, 建立科学、完善的岗位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 奖惩有效结合, 激发实验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2 建立全面的培训制度, 促进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构建全面的实验教师培训制度, 将实验教师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首先, 提高思想认识, 重新定位培训理念。制订与实验室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实验教师培训整体规划, 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素质。第二, 完善管理体系, 创新培训机制。整合校内有效资源, 形成由人事、教务、科研、实验中心等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实验教师在职培训管理体系。第三, 拓展培训形式, 创新培训内容。改革岗前培训模式,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师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设计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课程, 采取讲座、报告、考察、实习、研讨等多元化的岗前培训形式, 由新入职实验教师结合自身需要自由选择, 提高岗前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改革在职培训模式, 完善培训制度, 制定相关政策, 落实具体措施, 积极实施继续教育、访问学者、高级研修、出国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在职培训形式, 提高实验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和自发性。

3.3 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实现实验教师队伍从在职培训到终身培养转变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统筹规划,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为实验教师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学术氛围。首先, 应建立符合名校建设的实验教师发展体系。立足学校实际, 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师发展的概念、内涵、发展方式以及政策措施, 构建符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实验教师发展制度。第二, 加强师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验教师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 要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激发实验教师的职业追求、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第三, 成立实验教学中心, 完善实验教师发展平台。成立实验教学中心, 宗旨是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与服务, 主要任务是研究实验室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为实验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方面的咨询、辅导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系统设计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师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发展项目并组织实施, 提升实验教师尤其是青年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第四, 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加快提高中青年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从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教师中遴选“导师”, 对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不满2年的新进青年实验教师实施“一对一”指导, 包括教学方法、实验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 帮助青年实验教师迅速成长。第五, 实施青年骨干实验教师培养计划。在一线实验教师队伍中每年重点遴选几名优秀中青年骨干实验教师, 重点培养和资助。学校为优秀中青年骨干实验教师从事高层次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鼓励其到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第六, 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实验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实施实验教师岗位职务聘任制, 强化履职考核和聘后管理;根据实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细化发展性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评价考核方式, 构建发展性实验教师评价机制, 将外部激励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 激发实验教师追求发展的内在热情与动力, 提高实验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自觉性, 使实验教师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实现实验教师队伍从在职培训到终身培养的转变。

4 结语

为了加快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实验室建设,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 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高等中医药院校亟需加强实验教师的培养及发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才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顺利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中青年实验教师是整个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 其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和科研工作的进程。因此,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师培训制度与培养机制,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中青年实验教师队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摘要:高校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高校的发展, 高等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探讨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师培训制度与培养机制的形式和方法, 为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学术氛围。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高等院校,实验教师,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佳玮, 刘志东, 郝存江, 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2) :150-152.

[2]佘远富.论大学教师培养之道——兼论大学教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持续发展的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2) :34-37.

[3]胡传坤, 高建民.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现状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5) :210-216.

[4]李霞, 熊顺子, 张玉平.高水平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国际化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6) :242-245.

[5]张萍.高等学校实验教师素质培养刍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6 (2) :84-86.

美国实验室认可制度简介 篇3

这些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工作,大体可以包括: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公正、可靠的测量数据,依此作为管理部门制定法律和法规的依据,并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协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其竞争力;帮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安全性能,实现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产品认证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为司法机关或行政管理部门在发生贸易纠纷或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做出调解或进行法律制裁;在与WTO成员发生贸易纠纷时,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供有关测量数据,有助于争端的公正解决。当然,这些实验室的作用,只有接受政府或权威机构对其能力认可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权威作用。

实验室作用日渐明显

当今,实验室认可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管理模式,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另一类是分散管理模式。我国属于前者。我国实验室认可体系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属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统一负责实验室的资格认可和建立全国运作系统。委员会按ISO/IEC导则58《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认可的通用要求》建立起全国运作系统。美国实验室认可体系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的。美国联邦、州、地方或私营企业执行着若干套认可方案。但是,无论采用什么系统形式,ISO/IEC导则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各国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准则。

美国实验室认可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对实施实验室认可计划十分重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美国对实验室认可制度的重视程度。1996年克林顿总统为了制造业中的一件小小的螺丝钉正式签署了一项美国法案,即《美国螺丝质量法案》。美国何以为此而大动干戈出台这一法案?事情正是由于美国民间和军方屡屡因螺丝质量不合格而引起一连串大设备和大建筑物遭到严重损坏,给军事工业和民间工业造成十分危险的后果,出现了意外的庞大开支。订立此法案,本质上是与实验室认可制度密切相关的。法案的第5节中,要求指定螺丝钉测试的实验室,此实验室必须申请“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执行的《美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的认可,或申请与NVLAP互认机构的认可。这就是说,凡是美国使用的螺丝钉,不管是进口的还是本地生产的,它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决不能含糊。进口到美国的螺丝钉供应商,必须进行各种规定的试验,丝毫不敢懈怠。这是美国法案的严格决定。

众所周知,美国实验室的认可方案的执行方法与大多数国家有所不同。其它国家把这些权力赋予權威的公众组织或政府某种程度参与的机构来执行。可是美国的实验认可方案,则由各级政府和私营机构来共同进行管理。

绝大多数的美国实验室所实施的认可方案,都是为了满足政府和私人公司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实施不同形式的认可方案。评定实验室能力的流程各不相同。基本上分三个层次:

联邦政府实验室认可方案

在美国联邦政府之内,各实验室认可方案有很大不同。美国实验室认可方案由各级政府和私营机构共同管理。美国所采取的不是集中管理的模式。

《全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是一个综合性的认可方案。此方案列于“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手册150(2001年版本)》中。此方案与ISO/IEC导则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基本内容相一致。NVLAP适用于官方和私营的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包括:商用实验室、工厂内部实验室、大学实验室,以及联邦、州、地方政府实验室。NVLAP对实验室的认可,由颁发两个证书来证明:一是认可证书;二是认可范围说明书。

NVLAP标识语(LOGO)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所办理的联邦注册标志。NIST和联邦政府有权控制使用此标识语。此标识语的使用权利授予已经过NVLAP认可的实验室。实验室在宣布他们认可状况时,以及给出的试验报告和校准报告上,可以有权使用标识语。但是,NIST 保留控制此标识语的使用质量的权利。

除NVLAP外,在美国还有其它认可方案,有的只针对实验室资格进行最小限度的审核,有的只是指定实验室进行最初产品的筛选服务,而其重要的测试数据,还得请联邦政府实验室提供。如美国国防部(DOD)的国防后勤局(DLA),只对有能力测试后勤局所需产品的实验室进行认可。国防部的实验室认可方案只对有能力为政府提供产品的机构开放。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实验室认可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要求某些产品,必须通过认可机构(实验室)的检验或测试来管理产品。例如,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建筑材料和电气材料进行管理时,规定这些材料必须通过测试的检查,并加贴已认可的实验室的标志。或者与上面联邦政府管理方案一样,指定一些实验室为产品的符合性试验,作一定的监督和筛选方面的辅助工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实验室,专门负责提供重要的测试数据。

同联邦政府一样,州一级的要求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在不同认可方案中也各有不同。有些方案的认可范围十分全面周到,而另一些方案,只是对实验室能力进行部分认可,过程简单,项目单一。

私营实验室认可方案

美国私营认可团体也管理着实验室认可方案。它协助实验室保持其能力,协助某一行业以承诺自我保证的形式而避免政府进行管制,帮助政府机构执行法规,如从事建筑产品的检测等。美国血库协会(AABB)运作一个血库和输血服务的认可方案,此方案获得许多州政府的认可和采用。又如:美国病理学院(CAP)的方案是对医院和独立医疗实验室进行认可,CAP方案被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A)用于保证VA医疗设备的质量。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所运作的一个认可方案在多个检测领域可对实验室进行认可。

美国致力于实验室认可制度多边合作

现在,美国正积极致力于政府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使测试数据得以互认。这些协议要求任一方接受其它方认可实验室所产生的测试数据。各方认可实验室测试能力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实现这些协议的保障。这种多边协议的例子之一,就是《国际易变质食品运输及其使用特殊设备运输协议(ATP)》。ATP是一个多边协议,它规定了易变质食品运输设备的测试和使用标准。美国农业部(USDA)根据ATP要求,对测试站和实验室进行认证。这些团体可以颁发美国ATP证书,这些证书会得到其它ATP签署国的认可。这些成员国中有: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和南斯拉夫等。

NIST的《全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家测试机构协会(NATA)、新西兰的测试实验室注册委员会(TELAR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CC)之间分别签署了双边协议。根据这些协议,其中一方认可实验室所得数据在其它方应予认可。

实验室认可制度是国际上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制度的推行,在美国得到高度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这种措施能保证:可以用认可实验室的可靠测试数据来提高政府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的水平,并以此来规范商品市场的秩序;可以协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实验室认可制度正在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实验室人员奖惩制度 篇4

1.为了充分调动全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按章办事和令行禁止,特制订实验室奖惩制度。

2.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认真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实验室交予的其他各项任务。有违反实验室规章制度或未能完成本职工作等现象者,室务会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其通报批评、罚款、退学、开除学籍或解除聘用合同处分。

3.对实验室交予的有限期的工作,全室人员应认真按时完成。经常无正当理由而逾期者,室务会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其通报批评、罚款、退学、开除学籍或解除聘用合同等处分。

4.室务会欢迎全室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批评、献计献策。凡被室主任或室务会采纳并带来良好效益的意见和建议,室主任将给建议人以通报表扬并用实验室主任基金颁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5.实验室成员个人的奖惩记录与其年终考核及职称晋升等挂钩。奖励对象:年终考核优秀者;实验室遇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者;好人好事等。

6.本制度未尽的奖惩事宜,按其它章节的有关规定或上级组织的有关政策办理。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篇5

1.为不断提高化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2.化验室每年要制订培训和考核计划,并按计划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培训档案。

3.化验室全体人员每周进行业务学习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水泥有关理论知识、国家水泥现行标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质量管理知识和上级有关质量文件。-年内要达到《等级标准》三级工以上的应知应会要求。

4.试验准确性是考核岗位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密码校对准确率必须达到95%以上。

5.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应作为评价其技术素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质检岗位。

水泥厂化验室原始记录、台账与检验报告的填写和审核制度

企业应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原始记录和台账使用统一表格,各项检验要有完

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账。原始记录和分类台账应按月装订成册,专人保管。

1、根据规定的试验项目及内容,分别建立原始记录,填写要真实,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当笔误时,应在笔误数据中央画两横线或画“X”,在其上方写上更正后的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印章,涉及出厂水泥、熟料的实验记录的更正应有化验室主任签字。原始记录要保存三年以上,以备查询。

2、生产控制值班记录要填写清晰、完整,并长期保存。

3、出磨、出厂水泥及熟料物理性能试验,生料、熟料、原燃材料化学分析等,应建立分类台帐,并有专人负责汇总,长期保存。

4、各类报表应按规定日期、发放范围及时准确地报出并留底备查。出厂水泥检验报告、质量月、年报及其他重要报告时,要经相关领导审核并签字。

5、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每月分析一次,主要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全年应有专题总结。

6、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络与其他有关单位进行质量信息交流。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篇6

为了提高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适应不断提高的教学水平的需要,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尽快熟练掌握各种新仪器设备的使用;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充分调动实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实验室人员的考核办法作如下规定。

一、考核内容:

1.考核内容以岗位职责为依据,按德、能、勤、绩全面考核,政治思想考核与岗位职责考核分别进行。

2.实验室的日常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

3.综合评价考核等级,根据工作实绩和工作态度评定划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

二、考核程序:

1.每学年第二学期末,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自评。

2.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考核小组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考核,同时审定各实验工作人员报送的考核结果,经过评议、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将考核表送交人事处,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三、考核指标: 1.政治思想表现:从思想品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工作态度、事业心及责任感、团结协作等方面进行考核。

要求坚持四顶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实验室工作,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平时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顾全大局,树立协作精神,圆满完成本职工作。

2.工作情况:从承担任务名称,完成工作内容、数量、质量、效益,革新实验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修及培养人才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3.出勤率、办事效率、安全卫生等方面考核。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进行考勤,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团结协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实验室内要保持整齐清洁,对防火、防盗、防爆等防范措施要常抓不懈,确保实验室安全。

4.工作量考核及管理教学水平:应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给予综合评价。

四、奖惩措施:

1.通过考核,对下列超额完成工作量、为实验室建设发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者,作为校评选先进工作者和职务聘任或晋升技术职务的基本依据:

(1)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先进,得到过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奖,具有某方面专长的高水平的实验技能;能解决本实验技术中的重要问题,有丰富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管理方法,并在全校推行有明显效果,为校内所公认。

(2)对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综合效益成绩显著者,开发设备功能、改进改造旧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有成效者。(3)在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中起重要作用并获校级或市级科技成果奖者。

2.有下列情况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影响较坏,按本人综合评价等级下降一级:

(1)不顾全大局,不服从工作调度;由于本人原因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失火、被盗等实验室事故;不遵守学校物资管理制度及财经纪律,造成较大影响。

(2)实验课误讲、迟到或因本人失职、实验准备不充分,造成教学事故。

(3)管理仪器设备综合效益差,或因失职、责任事故造成损失的。

(4)对不能按岗位职责要求完成任务的实验工作人员,区别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给予低聘、缓聘、解聘或调离其工作。

浅谈兽医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篇7

1范围

本制度适应于样品的采集、接收、流转、贮存、识别、处置等管理。

2职责

专人采样后要对所采集的样品的真实性、有效性、代表性负责, 业务人员则负责实验室检测样品的接收及下发, 检毕样品的回收、识别、标记、贮存及处置等。

3样品的识别

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种类样品在不同状态下的区分识别, 例如不同种类样品 (血清、拭子、脏器、环境样品等) 、不同状态 (待检测、检测中、检毕、长期保存、已销毁等) 。

样品采集人员需要对样品区分标识, 可用记号笔记录在样品外包装上, 包括样品的名称、数量、编号、采集时间、采集日期、样品来源 (详细到户) 等;样品接收人员则需要是对所采集的样品及信息进行二次核对。

4样品的保存

实验室应有专门贮存样品的场所, 且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每天巡查一次, 加以记录。所有样品需要分类保存。对于已检毕或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同种同源血清要存放到同一离心管盒里, 盒盖上需注明样品保存批次 (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 、样品名称、样品采集任务、样品来源 (详细到市) 及是否做过检测, 例如:2015年一季度沈阳市猪血清, A001-A030。标识清晰可见。

4.2做到同一阶段采集的血清放入同一个保存容器内 (例如:2015年一季度所有畜/禽血清在归盒后存入同一泡沫箱) , 保存容器做好标记。

4.3需保存的血清样品在装入保存容器后在血清库内按序排放。

4.4已存入到血清库的样品, 样品管理人员要分类详细记录样品信息, 例如:样品保存批次、样品名称、样品数量、样品采集时的任务、样品来源地 (详细到市) , 以备不时之需。

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篇8

本文在阐述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的设想。主要探讨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两个方面,给出了作为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对于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的设想。

高校实验室是设立在我国高等学术院所中且服务于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实践教学场所,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水平,关乎着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实践及创新能力是对一个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根据以往调查及研究显示,我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水平良莠不齐,当然也不乏建设成绩斐然的高校部分实验教学中心。但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实验室发展举步维艰。为进行当前实验室发展局面落后现状原因的分析,更好的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实践场所,本文对当前高校落后管理模式进行剖析,以及提出了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设想。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剖析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经历了从高度分散到相对集中的两个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实验室基本上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由教研室管理,各个实验室均竞争取得实验室建设资金,按照各自的设想各自建设,导致重复建设严重,人员分散,投资效益差,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为了避免以上不良现象持续恶化发展,1992年进行了实验室管理改革,实行二级管理,建立可供基层教学单位共享的校级、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系管实验室。尽管管理模式进行了二级管理改革,下设的实验教学中心却没有真正起到整合校级院级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功能,反而设置了过多的实验中心,仍然存在人员分散、资源浪费等传统三级管理模式的常态问题,且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未能完全满足和适应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需要。

综上,要真正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改革,必须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怎样改革,改革的主体都应是人,而创新的思维决定改革的深度及持久性,在创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改革,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成效。进而,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务必建立高效化的管理体制制度,制度的建立并非摆设,而是为了执行以见成效,由此,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同于虚设。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實验室管理的主体也即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是实验技术人员,作为新一代实验人员,首先接受来自老一辈实验人员的管理经验及观念,主要如何进行实验室人、财、物的管理,以及如何完成规定的实验室服务内容即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等内容。其次,将所学运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实验室的财物等做到账目清楚,在教学任务中不出现因实验室原因打破正常教学秩序的事故发生等。最后,在完成常规实验室任务基础上,要积极申报国家及学校给予的各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室房屋的维修维护等。

综上,是目前新一代实验员所传承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但实验室的发展不应单一而浅显,高校实验室若要真正实现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场所,必须首先从管理理念上实现以人为本。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不可视管理人员和教师为主体,而忽视管理对象即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学生是主体的中心,应是我们思考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验过程既是管理人员和教师按照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选择和接受教育,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努力激发实验室的服务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是,实验技术人员首先要分热爱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应当建立实验室发展与实验技术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发展体制,即实验人员在发展实验室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等要不断的得到提升,这便要求实验室上层管理者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关注,包括提供外出调研学习的机会,对于实验室建设贡献较大的实验人员适当给予奖励,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等,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实验室建设的一线人员,对于实验室的真实情况有发言权,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也应包括为实验技术人员考虑健全的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无论对以人文本管理理念如何剖析,即针对实验室服务主体学生还是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实验室,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以期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与高校实验室的建立目标高度一致。

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管理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中,管理人员的观念、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规章制度是重要的因素,从管理的视角来看,观念起着指导的作用,仪器设备起着保障的作用,而规章制度起着规范的作用。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后,重要的是将这种理念形成规章制度,形成管理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在“以人文本”的理念前提下制度,不可偏离实验室管理的中心。制度确立之后,为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执行措施,这也是目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实验室管理理念清楚,制度制定完善,但关键的制度执行力较差,导致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的失败。为此,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措施,首先,成立制度解说小组,对制度的相关重要条款逐条针对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及学生进行讲解,使实验室参与人员明晰条款的具体所指;其次,对于制度中规定的相应奖惩制度等,应对每个人公平实施,不存在特例个例等现象;最后,每学年度应进行制度执行情况总结,分析执行好的条款及执行不好的条款各自的原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将制度在实践后进行更加完善的修改及补充等。

上一篇:生物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人力资源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