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上课教案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峡之秋上课教案(通用10篇)

三峡之秋上课教案 篇1

一、导课: 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古往今来,描写长江三峡的诗文很多,其中也不乏名篇,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一起来诵读一遍好吗。你们收集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有哪些?学生交流

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秋天的神韵吧

二、理解课文

1、齐读课题。三峡之秋,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师: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我觉得是美丽的。)师:(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一种成熟的美)师: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师: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生: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师:那绿得发黑的叶子,那由青变黄的果实都散发出秋天的成熟的气息。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浏览全文,并画出相关词语。

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词有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师:三峡秋天的早晨有什么特点?自由读一读并画出相关语句。生:我觉得三峡的秋天是明丽的。我从“透明的露水闪耀着“这句话感受到了一种明亮和美丽。

生:我从“橘柚树上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了。闪烁着阳光,特别明亮,而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当中感受到特别美丽。

师:橘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烁的阳光,绿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正好构成了一幅明亮的三峡晨景,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其它时段的三峡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中午的三峡是热烈的。我从“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感受到长江的热烈。这时的长江很有气势,波滔翻滚。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也有对长江的描写,你能找到吗? 生: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两句运用了比喻,后一句是拟人。师:表现的景物的特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表现了长江中午的热烈,第二句表现了长江黄昏的平静,第三句表现了夜晚长江的宁静。

师:同样是写长江,由于作者巧用修辞手法就表现出景物不同的特点。那么长江的这些特点,中午的热烈、黄昏的平静、夜晚的宁静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先自己练读。

师:谁能读出长江中午的热烈?(生读第一句)

师:他在读的时候注意了语速和重音,听起来就特别有感情了,还有谁想读读?(生读这三句话)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长江中午的热烈!齐读第一句话。把你们的这种感情送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让我们来感受一个三峡中午的热烈。

师:在其它两个时段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还描写了雾。师:雾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朦朦胧胧的感觉。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还有过路的驳船。

师:驳船的汽笛响起,岂不是打破了夜的宁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更突出了夜的宁静。

师:这种写法叫做以静衬动。你瞧,那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多像长江朦胧的睡眼呀!能读出这种静谧的感觉吗?

(生齐读第5段)

师:这一夜正是中秋之夜,这样的夜晚有一样景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现在请你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正从天边升起。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雾蒙蒙的山上挂了一轮圆圆的月亮。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正在翩翩起舞。师:同学们可真有想像力,这么美的月色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生:皎洁、美丽、神奇、神秘、陶醉-------师:把你们的感受融入到你们的读书声中,齐读“这时--------------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师: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的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呀!都说三峡是“百里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齐读:

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绿叶金实,硕果累累,散发着成熟的气息。

师:你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请你也动笔来写一写,尽情表达对自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模仿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校园秋色》

长江在上游的金沙江段,汇聚了许多条江河,水流量激增.过了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的北岸)后,江道突然变窄,两岸夹立的陡峭山峰连绵不绝,这样就形成了三峡独特的雄、秀、齐、幽的风光。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景观发生了很多很大的变化,但是,阅读那些名篇佳作,依然可以带领我们领略存在了千万年的三峡美景, 如郦道元的《三峡》、杜甫的《州歌十绝句》《咏怀古迹五首》、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赞巫峡: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巫峡俊秀美,鬼斧神工嶂.三峡歌:(宋)陆游十二巫山见九峰, 三峡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瞿塘两崖【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学校的秋色是从院子里的核桃树开始显现的.秋天到了,树叶开始变黄掉下来。遍地黄色的叶子,使大地变成了金黄色的世界,美如童话,美如梦境!在阵阵秋风催促下,树叶匆匆落尽,只剩下干枯瘦削,呈棕黑色的枝干。风吹来时,枝条再不像夏日那样摇曳生姿,只是生硬地动弹几下,树干则巍然屹立。

《三峡之秋》教案 篇2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上课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在地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供课前交流。

二、进入学习。

1、导入:谈三峡。(学生可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也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的谈,还可以背一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

2、学生用自发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学生讨论: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B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C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四、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把喜爱、欣赏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表达方法,体会情感。

1、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2、作者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写三峡之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三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作者邮箱: wuzin08@163.com

三峡之秋课时1 篇4

作者:方纪

精读课文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感情。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重点及难点用。

教学重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课时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两课时情感朗读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用。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重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来描述景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

1、易错的字。

2、词语解释。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橘柚 陡峭 累累 巨蟒 荡漾 光晕 驳船 摇曳 谷壑 清冽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五、全班交流、探究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表现成熟的秋景。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 神秘。

六、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篇5

一、导入。

1、播放长江三峡的录像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的美景数不胜数,“桂林山水甲天下,峨眉天下秀,泰山会当凌绝顶,万里长城第一关,大漠孤烟直……现在请同学看看这段录像。

2、学生汇报。

都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

3、三峡的简介。你了解三峡吗?(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作者方纪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11课三峡之秋。

5、学生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不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说。

师:你们不但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你们还能发现问题,你们都很会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问一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放在句子中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2、读词语。(课件:词语)师:课文读了一遍,你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的好词。师:说说你注意了到哪些好词? 生:说。

师:老师也从课文中找出了几个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生:读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又会对课文有哪些了解?拿出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生:默读,圈画。

师:说说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按时间的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段的三峡。师:具体说一说。生:说。师:板书。

师:谁能把板书穿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通过描写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告诉我们三峡已经到了秋天。师:你的概括能力真的不错。师:除了这些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是大江两岸的橘柚树给三峡来了了浓浓的秋意。师:你可真会读书,说说你的想法。生:从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中可以看出来。

师:是的,当橘柚树的叶子绿得(),果实由()变(),同时散发着(),三峡就充满了()。生:老师我还想说。师:说。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三峡到了秋天。师:说的好,我们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早晨部分。

师:这一天,正是中秋。中秋的三峡,绚丽多彩,每当早晨——(课件)请你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早晨的三峡。生:快速阅读。师:你喜欢早晨三峡吗? 生:喜欢。师:为什么?

生: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师:(板书)。

(二)、学习中午的部分。

师:到了中午——(课件)请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你又会有怎样的

感觉呢? 生:大声地朗读。

师:谁能把你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 生: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感觉到了中午的三峡怎样? 生:热烈。师:(板书)。

师:谁还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三峡的热烈。师:是哪句话让我们感觉到三峡的热烈呢? 生:中午……流去。

师:对,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 生:好。师:好在哪呢?

生: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写动了,写活了。师:哪是是拟人?哪是是比喻? 生:说。

师:还有谁能把你内心的赞叹再读一遍。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所有的人看见了长江的气势,现在我们共同来朗读,让中午的三峡更加热烈。

师生:共同朗读。

师:这样的慷慨激昂的语言你记住了吗? 生:是的。师:出示(课件)。生:看题填空。

师:关掉课件,你还能背下来吗? 生:背。

(三)、学习下午的部分。

师:如此热烈的气息没持续多久,因为峡里的黄昏来的早去的迟……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生:轻声读。

师:和中午的三峡比起来,下午的三峡变得—— 生:平静了。师:(板书)。

师:同桌之间试试读出三峡的平静。生:互相读。

师:那个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同桌读。

(四)、学习夜晚的部分。

师:配乐朗读。(学生读完上个自然段教师紧接着就读)

师:为什么说“夜,终于来了?”把“终于”去掉行吗?为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生:读。师:谁来说一说。

生:不能去掉“终于”,因为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期待夜的到来。师:为什么会期待夜的到来? 生:三峡的夜晚更美。

师:夜晚的三峡哪里给你印象最深,拿出笔画出来,并且反复的读一读。

生:(多个学生读,并且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师:(板书)宁静,神秘……

四、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心中的三峡是如此的绚丽多彩,那此时此刻你心中的三峡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吧。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师: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生:汇报读。

五、落实知识点。

师:这一天,过得真快。手指板书——早晨的…… 生:接着说。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5自然段,作者在进行描写不同时间段的三峡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词,写作的顺序和清晰。

生:不同的是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是“动”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是“静”的描写,而第五自然段既有动又有静。

师:由动到静,动静结合。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2、3、4段是略写,第五自然段是详写。师:详略结合了。

生:第三和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 生:我们要牢记这些写作的要点,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师:你真会学习啊,相信你们都能做到。

五、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同时更是美丽的,你愿意为祖国做些什么吗?(生说)是的,我相信你们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更相信你们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让祖国更加美丽!板书设计:

11、三峡之秋

——方纪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明亮

夜晚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6

富源中心学校

刘玉梅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平静、夜的宁静和神秘,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进入五年级后,阅读的方法、策略、习惯掌握得更多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更浓了。他们在阅读中尝试着运用五年来学到的阅读方法、策略、习惯。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节课我以“抓重点段落,深入理解课文”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3、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4、初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还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谈话导入——明确任务——交流汇报——整合提升四个环节进行。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重视读书,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加强课本的研读,要想自己的课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三峡秋天的美,体现在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景物描写很美,可是,我和学生都没去过,怎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美呢?就要在字里行间来感受,抓重点的词句来体会,再通过朗读来加强感受,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增强了朗读的效果。我着重指导修辞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体会朗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对修辞句的理解,对于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都让学生有体会地去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我还关注了文中破折号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破折号在文中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结束时,让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与文章的第一句话,教会了他们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使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能便于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作者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也使文章结构脉络一目了然。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7

________孙华阳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情境,激趣倒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播放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成熟、美丽

2、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3、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板书

三、精读语段,品味感悟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2、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3、这一部分我们采取自学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

4、出示自学讨论题 自学提示:

1、找一找,你们小组最喜欢三峡之秋哪个时段的景色。

2、说一说,这个时段景色特点是什么,你感受到什么?

3、读一读,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5、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四、美读成诵,掌握学法

1、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3、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真令人陶醉!老师仿佛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这一天,正是——中秋。课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滚呼啸,能够随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母亲河”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描绘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早晨,露水闪烁,绿叶金实,新鲜而明净;中午,金色的群山,奔腾的江水,温暖而热烈;下午,黄昏是青色的、透明的,明亮的江水,平静而轻缓;夜晚,灯光摇曳,长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犹如瀑布、素锦,凌空而下。特别是文章的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借景抒情,升华主题,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大气,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不由得对家乡、对亲人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时,对长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对那里的风景没有直观印象;即使去过那里的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并无细心深入观察,缺乏深层次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有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体会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和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读法有感情朗读课文,领略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多媒体技术支持PPT课件)优美的图片和对三峡的介绍导入课文。(PPT在背景音乐中播放三峡美景和地图)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多媒体技术支持PPT课件)

1、明确目标。

2、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深入精读,欣赏美

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三、积累内化,拓展美

师生共同探讨

四 学习写法,书写美。课外作业,提升能力

课堂实录: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峡”是什么意思?(峡:两山夹着的水道。)“三峡”在哪儿呢?

2、关于三峡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资料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播放课件)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初读课文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成熟、美丽 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板书

(二)深入精读,欣赏美(课件展示)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1、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说峡风有些凉意。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秋天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有点凉,要是风大一些,我想橘柚树上沉甸甸的果实会随风摇晃,可能还会掉下来。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明丽)师: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师: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共同读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

生汇报学习方法。师: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小组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一会儿进行汇报。出示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师: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师:对,“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夜

师: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

师:岸边的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形象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 生读文,评价。师:谁还读懂了不同的?

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

师: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地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以动写静,让文章更生动。我们细细欣赏了月夜,体会到月亮的色彩、形态是那么素淡优雅、超凡脱俗。那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生读文,互相评价。

师:这么美的月夜,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行吗?范读 生齐读,配乐。

师:真令人陶醉!老师仿佛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这一天,正是——中秋。课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滚呼啸,能够随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三、积累内化,拓展美

师: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生: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特征。生:作者喜欢三峡。…… 师总结: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把这句话写在书上。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再去找一些描写三峡的诗篇进行补充阅读,我相信大家还会有别样的感受;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如果将来你有幸亲眼目睹三峡的风光,还会有更深的领悟。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四、学习检测,书写美。

1、当堂检测

word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篇9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缘谒淖榻滩牡囊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两篇写草原美、小城美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从选编教材的意图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情感目标:爱三峡,爱家乡,使学生的心灵建构爱美情操。全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一课时),课后延伸。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并强调阅读的独立性、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强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景资源,网络中非常丰富的,加之我们学校五年级已开设信息技术课近三年,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制作图文稿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三、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三峡之秋》课程资源网页,包括课文朗读、影像欣赏、美文窗、品美阁、音乐台、交流室、三峡游七个部份,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流程:

本文的学习,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课前阅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及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让学生课堂学习课文时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于课前在家中作了两方面的`预习:一是对我们学习的资源主体――课文文本进行预读,对文本所描写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网络上围绕学习主体收集学习资源。以“长江三峡”、“三峡之秋”、“三峡文艺”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从中筛选出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网页,记下站点或下载网页,为参与课堂学习作好准备,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2、影像阅读,情景之中初识美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创设学习环境中优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点击页中的“课文朗读”,大屏幕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学生在优美的风景,美妙的乐曲,动情的朗读之中初尝美的感受。

3、自主阅读,文本之中探寻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协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课文,以行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于书上或屏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记下自己对秋天三峡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点词语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协作阅读,细品三峡秋之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同时也强调协作过程中的“会话”。新课程标准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充分品尝方纪笔下的三峡美景,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点击页中的“品美阁”,弹出答题框:

《三峡之秋》

时间 感受到的景色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①各小组品读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感受,利用讨论区发表本组的看法和依据。所有的小组和教师同时于“发言台”发言,品评三峡秋之美。

②输入本组认为正确的三峡美景的不同特点,确定后提交教师。

③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答题卡分别及时送以小礼物。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小组点评,相机抽该组学生美读以细品其景色之独特美。

5、拓展阅读,畅游三峡欣赏美

教材只是为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例子,要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这个例子上,目标就难以达成。为此,我让学生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开放环境下的拓展阅读。

①根据课前阅读时筛选的信息,学生打开相应站点浏览网页,也可以打开页上“网游三峡”中教师推荐的站点浏览,从中下载自己感受较深的,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美图、美文,从中全方位感受三峡景观之美。也可以浏览页上“图文窗”中的三峡风光图片及文章。

②小组合作,从自己下载的图文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内容和页上提供的背景音乐,利用Powerpoint制作三峡美景演示文稿;或根据自己选取的描写三峡美景的散文、诗歌,利用绘图软件配上优美的图画制作成图文阅读卡;并在演示文稿的一页或图文阅读卡的适当位置写上本小组学习结语。

③教师选择有特色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并结合本组的学习制作的情况进行学习小结。

6、课后延伸,亲近自然赞家乡美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时与教材的束缚,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秋游,利用本地自然风光资源,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赞叹家乡的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对家乡――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城的美进行个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在课后的一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秋游家乡老城的名山及双桂山森林公园,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爱好,带上画板、相机、DV机等,去大自然观察家乡美的特点,带回家乡独特的美。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后以美文、图画、相片、DV等形式作业,并将自己的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同时在校园网的BBS上或三峡艺苑的BBS上发贴赞美我们的家乡,以最终达成学习本篇课文所期待的爱三峡,爱家乡的审美情趣的建构。

五、教学总结:

三峡之秋读后感3篇 篇10

(一)

大自然是美的,无论什么角度,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时间,它总是显得那样生机勃勃。而三峡,正是美中的珍珠……

那是不久前,我们全家人乘车来到万州,准备乘船游览三峡。登上“东方皇宫”号,望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小鸟,倾听着江上一阵又一阵“哗哗”的波涛声,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已是黄昏,用罢晚餐,我就躺在床上,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三峡之秋》:“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窗外,天空中出现了一个黯淡的狼牙月和两三颗一闪一闪的星星,远处的江面上一盏盏航标灯若隐若现。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凌晨,我被船“呜”地一声吵醒了。睁开双眼,只见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紧接着,启蒙星出现在船的斜上方。江面上雾气朦胧,隐隐约约看见远处的一棵棵枫树。太阳出来了,雾散了,早餐之后,突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是如此陌生,江的两岸奇峰罗列,又危峰兀立,让人三分想笑七分是恐惧,山峰上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山中的树也如山一样坚硬、挺直,显得苍翠欲滴,不时还会有猴子在树上栽果子吃呢!秋日早已至,枫叶早成堆。是的,那火红的枫叶落得江面上到处都是,它们像一艘艘快活的小艇,在江上飘荡,奔向遥远的东方。不经意间,一只蜻蜓从我眼前飞过,它自由地在天空中飞行……

美,你知道什么是美吗 当然,人人都知道“美”这个字,认识“美”这个字。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美呢 这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它的含义也就是自然的美,天生的美,不经过人工雕琢的美。

三峡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三峡,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爱三峡,爱那滚滚的江水,爱那翠绿的树林,爱那巍峨的山峰。我爱自然!更爱三峡!

三峡之秋读后感

(二)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三峡之秋读后感

(三)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其中峡谷段合长90千米。这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吸引了中外游者和文人墨客。方纪中秋游三峡,思绪飘飞,写下了一篇美文——《三峡之秋》。

初入三峡,就被其“成熟的气息”感染了。橘树柚树树叶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不由爱上了三峡的秋,于是静静地感受着三峡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橘树柚树上露水像“洁白的霜”,阳光照耀“露水消逝”,橘树柚树“绿叶金实”,其亮丽的色彩鲜明地让人感觉到三峡秋天的早晨是明丽的。中午,“群峰”像武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阳光”像顽皮的小孩一样在水面跳跃,长江变成了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我们不觉感受到了三峡秋天中午热烈的气息。下午,青色透明的雾中峭壁的倒影涌向江心,江水“平静而轻缓地流淌”,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三峡黄昏朦胧而透明,让我们喜不自胜。在这样的夜晚,欣赏着沉沉欲睡的江水、墨一般黑的山、如瀑布似素锦的月光,让人不禁赞叹三峡宁静神秘的秋夜。山高谷深,青光朦胧,墨山遮云:倾倒江心,唤起人们绵绵的情思:怪不得,原来这是中秋的月色。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教师实习报告下一篇: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