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改造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背街小巷改造(推荐6篇)

背街小巷改造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部作表态发言:近十个月来,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规范程序、严格制度的原则开展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并注重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干净廉洁、安全高效。

一、项目开工前,按照属地原则,成立群众监事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聘请专业部门提出设计方案,做好项目预算,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为此,我们通过第三方询价,并通过第三方进行成本核审后才予以确定。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后期维护,按照市委、市政府集体会议研究决定与经验足、实力强的市政公司进行合作,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二、为确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我们每个项目都由甲方代表跟踪施工,并聘请环中监理监督施工,项目部质保组定期抽查,群众理事会配合监督,第三方审计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全方位施工监管,确保程序到位,保证项目合规达标。

三、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各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严格审计,每个项目建立一套完善资料。为此,项目部规定,每个项目中手续不全不验收,没有终审报告不验收、不结算,同时在资金拨付上也严格按照工程财务规定拨付。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要求,严格程序,严格纪律,严格管理,确保项目安全、廉洁。

背街小巷改造 篇2

关键词:老城区,小巷道,改造设计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天水古城是天水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历史上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关片区为天水古城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片区。片区内历史建筑特色浓郁, 至今仍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格局和风貌。特别是育生巷、三新巷、澄源巷、自治巷四条历史文化街区民居的木雕和砖雕艺术独具一格, 建筑兼具北方院落和江南园林的风格, 是典型的特色民居典范,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已被纳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 图1, 2为西关街区区位及平面图。

但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很多烦恼:路面凹凸不平, 排水管道老化、热力管线缺乏、环卫设施不完善、照明设施缺乏等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街区内居民的生活。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天水市实施了西关历史街区巷道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热力、照明、环卫设施。

1 设计特点

小巷道——直为街, 曲为巷;大者为街, 小者为巷, 是人们在多年的生活下形成的一些固定的街道格局。小巷道不仅数量多, 而且每一处巷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 小巷道却越来越少, 有的已经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梳理小巷道的历史, 其实就是梳理一个城市的过去。

小巷道的改造有别于往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 那种大拆大建的做法已经让人们有所反思, 相反, 小巷道的改造工程是在力图保护现有建筑风格和街区格局的情况下, 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 使其安居乐业, 构建和谐社会。因此, 小巷道改造工程与普通市政道路建设相比有自身的特点。

1) 现有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能满足要求, 且地下管线情况复杂;

2) 工程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不涉及拆迁;

3) 道路路幅较窄, 管线排列困难;

4) 施工时作业空间小, 对周边居民出行、生活影响较大。

小巷道的路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0m, 没有人行道, 且宽度不规则。本次工程巷道宽度最窄为杨家寺巷1.3m, 较宽澄源巷局部也不过6m。针对这些情况, 设计时应从细部着手, 以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

2 设计前的准备

设计前主要包括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小巷道的功能, 并对其分类;然后分别按要求设计。

由于历史原因, 很多小街巷的资料相当缺乏, 有些管线甚至只能通过现场踏勘, 掀开井盖判断识别。因此, 前期准备工作耗时长, 即使如此, 很多实际开挖时, 也会发现设计与现场差别很大, 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留有余地, 便于现场调整。

3 工程设计原则

1) 在《规划》指导下, 以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为基础, 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完整为前提, 进行设计。

2) 保存历史真实性, 保护风貌完整性, 保持生活延续性。

3) 保护为主, 整修为辅, 按照原址、原规模进行巷道整治。

4) 基础设施配套, 风貌协调, 依据现状, 合理布置市政管线。

4 道路工程设计

4.1 平面设计

道路线形基本保持原状, 均不涉及拆迁问题, 对于街区内的现状绿化, 均进行保留。

4.2 道路横断

主巷道宽4~6m, 支巷道宽1.3~6m。

4.3 道路控制标高

街区内现状道路纵坡平缓, 设计时基本依据现状进行, 对局部坑洼路段适当进行改造。片区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4.4 路面结构层

现状巷道路面均为水泥混凝土块铺砌, 由于使用多年, 板块破损现象严重, 且本次工程需进行管线的埋设, 对路面要进行大规模的开挖, 本次设计采用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的处理, 分以下几种情况:

(1) 街区内不走车, 考虑景观要求, 对历史文化街区采用与周围古朴的环境相适应的青石板路面。

自上而下路面结构为:6cm青石路面+3cm M7.5水泥砂浆+C20砼+15cm 5%水泥稳定砂砾。

(2) 根据使用功能, 在不同路段 (与主干道衔接位置、单位出入口、小区出入口)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以满足道路的使用功能。

自上而下路面结构为:3cm 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 5%水泥稳定砂砾+20cm 5%掺灰天然砂砾。

4.2 附属设施

为保护民居建筑物基础及与道路的衔接, 在巷道两侧建筑物外墙与巷道路缘石之间采用卵石铺砌。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 也起到美化作用, 使得巷道更加亲切, 更加活泼。

5 管线设计

老城区的城市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是公共卫生问题, 有些巷道连基本的排水系统都缺乏。自来水管线随处乱埋, 走线随意, 浪费了本来就狭窄的道路地下空间。加之原有的管线资料缺乏, 很多时候需要现场对每个检查井逐个掀开井盖, 判断管道类型, 实地测量其高程。该工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热力、照明, 其中热力仅在主巷道布置, 设计时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尽量安排管位。由于街巷中的管径一般都较小, 排水管道为D400, 给水管道为D100, 热力HDP219, 管线排列时只要满足最小间距即可。

对实在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地方, 可以因地制宜, 由主管部门组织多家单位, 从保证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 进行设计论证。

6 施工组织

小街巷的施工不同于一般市政道路的建设, 主要表现在:

1) 工程位于居民密集区, 施工时作业空间小;

2) 施工时干扰大, 两侧居民密集, 且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容易产生矛盾;

3) 施工时对沿线居民日常生活及出行影响较大, 容易引起沿线居民的不满;

4) 巷道两侧建筑年代较久, 多以土木结构为主, 管道开挖时应做好支挡防护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最大程度减少对民居的影响。

因此, 设计时应考虑便于施工、施工周期短的方案, 施工时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其次, 对于在同一街区的几条道路, 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避免同时开工。

7 景观立面设计

该工程没有包括街坊建筑物立面改造, 但是从市政配套角度出发, 建筑改造应该与市政改造同步实施, 通过对建筑物立面的统一规划、改造, 使得小巷道营造出一种更加有亲切感的空间。每一条小巷道, 都有自己的历史, 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 反映出历史变迁。漫步于其中, 能够感受到在时空中穿梭, 令人产生无限的回忆与遐想。

8 结束语

通过西关历史街区小巷道改造的实施, 使得巷道周边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而且对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味。在今后应加大此类工程的投入, 彻底改变老城区人们的生活面貌。并建议今后类似工程, 主管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应组织多家单位, 对所有市政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争取一次敷设。

参考文献

开展背街小巷整治简报 篇3

提高对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城区创建的认识。

随着江津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区范围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迅速膨胀,城市的交通、环境、居住条件差等一序列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巩固城市建设成果,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显的尤为重要。几江街道要求办事处、各社区工作人员要加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理论知识学习。

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办法

要求各社区加大精力投入,加强巡查力度。形成走动式管理,确保背街小巷无遗留垃圾,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各社区明确自己管辖范围、有物管的小区与无物管小区的实行差别管理。实行“协管员-社区-办事处”的三级监督制度。即协管员监督保洁工人,社区监督协管员,办事处则定期监督、考核社区和协管员。层层递进,完善市政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宣传、合理利用媒体

社区要加强宣传力度,要通过社区专栏,宣传画报告知广大社区人员,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创卫保洁,不断提高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提高资料贮备意义,简报、图片资料等文字材料要整理成文档。

强化考核、考评制度

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 篇4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几年来,不论是生活在*市的居民,还是到泉城旅游观光的客人,对*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变,*的街道变得更加宽敞平坦,*的背街小巷变得整洁通畅,*的市容市貌变得更加优美。经过几年辛勤努力,泉城面貌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向文明城市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下

面,我汇报一下*市整治背街小巷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人为本,下大决心整治背街小巷

泉城*是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时间定格了许多历史积淀的因素——古老的街巷、拥挤的居民、密集的人口……这一切都使泉城在向文明城市迈进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全市近3000条背街小巷,相当一部分存在“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垃圾遍地”等问题,广大社区群众整治街巷、改善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群众的意愿便是为民执政的着力点,解决好背街小巷的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特别指出:城市建设修建大工程固然重要,但是整治背街小巷更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不光要为主要干道锦上添花,更要重视对居民群众相对集中的背街小巷雪中送炭。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街巷环境,基本解决脏乱差状况,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经过认真筹划、精心部署,按照“分类实施、市区并举、以区为主”的原则,市综合整治办公室统一协调、督查指导,以各区为主负责筹措资金、具体实施,全市上下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街巷治理与社区美化行动,3年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整治各类背街小巷2640条、357.3万m2,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使广大社区群众最深切地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二、精心实施,打造优质特色工程

把背街小巷作为一项体现执政为民、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倾注心血,精益求精,努力把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实事求是,分类实施。为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根据街巷景观、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城市改造计划,全市制定并实行了背街小巷整治分类实施的规范性标准,明晰了整治目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党政机关、高校院所、窗口部位周边,以及泉城特色标志区内部分代表老*传统风貌的街巷,按照“综合整治、打造亮点”的Ⅰ类标准实行设施与环境的综合整治,即路面整治同拆除违章建筑、排污管道改造、线路入地、路灯照明、绿化美化综合考虑,同步进行,达到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路灯亮、环境美的要求,确保综合整治后的街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一般性区域的街巷按照“完善设施、改善环境”的Ⅱ类标准整治,也要达到“平、通、亮、洁、绿”。其余旧城改造规划片区或居民院落的偏窄街巷则按照“养护维修、满足通行”的Ⅲ类标准进行整治,做到路平街净。

强化质量,精心施工。背街小巷整治得到万千群众的牵挂,凝聚了各级部门的心血。把握好施工质量、施工组织等关键环节,将背街小巷整治建成精品工程与文明工程是各级部门的共同愿望。在整治工作中,各级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一是加强质量监理。专业监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技术把关,同时将整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群众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二是严格施工工艺。做好基础、路面、排水等关键环节。三是强化竣工验收。驻区群众参与街巷竣工验收,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三项举措对街巷施工质量形成了有力的监督,每年整治工作结束后,市政质检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检验,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城区各区街的情况、特点不同,经济实力也不同,因地制宜、打造区位特色是街巷整治工作的一大特点。地处历下区泉城特色标志区内的诸多老街巷,承载着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这些老街巷的整治,不仅仅满足于“路平、灯亮、水通”,还从提升泉城特色风貌着眼,挖掘*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品牌街巷。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已先后对曲水亭—芙蓉街片区的数十条古街巷进行了保护性整治,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老街古巷风貌。市中区七里山小区、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等旧居民小区建成时间较长,在对小区街巷及楼间甬道全部整修的同时,重点在完善园林绿地、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和营造科普、公益的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城区西部槐荫、天桥的棚户区街巷曲折狭窄,整治工作以突出实用性的“治脏、治乱、治暗”为主,将花砖铺设进方寸巷道和居民院落,将路灯安设至居民门前、檐下,打造出人性化、有品味的“高档次”棚户区。

三、强化措施,构建有力工作保障体系

搞好政府部门、社区群众的组织发动,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构筑严密有序的工作体系,保障整治工程顺利进展。

上下联动,凝聚合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了“三级共管、两级主抓、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即市、区、街三级共同实施街巷整治工程,以区、街两级为主,建设、市政、路灯、园林等部门协同作业,发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市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全市街巷整治工作的统一协调、督查指导;各区政府负责本辖区整治工作的组织、调度;办事处负责分片街巷的施工组织和外围保障;区城建部门则在技术、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把关。这一体系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形成了整治工作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

完善机制,科学运作。为打造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整治工程,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科学、严密的工作机制。以天桥区最为典型,该区成功借鉴了经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运作模式,建立了一套“统一协作、封闭运作、阳光操作、市场运作”的机制,形成了人员上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通力协作,资金上统一支付、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工程上严格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确保了综合整治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其他各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有力的工作机制。资金筹措方面,针对重点工程任务繁重、城建资金紧张的情况,采取“财政拿一块、部门集一块、城维费列一块”的办法,同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广拓资金筹集渠道,通过连带地块的开发收益,补偿部分整治成本,但坚持不跟老百姓要一分钱。

搞好宣传,强化督导。各级工作部门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密切协作,配合整治工程进展,进行了持续、强有力的宣传报道。同时,利用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将整治规划、整治范围、整治进程、整治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截止目前,我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在中央级媒体报道40多次,在省市各主要媒体报道1600多次,对整治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推动。此外,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市开展了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综合整治特别是背街小巷整治督导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综合整治工作的紧密结合,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动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长效管理,巩固街巷整治成果

背街小巷改造 篇5

一是找到根源对症下药。背街小巷人口聚居,环卫意识差,管理难度大,环卫设施少,针对这种情况,从10月份开始,市容环卫局明确了各背街小巷责任人,增设垃圾桶58个,同时加大了监管力度和清运频次。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责任分工,成立整治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亲自抓,各科室部门联合行动,形成了片片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局面。三是开展集中整治。组织发动 “卫生死角集中整治”活动,调派6辆垃圾运输车,1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出动人员200余名,集中对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进行了整治清理。

背街小巷改造 篇6

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政〔2005〕5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市文明办《铜陵市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月十日

铜陵市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

(市文明办二○○五年九月)

为切实抓好我市老旧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以加强城市建设、解决争创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改变城市形象、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落脚点,加快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步伐,为广大市民营造优美、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市经济东向发展、率先崛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建制社区58个(不含铜陵县),其中铜官山区42个,狮子山区8个,郊区7个,开发区1个,各类背街小巷93条。从2000年开始,我市以创建为民办实事为抓手,先后对市建、商南等7个社区及其周边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天桥社区和杨东社区西半部拆违后未整治)。幸福小区、人民小区(包括人民西村、人民新村、中市村、义淮新村等以及村内道路)已列入2005年整治计划,整治工作正积极推进,目前市政府已经把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将连续实施。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全市范围内的老旧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都要纳入整治计划,根据各个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现状和经费筹集情况进行安排。同时在标准上根据实际量力而行,以满足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前提,不追求高档次。

(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即先中心城区、适当兼顾外围城区;先楼栋比较集中的小区、后楼栋比较分散的小区;先整治以楼房为主的小区、有条件时再整治平房较多的小区。对于年代较长、基础设施较为缺乏的小区,必要时结合小区改造进行。

四、主要目标

原则上到2007年底,初步完成具备整治条件老旧居民小区及其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

2005年完成幸福小区、人民小区(包括人民西村、人民新村、中市村、义淮新村等)和杨东社区西半部(均包括小区内及周边背街小巷)。责任单位分别为市建委、市房地产局和有色公司。

2006年、2007年完成已具备整治条件的14个小区的综合整治,具体任务由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在每年2月底前下达。

同时开展有关背街小巷的专项整治。

五、主要任务

一是解决路不平的问题。保证小区进出口、楼栋间有比较容易通行的道路。

二是解决水不畅的问题。配套建设排水系统,重点解决排水堵塞、化粪池漫溢等问题。三是解决灯不亮的问题。适当安装路灯,解决居民夜间出行问题,同时为社会治安服务。四是解决小区绿化问题。适当更换和补种小区部分绿草和树木,增加小区绿量。

五是解决拆违章的问题。拆除违章建筑,并适当恢复原状。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游园、广场建设。合理配套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健身设施,解决小区内摊点乱摆和居民健身的问题。

六、经费筹集

2005年已经安排的整治项目按原经费途径解决。2006年开始,经费实行多渠道筹集,市、区财政拿一点,整治区域单位和管理单位出一点,以及盘活整治区域存量资产等。其中市财政承担部分可在住房维修基金增值部分、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每年安排小区整治任务,所需经费由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和确定。

由有色公司开发的小区及其周边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由有色公司负责。其经费来源由有色公司通过土地市场化开发解决,除2005年完成杨东社区西半部整治外,2006、2007年的整治计划由有色公司根据自管小区的数量等情况制定,报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

七、实施主体

成立以市政府(市文明委)有关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文明办(市行政执法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地产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市辖各区分管领导及有色公司有关领导参加的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具体负责整治方案的制定、规划论证和费用测算、施工主体资格审查、经费管理、工程监督、验收及移交等。具体整治工作的实施,除2005年外,综合整治实行属地负责,由属地区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有色公司管理小区的整治工作由有色公司负责实施。整治工作的总体计划和整治规划设计要报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

上一篇:工业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下一篇:《童年趣事》作文讲评课反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