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议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息化建议(精选8篇)

企业信息化建议 篇1

MSE2011陈伟龙

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运作的一种手段。2.非信息化企业的不足:

1)“客户导向”不足,协同运作不够,缺少明晰的业务相关信息,部门协同能力差,对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应变能力不足,难以业务的持续性稳定和增长。

2)公司控制体系强势不足,现行管理体系未能与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高度集成,导向

和执行力度弱

3)资源整合不够,缺少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支撑,经营计划的联动性较差也没有实现

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连动与闭环运营。

4)信息孤岛限制企业内部沟通,信息化应用缺乏系统规划,各信息系统分散应用,数

据隔离,各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

3.信息化企业的优势:

1)数据共享:企业运作的所有业务环节,相关的基本管理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化,包括

跨公司、跨部门数据的充分共享

2)实时反映:企业运作的所有业务的过程状态都能实时、如实地反映到系统上

3)高效准确:文件的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与准

确性

4)强化控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在线的业务审批和监控,规避或降低内部营

运风险

5)提升决策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营运结果如实地反馈给企业各级管

理者,支持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决策功能

6)增强竞争力:建立企业的对外信息平台和交互渠道,通过企业间的在线合作,降低

自身的经营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4.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计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议书

MSE2011陈伟龙

5.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的风险评估与规避

1)实施过程问题的评估

2)实施过程问题的控制与处理a.引导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议 篇2

生产型态的变化及引申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汰旧换新加速迫使产品设计,工程及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少量多样生产型态,这使得现场随时充斥着众多不同的制造工单,不同的在制品、零组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弹性而有效率地在一天当中应付不同产品生产所需。

3、市场变化快速难以预测,过去大规模正规作战已不复见。

4、国际性竞争,日益激烈。就生产而言,所面临的是要不断提升产质量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而通常制造类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制造类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往往会在不同的时期在工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不同的偏重点。

例如:很多工厂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会引进各类自动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会带有具有一定扩展性的PLC1,从中可以获取各类生产数据,但往往工厂并没有去获取这些数据或者获取后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利用。而同时,ERP2软件这些年来非常的流行,很多企业都不惜巨资投入进行ERP系统的实施,但效果尽如人意的不多。甚至有一种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实际上,ERP系统进行准确计划非常依赖于大量实时、准确的数据,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通常也是ERP系统实施的瓶颈。因此,近年来能够在ERP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桥梁MES3系统,开始被广大的制造类企业所认识和接受。

总体来看,常见的工厂信息化现状通常如下:

1、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目的实施了多个不同的系统,导致数据的统一性无保障、数据汇总、合并困难,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各条生产线上的状况。

2、供应商众多导致数据接口众多,同时还有大量设备自带OEM的控制系统,信息集成难度大,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软件,缺乏统一集成。

3、存在大量的手动输入单据,数据维护量大,准确性低,造成人员管理效能的下降。

因此,很多制造类企业通常会具有以下的工厂信息化要求:

(1)建立统一规范的运作平台。

(2)建立集中维护与管理的系统。

(3)化繁为简,使业务运作模式越简单越好。

(4)完成对ERP系统运算出的生产计划和车间任务单执行下达和跟踪。

(5)对自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与分析。

(6)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品保管理。

(7)自动统计各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环节物料的消耗,计算成本。

(8)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备件管理。

(9)对生产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不少企业在工厂信息化建设中会陷入贪多求全,导致实施成本、周期过长,最终使得信息化建设费效比过低的误区中。

笔者作为具有组织、参与过多个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经验的工厂信息化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对于工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如下的不同阶段的建议供用户参考:

1、工厂信息化系统实施预备

(1)工厂在应当建设期即考虑到未来信息化的需求,在车间现场的电源/网络布线中留出一定的余量供可能的信息化系统硬件使用(客户端电脑/显示屏幕等)。

(2)工厂在采购设备和系统时也需要考虑到信息化的要求,对供应商在数据交换方面提出一定的标准。如必须支持OPC/ODBC/XML三种数据交换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2、工厂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

(1)工厂信息化与工厂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实施工程中工厂应当排遣若干名对工厂情况非常了解,对信息化系统也有初步知识的专职人员全程配合实施方,以加快实施进度,同时便于未来的系统维护。

(2)对于信息化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不必追求“一次到位”,在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之后,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应当分期分步进行的,每一期解决一个或数个主要问题,这样能以较低的成本和时间代价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实施效果

3、工厂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

(1)工厂信息化上线初期因为系统尚处于调试状态,工厂的操作人员对于新系统也会有一个适应期,因此管理层必须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推进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免因为人为因素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

(2)信息化系统运行正常后,管理层则应鼓励员工积极研究系统功能,发挥能动性最大体现系统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为系统以后的功能升级和扩展出谋划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ERP: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信息化建议 篇3

一、典型案例回放

2013年12月,某企业就其2012版企业信用报告关联企业的信息问题向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提出异议申请,否认与其信用报告中“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一栏中3家关联企业的关联关系,称这种关联关系或从未存在或早已结束。我部在受理了该企业的异议后,对这3家关联企业进行了逐一核查,发现这3家关联企业均为高管人员关联,其中2家为财务负责人关联,1家为法人代表关联。由于该企业无专职的财务负责人,其财务处理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账,因此,在其贷款卡申请表中填报的财务负责人为所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同一注册会计师做账的另2家企业展示在“关联企业”信息列表中。而法人代表关联主要是由于该企业法人曾担任另一家企业总经理,后虽已辞掉总经理一职,但由于这家企业多年未进行贷款卡年审也没有更改信息,所以仍表现为关联信息。

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部主动告知企业可选择的异议处理渠道、方式与结果,妥善解决了相关问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当前关联企业的信息来源、展示及存在问题

(一)关联企业信息来源

目前,企业征信系统中关联企业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征信中心采集的、借款人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发放、年审或信息变更时所提交的借款人基本信息。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报的信贷业务数据。三是征信中心采集的诉讼信息等其他信息。

(二)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的展示情况

目前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的展示分为高管人员关联、投资关联、出资人关联、相互担保、担保人关联、集团母子关联和家族关联7大类关联关系。在每一大类的关联关系下,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关联关系,如高管人员关联包括法人代表关联、总经理关联和财务负责人关联3种不同的关联关系。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关联企业信息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征信系统中,借款人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发放、年审或信息变更时所提交的部分借款人基本信息无法得到有效验证,如高管人员中法定代表人信息可以通过法人企业营业执照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来验证,但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信息却只能依据借款人填写的申请表内容。另外,部分企业在不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的时间段内不办理贷款卡年审或信息变更业务,这些贷款卡状态为“暂停使用”的企业信息其准确性更是大打折扣。

2.关联企业认定标准不尽合理,可能引起风险提示预警过度。辖内商业银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报告显示的高管人员关联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与本文前面的典型案例基本一致,由于中小企业无专门财务负责人,只要是由同一注册会计师做账,即显示为高管人员关联。这种将财务负责人作为企业间关联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容易造成关联企业风险提示预警过度。

3.企业信用报告中的关联企业信息展示较为模糊,增加了基层人民银行异议处理的工作量。2012版企业信用报告中关联企业信息只展示到大类关联关系,如法人代表关联、总经理关联和财务负责人关联在企业信用报告中都展示为“高管人员关联”。因此,当客户对关联企业信息提出异议时,基层人民银行首先需开展调查工作,明确其关联类型,才能开展异议处理工作,不仅增加了异议处理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4.关联企业信息不够全面,还需进行深层次挖掘。目前,关联企业信息来源有限,仅限企业征信系统内部信息,还不包括中小企业子系统中的中小企业企业主信息。辖内商业银行反映,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后,部分企业虽在“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一栏中未显示关联关系,但其经营地址、电话、传真等信息相同,进一步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关联关系。关联企业信息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优化新版企业信用報告关联企业信息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构建数据质量保障机制

建议不断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相关功能,关注中小企业子系统建设,加强与工商、税务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实时联动,建立数据验证反馈长效机制,达到推进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一方面有效发挥企业信用报告在促进信贷业务发展、防范信贷风险等方面作用,另一方面从源头减少或避免企业征信异议的发生,切实维护信息主体权益。

(二)细化关联企业信息展示,进一步增强企业信用报告关联查询效果

建议在企业信用报告中的关联企业“关系”一栏展示基础关系,使关联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可在对相关企业关联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一目了然的树形结构图展示其关系,并对结构图内存在不良信贷业务、欠息、资产剥离的关联企业进行标注,提高商业银行关联企业风险识别度,增强企业信用报告应用成效。

(三)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完善关联企业信息

提高小企业信息安全的八个建议 篇4

配合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CSA)和赛门铁克公司公布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小型企业(少于250名员工)认为他们不会遭受到黑客攻击或是感染上恶意软件,即便他们的安全防御非常脆弱,甚至是根本毫无安全防护。

通过这项调查的结果,我们总结了如下8点建议,可以帮助那些小企业规范在线操作,改善网络安全状况。

1.了解你的企业都需要哪些防护:对于小企业来说,一个数据的丢失就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损失。看看你的数据都在哪些地方被使用并且都存放于何处,这些地方都是需要着重保护的。

2.强制使用长密码策略:用8个或更多的字符组成密码,并使用字符、数字和符号(e.g.,# $ %!?)进行组合,这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马上制定一个灾备计划:等到事发的时候就一切就晚了。首先确定好需要保护的资源,然后使用适当的安全与备份解决方案,并把重要的文件归档,还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测。

4.给机密信息加密:在那些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设备都应该进行加密,未授权的访问都不能看到你的核心信息,进而保护好你的知识产权,并让你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等相关数据得到有力的保护。

5.选择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现在很多安全解决方案不仅仅是防病毒和防垃圾邮件。有些方案可以定期扫描文件,检查文件大小,看看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检测系统是否安装了恶意软件,对可疑的电子邮件附件发出警告。若是要保护好你的信息,前边那些步骤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6.数据防泄漏:其实你曾经备份的业务信息更为重要。备份与安全解决方案相结合,基本上就能够免除一切形式的数据泄漏。

7.保持更新:一套安全解决方案最好能够保持更新到最新版本。每天都会诞生新的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和其他恶意软件,然而旧版本的软件是无法检测出这些新变种的。

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5

进入公司已经一年多,对公司情况也比较熟悉,身为网管,对公司电脑和网络的使用情况比较熟悉,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也发现一些不足.个人对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主要包含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日常办公OA系统,第二方面是公司对外形象及信息发布窗口.以下是两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 日常办公OA系统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电子化办公,电子化办公的核心就是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而这也是其与传统办公的根本区别。

房地产企业有着一般企业所没有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业务环节众多: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融资、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销售、物业管理等,部门关联密切,但协同管理的难度大。正是由于房产企业的特殊性,对其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企业各种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的综合利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共享和传递、对领导决策的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整合了房产企业全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实现这些要求的趋势所在。国内房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企业开始引进计算机硬件的同时,引进了一些功能软件,但这时候的软件应用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统计、查询、资料整理工作,实属于单机版的初级的信息化。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采用一些售楼管理、物业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工程预决算软件,初步实现了销售、物业管理的电脑化。这些信息化的应用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和部门的工作负荷问题,但仍然无法满足房地产企业全方位的信息化需要。

第三阶段:目前少数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围绕房产开发的特殊性和流程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采用统一的先进的开发工具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系统规划,完全整合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楼盘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租赁管理等专项业务管理功能,使彼此之间完全融合,实现数据间的直接交换与运算,减少信息流转中间环节,形成企业办公、信息交流、业务管理的统一信息化大平台。

由于房产企业多是围绕开发项目进行运作,周期长且涉及的业务环节众多,所以房产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个人、部门的问题,而关系到整个流程和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不仅仅是IT产品的采购、程序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而是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服务。

作为一个处于信息时代并对信息有较多倚重的行业,作为一个想在行业中有一番作为的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管理性的行业,房产企业的管理效益远大于生产效益,而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并且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才能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适应,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

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本意为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现代化管理的标准。OA从最初的以大规模采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为标志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以运用网络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现阶段,对企业办公方式的改变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OA软件解决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化、增加企业的可控性、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的基本问题,范围涉及日常行政管理、各种事项的审批、办公资源的管理、多人多部门的协同办公、以及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可以概括的说,OA软件跨越了生产、销售、财务等具体的业务范畴,更集中关注于企业日常办公的效率和可控性,是企业提高整体运转能力不可缺少的软件。

(一)个人办公

员工进行各类申请、审批等工作流工作,员工通过本模块可进行收发文处理、会议审批、用车申请、请假申请、出差申请、外出申请、办公用品领用申请等日常工作。

(二)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是办公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文件的起草与流转。它实现了文件从起草到审批到分发最后再到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并实现了对分发出的文件反馈信息的实时跟踪。实现对公文档案的销毁鉴定、公文借阅、公文查询、公文催办等的管理。

(三)会议管理

对包括会议的计划起草、更改、审批、查询、安排、通知、会议取消,一直到会议纪要编写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功能包括:会议计划、会议通知、会议归档、会议室管理、草稿箱。

(四)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管理:图书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礼品管理。

(五)档案管理

本系统的又一核心模块,是所有审批(公文审批、会议审批、申请单等)的最终流向。用于存储各类的档案资料,如公文档案、会议档案、表单档案、自定义档案等,并可对各种资料分类检索。

(六)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模块为方便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而设计,可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称、专业、毕业学校等登记备案,同时可实现对员工的个人履历信息、家庭关系、证件等的管理操作。利用本模块可以进行单位人事资料的浏览,查询和分析,以便于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七)公共信息

如:公告栏、新闻中心、规章制度等。每个栏目又可以设置栏目的发布权、发布对象等,并提供红头文件、普通文件、模板文件三种信息显示形式。有助于员工在第一时间了解公司内外信息,是员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一个很好的公共平台。

(八)即时短信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OA在线用户实时短消息的相互发送和接收。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实现信息以及工作的交流。

(十)邮件管理

邮件管理包括内部邮件管理、外部邮件管理。其中内部邮件管理是辅助日常文件传输的很好的工具。它可以灵活的实现多用户收发、转发,邮件分类整理和删除功能。

二: 公司对外形象及信息发布窗口

通过网站建设及宣传创造华夏海龙地产品牌, 首先,品牌能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心理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品牌价值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房子不再是“钢筋+混泥土”的遮风避雨的缩影,而成为一种拥有者身份、地位、品位的标识,而品牌赋予房屋“尊贵、典雅、时尚、温馨、运动”等更人性化的价值内涵,带给人们精神和文化的体验,提高业主满意度。其次,房地产品牌是克敌制胜的利器。在房地产业发展初期,多数楼盘好女不愁嫁。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再新颖、规划再科学、布局再合理,很快就会被对手“克隆”,产品的日益同质化导致单靠产品本身难保长久的魅力。而品牌所包含的不仅是房子本身,它还包含着情感和文化,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往往“手未出而占先机”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选择机会的增多,消费者购房行为日益挑剔。如今许多消费者在购房时,不再找楼盘买房,而热衷于找有品牌的开发商买房。当房地产企业积累了较强品牌资产后,无疑为其后续项目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在其它项目广告投入不大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借助母品牌效应,获取较大的市场影响,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扩张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品牌能实现资本和产品的增值。一个强势地产品牌能够让产品规避单纯的价格及硬件之争,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和培育品牌是房地产企业最经济的投资,能持续让企业获取超额收益。一项相关调查表明,对于同质量楼盘,有品牌的开发商比没品牌的开发商每平方米能多卖300元,而万科更是能多卖1500元。而且,在资本市场上,高品牌价值的企业更易为投资者所青睐,企业资本能实现更多的溢价。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到各行各业。房地产业,这一关系到消费者切身问题——衣、食、住、行的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小区智能化、小区局域网、项目网站、开发商网站等的纷纷出现,充分体现出房地产与互联网或者网络的有机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上可见,传统房地产营销将楼盘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向消费者传播,是一种直线的单向传递。开发商发布信息,是主观的意愿。至于有多少人看到了和看到了又能从中领会到开发商想表达的内容,开发商一般很难预计,通常依靠所谓的经验来判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每次的信息发布,发展商很难得到客户的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广告或者销售上的调整。房地产项目上网,结合楼盘的特点,配合楼盘的销售策划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互动式营销,突出设计楼盘的卖点,及时介绍工程进展情况,配合现场热卖进行网上动态销售情况介绍、预售情况介绍及按揭情况介绍并提供网上预售、网上咨询等服务。房地产企业上网,可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突破地理空间和时间局限,及时发布企业信息(如楼盘、房产、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装饰装修材料等)、宣传企业形象并可在网上完成动态营销业务。(一)个性化

互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充满个性,每个人上网都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房地产项目网站更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为目标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令上浏览者有亲切的感受,仿佛整个网站就象专门为其服务的。缺乏个性的网站是没有竞争力和生存价值的。(二)互动性 将房地产项目上网,可以弥补利用传统媒介进行宣传的片面性和单向性。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发布项目信息,通常很难估计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多数凭经验来估算,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信息在网上发布,上网者可以马上与之联系,形成信息反馈。反过来开发商也可以与之联系,达到相互间互相沟通的目的。开发商可以及时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及时改变规划或营销策略,紧跟市场发展动态。

3、实用性

实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建立网站就想最大限度地进行对房地产项目本身和发展商自己的宣传。若网站只是为小区的业主服务,那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失去了建网站的意义。因此除了小区业主外,还要大量地吸引社会上的其他消费者浏览、使用这一网站,以形成更多的潜在客户。

4、技术性

技术是一种网站建设实施的手段,先进的技术能够保证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完美地表现。技术在于运用,如何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合适的技术是网站成功的关键。应用多种技术实现强大的网站功能,展示网站个性化,与浏览互动交流信息,实现企业资源与网络的整合。

彭学真

关于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6

尊敬的院领导:

针对近几年来我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发展很快,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以来,不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医院管理者把握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医院减员增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对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医院内涵的发展离不开医院信息化的支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涵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必由之路;而未来的发展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临床医疗信息系统(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CIS),从管理信息系统走向临床医疗信息管理——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注意并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类问题。

总结以前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期,我们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一、院方领导的重视程度。

医院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前期的软硬件采购还是后来的施工与建设工作,必须要得到医院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顺利开展。医院信息系

统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硬件,一次性投资不能永久解决所有问题,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院自身的不断发展,其信息系统必然是一项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软件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信息系统犹如人体的神经脉络,遍及全院每个部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把手直接领导才能得以有效的贯彻与实施。

二、足够的投入。

投入的多少与院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直接挂钩的,现在国际上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大约是运营经费的3%~10%,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投入都不多,一般国内大型医院信息化投入可以达到年收入的0.5%,甚至更少,中小型医院就更加少之又少了。长期以来国内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够重视,认为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卫生部要求,各单位应按总收入2~4%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同时随着医院对加强管理和信息化认识的提高,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比较2~4%的比例还远远不够。当然我们也要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比如哈佛大学仅有46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拥有终端4500台,我们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逐步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

三、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适应自身需求。

对于信息化总体规划,目前大多数医院把数字化医院作为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但往往没有考虑到医院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对于总体规划也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这样做往往把总体规划做的很大很空泛,这就导致在实际建设中找不到方向,就像迷失了方向的船在大海上到

处乱漂,没有实际效用,形成规划归规划,建设归建设,到最后才发现离目标越来越远。有些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对软件研发商进行考核,到其它兄弟医院进行考察,然后看软件公司进行演示,比较各家软件公司产品再进行选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必须的,但在操作程序上存在问题,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丢掉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因为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要的任务是弄清楚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要先知己,对外的考察和演示是知彼,如果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的需求都不明确,就很难判断软件的优劣,选择也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了。

四、信息化观念的转变

观念信息化是前提,是指导、制约和影响工具信息化的重要因素;观念信息化与工具信息化又进一步制约和影响着方法信息化。真正困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往往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医院的管理体制、人员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陈旧的管理模式、技术人员的不合理组合等都是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设备的先进程度、软件的市场成熟度是可以花钱买到的,但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是无法用金钱能买到的,必须经过一代甚至几代医院管理者的不懈艰苦努力才能形成。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管理提供决策分析。

五、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信息化小组,小组成员分全职、借调、兼职、外包成员等。各科室以主任为组长成立信息化小组。

2.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议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信息化进行转型, 建筑业也同样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虽然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小有成就, 但实际应用状况却并不乐观, 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促进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在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提出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1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历史,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专业网站的建立、软件的应用、建筑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设以及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网站方面, 建设部建立了“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 民间组织建立了“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软件应用方面, 大中型设计企业CAD出图率达到100%, 财务、预算软件也越来越普遍。局域网建设方面, 50%以上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信息系统应用方面, 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ERP等信息系统。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为例,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前, 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虽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 但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孤立的、非集成的, 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 系统扩展性较差, 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

目前, 笔者所在的江西建工集团公司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致力建设一个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合同管理为主线, 以办公管理为辅助, 以及以进度、质量、安全、设备等为控制重点的多个项目和单一项目管理一体化的框架体系。完成了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档案管理、邮件管理六个方面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如下图)

通过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虽然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由于企业项目众多、地域分散、施工项目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信息化建设经验不足, 要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 那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 提高素质, 以使企业在这场管理变革中处于不败之地。

2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 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国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 国际上一些知名建筑企业为了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除了积极联合重组外, 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努力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创新点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要加速信息化建设, 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2.1 特级资质就位的必要条件

2007年3月, 建设部发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新标准, 首次对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 并且作为必须具备的条件。这项标准对于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既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

2.2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的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 使企业领导能够随时掌握处在不同地区的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材料购销情况, 及时收集、追踪业主信息, 减少人工统计数据的片面性和误差。企业领导通过信息化平台方便、快捷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观性, 增强了决策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3 实现供应链管理, 降低成本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 平均利润率一直较低。因此, 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建筑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只有进行信息化, 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分析规则, 才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支出, 改进企业的各个供应链环节, 获取更高的效益;同时, 利用项目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 可把集团总部与项目部紧密联系起来, 总部可利用项目管理数据库提供的各种项目信息, 实现异地监控和指挥。通过信息平台能及时获得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项目的全面信息且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乎是零时间, 各个层面能在同一时间获得信息, 并且基于信息平台迅速进行决策, 决策结果能够通过信息平台迅速同步反馈给相关人员。实现高效管理, 降低成本。

2.4 加速科技进步,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更快的发展, 必须提高施工工艺和科技创新水平。国家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政策,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增加了提高施工工艺, 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压力。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具, 提高企业的工法数量和水平、设计部门的专有技术数量和水平等, 促进企业逐步转变项目实施方式,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使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核心技术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新的机会。

3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外部问题

(1) 法律的制定相对滞后。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后,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进一步规范, 建筑企业信息化才能有公平的交易平台, 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但是国内关于此类法律不够成熟, 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合法性、规范性。

(2) 各级政府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重视不足, 建筑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引导、支持, 完全是企业自发投资建设;政府缺乏相应制度规范, 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监管方式不够成熟, 监管力度不够到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阻碍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3) 建筑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 各企业往往各自编制标准、开发信息系统, 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还会导致企业间协同工作的障碍;缺乏信息化建设服务规范, 服务行为无标准、无监督, 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科学定量的信息化测评标准, 建筑企业难以对各种信息化建设的工具、途径进行选择。

3.2 建筑企业内部问题

(1)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 没有认识到要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必须由领导人牵头, 对企业进行彻底变革。领导人往往把涉及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管理组织等多方面变革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交给技术人员。

(2) 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本企业实际, 才能产生最大效益。但许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模仿成功大企业, 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贪大求全, 导致信息化资源利用程度低。

(3) 复合型人才缺乏。具备深厚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建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但长期以来, 对计算机知识和建筑施工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 导致复合型人才缺乏。

(4) 信息化未形成系统。软件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 没有形成网络, 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非集成的, 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 系统扩展性差, 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

4 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4.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规范、保障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使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4.2 政府应加强对建筑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1) 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制度建设。

制度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发展的基础。应加快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度, 以促进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工作。

(2) 政策激励。

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政策优惠, 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使企业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将政策诱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进程。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能促进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效益。应加快建立高速信息公路, 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3 行业协会

(1) 标准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标准化才能打通企业之间、软件之间数据流通的瓶颈, 解决行业信息化的数据流通问题, 从而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系统化。

(2) 科学的建筑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向导。必须加快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以引导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3) 建立建筑业软件产品测评体系。建筑业信息化软件种类繁多, 但并无相应的科学评价标准, 难以评价优劣, 建筑企业难以选择。应尽快建立建筑业软件产品测评体系, 开展优秀软件的评议和推荐等活动, 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4.4 建筑企业

(1) 强化建筑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极大障碍。要加强企业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 使之认识到信息化是一项由内到外的充分变革, 必须从领导层、精神层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最大效益。同时应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的信息化意识培训, 充分发挥其信息化主力军的作用。

(2) 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 建筑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以及行业环境等方面, 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 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才能真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

(3)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懂建筑业业务流程, 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筑企业成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企业应增加员工培训投入, 在积累建筑施工经验的同时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提供人才。

(4) 定期对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现阶段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经验不足, 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较大, 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策略, 才能有效防范、降低风险,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

(5) 传统的单机应用无法满足施工企业对数据集成、决策支持的要求。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注重企业内各部门、各施工项目的数据流通、集成以及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利用, 以建成全方位的、集成的信息系统, 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效率, 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5 结论

企业信息化建议 篇8

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把实现政府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工作来抓,以信息化作为手段,将为企业和百姓提供高效服务作为信息时代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网上办公作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目标,启动了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基本建成了全区政府信息化发展所必需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开创了政府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提升了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一、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网络纵横,覆盖全区。早在1993年,东陵区就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全国县区级政府第一家信息网络系统,基本实现了以区信息中心为网控中心,委办局、乡镇街为二级节点的光纤区域网(部分在更新改造)。形成了办公业务网(内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外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的横向相连、纵向相通的信息网络架构。保证了数据、视频、语音等各种应用的正常带宽需求。全区党政机关1000余台计算机入网,入网率达100%。该系统在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东陵区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政务公开,网站先行。1997年东陵区政府在沈阳市率先开通了东陵区政府网站。网站在实现政务公开,服务百姓,扩大东陵区知名度,提高机关工作透明度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网站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站内容也日趋丰富,网上资源的系统性、相关性日益增强,网页内容更新明显加快。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平台。

电子政务,推广可期。东陵区政府信息化网络应用系统由办公业务、视频会议、信息采集发布等基本系统及专业数据库组成,目前仅限于个别单位局部应用,在全区推广尚需时日。相关单位通过主要的办公业务OA(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实现了信息转发、公文流转、政务信息查询、电子邮件收发等基本功能。电子政务雏形已初露端倪,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领导重视,归口管理。政府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党政各部门。为克服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给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弊端,东陵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并结合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尤其在资金上保证了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開展。2000年至今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共投入800余万元。

二、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陵区在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迈出了重要一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信息应用水平近几年却一直举步不前,与政府自身、社会需求及沈阳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应用先进区县还有很大差距。通过分析比较,东陵区在政府信息化运行、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体制不顺,执行力不强

随着政府信息化应用的发展,东陵区各级领导及各部门的认识逐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亦逐渐加大。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办公辅助工具,信息网络普及应用得到推广。但东陵区并未将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政务工程,信息化建设尚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导致管理工作滞后,协调力度不够,应用推广得不到强力实施。

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下设办公室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营造了组织管理氛围,但由于其为虚设机构,不具备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在履行职能时,受到制约。区信息化建设难以形成合力,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配合、统一协调。区内各部门相关的信息工作缺乏联系,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造成信息资源的任意分割,得不到充分共享。从根本上说组织、管理、协调困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总体效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有限。

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网络的实施、推广、维护一直以区信息中心为主,由于区信息中心部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技术维护投入多,协调管理投入少;短期硬件投入多,长远规划投入少。致使一些应用很难在全区广泛开展。

建议:

加强对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协调。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摈弃重复与交叉;打破部门垄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成立由信息专家组成的信息化管理处级机构“东陵区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全面协调、组织、管理、规划、监督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高效、有序的原则,对全区政务信息化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重组,确保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问题:发展规划缺乏延续性

政府信息化建设初期,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2000年区信息中心分别制订了东陵区政府信息工作三年及五年发展规划。规划站在区政府信息化的整体角度,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政务业务应用为辅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虽然规划没列入政府整体发展大盘,但对实际工作仍产生指导作用,减少了盲目上项目、盲目投资情况的发生。

近几年长期规划少了,指导性意见缺了,建设依据没了,项目论证不搞了,短平快项目出现了,投资损失必然发生了。一些信息项目的实施参照相关上级主管单位或其它兄弟单位建设模式,未经实际论证,没有形成全区信息工作一盘棋思想,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全局部署及统一建设平台,导致整合困难,势必造成二次开发的局面。

建议:

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就东陵区政府信息网、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等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整体规划,紧紧围绕将东陵区建成区域经济强区的目标,统筹政府信息化建设,将政府办公、工农业及服务业资源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将东陵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区,确保政府信息化建设有规可依。

问题:重硬轻软,应用层次低

东陵区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相当大,区网控中心的设备配置十分先进,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50M。全区硬件平台及辅助设备投资占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信息应用的70%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及文件共享上,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远没得到发挥。原因就是信息资源开发落后于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处理、数据库开发及信息服务严重滞后,开发深度和广度远远落后于硬件的发展。应用是关键,再好的硬件平台,缺乏应用也是遗憾的。

深入开展信息服务工作,需要高层次的信息开发人才。东陵区政府系统此类人员凤毛麟角。作为信息应用与开发主力军的区信息中心在人员层次、水平等方面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要求相距甚远,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最大障碍。

建议:

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正确认识信息应用的重要性。坚持以需求为前提,以应用促发展。在抓好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狠抓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政府信息化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推动力量。

加强高水平信息人才引进和信息人才培养力度,使之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七分人才,三分管理。有优秀的信息人才,有科学规划与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应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运作,建立一支合格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加强区信息中心的人才智力整合,使之一心一意搞开发,专心至志谋应用,真正成为政府信息化技术权威部门。营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保证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加强信息应用人员的培训,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技能,使政府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问题:网络建设,标准不统一

由于东陵区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统筹,没有制订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形成政府信息化建设组建过程的硬软件多代、多机型、多厂家的非标局面,严重影响了全区数据运行安全,网上办公的可靠性降低,尤其是给信息网络的整合和技术人员日常维护带来巨大的困难,降低了信息网络运行效率。

建议:

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网络、分级建设”的原则,坚持审慎决策、稳步推进、立足长远的精神,切实保证政府信息化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化区域网络平台,实行统一的安全机制,设备选型执行统一的标准,确保政府信息化建设向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保护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问题:信息项目,建设太随意

东陵区政府平均每年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00余万元,其中东陵信息网运行占40万元左右,其余经费均投入区直机关及乡镇街的信息化建设中。而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很少有项目可行性、规划合理性分析,更谈不上与东陵信息网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了。一些项目建设结束后发现与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出入,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弃之不用;一些工程的建设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只好重复投资再建设,造成很大浪费。

建议:

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由信息化建设主管单位统一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提出的可行性及概算报告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建设、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的依据,在统一的标准下实施,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正常开展。

问题:制度匮乏,机制不健全

东陵区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尽管在积极的向前推进,但目前信息化工作机制已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整体提高信息规划、管理和应用水平,理顺政府信息化工作,尚需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建议:

盡快制订区信息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等文件。拿出科学的、严谨的、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制订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各单位起草信息化工作个体需求,纳入全区政府信息工作计划,在业务上接受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并在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监督下,实施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尽最大努力将各个部门从个体、封闭的信息系统中,组织加入到一个整体的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中,创造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坚持大统筹、大整合、大协同的工作理念。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基础。立足政府主导应用,促进政务资源整合,为政府体制改革提供依据和手段,为新型政府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化。

上一篇:一至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下一篇:心经全文注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