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精选1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不变的学生身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当老师在抱怨学生基础差,不喜欢学习,不听话时,是否反思过自己。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不能触动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育极其重要。在引导学生承认自己真正内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让学生大胆剖析自身的问题。有哪些缺点,哪些不足,甚至是陋习。
“我一点不喜欢现在的我”。这是一个“双差生”说的一句话。当时我告诉他:老师喜欢你,父母喜欢你,同学们也喜欢你,大家都喜欢你,只要你变成你自己。
当我们鼓励学生学会了正视自我,承认自我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如果只是描绘蓝图,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摩天大楼是永远成为不了现实的。久而久之,描绘蓝图的兴趣和动力也会逐渐消退。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切合实际地制定目标,逐渐地改掉已经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慢慢地争取点滴的进步;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被人关注,被人重视的幸福。最终,那内心真正的自我才会完全地展现在他人面前。
关键词:理想课堂,课堂互动,教学
“理想的课堂”,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为了实现这个教育梦想,多少教师一生都在追随,用自己的行动探究着,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用自己的示范课阐释着……
提到课堂,可以说,每位教师都能在脑海中描绘出自己的课堂。虽然描述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自己的精彩瞬间。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课堂互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并不是随意互动就能够提高课堂质量的,也不是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互动就什么时候互动,就能够有效果的。真正的互动,应当是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动”要恰当。通常在教学中我把握这样五个时机。
1“动”在学生情感的需要处
情感是人们行为的催化剂或驱动器。学生智力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他们自身的情感意识,他们的情感状态既可以推动智力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可以阻抑智力活动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动”在学生情感的需要处,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与鼓励、更多的指导与帮助,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保持经常性地有效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
案例:八年地理上册《疆域》这节课,以往我的教学对“祖国”习惯于做“宏大叙事”,常使学生感到祖国尽管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却与自己的生活存在很深的隔膜。那么我改变以往传统教学,首先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轻松、愉快地走进本课,开始找寻中国的版图和位置。然后设计导语,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我们灵魂的寄托和希望,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你能来介绍祖国的概况吗?在情感的牵动下,让学生了解祖国,感受祖国,亲近祖国。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2“动”在学生层层质疑、解惑中
“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质疑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以往的教学,我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后学生在问或者是学生问后我在讲。现在我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科书质疑,给学生质疑的勇气,使学生有了质疑的习惯,这样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立和谐的氛围,在民主质疑中互动,互动的质量就能够得到全面保证。
案例:七年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片段
师: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地球还是“水球”?
生1:是“水球”。
生2:哪些实例证明水球?
生3: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面积比较。
生4:为什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生生:讨论原因并回答。
通过层层质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努力求证解惑,体会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
3“动”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处
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的,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互动中来。
案例:八年地理上册《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枯燥,需要学生记忆、使用的知识点较多,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方法时,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顺口溜、游戏以及虚拟寄信活动等方法。通过反复读图及进行拼图竞赛(掌握行政区域位置和轮廓),心领神会(记忆行政区域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地理游戏。如此围绕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展开互动,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地实现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本课枯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4“动”在学生体验感悟时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回归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看法、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
案例1:七年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片段。
师:你每天所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是从哪个方向升起,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
生: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师:你在童年时代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呢?
生:小时候我认为是天在转。
师:那么现在呢?
生:应该是地转。
师:请同学们动手演示三球仪(太阳、月亮、地球),并观察,若地球不自转,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也会出现昼夜现象,但是昼一直是昼,夜也一直是夜。
师:在地球仪上选择几个重要城市,如北京、开罗、纽约等,让学生分别这些城市贴上了不同颜色,看它们随着地球自转,昼夜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生:排列出城市昼夜出现的先后顺序,并总结出:东方的地点要比西方的地点先看见日出。
通过提出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感悟平时的观察,从而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地理知识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案例2:七年地理上册《海陆变迁》花絮。
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分组来体验,亲自讲解,其中三组的同学讲解的非常出色。他们组学生亲自动手,拿出教室里的水桶作为大洋,利用一张报纸作为整块的陆地进行演示。他们把报纸撕开,并漂浮在水面上,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非常活跃,课堂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5 动在学生汇报展示中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的体现,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的别名又叫“展示课堂”。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案例:七年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片段。
《大洲和大洋》我上了一节课改展示课。
教学环节:布置学生预习(课下)——完成自学报告(课下)——学生小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上)
其中第四组展示花絮:
生(主持):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这个伟大母亲孕育了许多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下面由我们四组来汇报展示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成员。
生(七名同学):大声齐说,我们是地球母亲的“七个儿子”。
生1:我是大儿子,我叫亚洲,大名叫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同学们看我的体态(高大胖)就应该知道我是老大。
生2:我是老五,叫南极洲。我居住在最南,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气温最低,就连女娲都嫌弃我这太冷了,不愿在这里造人,因此我一个孩子也没有,但是我并不寂寞,因为我兄弟们的孩子经常到我这里考察、旅游,还修建了房屋。
生3:我是小儿子,我叫大洋洲,意为大洋中的陆地。由于我与其他兄弟们相隔较远,不经常接触,导致了我的性格也比较孤僻,因此我养了许多古老而稀有的动物,如: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主要作品:《大男当婚》、《大女当嫁》、《麻辣婆媳》、《当婆婆遇上妈》等等。
李潇的性格看上去坦率直接,约好了去她家里拍摄,以为她怎么也得薄施脂粉捯饬一下,结果,她素着一张脸,穿着T恤运动裤就出来了。怎么拍?就这么拍!书架前抱臂一站,搞定!好在这位山东大妞身段高挑,眉眼生得热烈,反而很容易捕捉到一些独特的味道。她趁兴聊起其他杂志做访谈时,把她和几个女编剧浓妆艳抹,妆化得神乎其技,“那都不像我了”。
也因为她的不造作,她聊各种事,囧事,二事,八卦事。她说北京的女编剧们有一个聚会,谁的戏收视率高,就请大家一起聚餐。很多时尚和文艺圈的人把这种雅聚称之为“沙龙”,李潇则说,“我们是‘大姨妈聚会’,二十多口子,有家属的带家属,没家属的带朋友,然后大家在一起八卦、吐槽、交流一下‘骗子公司’情报,或者哪个人不好合作,以后要注意什么的”。
显然李潇身处这个八卦资讯发达阵营是快乐的,自己喜欢的事与自己所做的事,就这么宿命相依,是天生的福气。所以,她不讳言自己有着很“八婆”的一面,她的剧本素材积累,很多时候是八卦来的。
“别人家发生什么事,发个微博什么的,我绝对是第一个留言的。由于我不会开车,我出行坐公交、地铁,好多素材就是听来的。我曾经为了听两个女孩讲他们家的事儿,从公交跟到地铁,又换了一趟地铁,直到把她们聊的事听完。就是觉得她们说得事好玩,而且两个女孩是北京人,说话特逗!”
因此,去菜市场,逛街、蹓弯儿,她带着耳朵留着心,路人的生存百态,都被她一一写进剧本里,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庭故事。而她也乐于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抑或是写作苦闷时,反而憋出各种有趣、逗闷子的桥段。
前几阵微博流传一位因长得太帅而被驱逐出境的沙特小王子美图集,她用几条围巾把爱人老于COSPLAY,拍下来上传到微博,写道:因为过于美貌而被阿联酋驱逐出境的沙特,噢不,特傻小王子!
还有不少开自己玩笑的:听说平眉显小,就让老于帮我改善改善眉形,结果他没搂住,一猛子给我画成了新右卫门……
其实,也不知李潇文字里的这种好玩是怎么来的,总之看人是极爽利的一个人。再看李潇近年来的剧作,跟她类似的形象不乏其人,她笔下麻辣风趣的台词,也成为流行段子穿插在形态各异的故事里。这样的写作个性,也使她在都市情感这一领域相对出挑。去年热播的徐峥主演的《大男当婚》,以及此前小宋佳主演的《大女当嫁》,在剩男剩女剧中算是翘楚之作,很多人以为不是一个八零后女编剧所能驾驭。李潇也并不居功,坦言自己命好,遇到了合适的、优秀的演员。
从她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剧本《搭错车》开始,当时是李雪健病愈复出的第一部戏,因此格外重视,给还是新人的她不少提点和帮助。此后,看上去一路都是大牌策划、导演、演员的合作,郑万隆、高希希、李少红,等等。包括刚刚开机的《大丈夫》,由王志文、俞飞鸿、李小冉主演,因此在主创聚餐时,她害羞地说自己就是个追星族。
问李潇刚毕业就开始改编经典《搭错车》,并与大牌导演合作压力大不大?她说:“没有想那么多,当时快大学毕业了,就想着怎么把这个活儿干好,能拿到这笔稿酬,够我下个月的生活费就好了!”甚至对于导演高希希的名字,她单纯只是觉得,一个男人叫“希希”,听来蛮好玩的。
“我觉得有一点运气的成分,我写这个戏时正好我父亲身体查出问题,需要化疗。而这正好是一个写亲情的故事,越写越带入自己很多情感,后来跟李雪健老师聊这个事,写的时候真的当他是父亲的感觉,这个非常重要,情感对于作者来说,太重要了。”
除了情感的投入和台词的幽默,在技巧日益成熟后,李潇在人物性格上也尝试幽默的设计。《大男当婚》中的曹小强(徐峥饰),一个顶着外形压力、房贷压力、年龄压力的穷屌丝,能在各类女性中间游走,凭借的是他的幽默风趣和诚实守信的双重性格魅力。她说,收视率出来后,男性群体比女性多,高学历比低学历多,觉得特别欣慰,这鼓励着她以后在情节上更多地加强喜剧和幽默手法。
“但喜剧的东西,目前的观众接受度有限,要半步半步的往前走。”李潇说。
当然,对于一个80后年轻女编剧,半步半步,可以走很长很长。
Q&A'
与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 :你平时时间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最大的享受和痛苦是什么?
李:我和老公是同行,所以我们生活比较同步,每天生活的都比较规律,都是赶本子的时候连轴转,经常是一边吃泡面,一边赶稿。最大的享受就是定稿了,把最后一笔稿酬收了,然后就直接玩去了。最痛苦的事就是这稿完了,还要修改,改了又改。就我个人来说,特别不喜欢改剧本,创作是一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写第一稿时激情是最高的,包括你对人物,是最有感情的,甚至有时候演员和导演提出来的意见,是对这个剧本有摧毁性的影响的,这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件很抓狂的事。
Circie:遇到这种事是怎么和制片方过招?
李:我还真遇到过,但是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剧能拍出来,愿意委屈求全,别人说怎么改,就怎么改。我觉得等有话语权了,再去争辩这个事情。
Circie:据说很多编剧和制片人为了剧本,都抑郁了,你的性格不会有这种事情吧?
李:我觉得还是有特别焦虑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可能单身的编剧,出这种问题的几率会特别大,因为编剧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如果没有一个引导的话,的确容易抱怨。说直白点,我要有什么事,就可以问问我老公,让他给我支支招。现在越写越觉得没必要为这种事抑郁,和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你是一个会谈价钱的人吗?
李:不会,我一般要钱都和人家硬着头皮要的。上一个老板说下一部戏可以涨稿酬,我就会说,行,等戏确定了再说。我有拖延症,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事,尽量往后拖,能拖多久,拖多久,要稿费的时候,得下很大决心才能和人家开口,我觉得写字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Circie:你和你爱人有没有互相捉刀的时候?
李:经常会有,而且是他帮我的时候更多。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在剧组写了一段时间,当时有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我们一起住在组里,可以给彼此很中肯的意见,所以我说搭档非常重要,而且要一个思路能互补的最好。我属于瞬间点燃,瞬间熄灭型,我老公是看上去对什么都没兴趣,但有兴趣后就会很持久的那种,所以特别建议同行都能找一个好搭档。
Circie:未来最期待的是什么?
李:期待赚好多钱,最好40岁之前就退休。但有人说编剧在这个年龄退休是暴殄天物,但我觉得身体会有一些问题吧。而且我是一个在文学上没有太多追求的人,包括对文字的敬畏。我就是一个挺世俗的人,我的理想就是俗人的理想,赚够了钱,和心爱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暑假期间我认真读了朱永新编着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感触很深,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引言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虽说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总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宽广、有正义感充满爱心”,使每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每一天,过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平平淡淡过一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能够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怨无悔。
教育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根据学科特点,我要做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了解体育与健身的理论知识,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几种健身娱乐的技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虚心学习,勤于反思,注重积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那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为我们用来更好的因材施教,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中,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胡娟娟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我的教育理想》是朱永新教授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单从前面的引言“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中可以看出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剖析非常的精辟,读后让人有种感觉叫:为之振奋!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振奋,为读了这本书后给自己的启发而振奋,为自己看过书后本来迷茫的思想变清晰而振奋!我对“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这个章节感受最为深刻。
1.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p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p愿望p使命感p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一部小说《作女》。故事的女主人公卓儿在拥有了幸福的婚姻以及稳定的工作后,她总是蠢蠢欲动,总是还想出去干点什么,让自己的生活不会这么单调,由于她的这种爱折腾的性格,为了想寻找新的刺激,新的生活兴奋点,使得她结束了自己的婚姻,频繁地换工作,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作女》就是指这样一个爱折腾,每天都有强烈的冲动、愿望的一个人。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作女的一种爱折腾,喜欢自找“麻烦”的一种精神。这种不安于现状,想要每天都有所突破的精神。我们教师也应该有这种“作女”精神,永远憧憬明天,随时随地把生活场景变成个性的战场,随时随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小日子过成大日子,把小房子住成大宫殿,可以随时随地地扯住生活的任何一角,任意生发,生出无限乐趣。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我们要会做梦,要求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2.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看了这句话,我问自己: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吗?我会不断挑战自我吗?小时候开始,我们的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谦虚,在人前评论自己的时候总是要“自贬三分”,但在自己心中不能自贬。可见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自信。前阵子我看了《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何以能反败为胜?除了他每天躺在干柴上,每天早上喝一口猪胆,忍辱负重。使他能够这样做之前,范蠡为存勾践性命,运用计谋摧毁了勾践曾为王以及作为男人的全部尊严和欲望,从而博得了夫差的怜悯和同情,不准伍子胥杀掉已温顺如羔羊、木纳如农夫的勾践。这才使得吴王夫差能放心戒备并放他回越国!但是没有了一个做人的尊严、自信,没有了王者的霸气,何以是王?回到越国的勾践,萎靡不振,他已甘愿做吴国的.附庸,当一个安逸的臣服之王。而想通过扶助勾践而实现终生抱负的文种与范蠡也就是当初摧毁他自信尊严的人,为了让勾践重振雄风。用尽千方百计,让勾践树立起自信,最后能灭掉吴国,一血前耻。可见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成功。前者是行动,是身体方面的,后者是心理方面,心理学上说是心理暗示。就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暗示。人在这个世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知识有时候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确立起人生的信念。
3.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个学校有一个教师队伍,有一个教师团体,教师在这个集体中,不仅是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还应该具有合作精神,与各位老师能积极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如:在备课方面,一个人备课跟集体备课就差别很大,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只是你一个方案,他一个方案,没有好好合作商量讨论,就大不到最大的效益,不能达到最大的力,即合力大于各个分力之和。
4.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1〉.换位思考:我们通俗地讲是“将心比心”,在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站在自修室的门前去抢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
2〉.尊重: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士可杀,不可辱”。
3〉.互惠:都说教师是园丁,培育了这么多的花草树木,付出总会有回报,这回报就是桃李满天下。
5.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就像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一样,你爱教育,爱学生,教育也会爱你,学生也会爱你。你会发现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花朵,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你对学生的爱心,在学生非常非常优秀的时候,你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颠峰感受,这就是他们对你的回报,也是对你的一种尊重。
6.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就写教育日记,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想想自己,遇到一件事,处理一个矛盾,感受颇深,但当时由于未能及时付诸笔端,使之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回头再来写时总是写不出当时的那种想法,那种情景,如果能及时坚持地把这些琐碎小事给写一写,我想多年后再拿出来看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7.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现在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日益更新,要想赶上时代的脚步,必须要求自己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所以我们积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外,还应自己课外去多看书,多写心得。有时人偷懒,这时必须让自己在“小偷”后强迫自己去学习,等心静下来,融入进去之后就会感到看书的乐趣。有时并不是我们不想看,只是我们的心太浮躁,不能静下来好好去欣赏一本书,去品尝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愉悦。
8.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让学生在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时候,也享受着“学校的生活很多彩”。
9.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
教师需要一种理想,能否达到则是一个结果问题。因为人各有志,我不能勉强自己一定要有成为理想的教师,但我可以要求自己有理想,我可以一生都在这个理想下指导教学工作。我在顺境时付诸我的理想,我在逆境中时我坚持我的理想,我可能一生在追逐这个理想,即便是这样,我也感到满足幸福。
现在的许多人贪得无厌:他们要鹿皮做的衣服、象牙做的工艺品, 还要熊胆清心明目、鱼翅强健身体……难道这些不能用其他东西代替吗?
灭绝是大自然中的常事。但以前的地球每天平均只有一个物种灭绝, 可是现在, 一天至少有一百个物种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想, 应该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孙生活在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世界吧!如果你也这么想, 那就为保护动物做些贡献吧!
如果未来的我真的成为一名动物科学家, 那我会召集世界上的所有发明家、克隆专家一起制造第二个地球。我们要把世界上所有动物的幼崽和植物的种子带到那个地球, 还要用克隆技术把已经消失的物种克隆出来, 放生到那个地球上。我们还要发明能替代那些动物制品的东西,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小时候同样有着许多梦,但到中年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教育情有独钟,我爱教育,我爱学校,我爱孩子,我上了讲台,面对孩子时,就激情澎湃,充满活力。我看到孩子们活泼天真,茁壮成长,以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看到孩子们在受到教育之后的那种文明智慧,文质彬彬,我会由衷地高兴。如果说,在学校工作,一切都是十分艰难的,有着无限的责任无尽的担心,实在是少快乐可言,但唯一使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是,每天能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能感受到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是培养了人才,小孩成人成才了。这一点足可以消除那些烦恼与沮丧,使人忘却那些令人不快的事。这一点是促使我钟情于教育的不竭动力,其中有着快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深深地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生变得美好。教育使人幸福,教育使人自由,教育使人的人生空间和人生舞台更宽广。罗素讲,什么是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满激情而又有知识指引的人生。教育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好的教育能提高人生的境界,开阔人的视野,使人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家乡走向世界,从粗俗走上礼貌,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狭隘走向豁达,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偏激走向包容,从野蛮走向文明。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能不受教育,就是天才,也要受教育。教育能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帮助每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是教育的主要功能。那种认为教育只是为了就业,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这没有讲到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这样。文盲也能找到工作,动物也能谋生。通过教育,增长人们的知识,启蒙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理性,使人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我赞同英国宗教领袖、教育家纽曼的教育主张,在谈到大学教育时,他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赋予大学教育一个切实的目的,我的主张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大学教育的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其目的就是使人适应这个世界。大学教育是一条通向伟大而平凡的目标的伟大而平凡的途径。大学教育旨在提高社会的知识氛围,培养国民的公心,净化国民的情趣,为浮躁的公众提供真正的公理,为公众的理想提供确定的目标,扩大时代的思想库并注入冷静的思考,促进政治权力的行使,提高人际交流的质量。大学教育应让人合理地认知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并正确地发挥,雄辩地阐述,有力地强调。大学教育应教会人们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并直接抓住要害,教会人们解开思想的缰结,发现其中的诡辩之处,舍弃其中的不相关之处。大学教育使人做好准备,可靠地胜任任何职位,轻松自如地掌握任何科目。”
他还说:“大学教育教会人们如何适应他人,如何设身处地為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与任何群体的人相处,他都融洽自然;与任何人交往,他都有共同之处。他明白何时该说话,何时该沉默;他善于交谈,也善于倾听;当自己没有什么可述说的时候,他能够中肯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接受教诲;他总是跃跃欲试,但从不妨碍他人;他是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伙伴,让人可以依赖的朋友。旨在教诲人们所有这些的技艺,正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它与获取财富的技艺、获取健康的技艺同样有用,尽管相比较而言,这种技艺更不易掌握,更不可琢磨,更难以确定,更不易完全具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但真正对这些话有深刻理解的人不是很多,去竭尽全力于教育事业的人也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如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做什么事都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会有多少人去尽力于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的百年大计的教育呢?
但教育的作用可谓大矣。一个国家要走向现代化,要成为一个民主、自由、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教育是根本。一个愚民的社会,会产生无穷的野蛮和贫困,无穷的残酷和专制,无穷的混乱与纷争。特别是一个现代民主自由国家的基石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这一点,我想起了二百三十多年前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对教育的看法。他认为教育能在天生的基础上塑造新人,改造人性中的邪恶与堕落,使之具有道德和社会的价值。教育也是民主政治的保证,一个民族不可能长期保持在无知而又自由的状态。他认为,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训练公民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使之既能与专制独裁领袖作斗争,又能审理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二是造就倾向于按民主方式进行治理的有知识的领袖。他认为,一个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的国家,不可能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自由民主的国家是建立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要防止权力堕落为暴政的有效手段,便是在实际可行的范围内普遍地启迪人民的智力和理性,这就是教育。他强烈批评当时的一些当权者不懂教育,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杰斐逊把教育提升到人民自由幸福、国家长治久安、保障政治民主以及执政者廉能的高度,真是高瞻远瞩,振聋发聩,这虽是他在二百三十多年前的教育思想,但至今闪耀着光辉。
实际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永远离不开四点:一个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一个是民主制度;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信仰。这四条相辅相成,而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社会是基石。教育是打开现代化之门的钥匙。罗斯福讲人类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要建立这样的世界,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人类要有免于愚昧的自由。我想,这些的关键都在于公民有良好的教育。
世界上最神圣最难的工作就是教育和政治,世界上最难造就的家是教育家和政治家,要成为别的家都十分难,但最难的是真正的政治家和真正的教育家。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教育家的人不多。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晚清,称得上是教育家的没有几个,真正耀眼的名副其实的是孔子。到了中国近代,才出现了一批教育家。为什么教育家这样少呢?这不仅因为教育家的产生和成长需要有合适的土壤,而且教育家实在是比任何其他家都要求高。
教育家要有始终如一的教育理想,即教育救国和教育兴国的理想,抱着这一理想,终生不渝,义无反顾,不因为清贫而改变理想,也不因为艰难而改变理想。这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不竭动力。
他由衷地热爱学生,大爱无疆,用博大的胸怀去爱学生,去包容学生,包括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包括美丽和丑陋。他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内心充满希望。这样的爱,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任何杂念,是纯洁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学生一天骂你八遍也不变的爱。因此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耍嘴皮子,不是作秀,而是他的血液,是他的灵魂,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一切言行。
他有高境界,有人格魅力。他无私,他大度,他文质彬彬,人格是高尚的。他正义,正直,心灵是纯洁的,像万里蓝天无一朵乌云,他做事做人不是以利为动机。冯友兰讲,人生有四种境界,由最低的说起,这四等是: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以及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教育家达到了第三种道德境界或第四种天地境界。他超然物外而又济世育人,他履行佛家所说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坚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有人说,他须知天知地,知古知今,知人知命,如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研究学问和处世为人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始终充满着对学问对教育的执著。
他知道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自己的消化,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嫁接起来,行诸教育实践。他有包容的情怀,包容万物,包容美丑。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他懂得教育规律,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努力把这种思想、理念付诸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知道有教育理想,有教育理念,而无教育实践,不是教育家,充其量是教育学家,而要成为教育家,须有实践上的不懈探索。他不是空谈家,而是扎扎实实的实践者。
在实践中的方方面面要能体现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并产生出很好的效果。
因此,他心目中的学校是一种自由、开放、民主式的探寻知识和学术的殿堂。对于大学,他很清楚,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变化,也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影响大学,大学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大学应有自己的清高与圣洁。大学所坚守的大学精神是使大学成为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成为培养智者的地方,成为人类精神资源传递和知识创造的最佳学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创新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成为一个拒绝庸俗、坚持操守、努力用思想知识、精神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
他还清楚,学校的核心是知识,是传播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就是要向学生以及社会传播人类历史当中,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宝库中的最佳的知识,而不是传播过了时的落后的知识,或者是伪知识。这一点做到就十分艰难。而创造知识,就是创造发明。要给人类知识宝库中增添一点什么,哪怕是一粒米,一滴水,这就是科学研究,创造知识。他要在实践中,以文化去引领社会,去为社会立下标杆,去影响人类社会,去影响国家,甚至去改变历史。
教育家懂政治但不玩政治,他要权力但不玩权术,他以权谋公,决不以权谋私。他总是能把握世界潮流,以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教育,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办教育,他追求真、善、美,也能包容假、丑、恶,他用教育和感化的心灵去逐渐转化假、恶、丑。
他知道学校文化的力量,他知道学校文化就像一个磁场,一只无形的手,是学校的空气和雨露,他知道学校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循循善诱,充满耐心,他把目光始终放在现在,更放在未来。他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是扎扎实实工作,一点一滴积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他知道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他知道政治讲权,经济讲利,科学讲真,而教育讲爱,他会始终把握真与爱。但他也知道,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最终会殊途同归:追求真、善、美。
教育家这样的理想和境界,使我肃然起敬,他们是靠思想和心灵以及行动而伟大的人。
因此,我仰慕我们的大圣先贤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以教育事业为其终身的事业。他有教育信仰,他有不懈的追求,他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知行统一和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培养人才的无穷乐趣,而且一生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令几千年以后的我们仰慕不已。
我追崇孟子,他对教育也是锲而不舍,他对教育人才也有无穷的热情和乐趣,他说人生有三大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其中一大乐。
到了中国近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救亡图存是当时的第一大任务,无数志士仁人怀抱救国理想,赴汤蹈火,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每次想到他们,我就热血沸腾,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同时也心生惭愧,他们的伟大无私令我深感惭愧。这其中,诞生了一大批教育家,灿若星辰,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发展史上大放异彩,至今令人高山仰止。
我仰慕蔡元培,这位大教育家,他集政治家、教育家、革命家、学问家于一身,他使北大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他把他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付诸北大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和效果,使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致于与西方比较而暗淡无光。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厥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更仰慕他为了教育,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义无反顾的勇气。
我仰慕梅贻琦,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清华大学实践,他提出“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并将之贯彻于教育实践中。他主张通才教育,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人才培养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而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而且是组织人才,所谓“工业建设的领袖”,其“重要性至少不在技术人才之下”,“真正的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他认为大学教育“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他还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以《礼记·大学》中的名言寄托心中的大学理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仰慕南开大学的张伯苓,他说:“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他穷其一生心血甚至生命办教育,要他去当天津市市长,他拒绝了;蒋介石几次要他去台湾,他拒绝了。他说我的事业在南开,在教育,我不喜欢政治,我热爱学生,热爱南开。张伯苓为南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独特的办学实践,培养既体现了学校文化物质又兼具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南开精神”就是热爱、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愈挫愈进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敦品诚信的重德精神,博学乐育的人文精神。燕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司徒雷登称赞张伯苓有“英雄般的品质”:“有一个乐观的性格,有卓识远见,有无尽的热情,有洁白无瑕的道德品质。”
而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践行“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的复旦精神;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努力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学术自由思想”为本的“共和精神”;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提倡“团结、民主、进步、学术、自由”的“沪江精神”,都令人心驰神往。
我仰慕西南联大的精神,在抗日战火纷飞的时候,在生死不可预卜的情况下,西南联大以大学应有的超凡品格,卓然立于世界大学之林,担当民族大义,培养救国人才,探寻科学真理,坚守民主精神。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解散时的纪念碑文上总结时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就是大学之精神,大学之品格,大学之境界。
我仰慕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校长,他是一个美国人,但在华五十年,精通中美文化。他办燕大的目的是办一所“对中国有用的大学”。他说:“燕大应当是中西两种文明中那种永恒价值的融合场所。”他做到了。他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在今天看来,就是自由、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以此培养人才,由此,燕大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筹集巨款办燕大,却晚景凄凉,但他一生热爱学生,热爱燕大,他在美国去世,临终之前,遗嘱是把他的骨灰安葬在燕园。他至死情系教育,情系燕大。
北大如海,辽阔汪洋,恣肆奔放;南开如山,坚韧严谨细致;燕大如水,中西合璧,中西一治,水乳交融;清华如天,蓝天白云,透彻无瑕。
还有很多,这时一大批教育家诞生了,他们都有共同的品质:他们人格高尚,他们都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他们有教育救国和教育兴国的理想,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热爱学生,大爱无疆,他们有追求教育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义无反顾的勇气。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所留下的教育遗产至今还在惠及我们今天的教育。
秉承先贤的教育理想和精神,我以他们为榜样,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们在我心中始终是一座座丰碑。但我十分清楚,他们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不断地学习,从古今中外中学,从实践中学。我深知自己的浅陋。我先后两次到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教育,领略世界教育的先进精神。我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中学习,学思想,学人格,学精神,学理念。在中国,我要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以及他们的精神,特别要学习中国近代的教育家、教育学家的实践和学说,吸取精华,充实自己。
我从事教育二十年。这二十年中,我最大的满足是我大体知道了一点教育应该怎么办。虽然愚笨,懂得太迟了,但毕竟是懂了一点。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所谓是朝闻道夕死可也,最怕最可悲的是从事教育一辈子而不知道教育为何事,如何办教育,贻误子弟,贻误国家。
我知道办教育很艰难,但不论怎样,要努力去做,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曾经听人说过:教育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教育事业是千辛万苦的事业,我们还得千方百计地去办教育事业。我曾经好几次想放弃教育事业,但我还是回到现实,对教育割舍不下,学校、学生的印象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教育成了我的生命。
于是,我提出了一些教育理念,我结合现实以及可行性,把古今中外的一些教育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提出了办大学的几点理念:
我重新厘定了校训,把国师的院训重新作为校训,即“仁爱精勤”,并进行了阐述:始终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始终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始终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始终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我提出大学要有五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博爱精神、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
我提出了大学之境界:国际视野,天下情怀,探索不止,追求卓越。
我提出了立足于国际化来培养人才的四点规则:模式上着眼国际视野,文化上注重开放包容,价值观走向普适伦理,规则上接轨国际惯例。
我提出了治校的方略:人才强校,學术立校,改革兴校,民主治校。
我想,既要吸取古今中外教育的先进理念,也要体现时代精神,大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真正大学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我一点一滴地实践这些理念,我想,做一点就算一点,不求惊天动地,不求跨越式发展,但求小步快跑,日有所得,水滴石穿。我相信,古语讲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周末有朋友节选了篇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突然想到自己也四十多了,似乎也有了说说理想家庭的资格,就把这篇文章全文拿出来又读了两遍。
网上流行的版本大多以七间平房起头,少了开篇从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到四十岁的“货车”对家庭的心路转变;不好说买椟还珠,却委实少了许多精彩之处——好比到饭店点了条鳙鱼,最后端上来的却只有中段和划水。我的二十多岁,虽然不再讲革命,但多少还有些志向,到了三十多随大溜儿当牛作马,赶了个晚趟儿蚂蚁搬家,到了现在终于相对安定下来,“对于年轻的朋友已经有好些个事儿说不到一处”,所以回过头看看自己,处处都晚但所幸还算不上最晚,谈不上希冀一个理想家庭,却多少还可以对一个美好家庭留存些念想。
房子是必需的,可以不大,但必须五脏俱全。卧室三间,书房一间,加上客厅、厨房、浴室、厕所、储藏室等等,加起来其实也不比老舍先生的七间小平房少了多少。至于家具摆置,自然是简比繁好,有一用一,有二用二,绝不会拿多余的家具去填充房间;东西和杂物能收纳到柜子、壁橱里是最好的了,如同一张书桌,堆得满满的时候往往很久无人眷顾,只一只笔筒、一盏台灯,能趴得下大头、打得了瞌睡的才是一张好书桌。
通讯娱乐方面,电视是必要的,电脑和手机是离不开的,相比之下固话倒成了鸡肋。比利时虽然冬长夏短,但有台电扇的话,会让这短短的夏天舒服很多。
房子后面的园子不必很大,但必须有格局。篱笆墙边可以有几棵慵懒的果树,提醒你一年和一年的不同,树下种上几丛热闹的月季、绣球,多少给园子里添些颜色。园子中央得有一片草坪,平平整整地,多数时候还得绿着。靠另一边的篱笆边则可以开垦出一长条菜地来,就着篱笆墙爬上些藤蔓结瓜挂果,在养眼之余也能养养胃。房子墙根前儿放上个老水缸是最好的了,里面埋上几支莲等候着夏天,只可惜冬天太冷,否则再养上几条鱼就更有灵性了。
尽管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加上一个三岁儿子是老舍先生的理想,但于我来说,夫妻两人加上一个女儿也是挺惬意的组合。家庭分工倒是和老舍先生的理想完全契合:男主人负责打扫院落、收拾菜园、伺候花鸟虫鱼,女主人负责做饭洗衣外加些缝补针线,女儿在一旁学着也能打个下手。
再往下读,就有大不同了。
首先,男主人没有那每千字卖上个四五十元钱的本事,自然不敢不找个固定职业,每天朝九晚五出门奔波着,就指着靠月工资还完按揭后还能吃饭穿衣。女主人心疼着男人的劳累,在家务和读书之外也会再找些零活儿贴补家用。女儿自是要上学的,好在大环境散漫,读书不吃力还经常能给国人争点儿光,男人和女人擦把汗觉得很欣慰。虽然累,这已经是最理想的了。
再者,生活不易难免有不如意,生活琐碎则难免有肝火。在外举止再体面的人回到家中也难免有拍桌子骂孩子的时候,所以为了个针眼儿大的事情拉下脸来冷战也是常事。只是冷战归冷战,该摘的菜还得摘,该喂的鱼还得喂,家里人出门该惦记还得惦记,若是回晚了还是要往家里打个电话。一家子的鸡毛蒜皮,这也已经是最理想的了。
只是无论怎样,以我的愚钝,却无法将这一理想家庭安于理想的国内。理想之所以理想,大多是因为现实太骨感,也许正是有了缺憾,才会让人一直有个念想吧。
附:《我的理想家庭》,老舍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講戀愛,講革命,講志愿,似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簡直想不到組織家庭——結婚既是愛的墳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漢的累贅。及至過了三十,革命成功与否,事情好歹不論,反正領略夠了人情世故,壯气就差點事儿了。雖然明知家庭之累,等于投胎為馬為牛,可是人生總不過如此,多少也都得經驗一番,既不堅持獨身,結婚倒也還容易。于是發帖子請客,笑著開駛倒車,苦樂容或相抵,反正至少湊個熱鬧。到了四十,儿女已有二三,貧也好富也好,自己認頭苦曳,對于年輕的朋友已經有好些個事儿說不到一處,而勸告他們老老實實的結婚,好早生儿養女,即是話不投緣的一例。到了這個年紀,設若還有理想,必是理想的`家庭。倒退二十年,連這么一想也覺泄气。人生的矛盾可笑即在于此,年輕力壯,力求事事出軌,決不甘為火車:及至中年,心理的,生理的,种种理的什么什么,都使他不但非作火車不可,且作貨車焉。把當初与現在一比較,判若兩人,足夠自己笑半天的!或有例外,實不多見。
明年我就四十了,已具說理想家庭的資格:大不必吹,蓋亦自嘲。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間小平房:一間是客廳,古玩字畫全非必要,只要几張很舒服寬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間書房,書籍不少,不管什么頭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愛讀的。一張書桌,桌面是中國漆的,放上熱茶杯不至燙成個圓白印儿。文具不講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兩枝鮮花,插在小瓶里。兩間臥室,我獨据一間,沒有臭虫,而有一張极大极軟的床。在這個床上,橫睡直睡都可以,不論怎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點也不硬碰骨頭。還有一間,是預備給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間廚房,一個廁所,沒有下房,因為根本不預備用仆人。家中不要電話,不要播音机,不要留聲机,不要麻將牌,不要風扇,不要保險柜。缺乏的東西本來很多,不過這几項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給我也不要。
院子必須很大。靠牆有几株小果木樹。除了一塊長方的土地,平坦無草,足夠打開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著花草——沒有一种珍貴費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貓,院中至少也有一兩盆金魚;小樹上懸著小籠,二三綠蟈蟈隨意地鳴著。
這就該說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掃院子,收拾花木,給魚換水,給蟈蟈一兩塊綠黃瓜或几個毛豆;并管上街送信買書等事宜。太太管做飯,女儿任助手——頂好是十二三歲,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歲。儿子頂好是三歲,既會講話,又胖胖的會淘气。母女于做飯之外,就做點針線,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邊去洗,小件的隨時自己涮一涮。
既然有這么多工作,自然就沒有多少工夫去听戲看電影。不過在過生日的時候,全家就出去玩半天;接一位親或友的老太太給看家。過生日什么的永遠不請客受禮,親友家送來的紅白帖子,就一概扔在字紙簍里,除非那真需要幫助的,才送一些干禮去。到過節過年的時候,吃食從丰,而且可以買一通紙牌,大家打打“索儿胡”,賭鐵蚕豆或花生米。
男的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是每天寫點詩或小說,每千字賣上四五十元錢。女的也沒事做,除了家務就讀些書。儿女永不上學,由父母教給畫圖,唱歌,跳舞——亂蹦也算一种舞法——和文字,手工之類。等到他們長大,或者也會仗著繪畫或寫文章賣一點錢吃飯;不過這是后話,頂好暫且不提。
這一家子人,因為吃得簡單干淨,而一天到晚又不閒著,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為身体好,所以沒有肝火,大家都不愛鬧脾气。除了為小貓上房,金魚甩子等事著急之外,誰也不急叱白臉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厭。衣服可并不講究,都做得很結實朴素:永遠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電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紅唇卷毛的鼻子朝著天。孩子們都不卷著舌頭說話,淘气而不討厭。
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坏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頂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國內也。
——載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論語》第一○○期
文/Athlon_BE
“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创造宽松的语言教学氛围,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学生能改变,他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读后感《《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巧仙)》。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付出的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并应该教给学生的自由。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生成不能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零碎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提高提问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输理和提炼,以少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为师,身为名利所缚,哪来自由?心为形役,何言幸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说过:“教育是一种幸福,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教师是社会良知和道德的坚守者,是最高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无论是三尺讲台纵横天下,还是校园各处和学生交流探讨,夜深时苦读和批改作业,教师们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做一名幸福教师,只要你不再攀比,不再困于名利,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态。如果你以快乐、积极的心情去欣赏眼前的景物,那么你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是冬天里的一排秃树,也有一种苍劲的美;反之,如果心情低迷、意志消沉,那么再美好的景物也会黯然失色。教育也一样,教师的幸福也来自自己的年轻的内心的感觉。如果你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去对待,虽然我们囊中羞涩,整天操劳,生活单调而枯燥,每天得忍受孩子的吵闹和烦琐事务,每天忙于作业批改与备课,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爱心的世界,学生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纯真是任何事物无法比拟的,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我们之所以年轻,是因为我们面对一届又一届活泼天真、个性鲜明、心存梦想的孩子们;我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们放飞孩子的梦想的同时,也承载着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特别是做班主任教师,这种快乐和满足是贵重的馈赠,是时光和岁月永远也带不走的。
如今国家尊师重教的一系列政策,让教师感受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教师的幸福并不匮乏,我们需要的是去发现自己的幸福。除了家人、国家、社会给予的感动和幸福外,教师的幸福还来自于我们的教学生活实践。一个教师坚守教育者的责任,播撒教育者的大爱,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都将拥有幸福!
一、教育唯爱才让教师幸福——幸福比分数重要
现在的教师工作的繁杂和劳累,教学的竞争,家长与社会的期盼,升学的压力等可能会让许多教师觉得不幸福。作为教师,何不换种心态来看?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学生的关爱,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人师,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学的精彩而挥洒汗水,为指引学生快乐学习,快乐读书而践行着。教师的爱心是一股暖流,洗涤着学生心中的尘埃;教师的爱心是一缕阳光,扫除了学生心底的阴霾,教师的爱更应是人间大爱,让教师的爱洒向班级中每一个学生。
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有顶层设计者,在各级各类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我们不缺指导,不缺要求,教师缺的是教师自己想在这个问题上做些什么。新时期的教育正处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变革的浪潮里,倘若我们的教师,还是把分数作为自己的工作的追求和目标,把学生考入重点学校作为慰藉自己心灵的兴奋剂,那么所有的教书育人的想法和做法,会在分数的压力下被碾成齑粉。
不可否认,今天的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但是不是到了窒息的地步?比如说,在高考、中考及各类联考的压力下,我们不得不进行着一些应试训练,在为着提高学生分数而努力着,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在乎分数,而应该面对学生的发展,面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教育才有明天。我们无法选择教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法;我们无法躲避高考,但我们可以躲避题海;教师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教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结果,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遵循人的成长的规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分数,我们不能提供只追求分数的教育,倘若仅为分数而教育,教师将苦不堪言,学生也只是一种为分数学习的“机器”,如此教育何谈幸福?
二、教育唯真才让教师幸福——幸福比名利重要
教育唯有真,源于教师的“真”,方能有学生的“真”,学生亲其师,方信其道;同样,教师更要亲其生,信其童真。教师的课堂应基于真实、高效的课堂。首先要立足解决一般学生的主要困难和疑难;其次,要把代表大多数学生想法的东西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出来,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操作载体,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讨论。课堂的“真”是第一要素,缺乏“真”就很难谈教学的有效性。真实的课堂需要学生将真实的学习困惑、疑难拿出来,集师生之力和智慧去解决它、弄懂它、深化它。过程可能是不太顺畅的,离完美甚至有很大的差距,但它确实解决了学生真切的发展需要,关注了学生真实的心灵诉求。教师不能忘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课外的德育育人也要求“真”,真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当成亲人。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对学生各种错误放纵,而是严明地指出,科学批评和引导。教师要真诚看待学生的错误,要知道就算是天使也会失误,更何况是处于发展期的学生。若教师只会用生气、怒骂手段对待学生的错误,那也只能算是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单调、缺乏,甚至无能。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这样的基础:教师讲究教育的艺术,真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学生总能接受理解,并乐于改正错误。这才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真爱是教育的前提,唯真才是教育的责任,强烈的责任心让教师有一种使命感,真心为孩子,真心做教育才有真幸福。
三、教育如愿才让教师幸福——幸福比一时的成功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是我们担负的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要履行这个责任,就必须想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人,即想把学生引向何方。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育人愿景。实现这个愿景的时候应该是为师者最幸福的时候。不让每个学生失学,更不让每个学生迷茫。成就每一个学生,将每个学生打造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心里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努力去将愿景实现,将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不管这个学生的出身高贵还是低卑,也不管这个学生的成绩好或坏,总要做些事,让学生知道教师心里在乎他。依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教师投之以李,学生会报之以桃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尽管有些许缺陷,教师总还是要有耐心和爱心,用心做好教育,让步学生,借力学生,助力学生腾飞,这才能有师生的开心与快乐。这才是教学相长,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幸福的事,这是一种心灵体验。这融会了教师感同身受的情感内涵,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上的互补,更是心灵的成长,人生的收获。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心存爱和责任。教育于慢处有艺术和真情,慢,需要教师平静和平和,需要教师细致和耐心,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是一种幸福的守望,教学是双向的,作为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能及时地与学生交流看法,指导学习,会让教学更有趣,更有味,更有激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教育就是要给予学生自由的交流的时间,给予学生与教师探讨交流的自由氛围,让学生有心愿,愿意与你有话说。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资源,这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源泉和教师专业生命的延续。
教师的所有幸福都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作为教师要投身于新课改,在管理中守责任,在课堂上创造高效,在课堂中寻找教育的灵感,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创造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了什么更为重要。这时学生的成就是教师的成就,学生的幸福快乐更是教师的快乐与幸福。这时候,幸福不再是名和利,却比名利更让人感动和快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便会焕发新的意义,它是教者无悔,它是教者桃李满枝头的喜悦。学生快乐方有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 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笔者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贴近生活的情境, 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境中捕捉信息矛盾, 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设计, 看似简单、 随意与主题无关, 但其中隐含的信息矛盾无疑成为学生认知的良好开端。 一些知识的变化既简单又深奥, 简单于现象, 深奥于它的道理, 其实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 我们的教学应崇尚简单, 拒绝肤浅。
数学教学过程的实现不是给予和告之, 而是探索的过程, 它为学生留下的是生命认知中的刻痕而不是划痕, 数学的教学应是简单而深刻的。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亮丽风景。 自然因物种的多样而丰富, 人生因你我的不同而美丽, 课堂因暂时的差错而精彩。 在教学中, 笔者努力去欣赏每一名学生, 倾听他们的见解, 放大他们的想法, 挑战他们的思维, 欣赏他们的错误, 笔者发现这时一些奇异的想法会涌现, 创造的火花会迸发, 认知的偏差会暴露, 思维的运转会加速, 参与的情绪会高涨。
因而, 在教学中, 一旦认知矛盾被引发以后, 笔者常常退出情境, 留给学生自主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用教师的退位促使学生的入位。 例如, 呼啦圈的环节中, 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笔者走到场外, 把空间、 时间留给学生, 并静静等待他们的成功, 他们的掌声告诉笔者他们成功了, 而笔者真切的感觉是自己也成功了。
二十年的教学, 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不是表扬他们行为的正确, 而是承认他们思维的价值, 并给他们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 期待是最大的爱, 相信等一等奇迹会发生, 我们的课堂应少一点脱口而出的言语覆盖, 学会在风景前驻留, 并欣赏花儿静静的绽放吧。 保持一种行为与心态: 当你将学生看作孩子时, 你要学会做大人, 去引领他们成长;当你将学生看作大人时, 你要学会做孩子, 倾听他们的见解。
学生是有差异的, 他们最近发展区也是个性而不同的, 但这种差异正好促进了思维的流淌, 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高人, 有效的教学就是以尊重差异为前提的。 笔者在教学中认识到群体互动、 生生交流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自信、 自觉、 自主, 他们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将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 他们会在他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 在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会更丰富。 所以, 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挑战性目标和创造性活动, 强调深度的课堂, 即深度体验、 深度碰撞、深度思考, 努力营造和谐、 发展、 敏思、 创造的课堂, 让每一名学生在差异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笔者正在努力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 它将是自然、朴素而充满激情的, 它将是真实、 生动而关注差异的的, 它将是深刻、 灵动而追求创造的, 它将是简单、智慧而提升生命的, 它将由知者间的交流走向智者间的对话。
笔者常常告诉学生: 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 爱数学吧; 学习简单, 简单的从不拒绝任何一个生命对它的拥有, 拥有它吧。
老师们, 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很简单, 简单的成为了我们的生活, 热爱生命与生活的人们, 爱它吧。
让我们的教学就从简单开始, 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而自由吧!
这就是笔者所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推荐阅读:
走向理想的语文课堂07-21
我的理想医生300字作文-我的理想作文09-19
我的理想_理想作文400字06-13
我的理想话题作文05-27
英语作文:我的理想06-24
我的理想优美诗歌07-18
我的理想抒情作文09-25
我的理想刑警作文09-25
我的理想是记者作文06-06
我的理想作文300字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