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的习俗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春节的习俗(精选12篇)

过春节的习俗 篇1

湖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除夕与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满面春风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吃团年饭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长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阳、娄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阳。吃团年饭,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渴一口酒,以讨吉利。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鱼丸、肉丸象征团圆,萝卜意为好彩头,全鸡,“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团年饭时,如果家里有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摆上杯筷,甚至将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株洲、衡阳等地民间吃团年饭,蔬菜不用刀切碎,随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时也不咬断,而是慢慢地吃进去,意为祝父母长寿。邵阳、怀化等地,吃团年饭时,不吃白菜,忌讳“一年白过了”。

小年与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神”。

我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篇2

蒙古族:除夕之夜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并围着火炉吃饺子、下棋、听艺人说书。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大骏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便利用这一机会赛马。

藏族:春节一过,藏历新年就到了。这天,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以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煮上肉,打好酥油茶,还把糌粑和红糖捏成供品,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预祝丰收。亲友见面互赠哈达,表示祝福和敬意。正月初二要给到了17岁的姑娘上头。这时,父母给女儿准备好漂亮的服装和头上的装饰品,把以前梳的5条小辫改成几十条小辫,从此,她就成大人了。

瑶族:瑶族人民过春节,有项活动叫“耕作戏”。初一,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衣衫、花裙,戴上精致的银饰,小伙子也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集会一开始,每三人为一组,一人扮牛,一人扶犁,一人采锄,表演“耕作戏”,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达斡尔族:春节前,青年们跳着富有民族风格的“鲁日格乐舞”通宵达旦。初一清早,青年们双手各自沾满锅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据说,这是预祝丰收和吉祥的意思。

壮族:壮族的风俗更有趣。初一一大早,人们各自到邻居家的菜园拔掉两棵青菜,表示来年团结互助。这一天,青年男女一起跳“打谷舞”。这个流行的传统舞蹈分四节,包括插秧、车水、割稻和舂米,富有乡土风味。

布依族:除夕之夜,一家大小要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这一天,男女青年互相串门拜年,并结伴出外游玩,尽兴方归。

哈尼族:在春节前几天,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用糯米做饼)准备过年。而青年男女,都忙着上山砍竹子、立秋千架。年初一,男女老少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成群结队去参加荡秋千比赛。青年男女乘此良机,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在春节初一早晨,年轻人要先向长辈敬酒行礼表示尊敬,平辈之间也要对饮祝贺。吃过年饭,青年人还要举行跑马、射箭等活动。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侗族:除夕夜,人们拿着鸟枪走出大门,朝天打三枪。一时各处枪声大作,称之为“除旧炮、迎新春”。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姑娘是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

苗族:苗族群众在新年里喜欢举行斗牛比赛,斗牛场上往往聚集了数千名观众。斗牛之后人们一面喝着糯米酒,一面踩着鼓点,和着芦笙翩翩起舞;青年男女则用歌声谈情说爱。

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篇3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了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风俗。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团圆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正月初二

祭财神(开斋日)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到来的这一年要发大财。

姑爷节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岳母拜年。潮汕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某些地区由于路途的原因可能会住下并吃完饭)。[17]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四

羊日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迎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祭财神”。

五祀即迎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正月初四24点后),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石头生日:在这天是石头的生日,所有石制品都不可使用。

正月初七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踏青

正月初七踏青郊游,源于宋代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踏碛(qi)。碛(俗称碛坝),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碛上排兵布阵,以退吴兵,名“八阵图”。《荆州图经记》:“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阵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宋陆游在奉节做官时,作《蹋碛》诗:“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奉节为官时,更常与民同乐,正月初七带头游碛,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热闹非凡。其《人日游碛》诗曰:“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登高

人日节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21]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石不动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

广西人过春节的习俗 篇4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春节习俗知多少 篇5

“当然可以喽!”爷爷把小莉抱在腿上,他最疼爱这个可爱的小孙女了。

“这是大诗人王安石在大年初一写的,诗中提到了春节的三种习俗呢。”爷爷停下来,手指着“爆竹”问小莉:“你知道春节为何放爆竹吗?”

“当然知道,您不是讲过吗?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会从海底爬上来害人,爆竹能发光,巨大的响声能把它赶跑。大家觉得新年放爆竹更喜庆,这就逐渐成了一个习俗。”这个小孙女记性就是好。

爷爷笑了,指了指“屠苏”二字讲道:“古代春节喝屠苏酒也是一大习俗。这是一种能预防瘟疫的药酒,一家人中,年龄最小的先喝,因为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风俗一直传到后世。”

“哈哈,真有意思。那第三个习俗呢?”

“就是这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爷爷喝了一口水,又抹了一下嘴巴,“很久以前,东海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有多粗,没人知道,那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树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这个门进出。有两位神将把守这里,他们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网子把它捆住,丢去喂老虎。后来,人们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或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门两侧,来镇邪驱鬼,这就是桃符。”

“我们家门口怎么不挂桃符啊?”小莉有点担心了。

“五代时有个叫孟昶的皇帝,看到每年挂神像太单调了,就让手下的一个学士在旁边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样桃符内容更丰富了。宋代人又把字写在红纸上。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喜欢热闹,他命令所有人家都要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上……”“噢,原来桃符就是春联啊。”小莉忽然转过脸来,“爷爷,春节还有个重要的习俗,王安石忘了写——爷爷要给孙女压岁钱!”

德国过新年的习俗 篇6

在德国黑森林山区的一些小村庄,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动举行除夕游行的习俗。村民们在做完除夕弥撒之后,手执灯笼,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喜气洋洋地开始除夕游行。人们一路高唱颂歌,感谢上帝赐福人间。此时牧师和村长或市长也要先后致辞,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午夜12时整,由新婚伴侣敲响钟楼的大钟,阵阵悦耳的钟声表示新年的到来。

在原来的边境地区,人们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时刻在花园里鸣枪,以便果树能够硕果累累。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人们则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来临。这一风俗令人回想起用声音驱邪的日尔曼风俗。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们手持“响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在巴登,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年歌唱方式:孩子们按响邻居的门铃,然后朗诵简短的、广为流传的诗歌,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同时,诗歌的内容往往还是一个谜语。

德国人迎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元旦穿新衣,万事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不顺利。洗洗澡,换新衣,攘灾祈福庆新年。这一风俗与我国过春节的习惯相似。

德国人新年中的吉祥物有“吉祥猪”、“鱼鳞鱼子”、“马蹄铁”等。“吉祥猪”令人回忆起日尔曼诸神中的图腾野公猪,它是神圣与吉利的象征。“鱼鳞鱼子”表示招财进宝,把几片鱼鳞放入钱包中,预示在新的一年中财源茂盛。新年里,人们还习惯把马蹄铁钉在门上,据说有驱邪镇妖的作用。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 ―“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总之,德国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但是跟中国传统新年的寓意却大同小异,都是辞旧迎新,人们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彩头!

中国:

民俗||春节各地民俗文化有什么

浙江春节民俗文化:大年初一“庆田蚕”

浙江乌程县在大年初一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橘,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广东春节民俗文化: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所以,一天下来,你会发现早上带几个潮州橘子出门回来还是几个。”因为粤语送大橘为“大吉”,回赠是一种礼貌。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被人掏口袋,意味着这一年要被‘掏空’”。

湖北春节民俗文化:年饭何时吃要看你贵姓

在湖北农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饭的时间就各异,这一习俗可能您怎么也想不到。姓王的,在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合家团圆了;姓高的,则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那么姓余的呢?年饭时间定在天快黑的六点钟;姓杨的,则只能在晚上十二点以后……

这里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来的楚国便到了“万径人踪灭”的地步,楚人已被追杀得成了一片哀鸿。看到楚地人口锐减,秦始皇便下令从九江一带(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国去住,有的人是早晨到的,有的人是中午到的,有的人则是下午……人们为了纪念自己来到楚地,在吃年饭的时间上便以自己到达新居地的时间为准。

山西春节民俗文化:年饭不说话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老北京春节民俗文化:吃法讲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尤其讲究过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连,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吃饺子的程序也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制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要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现在的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辽宁春节民俗文化:难忘农村的血肠

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还会杀猪请客,邀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儿女们这几天都会尽量在家帮忙,但是,嫁出去的闺女却是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中国过年的习俗

2.德国过新年的习俗

3.全国各地春节习俗汇总

4.春节风俗

5.春节习俗有哪些 放鞭炮的来历

6.春节安排时间表

7.春节的习俗英语翻译

8.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趣事

9.新年是什么时候

国内各地过白露的习俗 篇7

国内各地过白露的习俗

祭祀禹王

江苏太湖民间有在白露时节祭祀禹王的习俗。每逢白露节气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又称为拜祭“水路菩萨”。民间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诸神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旧时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时,有些老茶客就会聚在一起,细品香茗。在古城南京,白露时节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欢喝“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吃龙眼

福建省福州市民间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每逢这个时节,当地人家会在清早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并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大补,有延年益寿之效。白露之前采摘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可口。是食用的绝佳之期,并且传统中医认为龙眼具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的功效,还能辅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确实可以补益身体。

福州地区的人“白露必吃龙眼”。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补,吃了就是好,所以这一习俗就在福州传承了下来。

白露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尤其是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为贡酒,盛名远播。(水经注》有记载:“郴县有禄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宋,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日‘程酒’,献同也。”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分外讲究,方法也非常独特。要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I:3的比例,将白酒倒人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人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坛密封,埋人地下或者窖藏,也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等数年甚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人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旧时江浙一带的有些地方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来渐渐销声匿迹。一些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人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亲戚朋友家。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打枣

枣,性甘平,经常食用可开胃健脾,补中益气。如果人药。可补脾养胃,治疗泻痢,调营卫,疗寒热,主阴衰贫血。产于河北、山东的枣,被称为北枣,有红、黑两种颜色,红色的味道尤为甘美。产于浙江金华一带的枣,被称为南枣,形状长圆,颜色紫红,味道甜中微酸,是枣中的佳品。

枣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制成干枣、枣油、枣脯、枣米、枣汤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后,就可以收取。《诗经·豳风》中说:“八月剥枣。”明代程羽文的《田家历》也规定农历八月收枣子。

采棉

棉花不论草棉、木棉,都是入秋开花,棉铃渐次开放之后,就可以随时采收了。十月以后,棉铃逐渐稀少。广东的气候,十二月也是采花期。但像河北的丰润、卢龙,湖北的石首、广济,山东的阳信,广西的隆安,女子一般要在九月收拣棉花,以供纺织,辛勤劳作,昼夜不息。所谓“促织鸣,棉花盛”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古人曾有诗道:“惊寒灯夜短,半枕动鸡鸣;颠倒衣裳去,田间满钟声。”

采收棉花宜于在晴天和朝露已干之后进行,因为棉絮潮湿,便容易导致霉烂。

收蜡

蜡分为黄蜡、白蜡两种。黄蜡也称为蜂蜡,是蜜蜂的分泌物。采取蜂蜜之后,如果将蜂房洗净,放在热水中煮化或者蒸化,等水中的蜡凝结后即成。若是放在阳光下曝晒,并喷洒清水,使之与空气发生作用,最终完全漂白,就可成为白色。在工业上,蜂蜡与松脂混合,可以制成青铜器物等铸造时的模型。蜡还可以制造蜡纸。除了三四月之外,八九月也是采蜜收蜡的`时期。白蜡就是白蜡虫所产之蜡,白蜡虫寄生在女贞子和水曲柳等树上,身体能分泌蜡质。白露前后,天气渐渐寒冷,雄虫化成蛹,停止蜡的分泌,此时就可收蜡。出产大量优质蜡虫的地方,满树洁白,晚上看去就如同挂满积雪一样。从树枝上剥下的蜡,放到锅中,加水熬煮,蜡就会浮在水面,将其收到布袋里挤压出蜡质,再倒人盆中,就可凝结成洁白的蜡,可供出售。

斗蟋蟀

蟋蟀也叫趋织,有督促的意思。大概是古人借此勉励女子,要勤于操持劳作。蟋蟀还叫蜻咧,也有称作爱的。南楚称之为王孙。雄虫能鸣善斗,秋夜振翅发声,凄凉清脆,声音悦耳。

唐代天宝年间,人秋之后,内宫的妃缤常常用小金笼装蟋蟀,放在枕边,晚上听蟋蟀的鸣叫,民间也加以仿效。当时长安的富人,用象牙镂空做成的蟋蟀笼蓄养蟋蟀,以万金之资,换一声之鸣。

唐代以后,南北各地都有蓄养,以求比赛相斗的乐趣。而对于蟋蟀的研究也与日俱进。

我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篇8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的基诺族人民,把一年分为11个月,12月份称作零月份(没有名称的月份),把公历6月称为年月。这个月里,歌手们轮番互邀到双方寨子对歌,若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月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青年男女则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伴侣。

白族

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灰尘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午夜以后,男男女女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劳和幸福。初一大清早的第一顿饭,是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预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白族过年,一项传统活动就是“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100多米。这项具有1000多年历史传统的活动,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布依族

春节从腊月三十日至新年正月十五日。三十日晚饭前,先要摆供品,燃放鞭炮,迎请老祖宗,然后吃年饭。年饭十分丰富,其中必须有整棵白菜与猪肉合制的“长命菜”。晚饭后,年轻人便去“喂果树”,一人端一碗肥肉,另一人操一把斧头。操斧的先在树上砍一小口,问:“你开不开花?”端肉的则将一块肥肉放入小口中,答:“开!”再问:“结果繁不繁?”答:“繁!”最后还要问:“果子甜不甜?”答:“甜!”如此问答,意在来年果硕肉肥。

東乡族

节日期间,要展开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当尕达至拿杜。当尕达至拿杜,即打土仗。村与村约好,男女老少齐上阵。对准对方掷土块,你进我退,你追我赶,直至一方将另一方打退才罢休。有时由于赛事相持不下,第二天还要继续比赛,甚至对峙几天。为防止伤人,打土仗只准掷土块,禁止用石头。

毛南族

除夕夜,家家守岁,出了嫁的女儿既要回来团圆,又要当夜赶回夫家。如果出嫁的女儿离娘家较远,可待新年初二回来。除夕夜还要保存火种,新年不生新火。

苗族

春节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初一为过国年,初二为过地区年,初三为过家庭年。初四后开始拜亲访友,其中特别重视女婿拜年,俗言“六月望行雨,正月望郎女”。

仫佬族

初一吃荤腥,初二过新年,吃除夕留下的酒肉。十五日为过大年,这一天要杀鸡,煮肉,蒸糯米饭。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不干活,纵情欢唱,歌舞升平。

哈尼族

哈尼族过春节,村村寨寨,锣鼓声不断。其支系堕塔人要举行一项奇妙的“资乌都”活动。各村分户编成三大组,每组主持活动一天。“资乌都”活动,意为全村同饮团结幸福酒。活动日上午,主持活动组的各户男主人将备好的酒、菜抬到指定地点。筵席按序排座,人们举杯吟诵祝词,表示辞旧迎新。大家边吃边喝,畅谈农事。而后敲锣打鼓,翩翩起舞,直至尽兴方散。

景颇族

从农历腊月三十日开始过春节。三十日晚,各家各户不串门,全家人吃团圆饭。吃饭时,老人向晚辈总结一年中的得失,指出新一年中的生产、生活方面要做的事。鸡叫头遍,青年男子便争相去挑新年第一担水。水挑回后,舀出一碗,与上日准备好的一碗水比重量,若新水重,表明新的一年雨水多,反之则雨水少。

傣族

傣族过年多在傣历六月,因而傣历六月为岁首,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年节。节期三四天,头几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舂泼水粑粑,举行泼水活动,以此消灾除病。此外,青年男女开展别有情趣的“丢包”以及放高升、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布依族

在布依村寨,初一清晨,布依族的姑娘们争先到屋外挑水,谁挑得第一担水,谁就是幸福的人,将受到大家的祝贺。这天,同寨的青年人习惯早早地串门,相互拜年道喜;未婚青年则进行“赶表”活动,结伴去游玩。

彝族

居住在云南的彝族人民,春节到来之时,他们要在院坝里栽一棵青松,象征长寿。而滇中一带的彝族,初一的家务由男子承担,表示对妇女劳累一年的关怀。有趣的是,他们将一碗新水和旧水分别称重量,如果新水重,则预示来年雨水多,五谷将丰收。

瑶族

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叫“耕作戏”。初一,姑娘们身着漂亮的服饰,小伙子们也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集会一开始,首先由三个青年演出“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荷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表示兆丰收,贺春节。其后,姑娘、小伙子们则尽情踏歌起舞。

满族

春节期间,满族人要祭祖。按照习惯,西条炕是不准坐的,因为西墙上供着祭祖饭食。过节前,人们买来挂笺,象征着新一年富贵吉祥。此外,就餐时长者和客人先吃,妇女和晚辈后吃。从初一到十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直到天明才归。

蒙古族

蒙古族称过春节为“过大年”。年前,人们要做好看的蒙古袍,备下当年生的公羊肉、各种奶制品和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夜,合家席坐蒙古包中央,迎接新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

侗族

侗族同胞春节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类似汉族“团拜”的“打同年”活动。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从同学30年聚会看春节习俗变化 篇9

果然,这牵挂了大家一个冬季的聚会让人不虚此期。当年60多人的班,整整聚起了56人。

激动人心的时刻从相见时互相辨认开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一见面,大家就远远地把手伸向对方,在辨认中叫着对方的名字。叫对了,相互间开怀大笑,脸上满是荣幸的神色;叫错了,也是一阵意料之中的大笑,但并不尴尬,因为毕竟历经了物是人非的30载。

在感慨中,大家觉得,儿时对年的期盼,几乎是整整一年的事情。因为这个一年一度的年在大家小小的心灵中寄托了无限需要满足的期待,而这些期待仅有部分在千呼万唤中呼啸而过的年中得到了满足,而部分无法兑现的遗憾,则只能被自动结转到对下一个年的更加热切的期盼中。

儿时期待过年,自然离不了对吃、穿、玩的期待。只有在这一天,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吃自己垂涎三尺的菜肴;只有在这一天,才有可能换一身或半身自己梦寐以求的新衣服;只有在这一天,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买回和燃放自己虽不多但爱得如痴如醉的爆竹。

30年前甚至稍早一点的儿时,过年时穿得并不体面,能从头换到脚的孩子少之又少,大多数孩子只能换一件新衣服,或换件上衣,或换件裤子。但30年后的今天,却截然不同,同学中,无论是家庭妇女、庄稼汉,还是坐办公的上班族,穿着都很入时、新潮,相互之间几无差别。

那时的过年,对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来说,有两样极品玩具,可谓百玩不厌。一样是放爆竹,爆竹有大小之分,小的是鞭炮,大的叫麻炮,俗称二踢脚,倘若碰上好年景,慷慨的父母还会给孩子一个惊喜,买一两个颜色鲜艳的花筒,让燃放时五颜六色的烟花照彻孩子的心灵,并渲染一下节日的气氛。以前,兄弟姐妹们多,相互之间,常因争抢屈指可数的爆竹吵架甚至不惜打架;现在,家里的孩子们少,购买的也多了,不仅再没人抢了,甚至由于那成堆的烟花当年放不完,而不得不推到第二年再放。

与放爆竹同样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玩具是,打扑克。过年时,父母或亲戚会给孩子们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压岁钱,这些钱除了用来买小吃的之外,最主要的去向是拿去买扑克。一副精美的全塑扑克会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上一个正月。

而现在,除了扑克之外,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得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们甚至成年人一年之中包括过年时乐此不疲的新玩具。

美中不足的是,吃穿玩的变化,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过年元素的淡化,以及被前行的时代不可逆转地淹没,使得大家越来越难以找到年的感觉,越来越对过年少了期盼。如玻璃窗户代替了木制窗户,让传统的精巧剪纸、窗花没了用场。洁白的瓷砖让春联越来越无处可贴,以前过年时满墙的新年画现在则纯粹遁了形。传统元素中,唯一不变的一样是:垒旺火,燃旺火。这个用炭块垒成的黑家伙在除夕日新旧年交替时被家家户户同时点燃,瞬间就将人们拉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有关春节的优秀作文:春节习俗 篇10

大扫除是忙碌的。每到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我们便会纷纷操起扫把,拿起拖把,抓起刷子,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屋子里的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卫生死角,都会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届时,扫把、拖把、抹布、刷子、水桶等劳动工具一起出动,共同使我们的家变得焕然一新。那场面,定是十分忙绿,却又洋溢着美好的气氛。

贴春联是使人手忙脚乱的。得先写(或买)春联,再将它贴在自家门口两边的墙壁上。贴春联非常讲究对称,左手离门多远,右边就得离门多远;而贴挥春则没有那么讲究,可以横着并列贴,可以分散贴。自从我的软笔书法学有小成以后,家里贴春联的“重担子”便落在了我身上:先得一气呵成地写好春联,再调制浆糊,将它们一张一张有条不紊地贴好,贴好后还得拍上几拍,以确保它贴得是否牢固。哦,对了,春联还必须得在日落西山之前贴好。这一切使我感到异常的兴奋和紧张,更使我忙得不可开交。

年夜饭是热闹的。顺德的年夜饭美味且寓意丰富,且听我娓娓道来:俗话说“无鸡不成宴”,鸡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主角”。鸡的做法有:葱油鸡、盐焗鸡、白切鸡、豉油鸡等许多做法,任君选择;第二个菜是烧肉炆发财蚝豉,寓意“生财好事”;第三个菜是生菜猪手,寓意“生财就手”;第四个菜是海参炆鲍鱼,象征富贵;第五个菜是白灼鲜虾,寓意“哈哈大笑、各种开心”;在年夜饭里,鱼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不能全部吃完,要剩下一点儿,寓意“年年有余”;还要有一个汤:花胶瑶柱炖鸡汤,寓意“生活滋润,美满”;最后上一个甜品,可以是汤圆,亦可以是炖燕窝,任君选择,甜品寓意“甜甜顺顺”。餸菜的道数也很有讲究,一般采用八道菜,也可以十二道,寓意“发发发和实易”。饭后,还有一个高潮,亦是我最期待的——发压岁钱!届时,家中的长辈会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多少钱都没关系,取个意头就好。

拜年是使人开心的。到了春节,我们会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亲戚家里拜年。通常,主人家会准备一些蜜饯糖果,饼干坚果在家里,让到访的亲戚们食用,还会给晚辈们派利是;而到访的亲戚们也会带一些礼品赠送给大家,正所谓“礼尚往来”。大家坐在一起,或谈天论地,或互诉见闻,或嘘寒问暖,或谈说家常。其乐融融,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顺德人的春节,它带着喜庆而来,乘着欢乐而去,带给人们快乐!

关于描写过小年的习俗作文 篇11

在山西,人们会在这天邀请女婿回家,然后一起吃月饼,也叫做团圆饼,晚上也会让女婿守夜,寓意着一家人和和美美。

上海人,因为中秋时节,也正是桂花开的季节,所以上海人喜欢用桂花雕酒,然后在中秋节的时候,与亲朋好友一起品桂花酒。

在江苏,中秋节的时候,人们喜欢吃桂花鸭。所谓桂花鸭,正是用桂花腌制而成的鸭子。

省心快乐过春节 篇12

可以是“休息”、“放松”、“美食”、“睡觉”等等,

但对于主妇,尤其是家有小宝宝的主妇而言,

她们的“春节”自由联想可能就成了

“忙碌”、“招待”、“洗刷”、“串门”……

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客人要来,

有那么多的菜要做,

有那么多的亲友要走访,

而这些的背后还有采购、洗刷、收拾……

难怪有的妈妈一提长假就头大:

还不如上班呢!

那么,就来听听我们出的招,

过个省心又快乐的节日吧!

婆婆、妈妈家要去,小姑子小叔子一家要来,每年的春节,雅静就像在赶场,不是去人家就是人来她家,整个春节都在应酬中度过,好不容易消停下来了,也该上班了。累呀!今年,她和老公商量好了——我们来一次叛逆,逃得远远的,一家三口旅行去,躲个清静!

第1招:躲得远远的-出门旅行

最佳体验热带风情点:海南

推荐理由:北方天寒地冻,海南却依旧绿草如茵,温暖宜人。春节去三亚看海、踏浪、玩沙是最适宜的时节。

琼海博鳌亚洲论坛及万泉河风光带,定安南丽湖风景区,琼山红树林保护区及火山口,文昌铜鼓岭、东郊椰林,澄迈南泰鳄鱼湖野生动物园,云月湖等,这些景点距海口最近的距离仅20公里,最远不超过90公里。各大景区特色各异。海南中部五指山地区旅游资源独特,其河谷漂流、原始热带雨林、黎族风情等,相对于海南的滨海风光,更加神秘浪漫,其天然纯朴之态,让偏爱大自然的游客流连忘返。

另外,带着宝贝去海洋热带动物园看动物,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累了索性就陪宝贝在海边玩玩沙,看看海,所有压力都会烟消云散。

还有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更是北方的人很少看到的,绝对是意想不到的美味哟。

参考价:2500元/人天数:4~5天

最佳看冰雪处:哈尔滨

推荐理由: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每年活动从12月底开始至第二年初,为期60多天,期间该市异彩纷呈、光华夺目,冰灯、冰雕、雪雕如叠银砌玉、水晶玛瑙,胜似人间仙境。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黑龙江寒冷的冬季搅得火热。由于纬度高,冬季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冰雕雪塑,蜚声中外,成为我国独树一帜的冰雪旅游风景线。

以亚布力、二龙山为龙头的滑雪场,不但风光旖旎,在设施、规模和服务上也是世界水平。目前,黑龙江省仅各类滑雪场就有50余家,雪道70多条,雪具超过1万套,冬季接待旅游者连年呈几何数字增长。

参考价:1000元/人天数:2~4天

最佳境外出游地:澳大利亚

推荐理由:澳大利亚拥有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沙滩、美丽的城市、独特的野生动物。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自然文化遗产第一位的昆士兰海岸的大堡礁到独特的热带雨林;从美丽的海岸线到白色的沙滩;从令人目眩的湖光山色到景色秀美的河谷,还有闻名世界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等,都给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您还可大吃海鲜,澳大利亚的鳟鱼、龙虾、悉尼硬壳生蚝将会让你大快朵颐。

参考价:15000~18000人民币/人

天数:7~10天

最佳童话世界:香港

香港迪士尼开业后,成了孩子们最最向往的地方。踏入香港迪士尼乐园,就恍如进入了一个奇妙国度!在米老鼠和其他迪士尼朋友的陪伴下 ,游人可以在“美国小镇大街幻想世界”、“探险世界”和“明日世界”展开童话式的奇妙之旅,超越时空,实现一切梦想!

海洋公园也是孩子们必去的地方,超动感影院、海洋馆、鲨鱼馆、太平洋海岸和海洋剧场的表演,让小游客们留连忘返。

喜欢购物的妈妈也可以在此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化妆品还是名牌衣服,都比内地便宜许多。

参考价:2000~2500元/人天数:3~5天

第2招:走出去-呼朋唤友郊区游

又想让宝宝在长假中和好朋友尽情地玩,又想省去在家里招待客人和去别人家作客的麻烦,那就干脆约上几位说得来的家长,一起来个郊区游吧!既给宝宝找了几个很好的玩伴儿,也给自己省了不少心,还能过个别样的春节,不是一举几得的事吗?而且,郊区游的选择也不少呢,似乎哪一个都让人难以割舍。

最刺激的项目:滑雪

推荐目的地:北京云佛山滑雪场

特色:北京密云云佛山度假村滑雪场位于密云水库附近,总占地面积为45万平方米的雪道,建有长800米,落差130米缆车的高级滑雪道2条,300米~600米长的中级滑雪道3条,并特为初级滑雪者设计长100米~380米的初级滑雪道4条。为满足不同级别滑雪爱好者及儿童滑雪的乐趣,还开辟了滑圈道、马拉雪橇、狗拉雪橇,尤其是冰景观赏,自助冰雕、冰瀑、冰柱,可谓趣味盎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玩得尽兴。

滑雪费用:门票20元。滑雪周一至周五:60元/小时、110元/2小时、180元/半天;周末及节日:80元/小时、140元/2小时、260元/半天。滑雪服:30元/次/套。

交通提示:自驾车到密云县城西大桥左转,前行12公里即到。

乘公交车:在东直门乘到云佛山的专线车。

住宿:云佛度假村

最环保的项目:呼吸纯净的空气

推荐目的地:上海天使海滩度假村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横沙岛的最东面,面向浩瀚东海,背依万里长江,方圆50平方公里岛屿内无一家工厂,空气质量堪称上海之冠,素来享有“水净、土净、空气净”的美誉。

度假村内近10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湖泊内有各类赛艇、游艇、电动船和人力船,可随时供人尽兴畅驶。还可以品尝到横沙岛丰富的土特产,如长江名产刀鱼、凤尾鱼、中华绒鳌蟹、白山羊、红鼻子鸭、糯田螺、散养土鸡以及白扁豆、香芋艿、野茭白等环保绿色素菜。

交通:从上海市去横沙岛的交通十分便捷,每天自上海市区吴淞码头至横沙岛有4班快船和4班慢船,共计有8班客船往返。

最舒服的项目:泡汤

推荐目的地:北京九华山庄

特色:九华山庄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是一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现代经典皇家园林建筑群,湖光山色、曲径婉蜒、金碧辉煌。如今这座昔日的皇家温泉行宫发展至今已是闻名遐迩的国际温泉度假圣地。

这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水质淡黄清澈,富含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特有的“氡”元素对关节炎、色素沉着及神经衰弱等有辅助疗效。

九华山庄有50余种具有不同功效的温泉药浴,九华温泉主题公园西泉药浴配有当归、威灵仙、独活等中草药,经九华温泉水的浸泡,具有活血通络、散风除湿、补肾益气、行气消肿等功效。还有泥浴、漂浮、麦饭石蒸浴等多种洗浴方式,与温泉药浴相配套的还有各式中医保健按摩,康体休闲按摩。露天温泉池一年四季都可使用,冬季落雪时分仰头即可赏雪,倚石而坐,伴有一杯香茶,绝对是神仙境界。

泡汤价:温泉加药浴60元/人

风吕温泉(小池4~6人)500~680元/池泥浴:120元

提示:儿童也可泡在水中,但不可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

驾车路线:出亚运村沿北苑路向北驱车,过天通苑、太阳城,大柳树环岛向东100米即到。

最健康的项目—— 吃农家饭

推荐目的地: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特色:品地道老北京农家菜、住仿古农庄、购有机食品、游付家老作坊、泡温泉、药浴等。

到空气清新的郊外,品尝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和地道老北京农家菜,肯定很有休闲轻松的感觉。另外,还可以带着孩子看看付家作坊现场磨豆腐、做粉条、淋香油、酿制老酒、腌制咸菜,感受农家情趣,对于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

在生态科普中心、动物救护站,还可以让孩子看看曾经在走私、罚没中获救的被弄瞎眼睛、只有一只胳膊、失去十指的小猕猴,断翅膀的天鹅等珍稀野生动物。

价格:200/人

驾车路线:北京朝阳区蟹岛路1号(首都机场辅路中段南侧)

交通:359、418、小20、735、813路公交车蟹岛站下

最有趣的项目:看岩洞

推荐目的地:广东肇庆七星岩

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七星岩,因七座挺拔奇秀的岩峰布列如天上北斗而得名。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属城市峰林湖泊型景区,以湖、岩、洞取胜。景区内奇峰突兀,山环水绕,绿堤纵横,山水相映,秀丽清幽,真是“山山有奇趣,湖湖更妖娆”。因其“山可与桂林阳朔竞秀,水敢与杭州西湖媲美”的神秀风光而闻名海内外。

交通: 肇庆位于广州西面100公里,全程走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交通方便。

娱乐:春节期间,可在星湖畔感受平湖朗月,亦可观赏大型的烟花汇展、音乐喷泉,浪漫且写意。

美食推介:麦溪鲤鱼、裹蒸粽、剑花、肇庆茨实、西江鳊鱼、鼎湖上素。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详细定价以营业场所所定价格为准。)

第3招:请进来-厨师上门掌勺

红宇的家可谓是热热闹闹的大家庭。自从宝贝出生,她就从自己两人世界的小家中搬出来,来到婆家居住。平时婆婆帮着照看宝宝,家里还有个宝宝的太奶,已经八十几岁了,腿脚不太好,但身体还硬朗。别看多了个宝宝,家中事情一下子感觉多出好多。过年了,红宇和老公商量年夜饭不在家吃了,一大家子人,谁也别忙了,干脆到外面吃算了。可老人腿脚不好,走路不方便,孩子也小,出去要带这事那的,太麻烦了。

像红宇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最适合却也最怵在家吃年夜饭了。那么,何不请个厨师上门服务,你这儿高高兴兴地聊天看电视,他那儿就帮你把一切搞定了。

可以请到家庭厨师的三处地方:

1. 家政服务中心

春节来临,一些家政公司早就为春节做好了准备,他们会提前一二个月,培训出一批喜欢厨艺的服务员,并制定出几套年夜饭的菜单,在春节时,为需要厨师上门制作的人服务。

费用:一般以小时计费,50~100/小时,或按套计费,根据菜品不同,每套几百到千元不等。

特色:费用相对低,服务好。

具体联系方式:当地家政服务中心。

2. 酒楼饭店的厨师

有些酒楼在春节期间,也会推出一些这样的服务,为附近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因为是专业的厨师服务,所以做饭菜的手艺没问题。但因为年夜也正是饭店正忙的时候,因此厨师上门服务的价格会较高。

特色:专业的水准,费用相对高些,一般每小时百元以上。

具体联系方式:留意家中附近的餐厅、酒店的宣传广告。

3. 服务类报纸的个人求职

赶上过年,很多人回家过节,但也有很多人宁愿在春节期间多干多挣些钱。有些有厨艺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单位,可能出来为人做年夜饭,也有些喜欢做饭的小时工愿意提供做饭的服务。

特色:比较容易找,费用不会太高,但安全问题要考虑。

具体联系方式:留意当地服务类报纸

特别提醒:

请厨师费用要问清楚费用,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1. 原料是自己购买,还是厨师自带?

2. 家中有几口人吃饭?

3. 家离厨师的所在地远近(如果远可

能有交通费用)?

4. 几点准备?几点开饭?

最好提前半个月到1个月定好厨师,

并与厨师沟通家中有几口人,家的具体位置,家中人的口味、禁忌等等。尽量使得饭菜让家人都满意。

过节——你说我说她说

与网友聚会 LILY宝宝4岁半

我是某育儿网的会员,从怀孕起,我就是那里的常客,时间一长,和那里的爸爸妈妈非常熟,彼此间交换宝宝照片,聊聊孩子成长的话题。虽然是在网上,但我们亲热得如同老朋友一样。

今年春节长假,我们会抽出一天时间组织聚会,胖儿妈妈是积极的组织者,起草计划书,征求大家意见。冬冬妈是美食专家,能给我们安排一个有吃有喝,宝宝又能玩的地方。顺顺妈妈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到时候,节目主持是她的事。我们还一起设计了亲子游戏比赛项目,比如追球跑,2人3足游戏等等。多多爸还联系了变摩术的小丑,讨孩子们欢心。总之我们这些人各有各的优势,大家一起组织起来,会玩得特别开心。

这种活动费用是AA制,一般一个家庭300元左右,它不仅是家长们的聚会,也更是宝宝们的聚会。宝宝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能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去乡村体验春节 丽萍宝宝3岁

今年春节,我打算带着儿子回老家。老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那里过年时特别有气氛。家家贴着红红的窗花,灶台上烧着水,总感觉暖乎乎的。

那里的小孩子很皮实,有个树叉就能做个弹弓,有块粘土就能捏个小车。生活条件优越对孩子来讲也未必都是好事,让他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让他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住着高楼洋房,去大酒店吃饭,想要什么有什么。看看农村小朋友条件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好让他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懂得节俭和朴素。

总之,带宝宝去农村走走,能得到太多好处,在那里带他认识家畜家禽,认识农作物,吃农家饭, 这些既能丰富宝宝的知识,又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孩子喜欢去没见过的新环境里去玩,这对他更有益。

逛庙会宽宽爸爸宝宝3岁

每到春节的时候,北京的各大公园会举办庙会,虽然没什么新花样,但是挺热闹的。有大串的糖葫芦,呜呜作响的风车、吹糖人的、做面人的,这些都是孩子们难得一见的东西,有些地方还有舞狮、秧歌之类的表演。民族风情在庙会上能有所体现,我也能在逛庙会的过程中体会回忆儿时的情景。因此,我会抽出一天带着儿子逛一逛。

为宝宝做好吃的惠贤宝宝 2岁半

有了孩子以后,渐渐开始喜欢上了做饭。看着自己做完的饭菜一点不剩,心里美滋滋的。尤其是看着儿子吃得香香的样子,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

前些日子,我家里买了烤箱,小孩子特别爱吃蛋糕、饼干之类的食物,以前总是在超市买,但我总觉得那些产品放了很多添加剂,对小宝宝身体不太好,因此我想给他做些更干净,更放心食物,比如蛋糕,可以多放些鸡蛋,饼干可以多放些儿子爱吃的葡萄干。但做这些东西需要有时间,因为我还不会做,要一边看书,一边做,而且要准备许多家中没有的原料,比较花时间,所以我把这一艰巨任务作为春节长假的重点。有人觉得做饭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但我觉得做饭也是一种乐趣,拉上宝宝和我一起做,他能吃得更多更有成就感呢。

上一篇:第五届篮球赛开幕式流程下一篇:初三思想品德教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