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工作时间的申请(精选6篇)
尊敬的领导:
现我公司工作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2:20--17:20。由于中午休息时间过短,员工在午餐后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恢复体力,以致下午工作状态不佳,影响了工作效率。
为了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工作状态,特申请将上班时间调整为: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
妥否,请批示
重庆莱美金鼠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总经办
在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过程中, 常常以0.5 h作为系统稳定的时间, 但实际上这个时间只是对简单条件下的简单系统适合, 在复杂条件或复杂系统下应慎重考虑, 仔细观测, 下面举例说明。
1 矿井通风系统概况
某矿两个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 图中北区辅助运输巷为某采区主要进风巷, 风量为1 900 m3/min, 巷道 (AB段) 东高西低, 斜长92 m, 坡度9°, 高度差6 m;16300辅助运输巷与胶带运输巷联络巷 (CD段) 也为东高西低倾斜巷道, 坡度为10°;16300辅助运输巷为正常施工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机供风, 回风量Q1为260 m3/min, 其南侧的胶带机头硐室 (BC段) 为南高北低巷道, 斜长113 m, 坡度3°, 高差10 m, 进风量Q2 (风筒外巷道风量) 为200 m3/min;16300胶带运输巷机头硐室为正常施工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机供风, 该段为平巷;16300胶带运输巷为临时停工巷道, 与16300胶带运输巷机头硐室共用1台局部通风机, 总回风量Q4为260 m3/min;CE段总回风量Q3=Q1+Q2=460 m3/min;EF段总回风量Q=Q3+Q4=720 m3/min。
2 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当16300胶带运输巷机头硐室向南掘进临近与北区辅助运输巷贯通, 在考虑巷道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方案时, 参与方案制订人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并分别提出了调整方案:
第一种观点认为贯通后, 图1中AD→DE线路与AB→BC→CE线路形成并联通风, 因EF段的调节风窗能够满足回风要求 (总回风量Q约为720 m3/min) , 16300胶带运输巷机头硐室 (AD段) 贯通后, 通风系统变化不大, 只增加了AD方向的少量进风Q5。
相对应的方案一:只要适当调大EF段的调节风窗, 将总回风量Q增加约200 m3/min即可。
第二种观点认为贯通后, 虽然F点为低压力点, 但EF段总回风量Q有限, 相对于AB段, 并不能形成较大影响, 从大的系统来看将形成AD→DC→CB线路与AB线路的并联通风, 则BC段中的2台局部通风机将出现吸循环风现象;若通过加大EF段总回风量Q来改变EC→CB→BA风流方向为AB→BC→CE的风流方向, 则AD→DE段风量Q5, Q4必须大量增加, AD段风流Q5形成短路风流。
相对应的方案二:AD段砌筑调节风门, 适当增阻, 实现AD→DE线路与AB→BC→CE线路形成并联通风。
经论证, 最终采取了方案一。
3 通风系统调整实施
AD段贯通后, 测风员观察了0.5 h, 实际情况如下:少量风流Q5 (约150 m3/min) 经贯通点AD段后与16300胶带运输巷回风混合, 经DE→EF段回流到北区回风巷, BC, CE段风流Q2, Q3均稍微变小, 且0.5 h内风流、风量无变化, 因此认为通风系统已经稳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
但持方案二观点的技术人员未放弃对系统的观察, 贯通5 d后, 最终通风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贯通5 d后通风系统如图3所示) , AD→DE段风流方向无变化, 风量增加, AD段进风Q5=500 m3/min, BC→CE段风流反向, 即风流方向EC→CB, EC段风量约100 m3/min, 2台风机均存在吸循环风现象。若调节EF段风窗增加回风量, AD段风量Q5将大幅增加, 形成较大的短路风流。
现场立即在AD段建设1道风障, 解决了循环风问题。随后, 安排在AD段砌筑永久调节风门, 适当增阻, 实现AD→DE线路与AB→BC→CE线路形成并联通风, 消除了隐患, 稳定了通风系统。贯通后的通风系统如图4所示。
4 风流变化过程原因分析
该系统在AD段贯通后0.5 h, 其风流并未达到稳定状态, 而是处于一种缓慢的变化中, 以至于很难发现。风流变化过程原因分析如下:
1) AB, BC, CD段均为倾斜巷道, C点标高最低, A, D点最高。而贯通前, AB, BC段为新鲜风, 温度约25 ℃, 湿度约50%, 空气密度大;CD段为掘进面回风, 温度约29 ℃, 湿度约90%, 空气密度小。因此形成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
2) AD段贯通后, 虽然F点为低压力点, 但EF段总回风量Q有限, 相对于AB段, 并不能形成较大影响, 从大的系统来看将形成AD→DC→CB线路与AB线路的并联通风, 形成AD→DC→CB方向的全风压。
3) 因贯通初期, 各点温度、湿度未发生较大变化, 使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继续存在, AD→DC→CB方向的全风压稍大于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 但相差不大, 因此AD段进风量Q5较小, 约为150 m3/min;随着AD段进风时间的增加, 其冷风流降低了DE段热风流温度和湿度, 使DE段空气密度增大, 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相应减小, 与AD→DC→CB方向的全风压差值增大, AD段进风量Q5随着增加, DE段风量Q4也增加, 在EF段总回风量Q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CE方向风流风量Q3=Q-Q4, 必然减小 (见图2) 。
4) 由此加剧了DE段的降温、降湿速度, 使DE段空气密度进一步增大, 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继续减小, 与AD→DC→CB方向的全风压差值继续增大。随着时间延续, AD→DC→CB方向的全风压与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差值增加到一定值时, CE, BC段风流方向发生变化。
5) 最终, 温度达到稳定, 热交换达到平衡, AD→DC→CB方向的全风压与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差也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AD→DC→CB方向的风流风量也稳定下来 (见图3) 。
5 量化分析
利用通风计算公式, 用数据来量化分析贯通前两种通风动力的关系。
1) 用间接测算法测算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为4.7
Pa。
2) 用反算法估算AD→DC→CB方向的全风压约为5.5
Pa。
可以看出, AB→BC→CD方向的自然风压与AD→DC→CB方向的全风压相差很小, 接近平衡, 因此巷道刚贯通时贯通点AD段的风量较小;随着温度变化, 原有平衡被打破, 风量发生变化, 由量变到质变, 使部分巷道风流方向发生变化, 并在新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
6 经验总结
1) 在通风系统调整中, 对于风流稳定时间的确定, 必须综合考虑到自然风压、巷道支护、积矸情况、设备遮挡巷道断面等各种影响因素, 及时修正。
2) 对于自然风压影响, 因为存在热交换问题, 其温度、湿度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其时间可能长达5~7 d, 其变化不易觉察, 且通风系统的稳定也是一个缓慢而不易觉察的过程, 不能急于下结论。
3) 支护方式变化影响到巷道摩擦阻力系数, 最终影响到通风系统的稳定时间, 但其需要的稳定时间可能更长, 与施工工期同步。
4) 在通风系统调整或巷道贯通前, 必须仔细调查现场温度、湿度、高差, 以及现场支护等情况, 计算自然风压影响, 提前采取措施, 以防止通风系统紊乱导致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
一、天寒地冻,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1、2012年山西省美术专业报考人数为27859人,占到艺考总人数的五分之三。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几千名来自四面八方的美术考生汇聚太原师范学院各考点,手持画具,身背画夹,在寒风中等待一個多小时,才能陆续进入考场。他们冻手冻脚,很难在考场里进入良好的作画状态。再由于天气寒冷,色彩科目考试试卷由于水分较大,画面长时间不能干,影响试卷效果。
2、去年太原的平均气温在-6℃,舞蹈、表演、播音等专业考生早上六、七点来到考场外排队,等上两三个小时才能考完,由于考试中需要穿着内衣内裤进行才艺展示,尽管考完后马上穿上了厚棉衣,并不停地在地上跺着脚,脸色还是冻得青紫。无论是声乐、器乐等专业考生,所有艺考生都是用肢体来展示才艺的,所以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冻得比较厉害,在考试时有点紧张,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时值春节,庞大的艺考队伍承受着交通和食宿的不便
1、山西省2010年—2012年,近三年报考艺术类人数分别为37763人、52442人、58006人。除省组织的联考外,每年春节前后,全国有200余所艺术院校在太原设立考点进行校考。分两个阶段进行,年前腊月二十到二十七,年后从正月初三到正月二十六、七。这两个阶段,因为时值春节,恰逢全国春运高峰,五、六万考生和家长、老师考生都要往返两次太原,且不说遇到恶劣天气,大雪封路,归心似箭而不能回家心情可想而知,但就提前排队买票之苦,足以给考生带来不便。更有考生,几经周折,不惜高价,择线选路,只为与家人吃个春节团圆饭。
2、春节前后,省城各大超市、饭店、小吃摊点均已停业关门。考生用餐存在很大不便,只能以方便面、面包充饥,影响了考生的身体和健康。加之天气寒冷,许多考生出现感冒、头疼等疾病,有的甚至因为感冒高烧不退,只得放弃了考试。
3、考生经济负担过重。春节属于我国的传统节假日,且不说每年全国艺考生高达60多万人,仅山西省近6万多艺考生,各考点、各院校每天所需工作人员和考务人员多达2000余人,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内,只能高薪聘用工作人员和考务人员、模特。所有开支都要来自考生的报名费。每所院校的报名费都150-200元的范围内。按每名考生在太原吃、住、考试25天计算,每个考生一般至少在4000元以上,对于一般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服务部信息员惠芳考勤时间调整申请
尊敬的领导:
兹有服务部信息员惠芳,为提升个人综合技术能力,更好的开展今后职位工作,将于2017年12月开始C1驾驶证科目二,科目三学习。由于练车时间问题,特此申请每周四至周六上午8.30-10.00合计1.5小时前往驾校练车,每周四至周六上班打卡时间协调为上午10:00。每月预计耽搁时间为1.5*3*4=18h, 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期间所耽误的上班时间从每月休假中扣除,每月扣除休假时间合计2天,望领导批准!此致!
服务部信息员:惠芳 2017年12月5日
部门领导意见:
为了更有效安排、利用时间,同时便于员工调整个人生活休息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大小周轮休制,如2014年3月1日--3月8号上班6天为小礼拜,2014年3月9日--3月14日上班5天为大礼拜,以此类推交替。以下是上班时间:
早晨上班时间:8:30-12:00 中午休息时间:12:00-13:15 下午上班时间:13:15-17:00 以上通知即日生效,请各部门文员及时通知。
一、所得税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基础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是将会计收益 (利润总额) 、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 、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 贯穿于税务会计的全过程, 反映在税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报表收集涉税业务的财务会计信息, 然后设置一些调整账户, 如“销售收入调整”、“销售成本调整”、“营业外支出调整”、“管理费用调整”、“本年利润调整”等账户;当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规定不一致时, 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将产生差异, 应编制调整分录, 记录在税务会计凭证中, 并登记到税务会计账簿中, 最后编制税务会计报表 (即纳税申报) 。
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可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中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 本文主要介绍时间性差异在记录环节的调整核算, 即调整分录的编制。时间性差异, 又称临时性差异, 主要是指税法与会计标准在确认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它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企业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 应在按照会计标准计算的利润总额 (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下同) 的基础上, 加上 (或减去) 会计标准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 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并据以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财务会计中的“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加税务会计中的“本年利润调整”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减“本年利润调整”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得到, 应纳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的乘积加“应交税金调整-应交所得税调整”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用公式表示为:“应纳税所得额=财务会计中的“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税务会计中的“本年利润调整”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本年利润调整”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其中:“本年利润”账户若为贷方余额, 以正数表示, 若为借方余额, 以负数表示。当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时, 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税务会计中‘应交税金调整-应交所得税调整’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二、税法先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调整核算
税法先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是利润总额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迟于应纳税所得额确认的时间的时间性差异, 是指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 按会计标准的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认, 但按税法规定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这种时间性差异应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调增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其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差异的处理、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大于按会计标准计提的折旧额等。
影响折旧额的因素有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四个方面, 会计标准和所得税税法对固定资产原值的计量基本相同, 因此, 按会计标准与税法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标准与税法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预计净残值不同、预计使用年限不同三个方面。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大于按会计标准计提的折旧额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如果按税法规定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会计上采用直线法, 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 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的折旧金额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 (2) 如果按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 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 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 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的折旧金额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 (3) 在计提折旧方法相同的情况下, 当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小于会计标准规定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或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小于按会计标准规定的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按税法计提折旧额将大于按会计标准规定计提的折旧额。
财务会计中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 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在按税法计提折旧额大于按会计标准规定计提的折旧额的年度, 应纳税所得额应在财务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减少, 调整金额为按税法计提折旧额与按会计标准规定计提折旧额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为:“调整金额=按税法计提折旧额-按会计标准规定计提的折旧额”。对这种时间性差异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会计的调整分录为借记“管理费用调整”等账户, 贷记“累计折旧调整”账户, 同时, 借记“本年利润调整”账户, 贷记“管理费用调整”等账户。
三、税法后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调整核算
税法后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 是利润总额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早于应纳税所得额确认时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是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 按会计标准应当于当期确认, 但按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对这种时间性差异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在以后期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时间性差异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小于按会计标准计提的折旧额、资产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的调整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核算的投资收益、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产品保修费用等时间性差异。以产品保修费用时间性差异的调整核算为例说明如下。
会计标准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预提产品保修费用, 作为或有负债, 减少销售当期利润总额, 但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产品保修费用在产品销售的当期预提, 借记“营业费用”账户, 贷记“预计负债”账户;税务会计在产品销售当期的调整分录为:借记“预计负债调整”账户, 贷记“营业费用调整”账户, 同时, 借记“营业费用调整”账户, 贷记“本年利润调整”账户, 这样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时, 财务会计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预计负债”等账户, 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税务会计的调整分录为:借记“营业费用调整”账户, 贷记“预计负债调整”账户, 同时, 借记“本年利润调整”账户, 贷记“营业费用调整”账户, 这样将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四、税法先确认收入的时间性差异调整核算
税法先确认收入的时间性差异是利润总额确认收入的时间迟于应纳税所得额确认时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它是指企业发生的某项收入, 按会计标准的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认, 但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时间性差异应调整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调整减少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 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调整核算为:
营业税条例规定, 营业税的纳税业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当纳税人以预收款形式提供应税劳务、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时, 按税法规定应计缴营业税, 而财务会计则只以“预收账款 (或应收账款) ”计入负债, 只有当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符合会计标准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为营业收入。
预收款时, 财务会计的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 (或应收账款) ”账户;当确认收入时, 借记“银行存款”、“预收账款”等账户,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税务会计的调整分录为借记“预收账款 (或应收账款) 调整”账户,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调整”等账户;当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按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营业收入时, 调整分录为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调整”账户, 贷记“预收账款 (或应收账款) 调整”账户。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税务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调整工作时间的申请】推荐阅读:
调整工作时间01-16
生产调整上班时间申请10-09
调整工作申请书01-25
财务报表时间调整的通知10-23
作息时间调整的通知11-06
春节上班时间调整通知11-26
上班时间调整通知范文12-09
工厂作息时间调整通知07-01
上班时间调整建议书07-12
国庆节考勤时间调整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