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的写作格式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告通知的写作格式(精选7篇)

公告通知的写作格式 篇1

(一)文告的概念和种类

1.文告的概念

文告是公告和通告的统称,是周知性公文。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

2.文告的种类

(1)公告的种类有:行政公告、法规性公告。

(2)通告的种类有:禁止型通告、知照型通告。

(二)文体结构

1.标题

公告和通告的标题,有的不写事由,仅写制发机关和文种;有的省略“关于”和“的”;也有的是制发机关、事由、文种都齐全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北京市人民政府通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建设用地通告》;《xx办公厅关于夏时制的公告》。

2.发文字号

非完全式,有的省略。

3.主送机关

为周知性文体,无主送机关。

4.正文

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事由??写公告或通告的原因及依据,事项??写具体知照内容。

正文结尾常用“此布”、“特此公告”、“特此通告”等语词。

5.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布机关名称,如果发布机关在标题中出现,此处可省略。

6.成文时间

文告成文时间可写在标题之下用括号括上,也可以写在落款之下。

(三)写作要求

(1)公告的作者通常是国家领导机关,通告的作者比公告范围宽,可以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通告”不能乱用,诸如:“不许践踏草坪,违者罚款”,单位搬迁、更换电话号码等,则不能运用通告,而应当用启事。

(2)文告重在事项写作,要求明确而具体,事由可简略或不写。

(3)一件文告只公布一项专门事件或事项。

(4)文告的语言要准确、通俗和简明。

二、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和种类

1.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公文。“通知”一般为下行文或平行文。

2.通知的种类

其种类有:指示性通知、任免人员的通知、颁布、转发性通知、会议通知。

(二)文体结构

1.标题

通知的标题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批转、转发通知的标题也是由三要素组成。颁布、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标题内又含有一个被批转或被转发公文的标题,是大标题里包孕着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是作为大标题的事由出现的。如果被转发、批转的公文是法规性文件,则须在法规性文件名称上加上书名号。

2.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3.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必须承办、执行和应当知晓该通知的受文机关。

4.正文

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通知事由写明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或情况。通知主体,即通知事项。要求主要受文机关承办、执行和应予知晓的事项。通知事项多数分条列项写出,条目分明。

通知的结尾有三种常用写法:①事项结束,全文就自然结尾;意尽言止,不单写结束语。②用习惯用语“特此通知”收尾,但前言和主体之间如用了“特作如下通知”作过渡语,则不宜在收尾处再用习惯用语。③用简要的文字再次明确主题或作必要的说明,以引起收文单位对该通知的重视。

5.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如果发文机关在标题中标明,落款时可以省略。

6.成文时间

写在落款之下。

(三)写作要求

(1)指示性通知:须写明提出指示的根据与指示事项,内容要求明确具体。

(2)任免人员的通知:要求写明批准的机关、日期与被任免人员的职务、姓名。

(3)颁布或转发性通知:要求在正文中简短地说明所颁布或转发的公文的制发机关、制发(批准、生效)日期与公文标题以及颁发或转发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被颁布或转发的公文均为通知的附件,须注明附件的序号与标题、件数。

(4)会议通知:要求写明召开会议的名称、目的、议题、时间、会址、对参加会议人员的要求(如准备发言、文件、论文、生活用品等)、注意事项以及筹办会议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会议食宿安排、去会址路线、接洽标志等。有的通知后面还要附上入场凭证或请柬等。总之,要写得清楚、具体,对必须写明的项目无一错漏,以保证会议按预定要求准时召开。

三、通报

(一)通报的概念和种类

1.通报的概念

>5.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如果发文机关在标题中标明,落款时可以省略。

6.成文时间

写在落款之下。

(三)写作要求

(1)指示性通知:须写明提出指示的根据与指示事项,内容要求明确具体。

(2)任免人员的通知:要求写明批准的机关、日期与被任免人员的职务、姓名。

(3)颁布或转发性通知:要求在正文中简短地说明所颁布或转发的公文的制发机关、制发(批准、生效)日期与公文标题以及颁发或转发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被颁布或转发的公文均为通知的附件,须注明附件的序号与标题、件数。

(4)会议通知:要求写明召开会议的名称、目的、议题、时间、会址、对参加会议人员的要求(如准备发言、文件、论文、生活用品等)、注意事项以及筹办会议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会议食宿安排、去会址路线、接洽标志等。有的通知后面还要附上入场凭证或请柬等。总之,要写得清楚、具体,对必须写明的项目无一错漏,以保证会议按预定要求准时召开。

三、通报

公告通知的写作格式 篇2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 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 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 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 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 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通知”写作中常见的几种病误 篇3

關键词:通知;写作;病误;例析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0-01

通知最早出自《汉书·平帝记》中,它有通晓之意,又有把事情告诉别人知道,以及告知事项的文字或口信的意思。1942年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公文体式条例》中第一次将通知用作公文名称。发展到现在,通知已经成为现行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下行文,曾经有人统计过,现在每天发出的公文中有60%是通知,所以通知就有了“公文轻骑兵”的美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通知的写作,往往出现一些病误现象,对于通知的写作,我们应该遵循《条例》和《格式》的规定,不可随心所欲。现就通知写作中常见的病误作如下例析。

一、标题中常见的病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通知的标题,只写《通知》,也有多一点要素的,例如会议通知,就写《会议通知》,以上这样的写法是极不妥当的。一份通知的标题无作者、缺事由,不仅会给机关的文书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而且相似的通知多了后,自己都难以区别,造成混乱。

通知的标题拟制可采用完全式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通知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构成,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也可以采用不完全式标题。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文种组成标题,如《关于2013年度工作会议的通知》。

二、标点符号的病误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而目前一些单位在批转(转发)非法规性文件时,标题拟制中加注书名号,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例如:《X X县人民政府转发X X 县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发展职业院校教育的情况报告〉的通知》。

这份通知的标题,违背了“除批转(转发)法规性文件外,一般不加书名号的规定精神。”,“报告”不是法规性文件,所以在批转(转发)标题的拟制中,应该舍去书名号。

三、主送对象的不明确

一些通知没有主送机关,或者主送机关不明确。例如:“各相关单位”、“各有关部门”等等。这样笼统、不明确的写法是不正确的。

通知应标明主送机关,这是为了有利于通知事项、要求的办理、执行的需要。主送机关的名称一般采用称,也可用规范化的简称。对多个不同性质机关的排列要用标点符号分开,不同性质的机构,两者之间要用逗号,同性质机关的机构,两者之间用顿号。一般不用“各有关单位”这样模糊不明确的泛称。

四、内容不清楚,受文者难以适从

例如,某省教育厅发出一份工作会议通知,其中写道:“11月21日来省厅报到,会期五天”、“各市(区)教育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这份通知存在如下问题:1.“来省厅报到”缺少具体部门,不利于执行。2.“负责同志”外延太大,不明确。

又例如,“今年1月以来,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活动,在公司上下掀起了“爱我岗位,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热潮。……通过学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说明,在当前进一步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十分必要。现将有关材料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是一份属于指示类的通知。X X 市公共汽车总公司根据目前公司服务质量存在的一些个问题,决定在全公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公司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拟稿人对于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以及索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大致还是清楚的。但这一份通知,能不能把要办的事情办好,实现要达到的目的呢?不能。因为撰稿人没有写出怎么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让人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要让人知道“怎么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份通知让受文单位不知道怎样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五、提法自相矛盾,违背逻辑

例如:“各单位必须严格地遵照执行,有特殊的地方,也可以灵活掌握。”一个“严格”,一个“灵活”,逻辑上自相矛盾。

又例如:“今年六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二日连续发生两次强海潮,同时冲毁了厂区码头的两条防波堤坝。”两次强海潮前后相隔时间很长,不可能“同时冲毁……”

六、执行要求脱离发文主旨

例如:“现将《X X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入冬以来,我县多次发生森林大火,这与今冬风高物燥、……关系密切。各乡、镇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若再发生类似事件,将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这是一份发布性通知。它转发的是《X X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知》。正文的发布语,清楚说明了转发公文的名称,表明了态度,同时也提出了执行要求。批示语写的是县里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原因和防止的措施。这些,我们都看不到它们和要转发的公文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不存在指导受文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被转公文的意义。很显然是离开了发文的主旨。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原因和防止措施在批示语里可以讲,但不能孤立讲,要扣紧发文主旨,要以被转发的公文的精神为指导,有分析地讲。森林火灾的发生的确和“风高物燥”、群众“麻痹大意”密切相关。但如果用贯彻执行公文的思想观点去进行指导,就知道,其实“麻痹大意”是缺少了“依法治林、依法护林”的观念,要防止森林火灾,就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牢固树立这方面的观念。按照通知的精神联系实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要求部分如果能够这样联系实际写,就能够很好地让受文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被转发的公文,当然也就不会离开发文的主旨了。

参考文献:

[1]张保忠,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5。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讲座通知 篇4

第12周2009级的论文写作课程就结束了。但是,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对于论文写作的文献引用格式还不胜了解,此决定用第13周的星期一下午4-5节,和第13周星期三下午的第4-5节,在26教学楼的0204教室,分别用两次讲座的方式来讨论一下。两次讲座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容。

这个教室在这两个时间原本安排有二语习得选修课,但是第13周为选修课的阅读周,已经布置了阅读任务,就暂时在这一周不做课堂学习而做课后阅读了。因此,教室是空闲的,可以进行讲座。

在这两个安排的时间里,我任教的论文写作课程的班级的学生,如果有兴趣,欢迎去教室跟我进一步讨论论文写作的格式问题。但是,这是额外的讲座,不是课程要求,如果觉得没有兴趣或者需要的话可以不去。

其他学生有兴趣的也欢迎去。

意见的写作格式 篇5

条文释义

“意见”是对重大问题提见解,对重要事项提出解决办法,或上级机关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提出意

见和建议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意见”作为公文的文种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70年代以前行文中以“意见”作为文种还不多见。到了80年,尽管国家有关公文处理的规定中没有这个文种,但在机关工作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意见”已作为不规范公文文种逐步被人们接受;不过使用中往往用通知的形式印发: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实践中,有些内容的公文,再三斟酌,反复琢磨,只有用”言见”才合适。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完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用“决定”不行,用“通知”不妥,只有用“意见”最合适。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实践创造文种。1993年国务院法制局会同国办秘书局召开修订1987年版的《办法》研讨会时,不少与会者根据机关实际行文中“意见”使用已经较为普遍这一现实.曾建议将“意见”增列入《办法》中的正式文种。同年11月国办印发修订的《办法》,“意见”未被列入正式文种。此后,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意见”终于列为正式文种。2000年8月国务院再次对1993年的《办法》修订时,取消了长期不使用的“指示”,增加“意见”作为正式文种。这样,“意见”被《条例》和《办法》共同列为正式文种,成为通用规范性公文。

格式与写作特点

1.意见可以是下行文,可以是上行文,也可以是平行文。意见的这一特点是其他文砷不具备巨? 意见列人规范性公文文种.佳实吁二„仨二苎文乏熏习更勺灵活、广泛:如《中共中去垣牛三关子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既可以作为建议性意见向上级机关报文,又可以作为指导性、指示性的意见下发。

当然,在行文内容侧重点上将有较大的区别。

2.意见在行文格式上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或者称之为不确定性。即意见可以抬头,也可以不抬头。可以直接行文,也可以要求上一级机关批转。成文时间、落款可以放在文尾,也可放在标题之下。这种行文格式上的特点也是其他文种所没有的。实践中直接上行文、直接下行文应抬头,成文时间、落款应在文尾。印发或批转的意见成文时间和单位往往放在标题之下。

3.意见作为下行文,一般是上级机关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指示性的意见.对重要工作部署作出安排。这类文稿在文字表述上一般是就某重大问题有感而发,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还有指导性意见。因之,情况应真实、准确、简明、扼要;对存在问题的表述应一语中的的,抓住要害,删繁就简,不必列举事例;分析应上升到理性,不可就事论事,而且应条理,针对性强;指导性意见应有一定理论高度。提出解决办法的措施要切实可行,不可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操作性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下行文指导性.一定要防止头重脚轻。情况、问题、分析要简明,把重点放在指导性意见上。不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是意见自大败笔。

4.意见作上行文,一般应是下级机关对重大问题提工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转发。在文字表述上更应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办法、考施上。另外,应当特别注意,凡是本部门职权能解决、能办到的事项,似不必在意见中出现。要体现部门负责的原则。只要本部门能做到的办法、措施,就无必要再向上级建议。只有自身无法解决,本部门、单位的工作涉及其他部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事项,才在意见中表达清楚,争取上级机关认同,以上级机关名义批准、同意、批转、转发,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意见作为上行文,在文头部分应标注签发人姓名,在文尾应加一句“以上意见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的字样,以便作办件运转。

5.实施意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公文文体。实施意见都是下行文。一般是为贯彻上级机关颁布、下发、施行的重要法律、法规、规章和重大政策而行文。在2000年的矛《办法》实施前,这类实施意见在行政机关一般以通知刁名义印发。党委机关几年前即直接行文。实施意见不同于其他作为下行文的意见的特点在于,主题明确,就是围绕上级机关制定的某一重大问题、重大政策,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提出的贯彻意见,具体的解决办法。与其他下行文的意见相比,情况部分要求更简略,甚至不要情况,开门见山,开头即“根据上级某某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行文中可将上级来文精神穿插其中。重点做好上级文件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的文章。如某项重大工作部署,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措施、政策等,都要体现与单位情况结合,切忌照抄照搬。

6.意见作为平行文:在适用范围上一般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部门己三事不.甲互之间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见解—如跨流域河流;·亏染治理.省际、市际、县际边界勘界事项等等:过去使用“函”,相互之间的关于某某问题意见的“函”。新的《办法》实行后,即可以使用意见。如《X X省人民政府关于某某河边界走向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X X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处理意见》。这类意见一是提出见解,带有商榷的意思;二是提出解决的办法,带有建议的性质。使用“意见”作文种就比“函”更加

灵活。

7.意见的行文格式,目前还没有规范的统一要求。常见的有四种:一是上下行文均抬头,有受文单位。上行文作为建议报上一级机关,抬头直书直接上级机关名称:下行文下发指导性意见,与通知一样,受文单位为听属下一级机关、单位。凡抬头的“意见”,行文中落款一骰应放在文尾。与其他上下行文同。二是意见不抬头.与公报、公告同。一般应将制发机关、制发时间敦在标题之下。也有的把落款时间放在文尾。由于“意见”内容一般涉及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制发机关、时间放在标题之下,一目了然,以示庄重。三是批转、转发意见。行文形式上是通知,内容是意见。被批转、转发的意见以上两种情况都有。一般来说应采取抬头的形式,如部门要求党委、政府批转的意见,应有抬头,即意见呈报机关。且在文尾有以上意见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字样,呈报机关、时间在文尾。少数情况也有意见不抬头,制发机关在意见标题之下,文尾没有请求批转的字样。四是印发本机关的工作意见、实施意见。这种文体行政机关在新《办法》实施前比较普遍,即使在党委系统也较常见。主要原因是有些意见中不便表述的内容,在印发通知的导语中表达。应当说在在意见作为通用的正式文种后,印发意见这种情况应逐步被直接

通告的写作格式 篇6

1. 标题

(1)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总署关于打击走私的通告

(2) 由“发文机关”+文种”构成,如~~市人民政府通告

(3) 由“事由”+文种”构成,如~~交通管制通告

(4) 只写“通告“二字

2. 正文

(1) 引言部分,说明制发通告的目的`,原因和根据

(2) 主体部分,具体写明应当遵守和周知的内容,可用“特通知如下”转承 连接

(3) 结尾部分,可针对须执行的有关事项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 作结尾,有时也可不写

3.发文机关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如果通告的标题是由“发文机关”+文种”构成,正文后也可不签署通告发布机关名称

综述的写作格式 篇7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 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 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 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 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 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上一篇:市粮食局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报告下一篇:英语翻译、贸易类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