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精选10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韵母中只有韵头和韵腹的是()。

A、aiB、iangC、uaD、ou

2.“展览馆”前两个音节的连续变调是()。

A、阳平、上声B、阳平、阳平C、半上、半上D、阳平、半上

3.下列四组词中不全是外来词的是()。

A、扑克、幽默B、引擎、海洛因C、基因、咖啡D、白宫、俱乐部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都是单纯词的是()。

A、尼龙、马达、姐妹B、沙发、枇杷、巧妙C、休克、游泳、吩咐D、逻辑、荒唐、葡萄

5.从结构关系的角度看,“小二黑的漂亮”属于()。

A、主谓词组B、动词性词组C、偏正词组D、名词性词组

6.“小王把大门关上了”中的“把大门关上”,从结构类型上看属于()。

A、偏正词组B、动宾词组C、谓词性词组D、体词性词组

7.下面四个句子结构不太协调的是()。

A、家乡一片绿,祖国万年青。B、高高兴兴来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

C、谦虚人常思己过,骄傲者只议人非。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8.下面四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宵云外、耳濡目染 B、一筹莫展、轻歌曼舞 C、一杯黄土、虚与委蛇 D、相形见拙、彬彬有礼

9.下列单韵母中舌位最低的是()。

A、aB、oC、uD、i

10.下列词组中谓语部分属于连动结构的是()。

A、我认为小李说得更好B、连长命令战士开炮C、我举手赞成D、我吓了一跳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子路从而后”中的“后”是()。

A、动词用作名词,“落后”B、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C、名词用作动词,“后面”D、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后面”

2.文中的“丈人”是指()。

A、老年人B、岳父C、巨人D、老百姓

3.“以杖荷蓧”中的“荷”字意思是()。

A、挑B、插C、农具D、荷花

4.“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

A、谁是夫子B、谁称得上是夫子C、说的就是夫子 D、哪个能做夫子

5.“植其杖而芸”中的“植”和“芸”的意思分别是()。

A、“用”和“运送”B、“用”和“除草”C、“种”和“耘田”D、“插”和“除草”

6.“杀鸡为黍而食之”的“为”字是()。

A、介词,给B、介词,做C、动词,煮D、动词,给

7.“见其二子焉”中的“见”是()。

A、使动用法,“使„„拜见”的意思B、使动用法,“使„„出现”的意思

C、动词谓语,“看见”的意思D、动词谓语,“拜见”的意思

8.“使子路反见之”中的“反”字是()。

A、“返”的古字,返回的意思B、“返”的今字,返回的意思C、反过来的意思D、反对的意思

9.“至则行矣”中的“则”是()。

A、副词,有“那么就”的意思B、介词,有“就”的意思

C、连词,有“原来已经”的意思D、连词,有“就”的意思

10.“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是()。

A、代词,指“道”;代词,指“不行”B、动词,到了;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

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复指前面的“道”

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复指前置的“道不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文学形象2.文学批评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括号里填上与作家相对应作品的字母序号:

A.《家》王安忆()

B.《倾城之恋》莫言()

C.《长恨歌》巴金()

D.《透明的红萝卜》沈从文()

E.《边城》张爱玲()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请从以下作家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位,并就其一部(或一篇)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作简述。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钱钟书、冰心、叶圣陶、朱自清、艾青、张爱玲、王安忆、贾平凹、余华、莫言、苏童、王蒙、池莉、张洁、汪曾祺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二位人物形象,人选一位,谈谈您对他的认识与评价。

2.试析《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2.C3.C4.D5.B 6.C7.B8.D9.C10.D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B2.A3.A4.B5.D 6.C7.A8.B9.C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三种形态。三种文学形象在具体的文学文本中往往相互渗透。

2.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特定的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分析和评价。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CDAEB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此题按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参考答题思路:

范进人物评价重在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及名利思想对其人格的扭曲与戕害,以及其身后所展现的追名逐利的深广社会背景。贾宝玉的评价一在他的封建叛逆思想,二在他对男女地位与情感的重新审视。(具体视学生结合小说的评价情况酌情给分,重在有一己之见。)

2、答案要点: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第一主人公,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他的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阶级没落、资产阶级崛起的历史趋势——贵族子弟抛弃贵族阶级的生活原则而资产阶级化。拉斯蒂涅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来巴黎寻找出路。这个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的青年,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他去拜访远房亲戚、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鲍赛昂夫人。夫人给他上了第一课,她告诉他巴黎成功的秘决:越没心肝,升得越快,并让他去追求银行家纽兴根的太太丹斐纳,以此作为向上爬的跳板。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逃牙口伏脱冷又告诉他另一条发财致富的秘决:谋财害命。不久,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魂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象狗一样的惨死在伏盖公寓;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锒铛入狱。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铭心刻骨的人生三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从而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普通话音节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是()。

A、韵头B、韵腹C、韵尾D、声母

2.普通话声母中,既不能跟所有的开口呼韵母相拼,也不能够跟所有的合口呼韵母相拼的是()。

A、舌尖前音B、双唇音C、舌面音D、舌尖中音

3.下列四组词中都是叠音词的是()。

A、爹爹、妈妈B、悄悄、常常C、瑟瑟、翩翩D、看看、想想

4.词组“老人也可以接待”多义的原因是()。

A、词的多义B、结构层次不同C、结构关系不同D、语义关系不同

5.“不要老迟到”中的“老”一词的意义是()。

A、基本义B、引申义C、比喻义D、借代义

6.“下雨了。”是()。

A、省略句B、名词句C、非主谓句D、主谓句

7.下面四句话中用了具有明显感情色彩词语的一句是()。

A、他的突然来到使大家很激动。B、这些人是他纠集来的。

C、月亮从云层中走出来。D、妈妈想死你了。

8.下列句子中只有()用了比喻。

A、他要能像你一样,准能考上。B、这孩子长得并不像他父亲。

C、星星眨着眼睛,仿佛是要说话。D、想想个人的未来,也为我的朋友——书籍担一份心。

9.下列合成词中都是由词根复合而成的是()。

A、船头、健儿B、石头、木头C、老虎、老人D、女性、阿姨

10.“他嘴巴噘得能拴住驴”中用了()修辞格。

A、比喻B、借代C、比拟D、映衬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1.“晋灵公不君”中的“君”是()。

A、名词用如动词,“做君主”的意思B、名词用如动词,“行君道”的意思

C、名词用作状语,“像君主”的意思D、名词用作状语,“为君王”的意思

2.“厚敛以彫墙”中的“厚敛”是()。

A、“厚颜无耻”的意思B、“小心收敛”的意思C、“加重征税”的意思 D、“到处搜刮”的意思

3.“而观其辟丸也”中的“辟”是()。

A、“避” 的异体字B、“避” 的通假字C、“避” 的古字D、“避” 的今字

4.“宰夫胹熊蹯不孰”中的“孰”是()。

A、“熟” 的异体字B、“熟” 的通假字C、“熟” 的古字D、“熟” 的今字

5.“寘诸畚”中“诸”()。

A、是“之乎”的合音词B、是“之于”的合音词 C、同代词“之” D、同介词“于”

6.“莫之继也”是()。

A、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B、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C、用“之”复指的宾语前置D、强调宾语“莫”因此前置

7.“三进及溜”中的“溜”是()。

A、“留”的通假字,停留的意思B、“遛”的通假字,遛达的意思

C、“馏”的通假字,留饭的意思D、“霤”的通假字,指房檐

8.“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的“莫”是()。

A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的意思B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什么”的意思

C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思D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谁”的意思

9.“鲜克有终”中的“鲜克”的意思分别是()。

A 少、能B 多、能C 新鲜、能够D 鲜艳、克服

10. “夫如是”中的“是”相当于()。

A 判断词,是B连词,因此C近指代词,此D远指代词,彼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文学体裁2.文学语言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括号里填上与作家相对应作品的字母序号:

A.《春之声》杨绛()

B.《文化苦旅》老舍()

C.《正红旗下》陈忠实()

D.《将饮茶》王蒙()

E.《白鹿原》余秋雨()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请从以下作家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位,并就其一部(或一篇)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作简述。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钱钟书、冰心、叶圣陶、朱自清、艾青、张爱玲、王安忆、贾平凹、余华、莫言、苏童、王蒙、池莉、张洁、汪曾祺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成就。

2.试分析《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2.B3.B4.A5.C 6.A7.D8.B9.A10.B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B2.C3.C4.C5.B 6.B7.D8.A9.A10.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由为文学文本的语言运用、结构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

2.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指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文采的情感化语言。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CEAB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此题按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答案要点:《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3)对话语言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

(具体视学生结合《史记》作品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2、答案要点:

(1)于连是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出身于小业主家庭,天资聪明,崇拜那破仑,一心想出人头地。他踏进人生竞技场的第一步是给市长的孩子当家庭教师。于连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平民意识,对庸俗无能的市长抱鄙视的态度。

(2)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关系暴露后,于连进了神学院。在神学院尔虞我诈的险恶环境中,于连施展伪善的本领,博得了彼拉院长的赏识。院长受排挤被迫离职后,于连被彼拉介绍给巴黎的木尔侯爵当秘书。在那里于连的平民意识逐渐消失,自觉地为反动势力效劳,他征服了侯爵高傲的女儿,他的野心似乎就要实现。

(3)教会迫使德·瑞那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于连的幻想变成了泡影。他向昔日的情人开了两枪,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于连的平民意识又恢复了。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统治阶牺牲晶,看清了整个社会的伪善和欺诈,他拒绝上诉忏悔,以示他对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的抗议,最后被判处死刑。于连最终又恢复他的反抗性。

(4)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他的爱憎、追求和最后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一时期被排斥于政权之外的中下层资产阶级青年是典型的。他对现存制度的反抗,明显带有阶级的性质。但他的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他所追求的发迹和飞升,不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目标,也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这种个人主义反抗者一旦个人追求得到满足,很容易同现实妥协。司汤达以深刻的笔锋真实地揭示了一个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反抗性、妥协性和动摇性,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复辟的思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音节中只有组的韵母相同。

A.weizhuiguiB.bitiziC.qishijiD.quanzhuanyuan2、合成词“说明”的结构方式是。

A.陈述式B.并列式C.补充式D.支配式

3、句子中的词语音节配合恰当。

A.要学习这种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益的品格B.这种植物的名繁多,初步统计不少于10种C.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D.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力

4、下列词语只有不是同义词。

A.妈妈—母亲B.蚕食—侵蚀C.妇女—巾帼D.高大—高尚

5、下列词语中只有组词和“打击”词性相同。

A.加以、擅自、理想B.将来、进行、从此C.整理、切磋、战争D.投诉、忍受、容许

6、“向雷锋同志学习”从第一层看是

A.述补短语B.方位短语C.介词短语D.状中短语

7、下列句子只有是复句。

A.前任领导遗留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B.无论什么人,都要服从组织纪律。

C.因为领唱缺席的缘故,合唱排练停了一周。D.由于天降暴雨,他们的损失十分惨重。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是对偶中的A.反对B.串对C.严对D.宽对

9、通知、布告、启事属于。

A.事务语体B.政论语体C.科学语体D.文学语体

10、“既爽朗又热情,这就是她的性格。”这句话是

A.长句B.否定句C.散句D.整句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仅得免其死耳”中的“仅”是()。

A、“能”的意思B、“才”的意思C、“或者”的意思D、“不”的意思

2.“高枕而卧”中的“高枕”是()。

A、“高的枕头”的意思 B、“枕头的高处”的意思C、“垫高枕头”的意思D、一种枕头的名称

3.“请为君复凿二窟”中的“为”是()。

A、介词,凭B、动词,拿C、介词,替D、动词,认为

4.“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中的“金”是()。

A、一种铜质货币B、黄金C、金属D、白银

5.“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中“放”的意思是()。

A、安排B、放逐C、安放D、解职

6.“梁王虚上位”中的“虚”是()。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虚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C、“空虚”的意思D、“虚无”的意思

7.“千金,重币也”中的“重币”是()。

A、双重的钱币B、双重的礼物C、厚重的钱币D、厚重的礼物

8.“百乘,显使也”是()。

A、判断句B、描述句C、陈述句D、疑问句

9.“齐其闻之矣”中的“其”的意思是()。

A、语气助词,表示肯定B、语气助词,表示测度

C、指示代词,作主语,他们D、指示代词,作定语,他们的10.“梁使三反”中的“三反”是()。

A、反对三次B、返回三次C、往返三次D、造反三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文学媒介2.文学典型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括号里填上与作家相对应作品的字母序号:

A.《布礼》杨绛()

B.《文化苦旅》老舍()

C.《四世同堂》陈忠实()

D.《干校六记》王蒙()

E.《白鹿原》余秋雨()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请从以下作家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位,并就其一部(或一篇)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作简述。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钱钟书、冰心、叶圣陶、朱自清、艾青、张爱玲、王安忆、贾平凹、余华、莫言、苏童、王蒙、池莉、张洁、汪曾祺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赏析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一词。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红与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2.C3.C4.D5.D6.D7.D8.C9.A10.C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B2.C3.C4.A5.B6.B7.D8.A9.B10.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参考答案:文学媒介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

2.参考答案:文学典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象,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典型常常比其他的一般的文学形象更鲜明、更富有魅力。文学典型具有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和感染性。

四、搭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CEAB

五、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此题按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此题按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具体视学生结合词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重在有一己之创见。)

2、答案要点:

(1)《红与黑》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现实主义杰作。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取典型的材料,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塑造,反映时代特征。《红与黑》主要描写了三个典型的环境:充满唯利是图气氛的维立叶尔、阴森的贝藏松神学院、阴谋与权力中心巴黎。这些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2)作品表现了作家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在小说中心人物于连形象的塑造中,作家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对于于连复杂性格的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篇2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

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提供了创新精神动力。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东方文化与创造教育》一文中说:“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公义、义务、和谐、礼让和恕道,可以为人类社群提供宽广的人文视野。如个人的身体、认知、灵觉和神明的全面发展;个人与社会(家国天下)的健康互动;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东方文化可以为创造教育提供精神资源并丰富西方启蒙心态所体现的人文视域。”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否具有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将直接影响未来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形成与否,进而影响中国未来创新人才质量的高低。只有教师培养了学生公义、责任、和谐等东方思想,形成了个人与社会自然健康互动的意识、天道酬勤的观念,有张扬的个性、强悍的意志力、丰盈的精神及健全的意识,个体与群体、科学与人文统一,才能使未来的创新人才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和不竭的创新动力。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二、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举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举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的必备素质。人文精神应从两方面加强。第一,基本的人文素质。例如,有丰富的人性、人权、人道意识;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学会生存;真诚乐观,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爱好、有追求,有正义感且宽容大度;有气质、有气魄,会展示自我,有张扬的个性优势,等等。第二,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重视培养大胆质疑、见解独到的民主学习精神,等等。这样,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就不会再“一讲到底”、“死记硬背”,他们将激活语文课堂,实施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从现实意义来看,教师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教师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从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1]。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

1.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师不必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

2.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师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要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去发现、思考、创新。

四、优化创新心理素质,造就创新品格

1. 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

创新的教育意识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2)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因此,它是促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动力之一,会促使其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和教研中坚持教改,不断创新。

2. 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其突出表现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两种思维能力。收敛式思维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受确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规范约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发散式思维则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思如泉涌。它不拘泥于一种思路,而是从较少的信息得出多种结论,有迅速流畅、灵活变通和独特三种特征。

五、做“学习型”的语文教师

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两方面的学习,以适应创新教育。第一是知识的理论学习,形成创新理念。第二是有关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学习。在知识方面,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和社会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自己的知识与时代同步。在课上引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当代语言现象加以探讨和引导,无疑能丰富学习内容,易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当然学生需要先学习相关的网络语言知识和相应的评价能力。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科技时代对创新型教师提出的要求。网络技术的超时空性、自主性、协调性、交互性、个性化等优势特点,对自学、教学和创新都有很大帮助。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为时空分散的人们提供了“面对面”的学习机会。

摘要:实施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 对创新人才的影响最早、最久、最深、最远。因此,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前瞻性, 重视该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建构, 为创新教育培养预备队, 为造就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基。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特点,实用性,创新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篇3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篇4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6.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7.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端正务实的学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法制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法律语言、文艺理论、艺术美学。

主要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专论、影视文学研究、戏曲文学原理、文学创作与实践、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思潮、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法律语言研究、法制文学研究、文学与法律、修辞学、大众文化等。专业特色:本专业在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学与法学、语言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其独创性和开创性,并具有极大的提

高拓展研究层次的空间。主要培养从事普法文化工作的创作人员以及各大媒体、报刊、文化传媒机构等所亟需的具有法学知识背景的编采人员;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培养兼具文学和法律素养的高级工作人员;为高校、科研单位等培养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人员与教育工作者。

就业方向: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是设立此专业的就业保障。目前,文化事业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社会团体等均可从事各项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人简历,请允许我做自我介绍。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05年6月毕业。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如需材料及进一步了解请与我校或与我本人联系。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兴旺发达。

切盼佳音!

此致

敬礼!

自我简介

韦春雪,女,中共预备党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广西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普通话流利标准,硬笔字和粉笔字规范美观。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历史等名著书籍,有很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汲取精华。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服务于教学。写作能力突出,能熟练撰写活动计划、方案、总结和报告等,曾多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奖。工作能力突出,担任文学院09级大学生助理班主任和班级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多次策划组织大型的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广西师院文学院青年自愿者服务工作,担任南宁市十八中和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负责人,担任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曾去崇左市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

诚信、执着、热情的我忠诚希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光与热。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叫韦春雪,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是我从小的理想,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准备着。2010年10月到12月我去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获得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的称号。

一、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

我在大一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评为“党校学习积极分子”,现在已经光荣入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大局意识。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时刻关注党的教育政策,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西部地区的三尺讲台。

二、提升从事教师职业的技能与素养

我注重提升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各项技能与素养。学习上,成绩优秀,专业基础牢固,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2010年4月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普通话标准,第一次考试就通过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语言表达能力强;书写能力好,曾获得学院“三字一画”粉笔字拉力赛三等奖;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常阅读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动态。工作上,曾任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的校外辅导团负责人、南宁市十八中的校外辅导员,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称号;长期担任文学院09级助理班主任和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曾担任“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担任策划和组织过大型活动,组织

大学生志愿者去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方搞活动,具备了较强组织及协调能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培育突出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我立志成为学生的“读写”楷模,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历史、人文、美学等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经常练笔,并在学院文学网站和学科论文集发表了多篇文章,2010年4月荣获“广西师范学院心协举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6月在广西师范学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往昔今日”迎校庆主题征稿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学习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愿借您伯乐慧眼,始我千里之行。如果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定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持之以恒的态度完成任务,诚挚地向您推荐我自己,盼望能成为教学杏坛的一名新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上我的一片赤诚。诚盼您的佳音!恭祝您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自荐人:

二 ○ 一 ○年 十二月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谙透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能成为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历 篇5

姓名: xxx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7年09月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大专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外语水平: 英语(一般)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2年

联系方式: ***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培训机构、教育、科研院所

期望职位: 部门助理/秘书/文员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工作经验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任职;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金太阳幼儿园任教师.自我评价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历 篇6

姓名:王XX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联系电话:1370000xxxx 手机:1370000xxxx

联系地址:中山市石岐XX大街10号 邮编:528400

Email: 12345678@sohu.com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9--.7 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在读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9--.7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士

另:其他培训情况

*擅长利用Internet进行各种网际信息交流,具有一定网站建设、规划经验

*熟练运用操作html、Frontpage等工具制作各类网页及特效图

*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

工作经历

*.8---至今 《乡镇企业报》编辑

*1998.9---1999.7 《中国电影报》外国电影版记者

*1997.9---1998.9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对外汉语教师

自我评价

我相信,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历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7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社会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是偏向于实用型和复合型的, 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 而且过分侧重理论和专业知识, 却忽视了实践应用和综合知识。所以, 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这就造成了这一专业的学生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前景。很多学生最后从事的工作都无法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等。例如, 部分学校还是将专业理论视为教学重点的主要方向, 这就导致了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等课程中一直重复出现有关理论知识, 但一些技能性和实践性知识却很欠缺, 而这些往往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性, 诸如编辑技能和文秘写作等。这就促使理论和实践之间发生脱节、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严重的错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十分欠缺等问题出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这就对发展学生的一些实用技能造成局限, 因而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不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无法学以致用。

(二) 培养理念存在偏差。

有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的培养理念和教学理想往往是作家与文学作品的创作, 同时学校也视之为教学考核和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准。实际上这种教学理念是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的。在这样的培养理念指导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难以找到与当今社会的契合点, 更难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他们创作出来的多是空洞无物的文学内容, 多是关于风花雪月的, 这就不具备社会适用性。

(三) 落后的教学模式。

就教学模式而言, 如今的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还是沿用了中学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满堂灌”式教学, 很少尝试采用其他新的教学模式。尽管不少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也积极使用。但也与黑板无异, 只是硬搬硬挪, 只愿投入少量的精力到课件制作上。这种情况的教学摸式, 使得汉语言文学丢失了其应有的趣味性, 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此自然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二、新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新的社会需求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级现代人才, 他们的文科知识结构十分完善, 他们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理论十分全面, 他们的人文素养较为深厚。他们既能胜任管理、领导和研究性工作, 又能胜任出版编辑创作和文秘等技能性工作。为了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高校一定要着力促进学生就业, 并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便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1]。

(一) 合理设置课程。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才能尽早实现教学目的, 这也是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核心。高校需要将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起来, 着力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

1. 整合好传统的基础性课程。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十多门,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等, 可是这些课程之间普遍存在知识重复的现象, 这就直接造成了教师的重复讲授和学生的重复学习, 这就大大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整合、提炼和精简课程内容, 可以使这种耗费得到有效避免。例如, 可以整合不同课程的相同知识点从而进行集中的讲授。还可以在专业课程上增加诸如《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和《世界文化史》之类的国外的专业相关理论[2]。

2. 在教学规划中引入应用性课程。

引入应用性课程可以有效缓解上述存在的问题, 即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无法适应的问题, 有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帮助该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性技能, 从而使其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大大提高。

3. 丰富综合素质课程的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技艺术、外语、教育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高校不可忽视这些内容, 而是要将其积极纳入选修课程的范围之内, 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最大程度地提升其人文素养水平。此外, 还需要对实践教学的有关课程进行补充开设, 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1.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校要努力为汉语言专业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为其牵线搭桥, 使其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际的岗位上, 学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写作、编辑和策划等技能, 从而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之间的有效接轨。学生按照了解的岗位需求来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校方要积极建立实习基地。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实习实践不可忽视。高校应该着眼于学校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将具有该专业特色的实习基地积极建立起来, 同时开展校企合作, 长期与实习单位维持稳定合作关系, 这样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形成了, 如此学生的实习实践就能有序地开展,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得到逐步提高。实习基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而且可以拉近学生和用人单位实习岗位之间的距离。就高校方面来说, 经过了学生的实践, 考察其最终实践结果以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情况, 最终就可以将社会对该类人才需求的最新动向掌握好, 高校也可以据此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深化,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3]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既需要掌握文学理论专业知识, 还要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 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方面的难题。要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就要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专业知识结构要全面且具有综合性, 其专业理论及相关理论要足够丰富, 其教学能力要很强。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 要求这类教师有机地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很少有这类教师。高校需要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方案,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从而使得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具有更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为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强大的助力。

(四) 积极引进国外汉语言专业优秀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理论。

在国外,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以泰国为例, 泰国高校的汉语言专业的文化教学是很具普遍性的。因为学生大多数都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也对学生的这种需求给予了的高度重视。另外各学校还都将中国文化知识这一教学内容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不论是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还是一些隐性课程的建设等, 在很多的环节都给予其很好的保障。而泰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普遍性, 主要还是由于泰国社会对高层次汉语人才有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突出的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技能, 而且也要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十分熟悉。可见要将汉语言文化教学真正视为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一定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泰国高校汉语言专业文化教学兼有语言和文化教学两种功能。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课程, 表现为“文化内容+语言技能”。教师在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 花很多时间用于语言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泰国汉语言专业文化教学已经形成了本国特色, “泰国华侨”、“中泰交流”等一些文化课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国也应该积极打造出自己的本土特色。

三、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 社会形势和市场有着万千变化, 这就需要高校相应地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高校应该明确这一点, 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 从而使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可以满足社会需求, 可以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上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影视文学课程可行性初探——以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 2011, 10

[2] .邵斌.财经院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篇8

[关键词]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汉语言文学;人才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文学理论素养及基本理论知识的传统人文学科。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实际应用性学科的最大的特点。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相对于新兴的科目,人们还是较多的重视我国传统学科;劣势在于,传统学科的人才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供过于求,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有创新,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及人才的就业情况得到蓬勃发展。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漫长,地位突出,是各大高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其学科定位主要是定向培养具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人文素养的专业型人才。中文专业不仅历史悠久,并且学科发展相对成熟,影响深远,吸引了广大莘莘学子学习该门学科。但是汉语言专业不是应用型学科,纵使在现代大学体系中它具有稳定、认知度广等一系列优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能的发展,如机械、工程、计算机、建筑等一些理工类的学科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人们在就业中不再看重传统学科的稳定性,反而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异军突起。

为何会产生这一结果,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份毕业生调查,有45.5%的人认为中文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社会适应性不够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包括无法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对公文的写作不熟悉(18.4%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应用性文本生疏”)等;书生气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23.7%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人际关系难于处理”);在所学转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有54.8%的毕业生认为中文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实用的技能,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少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学习传统类型学科的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知识转化能力低,付出与结果不成正比;其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欠缺沟通能力;其三是思维能力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其四是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如何让这些软肋不再成为毕业生就业的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开辟一条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2、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结合教育的必然性

我国目前大多数岗位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人才,理论上传统的汉语言专业应该符合这一要求,但实际上,由于该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多年不发生变化,很多内容过于陈旧,已经无法实现培养知识复合型与能力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中的存在感并不高,甚至认为读大学還不如上技校,技校至少能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且具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为了遏制这一局面,就有必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领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不仅要与社会接轨,还要积极提高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结合的道路。

推进产学结合道路不仅包容了传统学科的劣势,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是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然要求。加强实践性、应用性在中文专业中的应用,多与相关产业部门进行沟通,在不改变该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让相关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就不会产生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的负担。一般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三种探索产学结合道路的模式。一是为了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双方可以采取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相关行业或单位在该专业上的优势,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参与到政府、企业及教师承接的各种课题研究中,将教学科研与产学合作教育相结合,开辟一种新型模式;三是利用汉语言专业在应用上具有广泛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带动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形式在各个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增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

3、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实践证明,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此,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方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正确的质量意识、鲜明的特色意识、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和教育营销观念等。其次在质量意识上,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式,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教育,尽量克服规模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专业设置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办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培养具备特色的人才,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再次在学生本位方面,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首位,真正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大幅度提高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同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为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科研教学并重,尊重劳动和首创,真正提高待遇,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尽快形成骨干教师群体。再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擅长,这是新的教育观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勤钻研、善应用、能创新、会创业的职业能力,并最终在某一职业领域内达到高人一等的技能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传统学科的就业形势,就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将产学结合这一教育方式应用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些成果,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亦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在文科专业中继续进行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剑.构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3)

[2]宋丽娜.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企业导报,2012(11)

[3]廉串德,石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4(09)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招生 篇9

一、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批准开设的开放教育专业。该专业既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又充分照顾电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开设了具有社会广泛应用前景的选修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全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编著,中央电大结合电大学生实际精心编写了辅导教材。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兼职教师队伍全部具有中高级职称,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许多教师还师从我国著名学者。该专业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各企事业单位文字工作者、办公室管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获取相应学历、学位的理想途径。诚挚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报读。

二、学生事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深圳广播电视大学2002开设的专业。办学至今,已有众多毕业生、在校生活跃在深圳市各条战线上。06届毕业生秦锦屏在多家刊物上发表诗文,著有诗文集《落在睫毛上的雪》等作品,其所编著的《挂牌》、《父老乡亲》、《开会》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金奖,其2006年7月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中篇小说《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作为打工者文学在07年的深圳市文博会上展出。2007级学生程鲲也已在《散文》等多家杂志上发表文章。

三、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文论专题等选修课程:秘书资格证书(1)(2)、艺术欣赏、专题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四、获取学位的条件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办的专业。学生所修课程全部合格,通过学位英语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语言学概论、古代文论三课程70分以上,即可获取武汉大学学士学位。

五、名师介绍

陶涛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书法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师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珈璐等著名学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篇10

1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流向调查及趋势分析

为真实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准确地了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通过两种方式对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是通过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查阅了近四届毕业生详细的就业统计资料和数据,二是寻找毕业班各位辅导员的帮助,获得每届毕业班的qq群和微信群,主动与已经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进行联系,

通过追踪调查对他们的就业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企业是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领域,而通过参加考试到中小学担任教师和考上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以及其它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的比例却是较低。

这说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虽然不低,但就业流向的基本趋势却是日益走向了多元化。

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就业主要流向主要是以下领域:一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文字工作部门,二是教育系统。

但在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跻身于党政机关、教育服务工作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文字工作部门的每年加起来最高的还不足30%。

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岗位是:文秘、文案策划、行政助理、行政前台、前台文员、前台接待、平面设计师、市场专员等,占了就业岗位的70%以上。

由此可见在日益猛烈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主要就业去向已经完全被颠覆了,多元化趋势已经显现并将继续增强。

而传统的不重视就业去向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在市场需求多元化趋势面前,难以适应,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转化率较低;第二,学生社会化程度不高,较少与社会直接接触,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第三,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第四,实践动手操作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能力不强等。

基于此,一个摆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者面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积极探索并尽快建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多元化就业趋势下的职业素养的培训,满足地方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定位没有个性化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直接适应社会相应职业与岗位的需求”[1]。

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以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学校定位为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是作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业定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仍就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为主要目标,没有超越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局限,对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重视不够,没有构建起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2.2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

受意识形态对文学渗透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习惯性地承接了传统,依然是将重心集中在传统专业课上,侧重于学科科研、理论教学。

以池州学院汉语言专业为例,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理论等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中占据70%以上的比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学科地位很高。

而一些应用型的课程占据的份量太少,且地位不高。

而处在时代前沿且有较强实用性的网络编辑学、现代办公技术等新兴课程和广告设计、DV制作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因为师资力量薄弱或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很少甚至是几乎不开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所存在的体系单薄,知识信息量小,内容陈旧、重复等问题,必然会带来毕业生“所学非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而且长期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当然就没有办法去实现“要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来从事和提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2.3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陈旧单一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基本上还处在还比较陈旧和单一化的状态,主要是以书面考试和小型论文写作为主,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其依据基本上是以笔试的成绩、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上的表现这三部分为主,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重视不足,比如对学生的视野广度、交际交往及职业规划等非专业能力,其评价标准不是很明确,且执行的力度也很弱,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而大学里党员的培养、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以及优秀学生的选定,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学生智育成绩的。

这种以检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主的评价体系,淡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必然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1确立应用能力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对应的社会职业来看,不管是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还是大中文覆盖的职业,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中文方面的专业应用能力。

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有现实性,又要具有前瞻性,应紧扣学校办学定位,积极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逐渐由传统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转变为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可以按照“基础性+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质量为目标。

这里的“基础性”、“合格”是指学生能具有较好人文素养和文化功底,“特色化”、“特长”是指学生能掌握现代社会实际岗位所必须的核心工作能力,这样结合起来,学生的就业能力必然能大大增强。

3.2构建应用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基本理念”。

这就要求理论知识学习最终还要转化为专业应用能力。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应用能力具体可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这两大类。

专业基础能力具有共性和基础性,包括所有大中文覆盖职业都需要的中文专业应用能力,如口语表达、书面写作以及文本解读和鉴赏等能力。

专业岗位能力是本专业所对应的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行政管理、文秘、新闻、广告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是直接根据职业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细分化能力。

由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改革课程的设置,应以这两个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为目标。

第一,通过优化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普通话、教师口语等十余门课程必不可少,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性和精干性课程。

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以及申论写作等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

另外还有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史及作品、古代文学史及作品、外国文学史及作品、影视文学、相关拓展性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鉴赏能力。

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保证专业教育的规格,避免出现片面强调应用性而不注意本科教育水平的现象。

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开设,提高学生专业岗位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包含有师范和非师范方向,师范类专业岗位能力主要包含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综合性能力。

除此之外,考虑到很多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教育工作,课程设置上还应增加应用文写作、言语交际学、朗诵、演讲、辩论等实用性课程。

上一篇:在纪念中国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小学中秋班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