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了贯彻柞水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县、中心学校有关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出色完成今年县职中招生输送任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柞水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确保我校职业高中招生任务顺利完成。

二、组织领导

召开教师会,宣传2014年职高招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招生工作的政策性、纪律性,全体教师要高度认识职高招生工作的重要性,招生工作不能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孟晓涛

副组长:陈昌水

成员:李忠旗张朝宝赵安禄梅林海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邀请中职学校领导、学生到校开设讲座,进行中职教育、政策法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等宣传。把中职学校教育宣传做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家庭。转变家长、社会对中职教育的片面认识。尤其是加强中职招生政策的宣传工作,切实把《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2、召开中职招生动员会,深入分析学生的现状与发展,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得失,宣传教育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让他们体会到中考分流不是歧视,而是为他们谋划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3、领导小组成员分组分批对意向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4、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深入瞄准目标学生家庭做动员。

5、抓住九年级即将毕业离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动员工作。

6、制定好学校中职招生考核奖励制度,激发广大教师中职招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招生。

7、开好“三个会”:(1)是开好九年级班主任会。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指导者和第一责任人。要向班主任传达县中招会议精神,了解中招工作的政策和规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职政策,动员学生积极填报中职学校。(2)是开好家长会。家长对考生填报志愿影响很大,要全力开好家长会,积极宣传中招政策和规定,加强国家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使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帮助家长了解我县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情况,让家长能根据子女的学习情况科学填报志愿,合理分流,促进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3)是开好学生会。向学生宣传中招政策和规定,帮助学生了解中等教育发展状况,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动员部分学生的志愿只填职业学校。

四、具体工作安排

春秋季阶段均按以下步骤进行职高招生工作。

1、宣传发动。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分流与中职招生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教室宣传栏和学校宣传栏,出好职教和我县招生学校宣传专版,并定期更换;召开班主任会、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主动和行政村委联系,开好行政村干部会,宣传职业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配合县局组织到校的集中宣传。

2、填写2014年春季中职招生意向登记表

安全、适当组织初中毕业生赴职校参观,熟悉职校发展现状,激励学生就读职高。班主任及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并填写2014年春季中职招生意向登记表

3、走访送读

4、实行包班制:具体分工如下:九(1)班——李忠旗,九

(2)班——张朝宝,九(3)班——赵安禄,九(4)班——梅林海。上门走访,及时送学生到职高读书。

5、给全体毕业班学生家长一封信。动员家长送子女读职高。

五、招生纪律:

1、认真对待中职招生工作,以讲政治的态度对待职高招生,严肃招生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干扰中职招生工作的任何杂音。

2、明确本次中职招生工作与相关责任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考核中的三挂钩。

3、严禁生源单位和个人私下联系、接洽不具在我市招生资格的职业学校;

4、严禁有偿招生,买卖或变相买卖生源;

5、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准确、规范上报中职招生信息、进度等。

柞水县曹坪中学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2

1. 基于隐性知识建构和生成的知识观

不同的人才类型对应的知识生成和转换模式是不同的:学术、研究的能力是内隐的, 但支撑其隐性存在的基础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显性的概念与原理;而技能、技艺、技术的能力是外显的, 支撑其显性存在的基础则是在习得过程中获取的隐性的经验和策略。所以, 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知识生成模式应以“显性——显性———隐性”为主, 而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的知识生成模式应以“隐性———隐性——显性”为主。由于职教的教育对象擅长形象思维者居多, 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以学生隐性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为逻辑起点。

项目教学打破了职教教学过分侧重显性知识传授的传统, 强调“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结”, 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知识的组织和经验的增长。这就符合了职校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以及从整体到部分的认知顺序, 在显性知识内化和隐性知识生成的动态作用过程中为发展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 基于问题、任务与情景整合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强调问题解决的循序渐进性, 强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经验表征的框架, 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习者展示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规范,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 帮助自己建构理解和发展相关的问题解决技能。这就打破了把学习视为知识传递与累积过程的教学传统, 使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 情景学习理论认为, 当学习的内容和结果要求的是一种肯定的、可以定义的成就, 或一种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和教师可控制的环境时, 行为主义模式或许行得通;但当学习内容和结果允许一系列可能的反应出现, 学生要比教师对学习环境进行更多的控制时, 情景因素就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

建构主义与情景学习理论为项目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学习论基础。项目教学是围绕具体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整合、学习的模式。这首先是基于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都具有很强的情景依赖性的考虑。如果职校的学生对与他们的专业或工种相关的工作情境一无所知, 那么他们只能在纯粹的文字层面对知识进行表征, 而不能进行实际应用层面的意义建构, 因此只能算是“虚假的学习”。项目教学中引导性问题的设计则是基于实现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进行整合的考虑, 因为只有实现两者的整合才能顺利、完整地完成工作任务, 而“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纽带是实践性问题, 是产生于工作实践、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的问题”。因而项目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真正的在工作情景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问题引导下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主要涉及两类知识, 一是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 主要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二是经验与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传统学科课程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 而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则以建构隐性的过程性知识为主。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组织内容, 虽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展开, 但与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心理顺序不一致, 因而会在知识的序化过程中出现冲突;而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却将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相对应,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 实现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

项目教学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相对应的。项目课程认为, 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完成任务能力相融合的产物。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必须彻底改变以单纯知识学习为目标的学科课程体系, 注重挖掘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知识, 并帮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获得相关知识;其次, 职教课程还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 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因此, 项目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 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4.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其教学内容的岗位对应性、资格标准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典型性使得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行动”,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这一目标指引下,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 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基于职业情景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独立地计划、实施、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来开展教学。

项目教学就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个典型模式。它强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围绕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分工、组织和安排, 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积极地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策略的探索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工作任务建立有机联系。整个项目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提供的一项合乎实际要求的服务, 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的标准。

二、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角度看项目教学的实施需求

1. 基于学会认知的维度

进入21世纪以来, 知识自身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革新在无限加速。这使人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 仅依靠死记硬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是行不通的, 人类要想不落伍于整个时代, 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进行更新。所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学会认知”作为未来教育所必须形成的四种学习能力的首要能力, 旨在使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摆脱原有认知方式和活动规则对思维的束缚, 由被动的认知转为主动的认知, 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最终奠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而项目教学是旨在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教学。职教的项目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展开的。表面看, 强调“职业能力”似乎更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而未将“知识”与“求知”摆在重要层面。实际上, 这里的“职业能力”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它不仅要求学生围绕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能在众多知识中进行合理的、有价值的选择, 更要求学生能够将选择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运用到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 而这些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要求恰恰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基于学会做事的维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对学历的推崇到对能力的提倡, 再到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视, 人才规格的内涵日益丰富。对职业人才来说, 树立健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 以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是当代职业教育应重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这正是项目教学所特别重视的。项目教学是围绕具体工作任务组织、展开的教学, 这些工作任务或直接来源于工作岗位的需要, 或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相对应重新进行项目设计, 但无论怎样, 项目教学都没有孤立地看待个体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 没有仅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联系个体与岗位的纽带, 而是注重岗位的社会性, 注重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的整体性, 强调“个体首先要进入这个组成的社会过程, 才可能进入它的工作过程”, 因而重视与职业岗位的社会性联系紧密的职业态度的养成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培养“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入工作岗位的个体”。

3. 基于学会生存的维度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的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谭松华指出:“工业社会时期的劳动者, 在泰勒制的管理下能够按照岗位规范化的要求完成岗位工作, 就可以成为工业社会的合格的工作者。而知识社会的工作经常会发生变化, 面对的是很多非常规的问题。因此, 知识社会的工作者不仅要按照岗位规范去完成岗位工作, 而且要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或者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职教也要相应地从传统的“工具性”谋生型教育, 向“发展型”适应性教育转变。要求现代职教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既重视培养学生与工作岗位对应的基本专业技能, 又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能力。

而项目教学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为追求的。传统观点认为职教的课程与教学若是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就必然导致对知识的忽略, 从而影响学生基本素质养成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然而, 项目教学并非以学生动作技能训练达到熟练化的要求为目标, 而以能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 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 达到在某一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化为目标的。而“个体在某一领域越熟练,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 他就越容易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因而就业适应能力也越强;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看, 他所获得的就业资源会越多, 因而重新获得职业的机会也会越多”。可见, 项目教学也是积极关注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发展的。

4. 基于学会合作的维度

当前的工作结构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细的劳动分工正逐渐遭到淘汰, 每个人在本职工作中都必须兼顾到自己的工作对整体活动的计划、执行和监控等环节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就使个人和组织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效率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这就对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就是通过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来顺应职业领域对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要求的。它主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来确定工作任务, 要求学生围绕工作任务来设计任务完成的具体路径以及实现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要求小组成员各取所长, 为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出谋划策;要求每个成员必须能够担当起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将影响小组整体活动的结果。而学习好坏的标准是以小组活动的结果———产品或服务来衡量的, 不是以个人的学习基础和活动表现来衡量的。这就为学生在组间进行沟通、交流, 并进行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从职教项目课程改革现实需求角度看项目教学的实施需求

当前, 许多职业院校基于解决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所造成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尝试进行项目课程改革, 且多已进入课程实施的实质性阶段。然而, 从实施现状来看, 形式化、刻板化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僵化应用项目教学法, 以为在教学中引入一个所谓的“项目”就彻底实现了课程改革。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是有悖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精神的, 如果不加以重视, 必将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降低课程改革的质量。

“课程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的, 许多课程改革便是源于实施新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 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要求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上述项目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由于部分职校教师没有理清课程与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仅关注“项目课程”中的项目选择, 忽视相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变革。所以, 职教项目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 也可以说是在职教领域开展项目教学的动力之一。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为EJA090417。)

摘要: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可以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职教自身理论完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以及职教项目课程改革现实需求三个角度出发, 对职教实施项目教学进行了需求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隐性知识,行动导向,项目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

[2]石伟平, 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壮国桢著.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徐国庆.试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展开顺序[J].职教论坛, 2003年第14期

[5]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年第22期

[6]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4期

[7]高岩.关于教会学生学会认知的若干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3年第6期

[8]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 2006年第8期

[9]童山东.学会做事——职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2期

[10]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 2005年第8期

实施品牌战略 创建特色职教 篇3

位于豫西南的邓州市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全市人口175万,其中农村人口130万。如何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该市的破解之道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邓州市拥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49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4所,乡级成人学校28所,行业部门办学8所,社会力量办学规模较大的9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邓州市成功跻身“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 行列。

2008年10月,河南省政府召开了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邓州市迅速行动,也召开了邓州市职教攻坚动员会,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关于创新体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纳入全市工作目标管理范畴,把职业教育与领导政绩考核结合起来。

在邓州市,职业教育不只是教育一家的事。2009年4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邓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市长亲任组长,会议成员包括教育、财政、发改、人社、农业、建设、国土、卫生、科技等多个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讨职业教育发展,解决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打出职业教育发展“组合拳”。教育部门制定了具体规划,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劳动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劳动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职教学生提供技术资格鉴定;人社部门建立了人才市场,每年免费为企业和毕业生组织开展“双选”会;市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等。这一系列得力举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优良的环境。

2013年10月,职业教育群众性团体组织——邓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揭牌成立,该社成立了由邓州市政协副主席任主任、市委统战部等9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教育等13家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公司、学校、团体等)为委员的社务委员会。目前共发展团体社员12家、个体社员60名,这些社员来自全市教育、卫生、科技、农业、林业等多条战线。该社充分发挥统战性、教育性和民间性的特点,积极向市人大、政协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开展多种活动,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广泛调查研究和开展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008年以来,邓州市先后投入6.77亿元用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加;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30%;拨付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及推广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20%;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确保贫困家庭中职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良好环境的创设与真金白银的投入,使邓州市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邓州市职教中心和南阳幼师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邓州市卫生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用人导向、就业条件、教育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生源匮乏。但是,邓州市紧紧围绕“四点”做文章,即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作为扩大招生的出发点;把打破地区界限,放宽年龄界限,作为扩大招生的着力点;把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指标责任,作为扩大招生的落脚点;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扩大招生的中心点。职业学校招生数与在校生数,实现了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的目标。

此外,邓州市还不断扩大民办职业学校和行业部门学校建设规模。邓州市驰诚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老校区占地300亩,年培训驾驶员5万余人。为支持该校发展,2013年市政府整合成人中专土地2000亩,用于驰诚学校新校区建设。目前,该校已成为豫西南最大的汽车驾驶培训基地。行业部门所办技工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农机学校、财会学校等培训学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现在均已初具规模。

邓州市建立起了以市职教中心、卫生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培训体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围绕“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职业学校为阵地,与全市范围内的烟叶、棉花、小麦、蔬菜、良种培育、食用菌、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地建立双向协作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服务“三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009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1000余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余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邓州市还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与实施定向培养相结合,面向本市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瞄准大中城市,培养“外向型”人才;适应市场变化,培养“稀缺型”人才。不断创新体制,大力扶持民办职业学校,推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存、长短班结合、校校联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形成了具有邓州特色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与素质提高。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邓州市在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培训机制,制订完善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方案的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上网校”等途径,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名师指导教学,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了相关制度,并安排专业教师“走出去”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确保在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取得相关等级证书,持“双证书”上岗。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拥有专任教师502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468人,占专任教师的93.2%,具有高级职称162人,占专任教师的32.3%;专业课教师348人,“双师型”教师14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42%,各项比例均达到全省职教攻坚目标要求。

用品牌打开招生之门,用品牌拓宽就业之路,是邓州市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用邓州市教体局局长柳玉朝的话说:“职业学校只有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闯出品牌,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前来就读,也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前来招贤纳才。”

近年来,邓州已成功打造出“邓州护士”“邓州数控”“邓州校油泵”“邓州幼师”等多个职教品牌。每年邓州市举办的供需洽谈会都会吸引2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这些品牌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年年被抢聘一空,供不应求。2013年5月,在邓州市职教中心,苏州得意电子公司一次性签约25名数控专业毕业生。“我们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就业。”邓州市职教中心校长王维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打造‘邓州数控品牌带来的可喜成果。”邓州市卫生学校打造的“邓州护士”品牌享誉全国,2009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中,“邓州护士”品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用人单位。2009年,时任省长郭庚茂在河南省职教工作会上称,“邓州护士”与“新乡海员”“漯河食品”已成为河南省三大新兴特色职教品牌。花香蝶自来。湖北、河北、安徽等外地学生纷纷慕名前来邓州卫校求学。“邓州校油泵”是邓州技工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培训结出的职教品牌硕果。目前,邓州已有10万农民校油泵大军,遍布全国,有些甚至跨出了国门。赵集镇穆王村在2005年成立了校油泵协会,每年培训农村青年200余人次。全村3000多人,外出校油泵的就有1000余人,年创收达3000多万元。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邓州市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目前市职教中心已和邓州市产业集聚区内的大唐电力、爵士浩业等公司 “联姻”,市卫生学校已和市内5家公立医院“联姻”,南阳幼师已和附属实验幼儿园“联姻”,以校为厂,以厂为校,边学边训,工学交替,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邓州职业教育大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邓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在校学生2200人,建校至今累计为社会培训6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市卫生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建校50多年来,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35万人。南阳幼师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仅2001年以来,学校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万余人。市成人中专自成立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万余人。市驰诚职业技术学校年培训驾驶员5万多人,建校至今累计已培训15万人。全市28所乡镇成人学校,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民文化技术培训7万多人,经过培训的人员,大多数都成了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邓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该市各类职教品牌毕业生1.2万余人,38%在当地工厂、企业、学校直接就业,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力量,超过60%的毕业学员构成了劳务输出大军。截至目前,邓州在外从事各类劳务品牌的务工人员已达40万人,每年为家乡挣回资金30个亿。同时每年还有2万余名返乡创业人员,为邓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2014年起,邓州市实现由省政府全面直管。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邓州市成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另外,邓州市还制订了203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人的“双百”发展目标。区位优势的确立,城市地位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求,使邓州市决策者有了更大更宏远的想法:在确保做大做强中职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全市职教资源,新建项目,搬迁整合市职教中心、卫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及成人中专等。

2013年1月,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亲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踏勘,选定了新建职教项目校址,位于邓州市城区东部,占地57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2014年6月,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开工。该职教项目的建成,将为丹江口库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建设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邓州市凭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紧密联系本市市情,扬帆起航,破浪前行,在兴办职业教育的征程上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4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我校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维护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根据《县教育局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费教发[2010]62号文件)的通知精神,在我校开展制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禁止有偿家教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孔庆华

副组长: 王发魁刘敬峰张 军彭楠曹 杰

成员:王子宝张会军张会强 高宗群李以海陈凡山

张伟鹏范 杰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宣传动员。2012年3月22日,召开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由孔庆华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专门传达《县教育局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费教发

[2010]62号文件)的通知精神。让教师明白关于有偿家教的界定,禁止有偿家教的规定,及处理办法。同时,利用这个契机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廉洁从教、树高尚师德”的主题教育。

2、专项整治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自查阶段。从2012年3月22日起至4月15日,教师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照文件精神,做好自查工作,严格按照教育局及学校工作方案,对自身进行自查。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定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的《承诺书》、《责任状》。

第二阶段,专项检查阶段。从2012年4月15日起,学校对本单位教师进行梳理式检查,确保本单位教师无一例从事有偿家教行为。

第三阶段,督促检查阶段。对前两个阶段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解决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存在的死角,制定整改措施,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避免有些教师有新的违规家教的苗头产生。

三、畅通群众投诉举报途径

学校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并在学校显要位置设立公示板,接受群众举报。举报电话:

梁邱一中:5923098

四、查处及责任追究

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被举报查实的,要依据《费县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暂行规定》从重处理。

1.在县教育局或学校对其调查前,能对从事有偿家教所造成的危害有正确认识,主动停止有偿家教行为,退还收取的费用,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的,可免予责任追究。

2.在县教育局或学校对其查处过程中,态度诚恳,积极配合调查,个人认识到位,立即停止有偿家教行为,退还收取的费用,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当年师德考核“不合格”,当年不得评先、评优和申报高一级职称。

3.从事有偿家教,拒不配合县教育局或学校查处的,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退还收取的费用,并给予行政处分。当年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三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和申报高一级职称。具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称号的,撤销或建议撤销其相应的荣誉称号。学校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合同的约定,对其予以缓聘、低聘或解聘。

4.从事有偿家教受到两次以上查处,除给予以上处分外,调离原校,到农村学校任教。

5.从事有偿家教,情节恶劣,发生事故致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取消其教师资格,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在家教现场阻止、逃避或用其他形式,拒不配合县教育局或学校工作人员对其家教行为进行调查的,从严从重处理。

7.其他未能涉及的事项,由学校或县整理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处理。

8.建立有偿家教巡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五、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梁邱镇第一初级中学

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使我校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促使青年教师潜心教学,静心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特组织对新聘教师进行入职培训活动。

二、培训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3、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队伍。三.培训的组织与领导

由主管校领导负责,组成由教务处、科研处牵头参加的新入职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青年教师培训规划的制定和培训事宜的落实。

四、培训对象: 2017、2018年新聘教师。

五、具体培训时间安排

每周一下午7、8节,周五下午5、6节课。

六、培训内容:

1、课改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改为核心内容,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3、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以逐步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班级管理培训

通过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让新任班主任能够组织谋划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组织班会的能力、组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能力、协调各学科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协调家长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的能力、科学细致管理班级的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5、“六个一”技能培训

“六个一”包括一手粉笔字、一份教学设计、一个课件、一堂达标课、一篇教学反思、一份试卷。新任教师除自身苦练基本功外,我们还要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要求指导教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包括备课、编写教案、讲义、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给予具体指导,并经常检查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助课情况,听取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试教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帮助新入职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框架。

七、具体工作及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136”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蓝本,把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培训做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

2、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新入职教师人人自选读一本好书,学校组织新入职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并备案、采取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是引导新教师把读书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和人生的一大乐趣,营造一个寓教于学,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体。

3、广泛开展“远学近比争先进”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优秀教师,陶冶教师情操,影响和带动新教师积极向上的乐业、敬业的工作精神。

4、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课后记和教学札记。教学反思要有“思”则记,写在教学中的反思,写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教学札记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片段,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的闪光点和师生互动之间所产生的感悟。

5、内部挖潜,师师互动工程。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切实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通过校内青年教师比赛、听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八、培训要求

1.新聘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活动,不迟到,不早退。2.培训期间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认真思考。

3.培训结束,培训感想或总结交指导老师审核并交教导处存档。九.考核

(一)新入职青年教师从入校起建立个人业务档案,参加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有关情况和成绩,要达到学校的有关要求;

古冶职教中心成人仪式活动方案 篇6

————古冶职教中心成人仪式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我校学生为“90后”,已步入或将要步入“成人”。成人仪式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行之有效的形式,也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90后”的生活条件更优越,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利有弊。通过活动,能让他们在成年之时意识到成人的意义,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职校“成人仪式”着重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做孝亲敬长的好孩子。试想一个青年,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报效祖国又从何谈起?所以,“90后”迈向成人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其次,希望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能做到遵纪守法、独立自主。最后,希望“90后”能做有责任感的好公民。进入成年后,他们则站在人生又一个起点上,他们要勇于担当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活动构思:

为了真正做到深受学生欢迎,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成人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避免流于形式,从而产生实效。为此,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加强仪式之前的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班会、板报),隆重开展成人仪式典礼,使十八岁成人仪式成为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加深成人仪式后延续教育,结合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活动主题:“增强公民意识,肩负社会责任,铸就美好人生”

三、活动方案

(一)、成人仪式氛围营造阶段(4月)

1、主题班会进行成人预备期公民素质教育:

4月25日召开“成人的意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掌握18岁成人的应知应会,知道成人誓词的含义,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2、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成人仪式氛围:

4月份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增强公民意识,肩负社会责任,铸就美好人生”为主旨,各班突出专业特点、班级特色,百花齐放,为下一阶段成人宣誓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二)、成人宣誓仪式(6月27日)

通过隆重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使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殷切关怀,树立爱国从爱家乡爱校开始,感恩父母从认真做人开始,要实现个人的目标更要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人宣誓仪式主要是组织08级、09级满18岁的学生(约216人)举行面对国旗宣誓、领导勉励、教师祝愿、法制教育、成人心声、青春誓言签字等。

(三)“迈好成人第一步”志愿者服务活动

成人宣誓仪式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清理校园死角卫生,整理校园周边环境,向全校师生、社会展现我校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成人宣誓仪式活动程序

1、宣布仪式开始

2、介绍与会领导

3、成人之路:团委书记带领同学们跨过“成人门”,进入会场

4、升国旗

5、成人宣誓:面对国旗宣誓,团委书记领誓

6、教师祝福:班主任代表祝福

7、家长向同学们赠送礼物

8、殷切嘱托:家长代表发言

9、成人心声:学生代表发出号召

10、校长寄语

11、成人理想:青春誓言签字

备注:

1、“成人门”——双拱彩虹门;彩虹门上条幅

2、学生代表领誓、誓词

3、家长赠送礼物

4、主席台布置、主席台下布置

5、签字条幅、签字笔

6、准备誓词、学生讲话稿、家长讲话稿、主持词、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7

在现实中, 中职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 他们经历了中考的失利, 体验到过多的消极情感, 面临各种情感问题, 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学校无所事事, 只为能混一个文凭。中职学生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情感空虚。大多数中职学生厌倦中职的学习和生活, 不知如何安排时间, 很多学生都把精力集中在上网、打游戏、打扑克等活动中, 或追逐时尚, 或谈恋爱, 这是导致中职学生上网成瘾、早恋问题凸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厌学情感。中职学生迟到早退、上课交头接耳、旷课等现象很普遍, 他们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 厌学情感相当严重。三是自卑情感。中职学生被视作中考的淘汰产品, 他们经历的失败导致他们只看到困难, 产生一种消极心态, 自卑情感挥之不去。

中职教育是为现代工业社会输送各种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它专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导致中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分离, 情感与理性也随之分裂[1]。但如果能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学生就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成功维护并提高学生的身心健水平。为此,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2 中职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教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好自身情感状态

在以往的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只以自身自然的情感起伏状态开展教学活动,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但是, 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情感状态将对学生的情感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教师以轻松、活跃、快乐的情感作为主导, 用自己的热情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让中职学生在兴趣、快乐的情感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 克服厌学情绪。

就中职教育教学内容而言, 教师应把强烈的专业情感倾注在所讲授的课程中, 以此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这里的专业指的是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 以及他们毕业之后即将从事的对口工种。专业情感就体现为认识专业、热爱专业、敬重专业。在各种职业活动中, 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基础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专业的情感, 他们真正从内心认可并热爱自己的职业。同理, 中职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 才能主动去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 教师务必要在教学中保持快乐、振奋的情感状态, 以促使学生用快乐、振奋的情感开展学习活动。

2.2 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反复的失败者, 他们备受歧视, 虽然很自卑, 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烈, 渴望获得成功、得到尊重。一旦中职学生得不到尊重, 负向情绪就会爆发出来, 或大肆宣泄、报复, 或更加自卑。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 中职教师不能强制要求他们听话、守规矩, 而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真正培养他们的道德良知、人格魅力, 促使他们能发自内心地严格规范自己。与此同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信任也是尊重的表现形式之一。中职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才能和天赋, 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去接受那些美好的东西, 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

虽然中职学生通常骄气十足、自视甚高, 自我表现欲望相当强烈, 有争强好胜之心, 但他们并不愿意被别人当做小孩, 他们甚至不愿意听教师的规劝和训导。为此, 中职教师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对每一名学生都抱着能获得成功的期待, 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促使那些被人们认为是低能的、恶劣的、平庸的中职学生能在丰富的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接受熏陶和考验, 把他们的才能与天赋发挥出来, 通过赢得尊重不断强化自信心, 激发出前进的动力。

2.3 教师要把教材里面的情感因素充分展示出来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并不是道德课教师或心理教师的责任, 而是每一门课程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师应有意识的去发掘, 不断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活学生潜能。情感因素的载体是教材, 其中丰富的情感资源能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素材与平台[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仔细钻研教材, 从情感的维度去分析教材, 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 从而持续提高学生体验情感的水平。

一些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是显性的, 教师要善于通过表情、语言等把它传递给学生, 用自身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如英语教材, 其人文色彩非常强烈, 教学目的与内容也很特殊, 需要教师用稳定、协调而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体验。当然, 也有一些教材是不含情感因素的, 如专业教材, 它表面上相当抽象, 不过它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是生活需求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 最终这些知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所以教师应结合专业职业情景, 从外部赋予专业教材一些情感色彩, 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场景, 从而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和内容, 并享受一些情趣, 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调控能力。

3 结语

从本质上看, 情感教育是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因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重知识轻情感, 导致中职学生的情知不平衡, 很难取得全面发展。作为中职教师, 应正视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 通过采取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好自身情感状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把教材里面的情感因素充分展示出来等策略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丽.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运用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08) :202-203.

[2]陈财.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5) :258.

职教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法规 条例

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大都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前提下,制定了适合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实际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以“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江西省”这五个代表东部、东北部、中部省份为例,分别介绍其立法和实施情况。

(一)我国部分省市职教法规的立法情况概述与分析

1.情况概述:

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江西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根据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为推动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地方职教法规包括:《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促进合作条例》;《江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条例》。

地方政府职教规章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南京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特点分析:

①立法名称比较:就目前现行的地方职业教育法规、规章中,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较多,名称有“条例”和“实施办法”两种,如《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

②立法结构比较:《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中设置了章,其他的条例和规章中没有设置。从地方立法技术上而言,对此没有特殊的要求,设章的主要原因是条文繁多,否则没有分章的必要。

③立法内容比较:从总则上看,一般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该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及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义务,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义务。由于职业教育立法目的属于国家立法规范的范畴,在职业教育法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表述,不是地方职业教育立法调整的重点内容。有地方特色的是,上海在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划分上有明确的条款,如“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职业学校教育和以文化为主的职业培训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以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工作。……”。明确的划分了教育和劳动部门在职业教育不同方面的职责,避免了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冲突和缺失。

④从办学主体上看:职业教育体系是全国范围内通行,属于国家立法来规范的范畴,地方立法机关无权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因此五省市的职业教育法规也都沿用了国家的表述。

⑤从教育经费的保障上看:五省市的实施办法、条例基本沿用了国家立法的关于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表述,但都没有更明确的细则和条款,操作性不强,导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缺乏有效的刚性和稳定性。只有上海市明确提出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确保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并“逐年增长”(见第八条)。“逐年增长”与“逐步增长”虽然为一字之差,但更有可操作性。

⑥从教育与教学上看:关于职业学校的各项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上海在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中虽然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加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的义务,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但是所明确的政府义务只体现在了原则性的说法,如“支持”、“鼓励”等用语,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上海明确了县级以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义务。上海要求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但同时又规定可以聘请其他可能无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这使法律条款中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状况,是需要调整的地方。

⑦从职业教育质量上看:职业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和评估办法在《职业教育法》中没有明确表述,但《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中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条款,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评估办法。

⑧从职业学校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上看:《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中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或择优推荐,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或本科学校”的规定。

⑨从产教结合上看:对于校企合作,唯有宁波市进行了立法-《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它是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是有关职业教育在实施细则上的立法创新。该条例有四大亮点:一是明确了企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对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作了规定,明确了企业在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中的相关义务。二是明确了政府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工作职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引导、鼓励和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为了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工作中的服务性职责,《条例》还对教育、劳动、人事、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校企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作了规定。三是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政府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是对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切实保障,并对专项资金的用途、逐步增长以及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等作了规定。四是关于预防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的规定。该条例的出台,为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来看:《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规定了有关行政部门不按规定拨付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违反规定向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收取费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营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行政责任。同时也都规定了擅自设立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除此之外,五省市职业教育法规和职业教育规章存在一致性问题:关于职业学校教育的规定多,职业培训的规定少;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定多,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定少,高等职业教育立法明显不足;纲要性规定多,单行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少。

总体上而言,这五省市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是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地方特色和亮点,对于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五地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的时间前后不统一,导致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也都一定程度局限于当时当地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上。随着《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各地也会修订地方法职业教育法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二)我国部分省市职教法规的实施情况分析

我国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等省市为了更好贯彻实施以上各地方的职教法规,相继制定了具有衔接性的制度和政策来指导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以上海为例,为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上海市进一步制订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浙江省制订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行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制订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关于加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黑龙江省制订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制度。这些省市地方的法规的制定于颁布,进一步了保障职教法规的实施。其具体实施情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地方职教法规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在地方职业教育法规的引导下,“大职业教育”的格局正在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经布局调整后规模均明显提高,专业建设也在不断优化,基本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上海为例,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上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民办高职教育发展尤其迅速,14所民办学院的年招生人数已占高职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教育“立交桥”已经基本建立,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逐渐扩大,职前与职后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职业院校成为在岗、转岗、重新上岗培训的重要基地。特别是根据《条例》中“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职业学校教育和以文化为主的职业培训工作”的要求,将技工学校由劳动保障部门划归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即在原主办单位、经费渠道和教师编制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技工学校的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籍等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这在全国具有一定先导意义。

第二,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以上海为例,随着《条例》的贯彻执行,上海将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纳人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考核体系,市、区(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仅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来看,2004年财政预算内拨款12.77亿元,教育费附加3.77亿元,生均事业费支出9502.70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5022.74元;而当年全国中职的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4499.88元,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299.04元,上海的支出水平要高出一倍以上。同时,上海还在积极探索制订中、高职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妥善安排城市教育附加和专项经费。另外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市教育和财政部门、银行、银监局等共同研究协商,按高职贫困生情况及在校生人数的一定比例,2004年对高职院校共下达国家助学贷款计划10700人,贷款计划金额为6420万元,并且全部落实财政贴息与)X-I,险补偿金,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全覆盖。

2.地方职教法规的实施,明确了企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

以江苏省为例,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的意见》《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方案》等政策的指引下,该省推进了职教集团建设。行业职教集团方面,拥有九大领域的职教集团11个,融合了300余所职业院校与400余家企业,形成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可喜局面。区域职教集团方面,张家港职教中心发起组织了江苏扬子江职教集团,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以市职教中心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政策的引导下,宁波市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重点建设了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发展了块状经济服务的簇群专业,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

3.地方职教法规的实施,使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在地方职业教育法规的规范与推动下,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以黑龙江省为例,随着《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的出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启动,黑龙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黑教联[2007]16号);争取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460万元,建设十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黑龙江省教育厅与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下发了《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规划》(黑教联[2007]46号),2007年,组织杜尔伯特县职教中心学校等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到1500万元建设资金,加强了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省现已拥有20多所数量大、质量高、社会认同度高的重点职业学校。

(三)我國地方职教法规及实施情况特点

1.地方职业教育立法和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相互促进。

从以上几个省市职业教育立法比较来看,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地方职业教育立法,地方职业教育立法又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整体操作性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就比较全面;地方职业教育立法哪个方面有前瞻性和地方特色,地方职业教育就能在哪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领先。表现在:①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如上海市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有关政策中有关职业教育占教育费附加的比例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的;②将地方职业教育和成功经验和成果转化为地方职业教育法规的内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改革传统的职业学校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课题。如:宁波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颁布了地方法规,这些都是将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了地方职业教育法规的内容,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尽管五省市的地方职教法规不断在完善,但是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表现在:

①地方职教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在“君子不器”、“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 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二流教育”、“终极教育”的观点还广泛存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充分利用宣传地方职教法规的契机引导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查表明,“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上同等的位置;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升学无望后的无奈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学校热衷于对口升学率,偏离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 ”这些落后观念的存

在,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②地方职教法规立法技术的缺陷制约了它的实施效果。从立法技术来看,地方职教法规存在着诸多缺陷。原则性条文过多。规范、操作性条文太少。有很多条文表述模糊,一些重要的概念笼统含糊,类似“鼓励”、“可以”、“应当”、“逐步增长”、“一定比例”、“适当”、“酌情”等词语频繁出现和不当使用,导致法律缺乏可操作性、规范性和约束力。法律规则要素不全。“在逻辑结构上,法律规则都是由假定、处理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的。” 在地方职教法规中,只有假定和处理而无法律后果.导致一些法律关系主体虽不履行义务却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一些法律条文对适用主体或者违法惩处主体的规定也不明确,导致执法主体互相推诿、互不负责,最终使规定的法律条文成为一纸空文。

③地方法规执行不力的问题相当突出。比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在各自条例或者办法上都一再强调要逐步增长在职业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但从实施情况的调查来看是不升反降,尤其是成人教育和农村培训。政府部门对教育投入的重点在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有限资金常常被挤占、挪用。上海在《条例》中特别指出:“职业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一线职工职业培训的费用”,“企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工会报告职业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公布,接受财务主管部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工会的检查监督。”但目前这一规定在不少企业中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有的企业未按规定足额提取,有的则将提取的经费主要用在领导层的出国考察等方面,《条例》中要求向职代会和工会报告并定期公布的规定未得到实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Z]. 2004年5月20日

【2】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Z]. 1991年5月29日

【3】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Z].2009年1月4日

【4】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Z].2010年9月29日

【5】江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Z].1987年11月6日

【6】南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Z].2008年12月8日

【7】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条例》[Z].2001年10月19日

【8】上海市人民政府(2015)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5年4月16日

【9】浙江省人民政府(2001)3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Z]. 2001年6月7日

【10】南京宁人民政府(2006)189号.《南京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6年9月1日

【11】江西省人民政府(1998)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 .1998年4月17日

【12】江西省人民政府(2006)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Z] .2006年4月26日

上一篇:教育工作会发言多篇下一篇:家庭用电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