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初夏(精选5篇)
初夏轻柔而细腻的微风拍打着她的脸颊,阳光好不吝惜的洒下暖阳,在她好看的侧脸上烘托出一圈淡淡的光晕。
一派醉人的和谐场景。她小心翼翼的走在乡间并不宽的田埂上,就好像是踏在柔软而舒适的绿毯之上,她走得很慢,放眼望去,路旁是稻田绿油油的秧苗,它们正贪婪的汲取阳光,吸收大地的养分,长的郁郁葱葱。一闭眼,这些含苞待放的谷穗似乎都变成了金灿灿的稻谷,她仿佛可以望见农民见到它们之时喜悦的心情。
与此同时,好像鼻间都传来了似有似无的谷香。一阵微风拂来,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无可言喻的舒畅。“唧——”她突然听到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从一旁的草丛中传出来,声音不大,可在周围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有些突兀。
她侧着耳朵仔细的聆听,在初夏密而绿的草丛里,混杂着各种虫子的叫声。有合唱,齐唱,独唱,四重唱……它们不需要谁来指挥,亦不需要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是初夏的精灵!很快的,夕阳落山。
不同于诗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凄凉,乡间初夏的傍晚是热闹的。你瞧,当落日尽情释放着最后一缕阳光,这时,夜晚的音乐会也拉开了序幕。不同于虫子们欢悦的叫声,这时的音乐会早已换了主角。你听,“呱——”的一声,原本宁静无声的世界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气氛。
“呱——呱——”之声不绝于耳。它们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有甚者还合作奏起了一曲交响曲。蛙声此起彼伏,交相呼应,愈唱愈高昂,飘散在山村的各个角落。她安静的听着这些小小的歌唱家的杰作,它们尽情的歌唱着自己最喜欢的乐章。她不忍心出声来打断这场原生态,由成千上万个音乐家登台表演的音乐会。夜渐渐深了,她沿着小路走回到家中。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意。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的阮郎归·初夏很好的诠释了娴雅而有生气的初夏季节。初夏的早晨,房屋边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现形之前,由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拂上了她睡意惺忪的脸。
直到我们三姐妹一个个远走高飞, 父亲仍坚持住在乡下。可是, 他已年过花甲, 该是儿孙绕膝的时候了, 他与我们隔山隔水, 即使没有疾病, 也寂寞难耐吧?
每过一段时间, 我们就回去看看他, 或者把他接到家里小住。为了方便联系, 我们给他买了一部手机, 父亲很喜欢, 听音乐, 照相, 录像, 年轻人玩的, 他都要试一试。可是, 他又搬弄不来那些高级玩意儿, 总是要我们反复示教, 才勉强学会。过了一会儿, 又要向我们不耻下问。
每次见面, 我们都要帮他整理手机里的内容, 教他玩手机的方法。他的手机里, 装满了我们的身影, 他的孙儿孙女的歌声, 唯独没有他自己。每次整理, 都会让我感慨万千。想想父亲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 翻来覆去地看我们, 却不会对我们说一个想念, 不肯来到我们身边, 哪是一种什么滋味?
有一次, 我像往常一样, 看完我们的相片和录像, 居然看到了父亲给自己的录像。在昏暗的灯光下, 万籁俱寂, 父亲投入地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看着, 看着, 我不觉热泪盈眶, 哽咽难言。第一次听见父亲唱歌, 不是在家里, 也不是在歌厅, 而是在他自己的录像里。我们太失职了!半晌, 我强装笑颜, 说:“爸, 您唱的歌太好听了, 简直可以参加比赛了。到重庆去住吧, 那里随时都有广场K歌的……”
父亲转身走进房里, 拿出一把蓝色自动伞, 兴致勃勃地说:“那次, 我路过县广场, 正好电视台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邀请老人上台唱歌, 我就去了, 还得了这把伞。”
我睁大了眼睛, 重新审视父亲, 他陶醉的样子, 完全不是我记忆中那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第一次, 他絮絮叨叨地对我说了很多, 说他在部队时就喜欢唱歌, 说他在家乡的山坡上边听歌边种地, 说他唱歌给家里的鸡们鸭们听, 说乡村的空气真好……仿佛, 广袤的原野, 每一处都是他的舞台;乡间的万物, 每一个都是他的听众……原来, 父亲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是在养育我们的那些年, 所有的兴趣和爱好都让位于对我们无言的爱。
看到这样一位开朗乐观的父亲, 我也明显被感染了, 高兴地激将他:“爸爸, 哪天我们请您去KTV唱歌, 就像明星那样有麦有音响, 那唱出来的歌就更动听了哟, 你敢不敢去唱?”
父亲爽快地说:“你们敢唱, 我就敢唱!”
90后
喜欢花草的男孩
传播农村科技的“小星火”
一个小男孩,他有点土气,有点腼腆。自小生活在乡村,喜欢摆弄花花草草、果树稻田。座右铭是劳动最光荣,梦想是成为神气的农学博士。你一定说他土,太土,见识少,梦想小。错,那你就错了,人家可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进过京,领过奖的。只是,他热爱家乡,热爱大山,热爱和他一起长大的果树和花草,他只愿为他的花草朋友服务,做一个平凡的乡间“小男巫”!
童年·苹果情结
侯贺出生于丰县大沙河畔的华山镇侯庄村,丰县大沙河苹果远近驰名,所以小侯贺的童年就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贺的父亲侯立功、母亲李延珍是华山镇园林处的普通农技员,从小侯贺就与姐姐一起,跟随父母生活在大沙河畔的茫茫果园中。爸爸妈妈在果园里锄草施肥,小侯贺就会跟着一起出把力,爸爸妈妈采摘挂在枝头的累累果实,小侯贺就会跟着一起品尝丰收的喜悦。大沙河清澈甘甜的潺潺流水奏出的美妙音符,给了侯贺一颗美好的心灵,苹果树艳丽芳香的春华秋实,吸引着小侯贺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在小侯贺的眼中,最神奇的莫过于父亲手中那一把长长的扁扁的扦刀,和妈妈手中那一会开一会合的大剪刀。父亲手中的刀好像有着神奇的魔力,只见他在一棵树上剥开小半圈树皮,插入一根苹果枝条,再用绳子捆扎好,过不了多少日子,这根嫁接上去的枝条就牢牢地长在了树上。而妈妈手中的剪刀却是从苹果树上剪下树枝,妈妈告诉小侯贺,剪掉树上多余的树枝,等第二年开春,苹果树就会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多的果。果然,第二年的春天,满树的花开得密密麻麻,而那些没有被剪过枝的则只有零星几朵花。
爸爸的“加”,妈妈的“减”,让小侯贺体验到了劳动的神奇和美妙,于是,小侯贺也经常会拿起一把小扦刀或是一把小剪刀,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施展“魔法”,在小侯贺的眼中,那一棵棵苹果树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富有情趣。科学技术的种子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在小侯贺的心中扎下了根。
对着花儿说话
上学后,侯贺最喜欢上自然课了,自然课上可以施展“巫术”。一次,学校自然课教植物繁殖的知识,侯贺就在学校科技园内尝试各种培育技术,他嫁接了一株月季。当这株月季开花时,枝上居然开出了三种不同颜色的花,他是所有同学中培育得最成功的一个,侯贺还给这株月季取名为“三色月季”。
有了这次成功经历,侯贺的名字就在学校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小男孩培育出了一棵三色月季。而侯贺呢,对养花更感兴趣了,他与几个小伙伴在老师的支持下,建起了花卉示范小基地。小基地里种了好些花,每天,侯贺他们轮流到基地治虫、浇水、施肥。后来,他们还把自己在小基地培育的花苗拿到华山镇“花木展销会”上,结果得到了农技师的赞赏,并成功地卖了出去。渐渐地,培育的花苗多了,侯贺就向辅导员提出了“人人种好一盆花,个个争当小园丁”的建议,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队员们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还锻炼了大家的农业科技实践能力。在队员们的带动下,养花的人家多了起来,家庭环境美化的同时,还给家庭增加了收入。现在只要提到侯贺,人人都称他为农业科技的“小星火”。
家乡,我来保护你
侯贺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原本很清澈,因为污水排放,被污染变黑变臭了。小侯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学校成立了环保小记者团后,侯贺积极要求加入。他带领环保小记者团,利用课余时间,活跃在附近的工厂社区、河流田野,采访群众,考察工厂,监督环境质量。
一天,他们发现某工厂向河里排泄污水,立即向县环保局反映,县环保局在接到报告后,及时制止了一起向大沙河倾倒工业废液的环境事件,避免了河水被进一步污染。因此,附近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环境小卫士”。
麦收时节,一些农民在农田里点火焚烧秸秆,严重污染了空气,恶化环境。侯贺带着小记者组织了一次“特别行动”,及时赶到田头,告诉农民伯伯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浪费资源,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危害农业生产。在他们的劝说下,农民焚烧秸秆的现象大大减少。他们还捡拾田中的废塑料薄膜,遏制土地“白色污染”;回收废弃农药瓶,保护环境,防止农药伤害事故。
从城里出发,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乡下。“到了,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不禁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碧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仿佛是谁在天幕上绣出的巨大的花儿。这“花儿”还会变呢,一会儿变成朵朵棉花糖,一会儿变成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奔跑的白龙马……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长满金黄色的稻谷,沉甸甸的稻穗谦逊地低下头,在秋风姐姐的召唤下,它们快乐地扭着“秧歌”,仿佛在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于是田野涌起了金色的浪涛,可谓“波澜壮阔”。妈妈告诉我,这些稻谷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她指着另一块田说:“像那些,还没有成熟。”我仔细观察,那些稻穗青中带黄、黄中泛青,身子直挺挺的,还真像大将军昂首挺胸,坚守着最后一班岗呢!
“突、突、突”,稻田里传来阵阵马达声,我循声望去,一个笨拙的“庞然大物”正贪婪地“吃”着稻谷,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我身边。我好奇地问正在操作的伯伯:“伯伯,这是什么呀?”伯伯微笑着告诉我:“这是收割机呀。”只见这位收割机先生张开大口,把稻秧拦腰咬断,接着通过一个传送带把稻谷放入“胃袋”,然后用有力的手臂把稻秆抓住,细细地切碎,撒在田里,真厉害!这位“先生”的轮子很独特,像军用坦克似的,穿着黑色的“袜子”,不仅可以在平地上行走,还能跑到凹凸不平的田里去。它踩过的田地,成片的稻穗被它收入囊中,只留下波浪形的印痕,以及排列整齐的秧秆。
田里还有许多农民在收花生、割豆子、掰玉米……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多美的乡间秋景,多浓的乡间秋意啊,我不由得大声高呼:“我爱秋天,我爱这乡间的秋天!”。
(指导教师:李玲)
教师点评
二十载,岁月剪去了一个女孩儿时的马尾辫,用无声的流动年华把她装扮成了端庄秀丽、落落大方的少妇。回望,却已找不到来路,小女孩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是她的身边又多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带着新的生命,触摸往日的记忆,呼吸久违的气息,眼睛早已模糊……
那时的乡村,一派祥和宁静,一派古朴简单。每当暮色渐深沉,炊烟便袅袅而起,牛羊迈着悠然的步伐缓缓走过,走回家去享用主人鲜美的晚餐;常见村童尽情嬉戏,成群结队的鸡鸭迈着八字步四处觅食;勤劳的农夫躬耕田间,虽麦田里热浪翻滚,然微风徐徐吹过,庄稼随风轻摆唱出哗啦啦的歌声;秋日里秋意浓墨泼洒,高梁对望着芝麻,谷子欢歌声声,玉米咧嘴笑哈哈;村边的小溪水流潺潺,林间草长莺飞,野花簇簇点缀,蝴蝶翩翩起舞,鸟儿自由地穿梭,树叶泛着熠熠的光晃动一树的绿色;青草上露珠点点,一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田……多少春夏秋冬,四时运无穷,重复着播种、耕作、孕育、收获的希望与憧憬。村村落落,田间地头,河流沟畔,记录了父辈们为了梦想而辛勤劳作的足迹,也撒下了耕耘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
乡村刻录着我所有童年的美好记忆,尤其是那令我魂牵梦绕的童年趣事!那些日子,跳皮筋、抓石子、捉迷藏、推铁圈、爬树、钓鱼、洗澡……永远是儿时游戏的主题;夏日里将女孩的腼腆与羞怯收起,穿一个小裤衩与男孩子在池塘里追逐嬉戏;傻乎乎地到没有鱼的池塘里钓鱼;下雨的日子奔跑于雨中享受雨的多情,被淋得酣畅淋漓但仍然乐此不疲;在雪中打雪杖,堆着自己都无法辨认清楚是人是鬼的雪人,双手被冻得通红而不觉寒意,踩着随时可能掉进去薄冰毫无畏惧地大胆前行;春日的午后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间捕捉着飞舞的彩蝶,捉了放放了捉,无数次折磨着这个幼小可怜的生灵;周末的傍晚,几个伙伴相约爬满野草的沟边,挽起高高的裤腿,趟着缓缓流淌的小溪水,突然看到蚂蝗爬在腿上,张开大嘴嚎啕大哭;趴在河岸的草丛中,在各种绿油油的杂草间仔细寻觅着可以吃的果子,不时将“宝贝”从地上拔起放入包中,直到鼓囊囊沉甸甸,直到暮色降临,方才想起母亲的呼唤,于是甩开乌黑的长发在风中舞蹈,欢快的步伐在那条再熟悉不过的乡间小路泛起一缕尘土。
那些日子,三五成群,一到周末就去城里赶集。没有汽车没有摩托,连自行车也因为父母不放心而放弃,几个伙伴一边步行一边欢声笑语,笑声刻在了沿途必经的每一寸土地。那时候,没有女孩的矜持,没有烦恼,没有责任,没有期冀,没有失望,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丰裕的物质,没有的太多太多,可是却有关乎快乐的一切——简单自然!
如今林立的高楼掩盖了曾经随处可见的茅草屋,拖拉机的轰隆声掩盖了老牛的眸叫,再也看不到袅袅而起的炊烟,儿时的伙伴都已为人父母,再见面已物是人非。人生的道路都是单行线,向前走已不可能再回头,只是走的愈远愈是怀念初来时的欣喜,回望一眼,时过境迁,乡村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犹如初恋的恋人一样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的美好片段。
在这无法摆脱的凡尘俗世的魔咒里,在这漫长而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无人能更改人生河流的方向,只有顺着溪流走向远方,终化为浩瀚星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也只能将心安放在纯净安静的时刻,时常怀念那一去不返的乡村童年。
【乡间的初夏】推荐阅读:
初夏,初夏赵葵,初夏的意思,初夏赏析02-07
乡间的缝隙作文03-07
乡间踏青春游踏青的作文09-10
乡间的小路音乐公开课11-30
初夏北窗,初夏北窗陆游,初夏北窗的意思,初夏北窗赏析10-05
乡间的庙会阅读理解答案09-17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歌词11-14
关于初夏的作文500字:初夏来了03-26
乡间的小路作文600字-高一作文06-07
乡间的小路-优秀作文650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