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精选5篇)

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篇1

2015年,全省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贯彻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以下简称《通知》)为主线,以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为重点,坚持严格规范执法、公开公正执法、高效廉洁执法,以“环境保护大检查”为载体,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常态的环境监管执法体制机制。

一、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以及重要会议、文件精神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环保部门要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川府发〔2015〕1号)精神,依法规范环境执法工作,严厉惩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贯彻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文件。为保证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落地,环境保护部陆续出台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部令第28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部令第2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部令第30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第31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部令第32号)等实施细则;同时,公安部、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公治〔2014〕853号)。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加强案例分析,用对、用好、用足新《环境保护法》所赋予的执法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级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至少主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解决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与宣传解读工作,并向同级政府提出贯彻《通知》的工作方案。在同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集中解决一批长期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问题,推动环境监管执法外部环境的改善。市(州)环保部门应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贯彻落实情况报送我厅。

二、组织开展环境执法检查

(一)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面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各类突出环境问题要摸清情况分类处理,并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各市(州)环保部门须于2015年12月10日前将大检查总结报送我厅。我厅将对各地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

(二)做好综合督查工作。各地要依法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2015年起,省厅每年将对7个以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开展综合督查。对综合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将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开。同时对相关问题造册立档,实行销号制度。各市(州)环保部门每年应对不少于30%的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督查情况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报送我厅。

(三)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检查及督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按步落实;要认真开展流域联防联控工作,对重点流域内的重污染行业、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信访和举报热点环境问题等开展联动执法,建立重点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切实维护流域环境安全;要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交叉执法,对重点地区县级及以上集中区饮用水源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总队要继续加强与云南、贵州省环境监察总队的合作,进一步细化跨界环境监察机构联合监察方案,确保监察工作有序开展,有力推动三省交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指导市(州)间建立跨界环境联合执法合作机制;推进重点流域水利水电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选择一条中型河流,对流域水电开发及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实施生态环境监察。

三、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

全面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各地应根据辖区环境监管工作任务和环境监管力量等因素,积极建议属地政府制定利于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网格化监管方案,将日常监管基本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实现环境监管定区域、定任务、定责任。

我厅将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抽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要加大现场检查和随机抽查力度,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重点污染源巡查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55号)规定,规范重点污染源巡查工作。

四、切实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一)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与督查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不解决或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及时公布查处结果。省厅将集中力量直接查办典型案件并予以曝光,实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严格执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制定后督察工作计划,特别是加大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案件的督察力度,提高查处违法案件的执行率。省厅将根据各市(州)行政处罚情况,于9—11月对执法工作开展不力的市(州)开展现场督查。各市(州)环保部门应于2015年12月10日前将后督察工作总结报送我厅。

(二)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罚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规范调查取证、统一文书格式和健全档案管理,规范使用自由裁量权,推动行政处罚工作规范化;加强对下级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查处违法案件的执行率;高度重视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填报工作,自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十日内必须把相关信息填报入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省厅将继续开展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三)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省厅将联合公安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犯罪案件移送衔接工作的通知》,对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移送标准和证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各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环境刑事犯罪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追究一起,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环境行政处罚和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情况报送我厅。各市(州)环保部门应建立环境违法犯罪责任追究移送程序和监督制度,并于2015年底前报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备案。

(四)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及舆论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确保群众投诉“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确保“12369”热线投诉办结率达到100%。对省上转批的投诉件,各市(州)环境保护局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调查处理情况,不得再次批转下级环保部门办理。各级环保部门要每月公布群众举报投诉和媒体曝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便于群众监督。

五、进一步夯实环境监管基础

(一)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市、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省环境保护厅将组织对2015年达二级标准的机构进行验收,并对达三级标准的监察机构进行抽查。

(二)加强排污费征收与稽查工作。省厅将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出台四川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市(州)应于6月30前完成2014排污费征收稽查工作(其中,成都市稽查企业不低于80家,巴中市、甘孜州和阿坝州稽查企业不低于20家,其余各市、州稽查企业不低于40家)。省厅将适时选取1-2个市(州)开展排污费稽查。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将对13家省管火电厂进行抽查,核实清楚企业实际排污量。

(三)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规范化管理和应用。加强国控重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建设,以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为抓手,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稳定性及数据质量,确保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75%以上。各地要建立数据传输有效率日报、周报、月报制度,按要求报送工作情况。我厅将组织交叉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泸州、达州、资阳三市认真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维管理试点工作。

(四)扎实抓好环境监察工作考核和稽查。省、市两级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下一级环境监察工作考核。2015年,省厅将选取7个市(州)和10个县(市、区)开展环境监察工作稽查;市级环保部门应选取辖区内30%的县(市、区)开展稽查,并将稽查情况上报我厅。

(五)加强环境监察政务信息和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规定内容,将相关信息在属地环保网“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专栏上公开。各市(州)环境监察机构须于每月10日前至少向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报送2篇以上政务信息,11月30日前至少报送2件典型案件材料。

积极推进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设区的市级环保部门应当于3月底前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对社会公布。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督促重点排污单位执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及时、准确公开其环境信息。

(六)加强环境监察信息化系统建设。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推进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务必于2015年9月底前完成采购和培训工作;配合做好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现场端新增项目的选点及检查工作;认真开展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更新和实践操作。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监管执法班子和队伍建设,调配能力强、业务熟、敢碰硬的人员充实到执法一线。要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敢于严格执法、依法严查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对于执法不严,甚至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惩重处,并对有关负责人员追究其领导责任。制定《四川省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管理制度》,规范全省各级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管理,探索建立有利于监管执法的激励制度。制定三年轮训计划,于2015-2017年将全省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分批分类通过岗位培训。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18年全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夯实质量安全基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92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外拓产值308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实现增加值245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争创鲁班奖工程4项、芙蓉奖工程70项、省优质工程200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98.5%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夯实质量安全基础 1.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坚决打击不具备质量安全基本条件,未领取施工许可,擅自开工的建设行为。二是落实施工单位对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管控责任,严厉查处不落实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条 件和重大危险源识别管控不到位的行为,重点抓好《湖南省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贯彻落实。三是落实监理单位责任,建立监理报告制度,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安全监理情况的试点。四是落实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责任,开展检测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试样、假数据、假报告”等弄虚作假行为。

2.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继续严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化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模块,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季度得分的自动统计和及时发布,加大对各地考评符合性的抽查力度。二是制定全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考评办法,推动质量行为规范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程序化。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强化质量和安全标准化考评结果在项目招投标、诚信评价、评先推优、保险费率浮动等方面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和样板引路,组织开展1-2次全省安全和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的现场观摩活动。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集成应用。二是推动建筑企业研发推广“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进建筑铝模板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贡献率。三是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二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机制,提升监督执法效能。三是抓好《湖南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验证考核细则》的贯彻落实,督促监督机构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一线监督人员绩效考核责任。四是抓好监督规范化层级考核,强化责任追究。重点加大基层县区、园区、开发区监督人员监督工作规范化考核力度,对考核不合格的机构和监督人员严格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五是继续全面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险,充分发挥防灾防损作用,结合实际开展防灾防损工作。

5.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项治理。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深基坑、脚手架、模板支架、建筑起重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和落实情况、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等专项整治。二是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形势分析,及时针对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房屋建筑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抓好《湖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质量管理、检验、验收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行为,落实质量责任。四是建立常态化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机制,推动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管理示例图集的推广应用,突出抓好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住建领域扬尘防治责任落实。6.强化督查和目标管理考核。一是继续推行一、三季度以工程质量安全为主的集中督查和二、四季度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建筑管理工作为主的层级督查工作模式;强化特护时期和重点地区的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工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二是深化层级目标管理考核。市州要全面开展对县区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对考核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专函督查和约谈。三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运用。专函督办监督保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约谈隐患突出的地区,对于屡次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报请省安委挂牌督办,并将有关情况抄报纪检监察部门启动追责程序。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7.全面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制定出台我省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信用信息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信用信息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全面开展本地区的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三是依法依规公开建筑企业和执(从)业人员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定期发布全省建筑市场违法违规不良行为记录和“红黑名单”。

8.提升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建设“湖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湖南省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 监管一体化平台”功能,实现有关行政事项信息化管理、信用信息实时采集发布等功能,促进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诚信库互联互通。

9.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执法。一是继续深化“打非治违”。通过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行动”,确保辖区内具备质量安全基本条件的项目,特别是“双修双改”整体工作中涉及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易地扶贫集中安置项目等纳入质量安全监管,并严格执法,集中整治当前表现突出的非法违法建设问题。二是坚决打击“三包一挂”违法行为,各地应对辖区内监管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被投诉的项目、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项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投诉的项目,做到问题跟踪整改到位,违法事实查处到位,典型案件曝光到位。三是重点打击建筑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严厉查处违规设立、应返违法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行为。

10.加强造价市场监管。加强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执行情况检查,依法查处违反计价规范强制性条款的相关责任主体。出台《湖南省建设工程分阶段结算管理办法》,强化过程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管理。

11.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调研与统计分析,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 进一步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维护行业行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三)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12.推进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在建筑业行政审批中,推动“无纸化评审”、“审批零接触”、“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凡可通过相关网站核实信息的,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证明材料,社会保险的书面证明材料改为申报企业承诺制。

13.进一步减轻行业负担。一是完善我省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担保制度,积极培育工程担保市场。二是推行投标保证金承诺制,探索以投标人承诺的方式提交投标担保。三是继续深入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引导建筑业企业以银行保函、工程担保或工程保证保险等形式代替相应担保范围内的法定保证金。四是持续在我省工业园区等地开展“先建后验”改革试点,优化企业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4.推动劳务用工管理模式创新。一是推动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加强对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银行代发工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建立全省建筑工人信息库,探索形成建筑劳务用工“大数据”管理模式。二是打造全省建筑劳务市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扶植以工序工种为主的专业作业企业发展,助推建筑工人就业创业。15.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和建造方式创新。一是推进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参与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督保证体系,服务“装配式建筑品牌强省”建设。

16.推进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一是成立我省建筑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围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装配式建筑、中低速磁悬浮建设、水(火)电站建设、公路桥梁建设等领域打造若干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抱团外拓”。二是积极牵线搭桥,支持省内优势建筑业企业与中央企业建立经营协作关系,鼓励省内大型建筑业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体,推动企业“合作外拓”。三是积极联合商务、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宣传推介、信息发布、项目对接、融资支持、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对建筑业企业的服务与帮扶,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17.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强做精发展。一是引导我省大型建筑业企业经营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鼓励我省建筑业企业将建造能力与资本运作能力、设施运营能力整合,提高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能力,积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对我省大型建筑业集团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提供长期、大额、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开展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开展“建筑强企”命名活动,积极宣传建筑强企的改革发展经验,并专项表彰奖励、专门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从规模效益观向质量效益观转变,着力提升建筑产品品质,打造“湖湘建造”品牌企业。三是开展“建筑业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联合人社部门,从2018年起,分四年每年培训我省一百名建筑业企业职业经理人和一百名建筑师、一千名项目经理、十万名技术工人,加快培育符合十九大精神和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四是继续通过“鲁班讲坛”、“楚湘监理论坛”等行业交流平台推介行业改革发展经验。

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篇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2012年监察执法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股室、执法大队:

经局办公会同意,现将《2012年监察执法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安全生产 监察执法 工作要点 报:市安监执法支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012年1月12日 印

(共印60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2年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2012年,执法大队将在市支队的业务指导下和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局工作要点和局党组的指示要求,落实执法责任,完善执法机制,强化执法检查,逗硬违法查处,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特拟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以日常监察执法为主线,以事故查处为抓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积极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促进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下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实现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和局党组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县政府批复同意的2012年安全生产监察执法 计划;全年执法工作无重大失误,案件结案率和归档率达80%以上;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信访、稳定等其他工作健康发展。

三、工作重点

以实现“一个目标、加强两项建设、实现三个突破、开展四项工作为重要抓手(一个目标即全年无错案、执法无重大失误、案件办理归档无逾期;两项建设即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三个突破即执法队伍战斗力提升上有突破、重点领域的监察执法上有突破、重大违法行为的打击上有突破;四项工作即开展日常监察执法、专项执法、事故查处和案件结案归档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1.加强日常监察执法。一是按照《年度监察执法计划》分行业分时段对工矿商贸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隐患监察执法。以突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重点抓好高危行业,尤其是非煤矿山等三大直管行业“三同时”审查,三岗人员持证,教育培训,职业健康,职工保险,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和落实等内容的执法巡查。对发生事故、隐患突出、管理松散、人员素质较差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查、反复查和跟踪查。加大对安全生产一般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罚没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以开展工矿商贸企业统计工作为契机,建立完善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和安全监察管理台帐,动态更新企业安全基础信息,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实 现监管与服务并重。三是加强对乡镇委托执法工作指导和监督。

2.加强专项监察执法。一是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高危行业安全专项执法活动,有效预防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二是适时开展园区企业“三同”、职业健康和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专项监察执法。三是开展重大挂牌隐患整治专项执法。四是协调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检查。

3.积极参与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事实求是,注重实效”原则依法逗硬查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坚决查处瞒报事故行为和群众举报案件。在事故调查中反应迅速、准备充分、调查及时、证据齐全、建议准确、处理到位。

4.做好案件结案及案卷归档工作。一是案件限时办结。对已立案的安全事故案和一般违法行为案,要落实办案人员责任制,在规定时间限时办结。二是整理案卷及时归档。案件结案后,办案人员要及时整理案卷资料,做好档案的装订和归档。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学习。要求执法人员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二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积极参加省、市执法业务培训,加强与各县市区大队的执法业务交流,学习先进的执法工作经验。

6.加强执法装备建设。争取局领导的支持,添置电脑、打印 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不断完善执法手段。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廉政监督卡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大力培养执法人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观念,建立风清气正的安监执法队伍。

8.统筹做好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安监局党组、行政的各项中心工作,完成局领导交办的事项,确保政令畅通和有所作为。密切配合局各股、室做好其它工作事项。

四、保障措施

(一)细化措施,严格执法。细化分解制定月度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切实落实执法检查的内容、对象、次数。检查前要认真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检查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对查出的重大隐患、重要问题要及时梳理,建立台帐,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做到每次执法检查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每一起行政处罚案件,从法律依据、情节认定、证据收集、处罚标准、程序流程,以及文书适用等环节进行仔细审核把关,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办案程序和准确把握自由裁量幅度,坚持重大案件集体研究讨论制度,建立案件办理责任制。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活动的宣传,树立安监执法队伍形象,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督促企业扎实开展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 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浓厚氛围。在执法工作中,加强调研,撰写出有建设性的调研报告,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

(三)强化学习,提高水平。建立执法人员内部培训和学习考核制度,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安监执法队伍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安监执法队伍。

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篇4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也是水利部门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水政监察与执法工作要以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水利部《关于加强水政监察工作意见》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依法保护水资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突破口,以水事案件查处和规费征收稽查为重点,紧紧围绕水利工作中心,深入宣传贯彻《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继续深入开展水利综合执法工作,加大与公安联动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和水政监察队伍装备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更新执法观念,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水平,增强执法效果,为全省水利良好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措施和重点工作任务

1、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水利部《关于加强水政监察工作意见》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2、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和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执法监察和查处力度。落实排污口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程序,对违法设置入河排污口及水质超标严重河段的入河排污口予以通报。切实加强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执法监察力度,落实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规范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制度,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

3、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执法保障,监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三条红线”(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二是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对超过红线的,要追究责任,依法查处。力争尽早在“三条红线”的框架下,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细化执法方案,强化执法力量,为真正把“三条红线”落到实处提供执法保障。

4、加大对全省水利规费征收稽查的力度。认真贯彻《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全省水资源总量控制管理的基本体系框架下,开展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三项制度和“三条红线”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稽查;研究制定“河南省水行政规费征收监督稽查办法”。

5、积极与省公安厅协调,在全省开展一次“保护水资源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建立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保护水资源的机制,积极总结“保护水资源,打击破坏水资源和非法取水行为”的联动执法经验。

6、继续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全省水政监察执法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评选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并制定出台《河南省水政监察队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规范》。评选一批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单位(包括第一批三年期满示范窗口单位连创考评和验收)。

7、不断加强水政监察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水政监察与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全年组织一期赴外省学习考察执法工作业务培训,对全省水政监察队伍副大队长以上干部分期进行执法业务培训,对执法统计员、执法宣传员、执法督察员进行专项培训(安排培训4-6期,研讨会、业务座谈会2-3次)。

8、对全省的执法装备逐步进行规范,努力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争取尽早落实2010年执法装备审批采购,尽快配备到基层执法单位,同时抓好2011年装备经费的协调落实。

9、总结水利综合执法试点的经验,扩大水利综合执法的范围,巩固综合执法的成果,确定第三批省级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市2-3个,确定10-12个省级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县。

10、总结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尽早在全省实现水政监察机构设立公安派出机构,联动执法,增强执法效果,对执法联动工作取得实效的市、县,确定一批省级联络点,明确8-10个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示范单位,与省公安厅联合表彰一批在水利治安保卫战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各级公安派出机构和人民警察。

11、加强全省水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水政监察规定》(豫政文〔1998〕56号文件)规定,重点在全省建立“河南省水行政执法监察队伍形象识别系统”,在规范全省统一标志和完善监督机制上有所突破。统一规范全省水政执法车辆标识,制定出台执法装备管理规定。

12、开展快速机动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水行政执法快速反应机动执法队伍机制的探索,并选择条件成熟的2-3个省辖市和5-7个县(市)建立省级机动执法快速反应指导联络点。探索建立省机动执法支队、省辖市机动执法大队等模式,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动执法队伍,并对机动执法人员定期集中进行专项业务培训。

13、探索建立执法监察专家人才开发、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全省水利系统水行政执法监察专家人才库,确定一批省级水政执法监察专家人才,第一批省级入库人才不少于50名;要求省辖市也要建立市级相应专家人才库,入库人才不少于20名。

14、在全省水行政执法队伍和人员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全面推行水政监察队伍考核评价机制。省考核到支队,省辖市考核到县(市、区),制定出台“水政监察队伍考核办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15、认真做好水利法律法规“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机会,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深入扎实地进行水法规宣传教育,为全省水利工作的开展和水行政执法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不断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2024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篇5

2019年,团县委把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全域无垃圾工作行动的要求,团县委迅速发动全部成员积极投身全城无垃圾工作行动中,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动员部署,确保活动及时开展

我们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进全城无垃圾建活动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一是注重行动时效。按照此次活动要求,团委及时对全城无垃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从区城划分、人员保障、制度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要求,组织单位成员到卫生划分区城进行清扫,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此次活动的后续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发动单位成员第一时间参与行动,彻底清理全城无垃卫生责任划分区城和办公室内外卫生,确保活动开展及时有效。二是注重领导班子带头。领导班子切实发挥以身作则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清扫垃圾带头督促检查,确保带动有力,措施到位。

二、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活动,推进美丽宕昌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对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统一安排部署,首先从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着手,建立完善的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动员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对各自工作环境及单位工作环境的整治,确保单位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治,提高我单位环境卫生及每位成员创建全域无垃圾的意识。同时,在单位全城无垃圾卫生划分区城,坚持每周五打扫区城卫生,对长期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积极引导他们融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将全城无垃圾创建活动推向深入。

三、加大宣传,提升单位成员参与意识

在全城无垃创建活动启动之后,不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体成员参与活动。通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全城无垃圾工作,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系成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202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下一篇: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