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精选8篇)
【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颁布日期】 19971230
【实施日期】 19980101
现发布《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自1998年1
月1日起施行。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出版管理行政处罚,保障和监督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出版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出版管理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实施。
第三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必须有法定依据,遵守法定程序,否则行政处罚无效;
(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三)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四)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五)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否则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第四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负责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三)《印刷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
(四)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由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是指新闻出版署,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地市级和县级新闻出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行使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新闻出版管理职能的组织实施出版管理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章名】 第二章 管辖
第六条 新闻出版署负责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由新闻出版署管辖的;
(三)其他应当由自己管辖的。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在本行政区有重大影响的;
(二)涉及外国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由自己管辖的。
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发生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行政处罚由主要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两个以上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都有管辖权的,由先立案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
第九条 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就行政处罚管辖发生争议或者管辖不明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指定管辖。该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其中一个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或者指定适宜的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
第十条 上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交下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处理。
下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认为其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处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
第十一条 对出版单位的行政处罚,由新闻出版署或者省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新闻出版署、省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认为由出版单位所在地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更适宜的,可以指定该地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管辖。
第十二条 吊销许可证的处罚,由原发证机关决定。
第十三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认为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有关著作权的违法行为,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章名】 第三章 立案
第十五条 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以外,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案查处。
第十六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对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遵守出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进行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
第十七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正在印刷、复制、批发、零售、出租违禁出版物或者非法出版物,情况紧急来不及立案的,执法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纠正;
(二)对违禁出版物或者非法出版物、专用于违法行为的工具、设备依法查封或扣押;
(三)收集、提取有关证据。
第十八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违法行为举报制度,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法行为的控告、检举。对控告、检举的违法行为经审核基本属实的,应当及时立案。不予立案的,应当及时告知控告 人或检举人。
第十九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移送的、上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指定或者交办的、当事人主动交待的和通过其他方式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立案。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案件的具体立案工作由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立案应当制作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审批表,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查,决定立案或者不予立案。
立案应当自发现或者受理案件之日起7日内完成。情况紧急来不及立案的,应当在调查取证或者依法采取有关行政措施后及时立案。
【章名】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后,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必须全面、客观、公正,以收集确凿证据,查明违法事实。
第二十二条 调查取证由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立案的职能部门或者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所属的稽查部门负责。
调查取证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 进行调查取证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一)询问当事人、证人、利害关系人等有关人员;
(二)查阅、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档案、帐簿和其他书面材料;
(三)对违法出版物或者其他违法物品抽样取证;
(四)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五)自行或委托其他组织对证据进行鉴定;
(六)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设备进行勘验、检查。
第二十四条 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应制作询问笔录、勘验或检查等调查笔录,笔录由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执法人员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第二十五条 进行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和勘验、检查,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当事人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参加见证。执法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上注明情况,并由参加见证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 章。
第二十六条 执法人员对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开列清单,一式两份,写明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项目,由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一份清单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和接收 清单的,由执法人员在清单上注明情况。
第二十七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应当经过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责令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在证据保存期间不得转移、毁坏。认为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确需移至他处的,可以移至适当的场所保存。
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上款规定程序的,执法人员可以先行采取措施,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第二十八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一)需要进行检验或者鉴定的,予以检验或者鉴定;
(二)对依法应予没收的,予以没收,对依法不予没收的,退还当事 人;
(三)对依法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移交有关机关。
在7日内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解除保存,并将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退还当事人。
第二十九条 非法出版物的鉴定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指定的鉴定机关和鉴定人员作出,违禁出版物的鉴定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作出。鉴定书由两名以上鉴定人签名,经机关负责人审核后签发,加盖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出版物鉴定专用章。
鉴定中遇有复杂、疑难问题或者鉴定结论有分歧,或者应当事人申请要求重新鉴定的,可以报请上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鉴定。
第三十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就某些事项代为调查取证,受委托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办理,及时将调查取证结果回复委托的机关。
上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已经立案的案件可以指示下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调查取证。
【章名】 第五章 听证
第三十一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和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调查取证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本条所称“较大数额罚款”,由新闻出版署作出处理决定的,是指对公民2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0万元以上的罚款;由地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按照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地方性法规、规章未作规定的,是指对公民1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5万元以上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被告知后3日内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听证要求和理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调查取证部门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在被告知后3日内未提出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要求,由调查取证部门记录在案。
第三十三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从本机关法制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比较超脱的相关职能部门中指定一名听证主持人、一名书记员。调查取证部门的人员不得作为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
第三十四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当制作听证通知书,并在听证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本案调查人 员。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委托代理人申请和参加听证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权限。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接到听证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听证可以延期举行:
(一)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场的;
(二)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理由成立,需要重新确定主持人的;
(三)发现有新的重要事实需要重新调查核实的;
(四)其他需要延期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 在听证举行过程中,当事人放弃申辩或者退出听证的,终止听证,并记入听证笔录。
第三十八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以下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二)主持进行听证程序;
(三)维持听证秩序;
(四)决定终止听证;
(五)决定听证延期举行;
(六)根据听证情况向机关负责人写出报告并就案件的处理提出意见。
听证书记员如实记录听证情况,制作听证笔录,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书记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书记员的回避,由主持人决定;主持人的回避,由其所在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四十条 听证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听证会开始,介绍主持人、书记员,宣布听证纪律;
(二)告知当事人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询问是否有回避申请;
(三)核对参加听证的当事人及代理人、本案调查人员、本案直接利害关系人、证人的身份;
(四)本案调查人员说明案件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以及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
(五)询问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要求出示有关证据材料;
(六)当事人或者代理人从事实和法律上进行申辩,并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
(七)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和本案调查人员就本案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八)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九)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四十一条 听证结束,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将申辩材料及有关证据提交听证主持人。
第四十二条 听证笔录应当在听证后交双方人员审核,经确认无误后,由双方人员在听证笔录上签名。双方人员拒绝签名的,由书记员在笔录上记明。
第四十三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确定的事实、证据,依照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原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加以复核,向本机关负责人提出意见。
【章名】 第六章 决定
第四十四条 违法行为经调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调查人员应当制作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意见书,载明违法事实、理由、法律依据、处罚意见及立案、调查取证情况。
调查人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三十二条的规定,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调查人员应当将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意见书和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材料,连同立案审批表和其他有关证据材料,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送本机关法制工作部门复核。
经过听证的案件,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法制工作部门对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意见书等书面材料就以下事项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
(一)认定事实是否清楚;
(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三)处罚意见是否合法、适当;
(四)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四十六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负责人对报送的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意见书等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认为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四)认为应当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的,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提出建议;
(五)认为应当给予当事人或受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处分的,向其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经过听证的和其他较重大的行政处罚,由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十七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和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事项。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不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通知书,说明不予行政处罚的理由,送达当事人。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应当制作建议追究刑事责任意见书,连同有关材料和证据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建议吊销当事人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的,应当制作建议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意见书。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建议给予当事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行政处分的,应
当制作建议给予行政处分意见书,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所在单位或其主管机关。
本条各款所列法律文书,由调查部门负责制作并送达。
第四十八条 对同一违法行为,其他行政机关已经给予罚款处罚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不得再予罚款,但仍可以依法给予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四十九条 给予停业整顿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停业的时限和整顿的事项。
第五十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案件重大、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两个月。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的日期为准。
【章名】 第七章 执行
第五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有关范围内予以通报或者在报纸、期刊等媒介上公布。
第五十三条 罚款的收缴依照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执行。
第五十四条 没收的出版物需要销毁的,纸质出版物应当化浆,其他出版物应当以适宜的方式销毁。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专人负责销毁事宜,监督销毁过程,核查销毁结果,防止应当销毁的出版物流失。
没收的出版物不需要销毁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报请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决定处理的方式。
第五十五条 对没收的从事非法活动的主要专用工具和设备,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六条 对于给予停业整顿行政处罚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停业期间的整顿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停业期满前进行检查验收,对整顿符合要求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其业务。
第五十七条 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指示下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执行。
第五十八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纠正违法行为:
(一)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予以公告取缔;
(二)责令停止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出版物;
(三)其他责令当事人纠正违法行为的措施。
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措施处理。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自当事人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第六十条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一条 出版管理行政处罚案件终结后,调查人员应当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章名】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处罚统计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每半年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提交一次行政处罚统计报告,重大行政处罚报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备案。
第六十三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部门负责对本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负责办理本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事项。
第六十四条 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由新闻出版署统一制作,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未颁发之前,适用当地人民政府颁发的执法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非法出版物,是指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的出版物,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者报纸、期刊名称出版的出版物,擅自印刷或者复制的境外出版物,非法进口的出版物。
本办法所称违禁出版物,是指内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出版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多数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以后,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经营上表现为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要改变现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生产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质量管理等。通过制定一套既适应市场环境又适合自身特点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达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使出版企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具有规划、控制、协调、评价等综合性管理功能的工具和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终实现出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处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枢纽地位。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环节,以及众多信息的搜集、传递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所以应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
(一)财务指标的确定
财务指标体系基本是按照“利润表”中的项目来建立,这样做的优点是:1、方便最终形成三大表即“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2、预算指标全面;3、信息反馈及时,通过每月的财务报表就反映出整体预算的完成情况;4、有利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部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财务指标以“利润表”为基础来设计,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指标要逐步分解到基层部门及岗位,这时有些项目是无法分解或者基层部门无法核算的,比如税费等,只能由财务部门汇总计算;还有些项目是各个部门都涉及,若具体细分下去,企业将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各种社会保险等,本着效率原则可以将这部分预算集中到财务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来做,所以在预算指标体系里把这部分归到“其他项目”中。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确定
非财务指标在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是经营核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编辑、出版、营销发行这三个重要环节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与业务高度相关的实物量指标,比如编辑环节的出版品种、出版数量、编校差错率,出版环节的出版码洋、用纸量、千印张,营销发行环节的销售回款、客户占有率、库存码洋等,这些都是考核各个部门及岗位的重要依据,如果仅用财务指标是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只有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全面预算才完整。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非财务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配合运用
在出版企业的具体工作中两种指标需要配合运用,简单来说就是用财务指标进行整体控制,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具体控制。整体控制是从宏观上了解掌握全面预算的执行进度,通过对阶段性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全年的完成情况;用与财务指标有高度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做进一步分析,从不同角度科学地分析预算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比如图书(期刊)销售收入是财务指标,与其相关的非财务指标有出版的品种、期、册、编辑总页码、销量、折扣等等,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某出版企业两个编辑室半年预算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如果仅以财务指标为预算考核的依据,则第一编辑室56%的完成情况明显高于第二编辑室的49%,但是从销售回款上看第二编辑室完成的更好。所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仅仅依靠财务指标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的,必须两个指标配合运用,充分考虑到预算完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实施的要点
笔者认为,出版企业指标体系设计的要点可以用“三、二、一”来概括,即:预算指标要进行三层分解,两个上下才能完成,执行过程中还要抓住一个关键。
(一)三层分解
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过程,这个分解要经过三个层次,分别是高层分解、中层分解和基层分解,每次分解的目标和任务均不一样。
第一,高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按经营年度来分解,分解成年度的具体经营目标,使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
①企业战略目标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分解落实的。企业战略目标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但是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却难以把握,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只有将相对抽象的战略管理细化为生产预算管理、销售预算管理、筹资预算管理等可操作可控制可考核的预算管理模块,战略管理才更有实际意义。
②企业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和终点,说它是起点,因为它是以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发展阶段、现实状况、市场环境等为依据制定的;说它是终点,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③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的执行得以调整、优化和评估。企业战略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环境的变化、选题策划、产品研发都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方向,引起全面预算的调整。全面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反馈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企业发展目标是否合理,所以整个的过程是动态的,在不断调整改进中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第二,中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结合,按财务指标来分解,分解成具体的预算项目,使预算指标全面、细致,没有遗漏。
①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目标的定量反映,将企业各个部门及岗位独立、分开的预算数据汇总,按财务指标归纳、调整形成总预算,也就是财务预算,其核心内容为: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②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的总预算涵盖了所有部门的预算数据,它与企业业务流程相结合也更容易发挥它内部控制功能,可以让企业决策层及时了解收入、成本、资金等方面的动态运行状况,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
③按财务指标分解的预算指标更突出企业的整体概念,避免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忽视总体利益的现象。
第三、基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结合,按部门及岗位分解,实际上是落实责、权、利,明确角色分工的过程。
①预算指标分解到部门,使部门的负责人都了解本部门的预算,本部门预算与企业总预算的关系、与其他部门预算的关系。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本部门的完成情况,促进与其他部门的互动与沟通,做到协调一致。
②预算指标分解到员工,使每位员工都了解到本岗位的预算,本岗位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关系,与其他岗位预算的关系,在预算的完成过程中,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好其他岗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激励所有员工为完成预算努力,
③基层预算分解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指标分解确定各项预算数据,并以此作为评价部门或员工工作情况的标准,定期与预算完成情况来对比,寻找差异、解决问题,并作为业绩考核与奖惩的依据。
(二)两个上下
第一个上下是指制定预算指标至少要参考企业三年的基础数据,这些基础数据要自下而上汇总,再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形成各年度预算管理目标;将本年度预算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变成便于执行、控制、考评和监督的预算指标,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逐级下达,保证各项指标落实到预算责任部门及岗位。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上下。
第二个上下是指一次预算管理循环结束后,收集预算完成数据及信息要从预算责任部门及岗位开始,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科学进行预算考评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将本年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再将结果自上而下层层考核,与各预算责任部门的完成评价和员工的岗位薪酬挂钩。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上下。
(三)一个关键
笔者认为,在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在于数据,确定预算管理目标需要准确的数据,预算过程的执行、控制、考评也离不开准确的数据。而出版企业在经营上有品种多、版次频、发货量大的特点,所以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数据就必须有一套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出版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能仅处于部门应用,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资源,加强各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出版社运营效率,缩短出版周期,降低经营成本,就必须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一体化衔接和数据的共享。在这方面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本刊讯为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
根据实施细则,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印刷复制企业,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可录类光盘生产和只读类光盘印刷复制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出版物总发、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发行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网络出版包括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出版和内容软件开发等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经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在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后,在报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施细则还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文化企业,以选题策划、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参与科技、财经、教辅、音乐艺术、少儿读物等专业图书出版经营活动;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国有出版传媒上市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参与出版经营活动,支持国有出版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实现对民间资本的有序开放。
起点中文网长篇小说持续热销传统出版市场
本刊讯近日,起点中文网长篇小说在传统出版市场屡获佳绩。玄幻巨制《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吞噬星空》,网游长篇《近战法师》《全职高手》以及女性小说《一仙难求》都在不断加印中;而历史小说《锦衣夜行》更是获得台湾金石堂武侠历史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计划出版27册,目前已出版2l册,总销售已超过200万册;其新书《武动乾坤》,上市仅一周就加印3万册。另外,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我吃西红柿的《吞噬星空》预计出版17册,首册首印5万本已发售一空。
“这些长篇网络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就阅读体验来说,只要故事精彩,篇幅越长越好看。金庸认为自己最成熟的作品是《鹿鼎记》,其篇幅亦是他作品中最长的;J·K·罗琳的《哈利·波特》长达7部,是全球畅销书;网络作品中畅销的《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都是超长作品”,已与起点中文网出版中心成功合作了多部小说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实际上,网络小说中既有的、杰出的超长篇在结构布局、技巧手法、语言艺术、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上,往往并不逊色于传统作品,而且由于有的篇幅更大,人物更多,主题和情节更加复杂,结构和气度也更加恢弘。
韩寒VS百度
作家维权拉锯战首批案件开审
本刊讯以韩寒为首的中国多位知名作家与搜索引擎百度公司长达一年多的著作权拉锯战,终于走入法律程序。
百度文库涉及侵犯作家韩寒三本图书著作权的首批案件,7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经过4小时的“交锋”,双方均表示不接受调解,法院方面表示将择日宣判。
原告代理人当庭提出多项诉讼要求,主要包括:被告关闭百度文库;以2000元/千字为标准,判令设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为制止侵权和因诉讼支出的费用共计76万余元等。对此,被告方代理人明确表示,百度公司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百度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涉案作品是由网友上传,百度未对其进行编辑行为,也从未通过涉案作品获得经济利益。
第三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揭晓
本刊讯7月6日,我国首家民间出资、媒体主办、专业评审的出版基金——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第三届资助项目,在文新报业大厦揭晓。
据了解,该基金由上海文汇报社、彭心潮基金会、上海万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汇读书周报联合发起。已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颁发资助金,资助的23种图书已顺利出版。
第一条 总则
1、根据《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2、申请单位是经认定的2008年1月1日后新引进的注册在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且税收户管在浦东新区的企业(机构)。
3、本实施细则涉及产业为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
4、项目申请受理与评审,每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各一次。上半年项目受理截止时间为2月25日,下半年项目受理截止时间为6月25日,如恰逢双休日、节假日,可顺延一天。
第二条 定义
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以资源共享和产业服务为核心,整合行业相关资源,构筑为全行业服务的共享平台。
平台主要表现形式:设备共享网络、公共实验室、网络科技环境、数字出版综合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共性技术、版权登记保护交易、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
第三条平台建设资助流程
1、项目申请
专项资金联合评审小组办公室(简称“办公室”)进行项目咨询、受理、评审等工作。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单位在完善建设方案和落实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向办公室提出平台建设的资助申请。
2、项目评估
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的平台建设项目,从产业政策符合程度、专业性、通用性、高新技术含量、项目规模及合理程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并按评估分提出资助建议,具体为:
1(1)评估总评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项目按办公室核定的平台建设经费给予最高不超过50%(含)资助,且单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2)评估总评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至90分以内的项目按办公室核定的平台建设经费给予最高不超过40%(含)资助,且单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250万元;
(3)评估总评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至85分以内的项目按办公室核定的平台建设经费给予最高不超过30%(含)资助,且单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4)评估总评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至80分以内的项目按办公室核定的平台建设经费给予最高不超过20%(含)资助,且单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上述平台建设经费包括设备购买及安装、软件购买及设计、知识产权费用等,不包括房屋建造和装修。
3、项目审核
平台建设资助经费用于设备购买及安装、软件购买及设计、知识产权费用等,不包括房屋建造和装修。
资助建议由办公室报联合评审小组审定。
4、项目监管
(1)办公室与建设单位签订《平台建设项目协议书》,对平台项目建设内容、进度、经费使用、拨款程序及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管。
(2)经批准资助的平台建设项目,首期拨付资助资金的80%,余款待项目验收后,按审计结果拨付。
(3)资助资金应按照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原则上使用政府资金的项目,相关设备的采购应按照公开招标程序进行。
5、项目验收与管理
项目到期完成的,办公室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验收,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形成评估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办公室根据评估意见等资料对项目进行验收。
项目建设到期但未完成的,建设单位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办公室,申请延长建设期。办公室酌情给予延期批复,一般不超过一年。建设单位无法完成项目建设的,办公室将按《平台建设项目协议书》的约定,追回已拨付的资助资金。
办公室负责平台建设扶持工作的日常管理,撰写工作总结向联合评审小组报告。
第四条平台认定及条件
1、办公室根据数字出版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制订公共服务平台申请认定指南并向社会发布。
2、张江园区内为数字出版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可向办公室提出认定申请。
申请认定的平台,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数字出版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数字出版业发展引导目录等有关规定。
3、申请认定的公共服务平台,须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一支稳定的为数字出版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提供共性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项目单位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设备、行业资源、服务场所,能为数字出版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3)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业绩,具备承担行业公共服务的能力。(4)具有平台顺利运营的自筹资金、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5)申请平台运营补贴的,每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时间,不少于总服务时间的40%。
第五条 营运和使用
1、平台运营补贴
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率、满意度、对外服务效率、企业通过平台获得服务的实际成效等指标进行评估。
每年按经办公室核定的平台对外服务累计金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资助,每年最高资助额累计不超过80万元。
2、平台使用补贴
企业使用公共服务平台,可向办公室提出平台使用资助申请。
经办公室核定,每年按使用平台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一次性补贴资助,同一单位每年最高资助额累计不超过20万元。
第六条 提交材料
申请企业均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表、认定企业证书和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对不同项目的资助,还需提交加盖公章的以下材料:
1、申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助(1)项目备案文件;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预算及资金安排计划;(3)建设资金已落实的证明材料;(4)办公室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2、申请公共服务平台认定
(1)平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名录,项目负责人简历;(2)技术设备、行业资源、服务场所的情况说明材料;(3)前期工作基础和业绩的说明材料;
(4)平台自筹资金、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的说明材料;
(5)平台每总服务时间和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时间的说明材料。
3、申请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补贴
(1)服务企业及项目清单、用户使用数等材料;(2)收取使用单位经费收据的存根;(3)办公室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4、申请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补贴
(1)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付费单据;(2)办公室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第七条 应用解释
县级以上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活动。
第二章 出版单位设立
第六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三)有确定的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范围;
(四)有2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五)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其固定工作场所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有2人以上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七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八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申请表,应当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资本结构、资金来源及数额,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等内容;
(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出版单位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本规定第六条要求的有关人员的资格证明和身份证明;
(五)可行性论证报告;
(六)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证明;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第九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登记,领取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持《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收回《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者分立,须依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应当经其主管、主办单位同意,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须将有关变更登记事项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终止出版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将有关注销登记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四条 申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本规定所称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册或者年、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第十五条 申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媒体形态、业务范围、读者对象、栏目设置、文种等;
(二)主管单位的审核意见。
申请出版配报纸、期刊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还须报送报纸、期刊样本。
第十六条 经批准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新增或者改变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与出版范围的,须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出版行政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的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于单位设立登记以及有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将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制作,是指通过创作、加工、设计等方式,提供用于出版、复制、发行的电子出版物节目源的经营活动。
第三章 出版管理
第十八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符合有关法规、规章规定。
第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于每年12月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出版计划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实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重大选题,涉及重大革命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的选题,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选题备案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
第二十一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同一内容,不同载体形态、格式的电子出版物,应当分别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得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第二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租、出售本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第二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出版电子出版物,须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著位置载明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单位的名称,中国标准书号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著作权人名称以及出版日期等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二十五条 申请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电子出版物名称、内容简介、授权方名称、授权方基本情况介绍等;
(二)申请单位的审读报告;
(三)样品及必要的内容资料;
(四)申请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著作权合同登记证明文件。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出版物还须提交游戏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景图片资料、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发行合同及发行机构批发许可证、游戏文字脚本全文等材料。
第二十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出版物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审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出版物,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应当符合国家总量、结构、布局规划。
第二十七条 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须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著位置载明引进出版批准文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第二十八条 已经批准出版的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若出版升级版本,须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提交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测试盘及境外互联网游戏作品客户端程序光盘,须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提交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须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将选题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选题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合作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载体形态、内容简介、合作双方名称、基本情况、合作方式等,并附拟合作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有关文字内容、图片等材料;
(二)合作意向书;
(三)主管单位的审核意见。
第三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在该电子出版物出版30日内将样盘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三十三条 出版单位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发放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和复制委托书,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三十四条 出版单位申请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应提交申请书及本版出版物、拟出版电子出版物样品。
申请书应当载明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出版时间、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
第三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发行前,出版单位应当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总署免费送交样品。
第三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第三十七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规定,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第四章 进口管理
第三十八条 进口电子出版物成品,须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提出申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三十九条 申请进口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内容简介、出版者名称、地址、进口数量等;
(二)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三)申请单位关于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审读报告;
(四)进口电子出版物的样品及必要的内容资料。
第四十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进口电子出版物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审批进口电子出版物,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应当符合国家总量、结构、布局规划。
第四十一条 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外包装上应贴有标识,载明批准进口文号及用中文注明的出版者名称、地址、著作权人名称、出版日期等有关事项。
第五章 非卖品管理
第四十二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须向委托方或受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写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使用目的、名称、内容、发送对象、复制数量、载体形式等,并附样品。
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内容限于公益宣传、企事业单位业务宣传、交流、商品介绍等,不得定价,不得销售、变相销售或与其他商品搭配销售。
第四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非卖品载体的印刷标识面及其装帧的显著位置应当注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统一编号,编号分为四段:第一段为方括号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第二段为“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字样,第三段为圆括号内的年度,第四段为顺序编号。
第六章 委托复制管理
第四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应当委托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
第四十六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必须使用复制委托书,并遵守国家关于复制委托书的管理规定。
复制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
第四十七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应当保证开具的复制委托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须将开具的复制委托书直接交送复制单位。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售本单位的复制委托书。
第四十八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的单位,自电子出版物完成复制之日起30日内,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上交本单位及复制单位签章的复制委托书第二联及样品。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的单位须将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第四联保存2年备查。
第四十九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经批准获得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之日起90日内未使用的,须向发放该委托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交回复制委托书。
第七章 年度核验
第五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行年度核验制度,年度核验每两年进行一次。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施年度核验。核验内容包括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登记项目、设立条件、出版经营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内部管理情况等。
第五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年度核验,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度核验登记表;
(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两年的总结报告,应当包括执行出版法规的情况、出版业绩、资产变化等内容;
(三)两年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目录;
(四)《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的复印件。
第五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度核验程序为: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于核验年度的1月15日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年度核验材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设立条件、开展业务及执行法规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于该年度的2月底前完成年度核验工作;对符合年度核验要求的单位予以登记,并换发《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于核验年度的3月20日前将年度核验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五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年度核验:
(一)不具备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
(二)因违反出版管理法规,正在限期停业整顿的;
(三)经审核发现有违法行为应予处罚的;
(四)曾违反出版管理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未认真整改,仍存在违法问题的;
(五)长期不能正常开展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
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暂缓期间,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督促、指导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整改。暂缓年度核验期满,对达到年度核验要求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予以登记;仍未达到年度核验要求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注销登记意见,新闻出版总署撤销《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书面催告仍未参加年度核验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注销登记意见,新闻出版总署撤销《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 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单位按照本章规定参加年度核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复制、发行电子出版物;
(六)责令收回电子出版物;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擅自从事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伪造、假冒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或者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等出版单位未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的,属于擅自从事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按照前款处罚。
第五十八条 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业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一)制作、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电子出版物的;
(二)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电子出版物而向其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本出版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条码及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的。
第五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本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者分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未依照本规定的要求办理审批、变更登记手续的;
(二)经批准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新增或者改变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与出版范围,未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年度出版计划和重大选题备案的;
(四)出版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送交电子出版物样品的;
(五)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八条未经批准进口电子出版物的。
第六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未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处罚。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未办理备案手续的;
(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未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者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
(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不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或者未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载明有关事项的;
(四)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有关规定的;
(五)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未按本规定第三十条办理选题审批手续的,未按本规定第三十二条将样盘报送备案的;
(六)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的;
(七)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或者未按第四十四条标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统一编号的;
(八)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委托未经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或者未遵守有关复制委托书的管理制度的。
第九章 附 则
作者:洪玉华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点击数:129更新时间:2010-11-5查看评论(0)
本报讯(记者洪玉华)11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开展学习《沈浩日记》读书交流会,全司党员干部共同交流了学习《沈浩日记》读书心得与体会。据了解,这既是出版管理司开展创先争优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年初以党支部为依托建立开放式学习书架以来,已有近20本图书被列入学习书架。
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说,学习《沈浩日记》学到了如何实践党的宗旨,也就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到了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学到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如何保持党的艰苦奋斗作风。吴尚之认为,阅读《沈浩日记》对党员干部是一次道德的拷问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他希望全司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沈浩同志乐观向上、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为党和人民办实事的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学习交流中,出版管理司党员干部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对《沈浩日记》的阅读体会。有党员说,通过一篇篇日记可以感受到沈浩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事业都饱含深情,正是这份深情让他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有党员表示,不仅要学习《沈浩日记》中的价值观、名利观,而且要学习他好学进取、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一、出版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近年来, 虽然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成果斐然:输出数量不断增加, 品种不断丰富,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 在诸多成绩的背后存在着的客观问题也不应忽视。为此, 从何处找寻突破口加以解决和提升是摆在我国出版人面前应该深深思考的课题。
(一) 输出数量偏少, 距离欧美主流市场尚远。
图书贸易的双向性决定科学合理的贸易结构应是二者共同发展, 平衡推进。最近几年, 在政府和各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图书输出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总体来看, 输入与输出的巨大逆差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输出数量之少还表现在每年图书输出量与新书出版总量的对比上。我国是世界上年出版图书品种最多的国家, 最近几年年出新书均高达二十余万种, 但年均图书输出量仅为一千余种, 相较新书总量显得微不足道。在我国向外输出的为数不多的图书中, 六到七成在港台和东南亚地区, 即周边国家和汉学界的小圈子之内, 真正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少之又少。据了解, 2000~2010年我国向外输出图书版权图书中, 向港台地区输出4, 423种, 约占总量的77%。
(二) 输出结构欠均, 未达内容丰富合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出版的图书多以反映当代我国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的内容为主, 以我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图书虽为数不少, 但所占比例并不大。我国对外输出的图书内容主要集中在汉语学习、中医、养生、历史等领域, 如《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国茶》、《长寿之谜》、《西藏风貌》等。对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具体情况只是稍有不同而已, 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对少儿、语言类图书感兴趣, 日韩等国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传统医学类图书感兴趣, 欧洲国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我国传统医术及艺术方面。
二、出版业国际化战略存在问题根源探究
(一) 文化差异, 导致失衡严重。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对中国出版“走出去”造成阻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我国人民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 国人在日常思考、生活习惯、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 我国的社会和文化, 国人的思想价值观、社会行为准则等几乎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东西都会在其产品——图书等出版物中予以显现。图书引进国能否接受我国文化就成为其是否接受我国出版物的基础, 这也就决定了对外输出的图书在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 从而加大了出版走出去的难度。
(二) 观念传统, 市场观念淡漠。
虽然目前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出版“走出去”工作非常重视, 但具体到“走出去”工作的各出版单位主体, 却并不能看到太多积极活跃的身影。有些出版单位认为, “如何走向世界是政府的事, 国内的业务已经够做了”;“国内出版物走向世界很难, 一切要等政府给政策”;“走出去就是利用对外宣传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政府资金, 翻译出版一些小册子”。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 虽然各单位也会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号召和要求组织代表团参加各大型国际书展等有关图书输出的活动, 但在书展上所做工作更多的是展览, 对政府部门发起号召的目的和展览的意义抛在脑后。不可否认的是, 在很多大型国际性书展上, 我国参展团的高投入低产出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
(三) 人才缺乏, 国际视野不足。
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要求我国出版人尤其是国际贸易人员要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熟悉国外企业经营方式。但目前我国出版人距离这一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版人视野有待开阔。我国出版人目前普遍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和准备, 业务范围也多局限于本国内部的选题策划和组稿, 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严重缺乏。二是国际贸易技能尚待提高。精通出版、熟练操作外语、较强的公关能力是一个国际出版贸易人才的必备技能, 但目前我国具备这些技能的出版人寥寥无几。三是图书翻译人才极为渴求。高水平的翻译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图书输出时的文化和语言障碍, 对图书输出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图书翻译工作是社会和校园兼职人员所为, 专业性人才严重缺乏, 从而使中国出版输出乏力。
三、解决出版业国际化战略问题的对策
(一) 国家应积极健全、全面推进“走出去”各项扶持措施。
在出版业整体实力较弱, 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对出版“走出去”战略提供支持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我国政府对出版“走出去”的扶持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直接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帮助。政府部门应充分运用国家出版经济政策中的税收、价格、财政和投资、金融、稿酬、书报刊价格补贴、印刷工价和发行折扣等政策, 通过税务、财政、金融等手段, 推动我国出版物输出工作的发展。此外, 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奖励机制和设立奖励基金, 对版权输出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二是提供信息、加大宣传。政府部门在收集并向企业提供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规模优势和成本经济, 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定期收集整理、更新国内出版信息, 向国外企业发布, 同时也及时地将国外出版市场动向向国内出版业通报, 努力成为供需双方的信息通道和沟通桥梁。
(二) 努力实施“国际化人才”和“市场化手段”战略。
1.培养高素质国际出版人才是出版国际化的前提。
在出版“走出去”国际化战略中, 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出版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 它首先需要各出版企业自身的持久努力。 对各出版企业来说, 培养国际化出版人才, 具体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 大力引进国际化出版贸易人才。努力探索高薪聘请具有世界公民型的出版商、书商, 开展合作设计、合作生产等多种引进外国出版人才的方法, 以借外力发展自身。同时要大力吸引对出版感兴趣的海外留学生加盟, 积极搜集海外高层次新闻出版人才回国就业的相关信息, 努力争取为我所用。第二, 直接派遣国际化出版贸易人才赴发达国家接受培训。选择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编辑、营销和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学习, 采用走出去的方法, 扩大国内外新闻出版人才的交流渠道和对话平台。第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人才管理制度新框架, 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 注重在“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培养人才。要完善现有出版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以业绩为取向, 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灵活有效的薪酬分配机制。
2.采取市场化手段是实施出版国际化战略的必由之路。
对国内市场的深入调研是正确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实施“走出去”战略, 对我国出版社来说主要是发现自身具备的能力, 找准选题的文化对接点, 使本土文化与世界市场接轨。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曾因其进步性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并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此, 我们应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化宝藏, 把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如古典文学、传统医药、历史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图书大力推向国外。
(1) 在选题环节。
出版社应把读者作为出版的主题, 从国际视角真正了解随时代变化的读者需求,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逐步实现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印刷、营销的国际化运作。出版单位可以邀请国外出版发行领域专家参与研讨和策划选题,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借用“外脑”提高图书策划能力, 加快图书选题策划向国际化水平迈进。由于中外审美标准及读者阅读习惯的差异, 我国出版单位在出版外向型图书数应努力降低阅读困难, 在版式、印刷、装祯等方面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 用图文并茂来适应国际出版界的新趋势, 树立中国图书新形象, 从而让中国图书更好的融入世界。
(2) 在营销环节。
我们同样也要努力与世界接轨, 不断拓宽、延伸自己在海外图书市场的销售渠道。为此, 我国出版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 改革经营体制, 尽快采用连锁经营等先进的营销模式。同时, 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国际书展等交流平台以拓展我国图书的营销渠道。国际书展为图书进出口提供了一个最直接交流的机会, 在书展中, 我们可以大量结识国外同行, 选择合作对象, 了解出版界的最新行业动态。
(3) 在版权代理业方面。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大力发展版权代理业。一方面, 应尽快提升国内版权代理工作在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代理业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和强度。另一方面, 还应在真正提高代理工作的内在质量上下功夫, 及时调整版权代理角色, 转变以往中介组织、经纪人“桥梁”的角色特征, 适时参与诸如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媒体宣传、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活动, 将其业务服务范围向深层次、多视角领域拓展, 从而充分发挥版权代理中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是出版业自身适应全球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客观需求。唯有看到成绩, 正视存在问题, 积极加以改进, 中国出版业的文化软实力才会不断与世界接轨并铸就未来辉煌。
参考文献
[1].王化鹏.出版“走出去”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
[2].冯志杰.中国出版业国际化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 2001
[3].赵琴.影响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出版, 2000
[4].金鑫.出版“走出去”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3
【关键词】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知识传播;微信平台;期刊影响力
【作者单位】蔡斐,北航文化传媒集团航空学报杂志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的阅读载体从纸张转移至移动终端,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按期出版的纸质期刊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数字出版方式相融合的新型出版方式,即全媒体出版。
对于“全媒体”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未提出具有很强概括力和描述性的准确定义。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指出: 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1]。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认为: 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2]。
目前,全媒体出版在新闻、大众及各新兴媒体领域已得到迅猛发展,但对刊载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技期刊而言,全媒体出版的应用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科技期刊同人对全媒体出版加以关注[3-6],但尚未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适用于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笔者拟以所在的航空学报编辑部为例,深入探讨适用于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快速提升其传播力与影响力。
一、优先数字出版(含单篇出版)
优先数字出版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版论文或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特点是出版时间快,出版方式灵活。优先数字出版节省了等待期刊版面时间、排版印刷时间、邮发邮寄时间、图书馆编目上架时间,论文录用即可以发表,一般至少提前3—6个月与读者见面。优先数字出版形式灵活,既可以出版经编辑定稿的稿件,也可以出版编辑部决定录用但尚未编辑定稿的稿件;既可以期为单位出版,也可以篇为单位出版。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可缩短知识传播周期,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平均出版周期超过10个月,因此,编辑部缩短出版周期的需求强烈。国际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与出版集团都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如Nature的“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Science的“Express”, Springer出版集团的“Online First”, Elsevier出版集团的“In Press”等。
以Elsevier的“In Press”为例。其EES投审稿系统可将前期审稿与后期编辑出版流程无缝对接,使单篇论文一经录用,即可由审稿平台直接进入Elsevier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并为其分配一个DOI(数字对象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号,然后转入位于印度的排版公司,进行单篇优先数字出版。优先数字出版论文共分为三个版本(如图1所示):Accepted Manuscript(录用稿),Uncorrected proof(校对稿),Corrected Proof(最终稿)。每一阶段排版公司会根据论文所处的不同时期分别上传不同版本,并在论文下载界面有明确的标记告知读者下载的是何种版本,以便于读者及时下载阅读,进而增加论文的被引用概率。
二、论文发布形式多样化
1.制作HTML网刊
在科技期刊的全文阅读中,PDF格式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是主流模式,因此,科技期刊在其网站发布的论文格式多为PDF版。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PDF全文下载阅读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对读者、研究人员来说,能够提供碎片化、结构化、加以标签辅助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格式的全文阅读越来越受到推崇。同时,随着电子产品的多样化,手机、平板电脑等方式的移动阅读需求也日益显著,PDF劣势尽现,只有以XML为基础的多媒体出版方式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对期刊而言,HTML格式的论文更利于检索,该格式将论文的章节、图、表及参考文献均进行了结构化、碎片化处理,可实现图、表与公式的单个下载,使读者便于查询、阅读与引用,而论文的点击量与引用概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科技期刊在网站上发布的论文形式应该逐步由PDF格式向HTML格式过渡,以提升期刊论文的网络显示度。
图2为《航空学报》设计的HTML论文样例。如图所示,论文信息发布分为三栏。左边一栏是“论文结构缩略图”,列出了论文的章节号及链接,读者可以点击某一小节标题,直接进入该小节。中间一栏是“论文主体”,论文中所有的图、表、公式均可实现单独下载,其功能设计各有不同。点击“图”的右下角键,即可实现三个功能:一是在工作空间显示(即全屏显示该图);二是下载原图;三是下载PPT。点击“表”和“公式”的右下角,可实现将表格直接导出Excel表格或导出可编辑的公式。上述功能为读者学习与使用该论文的原始数据与图表提供了便利。右边一栏是“论文信息栏”,列出了作者信息、论文引用格式及论文录用与发表的重要日期,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相关背景或引用该论文。
2.增加多媒体版本
当前,传统的纸质论文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立体化、全方位的获取需求。在全媒体时代,网站发布的论文除了含有纸版刊出的内容,还可将与论文实验有关的图像、视频同时发布,以增大论文信息量,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视频出版是科技期刊出版的新生事物,可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数据分析及结果,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力求直观、准确、专业地诠释学术成果。当前,国内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的科技期刊较少,但国际上已经有期刊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例如:Science的Video Portal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科研动态、专题报告,其平台发布了各领域具有学术代表性的视频,使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而是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体验各种实验和报告。
nlc202309090716
视频出版是科技期刊出版的新生事物,可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数据分析及结果,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力求直观、准确、专业地诠释学术成果。当前,国内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的科技期刊较少,但国际上已经有期刊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例如:Science的Video Portal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科研动态、专题报告,其平台发布了各领域具有学术代表性的视频,使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而是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体验各种实验和报告。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是全球首个同行认可的视频科技期刊,旨在以视频格式来展现研究过程与结果,帮助科研人员克服当今科研领域的两大瓶颈——实验不可再现性和学习新实验技术所耗费的大量时间。JOVE的服务对象是研究团体,主要出版生物、医学、化学和物理等基础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使其能够有效传播、再现及讨论。
另外,科技期刊在发布论文的同时,还可考虑设计对论文的分享、评论功能,以便读者阅读后及时与同行分享,并在线发表对此论文的观点与看法,进而提高期刊论文的互动性与趣味性[7],弥补纸版期刊的局限性。
三、论文推送形式多样化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论文的载体,不仅展示了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承担着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的重要责任。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除了利用期刊网站发布论文,还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通过邮件推送、微平台(微博、微信)发布论文信息。
本文重点介绍科技期刊如何利用邮件与微信平台主动推送论文信息,以扩大知识的传播效应,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1.邮件精准推送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何让与本领域相关的学者关注你的期刊,阅读你的期刊,进而引用你的期刊,论文的精准推送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论文推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推送对象为与期刊密切相关的小同行,以提升推送内容的关注度[8]。小同行专家名单可从期刊投审稿系统的审稿专家库、作者库导出,并根据关键词分类,以便精准推送相关论文。
(2)由于许多科研机构的邮箱会自动拦截群发、带附件的邮件,为提高推送邮件的送达率,推送时不要将文件过大的 PDF文档作为附件。可考虑在推送邮件中加上可下载本期电子刊全文的链接,一旦收件人对本期内容感兴趣,可方便地根据链接下载全文。当然,前提是期刊网站上制作了相应电子刊以供下载。此举既不易引起专家的反感(邮件过大会占用其邮箱空间),又可引导专家登录期刊网站,查阅相关信息,起到宣传推广期刊的作用。
(3)推送邮件应根据期刊每期刊出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邮件内容可包括本期介绍、导读,如有专刊、专栏或特约综述应特别推荐,以引起读者关注,这也是知识定向传播的一种方式。图3为《航空学报》创刊50周年专刊推送邮件示例。
2.微信平台发布
当前,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青睐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相关信息。其中,微信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术期刊应重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期刊论文相关信息,为读者与行业提供服务。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论文信息有以下两种方式。
(1)进行二次编辑加工,增加可读性。由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由深阅读向浅阅读转变,他们期望能得到最精简、最有用、感兴趣的信息[9]。因此,科技期刊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论文信息时,应对论文进行二次编辑加工,不建议发布全文信息,只需列出论文的基本信息,如: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并配合一些精美图片与重要内容,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在推送论文信息的结尾处,可附上论文的全文链接,一旦读者认为此文是他所感兴趣的选题,并希望由浅阅读转向深阅读时,他可以通过链接阅读原文。
(2)将科技论文科普化,吸引大众关注。果壳传媒的创始人姬十三曾说过:“我们的目标始终是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让鲜活的科技内容走进流行文化。”科技期刊作为科技论文的载体,肩负着引导大众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重要责任。因此,科技期刊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论文信息时,可以尝试将晦涩难懂的论文科普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文欲表达的科学问题阐述清楚,使大众能明白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及解决的问题,进而引导大众关注该研究领域,为该领域研究培养后备人才。
当然,将科技论文科普化,对科技期刊编辑来说是一个挑战。编辑不仅需要提升专业素养,对该研究领域有深入了解与认识,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编辑无法自行完成此项工作的期刊可由论文作者自愿撰写,由编辑部负责把关和修改,以保证发布内容的准确性与趣味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出版是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应根据所在期刊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自己期刊发展的全媒体出版方案,以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1]彭兰. 如何从全媒体化走向媒介融合——对全媒体化业务四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 新闻与写作,2009(7):18-21.
[2]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刘光牛. 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 科技传播,2010(4):81-87
[3]郝秀原. 医学期刊应加快推进全媒体出版的实现——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例[J]. 2013,14(6):1214-1216.
[4]韩锟,黄翊彬,孙静.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现全媒体出版可行性的初步调研[J]. 出版发行研究,2011(4):67-68.
[5]李雪,邱文静,董艺,等.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编辑策划能力[J]. 编辑学报,2014,26(Sup.1):S1-S3.
[6]刘清海. 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科技期刊研究,2012,278-281.
[7]李雪,黄崇亚, 邱文静,等. 科普期刊全媒体出版创意探析[J]. 编辑学报, 2015,27(3):210-213.
[8]郭媛媛,黄延红,侯修洲. 邮件精准推送实现学术论文高效传播[J]. 2015,26(11): 1227-1231.
[9]谢文亮,杨小川.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2-154.
【出版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推荐阅读: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06-30
出版社文员简历10-29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05-29
出版物发行员07-20
出版社图书购书合同09-09
出版社求职信12-15
出版社编辑工作总结06-05
出版应用写作课堂笔记12-17
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的论文07-12
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状况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