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心得体会(推荐8篇)
从高原深山里,到湖泊,大海,所有我们平常能见到或者鲜见的食物,原来它们是从那里获取的,香格里拉的松茸要早上三四点出门,步行二十多公里到原始森林里找寻,没错,就是找寻,仔细而艰难的找寻这上天赋予的珍宝,说珍宝一点也不过分,在北方一盘碳烤松茸的价格是1600元,而她们的找寻只是为了一个夏天5000元左右的收入。
还有一颗看似普通的莲藕,必须由专业的挖藕工人每天从淤泥里挖,那种劳动强度让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肩周炎和腰肌劳损,餐桌上的雪白的莲藕里有挖藕工人满是泥浆的汗水。
那些最原始的获取食物的方法艰辛而繁琐,那份辛苦里饱含了多少汗水与情感,我们可想而知,而那些用最原始的烹饪手法做出的美味,才是你的味蕾与胃和心灵真正需要的,看过你才知道自己碗里赖以生存的那些,真的是你的天。
舌尖上的味道不只是食物所带来的馨香,还有历久弥新的那份热爱,童年的味道,远去的味道,食物所承载的情感世界,所有的关于吃的记忆和我们最初的舌尖下深藏的信念。
饮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由各类食材组合而成的菜,供你果腹,免受饥饿之苦,其次才是满足味蕾的愉悦。
可是另一方面它代表的就是文化,饮食的这种文化,代表着你内心最深处的那种记忆,你小时候吃过什么,它们都会像烙印一般跟随你一辈子。
这话一点不假,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可是唯一适应不了的就是自己的胃,正因如此中餐馆开遍了全世界,也试图用中国的美食去征服世界人的胃。
五千年历史的沉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在现在这样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人都爱吃,人人都讲究吃,随处可见精美菜品的图片四处流传,教授人做美食的相册教学贴比比皆是。
可是大家眼中更多的是这五颜六色,卖相极佳的成品,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听起来应该是介绍各地美食名吃的,但是实际看下来却是在讲述一个个和食材相关的故事,一个个食材背后,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
所以一部分吃货失望了,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想象中的东西。
没有新奇的菜品,纪录片展现的人文内容远比美食要多得多,那些在火上翻腾的食物倒更像是为这些故事的点缀,所以在他们看来喧宾夺主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整个纪录片有了深度,有了更能打动人心的筹码,也才能使我感动。
尤其是海外的学子们,看到这些熟悉的情景与人群,大概思乡之情会更切,很多人大概已经开始动手预定暑假回家的机票准备回去大快朵颐了吧。
中国幅员辽阔,饮食的种类更是千千万,在一个52分钟的纪录片中展现这些繁杂的美食,用剪辑技巧,灵动流畅的把几个故事串联起来,还前后承和,不得不说制作组是花了心思的。
而且南北方相对比,内陆与海相映衬,不失独特风味,也更加反映了完整的中国,在片子的结构上来看的确是佳作。
舌尖上的中国》将生活中熟视无睹的食物给予一个新的视角,开创了美食类节目的新篇章。
该片在立意上,不但表达了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传承,更弘扬了一种敬业和做人的本分。
该片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常态,突出了一种人情,辛勤的劳作,把烟火气的饮食节目,拍摄得美轮美奂,形成特有的诗意。
它在整体上有系统的连贯性,主题鲜明,却又能各自成篇。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素来以历史悠久、特征鲜明闻名于世,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提升,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也逐步走出了国门, 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青睐。饮食文化代表着民族特性, 在翻译过程中, 不应该仅仅传递简单的字面翻译和语言转换, 更要传递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博大精深。因此饮食文化的翻译应该基于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翻译出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翻译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进而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 拼写错误
在饮食文化翻译的过程中, 拼写错误是菜单翻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对食品进行想当然的翻译。比如, 一家老字号餐馆错误地翻译下面三道菜:花菇扣鹅掌Coose Web with Mashrooms, 清蒸大鲮鲆Setamed Turbot, 桂花拉糕Sweet Osmanthns Cake。正确的拼写分别是Goose Web with Mushrooms, Steamed Turbot和Sweet Osmanthus Cake。
这样的低级错误在这家餐馆的菜单上至少有三十处, 海外游客看到这样的菜单定会误解, 不利于我国餐饮文化的对外传播。
2. 大小写误用
菜单上英文菜名大小写的规则一般是实义词首字母要大写, 虚词 (如介词) 要小写, 但违反这个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以下这些英文菜名均摘自某家涉外宾馆里的双语菜单:山椒牛肉丝Sautéed Shredded Beef With Chili Sauce和黑椒牛仔骨Beef ribs with black pepper。前者介词with首字母应小写, 后者实义词ribs、black和pepper这三个单词首字母应大写。
3. 语义模糊
由于我们的饮食名称本身蕴含浓重的文化气息, 导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拘泥于字面意思, 没有深入考虑到文化的表达, 从而使翻译后的菜名失去了意义, 甚至不知所云。比如“椒盐排骨”往往被译成Deep Fried Salty Pork Ribs, 而在这道名菜中重要的调味料是椒盐, 可是翻译后椒盐的意思并不完整, 影响到海外食客对于此菜的了解程度, 因此应该译成Salt and Pepper Pork Ribs才更为恰当。“腌笃鲜汤”是一道既营养又美味的上海传统名菜, 这里“腌”指的是咸肉, “鲜”指的是鲜肉和鲜竹笋, “笃”是上海方言, 意思是小火慢炖的意思。这道菜肴的主料是鲜肉和咸肉, 配料是竹笋, “Fresh Salted Pork”语义模糊, 令人费解, 建议这道菜改译为Stewed Pork and Ham with Bamboo Shoots或Stewed Pork and Bacon with Bamboo Shoots。
三、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中国饮食菜品翻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用直译的方法可以让外国朋友直接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饮食的汉语读法, 也突出菜肴的原材料以及烹饪方式。直译法又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汉语读音直译法。我国很多菜肴具有浓烈的文化色彩,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饮食, 本着推广汉语及我国文化的原则, 将这些饮食用汉语拼音的方式传递给外国朋友, 更能凸显中国浓厚的饮食文化。
第二, 主料及烹饪方式直译法。中国菜肴有很多菜式以主料及烹饪方式作为菜名。烹饪方式就是做菜方法, 我国菜肴的烹饪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 融合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至今常用的制作方法有十几种, 以烹饪加主料为例, “炒鸡杂”译为“Fried Chicken Giblets”, “爆鳝片”译为“Stir-fried Eel Slices”, “油焖笋”译为“Braised Bamboo Shoots”, “烧家兔”译为“Braised Rabbit”, “煎香蕉”译为“Pan-fried Banana”, “炖猪蹄”译为“Stewed pig’s Totters”, “蒸螃蟹”译为“Steamed Crab”, “煨羊肉”译为“Simmered Mutton”。
2. 解释法
在饮食翻译过程中, 有一些菜名含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如“龙穿凤翼”这道菜是以鸡翅和竹笋作为主要原料的菜品, 菜名诗情画意。但“龙”和“凤”是中国神话的产物, 直译出来并不能让人理解。因此, 需要用解释法将原料直接翻译出来, 译为“Steamed Stuffed Chicken Wing with Chinese Ham and Bamboo”使人一目了然。“火锅”也是很难翻译出准确意义的菜品, 英文词典中对“火锅”的翻译为“Chafing Dish”解释为“a container with a heater underneath, used for cooking or keeping food warm, esp.at the table.很显然, 从解释上来看, 并没有把火锅里各种蔬菜、肉片以及各种调料制成的热汤变现出来, 因此, 我们需要对该翻译进行解释。Chafing Dish (instant boiled mutton, beef, and vegetables with chilli sauce) , 这样处理后, 菜名才能完整的表达其特色。
四、结束语
翻译在对外的表达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饮食特色给菜肴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需要我们在对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错误, 采用相应的翻译方式和技巧, 最大程度将中国饮食文化展示给世界, 使翻译真正实现交流、沟通、创造与发展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饮食文化的快速的发展, 将中国饮食翻译成准确、优美, 同时又能够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饮食文化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并探讨了饮食文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翻译教学和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浅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受自然、经济、地理位置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远古时期人类以生食为主,随之发展为熟食;烹饪技术由燎烤发展为蒸、煮、煎、炸等;饮食选材和菜系也不断丰富;饮食观也由“吃 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饮食风味也由闭塞的单一民族和地区融汇到如今的丰富多彩的饮食口味。
饮食文化包括三点:第一是食物的选材和加工。选材受季节、节日风俗、地域和食忌思想等的影响;加工又包括刀工和烹调技术,通过刀法可将食物分为条、片、丁、沫、丝等,其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口感截然不同,烹调方法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第二是就人类而言,饮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宗教和社会各阶层饮食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习惯和代表性的饮食菜系;宗教饮食文化典型有伊斯兰教忌食猪肉,佛教、道教的素食主义等;社会各阶层的饮食文化由物质基础决定,包括宫廷、士大夫饮食文化和百姓饮食文化等,各阶层在进餐时很讲究礼仪,也就形成了饮食礼仪文化。第三层次是与饮食有关的文学文化,包括历朝历代许多关于饮食介绍和文人对饮食的歌颂赞美的文学作品。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优越性
2.1 传统膳食结构可传承性
《素问·脏器法时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最早关于膳食结构的记载,也是几千年来的择食原则。传统的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食,肉类、水果和蔬菜为辅食,坚持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告诉我们谷类乃人类维持机体运动的基础物质。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平衡膳食观,合理搭配饮食。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才是最科学的膳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报告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6年的合作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与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可见传统膳食结构的可传承性。传统膳食结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1]我们需矢志不移地坚持弘扬其优越性。
2.2 独特的烹调技艺 注重色香味
我国的烹调技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素以选料讲究、制作精湛、品种多样著称于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2]烹调技艺的精湛在于即使是同一种原材料,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也可以做成色香味截然不同的美食。我国传统的烹饪、调味技法堪称一绝,“烹”是指烹饪原料熟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方式多种多样,其制作过程重在掌握火候,如清蒸鱼,火候不到则生,过火则老。而“调”则指原辅料的搭配和调味料的使用。通过调制,使菜肴美味可口、色泽诱人,《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酸、苦、甘、辛、咸。其先后多少,其奇甚微,皆有自起。”调味料所需数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都有讲究 。可见,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之细腻无与伦比。
2.3 医食同源的食疗观
“医食同源”,即“药食同源”。指用中医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相结合,使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灵枢·五味》:“五宜:脾病者,宜食禾亢米飯、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等”。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提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由此可知,“医食同源”并“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食养论”,即注重饮食膳食平衡,使之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食疗方”,即以食为药,以日常食物的一种或数种作为药用,以治疗疾病。三是“药膳”,以药配食,取一味或数味药物入膳。[3]中国的食疗药膳文化在历朝历代的总结思考下不断完善。关于医食同源和食疗的书籍数不胜数,医食同源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医食同源理论,传承其精华,真正达到饮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4 食忌思想
“食忌”即 “忌口”,也就是我们在吃的时候应该吃什么,怎么吃…… “苟全其身,须知切忌者矣”旨在告诉我们饮食禁忌的重要性。其包括配伍、季节、时辰、体质、数量等方面的禁忌。配伍禁忌如:黄瓜与花生同吃易腹泻;羊肉与西瓜同食会中毒等。 季节禁忌即春天不宜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夏季应忌食肥甘厚腻,少食生冷之品,秋季应忌食性燥和大补之品,冬季不宜食油炸生冷之品,时辰忌如:“早上人吃姜,晚上姜吃人。”“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体质忌即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 [4]体质偏阳者应忌温热、辛辣助火之品;体质偏阴即阳虚型体质者,应忌食寒凉生冷伤阴之品等。数量忌即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忌过饱。若不掌握一定的饮食禁忌知识、合理选择食物,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食忌思想是历代人们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不容忽视,掌握食忌思想可使我们饮食生活更加科学、安全。
2.5 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优越性的体现,其丰富多彩的饮食种类为传统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由农业、地理位置、食材决定。中国地大物博,各具特色的农业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长期定居在大草原的畜牧业民族如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等以肉类、奶制品为主;居住在南方的民族如苗族、回族、白族、傣族等民族从事农业,其主食多为大米、小麦、青稞等,代表特色如竹筒饭,菠萝饭,五色饭等;少量三江平原的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温克族、基诺族等以狩猎和渔业为主,其主食多为野生肉类、植物、鱼类,代表特色如杀生鱼、蝌蚪拌臭菜、松鼠干汤等[5]。此外,少数民族多嗜茶、酒,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的边疆高寒地区,喝酒可以防寒,因此大多嗜酒,我国是“酒文化之邦”,少数民族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各个少数民族以酒待客之道各不相同,酒种类更是形态各异,有青稞酒、槟榔酒、藤酒等;茶也是少数民族必备的饮品,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人们在食用各少数民族饮食的同时便能回味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融合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更具特色。
2.6 独具特色的菜系文化
菜系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区域表现,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地理环境、气候、食材、嗜好的真实写照。菜系由宋代“南咸北甜”到明代“京苏广三式”到清代四大菜系再到清末的八大菜(浙、闽、湘、徽、鲁、苏、粤、川菜)。地理环境对饮食选择很有讲究,蜀湘一带湿气较重、选择辣食能祛湿,故辣味菜是湘、川菜的特色;食材更是决定菜系的重要因素,临近江海湖地带则擅做海鲜、以鲜香闻名,如湘、鲁、粤、闽菜系,相反,山地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苏菜发源地由于菜种丰富所以一大特点便是四季有别;嗜好是决定菜系的又一重大因素,湘菜追求原汁原味, 香、嫩、清、脆是其特色;徽菜更爱烧、炖、蒸,注重火候,善于保持原汁原味;苏菜选料严谨,爱好和注重制汤,保持原汁,追求鲜香酥嫩,重刀工、火候;粤菜技法、配料多样,追求鲜嫩爽滑浓;川菜重调味,以“麻、辣、酸、香”为主味,由此可知,菜系是各区域历史饮食文化的沉淀,赋予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多彩和丰富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发展中精华不断被人们所传承和丰富,作为新一代华夏子孙,我们应当积极去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尝试不断探索创新以丰富其内涵。
参考文献
[1]柯林·坎贝尔著 张宇晖译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J]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9).
[2] 、[5]万建中,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27 -30;259-263)
[3]金炳镐 李自然 ,中国食疗药膳文化[J] 黑龙江民族从刊 2001年第4期(86)
这样我学到了对人的尊重,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这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礼仪,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导我们,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除此之外,茶文化主要表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具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谦虚礼貌、勤奋节约和相敬互让,所以,可以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和自豪。现在以茶会友已经是很流行的,很广泛的了。有些人就是通过茶楼、茶艺和朋友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了解,沟通友谊,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茶在生活中通常用来待客的,以茶代酒也是一种的传统美德,而且还可以节约制止浪费行为。
茶文化是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重情重义,重视修身养性,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如今,茶叶已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了。可见,茶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地重要。
在这门课中,茶是与中华文化有着那么紧密的联系,教会了我们很多不只是关于茶的知识,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如何待人,与人为善,孝敬父母,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德,所以,德对我们的影响是在方方面面的。我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做到这样的。
讲到孝敬父母,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在生活中总是抱怨父母这或者那的,有时还会和他们顶嘴,总是违背他们的意思。记得之前他们很用心的教导我,让我别再荒废学业时,那时候吵起来可以是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那时的我很叛逆,认为他们很罗嗦,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而且伤得他们伤得很重。现在的我很后悔,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门课中我反思了自己的以前愚蠢的行为。
接下来说说我为什么喜欢传统文化。
首先,是一种天然的亲近。小时候喜欢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哪怕不知道佛教道教为何物,也知道有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不会去质疑这些东西,就像西方人不去质疑上帝的存在一样。所以每次看外国的东西,就总觉得哪里不舒服,语境不对,看外国电影不能理会很多微妙的设计。
其次,喜欢中国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被诟病最多的是不喜欢创新,没有科技,这也许就是性格基因决定的吧。西方的所谓先进科技其实是笨办法,一个实验一个实验的做啊,就连心理学,哲学也搞出一套实验方法来,而中国哲学一下子通天地宇宙真理极限,什么都是道,中医也是有关人体平衡的哲学,而不是研究细胞和细菌,打仗是势的哲学,而不是研究新武器,书法国画也是道,而不是追求画得更像。感觉东西方完全是在不同层面上研究问题,他们暂时领先了,但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的领先,我总是很自豪的觉得中国思维的境界更高一层,有种通观全局的视野。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候的导师就感叹过,现代医学攻克癌症的速度还赶不上癌症变异进化的速度,他很欣赏中医对待疾病的态度,以一个整体看待,头疼不一定是头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一个不平衡。
再次,我喜欢读思想哲学类的书,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丰富的古代典籍,其他国家的语言几百年都已经变化巨大无法读懂了,可供我们去研究我们的民族曾经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以及思想的转变。我也选修过美国哲学系的课程,那上课的枯燥无味,完全是把哲学当科学一样的死板教学。读古代书籍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因为中文语言文字的意境内涵是外国语言不能比的,可能汉语表达没有英文法语精准,但汉语绝对是处在另一个维度的。儒释道三家,加上法家,墨家,兵家等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二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辉,与其说是哲学,更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所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多半来自先秦诸子百家,其博大精深我恐怕穷其一生也不能完全领会。《道德经》和《孙子兵法》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书籍之一,我看了一些英文的道德经,真的牛头不对马嘴,和我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多都是字面上的意思。我想,理解东方哲学,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人。
最后,我来试着说说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我学习只是出于兴趣,也没有任何压力,如果真的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估计也不会有这么美好。对我来说,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对自我的精神提升。现在社会普遍浮躁,我的心中需要一块净土来耕耘,我选择了传统文化。它让我找到自己的根,一些仪式感的节日项目,如茶道,开笔礼,成人礼,不仅提醒着我们从哪来,更是集体的归属感。
二,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外国的很多文化和传统多来源于宗教,而中国传统力量之大几乎就是一个民间宗教。宗教是让让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又没有一个强力的宗教,如果不靠传统文化,估计社会会乱。这方面韩国做得很好,韩国人至今保持着对岁数比自己大的人鞠躬的习惯,很多我们不在乎的文化,他们都拿了去,并且大力宣传。所以,不是韩国要抢我们的文化,而是他们真的很重视这方面。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后,它更是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详细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史,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有感悟。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同样也是茶叶的原产地。
茶文化是以茶道为核心的,德贯穿于茶文化的始终。关于这个德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尤其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特别需要道德来衡量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圣人“孔子就提出了伦理道德,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臣要忠君,还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这标准来做。虽然以前的伦理道德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发展,尽管它有着种种弊端,但毫无疑问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和中国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伦理道德的束缚,也许中国早已经像其他的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了。相对于古代,纵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道德已经被人们摒弃了,人们的道德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可谓硕果仅存了。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什么“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道德缺失。当然,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唤起了一些人对道德的呼唤,重新倡导我们几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经领悟的道德,但里面的糟粕是需要摒弃的。但愿我们是社会真的可以唤起道德这面旗子,否则,一个国家是很难强大并延续下去的。
我个人对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严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虽然有时在别人眼中有些另类,但我依然坚持,不求影响别人,但求心中无过。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事,我的家人都是比较有德行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感染着我。小时候,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爷爷经常去义务修路、搭桥等,那时我真的觉得他们很傻,但慢慢地我就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了。其实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是创造快乐,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德行不仅是茶文化的核心,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核心,遵守德行就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除了德,还有定和静是很有感悟的。在我的理解中,定和静虽然有着字面上的差别,但大体上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定中有静,静中必有定,两者是不可割离的,必须连在一起。十分赞同到的。我自己是把它理解为心定,内心平静并坚定。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一切问题就能引刃而解了,但往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中,能定下来更显得可贵了。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浮躁的人,定下来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学习了茶文化后,特别是看到我们上课时那种淡定,真的让我感悟良多,特别是在上课时,我觉得我无法不定下来,因为上课时的那种气氛感染了我,使我能够定下来,即使有时不是很认真去听课,但老师常说的,能两节课安静地坐下来,一种不小的`成功了。
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的最大境界。
茶文化的精髓还有孝、恭敬心、谦卑等很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东西,只有慢慢地深入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今学期选择了茶文化,真的没有选错。这节课不仅是学习茶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成功的方法。在现在的学习中,都是以专业课为主,而专业课都是一些理工科的,都是容易让人浮躁的,往往是缺少人文知识的,很多人力最基本的礼仪都没有,更不要说自身的内涵了。而茶文化这门课,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平时的学习中,选修这样一门课,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让我们干枯的内心得到一丝滋润。
虽然在课堂上我没有学到很多关于茶的知识,只会一点很简单的知识,但我却学会了比茶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茶文化真是让我获益良多,我尽量地让自己可以独善自身,让自己的觉悟和智慧更上一层。一门让人感悟良多,收获甚丰的课,一门真正有意义的课。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2因为各种原因结缘茶艺,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了跟龙龙老师学习茶艺的大好机会。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本期的茶艺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我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通过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在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充实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
在还没有学习茶艺之前,我只懂得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龙井茶等少数的几种茶,并且除了茶名之外我什么都不了解。然而当我听到美丽大方的龙龙老师的讲解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窄小,也知道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红、白、黄、青、黑。除此之外,还有它们复杂的加工工艺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自从了解了茶的加工工艺和品饮过程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怎么个感觉,更加坚信懂茶的人肯定是个气质高雅的人。因此也立志做个优雅之人。努力认真学习这门课:《茶艺课》。在体验茶香、茶味之际,我不禁感叹茶的奥妙和精深的内涵。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当今社会,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泡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的沁人心脾。佛家有曰:茶禅一味。每每把生活比喻成茶,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又有一说法:人生如茶,品茶犹如品百味人生。当品味到甘、甜、苦、涩等味道各异的茶的时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茶有不同的味道,犹如人生有不同的经历。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泡茶要真诚才能泡出一泡好茶,人生也要用心经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茶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本无字天书,只有用心体会,用心去感悟,才能悟出茶之道。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来源于人们较高的艺术修养。让我们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弘扬茶的文明,提高茶的艺术修养,推动社会的高度。就像龙龙老师所言:“我要用我所学,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龙龙老师的精彩解说下,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把这半个月学到的知识化为我用,让它们伴随着我的生活,丰富我的人生。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3上周我们骨干三期一班的培训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原来我对茶并没有什么感觉,更谈不上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了。自从于老师引领我走进丰富多彩的茶世界,王老师精彩的教育活动、娴熟的茶艺以及品饮色、香、味俱全的茶,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茶,并渴望地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茶艺的学习以及了解,让我对茶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诒人的香气,是何等让人沉静。佛家有语,茶禅一味,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无论遇上挫折,还是生活中的不愉快,如果能平静下来喝上一杯清茶,就能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让人在品茶中品出和气,品出平静来。
饮茶还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总之,茶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都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了,更展现了一种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茶文化。所以我们说:会品茶的人是懂得生活的,我们应该发挥其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和养生作用,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真诚地感谢于老师!是您引领我了解中国茶文化,是您让我徜徉在茶的海洋里!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4上完茶文化后,我感触良多,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对茶文化的课更是兴趣极高,很高兴也很幸运可以选到一门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茶道知识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课。
就快毕业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样,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广大,但是有抱负没有行动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种叫三味茶的少数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样,必须经过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懒懒散散,毫无上进,没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没有作为的,作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有大学生的优越感,凡是要从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古人一对茶道的礼仪就有很严格的要求,就像做人处事一样,严谨得体,高贵典雅,学习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对自己文学方面很有帮助的古文知识,从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茶道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一种人生道理。
茶的一生也同样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很多的荆棘与曲折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茶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用平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提升自己的修养是靠自己的努力。即使面对困苦与艰难,也要用一种淡定,宁和的心态对待,用修养的力量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 旅游业则稳步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而中国新一轮旅游、休闲热潮中, 文化旅游成为新的亮点。与中国前一轮文化旅游热潮相比, 新的文化旅游热潮在政府、企业、民间都获得了更高的关注, 并逐渐从自发性、粗放式文化旅游向自觉性、品牌式文化旅游模式转换。
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不仅涉及到政府的相应政策支持, 涉及参与企业的投资、管理、运营水准, 还涉及到包括民众、商家、游客在内诸多社会力量, 更涉及到上述各方能否形成有效合力。文化旅游品牌的维护、提升适应相关品牌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外, 也涉及到城市经营、区域经营更宏观的高度, 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才能成就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为区域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为当地民众造福, 为人类文化遗产添彩。
作为中国古城文化系列论坛之一的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 特别将本次峰会选择在具有悠久历史和极大发展潜力的黔阳古城举办, 盛邀四大国家级知名旅行社, 及各级地方政府、知名学术机构、主流媒体平台, 通过鲜明的主题, 多样的角度, 为中国文化旅游提供交流平台, 创造合作机会, 促进区域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浅析未来几年中国旅行社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趋势
中国的旅行社行业将出现集团化的趋势, 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覆盖一定区域的旅行社集团将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中国的旅行社行业的格局亦将为之一变。这种集团化的趋势既适应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需要, 也符合国际上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旅行社行业集团化, 既有利于旅行社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也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 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二、专业化趋势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旅行社行业的逐渐成熟, 将会出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旅行社行业的专业化, 是指旅行社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 适当调整其经营方向, 针对某些细分市场, 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专业化经营将主要出现在中国的中型旅行社, 为了避开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 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 中型旅行社应该实现专业化开发和专业化经营, 使产品更加多样化, 从而增强其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三、品牌化趋势
中国旅行社行业的竞争已开始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 旅行社所奉行的低价格战略已经不再向过去那样奏效了, 必须采用新的竞争战略, 以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特别是国际名牌旅行社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后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所以, 名牌旅行社瓜分市场必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走势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旅行社必须大力发展名牌战略, 否则将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目前, 中国旅行社业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重建立中国的旅行社品牌, 努力争取得到旅游者的认同, 产生对其服务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以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旅游形象网络宣传、旅游产品在线推广、旅游业务在线运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通过举办此次会议, 云集中国旅游业营运商, 共同研讨旅游网络营销的应用与发展, 提高网络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和地区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宣传, 丰富旅游产品。
四、网络化趋势
旅行社的网络化趋势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必将日益普及, 导致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 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 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中国的旅行社行业实行网络化, 不仅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是十分可行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为旅行社的网络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旅行社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经营网点, 则为旅行社的网络化经营提供了组织基础。因此, 旅行社的网络化, 必将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旅行社在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中的价值及意义
一、文化旅游品牌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和选择
以文化品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个普遍规律, 也是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历经了资源竞争和产品的竞争, 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第三代竞争”时代, 文化旅游品牌竞争的程度越发激烈。一个旅游城市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具有代表自身地域文化的著名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在旅游经济中的各种功能效应, 既是提高现代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也是旅游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根本要求。
二、文化旅游品牌能有效实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地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积淀, 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使城市具有生命力, 文化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决定了旅游品牌塑造的着眼点和亮点。纵观世界旅游发达城市, 巴黎、伦敦、雅典、北京的旅游发展长盛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它们都保存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必然要求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文化标志物, 其本身就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保护和自然传承, 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
三、文化旅游品牌可以提高旅游产业增加值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文化旅游品牌具有独特的市场影响力和独立于产品之外的价值, 会产生高附加值, 为旅游产业带来巨大利润。文化旅游品牌包括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 品牌力量是指文化旅游品牌能够获取持续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品牌价值是提升品牌力量、保障产业利润、降低产业风险的管理能力。旅游产业的文化品牌化战略, 可以把品牌的影响力付诸到旅游产品上, 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和超额利润, 同时可以发挥品牌的集聚效应, 为旅游产业发展集聚文化资源、金融资本、经营人才和技术创新等生产要素, 扩大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和旅游产品影响力, 聚集更多的旅游消费者, 从而获取竞争发展的市场优势。
四、文化旅游品牌是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宣传推销的最佳方式
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往往伴随着旅游产品的分散性, 过于分散化的旅游产品结构布局会阻碍旅游产业化的进程。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就是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不断集中配置的过程, 云南就是在培育香格里拉、石林、大理古城、茶马古道、云南印象等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集聚整合, 打造了“七彩云南”的民族风情旅游系列品牌产品, 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
五、文化旅游品牌有助于旅游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
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与单个企业品牌、旅游产品品牌相比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同时, 它还是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拥有的无形财产, 可以为旅游行业与企业所共享, 许多旅游企业和产品通过“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 有助于打造和扩展旅游产“六要素”各个链条的系列产品品牌, 为文化旅游品牌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旅行社企业品牌价值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 但中国旅行社的品牌建设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4年5月, 广州市旅游服务公司在全国旅行社中率先导入CI进行品牌策划, 公司当年利润较上年增长41%, 被媒体称为“广之旅效应”, 争相报导, 此举被视为中国旅行社品牌化建设的开端。在十余年的品牌经营中, 我国旅行社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生命力的知名品牌, 如国旅、中旅、青旅、康辉、招商、春秋和广之旅等, 但在长期的分割和保护状态下, 我国旅行社品牌集中度低, 竞争力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旅行社品牌经营
刚刚迈步, 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更存在令人担心的隐忧。因此, 本文对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中的典型品牌价值透支行为进行了分析, 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为推动我国旅行社品牌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品牌价值的内涵, 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从企业的角度认为品牌价值在于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认为品牌价值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愿意为此支付溢价并重复购买, 结合企业和消费者两个方面认为品牌价值是多种无形资产的综合。旅行社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 旅游者购买旅行社产品时, 不能象购买其他有形产品那样, 通过视觉、触觉等来判断产品质量优劣, 他们在判断产品好坏时往往更依赖于其对产品品牌的认知;因此, 企业的品牌价值对以服务为产品核心的旅行社而言, 意义更为重要。品牌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企业行为的改变以及市场情况的变动而变化。影响旅行社品牌价值的行为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行为, 市场营销行为和产品生产行为。在不考虑企业不可控的市场环境的情况下, 旅行社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巩固并增加能为品牌增值的行为, 规避或减少透支企业品牌的行为, 从而不断增加旅行社的品牌价值。
四大旅行社介绍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imited, Head Office) , 前身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Head office) , 英文缩写:CITS, 成立于1954年,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 荣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 是500强中唯一的旅游企业, 现为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两大企业之一。
国旅总社在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4家分社, 在全国122个城市拥有20多家控股子公司和122家国旅集团理事会成员社, 与全球1400多家旅行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完整的接待体系。
“中国国旅、CITS”已成为品牌价值高、主营业务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旅游企业, 品牌价值115.27亿元, 居旅游业第一。国旅总社是WTO (世界旅游组织) 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会员、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单位, 还先后加入PATA (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IATA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ASTA (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 等国际组织。2000年, 国旅总社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3月,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 (国旅总社) 与中国免税品 (集团) 总公司强强联合进行重组, 成立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30日, 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 中国国际旅行社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 (良好的品牌行业领先性和品牌公众认知度) , 荣登“中国最佳信誉品牌”大奖。国旅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 (World Brand Value Lab) 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8位, 品牌价值已达178.11亿元。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 单位已于2008年3月13日起, 由原名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
1958年1月, 根据当时中国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以进一步发挥地方积极性, 决定国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划归当地省 (市) 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国旅总社由原来垂直领导关系, 变为业务指导关系。为了满足各国旅行者的要求, 国旅在对外宾开放城市增设了分支机构, 增加了旅游线路, 扩大旅游者的游览范围, 到1958年底发展到35个分支社。
1964年7月,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1978年3月更名为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1982年3月为国家旅游局) 成立, 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体制, 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是“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对外招徕用国旅总社的牌子, 对内管理行使国家旅游局的职能。这种局社合一的体制, 在当时使中国的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至1966年, 国旅发展到46个分支社。
改革开放以前国旅总社的发展是中国国际旅游发展的缩影,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旅游体制的改革, 给国旅总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2年国旅总社与国家旅游局开始按“政企分开”的原则, 分署办公。1984年, 国家旅游局批准国旅总社为企业单位。从此, 国旅总社从原来归口外事工作转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大型旅游企业。
1989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成立国旅集团, 1992年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国旅集团。1994年国旅总社被国务院列为“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98年底国旅总社与国家旅游局脱钩, 进入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
经过几代国旅人的奋斗, “CITS”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驰名商标, 已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国旅总社的贡献和知名度使其成为WTO (世界旅游组织) 在中国的第一个企业会员, 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单位, 同时还先后加入了PATA (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IATA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ASTA (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 、WTO (世界旅游组织) 等国际组织。2001年, 国旅总社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旅总社在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国旅总社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旅行商社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并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家境外公司, 有1400余家稳定的客户;在国内有150多家子公司、联号经营企业, 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完整的接待网络。国旅总社是中国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 是中国旅行社业的龙头企业, 也是中国非贸易创汇的主要企业, 带动了一批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历年来, 国旅总社经营业绩优秀, 自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企业进行排名评比以来, 国旅总社主要经营指标始终位于榜首, 蝉联“中国旅行社百强第一名”、“最佳企业奖”、“旅行社最高创汇奖”、“旅行社最高外联人数奖”等奖项。2001、2002、2003年度连续被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500强企业 (排名为219/243/372名, 旅游业第1名) , 并被财政部评价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良的中央企业。
2003年, 国旅总社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2003年底与中免总公司企业重组。在新的形势下, 国旅总社将继续努力, 再创辉煌, 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原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 创建于1984年, 是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企业之一, 注册资金逾一亿元人民币。
“中国康辉”是中国大型国际旅行社、国家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组团社, 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及国内旅游。康辉总部设有总经理室、办公室、经营管理部、财务部、日韩部、欧洲部、东南亚部、亚洲部、澳非部、港澳商务订房部、国内部、省内接待部、自驾车部、前台、市场销售部、开发旅游部、拓展旅游部、观光旅游部、亚太旅游部、外联旅游部。中国康辉以全国康辉系统的80多家兄弟旅行社为依托, 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广泛和友好的合作关系。日臻完善的全国网络和垂直管理模式形成康辉集团在全国旅行社业独特的优势。中国康辉以“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发展目标, 遍布全国及海外的网络及2300余名优秀员工真诚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北起哈尔滨, 南至深圳、海南, 东起上海, 西至甘肃、新疆, “中国康辉”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70多家垂直管理的分公司 (分社) , 其中1999及2000年度就有8个分社进入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行列。2001及2002年, “中国康辉”在国家旅游局“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企业”的业绩排名已列三甲, 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2011全国百强旅行社排名第四。
“高质量的服务、高素质的员工、高水平的旅游”是“中国康辉”的经营宗旨, “让合作者放心, 让旅游者满意”是“中国康辉”的经营理念。“中国康辉”将在国家旅游局和北京旅游集团的领导下, 在各位同行及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支持下, 励志图新, 蓬勃发展。
入境旅游业务是康辉旅行社集团发展的基础, “中国康辉”的入境旅游市场遍布世界五大洲, 并且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服务优质细腻、线路新颖独特”是“中国康辉”蜚声海外的品牌形象;行程万里的“世界屋脊汽车挑战赛”等成功案例的积淀, 日渐形成“中国康辉”卓越的品质特征。
“康辉旅游”——中国公民旅游总部隶属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是“中国康辉”这一国家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康辉旅游”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依托“中国康辉”集团的强大实力与品牌以及全国七十余家分社的网络优势及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 常年推广中国公民赴东南亚、港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南非、埃及、土耳其等开放国家和地区旅游, 线路丰富、各具特色, 并提供赴欧洲、美国、加拿大、中东、地中海地区、俄罗斯等国商务考察活动接待及相关咨询服务, 并长年为企业客户提供会议及奖励旅游等服务。“康辉旅游”在北京及全国出境旅游市场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拥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同时, “康辉旅游”国内旅游方面也在锐意进取、不断扩张, 成为中国公民旅游行业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始建于1984年, 是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直属的国有旅游企业, 具有旅游服务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全面经营业务资质。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
2009年企业改制后,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更加强调“信誉第一、游客至上”的服务原则。在旅游企业和广大民众中,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商业信誉, 荣获北京市旅游局最高奖项“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企业”的称号, 跻身于北京市旅游企业20强之列。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在组织接待大型会议、特殊旅游项目服务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接待经验, 创造了连续八年接待逾50000人的全国“童军夏令营”。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的旅游行程覆盖了国内外已开放的旅游热点城市和旅游景点。根据客户的要求, 还可以灵活设计或安排旅游线路、代订宾馆住宿、代定旅游用车、安排导游讲解等单项委托服务、承办会议接待和服务, 以及各种专项和特种旅游服务项目。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拥有一批业务精通、工作严谨的专业操作人员和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导游队伍, 可提供越南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泰语等多语种的翻译或导游服务, 以及粤语、潮州语、闽南语等地方方言导游员。
北京钓鱼台国际旅行社严格按照ISO9001--14000国际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和业务经营。
中国铁道旅行社 (集团)
中国铁道旅行社 (集团) 是北京铁路局直属以旅游为主的专业化集团, 也是全路铁路旅游联盟的理事长单位, 承担着北京局旅游业及相关支柱产业发展的重任, 是路局非运输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之一。
中国铁道旅行 (集团) 自2002年成立以来, 历经了几次大的重组整合。特别是从2009年5月份开始, 北京铁路局对全局旅游业进行了重新调整, 三个区域公司的旅行社包括北京国旅、河北昌龙和天津津铁旅行社, 京铁出租、欣途出租、广运饭店、广丰苑饭店和升旗宾馆以及9家站段旅行社划归集团, 企业管理总数达到了近30家, 旅游产业化的经营格局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和开端。2011年以来, 为了压缩法人企业, 降低赋税, 在消化吸收、合并、拆分的基础上, 区域和站段旅行社, 除了京铁国旅和铁路国旅两家旅行社外, 全部改制为中国铁道旅行社分社。至此, 中铁旅集团整个企业管理总数为119家, 其中二级企业、站段旅行社、分支机构共47个, 售票网点72个。经营业务涵盖了京津冀以及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广州、海南、新疆等地, 形成了旅游业、汽车租赁出租业、饭店业、商贸业、会展服务业和资本投资六大板块业务, 截止2011年底, 集团资产总额3.17亿元, 从业人员总数865人, 年产值超10亿元。
关键词: 饮食文化 翻译 翻译方法
1. 饮食文化与语言
自古以来,饮食就是中国百姓的第一要事。开门七件事,柴、米、油、鹽、酱、醋、茶都与饮食有关。郦食其向刘邦进言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者以食为天。”《齐民要术》中指出:“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在面对自然灾害和苛政战争的时候,百姓最关切的仍然是填饱肚子。“吃了吗”是我国的国问,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护,更说明了“吃”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的习俗中,不论婚丧嫁娶还是走亲访友,总是以吃作为重要内容和活动高潮。
中国人对饮食和饮食文化的重视,必然反映到语言当中。同大多数文化负荷词语的产生方式一样,汉语民族的具象思维方式在表达饮食的词语中也找到了充分表达抽象事物的途径,许多饮食方面的词语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汉语中与饮食有关的词汇特别丰富,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用饮食来形容,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位”,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饮食用具也成了汉语中的常用词,“铁饭碗”和“大锅饭”是计划经济的代名词,“砸了饭碗”和“背黑锅”与倒霉有相似的贬义。
这种借物喻义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饮食文化,这就使得他们对同一种食品或器具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
这些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方所没有的东西,如中国的饺子、包子、汤圆、粽子等,西方的cheese,hot dog,各色面包等。这类词称为文化词(cultural words),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的事物和概念,而另一文化中没有,从而在翻译中、双语转换时形成一种词汇空缺。Newmark把这种词称为empty words。
另一类词是文化负荷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phrases)。这类词与文化词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词所指的事物或概念是对方所没有的,而文化负荷词所指的事物或概念是对方有的,只是在词义的宽窄方面不完全重合(overlap),也就是说,只有某种程度的对等,不重合、不对等的部分有大有小,这也造成了对方的词汇空缺。这种不重合、不对等的情况大都是由各自社会文化的特点造成的。
文化负荷词视其构成和意义特点可分为三类:
A类:切分和归类不同的文化负荷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phrases)due to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这一类文化负荷词语,所指意义之所以不重合,只有部分对等,是因为不同社会文化对客观事物和概念的不同切分造成的。例如中国普通人知道一两种茶的名称,在专业人士那里可以分出上百种,而大多数西方人恐怕只能叫出红茶(black tea)和绿茶两个名称。
所有这些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对一些事物的不同切分和归类造成的词义不重合、不对等或词汇空缺,在翻译中往往构成很大的难题。
B类:联想不同的文化负荷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phrases)due to different association。
B类文化负荷词与A类的不同之处在于A类词所指称的事物,由于不同文化的不同切分和归类而形成意义不重合,是客观的。B类文化负荷词所指称的事物是相同的,其不同的文化含义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给以的不同联想,这些联想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是主观的。可以说A类含义的不同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切分和归类,B类含义的不同来自处于某个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人们所赋予的感情色彩。例如:All is fish that come to his net(放到篮里的都是菜),The great fish eat up small(大鱼吃小鱼),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在内行人前卖)弄,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big cheese(大人物),whole cheese(自以为是,说话算数),cheese cake(女子性魅力),hard cheese(倒霉),no use crying over split milk(牛奶翻了,哭有何用),pudding rather than praise(好话不如实惠)。
C类:语用规范不同的文化负荷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 (phrases)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norms。
词、词组、表达法的语用意义是深厚的,同时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色彩,特别是在制度习俗文化中更是如此。在问候、告别、婚礼、葬礼、礼貌、穿衣、饮食、出行等方面,各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形式和内容。由于语用意义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含义词(语),我们把它们归入C类。
2.翻译方法
从以上中西饮食文化对比中可以看出,由于中西饮食文化的截然不同,中英语汇中与饮食有关的词语存在明显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2.1保留形象直译法
词的文化负荷(cultural load)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习惯,直译法能保留这些文化特点,不仅有利于文化交流,还可以丰富译语的表达力。如:
中国有句老话:“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毛泽东选集》)
As the old Chinese sayings go,“When a melon is ripe,it falls off its stem,”
and“When water flows,a channel is formed.”
又如: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刘鹗《老残游记》)
Admist the feverish bustling,ther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 girl about eighteen or nineteen years old,dressed up just like the former. Her face was shaped like melon-seed. Her beauty was above the average woman—charming but not coquettish,and a clarity of complexion but not coldness.
2.2舍弃形象意译法
汉英两种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汉语中食品的形象及其喻义,有的出于典故,有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另有隐含之义。翻译时原语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如果采用直译法,这些词语的喻义自然就无法為译语读者所理解,这时只能舍弃形象,译出其语用喻义。如:
狄仁杰推荐的姚崇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资治通鉴》)
Yao Chong and tens of other people whom Di Renjie had recommended became famous ministers afterwards, and some people said to Di Renjie,“all the pupils in the whole country have been taught by you.”
又如: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The first day he made practically nothing;the second,business was very good.But then he was flat out on his back for two days becausehis ankles had swollen up so badly.
(老舍:《骆驼祥子》,Shi Xiaoqing译)
再如:
再说,这个事要是吵嚷开,被刘四知道了呢?刘四晓不晓得他女儿是个破货呢?假若不知道,祥子岂不独自背上黑锅?
(老舍:《骆驼祥子》)
What’s more,what if word of this spread and reached Fourth Master Liu’s ears?Did he know that his daughter was a tart?If he didn’t, then wouldn’t he put the whole blame on Xiangzi?
2.3释义(补述)
“小方,你倒没生病?哦,我明白了!鲍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
(钱钟书:《围城》)
“Little Fang,you didn’t get sick?Oh,I get it!Miss Pao’sbeauty is such a feast to the eye*,and you got your fill just looking at her and didn’t have to eat.”
Literally,“someone beautiful enough to be eaten.”
(珍妮·凯利,茅国权译)
译者特地加注解释“秀色可餐”的字面意义。
又如:“铁饭碗”仅直译为“iron rice bowl”是不够的,在行文或口头表达中宜有补述。如:For a long time,Chinese workers have enjoyed the privilege of the“iron rice bowl” system, having a job for life. 甚至可以补充一句:If you were hired by a factory,you had no cause to expect to be fired.
还有我们常说的“吃大锅饭”,仅译为“eat from the same big pot”是不能传达其国俗语义的,有人对这一国俗词语作了一段较长的解释:It is a misguided kind of economic equalitarianism. Under this equalitarianism, among locals, units, and individuals, those who work hard and those who loaf are treated similarly, as are those who do a good job and those who do a poor job...具体在译文中如何处理,另当别论,但译者应该想方设法使读者了解其国俗语义。
2.4省译
当原语形象和喻义的结合关系对译语来说很陌生,难以移如译文,或者原语形象在上下文里不太重要时,可采用概略化或释义的方法只译出喻义。如:
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曹雪芹:《红楼梦》)
Her eyes were swollen;her face was bathed in tears.
(杨宪益、戴乃迭译)
又如:
咱们奶奶万金之躯,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没吃,咱们哄她欢喜一会还不得一半儿,说这些话做什么。
(曹雪芹:《红楼梦》)
Madam’s health is what’s important. Here she’s been wearing herself out for days, and not a bite to eat or a drop to drink has she had yet. The least we can do is try to keep her amused. Why should you tell such tales?
(杨宪益、戴乃迭译)
“黄汤辣水”本来指酒,译者翻译成“吃饭和饮酒”,符合原文的含义,不失为好的翻译。
2.5替代
用英语中的词语或成语替代。如:
要正经除非自己锅底没有黑。
(《小二黑结婚》)
The pot shouldn’t call the kettle black if it’s got soot itself.
汉语里有“添油加醋”一词,讲话的人或写文章的人为了使故事更有吸引力,就添枝加叶地增加一些内容。恰巧英语里也有add spice to和spice up,两个词组都很恰当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如:
“我的同学就添油加醋地叙了我一番,我有些不耐烦,说:‘我家死人,你倒有了故事了’。”
(阿城:《棋王》)
“My fellow student then told him a wellspiced version of my story,which irritated me‘I lost my parents,’I said,’and for you it’s just a good story?’”
(W.J.F. Jenner译)
又如:
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正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曹雪芹:《红楼梦》)
Presently little maids brought in tables and chairs and set out wine and refreshments. Verily, glass vessels overflowed withnectarand amber cups brimmed withambrosia.
此处“琼浆”、“玉液”分别翻译成nectar和ambrosia。Nectar是希臘神话中众神饮的酒或甘美的饮料。Ambrosia是指美味芳香的饮料。译文借用西方现有的词汇表达中国酒文化的特点,基本意义相符。
2.6增译
(赵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酸醋……
(钱钟书:《围城》)
The wine in Xinmei’s stomach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
西方人也食用酸醋,但只认为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很难把它与嫉妒联系起来,故译者在译文中增译了“in his jealousy”这一短语,以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
3.结语
饮食文化在英和汉民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反映饮食文化的词语和表达法。有时候这些词语和表达法在英语和汉语中一一对应,但大多数时候由于文化不同,这些词语和表达法在对方的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法,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尽量完美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振杰.汉英新词语汇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中国饮食文化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心得体会09-10
快餐影响中国饮食文化12-10
中国饮食习惯英语作文06-20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07-04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07-21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9-19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5-31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2-16
中国文化简介06-10
中国文化经典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