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通用12篇)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1

汶南一中 张昭勤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一学会去爱

1、爱就是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因此,本学期,我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情绪波动的学生等等,都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深刻的是我们班的张瑞,面对性格倔强的他,我与他多次的谈心,使我发现在他内心深处,他所渴望的是老师的重视与关怀。可以说每个孩子所表现的一举一动,莫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正如,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一句诚恳的表扬,一个赞许的微笑可以让孩子高兴老半天。反之,教师的冷言冷语足以浇灭孩子心中那一个个希望的火种。当我明确了这一点后,我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使师生间缩小心理距离。那时,让我明白:师爱就是教育的“润滑剂”,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不但让那孩子,而且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过去的我,盲目的爱,过度的爱学生,只会让学生更加的放肆。现在的我,领悟到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这样,我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也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家长工作

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我充分利用了放学的时间和飞信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并且,利用家校联系卡及时将班级信息和教学进度反馈在家校联系卡中,让家长及时了解和知道孩子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之这段时间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小。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努力方向

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及业务素质,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素质,积极地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地参与各种竞赛学习活动,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4、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5、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6、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2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的传承下去, 发扬古国的灵魂, 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 他们的心智还发育得很不完全, 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体, 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 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 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 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 这个阶段,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要的。

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 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 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 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 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 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 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 并且终身学习, 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 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 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 而且, 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健全, 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现阶段中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德育教育还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德育的教学效果比较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德育教学观念陈旧, 对德育教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 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 其二, 教师队伍不够健全, 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 大多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兼职,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三, 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 并且列举很多的大道理, 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

2. 德育教学重在课堂, 脱离实际生活

在中国, 德育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的, 人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 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 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 空洞无力了。但是, 据了解, 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等都不放心, 害怕万一出事了, 承担不起责任。所以, 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是, 纯理论的东西, 在孩子们有限的理解力下, 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完全是泛泛而谈。德育教学想要提升一个层面, 在教育环境上, 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

1.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 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 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 一丝不苟的精神, 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 时而把自己当老师, 时儿把自己当学生, 得到学生的信任, 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 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 启发与鼓舞, 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 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 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清明扫墓活动, “走入革命前辈家, 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3. 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 亲近学生, 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 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 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 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 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 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 用“因材施教”的方针, 重视做好转化工作, 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 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 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 有的同学时间观念较差, 纪律散漫, 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 在谈话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 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 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 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留守儿童年龄幼小, 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 儿童大多具有攀比心理, 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容易产生自鄙心理障碍, 甚至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 学习上降低要求, 上进心不强。

4. 密切与家长联系, 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应以身作则。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毕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时候, 他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上的。家长应该肩负起作为孩子们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为他们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 只有家长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 比如说, 尊敬老人,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性, 而且, 有效的把抽象的道德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脑中。

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 随时进行。另外, 家访也应全面铺开, 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 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 但要分轻重, 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 哪些只是点到为止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 德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德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渗透德育的领域也是宽阔的, 重要的是, 教育者要用心去观察, 潜心去挖掘, 精心去设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形式不一定要隆重, 但一定要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做起, 做到“润物细无声”。

摘要: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它总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目标指导我们,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实践,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感想。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3

关键词:中专生 德育教育 现状

一、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正是花季年龄的中专生,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和接受新东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开放性,在思维和行为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但他们缺乏实践的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看问题简单片面,面对各种各样是是非非的道德观,自身鉴别能力较弱。导致道德认知偏差、行为失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因此,在校园里一些不讲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校风校纪。中专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社会道德风尚。

二、当前中专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对德育地位及德育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

就业的竞争使得学校将学生技能的高低放在重要位置,重技轻德,认为“一技成,天下行”。德育就成了少数人的事。中专学校德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职业观,达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但在现实的德育教育中,不太关注学生“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联系和平衡。对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要求较多,对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较少。

(二)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

由于教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有些德育内容难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不能准确地体现时代特征。加之,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有些学生认为“教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导致学生一方面懂得很多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另一方面表现出不道德行为,“知行”背离。

(三)德育教育单向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教育通常采用说教、榜样、训诫奖惩、禁止、防堵、管卡压等。这些方法实际就是“灌输教育”,其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禁锢了学生思想,把学生当成一种接受先进道德的“容器”。在工作中教育者常常居高临下,致使学生主体缺失。方法上的机械化和简单化,造成学生对所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

三、加强和改善中专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全面认识德育地位及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性成才先成人

德才兼备的学生历来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只是为了技能的一种“陪衬”或上级的“应景之作”,不能只是德育教师和学生科的事。 “知情意行”是德育的目标,共同构成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单一地灌输“知”,学生可能有较高的道德认知能力,但“道德知”的逻辑在先却并不必然地导向“道德行”。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培养,履行道德义务时要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精神力量。

(二)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调整和更新德育内容

1、贴近现实生活,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德育内容。

处理好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关系,对传统道德既要继承借鉴,又要超越,并赋予传统道德以时代特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树立新的德育观,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与互惠互利原则、双赢共生同存;无私奉献与权利和义务的相对平衡同存等。

2、贴近学生,把握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中专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将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因此,德育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社会、職业的需要。作为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可在遵照德育课程的设置下,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层次等条件增减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班风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班”施教。同时,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法律常识》以及“人生观”部份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艰苦意识、法治意识等。

(三)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作为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师主体在于指点和引导学生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发展道德自主行为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主见、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与学生建立一种双向互动、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德育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当学生独立面对各种实际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分析、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人际交往、情感沟通、言传身教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2、加强道德实践,丰富教育形式,克服灌输为主的弊端

在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学生主体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由此外部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形成学生相应的品行,提高学生一定的道德能力。学生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便完成“知—信—行”的两次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情境课、活动课。教育者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体验和理解,达到内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结合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4

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学区杨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当前农村儿童的成长面临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带来的巨大冲击;互联网传播、手机上网的有害信息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带来负面影响;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心理上形成的阴影;一些家长的言行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的不良作用;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儿童将失去德育教育的最后一块阵地,导致儿童道德失范。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

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卫生大扫除时总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忙碌;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抓住典型,树立榜样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欣赏,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马小龙同学今天在校园里主动捡起纸片放到垃圾箱里,好多老师都夸他,老师也因为我们班有这样讲卫生的好学生而感到骄傲!”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可真不小啊,连续几周,我们班的学生一下课就去捡垃圾,连绿化带里面的落叶都捡拾干净了。我在心里偷偷地高兴,也为孩子们的纯真而感动,只要有榜样感召,他们心灵中的真善美会尽情地流露出来。

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采取了每周评选德育之星、每月评选德育先进小组等形式,以正面的典型激励和引导学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效果。

三、立足课堂,渗透德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是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的课程,好多篇目在担负听说读写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表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中的德育成分挖掘出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小学五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谁说没有规则》,其中这样写道: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乱扔垃圾!”/可他却把果皮往长椅上一搁。/问他为什么?/他不好意思:“没人看见是我”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请按顺序排队!”/可他却要插队抢座。/问他为什么?/他瞪起眼睛:“用不着你管我!”

这是多么生动的德育教材,简直就是小学生的自画像嘛!我让学生谈自己,谈班级和校园里的类似现象,然后仿写一段。有学生写道: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爱护公共财物!”/可他却在课桌上乱写乱刻。/问他为什么?/他理直气壮:“这又不是你的!”

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铭记终生。

四、引导舆论,树立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室内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讨论。每天晨会期间让学生对前一天进行总结,指出做得不好的方面,要求学生改进。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关注后进,做好转化

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让学生不太欢迎、老师不太满意的后进生。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后进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的故事,却充满了令人心酸和同情的不幸。了解他们,就发现他们的“后进”根本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承受着许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孤独、困惑甚至恐慌。我通过家访、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打开心灵的大门,进行沟通和疏导,让同学们给予帮助,从而使他们融入到大集体当中。情感世界的荒芜,不仅可能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甚至可能在以后的成长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以致对社会造成危害。班主任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后进生,做一些切实的转化工作。

六、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5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陈畈小学陈启刚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的政经、文教等领域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价值观念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多元化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学校主流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亚道德”体系的冲突日益明显,社会全方位信息攻势和校园内几十年相对不变的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冲击。

【关键词】德育 思想道德 素质 品质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的政经、文教等领域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价值观念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多元化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学校主流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亚道德”体系的冲突日益明显,社会全方位信息攻势和校园内几十年相对不变的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冲击。致使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尽了极大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产生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

1、社会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地区已取消中考政治、品社考试;品社、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品社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2、教育督导不力,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行教育体制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低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教师奖金,评聘职称,考核评优等利益挂钩。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落实到位。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3、家庭道德教育的欠缺,往往对学校德育产生抵消作用。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十多十少”现象,即:知识传授多,品德教育少;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简单粗暴多,细心诱导少;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家长分歧多,统一一致少;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这些观念和方法,违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难以做到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濒现“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因而不可能收到积极的家教效果。

4、社会、社区教育基本是“两个不力”,对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作用抵消很大。一组织不力。政府及有关群团组织、职能部门没有将基层各方面教育力量有机地整合,如在社区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创建“三结合”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等,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二管理不力。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影响未年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两室一厅一吧”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录相厅、网吧和学校周边环境等治理时抓时放,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再加上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导致出现“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的边缘效应,也常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5、学校教育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差解,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结合课程特点,注重课程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思想品德课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应该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去,也应该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所以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各科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各单元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因此,各科教师要克服单传授知识、发展单科能力的片面认识,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加强课程的德育渗透。

2、搞好“读经典,诵名篇”主题读书活动,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弟子规》《三字经》中所蕴含的礼义孝廉,勤勉谦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级中小学校,坚持搞好“读经典,诵名篇”主题读书活动,用这种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3、师德建设上下功夫,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成败,因而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德高为师”“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抛去过去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下令而行,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仪表端庄、谈吐高雅、处事周密、乐于助人、敬老爱幼、宽厚大度、无私正直,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最终达到

示范教育的目的。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评价。传统的评价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依据,这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表现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进步和成功中认识自我,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还需要寻求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如相关部门要认真整顿文化市场,让学生接触到教育性强、格调高雅、适合中小学生需要的各种读物和文化产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大。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6

文/周博利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与生俱来,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却需后天培养,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身为班主任,在不断的探索、总结中,自己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德育实践,推行德育创新,收获德育成果,有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小处着眼,及时引导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关联着多个家庭的亲情,维系着多个家族的关系,在大人们的重重关怀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这种被爱笼罩的空间中,孩子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很少,几乎一切都有人替他们打点,穿衣有帮的,吃饭有喂的,上学有送的,放学有接的,一个孩子周围有很多大人在为他“服务”。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帮助,很难树立起为别人着想、帮别人做事的意识。小学生生性好动,热衷表现,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只要孩子有闪光点,教师一定要紧抓不放,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这种看似老套的做法,实际上很奏效。要给孩子经常性的正面肯定,让他们思想受到撞击,心灵得到愉悦,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把替别人着想、帮别人做事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让他们在帮助、关爱、感恩别人的过程中实现价值,体现自我。要让孩子们从表扬和肯定中逐渐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事接物。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达到修养品格,陶冶情操。

二、树立典范,明确方向

榜样是孩子比照自己、反省自己、纠正自己、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由于孩子年龄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好多时候他们也分不清、拿不准,对于他们的某些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给出答案,表明态度,孩子就会很快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班级树立典范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手段,这种手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一个判断识别的过程,提升了教育效果。

记得刚接一年级新生时,班上有个孩子每天要晚走二十多分钟,这段时间里,我批改作业,他就在教室里乱转,一会儿摸摸暖气管,一会儿胳膊撑着课桌在过道里晃悠,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有一天,我见他课桌底下有纸屑,便提醒他打扫一下,没想到他一声不吭地把整个小组的卫生都大扫了一遍,我随口夸他能干,他显得十分高兴。从那以后,这个孩子经常主动打扫教室,帮助老师察黑板等。为此,我组织学生在班会上重点讨论了他的变化和作为,当时很多学生都笑盈盈地望着他,眼里充满羡慕的神情。下课后,立刻有几个孩子围着我说他们也能做到,后来的实际证明,他们都做得很好。孩子们就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热爱班集体的优秀品质。所以,在班级中树立思想、行为方面的典型,可以起到带动一大片的作用。

三、及时点评,总结表扬

象单元总结一样,孩子们的思想行为及道德教育也需要及时归纳,定时整理。这有便于孩子及时修正自己,及时制定新的前进目标。

一直以来,班会是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班会上,每个小组的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红领巾监督员等分别发言,听完他们的发言,我及时肯定好的方面,指出存在的不足,评出几名讲文明、懂礼貌、善助人的孩子,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再指出几个不严于要求自己的孩子,让大家帮助他进行分析,找出个中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孩子很快认识到了错误,增强了改进的信心。

班会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小会议,每次班会结束,孩子们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有充满自信的、有不好意思的、有暗自沉思的。可以看出,每次讨论对孩子们的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动,所以班会是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机会。一周一评,有喜有忧,有好有坏,及时鼓励,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循序渐进。

四、以身作则,共同努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事事爱较真的年龄,凭着多年来和孩子们相处的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之有信、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孩子们在道德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每周的班务工作,有计划就得有措施,有许诺就得有兑现,说开故事会就得讲,说进行铅笔字比赛就得开展,千万不能只说不做。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7

一、依据教材的德育因素, 确定每篇对话的德育目标, 渗透品德教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材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在英语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中不同话题, 创设不同的情景,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例如谈论体育活动时, 我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不怕困难, 坚持锻炼;谈论时间时, 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 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二、结合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 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 让学生接受教育。英语课如何进行学科德育?我的做法是在日常的教学中, 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 教师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 me”, 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了对他说“Thank yo 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 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 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文明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问答和操练中, 教师可以多采用group work、pai work、discussion、make a interview等形式, 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 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 在活动, 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 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 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 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学习动物的名称, dog, pig, tiger等单词时, 我采用的是音乐课唱游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手段, 如戴动物头饰让学生演动物并学动物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 再设计游戏来落实新授句型, 使学生能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名字。教师再通过活动挂图分析、对比, 使学生能对保护动物的行为表示赞赏, 对有文明行为的小朋友表示喜爱, 对不爱护动物、不文明的现象表示反对, 并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从而运用学会的新句型和语言知识培养起正确的道德情感和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激发学生主动热爱小动物, 并愿意和动物交朋友这种美好的感情和兴趣。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 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 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 可以布置“小商店”。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四、寓意志培养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是时, 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阶段, 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是不是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但是,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 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 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 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 塑造性格, 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 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 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明确德育目的, 做到德与智的有机结合。课本剧表演, 要求小组全体成员一起根据所学, 创造性编小品, 然后进行熟练表演,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 拼词组句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学习、细心等品质;母亲节到了, 要求学生亲手制作卡片, 写上Happy Mothers’Day!等祝福之类的话语, 并把它送给妈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父母的美好美德。

六、树立榜样, 激发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力强, 很容易从榜样的形象中得到启发, 受到感染。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小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最直观的榜样。

在教学中, 教师要作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英语教师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以及独特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尽量用标准的、原汁原味的日常英语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问候等, 这样就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例如:学生在取得了好成绩时, 教师说一句“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天气急剧变冷时, 你说一句:“It’s so cold today that you’d better wear more so as not to catch cold.”学生交作业时, 你说一句“Thank you.”在和你朝夕相处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会钦佩你渊博的学识, 而且会仰慕你温文而雅的气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 品德得到培养, 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 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 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各个方面更加完善。

另外, 少年英雄和学生身边的榜样, 这些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 最易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榜样的事迹去教育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8

一、目标长远,勇于担当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小学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小学德育工作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等内容。德育对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要有计划分阶段,逐条逐项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那些落实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加以纠正。记得一位外国学者在中国大陆某大学讲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大学生们首先要从《小学生守则》做起。”这句话是多么的耐人深思呀!其实也是向我们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现行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多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面对当前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诸多问题,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少年儿童在同一年龄段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他们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既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别。虽然一名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并非是件难事,但在短时间内转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小学启蒙阶段,也就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把德育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把《小學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为教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众多的眼睛注视着自己。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教科书。“身教重于言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的言行将会成为样板转化为学生的言行,教师的品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

因为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制约,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低,然而他的模仿能力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做错了事也要不遮不掩勇敢承认。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写字要一笔一画地把字写规范,教师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板书基本功。如果教师的板书写得歪歪扭扭,自己怎样去要求学生的字写得规规矩矩呢?打铁还需自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二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自习课上总有部分学生爱搞小动作,或者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闲话,尽管我多次强调自习课纪律,却收效甚微。后来一遇到自习课,我就坐在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认真备课或者批改作业,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果然,坚持一段时间后,之前爱搞小动作、爱说话的现象杜绝了,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学习。

三、摆在首位,重在实践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品德教育,他们无不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清华大学的校训中“厚德载物”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摆在首位,重在实践具体地说,需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就目前小学生课堂实际看,应当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

在学校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小学生懂得怎样与人和谐共处,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校外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教师要定期和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多与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社会精英人物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师”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有的学生亲自动手为教师制作了节日贺卡,有的在父母的协助下为教师发祝福短信,还有的利用周末时间到教师家中帮助料理家务等等。每位学生都用不同的方式深深地感恩这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园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劳动能力。

四、抓住机遇,优化环境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生活中形成的,这是小学生德行养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行为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小学生上网获得外界的信息量猛增,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场面随处可见,他们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会变得逐渐复杂起来,甚至有些小学生还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如不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净化网络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超前谋划,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不是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古语云:“有贤子必有贤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品德养成的家庭氛围;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如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进课堂,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呵护。这样,学生的道德品质必定会有大的提升。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要做到这一点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小学教育的灵魂,必须融入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必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度负责,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人人参与,常抓不懈。这样,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小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学校德育立法的几点思考 篇9

摘 要 我国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充分的立法依据,亦有充足的立法必要性理由,应制定一部专门的学校德育法。当前应加强对学校德育立法的研究。

关键词 教育法 学校德育 立法

* * *

学校德育立法,指专门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法律法规。这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还未有过先例。但我 们认为,别的国家没有的法并不等于我们就不能制定或者没有必要制定。我国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我国的法是社会主义法,因此,完全可以同时也十分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一些为适应我国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与众不同的法。制定专门的学校德育法,就是为适应我国教育状况所需要的独特的法之一。我们认 为,在我国制定学校德育法,既有充分的立法依据,亦有充足的立法必要性理由。我们应当开展对学校德育立 法工作的研究,把它作为完善我国教育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制定学校德育法的立法依据

凡立法均要有立法依据,制定学校德育法也不例外。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充分的立法依据。首先,制定学校 德育法有宪法依据。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 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宪法第46 条第2 款还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的这些规定,虽 然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所制定,但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学校的德育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成长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人 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可以认为,宪法的这些规定是制定学校德育法的宪法依据和指导原则,也是学 校德育法最基本的内容。

其次,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基本法依据。学校德育法属教育法体系。我国关于教育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已于1995年3月18 日颁布。其中第3条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第5 条规定:“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第6 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 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法》中的上述规定,不仅明确规定了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 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还明确规定了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为制定学校德育法提供了直接、具体的依据。

再次,制定学校德育法还有政策依据。在我国,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的关系是互为依据、互为指导的关系 ,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是制定普通法律、法规的直接依据之一。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中,有明确、具体的关 于学校德育必须纳入法制轨道的规定。 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93年2月联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第25条规定, 要“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系统,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制定教育法 律、法规,要注意综合配套,逐步完善。要抓紧草拟基本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当前急需的教育法律、法规,争 取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1994年8月, 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24条规定:“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学校德育的地位、任务 和主要方针、原则要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会有关方面 共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使这种法制建设更为必要和迫切,要把这个 问题进一步纳入到整个法制建设中加以解决。”《纲要》和《意见》的上述规定,不仅把学校德育立法工作十 分明确、具体地提了出来,并将其纳入具体规划,要求把它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制建设问题来看待。

二、学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

学校德育是一项长期、复杂、意义重大的工作,然而多年来一直未能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主要依赖各种政 策来指导、管理和调节。虽然这些政策基本上保证了学校德育的大方向,但政策的非强制性和不稳定性,使得 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相比较,经常呈现“软化”、不稳定、不平衡发展状态,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学 校德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因此,必须将学校德育纳入法 制轨道,制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德育法。有了法制的保障,才能使学校德育真正走上健康、有序、稳定发 展的道路。

首先,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 现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我国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必须重视德育,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 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根本标志。现实中,德育首位在有些地方 有些学校还难以落实,往往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制定学校德育法,用法的形 式将德育肯定为学校的首位工作,德育首位就能真正落到学校工作的实处。

其次,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学校德育应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不同的教育 阶段应实施哪些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这些在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如有些方面的内容在不同层 次的学校多次被简单重复实施,而有些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均是教育空白,还有些内容在实施中被主次颠倒,重 点不能突出,此外,不同层次的学校德育内容缺乏衔接性、系统性。制定学校德育法,对德育的内容作明确界 定,统一规范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目标,就可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发生,使德育内容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各教育阶段。

第三,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完善和加强学校德育的领导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的领导体 制一直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系统,在领导管理体制上有不少关系未能理顺。以高校为例,学校的德育是由 党委直接领导,还是在党委的统一布署下由校长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负责,这种分工不是很明确,因而也 就很容易出现“党委怕越位,行政不到位”的局面。高校的德育一般是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政室、马列部、团委等多渠道一起实施,这种多管齐下的方式常常因统一领导和协调不够,难以真正形成合 力,有时甚至出现违反教育一致性原则的现象,工作相互抵消。加之机构设置复杂,岗位责职不清,造成工作 效率不高,“婆婆多”基层工作难做等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定学校德育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党政机 构及部门在学校德育中的职责,有助于真正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精干高效的学校德育领导体制。

第四,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学校德育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 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建设遇到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这支队伍的范围。学 校德育队伍的成份较为复杂,哪些人员属专职,哪些为兼职,哪些不应划入此范围之中,界限长期不清;二是 德育人员的编制比例。包括德育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之比,德育教师与学生人数之比,德育队伍中专职、兼职 人数之比均无明确规定;三是德育人员的职称评定、物质待遇、培养提高。跟其他专业教师相比,目前德育人 员在这几个方面处于偏后、偏低和机会不均等状态。制定学校德育法,对上述几个问题均作明确规定,维护学 校德育人员的正当权益,将促使学校德育队伍得到充实、稳定和提高。

第五,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保证学校德育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必要的物质投入和条件保障是学校德 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确保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努力增加德育投入和逐步改善德育发展 的物质条件。目前学校整个经费均比较困难,德育经费更加没有保障,完全因领导而异,因学校而异,甚至远 不如体育经费的投入。有许多德育工作因经费等原因不能开展或效果受到大的影响。这些跟德育在学校教育中 的首要地位,以及它的作用、所承担的任务相比很不相称。因此,很有必要以法定的形式确认德育经费应占学 校经费和学校预算外基金中的合理份额比例,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其能真正到位。并规定学校必须为德育工作 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其条件,优化其手段。

第六,制定学校德育法,有利于增强全员德育意识。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一 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还有家庭,均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素 质的形成产生影响。社会大德育环境若与学校小德育环境相互一致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学生德育素质迅速提高 ;反之,两者不一致相互抵消,则不利于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上健康成长。专门为学校德育立法,有利于提高 人们对学校德育的认识,使全社会都能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一个全员 育人、全方位工作、全过程培养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三、积极开展对学校德育立法的研究

学校德育立法虽已势在必行,然而,从有立法依据到制定出法律法规,中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有许 多问题需要通过学术研究加以解决。我们认为,开展对学校德育立法的研究,当前应着重研究下述几个问题。

1.学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学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研究主要探讨社会现实有无制定学校德育 法的需要,制定学校德育法有何重要意义;学校德育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则主要探讨制定学校德育法的立法技术 操作上的各种问题,包括由哪个国家机构或部门主持,由哪些人员参加,依何种程序进行等。

2.学校德育法的基本内容研究。包括制定学校德育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实施德育的基本步骤,学校德育实施者的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学校德育的物质条件保 障,违反学校德育法的法律责任等。

3.学校德育法的结构研究。指在学校德育法基本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德育法法典的结构形式进行研 究。如该法章次的数量,章次的顺序,章次中具体内容的安排等。

4.学校德育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制定其他教育法律、法规 的母法,学校德育法的地位应在教育法地位之下从属于教育法,因而它不具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 法地位,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但学校德育法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普通法地位出现,还是以国务院颁发 的行政法规地位出现,或以国家教委制定的规章地位出现,这就值得探讨。

5.学校德育法与其他单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关系研究。目前我国教育法体系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其基本 框架已经形成。除了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个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根本大法之外,还有6部 与教育有关的法律、16部教育行政法规、数百个规章以及大量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学校德育法与这些法 律、法规、规章相互关系如何,也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

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

5 国家教委《小学德育纲要》,1988年。

6 国家教委《中学德育纲要》,1988年。

7 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年。

8 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释义》,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版。

9 尹宗利、刘旺洪《中国教育的法律基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反思1 篇10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徐长梅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篇11

【关键词】提高 小学德育 实效性 建议

1前言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关乎小学生日后对人生、对社会的道德态度。德育教育是以教导小学生道德、思想品质为主,帮助小学生建立纯洁、善良的品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如何,则祖国的未来就会如何,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但现在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由于社会上许多丧失道德、道德沦陷的现象屡见不鲜,容易对小学生产生误导,更加大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难度。要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呢?因此,本文就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实效低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和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进行了探讨。

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小学德育教育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规范,引导小学生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且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鱼龙混杂,各种道德沦丧的现象到处可见小学生更容易被外界误导,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改善和提高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2.1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全方面发面,我国现在非常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也并没有放松,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是同等重要的。让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创造全能型人才,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发展好了,不仅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而且也代表了我国教育行业实力的增强。

2.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能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是一群刚与外界产生接触的人群,他们对外界并没有什么定义,不明白善与恶,脑袋里还没有完整的道德体系,容易被外界的许多事物所影响。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小学生拥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

3小学德育实效性低的表现及原因

3.1小学德育教育实效低的表现

3.1.1逆反心理

逆反是现在许多小学生都具有的坏毛病,他们总是喜欢与父母或老师反着做,不爱参加老师组织举办的活动,认为这些活动都是无聊且没有意义的,甚至对于许多德育型的课也不愿意上,例如思想品德教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崇拜敢与老师作对的学生等。

3.1.2双重人格

由于一些学生在学校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学校表现的特别优秀,做事都特别积极,给老师一种优秀学生的感觉。但回家之后就变得十分懒散,不爱做家务,与在学校的表现天差地别。

3.2小学德育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

3.2.1德育教育观念与学生成长目标背离

现在社会上的学校由于人们追名逐利的功利心,变得越来越市侩,学校不在是纯净的乐园,老师们为了奖金、评职称等疯狂的逼迫学生学习,不给学生哪怕一点空闲时间,让学生的重点全放在了学习上,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致使现在的许多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懂道德,学生杀害同学、室友、虐待动物的案件层出不穷。这对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只注重学习教育,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教育是失败的,它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有才无德对社会危害很大的危险分子。对社会的安定有很大的不利。

3.2.2德育目标没有与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相符

许多学校由于对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合理安排好教学的内容,甚至用一样的教材去教育所有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小学生不能理解太过于理论化的东西,所以使得此种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品德思想建设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与德育目标背道相驰。

4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改变当前小学德育教育落后的现象,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德育教育更加科学、有效。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1树立现代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创新人格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而道德却越来越低下,相要让社会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让社会发展与学生道德教育相一致,和谐发展。人是社会之本,拥有良好道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校应重新树立德育教育目标,以发展全面性人才为主,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独立人格的全能型人才。

4.2加强建立德育教育队伍,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老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他们的一言一行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建设。一只拥有高尚道德的教师团队对于学生德育的教育更是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加强老师的道德培养,从根本上教育学生的德育。

5总结

德育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的未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体系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是利益无穷的。

【参考文献】

[1]陈玲.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9期

小学生德育教育几点反思-德育 篇12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效能存在的问题

( 一) 学校德育内容泛政治化

很大程度上来说, 我国德育教育内容泛政治化是影响德育教育效能提升的重要问题。在大学德育的教育理念中, 德育的外延是极为广泛的, 不仅包括道德教育, 也包括学生三观建立的引导, 同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虽然这样的 “大德育”教育理念并不算是完全错误,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德育教育巨大的外延往往会引发许多的问题。首先, 道德, 政治, 思想、价值、人生观三者间不管是从意识形态还是本身含义来看, 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学时如果将三者糅合, 没有对其进行区分, 以政治代替道德, 或用道德代替三观的培养, 过度强调政治的地位与作用, 那么这场德育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学生不仅不能实现道德的增长, 政治素养的提升, 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价值观念扭曲。

( 二) 学校德育教育理想化

任何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显示出邪恶, 虚假的一面,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理应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从而尽自己绵薄的力量来改变这一现状。但是就我国目前大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来看, 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都过于理想化, 客观来说, 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与现实生活, 现实社会相互脱离的。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回避了生活中的丑恶与矛盾, 向学生更多的展现理想化的社会生活。脱离现实的德育教育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道德教育失去了本身的土壤与依托, 学生形成了两套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 伦理原则, 一套为了适应学校的生活, 一套用于校外的生活, 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失去效能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德育效能的反思及对策

( 一) 大学教师应建立起对职业的学术敬仰

教师是人类思想的工程师,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与思考, 用最为简单易懂的手法向学生揭示知识的本质, 事物发展的规律,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 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作为当代的大学教师, 首先要建立起对自身职业学术的敬仰, 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喜欢上这份职业, 才有可能有所突破。在新的时期, 要提升大学德育教学的效能, 就需要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理念, 保持对学术求真求实的追求与敬仰, 时刻保持一颗赤诚之心, 孜孜不倦的不断进行研究探求真理。具体来说, 教师要在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用自己对职业的学术敬仰, 与对求知真理的热情不断感染学生, 鼓舞学生。

( 二) 对大学生德育有计划地系统组织

我国当前德育涉及到近代史,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 学生的德育效能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而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大学生德育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组织。这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内容, 通过社会实践, 校园活动的展开, 学生往往能够从活动中汲取营养, 并能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同时, 作为大学生辅导员, 各级党团组织, 政治调研教师等, 需要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升华,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系统学习。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 希望通过依靠课程的增加来实现教育效能的提升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会遭到学生的反感, 因此, 只有将全校的多个部门, 多个组织进行协调, 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系统时, 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能。

( 三) 教师要引领大学生积极思考

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并以这样的价值观念为导向, 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教学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提升教学的效能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书本上的内容是对社会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依托, 这样的教学便很难进行下去。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 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现状相结合起来, 并让学生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在讨论中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不断进行思考, 探究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伦理准则的本质。同时, 书本上的知识要发挥它的效用, 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不要盲从权威, 不要局限于书本, 要进行积极的思考, 并从中提取中本质的内涵。

三、结束语

德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思想价值, 道德理念的确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客观来看, 当前的大学教育依然存在着例如教学内容泛政治化, 偏理想化等诸多问题, 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思考, 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在新时期的教育中, 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 拓宽学生的视野, 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 (1978-2005)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 2014.

上一篇:中秋节赏月的优美段落下一篇:工地参考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