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精选9篇)

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篇1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食品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参与检查此项工作;各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驻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从而形成镇、村、组三级监察网络。

二、加大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群宴管理申报制度

为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深入扎实开展,我镇在209月7日召开由村(社区)书记、主任、镇属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宣传动员会,及时传达了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2次参会人员120人,安排部署我镇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同时出动宣传车3天(次),悬挂宣传横幅4条,书写临时小标语170条。加强了食品卫生和群宴管理,各村落实了1—2名信息联络申报员,确保了信息的畅通。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群宴管理制度,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三、全面扎实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

2006年9月7日,由社会事务办公室牵头,镇组织了卫生院、镇安办、成教办、城管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取缔流动摊点和出街占道经营。对全镇6所幼儿园、2所中学、11家农家乐、23家豆腐作坊及场镇内的餐馆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对不规范的幼儿园、豆腐作坊进行了限期整改,并发整改通知书7份。对新山村幼儿园无证无照设施简陋进行了停办处理。

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篇2

“安全社区”的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会上通过的《安全社区宣言》提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保障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这一国际安全社区的核心理念。

2002年6月,青年公园街道正式启动了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项目,并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和驻社区单位等成员组成的跨部门合作的安全社区创建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安全教育推广、社会稳定、消防安全、居家安全、卫生健康安全、安全生产、环境安全、道路安全、监视报告、考核评价10个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尽其力、全面干预,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从此,青年公园街道致力于建设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安全社区”,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社区创建道路,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以人为本扎实推进

青年公园街道辖区面积为0.78km2,常住人口达到6 787户、2万零450人。社区共有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单位以及学校等驻地单位36家。“安居乐业安为本”,安全社区的主旨始终是立足于让群众受益,基于此,青年公园街道党工委以“让社区居民身在社区的每一刻被安全气息所感染、得到不间断安全干预”作为工作目标,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开展宣教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

青年公园街道以社区学校、市民夜校、科普学校为依托,开展了高频率、全覆盖、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推广活动。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易造成伤害的事项,邀请来自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相继开展了“灭火、逃生、自救”消防技能培训和演练,地震安全知识培训,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家庭防跌伤教育、家庭急救知识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安全用电、用水、用气宣传,交通事故紧急救护等一系列培训、演练和宣传活动,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居民的安全教育呈现出精细化、多样化的特点。截至2011年5月,社区共举办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活动460余场次,发放各种安全知识宣传折页、手册5万余份,使安全理念逐渐变成了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

调动社会力量,提高群众参与率

青年公园街道以社区共建委员会为总揽,建立了学者专家科学顾问队、安全教育推广宣传队、志愿者服务队3支队伍,分别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宣传和服务支持。山东大学的专家学者为社区安全促进工作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科学理论支持。社区安全教育推广宣传队针对社区内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和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推广活动,各类人群参与率达到90%以上,使国际安全社区理念在社区得到了普遍推广。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安全各个领域为居民提供服务支持,如社区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单位、居民参加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技能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

推行安全介入,提高群众满意率

1.安全介入基础雄厚,安全设施日臻完备。自2002年以来,街道党工委瞄准对居民易造成伤害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投资120余万元,在社区设置消防器材箱,灭火器、水带和消防斧,安置安全警示牌,张贴安全标示;在楼道内安装了“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品投放箱”,在酒店、宾馆等服务场所安装了“自动售套机”;建成了内容涉及各种安全知识的社区宣传长廊、消防知识宣传墙、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墙;购置了70余套康复器材,设立了6处康复站点;新建社区科普大学1处;兴建了社区无障碍广场——“我的兄弟姐妹广场”;对社区内的背街小巷进行了彻底整治,实现了路平、灯亮、街美,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

2.安全介入全方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为了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青年公园街道党工委始终保持着一种“安全无小事”的思想,针对社区内的不同环境及人群开展了全方位的安全介入活动,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首先是特色带动。党工委开展了创建“绿色社区”“节水型社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使社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绿化、美化、净化;成立了“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举办了“反家庭暴力模拟法庭”和“法官进社区”活动;制作了便于移动的安全生产知识展板,深入到工厂、企业、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宣传活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结合社区残疾人实际需要,开通了“社区爱心号”残疾人购物专车,建立了“社区手语角”,开展了“法律宣传”“康复指导”“安全培训”等助残系列活动。举办了“安全进社区——为社区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活动”,为辖区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了座便器、防滑垫和扶手等,并向行动有障碍的残疾人赠送了轮椅,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居家安全状况。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物业化服务机构——“槐荫区青年公园为民服务中心”,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众提供免费服务。针对居民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成长问题,青年公园街道承接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成立了旨在推进未成年人教育的“当·当”推进站;成立了青少年成长“心理驿站”,开设了专家访谈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健康的心理观,指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建立了社区“网管”队伍,对青少年进入网吧进行干预,在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中杜绝了“缺位”现象。此外还为独居老人制作了“身份卡”,预防老人走失,便于在老人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及时应对措施,成立“社区询候员”队伍,对独居老人实施每天早晚两问候制度,联合相关部门为独居老人提供定期免费查体,由专业人员提供保健指导,对于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结合社区内不同群体的特点,在社区内全面推行了“三色”服务,即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绿色保障服务,面向离退休人员开展红色归属服务,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蓝色亲情服务。

其次是全面干预。在具体工作中,党工委强化“积小安为大安”的意识,从群众身边的平凡小事入手,开展全面的安全介入。为了使干预的事项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更贴近居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他们坚持半年开展1次社区随访,一年开展1次大范围的入户调查,每年形成一个“评估报告”;并依托安全监测站,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发生的意外伤害情况,及时对伤害记录进行分析和整理,对易发生伤害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测,并及时提出预防措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和积累,党工委实现了对创建工作动态的把握和对居民安全需求的及时干预。春季,他们深入楼院开展饮食安全指导;汛期,他们对社区内的平房住户进行全面的走访调查,对无力修缮危房的困难户,由社区出人、出资帮助他们修缮;秋季,不间断的开展慢性病预防培训、紧急救护培训;冬季,坚持开展防煤气中毒宣传和入户指导、为居民疏通烟道等活动,各类干预工作从无间断。此外还对辖区内饭店、快餐店及单位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让他们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机器造成的伤害。

近年来,社区内未发生重大交通意外人身伤害,未发生家庭恶性暴力事件,未发生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恶性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火警起数和各类摔伤、跌伤、扭伤事故逐年递减,居民的安全感逐年增强、对社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总结完善乘势发展

“安全社区的创建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它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

街道党工委按照“不断干预,持续改进,积极推广”的思路,不断丰富安全社区内涵,及时将地震安全纳入到安全社区建设体系。2008年3月1日,在青年公园社区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2周年、《防震减灾法》实施10周年之际,党工委联合市、区有关部门在社区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由办事处、区交警大队、110公安巡警、120救护、119高空救援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通过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应急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夯实了社区地震安全工作基础。同时这一举措也让青年公园街道获得了济南市首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称号。

青年公园街道的安全社区建设活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自2002年以来,青年公园街道共参加了全国安全社区经验交流会10余次,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参观学习代表团260个,共1 160余人;同时也应邀出席了第12〜15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并在第12届和14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上作为中国大陆惟一的社区代表作典型发言,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代表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库里士南博士于2007年4月6日考察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对青年公园街道自安全社区命名以来的扎实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个人出资5 000元,为辖区中学生购买了90个自行车安全头盔。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原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做了重要批示,号召各地学习青年公园安全社区的建设经验,并亲自到社区视察工作,对他们“提前预防”的安全社区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青年公园社区在济南市并不是高档社区,但在9年的安全社区项目推进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细致入微的工作,使社区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受到了群众的称赞,获得了世卫组织的认可。

青年公园街道之所以获得众多的荣誉和好评,最重要的是实行的“安全干预”。大到安全设施建设,小到温馨提示,这种真实的、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的安全干预,不仅满足了创建“WHO安全社区”的需要,更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安全干预达到了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目的,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及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

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感 社区居民 信息不对称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3;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31-05

据2012年《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开展的“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44.3%),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35.3%),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28.3%),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23.1%)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21.9%)。而且,在“当前最让人担忧的安全问题”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食品安全(81.8%),社会治安(49.0%),医疗安全(36.4%),交通安全(34.3%)和环境安全(20.1%),这五大安全问题也排在了“当前最受人关注的安全问题”的前五位[1]。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俨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降低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工业和管理部门的信心,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妨碍食品工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2]。

从安全文化角度讲,公众的安全素质包括风险感知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安全首先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人类对自己生命和生命条件的无忧和放心,是对自己前途与未来的一种自信,安全又是客观存在,是具有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3]。而面对目前存在已知的、未知的安全问题的食品消费市场,面对已经或正在失去信誉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面对多次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时政府监管部门的滞后,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消费者对食品购买行为、对食品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对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民众关心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及探讨解决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采用多社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上海市杨浦区3个社区作为抽样单位,分别随机抽取8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255人。

1.2 调查方法

在进行预调查之后,我们对问卷做了优化,最终形成了《居民食品安全感调查问卷表》,在填写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居民无记名填写后,当场收回调查问卷,最后由调查员逐项认真审核。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关注度、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等方面,以此评估上海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感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抽取样本量为255例,有效样本235例,有效率为92.2%。调查的居民年龄结构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的新规定:18岁至44岁为青年;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见表1。

2.2 调查对象食品消费行为特征

2.2.1 主要购买场所

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地点选择与购买情况能够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居民对“大型超市”购买食品的比例最高,占样本总数的84%;选择“菜市场”的居民有125名,占样本总数的53%;选择“便利店”的人数占样本总数的27%;选择“路边摊”的人数最少,占样本总数的17%。因此可以看出在选择购买场所上,大型超市和菜市场由于管理规范,能够让人们放心,因此成为人们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如图1所示)。

在选择购买场所上,大型超市和菜市场相对来说,不仅因为其环境较为良好,管理较为规范,而且上海提供超市免费班车等利民便民服务也鼓励居民去大超市购买食品;上海市实行《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来,临时摊点受到了制约,而且由于临时摊点多数没有正规的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在食品安全和管理上本身存在着未知性,因此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很少选择其作为日常消费点。

2.2.2 购物关注点

食用品质指食用者在食用过程中能感觉到的或对食用者健康能产生影响的部分。前者主要包括食品的感官品质,后者主要包括食品的卫生品质和营养品质。通常包括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包装、价格、品牌、产地等方面,这些也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关注需要关注的。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对不同食品的关注重点不同,对于生鲜食品,居民首要关注的是其营养品质,其次分别是产地、感官、价格、认证标志说明及品牌;对于熟食制品,居民首要关注的是其营养品质,其次分别是感官、品牌、价格、认证标志说明及产地;对于休闲食品,居民首要关注的是其感官,其次分别是营养品质、品牌、价格、认证标志说明及产地;而对于乳制品,居民首要关注的是其品牌,其次分别是营养品质、产地、认证标志说明、感官及价格。(见表2)

食用品质是食品质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是追求品质的时代,食品品质决定一个食品产品的价值及分级,而一个好的品质即能铸就一个好的品牌。根据统计结果,居民对于食品的卫生及营养品质更为关注,而且居民比较关注品牌,对一些知名品牌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选择我行为,因为通常情况下,知名品牌经过规范的检验认证,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有保障,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而从统计结果看,是否有规范的生产许可标志却被居民忽视了,生产许可标志不仅表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已经通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验和审核,而且还有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和承诺。消费者应该充分重视认证标志,这样不仅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

2.2.3 居民遭遇问题食品的应对方式

在面对假冒伪劣食品时,消费者与生产经营厂商直接交涉协商和解的比例高达52%,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进行投诉的占比24%;但是如果遭遇食物中毒事件时,消费者直接拨打“12315”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41%,与生产经营厂商直接协商的比例为33%。遭遇假冒伪劣食品与食物中毒的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的比例分别为9%和18%,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自认倒霉的人数相比几年前有明显降低,分别为10%和8%。而选择拨打专门受理食品药品事件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的比例最少,均为5%。(如图2所示)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在应对问题食品方面表现地更加理性。如果遭遇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多数会与生产经营厂商直接交涉协商和解,通过赔偿或补偿其他损失等方式解决。但是如果遭遇食物中毒事件时,多数消费者会直接拨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全国统一开通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专用电话进行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可能终止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其实除了工商部门开通的“12315”外,早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全国就开通了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建立了一体化的投诉举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得知,“12331”热线的群众知晓度还有待提高。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但是消费者协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问题鉴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尤其是对备料留样的检验还需要再请相关鉴定部门进行鉴定,缺乏时效性。

2.3 调查对象的食品安全意识

2.3.1 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的评价,选择“非常好”的居民0人;选择“好”的居民占样本总数的9%;选择“一般”的居民占样本总数的48%;选择“较差”的居民占样本总数的33%;选择“非常差”的居民占样本总数的10%。(如图3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社区居民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持负性评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失去了信任。然而,事实上当下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是趋于稳定,处于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状态,这就说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信心亟待提高。

2.3.2 生产环节最大隐患

食品生产链涉及食品的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运输流通环节、包装环节和消费环节等。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最担心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比例高达79%;其次是“种植养殖环节”,比例为70%,“运输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分别占比为“38%”和“32%”。(如图4所示)

由于目前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链涉及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从食品原料的种养殖、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包装、销售,甚至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无论是生产中还是管理上都可能引进危害因子,因此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会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如今,人们不仅对国内食品加工企业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充满怀疑,而且连续曝光的跨国食品企业存在不规范加工操作更是击垮了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因此调查中显示,人们对“生产加工环节”最为关注。随着环境污染情况的加重,人们对于食品的源头,即种养殖环节也日益关注和担忧。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的所有方面,不仅需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追踪,而且还要从餐桌到农田有溯源的能力,同时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各环节的安全技术,建立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控制的技术体系对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至关重要。

2.3.3 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纵观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隐患表现在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三方面。而其中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过期、以次充好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比例高达75%;其次是“农药残留”,比例为68%,“食品过期”和“以次充好”分别占比为“40%”和“37%”;“微生物污染”最少,比例为“34%”。(如图5所示)

由于媒体的误导、大众的舆论,导致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心远远超过对“微生物污染”的担心,然而事实上,食源性疾病才是当今食品安全的首要难题,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中,又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高达98.5%,因此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才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因素。其次是由于化学性污染引起的危害,其中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产中产生的一些危害物质等。而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灵魂,如果使用规范,是完全安全的,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些是由于在食品中运用了非法添加物或违规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而食品过期和以次充好完全可以通过看食品保质期及产品品牌、标签来避免。因此可以看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恰恰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加强政府风险交流的力度,媒体正确报道和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2.3.4 对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消费者在选择监管主体一致选择了“政府部门”;同时认为“食品行业协会”的人数排第二,接下来依次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自身”。(见表3)

毫无疑问,政府监管当前仍然是我国食品安全方面最权威和最主要的监管力量;行业协会作为半行政化的社会团体具有其高度的专业性,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4];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保证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强调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因此企业对自身产业链安全监管也非常重要;消费者协会等作为行业性的民间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的权利维护充分发挥着自身优势,也已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上面。最后作为消费者自身,居民食品安全社会性监管的理念还不够强,这说明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够强。我们应积极投身于食品行业的监管中,因为食品安全是全民之事,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良好的食品消费氛围需要从人人做起,从自己做起,消费者的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监管提供必要的补充,还可以起到监督和约束食品企业的作用。

3 消费者食品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讲的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不亚于对食品健康的危害。消费者食品安全感不仅受到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对国内食品安全环境的过度担心也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3.1 食品安全事件对居民食品安全感的影响

继“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瘦肉精”等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犯罪事件的发生之后,使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公共管理能为信任度下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受到公众质疑[5];“速成鸡事件”、“福喜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到一些知名的跨国大企业,更是让消费者对企业的诚信及生产管理能力丧失了信心;加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碎片化了解大大提高了心理恐慌,尤其是媒体报道时大多集中对事件危害性的报道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造成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惧不断加重。

3.2 信息不对称对居民食品安全感的影响

当下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趋于稳定,处于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状态。但是在消费者的印象里却有“我们还能吃什么”这样的疑问,这就说明了我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误解还是很深,许多事件对健康并不足以造成危害,但产生了过度的担心。例如调查中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心明显高过“微生物污染”,事实上,微生物污染才是食品安全隐患的头号危险因素;另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零风险,而实际上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种种这些认识误区更是加重了人们对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危机意识。

4 提高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感的对策建议

给食品安全领域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一类是食品安全风险事件[6],这类事件如果有政府的有利监管和惩罚,企业的诚信经营和管理,个人的科学认识与维权,是可以有效避免的;而另一类则是食品安全舆情事件,这些舆情事件中杀伤力极大的一类称之为“谣言事件”,这类事件看起来虽小,但却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和信任。而信任是一种易碎品:它的建立需要耗费长期的努力,破坏却可能只在一瞬之间。一系列风险事件也动摇着公众对于政府和企业的信心。因此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首先,长期食品安全信任是基于制度信任和能力信任。一方面政府为提高整个社会食品安全信任,需要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司法打击和风险排查,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民众公布。如果一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够快速回应、迅速监管、公正查处、主动发布,那么公众对这家机构的信心则会较高。消费者通过信任政府,可以大大提升食品安全感。

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得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需要规范生产工艺操作、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通过正面品牌形象宣传增加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企业行为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事件后,为恢复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政府与企业需要及时提供可信任信息。

第三,消费者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科普活动,增强食品安全认识,提高对伪劣食物的辨别能力,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处理,并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另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危机发生时,媒体应配合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应对办法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对公众产生的惊骇、愤恨及不满情绪进行疏导,使不利的社会言论转向有利于应急处置、有利于社会安稳的准确方向开展。

最后,为实现消费者“将食品安全防线前移”的目的,我们急切需要强化食品安全的公众科普,我国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机制,政府、专家、协会应该多开展互动式的风险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以免“风传”误导消费者。还需建立一个民间的、能专门提供科学知识的交流平台,这也是公众所期待的。例如建立交流网站等,让政府、企业、专家、百姓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使信息得到“统一”,这样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执行[7]。

5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问题,是上能牵动政府,下能影响百姓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感,需要政府部门在法律制度及工作职能上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及评价体系,控制和削减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食品生产企业通过生产管理制度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的运转机制,有效规范食品公司的出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更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和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整体素质。总之,实现“危机干预向危机预防”转型的目标,才能切实增添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

参考文献

[1]http://finance.eastday.com/economic/m1/20120706/u1a6685417.html,2012-07-06.

[2]张立钢,程涛,赵玉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有效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J].食品安全导刊,2009,5:30-31.

[3]陈功,刘菊芬等.安全与人口安全:概念的发展与讨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02):1-12.

[4]张晟.高校学术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研究-基于无锡地区部分高校学术的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5]王二朋.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6]毛群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25.

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调研问卷 篇4

您好!本问卷的目的在于调查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状况。请您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及答案,选择一个最符合你情形的答案,并在相应的选项上划勾。本问卷调查的各项答案无所谓好坏,且问卷所得结果只做团体性分析,不做任何个别呈现。请您放心填写。谢谢!

1、在您的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吗?

A没有B偶尔C经常

2、您购买食品最多的场所是?

A正规超市B普通商店C菜市场D流动摊点E其他

3、您在购买食品时最担心的安全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B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C食品是否过期变质D散装食品卫生问题E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4您知道《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吗?

A知道B不知道

5、您个人每月在食品上的花费是?

A100元以下B100~200元C200~500 元D500元以上

6、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35岁

C35岁~55岁上D55岁

7、请问您在购买食品是会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A一定会看B经常看C偶尔看一下D很少看

8、您购买包装食品时主要注重的是什么?(可多选)

A生产日期 和保质期B品牌生产厂家D外观E价格F认证标志

9、您对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的了解程度是?

A十分了解B一般了解C没听说过

10、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来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可多选)

A电视 广播B报纸杂志C互联网D亲朋好友E其他

11、您在购买食品时是否知道并留意QS标志?

A知道,并且每次购买都会看B知道,但不经常留意

C听说过,但从未留意D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12、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您可能会选择怎么做?

A自认倒霉,下次注意B与销售者协商,要求赔偿

C向消费者协会投诉D请求仲裁E向法院起诉

13、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问题太多 令人失望B 问题存在 但有信心解决C问题不大 无所谓

14、在购买食品时,您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

A食品过期问题B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问题C虚假或夸大宣传问题

15、当前有关食品安全方面,您最需要的是?

A食品安全相关法律B食品添加剂知识C食品营养知识D食品贮藏知识

16、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有效的办法是?

A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力度B企业规范生产, 倡导诚信经营C开展消费者教育, 提高群众食品意识D曝光典型案件F其它措施

居民安全用电须知 篇5

2.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禁止私拉电网,私安 电炉用电捕鱼和捕鼠等。

3.电灯线不要过长,灯头离地面应不小于2米。灯头应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拉来拉去,以免损坏电线或灯头 造成触电事故。

4.电动机 、吹风机、电风扇、扩音机等金属外壳的电 气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接地。安装和修理及接地线,要由 电工进行。

5.熔丝(保险丝)要符合规格,要根据用电设备的容量 (瓦数)来选择。安装熔丝时,先要拉闸,后断电源, 然后再装上合乎要求的熔丝。如果熔丝经常熔断,应由 电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

6.广播线、电话线要与电力线分杆架设。广播线、电话 线在电力线下面穿过时,与电力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1.25米。如果发生广播线与电力线相碰时,广播喇叭将 发出怪声,甚至冒烟起火,

资料

此时,应赶快关掉广播线上 的开关或用木把斧头、铁锹、镐头等迅速砍断广播线, 并且不要靠近带电的线头,要请电工及时处理故障 。必 须注意:此时不得用手去拨地线。否则将造成触电事故。

7.晒衣服的铁丝不要靠近电线,以防铁丝与电线相碰。 更不要在电线上晒衣服、挂东西。此外,还要防止藤蔓、 瓜秧、树木等接触电线。

8.无论是集体或个人,需要拉接临时电线时,都必须经 供电局同意,由电工安装,禁止私拉乱接临时电线。临 时电线要采用橡皮绝缘线,离地面不低于2.5米,并且 要有专人管理,用过后要及时拆除。

9.禁止使用“一线一地”的办法安装电灯等。

居民安全承诺书 篇6

1.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的业主及一条龙服务的老板需出示本人有效证件于管理处进行登记备案并签订本协议;

2.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的业主必须是金葵新城住宅区业主;

3.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须是在管理处的指定区域;

4.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须不得影响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

5.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的业主须配合管理处管理人员及保安的合理安排及管理;

6.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的业主需支付水电费、垃圾清运费及管理费每场次300元人民币;

7.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用电及垃圾清运费需一条龙老板支付押金500元整人民币;

8.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时常原则上不超过三天;

9.在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安全的情况下如在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由借用业主及一条龙老板负责;

10.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的一条龙老板借用结束后须对借用地进行场地清理,清理后的垃圾须放入规定的垃圾桶内,不得堆放在绿化、草皮内,否则从押金内最少扣除100元;

11.本协议一式三份,管理处和业主各执一份,所在地居委会备案一份,退还押金时需居委、小区负责人在押金收条上签名后,方可退款;

12.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管理处负责本协议的最终解解释权。

临时借用场地、临时用水及用电

地点:

管理处:

业主:

东莞市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研究 篇7

东莞市作为较为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水产品输出主要地区之一, 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十分重要。如何有效的进行东莞食品监督就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东莞市居民进行有关食品安全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提出科学性建议, 帮助东莞政府更好的了解当地民意, 从而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组成员在2016年对东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后整理的资料。调查问卷共发放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72份, 样本有效率达到了93%。受访者包括农民、学生、政府人员、等各种职业, 分布范围较广, 样本内容丰富, 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其中男女所占比重之比接近于1:1, 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别占总样本数的53.9%和46.1%, 各年龄层次中18-30岁和31-40岁所占比重达到了29.8%和31.7%。

2015年10月1日出台的最新的《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第26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以及食品的营养成分、卫生状况与质量要求等。根据此项规定, 同时参考梁一鸣等关于食品安全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本文总共选择了20个影响因素作为观测变量, 对每个因素满意度测量均采用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 1-5分表示满意度从低到高。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人口学特征题, 包括所住镇区、年龄、文化水平、性别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东莞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主要是东莞居民对食品安全20个影响因素的满意度调查。第四部分主要是东莞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认识以及获得途径,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因素等。第五部分主要是东莞市居民对于2016东莞市食品安全进展的满意度调查, 对食品行业的建议等。

食品安全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需要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及标准化处理, 去除个别数据对整个数据分析的影响。数据处理完毕之后, 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 并采用最大方差旋转,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提取公因子。前面五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 累计方差为82.418%, 数据可以较好的解释自变量。所以, 对于本组数据, 我们提取5个公共因子。通过因子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每个因子对变量的解释程度, 并对这5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如表2所示。

经过旋转后得出因子载荷矩阵表3, 我们可以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个因子得分。并按照得出的综合得分公式:

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对综合得分进行升序排列, 筛选出前50名。

通过分析得出的五个公共因子:食品质量、政府监管、食品卫生、媒体监督、舆论监督。其中食品质量是主要影响因子, 第二影响比较大的为政府监管因子。而食品质量因子中, 重金属含量 (X7) 、食品包装 (X8) 、品牌产品 (X9) 、生产源头 (X10) 、加工过程 (X11) 、储藏和运输 (X12) 这几个因素对因子的影响较大, 说明这几个因素对于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在这几个方面, 食品行业要十分注意和警惕, 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影响第二的公共因子政府监管因子中主要因素为:政府政策 (X13) 、食品安全法律 (X14) 、执法力度 (X15) 、生产技术认证 (X16) 。表明政府需要改进改善监管食品安全政策, 建立全面的食品行业安全法律, 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 推进食品生产技术认证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对于食品安全实施放在嘴上的空口号, 而是切到实际的真措施。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也是公共因子之一, 说明随着互联网使用度的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各种媒体和舆论曝光在大众面前。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上对食品安全问题发表的观点、思想的传播速度之快, 传播量之大, 网络舆情议论的压力, 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居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篇8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火势蔓延快

在各种类型的高楼大厦中均配有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并进行过豪华装修,其中不少装饰材料为可燃物,稍有不慎或意外即可招致火灾。贯通全楼的电梯井、排气道、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则因其火灾时的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扩散至上层。如一座高100米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況下,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

1.2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而烟气上升速度则远远大于人员逃生速度。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中有60%的人是被烟气熏死的,这为疏散被困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3扑救困难

消防队员登楼扑救不易,消防队员不但体力和装备所达到的高度十分有限,而且还要在高温缺氧、浓烟、有毒的险恶环境中救援。

2.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的心理特征

2.1“归巢”性

所谓“归巢”性,即指人有习惯于走老路的“归巢”本能。疏散时首先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习惯于从原进口逃生,很少寻找其他出口或楼梯疏散。由于到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多乘坐电梯,疏散时还大多奔向电梯方向。

2.2趋光性及向阔性

趋光性及向阔性是指人有趋于明亮方面和开阔空间的本能。例如在旅馆发生火灾时,人们从居室冲向走廊,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

2.3恐烟性

即人有害怕烟火的本能。即使当时处于安全场合或出口附近,但若发现前方有火光烟雾,人们也将会奔往相反的方向,即避难者的行动具有多面性,若只在一个方向配置安全出口,便可能导致有的人员无法脱险。

2.4从众性

即在恐慌中对群体行动怀有信任感而往往不假思索地跟着走。火灾时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正常行为失态或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判断,无形中产生随大流意识,跟随他人行动。

3.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结合以上几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其安全疏散设计的对策。

3.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发生火灾时,按照人们的“归巢”性,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3.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如,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如地下一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几层为商场营业厅,商场营业厅以上若干层为办公室,在办公室以上若干层是旅馆或公寓。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

3.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

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

3.4.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4.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对于那些平面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烟楼梯,因为烟流到楼梯前室(敞开前室)很快就扩散了,比较安全。

3.5合理设置疏散门

各种高层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有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多些。

冬季居民安全防范知识 篇9

一、进入冬季,天气渐冷,请抽出一天时间对家中的所有线路和煤气通道进行一次检查维修。当您离家或入睡前,请抽出几分钟时间对家中安全进行一次检查:水管是否关紧,以防水患;电器、煤气和火源是否关闭,通风是否良好,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门窗是否关闭锁好,以防盗窃;车辆是否落锁,以防丢失;嘱咐儿童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二、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女性晚上尽量不要单独外出,随身挎包内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行走过程中拨打手机后要妥善放置手机,以防伺机被盗。

三、当您骑自行车时,遇到车辆被铁丝、布条缠住或有人从车后碰、撞拉拽您的车时,请您注意车筐内的钱包和物品,防止不法分子趁机偷抢。

四、当有人以和尚、尼姑、道士、相命先生等身份化缘乞讨或花言巧语说您有天灾人祸时,请识破其骗局,以防钱财被骗。

五、当您离家外出,遇有人向您套近乎、交朋友、敬烟或送您饮料或请您吃饭时,要婉言谢绝,警惕其中有麻醉物麻醉后被抢劫。

六、经商的个体户请警惕有人使用假币或用假币换取您的商品。夜间要留人看完店铺,路边偏僻的小店,夜间遇陌生人叫喊买货,要特别警惕防范入室抢劫。

七、当您遇有人拿“中奖”的易拉罐或其它中奖标志低价销售,或有多人围观争相抢购时,您要识破其骗局以防受骗。

八、当您遇到有人持外币、金砖、金元宝、金佛像、古文物或牛黄、人参、灵芝、鹿角等名贵药材;以遇有天灾人祸等理由,与您兑换人民币,或以丢失钱包,声称拾者、见者共同有份时,要识破其圈套,以防贪小便宜吃大亏。

九、当您在银行取款时,要警惕有人跟踪抢劫,大宗取款,要打110请求护送;在医院、车站、车上、商场等场所交款处交款,遇有人多拥挤的`情况时,请注意您衣袋内的钱物,以防扒窃。

上一篇:公司培训年度工作汇报下一篇:水管体制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