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团结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任与团结(精选8篇)

信任与团结 篇1

洪淼

发布时间:2011-11-4 16:14:09 浏览次数:377

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可我说:“信任和团结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没有了信任就没有了团结。

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就在学校的篮球场上举行了“1+1>2”的活动。

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不久,同学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学校。首先,我们进行了宣誓,便开始了游戏。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是“信任背摔”,一个同学站在高台上,同时捆住手脚,下面的同学手拉手,高台上的同学要笔直的从上面摔下来,下面的同学要接住他。但是同学与同学不信任,有的同学直接坐了下去,有的同学闭着眼睛,十分紧张。但是,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不紧张了,每一次摔下来,都听到同学们爽朗的笑声。

第二个游戏是“两人三足”。你看,那个高个子,戴眼镜的女同学,指挥的多好呀!在她的指挥下,她们的队伍总是胜利。最后,我们还玩了“松鼠搬家”,它考验了我们的反应能力。

信任与团结 篇2

关键词:信任,信任危机,信任重建,教师

美国的《The millionaire’s intelligence》杂志,曾对美国1 300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在谈到为什么能成功时,受调查者竟没有一位归结于“才华”,而最普遍的一个回答是,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自我约束、善于待人、勤奋。特别是诚信,被摆在了第一位。

信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信任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思想转化以及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可以说信任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教育实践对教师提出的理性要求和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就难以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关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理应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缺失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缺失是指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信赖,甚至产生反感情绪的一种关系状态。从教育伦理和师德的要求看,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应该是很简单而又确定的,更不应该存在什么信任的危机问题。然而事实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在我们这个以“分数取向”的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正遭受着教师的“信任危机”。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信任危机。师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交往中,都伴随着情感和情绪的体验。师生的交往活动是以认知活动为基础的情感互动活动,两者在每次的行为与情感互动中都包含着信任,信任本身又必然包含着主体间的情感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相当的复杂,“又爱又恨”,包含着非理性的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容易导致对学生的不信任。例如:教师对学生纪律的监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怀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横加干涉、对学生信件的私自拆封以及对犯错误学生毫不留情地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等等,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在情感和情绪上的表现,而且师生之间情感“裂变”导致的不信任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信任危机。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在于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加以指导、改进。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存在,没有问题的教育是不真实的教育。然而在“应试”的逻辑下,教师会对有“问题”的学生视做“差生”,特别是能力“差生”,认为有些学生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或者由于其他什么缘故,已经对他们不管不问、“破罐子破摔”,只要他们不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任其“自由发展”。教师对“差生”的发展能力丧失信心,采取消极甚至放弃的态度,这是对学生发展能力的不信任。三是教师对学生品行的信任危机,以高高在上的道德自居,竭尽防范、指责、规训、讽刺等手段能事,把学生推到道德的反面。

有学者指出:“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 000万是‘差生’。5 000万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它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1]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教师难道真的要忽视这5 000万差生?教师的使命又将何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缺失已经不是什么小问题了。

二、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社会因素

信任是发生并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共存的基础。当前的中国社会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信任稳态结构,逐渐滑向信任缺失的边缘,商业缺少诚信、学术需要打假、人际交往害怕上当、帮助反被诬陷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影响下,出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缺失也就在所难免。

2.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学校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缺失,更多是因为学校教育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角色差异、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受传统的教—受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与受教育者是平等的,或都是教育主体的信念,仍然一味以灌输为主,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加上新科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新事物新信息的掌握出现倒挂,教育者明显有了受教育者难教难管的体验。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了现代性主体性特征,虽然各方面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对于社会、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不愿屈服于传统理论的束缚,但又囿于角色的低微、地位的不对等等原因,虽不甘却也不敢表达,通常以逆反心理为主要表现形式。

3.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心理因素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不确定性会摧毁人的安全感。现实中的坑蒙拐骗、假货假话充斥加剧了信任危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教师的心里,同样也自觉不自觉地在自身周围垒起了一堵看不见的防范之墙,信任就被隔离得七零八碎。今天的教育无疑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风险大大增大了。所谓风险,是指“与我们自己的行动相关并起因于我们自己的承诺的灾祸的可能性。”[2]风险是指向未来的,它是由我们自己的行动、选择、决定而引起的,是通过行动获得并面对的。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的能量终究是有限的,包括知识的有限性,能力的有限性,品质和态度的可变性,同时也是由于教育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未来和前途的多变性总是难以达到一种确定性的把握,即使比较确定的也难以排除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完全有把握的事情总是比较少的,总有一定的风险是客观地存在着。信任学生终究是要经得住心理的考验,付出信任就意味着很难避免风险,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

三、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重建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信任自己的学生,否则整个教育、教学便无法得以正常进行。

1.强化教师承诺和责任

教师对学生信任的建立不是预先给定的,它的产生和形成也并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教师与学生长期主动建构的结果,是师生之间相互开放自我、接纳他人的开放性过程。教师作为社会成人的代表,社会赋予教师一个具有信任感的角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这一特殊角色的要求。

重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首先要强化教师的承诺和责任。信任常常被认为是多次承诺得以履行而实现的物化结果。“在所有用来维持信任的细微努力中,‘信守承诺’最具有说服力。”[3]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不存在什么明文的合同,但教师对学生的承诺可以说就是“合同”,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对学生所做出的应允诺言。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承诺的诱使下进行合作性的共同行动。学生选择学校进行教育就是因为相信教师能给予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相信教师能给予他们关心与爱护,最终在教师的不断呵护下成“人”,这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职业能力的一种技术信任,或者说是学生对教师做出的一种前提性承诺。同样,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承诺其前提性条件就是视学生为交往的平等主体,关键是教师如何接受并反馈学生的信任,将得到学生的信任看做一种承诺。教师对学生的承诺说到底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学生出现了缺点和错误,信任的程度也不应该降低,而依然应该信守自己作为教师本身所应有的承诺,对学生所做出的承诺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始终如一的,相信他们会改正、会进步,从而更有信心帮助和指导他们,学生其实就是在教师的不断承诺下成长着,最终成为“人”。

如果说承诺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可行途径的起点,那么责任就是保障教师对学生信任的核心。责任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人者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应该做分内应该做的事,必须负责完成的任务。当一个人选择从事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时候,他的选择是自由的,他是在多种可能性的选择中基于自己个人的意愿做出的,但是他一旦选择教师这一角色就必须承担责任,教师无法逃避。没有不承担责任的选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4]

师德是社会成员赋予教师这个特殊角色的特定要求。教师道德责任是对教师法律责任与职业责任的升华,是基于教师角色和使命的觉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责任信任,确立可信任的教师形象;其次在与学生的相处与交流中,从围绕在学生身上的各种平凡的小事做起,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把原因总是归结于学生,而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自身,使自己的责任落实到每位学生;最后要时刻拥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2.加强师生心理沟通

信任是心理的认同,信任是信息的畅通,信任是情感的信用卡。一句话,信任意味着有效地心理沟通。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包含感情的反馈,它也称交互式心理沟通。学校内交互式心理沟通强调师生双方的相互尊重与平等、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和分享的互动关系,这种人际沟通有以下一些特征。其一,在交往观上,交互式心理沟通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交流或沟通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分享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活动。师生心理沟通是双向的、交互式的、理解性的。而传统的交往观强调师道尊严,在师生沟通上突出了学生从属教师的单向性。其二,在教育观上,交互式心理沟通把教育看成是师生双方在对等状态下,即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影响和共同分享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教学或美德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观强调的单向性、预设性,明确区分教学双方的不同任务和地位不同,交互式沟通强调“并喻式”的文化互动模式,提倡“动态生成”、在合作、分享信息中创新。其三,在师生关系上,交互式师生沟通反映的是师生双方的平等主体地位,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在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中,教师因其年龄、知识和权威使自己处于优势与控制地位,学生处于低下与顺从地位,他们往往会感到被控与无助,而这显然无益甚至有损他们的精神成长。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貌似重视和尊重学生,但着眼点依然在教,反映了视师生关系为教学工具的功利主义利益观。其四,在教育性上,交互式心理沟通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开发、美德的锤炼,更加看重的是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沟通的过程不仅是完成上述任务之必需,而且它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是教育活动本身的体现,因为它是师生双方人格与精神的相遇、相知、感染、碰撞和交流。[5]

3.建立教师对学生信任的制度机制

建立信任的有效策略离不开道德伦理的约束力,它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内在的信念,也是基于社会的制度保障机制。

制度信任的建立是在关系和人情的基础上以正式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作为保障,规范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信意识,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普遍性与强制性,因此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罚制度。就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内部来说,可以采取“绩效责任制”、建立教师信用档案袋、成立有关信任监督委员会等;其次就外部来说,可以成立有关信任机构,监督与加强教师的信任度。总之,有关信任制度的建设是保障教师对学生信任的外在力量,是解决当前师生信任危机的当务之急。

4.重建信任的学校文化

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学校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主旋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又必须把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学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努力构建和谐的诚信的学校文化。

作为学校和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诚信文化建设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教学伦理上的平等文化。

平等和民主是互动教学的第一法则,教师必须在教学伦理文化建设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这种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对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除了可以成为互动的前提之外,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对话文化。

信任的教学文化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互动交流,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理解—记忆或记忆—理解;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在对话中生成。两种习得的过程是不同的。对话教学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通过对话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理性,并在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对话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当然信任不是放任。教师对学生表现信任并不是无条件的,特别是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法律法规问题,教师绝对不能放任学生。

参考文献

[1]葛安英.不能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N].中国教育报,2007-06-19(11).

[2][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39.

[3][德]斯普伦格.信任[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6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29.

聚焦“信任”与“信心” 篇3

在两天的会议中,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不断交流碰撞,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共同对经济危机加深了解和认识,他们通过相互鼓励,决心共度时艰。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抱团取暖的机会,为更顺利地渡过"经济严冬"提供了能量。

真正的好企业能经受严冬的考验

因华尔街的贪婪造成金融衍生品的产品链延伸过长,而美国政府的监管不力导致了次贷危机,随即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逐步影响实体经济,即而人们感到经济严冬的阵阵寒意。华泰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梓木在会议上更是直言经济危机是中国改革开放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邓小平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的理论。经济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那么就会出现高峰和低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年,遇到经济危机是正常的。冬天可以调节人的肌体抵抗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的潜力。外部有压力,企业内部的一些经营隐患就会被发现,就有了根除隐患的动力。虽然08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但也是我们进行身体锻炼,适应环境的好时候。只要我们学会调控,把握机会,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迎来又一个春天。

华西希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傅文阁在谈到危机时说,中国的汉字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其实危险最多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成功的企业,尤其是延续时间比较长的企业,如果不经过几次风雨,不经过几次危机,那就不会有免疫能力,也不会有竞争力,也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好企业。

傅文阁相信,现在是企业最好的机遇,也是我们练内功的最好机遇,其实真正的危机不是外部的,而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身的,真正的危机绝对不在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了,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你的能力有多强?你的水平多高?所以今年华西希望集团还是提出狠抓管理,狠抓团队,狠抓文化,这是我们寻找商机的最好时机。

做春天里最早萌发的企业

菲尼克斯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党在应对严冬策略上发言:"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是经历过寒冬和危机之后才可能成就的。坚定对中国的信心,对菲尼克斯而言,如果要想成为扎根中国真正的成功企业,唯一的道路就是持续的扎根中国,更深,更彻底,更整合。成立中国投资公司,整合菲尼克斯更集中的资源,寻找危机中的机会。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现在我们要走到客户当中,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同时给客户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们的关切就是我们的关切,适度的降价也是有必要的,让客户相信我们是愿意跟客户一起面对寒冬,过去的两个月我们举办了客户的联谊会,在北京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让客户知道,我们在寒冬面前,更能够贴近客户,更能够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更能够关注客户的关切。"

上海联合水泥股份有限公司CEO黄清海认为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过冬战略。如果企业过去已经过度扩张了,那现在的策略就是要瘦身,精兵简政,丢掉一些瓶瓶罐罐的,如果还想到银行贷款,恶性循环,这样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就会顶不住。所以第一个字就是瘦。

假如企业基本健康,这个时候企业负责人要做出自己的特点,就是唯一性。这个唯一性在海外是很强调的,一个企业不一定要最大,达尔文说过,幸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者,也是最智者,而是最适者。所以,适者就是企业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够应对。

针对第三种企业,这位CEO指出,"你的企业有幸成为第三种企业,即已经积累丰厚,实力强悍。这个时候就要扩张。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议价能力很强,银行也会给你锦上添花。危机的时候更多的是分析它的机会,就是要扩张,在扩张的情况下,当然还是要记住一条,不能过度,因为管理学上已经分析过全世界健康长寿的企业,上百年的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保守的财务政策。"

面对如何过冬的热议,华泰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梓木用四句话作了精简论述。第一句话是冬天少行走,冬天要保持实力,保持热力,现在我们应该是留住最好员工的时候。

第二句话冬天备足粮,包括你冬天的口粮和春天的种子,口粮就是准备金,要给员工发足够的薪水,在你生产下降的情况下,趋缓的情况下,员工工资还能够有一定的保障;另外是冬天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所以我说的就是冬天里边其实是有一些企业做准备的最好时机。

第三句话冬天好打猎,不是老打猎,因为冬天大雪纷纷,有一些动物过得了冬,有的就过不了,有的过不了就被能过冬的企业吃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企业兼并收购的极好时机。

第四句话冬天要滑雪,增强体魄,为发展储备能量。

忠诚的员工是企业过冬最好的棉衣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无怪乎很多企业都将员工比作是企业过冬的棉衣。但在经济严冬面前,企业是不是裁员就能自保,是不是卖掉棉衣攒起钱就能走出低迷?年会讨论中,企业文化风格迥异的三位企业管理者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一致认为抱着棉衣过冬才能抵风御寒。

胜利油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李玉卿指出企业有三个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他坦言:"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比较其他的企业来说可能更重一些,再一个从企业情况来看,我们总的销售收入是1 245亿,人工费、人工成本就是140个亿,仅仅占了企业总收入的1/4,假如说你裁员了,也解决不了面临的危机问题,只能使这个企业没有信心,给社会增加负担,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我个人理解,裁员的可能性不大。"

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资讯部总经理沈健认为裁员负面影响大,能不裁尽量不裁,同舟共济,一起度过难关。首先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信任,除了钱以外,他要认同你这个企业的文化,认为你这个企业是一家做正义事业的公司,才肯为你工作。诺基亚有全球统一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信任的背后,它的支撑是信仰,认同诺基亚的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诺基亚在其他方面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多样性,但是价值观这个问题是统一的。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深有同感,他说,裁员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它都有自己的文化,你的员工进到你企业来的时候对我们的信任也好,员工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也好,这都是一种成本,离开的时候,对他、对企业都是一种成本损失,因为这种信任的成本是需要过程的,所以说我们公司长期以来,我们的原则一般不采取裁员,也不开除员工,我也希望员工到恒源祥集团以后,也不要离开恒源祥集团,当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对企业对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不一定是经济上立刻能够计算出来的,但是它是很大的。

企业文化需要创新与转化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只有关门倒闭。在经济严冬中,锻炼体魄建设创新文化更是企业走出严冬的一门必修功课。因此,本次年会特意将"创新文化"当作一个独立的专题展开讨论。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文化处处长李世华对此作出精辟阐述。她认为创新文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集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就是有利于创新的价值取向、规范、习惯、氛围,也就是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创新文化不等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和文化创新也不是一个概念。企业文化一定是内生内动,要有个性,它一定是你这个企业精神的独特表达。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叫好?大家都曾经记得我们在转变观念的时候,经常讲一个关于两个老太太消费观念的故事。美国的老太太是超前消费,幸福一辈子;中国的老太太是节约用钱,辛苦一辈子。但现在发生金融风暴后,就要对这个故事重新解读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就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理念体系的构建和转化,怎么样在企业文化的本质上下功夫呢?就是在构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时,一定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同时把构建的过程作为文化融合、统一思想的过程。企业精心构建的价值本质只是一个起点,最主要的是推进它的转化,就是体现在你的战略当中,要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制、组织流程、业务流程、业绩考核,等等。

谈及企业文化如何转化的问题,李世华指出,第一就是领导要率先转化,以身作则;第二要把这种转化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上,落实在每一个价值链当中。

最近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这个问题,比如说东航的集体返航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这些企业,他们哪一个在文化上没有"诚信"这一条?最后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文化全部是做给人看的,全部是一张名片。企业文化不能转化,不能落地生根,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无力支撑企业战略执行,更是无从引领企业战略发展。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篇4

社会团结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整合问题,迪尔凯姆用社会团结这个概念称谓社会整合时,突出了理论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而社会团结这个概念突出了社会结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

社会团结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建立在共有的情感体验、共有的道德情操、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迪尔凯姆认为,作为社会其他关系的基础,社会团结要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到目前为止,社会经历了2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

1、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

根本特征: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它存在于分工不

够发达的传统社会。

实质:农业社会的产物。

2、有机团结: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

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观点:

1、迪尔凯姆认为,正是因为对待个性的区别才导致了机械团结一致社会活力,而有机团结则提升社会活力。

2、有机团结是对机械团结的否定与超越,其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正是机械团

结中被泯灭的个性。

3、专业化程度或社会分工程度越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功能依赖关系越强。

社会由个体之间的高度切不可分裂的功能依赖关系被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由此获得了有机团结。

4、有机团结是异性多样性的团结,是以肯定个性为前提的功能性团结。迪尔凯

姆把有机团结称为具有活力并且能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高级的社会团

结。

5、在论述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对立和区分时,迪尔凯姆强调了机械团结是以

超越个体的价值理想和宗教意识为纽带的。有机团结是以社会成员现实的相

互依赖关系,特别是因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结构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的联系纽带具有观念性和现实性区分。

6、迪尔凯姆认为:有机团结中的集体意识是以肯定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个人

情感、个人选择为前提。它是多种多样个人意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包含

着个性的共性。在机械团结中,宗教意识或某些家族观念、部落意识对个体

行为都具有十分具体的规定,个性在其制约下失去了舒展自己的空间。

7、两种团结在法律的性质上的区别:

机械团结中,强制性控制人们的法律是约束性法律。

有机团结中,法律是复原性法律,其宗旨不在于个体行为的限制,而在于从

维护社会有机联系出发,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

8、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

诚实与信任教案 篇5

小教专164班 何兵 160921243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和领悟结合,理解“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每天都有感人至深的事情发生,它们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与信任的课文——《诚实和信任》。(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驱车

陌生

搁下

后悔

歉意

环顾

居然

联系

2、请你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3、你能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件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作者有什么反应?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要留下字条?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3)车子为什么会将反光镜撞碎?找出相关内容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四、精讲点拨

1.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作者所采取的措施。(板书:无人碰撞 留下字条)

(2)无人撞车留下纸条,说明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诚实)

(3)齐读课文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更重要”。

2.学习4~10自然段。

(1)指句读。

(2)主人为什么打电话给作者?(板书:电话致意 不让赔偿 信任)

(3)分角色读。

(4)齐读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

(5)板书:比金钱更重要。

3.延伸、总结。

看来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五、写字指导

1.观察本课的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辆”、“址”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提;)

2.学生书写,描一个,写两个,注意一个要比一个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

(1)师:老师这有一些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驱车

碰碎

反光镜

责任

留字条 联系

感谢

诚实

信任

(2)师:课文围绕诚实和信任,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上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说吗?

(3)指导概括:概括一件事情,既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语言还要尽量简洁。

二、合作探究

1、车主说我给他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2、自己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再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精讲点拨

解读3至10小节。

1.课件出示第3小节,指名读。

引导学生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认为我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看法。指导读好这一小节。

3.课件出示第5至10小节,师生分角色读。

4.从这段对话中,你认为我又是怎样的人?车主又是怎样的人?边默读边思考。

5.交流,相机指导用诚恳的语气练习朗读。

6.指导学生同座分角色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7.小结(课件再次出示车主说的最后一句话)!

四、感情升华

1、学到这,相信同学们对“诚实和信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2、将你的感受写在书签上。课后可以送给你的好朋友。

3、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诚实可以得到信任;别人对你的信任源自你的诚实。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一生与诚信为伴。

五、课后作业

1、这篇课文用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必须讲求诚实与信任的主题;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请你搜集身边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事例,选择一例写一写。

诚实与信任教案 篇6

龙山中心小学 王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诚实与信任》。【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学写“障、碎”两个生字;认会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研读“打电话”部分,通过批注感悟、讨论交流,深入体会人物简短却充满真情的对话,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4.学习诚实、信任的品质。【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资料补充】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也是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活跃的舞台,例如: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丁丁历险记》就是诞生在布鲁塞尔的连载漫画作品。全球最著名的可爱的撒尿小童——于连的雕像就坐落在这座城市。【语言文字训练点】

写一个自己身边发生的诚信小故事。【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音和书写容易出错的字记下来并多读几遍,多写几遍。3.前置性作业:自读第五至十自然段,与课文“对话”,写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诚信如歌》

诚信是你的鼻子,没有它,你享受不了木兰花的芳香。诚信是你的眼睛,没有它,你看不见那蔚蓝的天。诚信是你的手,没有它,你触摸不到你的心跳。诚信是你的脚,没有它,你感受不到祖国山川的秀美。诚信是你的生命,有了它,才能绽放出人生的辉煌!主持人读一遍,主持人讲解:诚信是立人之本,这首诗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诚信的重要性讲的通俗易懂。

全班齐读。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小结课前三分钟引入:是呀!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大家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吗?人们最后为什么不相信那个孩子了?看来不诚实会失去人们的信任。那么,如果一个人诚实了,又会收获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诚实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指导读准“诚”,诚是生字,注意偏旁是言字旁。师描红言字旁。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听写。注意提醒姿势。提醒不同结构的字要注意哪些方面。2.对照屏幕批改。

3.统计全对的给小组加分。组长给全对组员加1分,写的又对又好的加2分。

4.统计出错集中的字。师范写,强调易错点。全班在本子上写一遍。

三、直奔中心,整体感知。

1.引:文章中有一句话含有课题,请你快速读一读,用“ ——”划出那句话,自己读一读。

2.交流,课件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3.齐读这句话,注意停顿。4.理解:“这比金钱更重要”,在这句话中,“这”指的是什么?(诚实和信任)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5.小红车的主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句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回顾概括主要内容方法:题目拓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串联法。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6.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概括方法:指导学生说简练、完整。

7.出示提纲抓关键词法概括主要内容。

一天深夜(),三天之后()。

小结方法:对于这种写事的文章,我们一般都是用题目拓展法或要素归纳法去概括主要内容。但在这篇课文里,“一天深夜”和“事隔三天”是两个非常明显的时间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叫做“抓关键词句法。”看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计意图】摸底学生预习程度,避免零教学。教给学生不同文章的概括方法,做到灵活运用。

四、精读课文,品悟情感。

(一)精读文章第一部分,1.刚才同学们说了,“我”碰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

2.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文章的第1至第3自然段,用直线划出说明事情起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表现“我”的诚实的句子。

3.交流事情起因:

环境: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小红车的主人:停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我”:深夜驱车回家、往回走五六十米(车速快)

小结:你看,天黑、雾大、小红车停车也不规范,你说,这事能全怨“我”吗?不能,可作者却怎么认为?(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可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4.那么,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我的诚实? 交流:“我环顾四周——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课件出示句子,齐读。②能谈谈你的感受吗?提示如下:

A 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无人知晓,天知地知“我”知)B 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全车最显眼的地方)

C 字条上写明了“我”的姓名、电话,并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③字条上会写些什么?请你代“我”给小红车的主人写一张字条。④交流字条。

⑤ 小结:同学们,当时,就算我溜之大吉,会不会有人知道?可是“我”没有那样做,还留下字条,就意味着要赔钱。可见,作者把诚实看得比(金钱)还重。多么诚实的一个人呀,你敬佩他吗?

给一个陌生人留字条,万一对方是个贪财的人,趁机敲诈一笔钱怎么办?作者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可见,他对小红车的主人非常(信任),你敬佩他吗?

⑥来,读出你的敬意,齐读文章第3自然段。

小结:我留下的仅仅是字条吗?还留下了什么?更留下了我的诚实和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设计意图】感悟“我”的诚实,对小红车车主的信任,为下面学习“打电话”部分做好铺垫。

(二)拓展说话:

1.①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第二天要上班了,一看,车灯被碰坏了,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

② 可是,当你看到这张小纸条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你又会怎么想呢? ③ 反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流利。预设:

A 敬佩:这真是一个诚实的人,真让我敬佩!

B 感动:这位先生对我那么尊重、信任,多么让我感动呀!C 感谢:我的车子超出了停车线,也违规了。也许我不超线停车,就根本没事儿。可他却把责任全都承担起来,多么高尚。我一定要谢谢他!【设计意图】训练想象说话能力,升华学生情感。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深化前置性作业 1.引读对话,感知内容。

① 同学们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所以,事隔三天,小红车主人主动打电话与“我”联系。两人在电话里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② 同桌分角色读对话,想一想:两人表达了什么意思。

提问:这部分对话没有提示语,你们怎么分清人物角色的?(人物语言独立成段)

评价:这种写法简练,我们要学习。

③ 反馈:小红车主向“我”表示感谢,“我”再次向小红车主表示歉意,并主动要求赔偿。

2.同学们,“我”和小红车主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却很值得推敲。请大家反复地诵读“对话”部分,与课文展开 “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感悟到很多。

3.默读对话部分,完善前置性作业。4.小组内交流,进一步补充完善。

5.小组展示,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预设】

① 从“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我”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真心诚意赔偿。

② 从小红车主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谅解,他的不计较得失,他的感动与感谢、敬佩。

(四)指导朗读: 1.感情要点;

A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噢!”,感叹号中隐藏着“我”的期待,期待着车主跟“我”联系,好让“我”赔偿损失,表现出“我”的诚心诚意。B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

——这句话中的“!”充分地表达了小红车主内心的激动与感谢。2.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人物心理活动。3.体会人物心情,带上表情,做到声情并茂。4.指名分角色朗读。

评价后再次引读:一个是无人知晓,无意碰坏,却主动要求赔偿;一个是车子遭撞,物件被损,却打电话致谢。同学们说:这根细细的电话线传递的仅仅是两人说的话吗?还传递着{诚实与信任},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来,再次读读这部分对话,再次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5.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对话很简单,但读出感情却不容易,需要教师细细指导朗读方法,层层深入的把学生领进角色,读悟结合。

6.小结:读得真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诚信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拥有诚信,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和谐!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五)拓展训练,深化中心。

1.学生说话训练:用一句话写出对诚信的理解。或者引用名言。

(指导学生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只有„„才„„”“只要„„就„„”“如果„„就„„”)

2.学生交流。赠送教师搜集的名言。

3.小结:相信,诚实和信任,一定会深深地植根在你们的心田。就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印在我脑海里的是是哪句话?齐读这一句,也印到你们的脑海里去。

4.生再齐读小红车主人的那句话。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小练笔:请你代替小红车的主人给“我”回一张字条。2.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诚实和信任》这个题目了吧。如果让你改,你还会用哪些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无价》《诚实的心》《诚信》„„

六、再读课文,交流本课的习作特色。

用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必须讲求诚实与信任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以后作文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七、实践活动。

① 把自己最喜欢的关于“诚实和信任”的一句名言写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② 搜集身边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事例,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诚实与信任

比金钱更重要

以小见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诚实

故障

毕竟

破碎

车辆

超出

厘米

责任

寄信

地址

2.指名读第10自然段,“他”到底说了什么话给“我”留下了如此深的印 3.课件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二、合作探究

.车主说我给他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自己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再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3小节,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认为我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看法。指导读好这一小节。3.课件出示第5至10小节,师生分角色读。4.从这段对话中,你认为我又是怎样的人?车主又是怎样的人?边默读边思考。

5.交流,相机指导用诚恳的语气练习朗读。

6.指导学生同座分角色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7.小结(课件再次出示车主说的最后一句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四、矫正反馈

1.课件:这件事你们认为责任到底在谁?从文中找出依据。2.学生发表看法。(师给予点评)3.小结。

4.齐读“对话”部分。

【设计意图】这部分对话很简单,但读出感情却不容易,需要教师细细指导朗读方法,层层深入的把学生领进角色,读悟结合。

五、迁移应用

补充材料:从前,有兄弟俩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志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教学反思】

信任扩展与家族企业成长 篇7

家族企业是世界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也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当前我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着“长不大”的难题。家族主义信任是家族企业主要的信任资源, 而家族主义信任在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信任资源缺乏是限制我国家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因为信任水平决定企业能否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1]企业的扩张将带动管理资源需求上升, 如果企业现有的管理资源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就会制约企业成长。当家族内部成员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或者接班意愿不强烈时, 家族企业就需要引入外部的管理资源,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然而, 华人家族企业管理容易受差序格局分布的影响, 对“内”高度信任, 对“外”不信任或信任度不高, 有限的信任水平使家族企业难以有效地整合社会人力资本。在特殊信任水平较高而普遍信任水平较低的华人社会中, 信任程度的扩展能够减少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降低职业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这对家族企业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 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家族企业概念界定及其成长实质

关于家族企业定义, 大部分学者都是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视角界定的。家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呈现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 包括两者绝对统一的形式、企业上市之后家族成员仍处于控制地位。[3]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 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 是家族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统一体, 家族企业的管理体制兼容了企业系统和家族规则。家族企业是由企业主创办的, 家族资产在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因而可以把企业理解为家族的财产, 不管是所有权还是经营权都可以传承给下一代。[4]因此, 可将家族企业定义为:一个或数个家族拥有对企业绝对的控制权, 而且能够合法地进行代际传承的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的成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资本规模扩张、组织结构扩展、市场盈利能力提高。[5]就家族企业而言, 吸纳社会金融资本是打破家族资本封闭性限制和实现资本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企业委托—代理链条的延长需要突破家族内部管理资源的约束, 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人力资本;盈利能力提高意味着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定的社会网络,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各种社会资本有效融合基础上的。由此可见, 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是企业社会化的过程, 而信任水平高低是决定企业社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 家族企业需要拓展自身的信任资源, 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我国家族企业的信任特性

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是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机制基础之上的, 不同国家之间的信任水平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华人社会的信任特性, 导致对“外人”通常不信任, 非家族经理人难以进入核心的管理岗位, 阻碍了华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进程, 使家族企业陷入成长的“瓶颈”。[6]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华人社会是低信任度或信任度有限的社会是不够严谨的, 因为在家族或泛家族的内部存在着极高的信任水平。较之于信任水平的高低, 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对我国信任结构的描述更加准确。华人社会存在明显内外有别的特殊信任, 而社会普遍信任相对缺乏。受传统家文化的影响, 华人社会信任体系的特殊性在于信任程度与家族密切相关。对家族或泛家族内部成员表现出高信任水平, 对非家族成员则表现出低信任水平, 这种基于家族主义价值观之上的特殊信任被称为家族主义信任。[7]

由于家族企业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属性, 企业信任资源必然受到社会信任体系的影响, 因此家族主义信任成为我国家族企业主要的信任资源。由于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绝对信任, 因此家族企业重要的管理岗位和一些核心职位都由家族成员掌控。根据“差序格局”的原则, 家族企业内部的“自己人”和“外人”由亲到疏, 信任程度也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相对于家族内部成员的绝对信任, 非家族成员的信任是一个建立在基于个人特征的动态认知过程。初始的信任程度仍然依据“亲疏有别”呈现基本的对应关系, 然后通过彼此之间的接触和联系, 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信息。在实践中起初值得或不值得信任的人, 都有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自己人”发生违背信任的行为, 家族企业主通常可以最大限度地容忍,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绝对信任。相较于“外人”“族人”的信任起点相对较高, 但最终难以达到“至亲”的信任程度, 由于这种信任具有不稳定性, 一旦出现违约行为, 信任程度会迅速降低, 甚至被迫离开家族企业。[8]

家族主义信任对家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影响

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家族企业迅速发展。私营经济的合法化使家族企业创业的天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即家族主义信任扩大了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聚放效应, 它是家族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1. 最小化委托—代理成本

创业发展初期的家族企业, 企业规模较小, 家族企业主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管理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 通常不存在委托代理环节或者委托代理链条较短。而且家族主义信任简化了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减少了成员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

2. 家族主义信任网络有助于改善家族企业资源配置的途径

创业发展初期的家族企业, 通过银行等正式渠道筹集资金十分困难, 而充分信任的家族和朋友圈成为其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创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使得家族企业很难在社会上招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只有家族内部人员才能在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仍能全心全意工作。

3.有效发挥家族成员的积极性

企业重要岗位主要由家族内部成员组成, 由于相似的价值观念和高度的信任感, 成员之间容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此外, 企业也利用值得信赖的私人关系选择外部交易对象, 尽管这种交易具有人格化特性, 但在不够规范明朗的市场环境中, 可以大大降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9]

在家族企业的创业初期, 家族主义信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家族主义信任局限性阻碍了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 使企业陷入发展的“瓶颈”, 限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这几方面:

(1) 由于家族主义信任存在过度的利他行为, 导致了企业的组织成本不断增加。初创期的家族企业, 企业主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产权界定较模糊, 收益分配的主观性也较强。随着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扩大, 增加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量, 使得企业主与其他家族核心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 进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组织成本。由于亲情关系与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之间的冲突, 家族主义信任、企业主权威等家族伦理已很难协调企业内部复杂的关系, 复杂的人情关系也会导致企业组织成本增加。[10]

(2) 家族主义信任阻碍了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 不利于企业人才结构的优化。由于家族主义信任的存在, 企业主将员工按照关系、忠诚度和能力的差异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很难将非家族成员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当家族企业主力不从心时也会聘请一部分非家族经理人, 但在授权方面, 企业主往往还是犹豫, 重大经营决策仍需企业主决定, 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职业经理人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11]在家族主义信任渐渐失效的同时, 家族企业正式的制度又不能有效的发挥, 导致企业管理资源严重缺乏, 这正是家族企业成长的“瓶颈”。

(3) 家族主义信任增加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管理资源的需求随着企业扩张不断增加, 当家族内部成员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或接班意愿不强烈时, 家族企业就需要引入外部的人力管理资源。但是引入非家族职业经理人可能存在外部人控制的风险, 因为当职业经理人各方面的素质都比企业所有者强, 就会出现素质较低的所有者管理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 一旦失去控制就变成了外部人控制。[12]而且由于经理人员只有享有足够的剩余控制权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因此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更加容易形成外部人控制的局面。[13]

信任扩展与家族企业成长

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约束, 而管理资源的缺乏尤为严重。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管理专业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家族内部的人力资本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又存在失灵现象, 就会出现管理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家族主义信任的局限性使得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家族企业想要突破成长的“瓶颈”, 需要将家族主义信任扩展为社会信任。

1.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要求企业主突破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

在家族企业主的二代没有能力或不愿经营企业时, 要敢于引进职业经理人, 让有能力的人经营管理企业。

目前, 随企业主观念改变和素质提高, 我国已有部分家族企业开始引入非家族职业经理人, 这一过程往往是将普遍主义用人原则寓于特殊主义用人原则之中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出现的情形有这几种:

(1) 非家族经理人“家族化”。用泛家族规则整合管理资源, 把他们变为“准家族”或“家族式”的成员。

(2) 以亲制疏。把“自己人”安排在重要岗位或核心管理层, 一方面, 可让家族成员向有能力的外人学习;另一方面, 又可起到监督作用。

(3) 一视同仁。一部分民营企业在用人授权、任职、业绩考核等方面大力倡导能力至上, 尽可能地淡化家族制。

2. 提高职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最宝贵的资源, 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水平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也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4]企业主招聘职业经理人时, 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道德水平和能力兼具的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最佳选择。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私营家族企业主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前提条件, 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内部人控制的不良后果。要提高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既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还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把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3. 家族主义信任扩展为社会信任是以市场环境改善为前提的。

(1) 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忠诚度应由市场来评价。会不会被市场淘汰取决于经理人的忠诚度, 价格的高低取决于素质和能力。建立管理信息数据库, 便于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企业的人才。

信任与金钱的游戏 篇8

为研究动态的信任、违背信任及恢复信任,三位沃顿教授启动一项名为“金钱游戏”的有趣实验,衡量一段时期内信任的变化。

这项实验的假设是信任是脆弱的,易损的,难以修复的。

整个实验的设计如下:拿到单数号的游戏者与从未谋面的偶数游戏者分到一组,每组将得到七轮金钱游戏的机会。

首先,奇数游戏者在每轮开始前都会得到6美元,他们可以选择持有这6美元不上交给偶数游戏者,或者全部上交。如果奇数游戏者决定不交,这一轮游戏就结束。如果奇数游戏者将6美元交给偶数游戏者,这6美元就会翻三倍变成18美元,而偶数游戏者有权决定返给奇数者多少钱。

在实验第一轮,几乎所有奇数游戏者都将6美元传给偶数游戏者,但是他们没有从偶数游戏者那里得到任何回报,奇数者马上感到偶数伙伴不值得信任。随后,教授加重欺骗的程度,第二轮开始前,有一半奇数者从偶数者那里得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如果你传给我,我将返你12美元。”或者“我们合作吧,我真的在这次返你12美元。”

实际上,奇数者仍都未能收到任何钱。从第三轮开始,偶数者采取措施修复信任,奇数者每次传完钱都会得到9美元返还。同时,在第三轮前,有些偶数者还给奇数者写字条,有的是道歉:“我终于明白自己不应该这样自私。我很抱歉前两轮拿走所有的钱。”有的是承诺:“我发誓,我将在每轮返你9美元,包括上一轮。”

在一个半小时实验中,参与者有262名,实验结果表明,信任越久,价值越大。在前几轮,偶数者欺骗奇数者后,他挣的钱略多于没有行骗的偶数者,但在后来几轮中,他挣的钱要远远少于未行骗的偶数者。

如果刚开始信任未能建立或受到破坏,以后可以修补,但教授发现,道歉与承诺这两种修补行为带来的后果不太一样。承诺可以帮助修复信任,特别是在开始时。但是一旦欺骗发生,以后的许诺会严重失效。相比之下,道歉的作用不大,受骗者通常不会因为你道歉而信任你。

上一篇:倡导节约用水文书范本下一篇:升降国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