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精选10篇)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篇1

中央预算内资金县级急救机构建设

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县级急救机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科学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确保县级急救机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同)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论证确定,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正式批准立项,由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县级急救机构建设项目。

第三条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用房建设和急救车辆(含车载设备)配备。业务用房建设和急救车辆配备按照《中央预算内资金县级急救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的标准,依据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业务用房以改扩建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尤其是迁建项目。

二、组织管理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建设项目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监督资金使用和质量安全,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五条 项目在可研报告批复中应当确定项目实施法人单位和法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六条 要主动邀请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共同加强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工程安全、人员安全,实现建设目标。

三、前期准备

第七条 项目前期阶段需要准备的主要文件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文件等。文件内容应当满足有关规定的编制深度要求。

第八条 县级急救机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第九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第十条 经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不得擅自更改。确因功能需要变更设计的建设项目,需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需按照有关规定重新审批。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用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

四、管理程序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组织实施。

(一)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拟建项目方案。

(二)各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共同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上报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投资计划建议。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依据各省投资计划申请,在综合平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下达分省投资计划。

(四)县级急救机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其功能分区、流程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后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五)各省制订验收办法,统一组织验收。

五、招投标管理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择优选定。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的,依法取消中标资格或中止合同。

六、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

第十七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要在建设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保修等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

七、节能与环保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建筑节能。要因地制宜,在项目实施中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替代材料等措施,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污水、污物处理和消防安全工作。

八、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所需配套资金原则上由各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得要求县级政府和项目单位承担配套资金。项目单位不准负债建设,不得留有资金缺口。

第二十三条

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要纳入县级财政或财政委托的部门专用账户储存、管理,按照工程进度实行集中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等阶段投资控制工作。

第二十五条

在批准的建设工期内,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增加投资超过建设项目预留动态投资,引起投资变化的,应当向原批准单位申请调整投资。

九、项目进度管理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加强项目管理,制订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并认真督促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单位要将需要建设的给排水、供暖、供电、污物处理、通讯等配套辅助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确保项目整体交付使用,发挥效益。第二十八条

各省要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上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十、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有关文件,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移交等相关工作,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将备案结果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各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需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提交总结报告。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须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十一、后评估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并经一年正式运行后,应当进行项目后评估。

第三十三条

后评估工作由各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结束后提交建设项目后评估工作报告。

十二、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等原因造成建设项目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发生责任事故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中违反国家相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各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局要定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质量、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将适时组成检查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篇2

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就必须从以上三种预算出发, 系统的分析其中的问题, 找出解决办法, 从而使企业真正掌握对资金的控制权。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资金控制能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 没有资金的支持, 企业将走向灭亡。因此, 获得更多的资金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之一。筹资预算管理, 可以明确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 系统的组织筹资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盲目性,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 有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节省运营资金,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没有对运营资金预算做好管理, 运营资金就不会如此顺畅的在企业内部循环流动, 生产经营也就法正常进行。

(三) 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保证

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将是投资规模的相应增大。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投资具有风险性, 因此企业的投资回报是不确定的。如何才能增大企业投资回报就成了企业进行投资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投资预算是企业投资回报的有效保证, 做好投资预算管理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企业投资支出的资金数量、回报率以及回收情况。

二、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筹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筹资预算缺乏认识

一般来说, 筹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经济活动, 虽然对企业很重要, 但是很少有企业对筹资进行预算, 往往是大概确定一个数目, 便寻找筹资途径, 很少有企业能够拿出比较系统的筹资预算方案。尤其大型企业, 由于经济实力雄厚, 资金来源渠道广泛, 这就使得企业根本不重视筹资预算工的编制, 虽然筹集了大量资金, 但是资金往往是大量闲置, 浪费严重。

2. 筹资结构不合理

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 筹资模式非常单一, 与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严重不符。在编制企业筹资预算时, 编制人员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 依据上年的数据来编制预算, 这样的筹资预算会使企业失去开辟新的筹资渠道的动力, 只注重单一筹资方式, 使企业的资金被严重的束缚在这种筹资模式上, 同时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变化,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严重的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

(二)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在编制常规预算时, 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单一, 采用的数据以实际值不相符, 严重影响了后期资金的使用, 从而无法高效调度及配置企业资源。

2. 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

资金预算执行阶段主要是对各预算项目资金收支状况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 忽视了资金预算的调整、控制阶段。虽然预算编制部门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摸底, 但管理层很少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资金预算进行分析,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期阶段, 往往因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使管理流于形式。预算调整制度更是容易被忽视, 缺乏规范的调整程序约束, 加上以前计划管理随意性较大等原因, 容易使预算调整缺乏严肃性。

(三) 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际投资脱离预算

在我国, 有很多企业虽然编制了详细的预算方案, 但是, 在真正进行投资时, 投资方向和金额往往与预算发生较大的偏差。例如,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并不涉及房地产行业, 但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 而投资房地产行业可以迅速获得丰厚的收益, 因此, 企业在实际进行投资时, 大量本应用于主营业务的资金预算被投资于房地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预算成为摆设, 主营业务水平下降, 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2. 投资预算对投资风险考虑不到位

投资是有风险的, 对企业来说大量的资金进行项目投资, 如果不充分考虑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对企业的损害。投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企业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收益, 就应该注重投资风险的研究。

三、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 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是企业全过程, 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通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将预算外资金、资本性支出、福利性支出、新试验推广支出等, 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真正体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

(二) 增强企业对筹资预算管理的水平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预算管理理念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顺应时代的变化。企业要改变对预算管理的传统认识, 即只注重营运资金和投资资金的预算, 而忽视筹资预算。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结构以及筹集方式和偿还方式, 只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够使企业更理性的进行筹集资金、利用资金, 才能真正增强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总和预算管理能力。

2. 优化筹资结构, 提高筹资能力

企业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如效率、所有权和控制权、激励和绩效等, 然后综合分析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风险及收益, 以便确定目标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同时还应考虑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 这两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三) 做好日常资金的预算管理

1. 更新资金预算编制方法, 编制符合企业实际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 对所有的预算均以零为基底, 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各种预算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各预算管理中心精打细算, 量力而行, 合理使用资源,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能够合理的制定目标成本。

2. 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

企业要做好预算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 即明确预算主要工作和预算管理的流程。首先, 企业要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专门的预算管理, 明确预算管理应做的主要工作, 做好人员分工。其次, 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确保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的各阶段都有专人负责, 并做好人员的沟通, 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有岗位和人员负责。

3.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其工作有效推行

首先, 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调整制度, 规范预算编制、调整的流程,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调整程序。其次, 加强重点预算指标的动态跟踪和控制。第三, 完善预算责任制度, 形成预算算责任体系。对预算指标逐项进行细化落实, 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

(四) 强化投资预算管理

1. 加强投资预算的实施, 保证预算的确定执行

企业在认真编制完投资预算以后, 就应该在企业目标的指引下, 认真实施预算计划, 尽最大努力保证实际投资与预算相一致, 避免企业拿预算资金去投资与企业业务发展无关的项目。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 最好是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 实现双赢。

2. 加强风险管理, 避免财务风险

投资有可能获得收益, 但也有可能遭受损失, 越想获得大的收益, 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 企业进行投资,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要防范将要面临的风险。企业防范风险的手段主要有:一是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风险较低的项目;二是聘请专业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在确定的风险下进行投资;再者就是, 企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专注投资风险的管理。这些方面, 企业都应在投资预算中进行明确,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要运用好资金, 就必须对资金有相应的规划, 即要做好预算管理。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出发, 只有从筹资、资金运营和投资这几方面做好综合预算管理, 企业才能能够真正运用好资金, 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世伦.预算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 2009 (8)

[2]汪雪松.探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J].长三角, 2009 (3)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集团企业;各成员单位;资金集中;资金预算管理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现状

本文的资金集中,是指集团企业已经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各成员单位通过银行账户的清理整顿,以契约或者银行授权的方式加入了集团资金池,建立了集团内部账户资金池体系。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最终通过各成员账户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来实现。在资金收入上,体现着资金流入方面同业务口连接极为紧密,业务市场口的款型回收情况对资金的营运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资金支出方面,集团化资金同样受制于各专业公司业务部门的需求。集团化企业目前在资金预算管理上,主要通过资金预算编制、资金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执行来实现。

二、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部门参与度不够

目前,部分集团企业的预算编制特别是资金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过程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部分参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很少或者基本上就不参与,资金预算缺乏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有全面的了解,由于企业的资金预算对经营预算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关系紧密,所以经营预算编制的比较合理,才能对企业原材料的需求、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做出合理估计,从而影响到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

(二)在资金收入的预算管理上,受制于业务部门应收款项回款不及时

在建立了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后,资金池里的资金的流入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各成员公司的业务回款水平.在编制资金预算过程中,业务部门更多关注点在于经营预算,对于经营预算对资金的影响考虑往往不够,认为资金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来考虑的事情.大部分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有的没有包括回款率的考核,尤其是历史遗留业务对资金流的影响往往没有被预计在内.故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回款有效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收入预算.

(三)资金支出的预算管理上受制于突发事件影响,集团企业目前资金预算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集团企业的资金预算制在没有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执行不合理的资金预算时会出现困难。其次,集团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历史的数据进行预测,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影响因素,特别对于类似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公益性的集团性企业,在一些业务急、任务重、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维修服务资金很难被预先预测到,预算编制过程也很难对企业的未来经济活动作出评估,在发生此类事件处理上,资金的支出预算的执行力就很难推行下去。另外,部分集团企业不重视对资金预算的调整,控制,并及时更新,企业的管理层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三、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全员参与,严格预算编制的审批程序,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质量

对集团企业而言,资金预算的重要性对实现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极其重要。下面,本人认为,构建自集团企业向各成员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员参与,严格预算编制程序,提高资金预算的编制质量,来实现对集团资金集约后的整体管控。

(二)以《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流入的预算管理

鉴于目前公司集团在资金集中后,推行了系列的管理制度,此时,加强业务端口往来账务应收款项的回款进程,无疑将为资金管理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应收款项管理,主要通过帐龄分析、区分客户、确定回款责任人,同时建立有限的考核机制,区分帐龄和客户性质,先易后难地分批次有步骤地确保资金回笼,克服资金流入不均匀、回款不及时的现象,使得资金安全及时地回收。

(三)结合年度业务特点,适时调整预算,提高应急性影响因素对资金支出预算的准确度

在预算编制上,通过各业务部门及相关的审批程序,为了综合考虑突发应急性事件对资金预算支出的影响,控制执行对资金预算编制、调整的权力没有进行划分与制衡,就要求在预算编制中增加非正常经营要素对资金预算的调整表,并控制该调整表的调整权限。这样来克服抵消一些成员单位企业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简单,超过资金预算或资金预算的项目无法开展,又能够把资金预算的偏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事后分析体系

部分集团企业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设置激励和惩处制度,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没有认识到执行资金预算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形同虚设。所以,笔者认为加强资金预算的考评和激励工作资金预算的考评对资金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各成员单位的监督部门及集团资金管理中心的监督功能,共同对于资金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监督,监督部门要给各成员单位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制订了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考核标准,并将预算数同实际发生数进行比较,公布执行考核结果,协助寻找差异。该考核和评价又是企业下一次的资金预算的基础,长期坚持抓下去,使得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实现可控,能控,在控,保证集团资金池的整体资金及各成员单位的自有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参考文献:

资金预算管理 篇4

⑴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要实行预算管理:

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获得批准后,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预算,待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安排项目预算的依据。在这里强调了基本建设资金要实行预算管理(与原若干规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投资计划(概算),没有预算是申请不到资金的。

⑵ 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的依据:

① 投资计划以及筹资情况;

② 施工合同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③ 合同(协议)价格、概算费用定额标准以及零星劳务的市场价格;

④ 其他合理预期因素。

⑶ 项目支出预算:一般按“编制上报、审查批准、下达执行”的程序执行。

预算资金管理工作规范 篇5

预算资金管理是企业行政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经费预算编制、上报审批和对拨款后的资金进行使用管理两个方面。

1.经费预算编制、上报审批

编制预算,报请企业领导批准,形成正式预算。企业各部门在申请领取经费时,应根据所批准的经费预算,编制分季用款计划,报呈上级领导。上级领导一般根据各部门的季度用款计划和上月会计报表,并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和资金结存情况给予拨款,并按月拨付,但不允许办理超预算计划的拨款。

2.领取拨款,合理使用

领取拨款后,应按资金的性质分别设立经费存款和其他存款账目。经费存款指的是办理预算资金结算的账目,其他存款指的是办理预算外资金结算的账目。财务部门也可在银行设立账号,能在银行开立账户的部门必须是编报预算的独立会计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不能单独在银行开户。

黑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篇6

【发布文号】黑政发[1986]79号 【发布日期】1986-07-31 【生效日期】1986-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黑政发〔1986〕79号 1986年7月31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和《黑龙江省收费罚没集资管理条 例》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预算外资金是根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

(一)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各项附加收入和按国家规定集中的各项资金;

(二)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掌握使用的不纳入预算的资金;

(三)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各种专用基金、利润留成及主管部门提取的管理费;

(四)地方及其主管部门所属单位未纳入预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收入;

(五)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预算外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建立的对外有经营活动的全民所有制服务公司收入;

(六)乡(镇)预算外资金。

第三条 第三条 对各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采取以下方法:

(一)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没有纳入预算的各种收入和收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结余、全民所有制预算外企业的税后利润和乡(镇)的预算外资金等,由财政部门专户存储、集中管理。收入按规定存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支出按财政审批的计划执行,由银行监督拨款。

(二)国营预算内企业掌握的各种专用资金,实行计划管理,由各单位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后执行。

(三)企业主管部门集中的各种资金,采取政策引导、计划管理的方式。收入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支出按要求用于企业的部分,可按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年初计划执行;用于主管部门本身的,要逐项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种预算外资金的收费项目、标准、提取比例、留成比例,都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增设预算外资金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改变收费比例。预算外资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执行。预算外资金应先收后用,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专款专用,不准挪用。

第五条 第五条 预算外资金用于安排基本建设的,要严格执行“先审后存,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审查资金来源,资金提前半年由财政专户足额转入建设银行,然后经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由建设银行按规定监督拨款。

第六条 第六条 预算外资金用于购置专控商品,要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基本折旧基金应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搞基本建设。对于少数需要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项目结合进行的,应经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经计划、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第八条 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必须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先提后用,专款专用。

第九条 第九条 预算外资金要单独设帐核算,并按财政部颁发的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执行。全民所有制预算外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核算及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暂按同类预算内企事业现行规定执行。

第十条 第十条 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按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按规定时间报送季度收支执行情况,由财政部门逐级审查汇总上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协调和指导,协助主管部门和单位把资金安排使用好。各级审核机关对预算外资金要加强审计监督,对资金来源不正当、支出不合理、弄虚作假、隐瞒不报或转移资金的,要以违反财经纪律论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市(地)县(市)财政部门应配备、充实一定数量的专业干部,各级财务部门也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计经委、财政、银行、审计、税务、物价、人事、劳动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凡新办的预算外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编委不批编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发执照,银行不设立帐户。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集体企业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省内过去颁发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黑龙江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篇7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设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管理,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规范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条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预算绩效管理要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二)目标导向原则。建立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用以及绩效评价的实施,都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准则。

(三)推动整合原则。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统筹整合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有关情况作为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参考因素,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统筹使用。

(四)分级管理原则。中央负责设定整体绩效目标,实施整体绩效监控、评价和结果运用。各省负责设定区域绩效目标,组织实施本省绩效监控、自评和结果运用。省级以下工作开展情况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规定。

第四条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拟定中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国家林业局设定、财政部审核整体绩效目标,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审核、财政部批复区域绩效目标;指导、督促省级开展绩效监控;组织实施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实施相关奖惩措施;指导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细则;设定区域绩效目标,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区域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监控;组织实施本省绩效自评工作,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指导和监督下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省以下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单位等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由各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结合本省预算管理体制及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本办法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章绩效目标与监控

第五条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分为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整体绩效目标是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区域绩效目标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内,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六条绩效目标应清晰反映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与任务数相对应,与资金量相匹配,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

第七条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

(二)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等;

(三)财政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预算管理要求和年度预算;

(四)统计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林业统计数据和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等。

第八条区域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绩效目标运行监控,重点监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三章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十条整体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实施,省级自评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专家等第三方实施。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资金投入使用: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是否与项目实施方案相符,是否体现了资金统筹整合与促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考核绩效目标设定、方案制定报送、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有效管理措施、自评开展情况、信息宣传报道、部门协作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

(三)资金实际产出:主要根据各省区域绩效目标,从不同支出方向考核资金的实际产出。

(四)政策实施效果:主要考核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第十二条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等;

(二)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等;

(三)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

(四)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拨付文件、当年安排拨付情况报告、财务会计资料等有关文件资料;

(五)统计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林业统计数据和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

(六)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及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考核意见等;

(七)反映工作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的正式文件、会议纪要等;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根据工作需要,可开展中期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省级自评结果和绩效评价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整体绩效评价和省级自评要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对资金的实际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判定,围绕实际绩效情况,从政策目标、预算管理、资金分配、支持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绩效分析,从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角度查找并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评分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具体量化指标见附件)。根据得分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是分配下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重要依据。整体绩效评价结果要在全国财政和林业系统内进行通报。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研究相应的省级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和应用机制。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1月15日前,根据中央下达的任务计划,结合本省工作实际,研究设定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区域绩效目标,按照财预〔2015〕163号文件要求填写“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

第十九条国家林业局于每年4月15日前,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区域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第二十条财政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结合国家林业局和专员办的审核意见,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开展审核,审核后的区域绩效目标随预算资金拨款文件一并下达,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一条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30日前,组织对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本省自评工作,按照财预〔2015〕163号文件要求填写“绩效自评表”,形成绩效自评报告,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二条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于每年9月15日前,完成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和通报。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中央单位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五条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部分,预算绩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附件:

注释

1(30分)

24 .国有林场改革分为30分除以支出方向个数的平均值。

320 %以上。2015年林业产值在全国排位升至(6分)业产值快速提升。截止到“十二五”末,贵州

421 位。

55 .林业产业发展全省的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近2300万亩,油

62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发展更加有(6分)茶、核桃、茶叶、刺梨、木本药材等基地面积序。从一、二、三产业发展看,贵州省林业产四、

71 .生态效益(10分)主要考核促进生态改善等方面的情况。具体由各省根据方案设立指都突破100万亩;四是经济林挂果率迅速提高,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发展更加优化。一、二、标并考核,中央综合各省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林业采集业产出迅速增加;五是通过大力发展三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58∶20∶22调整到政策实施效果

82 .经济社会效益主要考核带动林业产值以及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就业增加情况。具林下种植、养殖产业提高林地产出,实现林业、

942 ∶14∶44。(20分)(10分)体由各省根据实施方案设立指标并考核,中央综合各省指标体系进林下多重经营,增加一产产值。(1)林业一产森林面积迅速扩大,林业产行评价。(2)林业二产的规模迅速扩大。林业二产值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森林面总分产值从2010年的58.5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积迅速扩大,林业一产产值从2010年的173.24

完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对策思考 篇8

关键词: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

前言

资金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才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资金预算管理对资金的使用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做到每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和各项资金都需要进行投入和产出预算,从而保证企业符合成本的效益对等原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资金的全面控制。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并不合理

资金预算管理要求组织结构纵向发展,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作为中心,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密切地配合,同时由于对资金预算管理认识存在不足,虽然有些企业设有资金预算管理,但是大多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受制于其他部门,其职能效益也没有体现出来。

(二)资金预算管理意识并不强

很多能源企业领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竞争方面的压力,而忽视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倾向,对于资金的要求也会仅仅限于满足发展的现状,企业对资金预算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的运营效益也无法真正实现。

(三)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只是注重形式,甚至有些企业出现应付机构检查才进行推行,所以整个体系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资金预算管理编制不能充分体现企业业务的开展,甚至面临企业运作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合理,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力度,会导致预算标准失去可执行性,也无法应对相应的突发事件。

二、真正完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相应对策

(一)采用相对科学的动态预算管理

由于企业在编制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全面的预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比如预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零基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会计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从根本上进行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性,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每项费用都需要做出合理地规划,减少企业预算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真正减少困难中的难题,致企业费用的增加而收益却不同步的情况。

以某集团的资本开支控制制度为例,它体现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作用,集团总部对公司的开支,每个项目都采用严格的授权的权限,如200万的项目由地区总裁进行审批,而500万以上的项目需要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制定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企业的财务对项目的开支,预期的生产能力、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方面等制定详尽的研究方面的报告,从而制定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开支情况表。

(二)强化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意识

我们只有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正确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战略管理,借助管理层的权威从上而下落实预算管理的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专业技术团队的打造,真正加大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从而为预算的顺利执行做好真正的铺垫,预算管理的执行需要进行强化培训,并要求所有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经过科学论证,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它也不是相当于降低成本,而是为了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把控和管理战略眼光。随着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我国市场环境已经从单一的竞争方式,转变成了多种类型的企业竞争。现代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多维度,突破企业临界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和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与时俱进,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其业务范围也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想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分析。真正完善企业各个预算细节当中的管理制度,真正扩大现有的预算管理方面的范围,企业不能只局限于资金的预算管理。因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内容。只有突出资金预算在各级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项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益。

以外资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都在编制年度的预算和每季度的滚动预算,并每隔两年都会编制五年发展规划,这五年的规划里有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财务战略和经营方针等,年度预算充分展示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融资各方面的情况,集团总裁可以从这些规划及预算管理的经营活动中进行预测,集团的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审计部门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达到资金的预算管理的目的。

结论

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调动部门和人员工作方面的积极性,真正明确自己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地位和作用,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设定专职专员去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由财务部门设定专岗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要求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协调,而且财务部门作为一级预算管理,负责对全企业进行年度和月度的预算管理的指标分散,分析并调整相关的工作,根椐归口管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预算控制,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的权责关系,做到事事有人管理,人人会干事,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作者单位:泰州英杰注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文科,周立媛,王闺芳.从成本的构成看企业的成本管理[J].莱钢科技,2006,(S1).

[2]柳志福.试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3]杨明.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09,(01).

[4]孟宪政.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与文化,2006,(02).

[5]韩杰,刘剑.浅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8).

预算外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篇9

文章标题:预算外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为了解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更好地贯彻落实预算法,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水平,溧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县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预算外收支帐目及财务审计报告,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预算外资金管理起步较早,政府从“收”与“缴”两个方面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控与管理,成绩显著。同时,通过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实行了综合预算,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单位认为预算

外资金是部门的资金,自己可以随意使用和占有。

票据管理有一定漏洞。按照票据领取、使用、核缴管理办法,所有单位收费、往来结算业务必须领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而少数单位在市场购买“收款收据”使用,容易形成“小金库”;有的单位领用票据不登记,核销无手续;有些单位收费票据长期不入帐,占用挪用预算外资金时有发生,使票据管理难度加大。私设“小金库”,不入专户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单位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或将预算外资金直接存入单位工会帐,作为单位内部福利外资金。有的收入不入专户,以各种名义转移、截留。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式仍然是简单的收支两条线,资金只是在财政专户过一遍,很快又划拨回收费单位使用,支出情况追踪监督不力,造成财政资金长期体外循环。

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预算外资金征收、入专户、拨款、使用都集中于一个

部门,没有实行分开管理,对资金征收、流向缺乏必要的监督。二是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规现象,多年来一直是通报和要求整改,有的单位仍我行我素,难以处罚到位,没有约束力。调研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认识到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非税收入,是地方财政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随便乱动、挪用和截留。要重新认识预算外资金的三权所属关系,即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这是预算外资金从“两权不变”到“还钱还权”的重大改革。

二、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

加强票据管理。

三、规范和完善“收支两条线”,防范私设“小金库”。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定指标,统一安排使用。部门和单位必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只能在一家银行设立一个预算外资金支出帐,且只能支不能收,只能接纳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要防范私设“小金库”现象,防止部门、单位把预算外资金当成自己的“私房钱”、“取款机”来使用,防止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逐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制度,做到票款分离,资金通过财政专户进行划拨和结算。

四、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

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

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积极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从原始单据入手,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预算外资金管理调研报告》来源于第1文秘网,欢迎阅读预算外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预算管理 篇10

一、总体构想

专项资金的管理核心是一个滚动项目库,一套数量化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依公共财政的思想设立的量化指标体系,将单位报送的若干年专项项目,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量化评价,将评价的结果按照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依次提供资金安排意见,以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外部有效监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个滚动项目库。各单位申报财政补助的所有专项项目,均纳入项目库管理,项目库本身具备项目维护、项目评价、项目排序、财力控制、审批流程管理等多项功能,并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相结合,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整个部门预算,并将明确的财政补助专项转入财政预算执行系统进行管理。

一套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专项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专项指标评价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行设立,将审批专项资金的思维过程予以细化、量化,分解为若干指标,并对应相应的分值。将申请财政补助的所有专项项目全部纳入此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相应的分值,供项目库进行排序。

二、细化指标,建立体系

从各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每一个专项资金项目,就必须根据可能涉及的专项资金的情况,设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其结果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据以提出科学的项目取舍和资金拨付的决策参考意见。因此,细化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是专项资金项目库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项资金项目库指标体系遵从全面评价原则、财政效率原则和项目优先原则。接项目的性质分为(l)建设性项目;(2)车辆、设备购置项目;(3)维修、小型改造及租赁项目;(4)会议、活动项目;(5)业务费、培训费、开办费、手续费、临时人员费等项目;(6)科技三项、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等6大类进行分类排序。鉴于支农项目有其特殊性,暂不列入专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在专项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将项目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分别对项目进行评价:项目基本评价指标(以下简称“基本指标”)和项目分类评价指标(以下简称“分类指标”)。基本指标是项目

分类指标是分别对各类专项的不同性质而设定的评价指标。每一类指标按照公式1,分别计算出基本情况指标得分和特性指标得分。

评价得分=∑(第I项指标总得分×第1项指标权重)公式1

再根据每类所设的权重比例,并考虑附加分等条件进行修正并代入公式2计算出本项目的最后得分。

评价得分=∑(第1类指标总得分×第1类指标权重)十附加分 公式2

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范围是所有专项项目,每个专项项目不论项目类别均要按照基本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基本评价指标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所属产业、项目主要功能、项目替代成本、资金配套率、项目受益范围和受益时间等,每项指标有一个基本分,另有具体可能情况的相应系数,二者乘积即为本项的得分。如项目所属产业指标以行业系数确定权重,若某专项项目对应项目所属产业为科技,其行业系数1.0,本项的基本分为20分,则此项目本项指标的得分=20×1.0=20。

分类评价指标按不同分类设立,能体现国家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既要符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又要有利于量化测算,比如建设性项目可以设立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时间限制、资金使用计划等分类指标进行测算。又如科技三项及企业挖潜项目可以分为关于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指标、关于项目单位的指标、关于项目本身的财务经济指标等三项指标。总之,各类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细化后的测算指标,计算分类评价指标的得分。

项目附加分和减分主要是对项目外在性及某些未能列入上述指标体系的特殊项目,以绝对分调增调减,综合平衡。

每一个项目都要先进行项目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具体到某一类项目又分别应进入各自所属类别的项目分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将项目附加分和减分计入,根据最后的得分在该项目所属类别内各项目间进行滚动比较,择优提供资金支持。

三、管理形式

申报与评价。单位申报专项项目采用申报与临时申报相结合的办法,项目库的评价分为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各财政拨款单位应于每年报送下一部门预算时一并报送今后几年拟进行的专项项目,同时提供项目申请报告及附属资料。申请报告和附属资料必须全面、详细、准确。财政预算部门收到后,将专项项目用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将结果录入专项资金项目库。

组织形式。财政部门成立专项资金项目库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库的评价、管理、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预算工作的局长担任,成员由预算主管科室、部门主管科室、专业主管科室及其他有关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预算主管科室主要负责对单位上报的专项进行汇总与分类、对专项资金的规模进行总体控制、对评价后的项目进行分类排序、确定资金拨付顺序等。专业主管科室主要负责提出项目申请的报送要求。对项目进行评价、接受领导小组及预算主管科室对评价结果的咨询等。

上一篇:学前班幼儿评语精品下一篇:啤酒市场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