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课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田径理论课(精选8篇)

田径理论课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场地,具备基本的田径理论知识。

2、通过结合实例讲解田径比赛通则,让学生初步学会各规则。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扩宽知识面。教学内容:

1、简介田径运动场地(基本常识。相关知识内容)

2、简介田径竞赛规则

教学重点:场地介绍

教学难点:田径竞赛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一、田径运动场地的介绍

田径运动场地是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和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1、田径运动场地是全长400米的半圆式场地。其跑道是由两个180°到半圆(弯道或称曲段)和两个对等的直段组成。

2、田径运动场地的弯道半径最好的是36.5米。

3,运动场地一般有8-10道分道,弯道有8道,分道宽1.22-1.25米,所以分道线宽均为5厘米。

4、田径运动场地除竞赛场地外还应在跑道外地空地上,合理安排跳跃和投掷的场地。(推铅球、掷链球和掷铁饼三个项目的落地有效区均为40度角;跳远、三级跳远场地沙坑至少宽2.75米,跳远沙坑远端至起跳线距离至少10米,一般沙坑长在6-9米,坑宽2.75-4.00米;跳高用的沙坑或海绵包至少长5米、宽3米。半圆形助跑道德半径至少20米;撑杆跳高场地的助跑道宽至少1.22米,长至少40米。)

二、田径运动比赛介绍

田径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

1、径赛有:短跑、中长跑、长跑、马拉松(42.195)、竞走。

其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X100接力为短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800米及其以上距离项目为中长跑、长跑。

此外,还有2000米障碍,3000米障碍,5000米竞走,10000—20000米竞走。等等

2、田赛主要有:跳跃类和投掷类(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撑杆跳高)

3、全能主要有七项全能和十项全能。

三、田径竞赛规则介绍

1、田径比赛的跑进方向一般为逆时针跑向。

2、起跑犯规:运动员在做好最后预备姿势后,只能在接收到发令枪或批准的发令装置信号后开始起跑。(2次犯规是指同一组非同一个人,只要同组已有一人犯规,你再次犯规就判犯规)

3、运动员挤撞或阻挡别人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4、分道跑到比赛中,运动员应自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

5、运动员由于受他人推、挤或被迫跑出自己的分道,但未阻挡其他运动员,也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不犯规。(例如:A 在直道上跑出自己的分道,没有获得实际利益;B 在弯道上抛出自己的分道外侧分道线。)6、800米跑起跑时分道跑,在第一个弯道末端一条宽5厘米,横跨跑道的弧形抢道线即可切入里道。

7、离开跑道,运动员自愿离开跑道后将不得继续参加该项目比赛。

8、接力赛,运动员必须手持棒跑完全程。

9、在所有接力赛跑中,都必须在接力区内传递接力棒。

10、运动员在接棒之前和传棒之后,应留在各自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畅通,以免组的那个其他运动员。

田赛,除跳高和撑杆跳高外,在其他田赛项目中,如参赛人数多于8人,则每名运动员均有3次试跳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掷)3次。若参赛者只有8人或少于8人,则每人有6次试跳机会。

11、在田赛的某一次试跳(掷)中,由于任何原因使运动员受阻,可以补试跳机会。

田径理论课 篇2

1 . 1 田径运动训练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

田径运动囊括的项目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三大类,田赛、径赛和全能,进一步以动作的特征细分,分为走、跑、跳、投和全能五类。虽然说,体育运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的基础上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但是就目前各中学田径运动训练的情况而言,首先是田径队训练的理论性还不强,归结原因是在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时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一方面,是由于中学学校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没有合适的系统化的教材参考,所以也就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学学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完全是处于“摸石头过河”这样盲目性的根据自我经验的“盲训”,所以导致中学田径训练的质量较差,训练方式不科学,训练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即使在训练中有相关的教材,但是不可否认,教材的质量也是存在问题的,教材存在着与实际训练不符或者是训练方式太过陈旧等问题,导致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总之,教材问题是影响田径运动训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材问题关系着理论的科学性,教材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 . 2 田径运动训练的类别和形式具有局限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和类型都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田径运动在训练中要有相对的差异性的训练方式。在目前中学田径运动的项目中,在不同的训练项目下训练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样较为单一的训练方式使得中学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制约。实际上,在田径运动不同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要有区别地进行训练,不能将速度项目、耐力项目等混为一谈。但是就目前中学田径运动的现状看来,田径运动训练中这种一概而论的训练方式会很大程度上限制田径运动的发展。

1 . 3 田径运动训练的力度和效果具有局限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多样性也就要求田径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具体的训练手段。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因素以及运动项目自身的要求。在进行中学田径项目训练时,应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但目前田径运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强度,还有不同田径项目的训练方式和强度都有着统一性和一致性,并没有进行区别的训练,这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发展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强度太大会使得中学生的身体出现受伤的状况,若强度太小又会出现中学生得不到有效训练效果的现象。中学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力度和效果已经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1 . 4 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训练经费的短缺

田径运动已经成为各中校体育课堂必开设的科目之一,但是,就师资力量而言,中学田径运动训练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的训练指导教师,大部分中学的训练指导教师是别的专业或者是别的技能的教师,导致了中学田径运动训练的不专业性和不科学性。同时,不可否认,田径运动项目比赛虽然不需要道具,但是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还是需要一定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器材的,就目前状况而言,各中学虽然开设了田径运动项目,但是,学校对于田径的投入还是较少的,田径运动缺乏必要的训练器材和训练的专业设备。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训练资费的缺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田径运动的进一步的发展。

2 田径运动训练的理论

在中学田径运动中,田径训练的基本训练和基础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恢复训练和心理训练。身体训练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个人的身体机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在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等多方面为中学生田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技术训练,是针对不同田径运动项目而开展的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为的是能够让运动能够掌握自身练习项目的技术和技巧。战术训练是为了能够让中学生或者业余运动员在比赛运用相应的技巧战术来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发挥到最佳水平,运动员根据不同的田径项目来掌握不同的战术技巧。恢复训练是为了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结束或者是运动训练结束后能够迅速使得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消除疲劳的训练方式,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必修训练项目。心理训练是为了能够使得运动员在比赛时心理适应比赛氛围做到适当紧张的训练,对运动员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训练。以上五个基础的训练项目在田径的各个项目中都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训练。

3 田径运动训练的方法

3 . 1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系统化的教材

田径运动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艺术,但是不可否认,在任何实践中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只有在实践中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够使得实践更加完善和出色。中学和业余田径运动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够让田径运动更加出色和广泛地推广。这就要求中学在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有配备相应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必须要根据中学田径项目训练的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还要注意教材的通俗性,要让学生能够看懂教材理解教材。同时,教材的学则也要根据田径项目训练的不同项目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选择统一的教材进行不同项目的指导,只要选对教材,找到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够使得田径项目进一步快速发展。例如,在进行田径运动项目长跑的训练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员的需求进行教材的选择,初、高中可以使用教材《青少年中长跑科学化训练》,大学可以选择《长跑运动全攻略》。

3 . 2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进行具体项目的具体训练

田径项目包括多种的长跑、短跑、竞走等多个小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对运动训练的要求都有不同,在进行中学运动训练的时候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制定具体的运动训练,比如长跑要注重运动员耐力的侧重训练,短跑则要注重运动员的速度训练等,虽然田径运动都要有耐力速度的支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训练耐力速度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速度的训练可以通过下坡跑、牵引跑、做快速跑步动作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在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的时候可以跨栏跑、持续跑、承重跑等有效途径进行训练。

3 . 3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做到运动员的“因地制宜”

要想在中学业余田径运动的训练中收到较为可观的训练效果,不仅仅是要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训练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来进行具体的训练。一方面要在不伤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状况下进行运动员极限的开发,另一方面,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适当的强度方面的调整,或者是训练项目运动项目的调整。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既不可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强度可能会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受到损伤,过弱的强度可能使得运动员的潜质得不到充分的挖掘,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可以让运动员自身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确定每日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等。

3 . 4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进行师、资的投入

田径运动项目训练需要必要的设备和必要的专业器材,只有在田径运动中配备了专业的训练器材,才能够让田径运动项目得到长足的发展。专业的训练设备能够很好地使得中学业余田径运动员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辅助,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效合理地使用器材能够让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在进行田径体育项目的训练时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所以中学不仅要投入资金来购买相关的器材还要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够促进田径事业的发展。例如,在初高中的田径教学中要引入标枪、哑铃、杠铃等器材,辅助田径项目的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一项在各项重大比赛中都有重要位置的体育项目,是体育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参与范围较广项目较多的一种运动。为了使得我国的田径事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找出田径运动训练的不足和问题所在,用先进的理念和积极科学的方法指导田径训练才够使得田径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出现的问题和介绍了科学合理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文章引得体育界对于田径训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讨。

摘要:人类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身体生理极限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一项起源较早且相对较为广泛的典型的体育竞技项目,不仅参与人群较为广泛而且包揽项目也较为广泛。田径这项体育项目在各类体育竞赛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位置。该文结合了个人的实践经验对中学业余田径运动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对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田径训练的探讨和研究。

田径理论课 篇3

【关键词】运动技能迁移 田径教学

在我们日常的田径教学或者是运动训练当中,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明明学会了、掌握了某种动作,然后对之前的动作产生一种干扰或者可以说是影响,或者相互的干扰,两种动作完成质量都大打折扣,这种现象被称作技能的迁移。之前学会的动作对即将学习的动作产生积极的作用,称之为正迁移;之前学会已经掌握的动作,对即将学习的动作产生消极的作用,称之为负迁移。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这种迁移规律,使之在今后的新动作技能学习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田径技术教学中形成迁移所满足的条件

1.1不同的田径项目,有着共同的运动原理,易产生迁移

田径运动项目分为四大类,每一类项目中虽然有不同的运动单项,但是单项和单项之间形式上相近,他们都可以用同样的运动技术原理来解释。比如在田径运动当中跑的项目,基本技术动作等摆配合,在跳跃项目当中,跳远起跳技术动作也同样要求蹬摆配合。再者,跳跃类项目,跳远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抛物线,投掷类项目,投掷出去的物体运动轨迹也呈抛物线。为了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在跳远当中要选择适应正确的起跳角度,这就与投掷类项目当初的出手角度,不谋而合。

1.2田径项目之间存在相同要素时,易产生迁移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学习情境与迁移有共同要素时候,容易发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学习与另一种学习能否发生迁移,就看这两种学习有无共同交集即同样的学习情境。这种交集越广泛,则越容易发生迁移。学习了跑与跳远之后,对于跨栏的学习则会产生迁移。

1.3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存在联系时,易产生迁移

身体素质是学习任何运动项目,任何动作技能的基础。虽然田径运动每个项目都要求各自的专项素质,专项运动能力,但是反过来,这些项目都含有一般素质一般运动能力作为基础。大方向是不同的,但是里面也会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如果跑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跳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世界短跑名将当中,他们不仅跑的能力特别优秀,跳跃能力也毫不逊色。

1.4对运动原理的掌握程度,易产生迁移

技能迁移除了外在的运动能力表现之外,还取决于其对运动技能原理的理解。这里面就有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充分的理解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力学结构,并且灵活掌握,则可能会对今后学习的运动技能发生迁移。假如先学习跳远,知道运动补偿原理之后,再学习跳高,就会产生迁移。

2尽量避免运动技能负迁移的产生

2.1田径运动当中虽然共同要素较多,但是动作技能本质不同,易产生负迁移

在田径项目当中,跳高项目和跳远项目,其动作环节相同,助跑、起跳、空中动作、落地缓冲,但是在起跳过程当中,跳远助跑速度从原来的水平方向,改变为向上45°;而跳高,则是水平方向,改变为垂直方向。由于跳高跳远的起跳方向不同,那么就决定了最后起跳动作也不同,跳高为制动,跳远为积极。

2.2器械相似易产生负迁移

相似的运动器械会使学习者在技能学习的时候,对两个运动项目产生干扰,尤其是同时学习的时候。特别是在运动过程当中,情况比较紧急,来不及做出思考判断的时候,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没有完全的掌握,有些运动技能还在大脑皮层当中处于泛化阶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神经系统会自动提取相似的运动技能来做出回应。比如网球和羽毛球,网球和乒乓球,网球强调手臂动作,但是羽毛球和乒乓球强调手腕动作。

3科学利用迁移规律,高效掌握运动技能

3.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动作技能学习

在新技能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的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是以室外课为主,以术科为主,然后再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或者是术科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开始穿插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进度,但是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却不是那么的顺利。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在具体的田径教学当中,一方面要重视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二者相结合,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

这里说的教学内容顺序,指的是技能学习的先后。在田径教学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动作技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动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先学动作对后学运动项目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先学短跑,然后再学跨栏;跳跃类当中,先学跳远,再学跳高。而在跳远项目当中,也有顺序,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而在跳高当中,顺序则为跨越式跳高,俯躍式跳高,背越式跳高。

4结论

田径教学当中,无论哪种项目类别,都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科学的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燕萍.技能迁移与田径教学[ J].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 1999(2).

[2]司昌莉.试论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5).

田径理论课 篇4

[摘 要]新版《运动训练学》,在理论上将项群特征纳入教材。新教材对能力、方法进行了多层次归纳。结合当今高水平教学训练的特点,本文总结性的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几点共性,指出当前我们在教学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刻体验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从源头学起,将理论研究融入到教学训练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项群特征; 共性; 科学教学; 理论研究

前言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竞技体育的日新月异,我们在学习和掌握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时,往往忽视了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田径教学的内容单一。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效果仍不明显;加上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持,理论又与运动训练实践不能紧密结合,造成运动成绩停滞不前。久而久之,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教练员诚信度下降。怎样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我更加深刻的认为:科学训练的根基来源于《运动训练学》。让我们重新解读《运动训练学》,掌握并理解其内涵,同时感受着当今高水平运动教学训练所带来的最新理念,这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1 《运动训练学》中田径项群的基本特征

1.1 体能主导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跳跃、投掷

快速力量水平构成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机能表现出磷酸原系统供能;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兴奋过程占优势;观感机能也要求较为发达。素质要求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更加突出;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对于跳跃的完成技术也很重要。

1.2 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包括短跑、跨栏跑

运动员生理机能方面,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高,具有神经冲动的传导快,强度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较强,具有较强的抗缺氧能力,机体无氧代谢水平较高。素质表现为全面发展为基础,同时柔韧性、灵活性和一般耐力也很重要。

1.3 体能主导耐力性项群包括竞走、中长跑

要求机体进行适应性改造,改善机体能源物质的存储状况、提高机体代谢功能、提高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提高心理耐受度。

2 科学训练注重神经的剌激传导过程

通过项群的基本特征,我们发现,除耐力性项群未对神经传导有要求外,其它项群都对神经过程的表现提出要求。

高效率全面训练(又叫多因素训练法),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指导在取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后总结性的提出了又一个新的方法。是从神经肌肉协调用力来考虑和安排的,即在一个练习手段里面,包含多种训练因素。他将我们现在采用的单因素训练方法――力量就是力量、速度就是速度的训练加以改变,其剌激都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或某一个部位上,这样的训练会造成神经系统的过度疲劳,运动员也会因剌激过于单一而产生厌烦。在一个训练中融合多种训练因素,即一个集合群的训练。在这个集合群中又有几个因素,使其相互弥补,就会多一些神经系统的剌激,出现多个兴奋点,而不是一个又一个单一的兴奋点去重新组合转化,这样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也消除了大脑皮层单一和局部的疲劳。综合这些,紧密围绕着专项特征进行训练,在设计教学训练的方案上更加注重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实施。因此,注重神经的剌激传导过程,也恰恰是围绕着《运动训练学》的观点来实施的。

3 “三重一大”的原则和高效率全面训练的结合

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是发展竞技体育的一贯立场,也是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准则,没有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就无法战胜自我,挑战极限。因此,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深刻体会力量是基础、速度是灵魂。大运动量训练不光提高技能和体能,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当今的田径训练不是主要将训练都放在跑道上完成的,更多的是靠平时的专门训练积累起来的。它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练习方法、练习手段上。与此同时,力量训练不光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解决肌肉发力问题。因此,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也发展了速度素质。当运动员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可以跑得更快、跳的更高、投的更远。这些,也就是高效率全面训练的因素所在。

4 将科学研究融入到教学训练

4.1 技术训练注重稳固性的提高

运动技术形成主要是通过合理、经济的一个过程最终来评价其结果,就是我们讲的实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如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骨筋、肌肉及人体基本活动的规律。例如,跳跃项目中起跳技术的结构必须是以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则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起跳时又有多个特定环节相互支撑,形成“技术链”。在“技术链”中力的支点、大小和方向构成了技术训练的一个部分;另一部分主要是身体姿势、关节角度和肢体的位移,起跳时,运动员脚触地时与跑道表面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被运动员身体的运动方向改变,另有很大一部分由于骨路肌肉系统的坚固性不足而被吸收。这些现象不光出现在跳跃类项目中,也在速度类和投掷类项目中经常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增加力量与专项的结合,突出细节方面的训练,重视身体的坚固性、平衡性和稳定性也是提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条件。

4.2 专项技术强调规范性

在田径跳跃项目中,起跳技术的力学原理分析,将速度和腾起角作为基本技术的一项首要任务。首先强化技术模仿和动作规范,同时,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使运动员在训练时更能体会技术训练的目的性、任务性及技术动作的延续性。

表 1 跳跃项目中优秀运动员跳远技术比较

姓 名 最后速度 m/ 秒 腾起角 起跳支撑时(秒) 成绩(米)

刘易斯 11.06 18.3° 0.12 8.91

鲍威尔 11 23.1° 0.12 8.95

表 2 跳跃项目中优秀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技术比较

姓 名 最后速度 m/ 秒 起跳支撑时(秒) 成绩(米)

葛萍(女) 7.70 0.17 1.92

科斯塔迪诺娃(女) 8.51 0.14 2.09

通过表1、2技术比较分析,跳跃项目起跳技术的合理性决定了成绩。随着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根据优秀运动员完成技术的参数分析得出来的模式,技术规范也只是一种理想的动作模式,它带有相对性,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形态,动作技术的特点不一样,它的参数都有不同之处。尽管这样,起跳技术中,规范的技术细节必须掌握。起跳技术教学训练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的标准,沿着技术规范的方向进行。只有在强化技术的规范时,才能充分培养技术风格。

4.3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全面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是达到较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身体素质在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的水平偏低,都会限制竞技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发挥。这一现象在系统论中被称作“木桶”现象。即木桶中的容量总是受到其中最短一块木板的长度的限制。因此,某一素质的发展滞后,不仅影响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且还制约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完善和改进。运动员在提高机能、神经过程、观感机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将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各技术环节相对应,也是为专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创造稳定性条件。

5 结语

了解当今田径运动,在研究体能、技能、心能结合的项目中, 攀登田径竞技高峰时,要掌握回径项目的规律和特点,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学习《运动训练学》,更新教学训练观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灵活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习是手段,研究促创新,创新出成效。路在我们脚下,

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个教学训练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体会出现代田径竞技魅力。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田径理论课 篇5

为确保学生在2014年浏阳市田径运动会期间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全体学生人生安全,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次活动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参加田径运动会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交通事故、意外暴力事件、因活动器械损坏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和学生身体突然出现不适、失窃、走失等。

一、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1.出发前要集合,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2.出发时跟车老师是各车的具体责任人,其他教师附连带责任。3.活动的路线地点:路线:高坪中学校园至浏阳北正南路15号商厦宾馆,商夏宾馆至浏阳一中校园。活动地点:一中校园。4.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由办公室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5.到达目的地后所有工作人员要组织学生有序进入赛场。学生不要随意自由活动,确保比赛正常进行。

6.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三五成群,不要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工作人员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7.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工作人员跟车回校,待学生回教室或寝室后,才能离开。

二、组织与指挥

1.现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蔡孝锋副校长担任组长,其他的随队教师担任成员。

2.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3.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4.应急状态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必须保证通讯畅通。活动时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加以督察和指导。

5.参与活动的每个人都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三、高坪中学运动员代表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住地及就餐地点:

住宿地点: 商夏宾馆 店主:毛承虎

联系电话:*** 就餐地点:梅花一街62号梅子家菜馆

店主:杨新华 联系电话: ***

四、安全小组人员电话:

组 长:唐全友 611111 常务副组长:蔡孝锋 663805 副组长:李谟平663810 张功荣 668629 组 员:朱顺清 611474 张平661040 曾 露

小学田径校本课程 篇6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掌握大众健康、休闲运动领域与田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其任务为: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田径运动的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达到会做、会讲、会教。

2.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为学习和掌握其它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3.通过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田径运动知识,从事和指导健身和快乐体育活动。

4.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田径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组织观念、整体观念教育,树立互帮互学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职业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田径运动是以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期课程主要是以田径为主。专业课程和其它辅助课程相结合,其中专业课包括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而用其它辅助课程。如排球、足球、乒乓球、技巧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趣,并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课程内容:

1、简单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以及明确今后课程的主要方向。

3、学习田径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4、传授基本的技术动作。

5、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

6、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7、增加排球和足球、乒乓球、技巧等基本的技术。

(二)、课程安排:

1、体质前测:对学生的身高、体重、体前屈、立定跳远、50M、50M×8往返跑进行测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2、对于田径技术教学,不光注意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应注意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中,多采用丰富的资源。

3、按照进度表进行循序渐进的授课,每一阶段进行成绩评定,检验过程,并定期研讨,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4、体质后测。学期末对前测内容进行重复测试,完善学生档案,进行总结。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练为主,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评价方式在考试方法上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如技术评定、运动水平达标、理论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评定、等

四、教学时数

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编排各年级的体育课程,一年级每周4节,每学期共 80节;二年级每周 4节,每学期共80 节;三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 60节;四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60 节;五年级每周3 节,每学期共60 节;六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 60节。主要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田径队的学生在进行基本教学的同时,每周再增加相应的训练时间:周三、周四下午3:25----4:00。

1、创建快乐田径队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田径运动能力。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领导的要求,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2、组建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三、四、五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3、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三和周四放学后训练三十五分钟。

4、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以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3)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

4)加强跟班主任、家长和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5)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量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6)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训练安全系数。

5、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

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各种

(1)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

(4)单脚蹲起等。

6、具体训练要求: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第一阶段:(9月—10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耐力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第二阶段:(11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第三阶段:(12月—1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第一周:

一、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二、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三、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二周:柔韧性训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三周:耐力素质训练练习,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四周:耐力训练越野跑2000米;跳跃训练:(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

第五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4、60米X3、80X2米、100米计时跑。

第六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3、50米X3、80米X3计时跑。

第七周:跳跃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5)蹲踞式跳远

第八周:匀加速训练跳跃,蹲踞式跳远

第九周:跳高练习,摸高,跳起抱膝、助跑单脚起跳等

第十周:协调性练习: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3)跨越式跳高。第十一周:力量素质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后蹬跑(5)俯卧撑(6)半蹲起(7)单脚蹲起等。主要是单脚蹲起,第十二周:力量素质练习,(1)俯卧撑(2)后蹬跑(3)俯卧撑等 第十三周:投掷素质练习,拉皮筋做投掷等 第十四周:投掷垒球

第十五周:速度与跳跃结合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十六周:柔韧和耐力结合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十七周:调整训练,多样接力赛,篮球赛

第十八周:速度和身体综合素质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第十九周:耐力和跳跃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单脚蹲起等。(4)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第二十周:调整训练各专项综合小比赛(游戏)

五、教学要求

要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田径课,开创田径课程教学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组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全面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和依据。要清楚新课标指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领域的结构体系和基本理念。要深刻领会五个目标领域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当前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上好田径课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教学指导思想已从“增强体质”进化为“关注学生健康”;要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树立全新的田径教学观,告别旧的田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开创田径教学改革的新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观是有显著差别的。当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形成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新的田径教学观。

第三,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研究选择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自主选择组合教学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是目前上好体育田径课的基本途径。小学田径课必须杜绝以竞技运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必须杜绝“巡回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杜绝枯燥严格、乏味单调的竞技训练式的重复练习方式。体育教师必须从一只口哨、一个跑表、一把皮尺的测量员、监督员,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的体育指导员、咨询员和服务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田径课”的现象。新课标指导下的田径课应让孩子们“玩”起来,在“玩”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田径理论课 篇7

我国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日益提高的现实,迫切需要能有效指导运动训练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一线训练指导理论。训练实践证明运动训练理论必须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运动训练理论必须能有效地指导训练实践。某些传统的训练理论日益落后于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速度,表现出宏观训练理论研究滞后和专项训练理论发展缓慢的现实状况。因此,研究发展、完善创新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完善和创建专项训练的一线指导理论,完善和创建专项训练学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般训练学理论和项群训练学理论是运动训练的基础性理论,因其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所以其特点必然是宏观性的哲理性的,仅指出训练的原则与道理,而不是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因此, 教练员在了解一般训练学理论和项群训练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深入研究专项训练学理论,深入研究影响专项成绩的相关因素以及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研究的起始与归宿。它是各竞技运动项目一线训练的基础性指导理论,是各竞技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的直接指导与应用理论。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上还是遵循一般训练学的理论构建和实施的。对专项速度理论研究的力度及取得的成果远远不能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水平竞技运动的需求。另外,在我国权威的《运动训练学》教材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亦未涉及对专项速度理论与方法的阐述与分析。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之所以长盛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乒乓球运动的专项速度理论与实践应用问题,即乒乓球运动的专项训练学理论与实际运用问题。因此,深刻认识、研究与推广专项速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迄今为止,专项速度理论及训练尚未有一个统一、成熟的看法,也很少有学者对之进行专门、 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仅仅是田径运动,各竞技运动项目对专项速度理论的研究都非常薄弱。所以,深刻认识专项速度理论的重要性,尽快研究并明确各竞技运动项目专项速度的构成与应用理论, 促使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 尤其是田径运动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对传统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思考

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借鉴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填补了中国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空白,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实践的指导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揭示运动训练的本质和规律,努力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所以,运动训练学是以运动训练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竞技能力为核心和框架进行阐述,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竞技能力理论、项群理论、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等内容。

随着世界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面对中国竞技体育成功的实践,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某些理论、认识与观点被不断冲击,一些原有的逻辑体系显得不再完整。但是至今为止,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框架和核心理论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和突破完善。例如,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原则”就属于陈旧重复、缺乏时代信息的论述内容。三十余年来,在我国出版的运动训练学专著和教材中,均有训练原则方面的章节与内容(见表1)。然而,对于运动训练实践急需的专项训练学理论则普遍缺乏具体论述和研究,甚至空白。另外,我国专项训练学理论的研究构建与创立完善目前仍缺乏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分工合作。这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应列入议事日程、落实做好的重要工作。 对专项训练学的发展现状、规律特质的认识仍停留在对各运动单项感性层面的经验总结上。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的不足必然影响到一般运动训练理论对各专项共性规律与方法的提炼,进而影响训练实践指导的效益与质量,没有引导推动专项竞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以一般训练学理论为基础,以竞技能力理论为核心构建和组成的, 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必然导致了其理论指导的原则性、宏观性、哲理性和理念性,必然导致了其训练理论指导缺乏本来应有的针对性、直接性、有效性和操作性。所以,构建和创新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尽快地构建和创新专项训练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所以,深刻认识、研究与推广专项速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应该认识到,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发展急需加强专项训练学理论的创建与完善,推动专项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应反作用于实践。理论应指导实践发展,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修正、发展完善。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三.专项速度的概念

专项速度是体育学和物理学的交叉产物。它既有物理学的速度特征,又具有训练学的速度内涵。 它既有物理学的度量性和检查性,又具有训练学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专项速度是运动员完成特定专项运动时的竞技运动速度,并按照专项运动系统的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规律合成而成,是专项运动各运动阶段运动速度合成的综合结果。所以,专项速度是运动员在遵循竞技运动项目特定竞赛规则要求下、运用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最高或理想专项运动成绩时的整体综合速度,它是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意志在专项运动中的综合产物,是其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反应与结果,是训练效应的直接反映和表现形式。

专项技术与专项素质的品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专项速度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二者共同构成了专项速度的物质基础。由于各运动专项的专项运动特点不同,专项速度的构建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按照运动训练学关于速度素质的构成理论,也可以说专项速度是由专项反应速度、专项动作速度、专项位移速度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只是各专项运动依据各自的特点三者在专项速度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四、专项速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运动训练理论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的具体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衡量运动训练理论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实用性和科学性不仅是训练实践提出的要求,也是运动训练理论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只有更加贴近训练实践,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解决那些与提高运动成绩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运动训练理论才会大有发展,才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运动训练理论必须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必须指导和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专项训练学理论来源于训练实践,生存于训练实践,与训练实践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紧密联系,是指导和推动运动训练实践创新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专项训练学理论的研究能促使和引导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向紧密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发展,促使其由抽象的纯理论研究转为与训练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研究。竞技运动项目尽管门类众多、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点是“专项速度是竞技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是训练效应检查与评定的根本指标”。所以,竞技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应以专项速度理论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论。

专项速度理论改革了落后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指导思想,打破了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鸡犬相闻、 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促使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使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成为专项速度飞跃的两个紧密相关的轮子和两侧有机联系的翅膀。应该认识到,运动训练中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必须统一于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过程中。然而多年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一直存在着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深刻认识到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应紧密结合“合二为一”。运动素质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专项技术提高的需要,专项技术的改进要为充分发挥运动素质的作用而努力,二者必须融合和服务于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过程中。在训练实践中,练习方法与练习手段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那种将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融为一体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只有那种既能发展专项素质,又能改进专项技术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才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和最科学的练习方法与手段。这类训练理念、这类练习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将会有力地推动专项速度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以及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将会有力地推动运动训练水平稳定持续地提高和发展。

众所周知,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效果取决于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如何评价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直接评价指标是什么?却并不是每个教练员都十分明确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专项速度是评价练习方法与手段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所以,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专项速度的提高与发展。

五、尽快构建以专项速度为核心的田径运动训练指导与操作理论

(一)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和决定因素

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与耐力等运动素质水平,完善专项技术,通过专项技术创造最高的专项运动速度,才能达到最高、 最远和最快的目的,创造理想的田径运动成绩。显然,田径运动是挑战极限的运动,是挑战人的专项运动速度的极限。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最终直接取决于专项运动速度的大小。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然而,这一点无论在传统的田径运动理论体系中,还是在广大教练员的理论认识与训练实践中都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与研究。众所周知,跑的项目有“速度障碍”的问题,影响跑的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实际上在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中,成绩不提高的终结原因也是“速度障碍” 在作怪。例如,投掷项目的出手速度,跳跃项目的起跳速度等。因为长期的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训练没有促使专项速度的提高,而是形成了专项“速度障碍”。所以,深刻认识、研究和构建田径运动各项目专项速度的形成理论和关键影响因素(关键技术、关键素质、关键身体环节功能)是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当前应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专项速度是影响和决定“最快”、“最高”、 “最远”的直接决定因素。田径运动中的“快”、 “高”、“远”是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本质是运动技术与专项动作速度的完美结合—专项速度。“快”、“高”、“远”的程度(田径运动成绩)取决于这种结合的有效性,即专项速度的大小。显而易见,田径运动的比赛实际上是比专项速度——跳跃项目是比人体的腾起初速度,投掷项目是比器械的出手初速度,径赛项目是比人体的位移速度。一句话,田径运动是速度的较量,是专项速度的较量。

(二)专项速度在田径项目的表现形式

为了便于说明专项速度在运动项目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统计了跨栏、跳高和标枪三个项目的专项速度指标水平:

表2是世界顶级男子110米跨栏运动员(成绩为13秒以内)的专项最大速度段的时间,除特拉梅尔外,3~7栏的时间都在4秒大关之内,平均3.95秒,专项成绩平均高达12.93秒。而特拉梅尔虽然这个段落稍弱于其他运动员,但他在起跑—3栏却表现出超强的专项速度能力,因此才有可能表现出与其他运动员不相上下的成绩水平。这些都充分表明,如果不具备极为出色的专项速度能力,亦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

表3是三名跳高运动员助跑结束后最后一步落地时的水平速度达到7.07±0.26米/秒,而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落地时的水平速度仅为6.60 ±0.51米/秒,但从跳高的专项速度来看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垂直速度平均值为3.73±0.14米/秒,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4.03±0.12米 /秒。由以上数据可知,专项速度的提高对田径跳跃项目成绩的提高十分明显。

表4是标枪的出手速度是指标枪的专项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手速度每增加1米/秒, 标枪的飞行远度就会相应的增加4.5~5.5米。表4是我国部分女子标枪运动员出手速度与世界女子运动员相对比,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三人的出手初速度分别是23.36米/秒、22.82米/秒、22.50米/秒比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均值21.36米/秒大2.0米 /秒、1.46米/秒、1.14米/秒,但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却分别相差了1.44米/秒、1.98米/秒、2.30米 /秒,出手速度较低是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专项速度对投掷项目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速度与力量是紧密联系的。但是, 应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提高动作速度服务的,提高专项速度是所有训练手段的终极目的。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力量是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素质,最终是为了提高专项速度。那种在训练中一味追求最大力量、忽视力量向动作速度的转化,忽视力量向专项运动速度的转化,忽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的倾向是非常错误的。无疑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是手段,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专项动作速度才是目的,它是运动成绩的直接和决定因素。专项速度是检查和评定训练效果的直接指标,它比传统的竞技能力、专项能力概念直接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具有鲜明的度量性、可比性和检查性。专项速度是训练方法与手段选择和创新的依据与归宿。

(三)建立以专项速度为纲的新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运动训练学理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智慧源泉,是推动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主导理论,进而促使健康锻炼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整体发展。运动训练学的竞技能力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指导理论。但对专项运动训练而言,专项速度理论比竞技能力理论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所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实践迫切需要以专项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理论与方法。

目前,田径运动成绩的生产方式基本上仍停留在经验阶段,师傅传徒弟的训练模式和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思创新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专项运动训练理论建设令人堪忧。各运动项目运动训练理论大都是以脱离实践的教材方式呈现,其结构和内容基本上都是套用一般运动训练理论模式,对专项运动训练规律、专项运动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仍停留在泛泛的一般训练学理论层面,对教学训练实践没有实际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所以,我国体育学院培养毕业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到运动训练实践中无所适从,体育“学院派”在训练实践中必须再学习才能成才。这一点体育院校应向艺术院校学习,应认真反思为什么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大都是“学院派”?

现行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与一般训练学的理论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将原本应紧密联系、“合二为一”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却人为地被分成两个“各自独立”的训练系统,使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成为两股道上的车,各行其道,没有应答,没有产生“化学”反应,所以训练效果事倍功半,没能有效地促进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稳定提高。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应融为一体,应该努力做到,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化,专项技术训练身体功能化(整体力量的肌肉协同工作能力与神经支配能力,人体专项运动链的生物力学整体效应)。

以发展速度为核心的竞技田径运动呼唤新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呼唤田径运动专项速度理论, 呼唤田径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田径运动训练应建立以发展专项速度为目标的新的训练理论体系,将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纳入专项速度训练的目标体系中,将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共同的起始与归宿。田径运动训练应在以专项速度为纲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以专项速度为纲创新和构建田径专项训练学理论。

要深刻认识到不同专项速度水平对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要求。不同专项速度水平相对应的不同的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训练水平,即不同专项速度水平相对应的身体训练指标和技术训练指标,以及指标体系间的相互关系。要深刻认识到田径运动训练是以专项速度为核心改进和完善专项技术,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三者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田径运动训练就是不断建立其平衡、不断打破其平衡、不断建立其新的平衡推动专项速度(专项成绩)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同的专项速度,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肌肉力量、肌肉速度、肌肉耐力与专项技术。田径运动的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必须以专项速度为中心, 必须产生应答性训练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身体素质训练,还是专项技术训练都必须为专项速度的提高服务。否则,训练是盲目的、低效的,投入的多收获的少。

应该深入研究,不同水平的专项速度相对应的身体素质水平(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协调)与专项技术(关键技术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关键身体环节的功能)的要求是什么。因此,研究、总结、 掌握和宣传田径各运动项目专项速度构成的指标体系及其训练方法与手段是提高田径运动成绩新的理论与实践途径,是田径科研人员和教练员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四)重视田径运动专项速度训练

当前,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大多集中在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和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等方面,忽视专项速度理论和专项速度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田径运动的训练实践大多集中在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上,集中在运动素质的发展上,忽视专项技术对专项能力的关键作用,忽视运动员专项速度体系的研究与针对性训练。所以说,无论从理论指导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都没有研究和重视田径运动专项速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无论是跑、跳还是投的成功,都是以专项速度为核心改进和完善专项技术,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都是以专项速度为中心指导和安排训练,将运动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利用成熟完美的专项技术充分在专项运动中发挥已经获得的运动素质,努力创造最高专项速度,努力创造最优专项成绩。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成功可以说都是成功运用专项速度理论进行训练的结果。田径运动中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各自对速度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只有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了解其专项速度的构成,进行相应的专项速度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运动成绩稳定持续地提高。

(五)田径项目专项速度的分类

田径运动47个项目的专项速度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快速力量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跳跃、投掷项目),主要表现为专项助跑速度、动作速度和专项运动系统速度;第二,速度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短距离跑与跨栏项目),主要表现为专项反应速度、加速跑速度、最高速度与专项位移速度;第三,速度耐力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中长距离跑、竞走、马拉松), 往往人们称这类运动项目为耐力性运动项目,这是不正确的,应清楚所有竞技田径运动的径赛项目都是在固定距离的条件下比速度。因此,这类运动项目应称其为速度耐力性主导运动项目,专项速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专项段落速度、最高速度、加速跑速度和平均速度,其运动成绩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专项段落速度、加速跑速度和平均速度(见图)。

教练员应该清楚以上三类专项速度所对应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运动心理的具体要求与构成指标,以及该指标的检查评定标准。应该清楚不同专项成绩所对应的专项速度水平,不同专项速度水平所对应的专项素质指标和专项技术要求,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六、结束语

田径理论课 篇8

【关键词】田径课程;拓展运动;高校体育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applying expanding sports to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role of expanding sport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In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fitness, it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course with expanding sports on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on the combination, thus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rack and field course; expanding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port

1拓展运动概述

拓展训练是由德国教育家库尔特· 汉恩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并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涉及各个领域,并广泛运用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参与者的团队意识、人生态度的形成。拓展训练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式的教育活动〔1〕。

1.1拓展运动定义

拓展运动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2〕。拓展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挑战活动,通过集体的合作来完成一项又一项的挑战,对参与训练成员的协调性、集体行动能力以及成员的团队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拓展运动的作用和优势

拓展运动就是创造一种新的不同于常规情境的情境模式,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自身很难察觉的缺点和不足,以及自身的潜力,逐步让参与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拓展运动能非常全面地锻炼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经常进行拓展运动训练不仅能提高个人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个人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拓展训练大多运用到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培训,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员工积极的工作热情、强健的体魄,对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个人的心理素质、个人的生存能力都是一种提高〔3〕。

1.3拓展运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运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灵活多变,项目设计内容丰富,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素质拓展的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都很高,这种“从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学生进行不断的挑战和训练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在学生拓展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后踏入社会,能够很快地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快速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

2田径课程的现状

2.1各种突发事件制约田径课程的发展

根据2012年国家体质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大学生体质蓝皮书,我国大学生体质已连续十年下降,青少年平均身高已低于日本和韩国〔5〕。在大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同时,媒体又报道多起大学生在跑动过程中猝死的事件,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学校担心,很多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课部分项目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天气的频频出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户外运动的开展,我国室内田径场地有限,大都转移到室内活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

2.2田径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我国的田径工作者们对田径教学都在进行不断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革,教学目标与现代化的步伐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新时期教育系统的不断改革,目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更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此,我国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亟待改革创新。

2.3田径教学改革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方法比较陈旧、呆板,在教学目标方面并没有跟上现代化的进程,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了田径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造成我国田径运动教学事业发展缓慢〔6〕。因此,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田径课程的发展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因此,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成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田径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指导思想,在改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田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考核系统的调整,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融入田径课堂教学中〔7〕。因此,全新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融入田径教学中,才能改变我国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紧跟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高校的不断深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田径教学事业的发展。

3田径课程与拓展运动结合奠定了高校田径课程的重要地位

田径运动和拓展训练在项目内容、训练方法上,尤其是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拓展训练与田径教学相结合的前提条件〔8〕。田径运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挑战,在保留田径自身的价值和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改革创新田径教学,将传统的田径课程与新型的拓展运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

3.1田径课程与拓展运动结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田径教学中结合拓展运动对田径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课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把田径课的教学分三个阶段,分别在这三个阶段加入以健身为目的的游戏活动,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对现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怎样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学生向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发展。在高校田径教学课程中,结合教学环境的特点开展拓展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不断的训练和教学中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意志,这些意志品质都是田径各项练习不可或缺的〔9〕。

3.2田径课程与拓展运动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在田径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田径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开展素质拓展游戏,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跃等心理训练活动,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改进当前田径教学单一的、枯燥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拓展游戏中的主导作用,使田径教学更加生动、有魅力〔10〕。因此,拓展训练是田径教学的很好的补充,同时给田径教学增添了趣味性,适应田径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所以在田径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是可行的〔11〕。

4建议

4.1田径课程与拓展运动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在不断改进,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师在开展拓展运动时,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拓展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强度要适宜学生上课的运动量,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预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损伤。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安全第一的观念。

4.2在开展拓展运动时,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田径教师是以一位引导者的身份开展活动。

田径教师进行引导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更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传授的专业知识,而回顾的过程就是对以往的学习内容深刻掌握并延伸到更深层次的领域。在更为广阔的知识范畴内,对体育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例如,对拓展情境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法运用等。所以教师必须在提高技能的基础上,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王龙飞,刘沛,王全昌.浅析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106.

〔2〕吴秀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80-81.

〔3〕张仲,孟雪涛.将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72-74.

〔4〕孙辉,陈海波,曹可强,范仲根.谈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3,6:50.

〔5〕杜晓峰,王丽.田径训练中引入拓展练习的实践探索〔J〕.田径,2014,4:31.

〔6〕刘晓楠.高校田径课程与拓展运动结合实施的理论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121.

〔7〕邓云玲.田径课程中开展拓展教育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研究〔J〕.运动,2009(9):105.

〔8〕陈小龙.在田径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9):167.

〔9〕史俊梅.拓展训练对实现田径教学目标的作用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57.

〔10〕李冰.高中田径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拓展方向

初探〔J〕.内江科技,2011,(9):189.

〔11〕王文平,符灵荣,付朝琦,万才贵,曹坚.高校开展拓展运动可行性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7,5:117-119.

上一篇:党建赠书活动主持词下一篇:卖报记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