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共8篇)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我个人认为,一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重建过程涉及城镇、公共设施、民房、基础产业、生态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给民生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契机,在积极借鉴汶川地震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自主创新。

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对灾区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畜牧业及生态特色旅游等进行合理规划安排,紧密结合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实施,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方案,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城镇、标准化牧区新村,打造高原生态型旅游城市。要切实把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作为重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环境意识,完善环境管理,努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一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由于自然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双重作用,特别是此次地震灾害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我们尽力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人类的珍贵遗产。在玉树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切实坚持生态先行,对于必要的资源开发,要慎之又慎。

二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全民参与协调推进的过程,只有如此,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环保部门应本着对环境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坚定确立服务科学重建、坚持绿色重建的发展思路,加强与承担重建规划等任务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为灾后重建提供优质服务,前期介入,具体指导,主动承担起规划环评、环境宣传、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等责任,充分利用环评等手段,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强环境监管。:http://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篇2

本刊讯两年中, 中国联通四川公司按照对全省51个重灾县的三年网络建设规划, 重点确保6个极重灾区的重要交通干线、旅游景点、开发区、居民小区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的网络覆盖需求。

截至目前, 四川联通累计投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3亿元, 新建基站2905个, 载频10500个, 传输线路27000公里;灾区县城的网络覆盖率达100%, 乡镇覆盖率达99%, 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 新增移动电话覆盖行政村498个, 省级以上旅游景点覆盖率100%;极重灾区移动月收入较2008年上升了16%, 移动用户达241万户, 较2008年增长13%。目前, 全省通信能力、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完全满足灾区重建和远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抗灾容灾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 公司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强与其他运营商的共建共享工作。两年中, 四川联通在灾区共建共享铁塔60座, 节约投资1800余万元, 共建共享基站2900个, 节约投资70000万元;共建共享网络传输线路7190公里, 节约投资15000万元。二是加大灾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强化无线分组数据GPRS与语音成比例覆盖, 保证用户无线上网需求, 目前灾区行政村覆盖率达92%, 超过灾前水平。其中由中国联通负责的安县、江油市、绵竹市、什邡市等4个县 (市) 的行政村的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开展灾区通信服务工作。截至目前, 全省仍有132个灾区板房营业厅处于营业服务状态;地震后配置的50台流动服务车遍及灾区, 累计行驶里程达300余万公里, 为灾区群众提供各类通信服务达40万人次;向56372名各地援建人员提供“感恩卡”优惠服务, 累计送出长途通信费200余万元。四是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四川联通已经实现2小时应急通信响应需求, 并按照移动无线公众网要求向灾区保证提供7×24小时应急通信服务。五是大力提升灾区网络技术先进性。在恢复2G网络的同时, 四川联通积极在灾区规划WCDMA网络建设。截至目前, 全省51个重灾县累计投资约2.5亿元, 建设400个WCDMA基站, 实现WCDMA网络覆盖率达100%;同时, 在灾区安排“宽带提速”专项投资1.67亿元, 确保了4M带宽用户达50%以上。

“海啸”过后,重建“灾区” 篇3

很多人认为只要来美国呆两年,英文就不知不觉地变好了。当很多留学生踏进教室或者走进生活的瞬间,其实就已经开始明白,那真的只是一个传说。我在美国生活了两年,发现语言决定着你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甚至决定着你的方方面面。

大多数人拼命地希望达到一个理想的、沟通完全无障碍的状态,但最后基本放弃了这种愿望。人类沟通的层次有很多,而语言的学习永远没有捷径、更没有终点。每一个单词的学习,最后都变成了一种修行。而我们,依然在路上。

从点一杯咖啡开始

托福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被名校录取,但当我走进真正的语言环境时,不免有些惊慌失措。和很多有过相同经验的人交流过,那种语言的冲击无异于人生中的一场海啸,把你过去拥有的东西冲得七零八落,而你需要有重建灾区的勇气和决心。

点一杯咖啡都困难?这是真的。很多初到美国的朋友,可以应付基本学习和写paper,发现日常生活的挑战也需要一点点地去克服。不是不会说咖啡这个单词,而是发现我们不懂点咖啡的习惯。一句“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也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原来这是要回答咖啡是否要加奶糖,而很多纽约的人的回答或许是,“One sugar, one cream!”为什么用量化的语言去回答,没有什么,只是习俗,糖包是一小袋一小袋的,奶是一小盒一小盒的。因此很多人习惯用量化的概念去回答,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a little”。学习英文的旅途就这样寂寞地开始了,默默地记下习俗,我开始在真实的环境中奋勇求生。

像雷达一样吸收信息

像雷达一样永远在吸收信息,这是我的感受和对很多朋友的建议。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只有一刻不停地去吸收、去提问,才能迅速积累我们需要的知识。同学之间在交谈的时候,别以为和自己无关,每一个时刻都无比珍贵。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和几个美国同学在地铁等车,莎拉和外系的安娜互留电话号码,莎拉问她姓什么。安娜回答之后,莎拉说,“Are you in the tribe?” Anna回答,“Yes!”这段对话让我让我非常凌乱,因为tribe在英文里是部落的意思。我无论如何也不知道她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我马上提出了问题,得到了解释,莎拉发现安娜的姓可能是犹太人的姓,所以问安娜:“你也是犹太人吗?”这种随意的谈话里包含了大量的知识。

记得在最开始的一个学期里,我几乎回到了幼年的状态,成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What is Black Panther movement? (什么是美国的黑豹运动?)What is gentrification?(使地区贵族化)、What is zoning rules?(什么是分区规则)What is the food bank?(什么是食物银行?)What is black history month?(什么是黑人历史月?)我几乎不放弃每一个提问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这些知识都是通往真正交流的钥匙。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后面不只是语言,而是深厚的文化。也许每一个问题之后,都需要读好几本书。了解这些文化,才是通往下一个层次沟通的重要一步。

美剧是学习的“塔底”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来美国之前通过看美剧学习英文,在我拿到offer的那一个夏天里,我至少又把以前看过七、八遍的《老友记》重温了三四遍。我坚信,这是在当时环境下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但是来到美国之后,美国的教育确实给与了我极大的震撼。

除了口述历史课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匮乏,我在其他任何选择的课程中都感受到了知识的短板。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课程中,美国同学对于历届大法官的名字如数家珍,课上经常探讨新闻媒体和言论自由的关系以及个人自由言论的边界问题。

在《全球都市化》课程中,我们讨论各国贫民窟的现状以及都市化对个人的影响。在社会学课程中,我们通过阅读讨论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决定的社会学因素,个人失去和得到的量值比。在人权实践课程中,教授给我们讲为什么全世界有193个国家,为什么只有美国和索马里没有通过联合国的儿童保护公约。

坦诚地说,这些课程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而忧虑地说,中国学生为什么上课不太爱发言,是因为我们之前很少接触到这些知识,更别提对这些事情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教育让中国留学生恍然大悟,我们太习惯于站在中国语境里看问题,而没有在世界语境里和别人沟通。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系统的阅读与学习是唯一的方法。

最后我终于明白,美剧只是英语学习里金字塔的塔底,那样的学习,掌握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远远不足以称之为对英语的学习。在英文学习里,阅读和生活体验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美剧最终只是一个美好的补充。

在同一语境里沟通

随着在美国时间的增长,看电视新闻成为了我的习惯。我每天尽量会收看美国的电视新闻。有时候是ABC NEWS,有时候是Night line,有的时候是Good Morning America。如果错过了电视,我一般会找时间在网络上把当天的新闻补上。坐地铁的时候,我从来不愿意浪费时间,而是随手在报箱里拿一份纽约免费小报《AM New York》,得知纽约的新动态。我订阅了《时代》杂志,虽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读完,但是有空的时候都会翻一翻。

我们常年在中国生活,并不了解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也不了解在这个语境下发生的事情。所以通过对新闻收看的日积月累,我们了解了美国社会真实发生的事件,从而了解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并不一定要完全遵从这种价值观,但是如果我们了解美国社会在发生什么,我们在对话中会体现出来,别人知道我们至少和他们处于同一个语境。

美国大选的时候,我经常去奥巴马的助选中心参观,和那里的志愿者交谈。我希望了解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基层选举的运作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甚至交了25美元跟着大巴车挨家挨户的上门游说,去体验整个基层民主的运作过程。我和民主党人交谈,他们谈到奥巴马时眼含热泪,说他们需要健康保险。我和共和党人交谈,他们对奥巴马深恶痛绝,说他是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在学校里,我的同学既有坚定的犹太人,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又有来自巴勒斯坦逃亡者的后代,完全反對以色列。在学校里,最珍贵的时刻是可以和来自两边的同学交谈,他们谈出真实的生活,也增进了你对世界的理解。这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也是英文学习最好的来自生活的资料。你了解了美国人怎么想,才能真正和美国人沟通。

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篇4

----2007年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遭遇了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我县也遭受了特大的洪涝灾害。从6月29日开始,境内淮河、洪河堤防全线告急,洪涝灾害不期而至,农作物淹没,部分民房因雨倒塌。7月10日淮河王家坝水位超保证水位,奉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第十二个年份第十五次开闸蓄洪,阜南蒙洼人民为顾全大局,再一次作出牺牲。全县受灾面积110万亩,成灾面积90万亩,绝收面积62万亩,受灾人口105万人,倒塌房屋2166户5342间,损毁房屋17105间,直接经济损失14.8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8.49亿元。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群,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战,顽强拼搏,奋力开展生产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了生产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今年,安徽省确认我县非行蓄洪区倒房重建任务1920户4056间,我县计划灾区倒房恢复重建2039户4315间,占省下达任务的106%。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击退洪水之后,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迅速转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之中。倒房重建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启动,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11月底灾后倒房重建户已全部搬入新居。高效、积极、稳妥的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灾后的生活和生产稳定有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实现了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受灾群众满意的目标。

全面回顾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民政工作宗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推动倒房重建工作的有效手段

在这次灾后重建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民政宗旨观念,为灾区倒房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县抽调核灾人员克服连续阴雨、高温酷暑天气,头顶烈日、脚踏泥泞,深入乡镇、村庄,深入到现场查看倒房情况,不漏报一户倒房户,不虚报、瞒报一间倒房;在倒房重建的规划选址、土地的调整、房屋的建设、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等等工作中,都留下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县六大班子包保重灾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包保重灾村,全县人民响应号召向灾区人民救灾捐赠献爱心,以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和好评,也有效地掀起了灾后倒房重建热潮。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对灾区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这次灾区倒房重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涌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做法。广大受灾群众对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耳濡目染、深有感触,通过总结、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灾情的严重、干群的团结。党和政府的温暖、先进人物的风范,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引领了更广大的群众,凝聚了更广泛的民心。通过先进典型的引导,工作落后乡镇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缺点,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了倒房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把政策交给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是全面完成灾后倒房重建任务的前提

宣传政策、注重引导是做好灾民思想教育工作,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顺利推进灾民建房的基础。人民群众顾全大局、支持理解是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先决条件。民心大于天,任何时候都以顺民意、聚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灾后建房工作中,我们大力宣传灾民建房的有关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以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把省、市、县文件印成汇编发给基层干部,以有利于基层干部更好地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二是通过召开基层群众座谈会形式宣传政策,让广大群众倍感亲近、亲切,畅所欲言,理解政府,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在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四是印制灾民建房明白纸,在各乡镇的主要街道、路口、村庄进行张贴。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以自主建房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和方针,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群众互助、发动社会捐赠、对口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重建家园。人民群众掌握了政策,顾全大局,支持理解,有力地推动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我县洪河桥镇钐岗村灾民集中连片建房点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实施。在旧房拆除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到房屋拆迁,从建筑材料入场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10天时间,其行动之快是历次拆迁建设少有的。

三、坚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大合唱”的工作格局是顺利完成灾后倒房重建任务的关键

今年灾后倒房恢复重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当天县委、县政府就召集民政、财政、建设、国土、水利、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灾后重建工作,商讨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以对灾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全力做好灾后倒房重建工作。县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灾区群众制定和落实建房规划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建房过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建房进度,及时通报工作情况;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倒房重建县级补助资金,实行专户运行、“一卡式”发放,并切实加强了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管理;建设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征求群众意见,每个集中建房点设计出三套建房方案,供群众参考,确保了建房符合群众的意愿。同时,建设部门切实加强了倒房重建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先后派出4个工作组50多人次到建房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物价工商部门集中开展了3次灾区物价大检查统一行动,依法打击和处理5起参与囤积积存、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保证了建筑市场、建材价格合理稳定;监察、审计部门随时对重建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正是因为有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技术指导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建房质量和建房资金的使用关口把握严格,保证了建房规划合理,保证了建房质量标准过关,保证了建房资金的使用安全,保证了灾区倒房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四、坚持严格督查、严明纪律,构建严密的责任追究体系,是有序开展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的保障

督查是各项工作决策部署的“推进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警器”,促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器”,我们根据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进程,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督查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一是抓重点督查。灾区倒房重建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前期重点督查灾民倒房的基数核实,在核实工作中我们把督查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确保了核实的数据准确无误;中期重点督查倒房重建的工作进度和建房质量;后期重点督查资金的拨付和验收入住。二是结合实际抓督查。结合倒房重建的实际,对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决策的落实情况,随时开展督查,反复进行督查。在督查中,即考虑到基层的实际工作情况、进度和困难,又考虑上级的要求,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督查。三是深入一线抓督查。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落实的主体主要是乡村两级。督查人员深入到基层和一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敏感、最关键、最容易出问题的部位上,现场抓落实,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掌握“火候”抓督查。抓好督查情况的反馈,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特别是政策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五是严格执纪抓督查。对发现的问题,敢督敢查,真督真查,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触及矛盾,令出督随、掷地有声,真正做到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六是严格按责任追究制抓督查。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按照层层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分清责任,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由于督查到位,纪律严明,构建严密的责任追究体系,杜绝了灾区倒房重建工作中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无一人受到党政纪处理,这在历年来生产救灾工作中都是少见的。

通过这次灾后倒房恢复重建,如何建立新的党群、干群关系,认真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核心职责,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变作风、改善关系,是值得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认真思考真正意义所在。

一是站在民心工程的高度考虑问题。应该说,今年灾后重建是牵动全县精力、财力最大,人力最多的一项大工程,而其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同时更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因此,我们县把灾后倒房恢复重建作为“两大工程”来抓。一方面,作为为民解困的建设工程来抓。在今年省下达我县灾区倒房重建工作任务后,县委、县政府及时与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签订了《2007年灾区倒房重建工作责任书》,这对于灾后重建工作任务的明确、责任的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首要的是确保灾民有房住,不折不扣地完成灾区倒房重建任务,进而把灾区倒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作为凝聚民心的德政工程来抓。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了广大受灾群众对党和政府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也体会到了广大群众的朴素情怀。正是这样的朴素情怀,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带给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为民办实事的莫大动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一良好局面,并在这一基础上有所作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摒弃一切只为考核过关、只为落实责任、任务的观点,真正把灾后倒房恢复重建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作为新时期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委、政府形象的良好机遇来把握,通过推进灾后倒房恢复重建,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秉着凝聚民心的愿望扩大成果。我们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已收获到了广大群众依靠和信任党委、政府的民心,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依靠这一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工作成果。要充分抓住机遇,进一步开展适当的干群活动。当前,全县灾区倒房重建已全面完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当的活动,如在灾民集中安置点举办一些简朴的乔迁新居仪式,组织驻村干部于受灾群众乔迁之日上门贺喜等活动。这些活动坚持做到从简从俭,有利于促进工作和密切关系。一方面,农村有着喜庆吉祥的传统习俗,乡镇党委、政府上门贺喜不仅会受到群众欢迎,也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统一的乔迁仪式,有利于促使新建住房全面完工、建房户早日入住,间接地推动了灾后重建进度。要充分挖掘典型,进一步做好适度的总结宣传。在这次灾后重建工作中,全县涌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也有许多典型作法,广大受灾群众对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耳濡目染、深有感触,但对外村、外乡镇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并没有很深的体会,有的甚至没有了解,因此,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宣传、推介,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灾情的严重、干群的团结,特别是党和政府的温暖、先进人物的风范,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受到鼓舞、受到教育,以引领更广大的群众,凝聚更广泛的民心。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篇5

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1月9日,我县召开了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近两个月来,在创建委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积极配合,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面,我就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目前,我县制定下发了《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实施方案》、《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2012年目标任务分解表》、编制了《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城乡住房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旅游业民展、生态居恢复重建、交通设施建设、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神家园重建和土地利用12个专项规划。完善了8项配套制度,共同构筑了加快创建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住房重建情况

1.新农村“1+10” 工程。全县2011年“1+10”工程新建农房1250户(含风貌打造)、入住1132户。2012年计划建设新农村综合体1个,安置110户,规划新村(聚居点)10个,共安置470余户。目前,已完成宝泉塔综合体及长田乡白鹤寺、新宁镇桥亭等4个新村聚居点规划,正加快启动建设,其它6个新村聚居点正在编制规划中;普安金山新农村综合体民居建设及风貌打造完成80%以上,即将启动综合体大楼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普安镇东岳、塘湾、杨柳湾,讲治镇镇龙寺,任市镇万年庙、观音阁,长田乡长田、岩门子,新宁镇明月坝,宝石乡马驿沟10个新村(聚居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加紧完善基础设施和风貌打造。

2.农村危房改造。今年计划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1585户。已于2012年2月15日组织全县各乡镇业务人员进行了D级危房资料收集、危房鉴定和资料上网录入等知识培训,并下达了各乡镇2012年D级危房改造任务。现各乡镇正在收集资料,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基础设施重建情况

1.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区内农村社区住宅点规划已完成选址定点、地形测绘和规划设计,正在编制;江都花园东侧36米道路工程已完成路沿石安装、道理基础及人行道50%的硬化;峨城大道安置房以东36米规划道路已完成10%的基础填方;峨城大道二期建设工程正在招标;县国土开发片区道路改造及管网工程正在招标。城区永安路道路改造及管网工程正在招标;龙池街道路改造工程正在招标。

2.交通运输设施。省道S202线县城段外迁工程正在勘测设计招标 ;县内通村公路建设项目(80公里),完成进度22%;县内农村断头路建设(29.5公里),完成工程量12%;位于永兴镇、广福镇等五座桥梁新建工程、东城客运站、10公里安保工程目前已纳入规划。

3.医疗设施。实施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改建工程,总投资2950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年底完工;实施县第二人民医院整体迁建,总投资350万元,其中,门诊楼主体建设即将完工,总投资19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年底建成;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为新建30个村卫生室,共计120万元,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4.教育文化设施。计划完成10所中、小学新(改)建任务,目前有6个项目已开工,其余的均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今年1月已完成数字电影院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完成2个乡镇综合文化的设施设备配备工作。

5.市场服务基础设施。

计划总投资19265万元,完成1个批发市场、4个农贸市场、3个超市(商场)、2个配送中心、3个定点屠宰场、3个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和3个粮油储备库。目前,已有5个项目开工:开江县报废废汽车回收站及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已投资700万元,2012年1月开工;淙城百货——已投资1800万元,完成部分改造工程并已投入营运;盛美百货——已投资3000万元,完成部分改造工程并已投入营运;双河口农贸市场——已投资600万元,已开工;甘棠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已投资35万元,正在进行基础建设。

6.水利基础设施。已规划新宁河防洪工程4.3公里河道的河道治理,目前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完成易家沟、石堰口、高坪3座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和9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回龙镇、天师镇、灵岩乡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启动。

(三)产业重建进展情况

1.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规划长岭——沙坝——新太银杏产业带,计划发展1.2万亩。全年计划完成2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钢架大棚蔬菜1550余亩(其中普安850亩、新街300亩、长岭400亩),完成任务的45.8%;现已落实莲藕等水生蔬菜计划种植面积4000亩,待排种季节到时及时抢种;茄果类、瓜菜类等其他蔬菜计划播面6500亩,目前正在育苗。

2.工业产业建设进展情况。目前已完成君达纸品厂二期工程、年产2000万套汽车饰品生产线、鑫威橡塑制品生产线、1000万只水禽分割与加工生产线和年产3500吨特色豆制品的加工厂厂房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3.旅游产业建设进展情况。已启动金山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和飞云温泉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金山寺旅游厕所和游客中心设计方案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基础设施损毁修复工程已启动实施;飞云温泉四星级酒店外装正在进行,内装修正在设计;明月湖大坝整治正在实施,揽月亭步游道修复工程已启动实施;冠子山旅游规划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4.林业产业建设进展情况

已完成0.6万亩营建油橄榄基地作业设计,报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待批复实施;已新建银杏基地1.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83%。同时,已育银杏种子5万公斤,新建银杏种苗基地650亩,已完成对新造银杏用材林0.1万亩打窝工作。为全面完成银杏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新建油桐基地0.1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9.1%。

(四)生态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1.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已实施沙坝场乡场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堰塘煤矿综合治理工程、永兴镇卫生院医疗废水治理工程、生猪繁育场养殖废水治理工程;完成永兴镇、普安镇、天师镇、靖安乡等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修复工程和宝石乡连片村、梅家乡云龙桥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规划编制,已启动前期工作,预计年底完成清理工作;县第二人民医院污水处理项目投资50万元,现已完成招投标,已进入开工建设。

2.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点244个。目前,新宁镇的监测摸底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共测量561户,其中还地自建420户,货币安置141户,现正规划设计、选址。普安镇、回龙镇、骑龙乡与普安镇东岳村、新场村、仙耳岩村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点项目:报名登记596户,东岳村报名的有261户,已测量216户,其中换地自建的有123户,货币安置的有93户。仙耳岩村大约270—280户,已测量140户。新宁镇、普安镇与长田乡长田村、白鹤寺村、庙子岭村、岩门子村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已丈量730户,签订协议的住户有320户,其中货币安置96户(已拆除30余户),岩门子点已对拆旧建新户落实建新位置,有20户已开始下基脚。庙子岭、白鹤寺点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工作,待审定后落实。

3.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生态效益补偿96621亩,对30801亩国有林进行管护;实施退耕还林专项成果建设: 补植补造退耕还林1.2万亩,已完成100%。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房重建问题。根据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住房重建工作进度仍需加快。全县10个新村聚居点及有???

二资金紧缺问题。根据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全县共规划项目

概算总投资亿

元扣减上级到位专项资金

元,县级投入和农民投入缺口就达

元左右。当前,各地未出台相关财税优惠的具体意见,加之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的作用释放较慢,资金的整合难度大,创建工作资金紧缺问题突出。

三是建设用地问题。部分新村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一致,土地调整特别是跨村土地调整难度较大且征用成本高。个别地区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地质灾害治理及避让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灾后重建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缺口大。

四是产业发展问题。部分受灾乡镇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滞后,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小;各乡镇普遍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少且整体素质不高,给现在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难度。部分规划农产品特色不突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的推广力度不大,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五是工作保障问题。少数地方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市县精神结合实际出台有关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存在敷衍的现象,填报创建工作主要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存在数据不合理,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未将创建工作旬报制、定期督导制、预决算制等制度落实。少数地方宣传发动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没形成工作合力;没有发挥群众主导作用,部分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三、下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一)要强化责任领导。各地部门要定期深入所联系乡镇,实地指导灾后重建各项重点工作,并搞好跟踪问效;要加强创建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充实工作人员;要组织精兵强将抓好此项工作,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落实责任人具体抓;要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安排到具体的工作和项目上,按质按量全面完成。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做深做实重建项目的可研、环评、招投标等工作,保证各项目按规定时间如期实施。一是抓紧开工重建项目。各地各部门即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按县委、县政府的各项规划,积极完善创建工作各项规划,并及时向上做好衔接汇报。各责任部门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抢工期、赶进度;同时,大力发扬“5+2”、“白+黑”精神,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每天有进展、旬月有变化、季度有突破;二是要加快推进产业重建。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必须一开始就要考虑主导产业培育问题,要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路子,走“种-养-加”立体发展、“一二三产业”配套协作的路子,综合考虑配套产业,确保农民“住得进、稳得住、能发展”;三是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要把灾后重建、农田水利、交通建设、扶贫开发、饮水安全、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灾后重建乡镇。

(三)要做到科学规划凸显特色。坚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搞好地质测绘和地灾评估,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房屋重建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行洪道和泄洪区。要立足我县实际,进行合理规划,既要突出平原、水乡、红色、民俗、恐龙、生态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又要适时注入橄榄、银杏、麻鸭、白鹅、五金、温泉等特色产业元素,针对平坝、丘陵、山区不同地形特征,依山就势,显山露水,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形成地域特色。

(四)加强学习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一是增强各地新村建设、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加强道路、管网、医疗、文体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新村聚居点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创建指导工作,相关部门派业务人员多多深入基层加强指导,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多开展调研活动,破解创建工作中的难题,适时组织干群到周边地区学习参观,切实增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要多方协调迎难而上。面对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两化”互动发展、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中蕴含着诸多优惠政策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切实加大向国家、省、市级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土地指标、项目建设。创建示范区工作涉及范围广,建设规模大,资金需求大,工作要求高,而且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借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凝聚共识,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果敢行动,以共克时艰的精神和创新创造创一流的气概,在巴山平原书写灾后重建的华章,以一流业绩造福全县人民。

(五)进一步加大工作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是关键,筹措是难点。要强化“政府+市场”模式,采取多元筹资,着力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匮乏难题。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编制申报项目,加强对上的沟通衔接,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要全力节流增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减少会议、培训、招待费用。要大力创新融资,积极争取扩大银行信贷投资,同时,放宽社会投资领域,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六)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要根据任务目标安排和具体时间节点,逐项、逐个进行督查,定期通报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相关制度,抓好正反面典型的宣传教育;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不负责、不作为,失职渎职、行动迟缓,讲条件、打折扣,执行走样、落实不力的,坚决严肃处理,对弄虚作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挪用、贪污重建资金和物资的,要从快从严从重查处。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篇6

[2008-09-02]近日,中电联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总站编制完成并正式颁布《地震灾区电力设施恢复重建费用计算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是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遵照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以规范地震灾区电力设施恢复重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相关费用计算标准。

该《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供稿

地震灾区电力设施恢复重建费用计算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地震灾区电力恢复重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工程建设费用计算标准,遵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依据《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水电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标准》和《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电力恢复重建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根据地震灾害对电力设施造成的破坏程度,电力设施恢复重建工程主要分为三类:灾后抢修恢复供电工程(以下简称“抢修工程”)、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

三、本办法中所称的抢修工程指在地震受损环境尚未恢复,交通条件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电力设施受损部分予以修复或更换并使之恢复功能的工程;原址重建工程是指电力设施遭受地震破坏无法修复,需拆除并在原址范围内重新建设的工程;规划重建工程是指电力设施所在地区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异地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的电力设施工程。

四、本办法中所称的地震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省的成都市、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雅安市、乐山市、眉山市、达州市、巴中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陇南、天水地区,陕西省的宝鸡市、安康市和汉中市。

五、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以上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计划的电网工程和水电工程。其他电力设施的恢复重建可参考执行。

六、在本办法之外确有必要增列新的项目和费用时,必须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及当地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经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确认后方可计列。

第二章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费用计算规则

一、费用项目的设置和计算规则应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执行,费用计算标准除本规定第三、四章规定者外一律不做调整。

二、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按照本地区2008年版《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执行。材料市场价格按照实际合同购置价格计算,超出部分只计取税金,汇总计入编制年价差。

三、安装材机费调整根据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颁布的电定总造[2007]14号文规定的原则和各省电力建设定额站测定的材机调整系数执行,调整金额只计取税金,汇总计入编制年价差。

四、建筑材料价差调整应根据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电定总造[2007]14号文规定的原则,按照实际采购价格计算,调整金额只计取税金,汇总计入编制年价差。

第三章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定额套用规则

一、编制可行性研究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时,定额执行2006版《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定额套用执行2006版《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抢修工程执行2006版《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

二、抢修工程,套用定额时按照以下原则调整。

人工费=定额人工费×2.5 机械费=定额机械台班费×2.0 消耗性材料费不作调整。

基础补强措施费按实计算。

三、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套用定额时定额基价均不作调整,但应按照以下原则计列施工降效费。

(一)原址重建工程

施工降效费=定额人工费×2.0

(二)规划重建工程

1、送电线路工程施工降效费=定额人工费×1.5

2、变电站工程不计施工降效费。

(三)施工降效费不计入取费基数,只计取税金,然后汇总计入编制年价差。

第四章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取费项目计算规则

一、建筑安装工程取费

(一)措施费

1、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

2、夜间施工增加费

对于抢修工程,考虑到抢修工期要求,送变电工程均计列该费用。对于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计算。

3、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

4、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

站址平均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和送电线路经过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的工程均予以计取,计算标准执行《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费率。

5、临时设施费

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算,考虑到灾区条件限制,费率按照规定费率乘以(1+增加系数)计算。

500kV工程临时设施费增加系数:0.8。220kV及以下工程临时设施费增加系数:1.2。

6、施工机构转移费

(1)抢修工程

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算,其中费率调整如下:

施工机构调遣费费率=规定费率×(1+增加系数)

施工机构调遣费增加系数表

抢修路程增加系数

地市局内部县区局之间0 地市局之间0.5 省际之间(或相邻省份)1.0 大区之间1.5

考虑到抢修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机构转移费项目下增加施工机具抢运补助费用,标准如下:

500kV工程按直接工程费中人工费的5%计列;

220kV及以下工程按直接工程费中人工费的3%计列。

(2)原址重建工程

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另考虑到原址重建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机构转移费项目下增加施工机具抢运补助费用,计算标准同上。

(3)规划重建工程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补助费

(1)抢修工程,按照规定费率乘以1.5系数计算。

(2)原址重建和恢复重建工程,按照规定费率计算,不调整。

(二)间接费

1、规费

按照规定计取,不调整。其中,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按照规定费率乘以1.5系数计算。

2、企业管理费

(1)抢修工程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另外,考虑到抢修工程的特殊性,在企业管理费项目下增加以下两项费用:

卫生防疫费用,计算标准按照人工费的5%计取;

抢修人工补助费,计算标准按照定额总工日进行补差计算,补差标准为每工日100元。

(2)原址重建工程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另考虑到灾后原址重建工程的卫生防疫要求,在企业管理费项目下增加卫生防疫费用,计算标准:按照人工费的5%计取。3)规划重建工程

按照规定费率计取,不调整。

(三)利润:不计取。

(四)税金:按当地规定的计算标准计列。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规定,施工企业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的,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可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二、设备费及设备材料运杂费

1、设备价格按照供货合同价格(或协议价格)计算,捐赠设备的设备价格按照当年信息价格取定,按照其供货方式计算运杂费后再予以扣除。

2、设备材料由施工企业采购供应的,其运杂费应根据《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和《电力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相关规定,按照实际运输里程计算。

3、由项目法人单位供应设备、材料并供货到现场的,施工企业只计取卸车费和保管费,材料的卸车费和保管费按材料预算价格的2%计取,设备卸车费和保管费按设备费的0.7%计取。

4、项目法人单位提供设备、材料,由施工单位组织运输的,运杂费按照实际运输里程计算。

三、其他费用

(一)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

1、土地征用费、施工场地租用费、迁移补偿费、送电线路走廊赔偿费均按照规定计算。通信设施防送电线路干扰措施费不计。

2、现场拆除清理费参照相关规定标准乘降效系数计算。

变电工程拆除清理降效系数:抢修为2.0,原址重建为1.5,规划重建工程为1.0。

送电线路工程拆除清理降效系数:峻岭3.0、高山2.0、山地1.5、丘陵1.0。

3、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规定,各地应减免涉及土地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项目建设管理费

1、抢修工程

项目建设管理费项下各费用均不计列。只计列抗震救灾组织协调工作费,计算标准按照(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的3%计算。

2、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

各项费用均按照规定费率计算。

(三)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

1、抢修工程

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项下各费用均不计取。

如果设备、设施受损严重,抢修工程需要勘察设计单位配合的,可按以下方式计取勘察设计费。

(1)不需要重新出图的,勘察设计费按照(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的8%计取。

(2)需要重新出图的,勘察设计费按照(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的15%计取。

2、原址重建工程

(1)项目前期工作费:不计取。

(2)知识产权转让与研究试验费:不计取。

(3)勘察设计费: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标准的50%计取。

(4)设计文件评审费

按照规定费用标准的50%计取。

(5)项目后评价费:不计取。

(6)工程建设监督检测费:按照规定标准计取。

(7)电力建设标准编制管理费:不计取。

(8)电力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不计取。

3、规划重建工程

除以下规定费用项目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项下其他各费用均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的规定执行。

(1)勘察设计费: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标准的70%计取。

(2)设计文件评审费:按照规定费用标准的70%计取。

(3)工程建设监督检测费:按照规定标准计取。

(4)电力建设标准编制管理费:不计取。

(5)电力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不计取。

(四)分系统调试及整套启动试运费

均按照规定标准计取。

(五)生产准备费

1、抢修工程:不计取。

2、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

均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取。

(六)大件运输措施费

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执行。

(七)基本预备费

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执行。

四、动态费用

1、抢修工程:不计取。

2、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

均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取。根据政府规定给予贷款贴息的,应按照实际发生额计算。

五、为保证电力设施恢复重建工程施工用电,需要购置应急发电设备时,其费用计入设备购置费。

六、对于抢修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临时工程中单独计列应急通信保障措施项目,相关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列。

第五章10kV及以下工程费用计算规则

一、10kV及以下电力设施恢复重建工程费用计算的基本规则,按照当地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其配套取费标准和价格水平调整系数执行。

二、设备、材料价格水平的取定和设备、材料运杂费的计算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三、鉴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特点,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调整套用定额。

(一)抢修工程

人工费=定额人工费×2.5 机械费=定额机械台班费×2.0 消耗性材料费不作调整。

基础补强措施费按实计算。

(二)原址重建工程和规划重建工程,套用定额时定额基价均不作调整,但应按照以下原则计算施工降效费。施工降效费除计取税金外,不计入其他任何取费基数

1、原址重建工程

施工降效费=定额人工费×2.0

2、规划重建工程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降效费=定额人工费×1.5 配电站、开关站工程不计施工降效费。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取费按照当地规定的取费标准执行,当地没有规定的,按照《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和本办法第四章的规定执行。

五、其他费用的各项取费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相关规定标准执行,但不计取以下费用:项目前期工作费、知识产权转让与研究试验费、设计文件评审费、项目后评价费、电力建设标准编制管理费、电力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生产准备费和大件运输措施费。

六、动态费用中不计取价差预备费。

第六章水电工程费用计算规则

一、水电设施恢复重建工程的费用项目的设置和计算规则应按照2007年版《水电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标准》和《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二、编制可行性研究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时,定额执行现行的水电工程概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定额执行现行的水电工程预算定额。

抢修工程执行现行的水电工程预算定额。不足部分执行当地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三、对于抢修工程和原址重建工程,定额及取费调整参照本办法第三、四章规定的原则执行。

四、对于规划重建工程,编制概预算时均按照现行规定执行,不作调整。

第七章附则

一、本办法由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 篇7

一、灾区战略性重建的涵义与要求

1.灾区重建的三种思路

(1) 安辑论。[2]

自古以来, 中国就是全球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每遇灾荒, 为了生存, 大批灾民被迫背井离乡, 沦为“流民”。“流民”现象导致“农耕废弃”, 灾区经济凋敝, 灾民生活困苦, 而且“流民”往往是引发暴动、起义的主体力量。因此,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安辑”思想, 即政府和社会采取各种办法动员“流民”回乡, 重建家园, 去除流弊。“安辑”的思路是约束灾民外流, 依靠灾民自力更生, 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由于灾民能力有限, 在缺少外部资源支持的情况下, 安辑论鲜有成功范例。

(2) 恢复性重建。

灾之所以成“害 ”, 即在于它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权利的无情剥夺, 对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破坏。因此, 谈及灾后重建, 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恢复灾前既有的秩序, 恢复灾区人们曾经有过的生产和生活。“生产达到灾前水平”、“人们的生活达到灾前水平”, 也成为了评价减灾成败的标准。从经验上看, 恢复性重建应该是当代灾后重建的主流思路。然而, 同样从经验上来看, 现在灾区, 绝大部分就是曾经恢复性重建过的灾区, 甚至恢复性重建未及完成, 又沦为灾区, 如上述映秀镇的重建。一句话, 恢复性重建, 容易陷入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悲剧性循环之中。

(3) 战略性重建。

所谓战略性重建, 是一种不同于恢复性重建的新思路, 战略性重建不是简单的还原式的复兴, 而是以灾害为契机, 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 使灾区获得一次再创造机会。战略性重建, 不是“复印机”, 而是“凤凰涅般木”式的再创造。

“不死鸟计划”堪称灾区战略性重建的典范。1995年1月17日, 日本坂神地区发生7.2级地震, 死亡5466人, 3万多人受伤, 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受灾人口达到140余万, 被毁房屋超过10万栋。据日本官方称, 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超过960亿美元。地震之后, 兵库县开始了长达10年的重建工程——“不死鸟计划”。“不死鸟计划”指出:“震灾后的复兴不仅要让兵库县恢复到震灾前的状态, 而且要着眼于全力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课题, 同时创造未来”。该计划将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分为4个阶段——“应急对应期”、“复旧期”、“复兴前期”、“复兴后期”。第一阶段为避难所时期, 主要任务是生命救助、提供避难所、收集灾害信息等。第二阶段为临时住宅期, 其主要任务包括临时住宅的建设和入住、地震复兴基金的创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工场和紧急贷款等。第三阶段为固定住宅迁移期, 任务包括灾害复兴住宅的大量供给、生活复兴资金借贷、心灵创伤医治等。第四阶段为复兴后期, 主要设置了“人与防灾未来中心”、“世界性防灾基地”, 在正常生活恢复的基础上, 总结地震的经验教训, 为建设一个能够更加安心生活的都市持续努力。[3]

2.战略性重建的要求

战略性重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恢复性重建的思路, 它目标长远、着眼全局, 强调灾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相对于恢复性重建, 战略性重建有以下一些要求。

(1) 前瞻性。

战略性重建要求目光长远, 把握灾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 将灾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科学地设定灾区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 云南丽江震后重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1996年, 云南丽江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震灾之后, 丽江利用重建的机会, 对古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对与古建筑不协调的其它建筑, 或拆迁或改造, 从而极大提升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1997年,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丽江由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 迅速演变为蜚声全球的旅游胜地。

(2) 预防性。

灾区重建的目标之一, 是预防灾害的再次发生。灾害的发生, 是学习减灾、提升减灾意识与能力的宝贵机会。灾害发生, 意味着社会结构中潜在风险的暴露, 人们可以借此认识风险, 学会管理风险, 把社会风险降到最小, 从而预防灾害的发生。

(3) 全局性。

灾害对灾区的破坏是全方位的。与之对应, 灾区重建也应当是全局性的。战略性重建要有全局观念。灾区战略性重建, 应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以乡村重建为例, 硬件方面, 包括住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重建;软件方面, 包括灾区灾害风险的全面调查评估, 乡村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警机制和制度建设、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等。上述的映秀镇二次遭灾, 其教训之一就是重建缺乏全局性, 将重建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住房重建等显而易见的项目上, 而对地震之后的泥石流、汛期的洪水等现实风险缺乏起码的评估和预防措施。[1]

(4) 整合性。

“政治现代性的来源是城市, 政治安定性的来源是农村”。[4]灾区重建的根本目标是提升灾区居民的福利, 促进灾区的长治久安。政府、市场、乡村社会以及城市社会, 都是灾区乡村重建的利益关系人, 都是灾区乡村重建的依靠力量。尤其是灾区的干部和居民, 他们是灾区重建的主要受益者和主体性力量。因此, 灾区重建要求尊重灾区居民的意愿, 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社会合力, 提高重建的效率与效益。

(5) 规划性。

灾区重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要在时间、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综合的灾区重建任务, 必须倚重规划。灾区重建, 规划先行。科学、周密的重建规划, 为灾区重建项目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控制表”, 确保各项重建行动有条不紊的迈向预设的战略目标。“不死鸟计划”耗时近10年之久, 所费近10万亿日元之巨。日本是个非常重视效率的国家, 但他们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却是有条不紊的, 并没有为了效率而忽略长远的规划和安排。[5]

二、基于战略性重建新思路的灾区乡村重建

1.灾区乡村战略性重建的动态过程

这是关于“如何重建”的问题, 即灾区战略性重建是如何从方案构想变为现实的。战略性重建绝不是一个“拍脑袋”决策的过程, 而是理性决策——协调行动的过程, 遵循科学民主精神。灾区战略性重建包括重建信息收集、重建方案拟定、重建方案决策、重建方案执行和监控与问责等五个环节, 其中监控与问责贯穿于灾区重建的全过程。

(1) 灾区重建信息的全面收集。

灾区重建, 规划先行。规划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准确、及时和完备的信息支持。为此, 灾区政府应当组织各级各类规划人员, 深入灾区, 爬山涉水, 走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勘测地质地貌, 标定灾害源, 排查灾害隐患;进村入户, 切身感受当地的资源特色、文化底蕴;入乡随俗, 深入倾听, 了解灾区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迫切需要。通过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 形成严密科学的研究报告, 为重建规划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撑。

(2) 重建方案的拟定。

灾区乡村重建, 涉及国家与农民、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眼前与长远等多种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因此, 各方利益的综合与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拟定战略性重建方案, 必须遵循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为了保障各种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在重建方案的拟定过程中, 应当开展多种形式意见征询活动:既要有现场的直接交流, 也要有书面的意见征询;既要有针对具体问题的非正式恳谈, 也要有会议表决形式的正式讨论;既要重视普通群众的意见, 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审查;既要服从上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 也要吸纳当地基层政府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 充分满足方案拟定的民主性、多样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要求, 最终提高方案拟定的质量。

(3) 灾区重建方案的决策。

这是灾区重建的关键环节。决策是一次性的, 一旦失误, 满盘皆输!为保证决策质量, 战略性重建应当贯彻多方案原则、方案公示与优选原则和民主决议原则, 鼓励灾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方案评议过程, 多提合理化建议。

(4) 重建方案的执行。

重建方案的执行, 意味着重建方案正从纸面的规划变成物质的现实。执行过程, 牵涉面广, 情况复杂多变, 必须加强监控。

(5) 灾区重建过程的监控与问责。

一般意义上的监控主要集中于执行环节, 其目的是避免实际的行动偏离了预设目标。战略性重建则强调全程监控和全面监控。全程监控, 不仅包括对信息收集、方案拟定、方案决策、方案执行等环节的监控, 也包括对监控本身的监控。全面监控, 不仅重视体制内的专门机关的监控, 还强调发挥媒体、舆论和公民等社会监督形式的作用。问责是监督的必然后果和制度保证。通过监控, 一旦发现重建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 必须问责, 从而保障重建过程的效率、效益和公平。

2.灾区乡村战略性重建的具体内容

这是关于“重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灾区重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房屋重建和产业重建等显性的物质层面, 当然, 这些是不可或缺的, 但战略性重建则立足长远, 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1) 重建灾区居民的灾患意识、主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 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文化, 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新中国建立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人民的主体精神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在20世纪50至70年代,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先后完成了以红旗渠、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黄河、海河、淮河、荆江治理为代表的一系列巨型水利工程, 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经济社会长期的稳定发展, 对物质财富增长的极致迷恋, 逐渐淡去了人们的灾患意识, 消解了人们的主体精神和合作能力。一方面, 掠夺性的经济开发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另一方面, 既有的减灾设施或遭毁弃, 或带病运行……。2009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受灾, 死亡和失踪1528人, 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 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6]可见, 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必须重建灾区居民的灾患意识、主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提高减灾效益。

①灾患意识的重建。

灾变不可避免, 但灾害可以避免, 损失可以减轻。减灾效果, 不仅取决于灾害的程度, 更取决于政府和居民的灾患意识、备灾程度和减灾能力。其中, 公民的灾患意识是基础, 是关键。灾患意识的重建, 在于牢记灾害的残暴, 更在于日常持久的宣传、教育和演练。

②主体精神的重建。

灾区干部群众是防灾减灾的主体。防灾减灾成败之关键, 在于群防群治, 在于灾区干部群众主人翁精神的发挥。乡村布局分散,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薄弱, 外援来之不易, 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 自救互救, 切不可形成“等靠要”等消极依赖思想。

③合作能力的重建。

灾害面前, 个人力量是渺小的。防灾减灾, 依赖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团结。当前的农业家庭承包制, 在实质上仍然是小农经济, 相对于人民公社制度, 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乡村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灾区重建, 依赖于灾区干部群众的团结与合作, 对灾区干部群众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应当利用灾区重建的机会, 重建灾区乡村干部群众的合作能力。

(2) 灾害应急预案的重建。

灾害应急预案, 是指人们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合本地、本部门的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 针对各种可能的灾害类型, 预先制定的一套能迅速、有效、有序地应对各种灾害的行动计划。灾害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灾害的发生, 意味着先前制定的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有待完善。未雨绸缪。灾害过后, 应当充分吸取防灾减灾过程中的教训, 总结新经验, 形成新认识, 重建或更新灾害应急预案。

(3) 村镇重建。

村镇重建, 当然要重建房舍, 但是, 村镇重建不等于房屋重建。乡村战略性重建, 应在总结灾害教训的基础上, 对村镇布局和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

①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灾害源的勘测标定。

远离灾害源, 避免重复遭灾, 这是灾区乡村重建的首要原则。借助于乡村重建的机会, 一要对乡村区域的灾害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勘测与排查;二要对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源进行精确地标定与监测;三要重新布局村镇建筑设施, 使之尽量远离各种灾害源。

②疏散空间预留、逃生路线设定和避难场所建设。

居住、生产、生活, 这些都是乡村的基本功能。然而, 严重的灾害现实却证明, 应当重新规划村镇功能。不仅要重视村镇既有的居住、生产、生活等基本功能, 也要重视村镇应有的安全功能和生态功能。村镇重建要注意预留疏散空间, 预先设定多条逃生路线, 建设避难场所。实际上, 许多传统乡村建筑, 比如徽州民居, 其特征之一就是建筑群被“风火墙”、“三尺巷”所分割, 被“风水林”、“风水塘”所包围, 形成镶嵌于自然生态基底中的“星点状”人居空间。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与安全功能有机融合的图景, 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秩序。又如, 1993年, 日本修改《城市公园实施令》, 将公园提到“紧急救灾对策所需要的设施”的高度, 第一次将发生灾害时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城市公园称为“防灾公园”。[7]

(4) 基础设施重建。

灾区重建中, 基础设施尤为重要。一方面,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交通不便、用电难、灌溉难、人畜饮水难仍然是农村贫困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 基础设施既是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严重依赖的物质基础, 又是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严重破坏的对象。因此, 灾区乡村战略性重建, 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着眼于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筹, 重点增加对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项目的投入, 着力解决运输难、行路难、灌溉难、人畜饮水难、发展难等现实问题。

(5) 以生态农业为目标, 重建乡村主导产业。

近些年来, 各种灾害发作频繁, 究其原因, 可谓是“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一方面, 由于过度开发, 山林毁坏、土壤流失、草地沙化、江河淤积;另一方面, 由于减灾设施投入不足, 陂塘失修, 沟渠壅堵。于是, 洪水、干旱、泥石流等灾害肆虐逞威。因此, 保护生态, 发展生态农业, 是乡村减灾的根本性手段之一, 也是乡村重建的内容与目标。灾区乡村应当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 摆脱传统生产习惯的束缚, 发展生态农业。例如, 四川绵竹山区林果业资源丰富, 梨、枇杷、猕猴桃等水果长势好, 品种多样。震灾过后, 绵竹山区产业重建就以生态农业为主, 在产业布局上, 规划发展了园林经济、果园经济、庭院经济为主题的七大生态产业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绵竹山区还规划了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基地, 包括九龙高效农业示范园、遵道生态农业园、山货物资集散中心、果品会展交易中心、玫瑰花卉及香水博览交易中心, 以便形成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8]

参考文献

(1) 杨勤, 王迪, 朱光荣, 杨攀, 李立平, 束水归槽.誓卫映秀——四川全力抗击“8.14”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实[N].中国水利报, 2010-08-23.

(2) 曾国安.灾害保障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

(3) 王国培.“不死鸟计划”重建日本阪神[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17) .

(4)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 1989.

(5) 肖晋, 肖勇等.我国坟川地震灾后重建和科学规划研究[J].四川改革, 2008, (07) .

(6)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2009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J].中国减灾, 2010, (01) .

(7) 鲁小军, 李建华等.小城镇灾后重建规划的四点思考——以绵竹市汉旺镇总体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研究, 2010, (05) .

灾区重建“绿色长征”在行动 篇8

地震所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它不仅使数万人顷刻间失去生命,更在一夕之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随着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灾民们的基本生活逐步得到满足,很多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乐观地期待家园的重建,憧憬着未来。

“对四川的未来来说,现在是至关重要的时刻,” 美國新一代研究院的总裁范婉珍说,“未来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工作和更多的行动来重建四川,帮助当地的人们重拾信心和安全感,而这也会给我们的下一代带来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6月,在地震的救援工作进入尾声,重建正在酝酿的时候,“绿色长征”的考察团便抵达灾区。在两个星期对灾区的调查和走访中,“绿色长征”的志愿者们参与运送受灾群众急需的物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活动,以帮助灾区儿童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记录地震的生还者如何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从七月中旬开始, 一支由“绿色长征” 队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还将进驻灾区,并着手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当地社会形态和生态环境的重建工作。

“绿色长征”的承办单位——“中国绿色学生网”的牛可佳说:“这个夏天开展的活动仅仅是个开始,我们重视的是灾区的长期恢复性建设,希望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当地灾区的重建工作中来。”

这个夏天过去之后,“绿色长征”的志愿者们还将组织参与学校的重建, 改善当地环境,普及公共卫生教育,以及开展地震生还者的伙伴互助活动。

“绿色长征”的四川路线命名为“国宝家园”,由尚德电力赞助支持。尚德电力是一家以开发太阳能电力为主,同时又很重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知名企业。去年,尚德电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还荣获了“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绿色长征活动不仅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生活,而且关注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这非常符合我们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我们非常支持他们。”尚德代表说。

一位参加过去年“绿色长征”活动的学生代表说:“国宝家园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甘当绿色先锋,为大自然的美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绿色精神遍撒祖国大地,我们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出境旅游领队实务试卷下一篇:办公室管理员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