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人民教师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格的人民教师(共11篇)

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1

有这样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喻的出神入化,可见教师这一职业对人类人格的塑造是何等的重要,我也带着这个沉重而艰巨的任务站在教师这一行列中来。从二次踏进校园,成为校园中另一个角色开始,我就暗暗告诫自己:严于利己,宽以待人!我的座右铭是:始终把培养孩子的人格教育作为基本点,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从小养成有主见,能独立,有思想,有见解的好习惯。同时能发现各种人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发出不同的闪光点。在我的眼睛里,没有“差生”二字,只有不同类型的人才。让学生从自身优点中找到自信,发扬优点。

在我们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能够每天得到父母的关爱的很少,从心灵上他们是多多少少受到伤害的,轻者不易被注意到,而重者将很难改变。当我想到这些孩子就无比的心痛。90年代我们国家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一再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是又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生活压力迫使家长们不得不放弃对孩子们最重要年龄段的教育,去为生计而奔波。面对这一切,我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可是我能改变自己,去尽我所能帮助我的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开心,忘记童年时代不该有的烦恼找回乐趣。

我授课的几个年级段,每一位同学都是我的朋友,我们以朋友相称、相处、相待。我们之间没有距离,有什么悄悄话他们会告诉我,困惑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许是我本身就有一种亲和力吧!即便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我没有教过见到我都愿意多说上几句话,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也感受到学生真正的需要我!教师这一职业是我无悔的选择!

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2

一、热爱学生

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表现为一种倾向, 一种态度, 从而成为人行动的动力,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起点, 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对人生充满信心, 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时, 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重视。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并在这种自我满足中发展了自我价值感, 激发了上进的力量和信心。面对有很多“小毛病”的学生更好多接近他们, 不能以嫌弃的目光看到他们。相反, 要多帮助他们, 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也要必须马上表扬他们。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美、鼓励的语言。同时, 教师的爱使学生感到人间真情的存在, 使他们受到良好情感的陶冶, 发展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相反, 缺少爱会使学生有一种自卑感、自我堕落和嫉妒怨恨的心理, 这必将影响他们人格健全的发展, 导致孤僻凶狠残暴等性格。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 会使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和知己, 把心里话说出来, 有助于教师了解情况, 帮助他们从怯懦、自卑、多疑等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

二、尊重学生人格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 有这样一则故事, 学员谢苗逃离工学团, 经过一段时间流浪后, 又回来了, 马卡连柯仍信任他, 并叫他到离工学团较远的财务处, 领取五百卢布。当时谢苗“瞪着眼睛”, 不知所措。因为老师对他的信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迅速、如数地取回来了, 过了两个星期, 马卡连柯又令谢苗去取两千卢布, 还给他一支手枪, 一匹马。当时谢苗和马卡连柯有这样一段对话:“两千?要是我取了钱不回来了呢?”“你少说这样的傻话, 既然把委托书交给你, 你就去取。”“你不可能这样信任我。”马卡连柯却说:“你年轻力壮, 马又骑得好, 同时我知道你这个人跟我一样诚实。”于是谢苗又一次忠实地完成了任务。谢苗由于受到信任的鼓舞, 增强了上进的信心, 终于成为了优秀学员, 后来还当上了马卡连柯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马卡连柯的这种教育方法, 就是把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人格结合起来。在我们日常班级管理中, 我们每个教师都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当外面发现这个学生一而再地犯错误时, 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个学生不可救药, 于是单方面采取严格要求的做法, 班上批评、校会点名, 结果使这个学生悲观失望, 意志消沉,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我们能像马卡连柯那样, 在要求学生的同时, 还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人格相结合进行交易, 那么教育的结果就会是“千百万个谢苗茁壮成长起来了。

三、对后进生进行“索果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面对后进生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文化基础不同, 他们在校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再则, 每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成绩还会因年纪的增长, 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所以整个集体里出现参差不齐的成绩也是必然的。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正确的看待这一现象。如何更好的处理后进生,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能更好的发展, 教师就不难想到“索果性思维”。

所谓“索果性思维”, 是针对“探固性思维”而言的。“索果性思维”要求人不断加深意志行动后果的理解, 对于意志行动后果理解与否, 态度如何, 这对意志行动能否完成的影响很大。后进生各科成绩都较差, 学习无信心, 如果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对于掌握外语、升学、未来工作的深刻意义, 那么他就能增强客服困难的力量, 就能坚定完成任务的决心。而且对于行动后果理解得越深入, 想象得越逼真, 情绪越浓厚, 激起客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大, 完成任务的决心就越强。同样, 利用“索果性思维”也能纠正青少年不切实际的、错误的目的、愿望。

四、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灌输和管理, 它的更深层的涵义英爱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 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警察, 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3

关键词:高尚师德人民教师学生楷模

0引言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2008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规范》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对广大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09年9月6日,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家宝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强调,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希望广大教师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所有这一切均说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寄予了厚望,也提出了近乎完美的教师职业操守要求。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教师只有铸就高尚师德,才能当好学生楷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1师德高尚,学为人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可以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人民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2爱岗敬业,求真务实

爱岗,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的追求。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不会受名利场上的诱惑和影响,就能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以及“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概言之,“爱岗敬业”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汶川地震期间,广大的灾区人民教师在生死瞬间,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筑起保护生命的屏障,这就是爱岗敬业的最高体现。

3关爱学生,于无声处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干整个职业生涯中。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从大处着眼,从细节人手,于无声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

4教书育人,甘为人梯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授业,是指传授知识;解惑,则是解答做人和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此三者,互为交柔,相互促进。而当三者集于对人的教导养化这一过程中,归根到底是教书和育人这两方面。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栋梁需要用心血栽种,用汗水浇灌,用精神培育。被誉为“现代毕昇”的王选院士,曾将古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改为“老骥伏枥,甘当人梯”,以此鞭策自己。为了提携年轻人,他很早就让出了北大方正董事长等职位。他曾说过,今后评价他的贡献,要看他培养了多少年轻人。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5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或学术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9币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曾强调指出,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现实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渊博的知识、务实的态度、高尚的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与人为本的作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4

一、师德是教师的基础,是自我的体现。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是学校之灵魂,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面对当今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课程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古来有之,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热衷于教育事业。在中国师德价值系统中,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在这方面,不同时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形成了一套修养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径。孔子是中国的大教育家他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如果老师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都能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学生们都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使学生们都能发自内心的崇敬,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升华到母与子、父与子一样。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的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教育者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继承师德优良传统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

二、要发感恩心、慈悲心、平等心。

感恩国家、感恩学校、感恩家长、感恩学生、感恩教室里的一切。感恩,意味着爱心,代表着宽容。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是一种内心的觉悟,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感恩,是个充满温暖的字眼。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教师要有感恩之心。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家中失盗朋友安慰他,他还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感恩过和被感恩过,1都感受过感恩和被感恩时所得到的快乐。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我们要感恩这个社会、国家、学校和教室中的一切。

教师要有慈悲心。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而能够不生气,而且我还要感恩、感谢他(她),让他(她)都说出来,让它(说的内容)在人们面前报掉,这不就皆了。如果他(她)说的不成立,证明我还是一个好教师。尽管坏话说得很厉害,像火光薰天,也不过是像拿火去烧空中,虚空中无物可烧;而火却是终归要熄灭的。若是听到别人说坏话,你就生气;虽然你用尽心思,尽力去辩,结果却像春天的蚕吐丝,把自己束缚住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自讨苦吃。所以生气不但是无益处,并且还是有害的。孔子说:‘过则勿惮改。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疼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一种神圣!”有的老师曾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可见,“爱”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具体地讲,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用心去诠释爱,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视学生如弟妹、似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注意以诲人不倦的献身精神和严慈相济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成才,并以此作为自己珍爱的人生事业和最高的人生目标来执着、来追求。

教师要有平等心。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天天和学生沟通及时找出学生的不足,用平等的心去对待学生、家长和他(她)们建立良好的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如果这两种关系处理不好、不当,学生和家长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学生不认真学习,家长不支持工作,拽后腿。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应真诚地关爱每一名学生,要知道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而一旦刺伤学生稚嫩的心,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信心,迷失自我,沦为后进生。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慈悲的心、平等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国家,看待家长、学生,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让慈悲心、平等心在我心中扎根、发芽„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三、要领悟教育的本质 尊重关爱学生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走向完善的一个过程。教育行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看一看非常重视教育的日本,看看它的崛起,就能明白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了。教育的本质因文化而变,也因时代而异。比方说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读书也要有条件,穷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那它的教育本质就是获得权势和尊严。而中国现代的教育本质应该是强国,推进文明程度。而许多人恰恰误解了当今教育的本质,把教育中的一次次考试来当其本质来看待,所以中国

2的教育一直处在一个误区。在我们小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讲的知识有小英雄王二小,思想品德书上讲的有朱德小时候为邻居老奶奶挑水的故事,这些故事总让人觉得有些故作宣扬的味道,也让人感到现在的孩子所缺少的,应该学习的。但是现在,这些故事早已经从小学的课本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一些生活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生活技能的表现,那些中华传统故事也不复存在了,教育孩子们中华传统美德不能丢。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坚决不要做的,同样一个故事,从一个伟人转换到身边的一个小人物,对与小学生来说与生活实际更加的贴近,让人倍感真切,让人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到,让他们学起来更容易接受,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人,我们必须认真的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用自己的所学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做到使教育对个体与社会的效应最大化。这就应该是教育的本质,也是讨论教育本质的根本目的所在。

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是人类的基础,人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人与人尊重的基础上,不要以为人小就可以随意处之,人小也是有人权的。所以这种尊重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关怀。所以,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尊重学生,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健康在社会,健康在学校,健康在家庭。

四、要以学生为本与他(她)沟通真正走近学生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这些人民教师身上。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教书是指教学生,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学生间的竞争、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待老师们来帮助解决;放下架子与学生们谈交,真正的与学生们平等相处,与学生们朋友般的交换彼此间的看法和意见,让老师与学生都能发现之间共同点和差异性,取之精华、去之糟粕,相互理解。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

要成为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术上有建树,教学中讲艺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抱着这种态度,要尽量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我经常对学生说:教室里我是你们的老师,教室外我是你们的姐姐。我认为:亦师亦友的身份并不有损师道尊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更早比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身上也有许多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点。关心爱护学生,走近学生用心去诠释爱,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视学生如弟如妹、似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注意以诲人不倦的献身精神和严慈相济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成才,3并以此作为自己珍爱的人生事业和最高的人生目标来执着、来追求。

五、要从实际出发因才施教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的教学活动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再次,从学生实际出发,还要求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之,课堂教学要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我认为好比是教师教学生学走路:从扶着学生走路,到学生自己学会走路,再到学生离开教师的帮助自己甩开大步向前走。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学习,拓展视野,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当一名合格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事,当一名优秀教师会更辛苦。作为一名教师,面临着正确定位的问题,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是得过且过;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是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在岗位上象园丁一样辛勤的耕耘、怀着一个感恩的心为学生授课,不计名、不计利、不计报酬,为更好的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爱和全部心血。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是仅限于一天上班的八小时,而是所有时间都包含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习差的学生补课,下班时间写备课、做课件、指改作业„„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5

(沙田镇中心小学校本培训专题)

一是教育的人文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作为我们教育的目的。

二是教育的感悟理念。我们的教学要摈弃陈旧的“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教学模式。三是教育的创新念。它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我们教师要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创造条件;其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我们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教育的开放理念。即我们教学要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开放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教学要提倡争鸣,允许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点,并予以激励;另一方面,我们教学不能沉没在故纸堆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五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每天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我们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2004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教师的模范事迹和今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共重庆市委

联合组织的重庆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报告团的先进事迹,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我看了他们的事迹后一直在思考,他们能那样做不是很好的证实了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吗?他们真正是育人的模范,我们教师的楷模!

我们当代教师应有哪些责任呢?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至少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广大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可谓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就学生而言,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当今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把教师当成是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知识渊博型的教师。如今是现代教育时代,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能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文盲的定义是:现代文盲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作为一名有现代教育意识的中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争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篇6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所得到的感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因为它不但能解决一些问题,重要的是能发现一些问题,这样教师的业务才能不断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2、进一步钻研自己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3、加强自身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及管理学科的学习。

4、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

5、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6、不断学习现在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7、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够驾于课堂。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篇7

一、要热爱教育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从考入师范大学的那天起, 自己就立志要做一名好教师。在学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钻研教学方法, 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将来的教书育人做准备。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完全中学, 那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是一个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时代, 许多同行都急于跳槽、下海, 但自己意志坚定, 毫不动摇, 默默地在三尺讲台耕耘着。

时光如流, 岁月如寄。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伴随着一届届学生逐渐流去, 但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伟大,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从古到今, 似乎很难找到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不论别人怎么看, 我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推动着。直至今日, 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二、要富于爱心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真正爱心时, 必然会产生敬意与信赖, 从而乐意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诲, 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

2003年6月, 我担任高三级班主任, 临近高考学生也已放假, 一天中午有位学生给我打电话:“陈老师, 你说我能不能考上大学?”我毫不犹豫的回答:“能考上, 怎么了?我这几天晚上总睡不着觉, 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 什么也不知道, 肯定考不上了。”我当时觉得这位学生思想压力大, 心理上有问题了。自己随后就把她请到家里, 和她边吃饭边谈心。从交流中得知, 她家在乡下, 上学期间住在大伯家, 由于她比较拘谨, 和大伯家里成员交流和沟通较少, 也很少娱乐活动, 长期处于封闭压抑状态中。高考越来越临近时, 她由于压力过大, 精神过度紧张, 导致失眠、乏力, 大脑空白。为了给她减轻压力, 下午我带她去南山散步游玩, 不断开导、说服, 要她用平常心对待高考, 对自己期望不要过高, 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 即使考不上大学也有许多条路可以选择。经过半天时间的耐心开导, 她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了。第二天我又联络了几个任课教师带她去爬山, 在同事们语重心长的劝说和大家欢乐情绪的感染下, 她的情绪越来越好, 完全恢复到了正常。高考时, 她超常发挥, 以6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省内一所重点大学。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宽容和激励, 可以使学生逐渐走向光明;相反, 教师的极端和冷漠, 也会葬送学生的前途命运。记得在2009届的毕业生中, 有这样一位同学, 他成长在一个下岗工人家庭, 父母亲打工忙, 对孩子监管不够, 致使这位同学经常迟到, 上课说话、听音乐, 在教师面前没有礼貌, 与同学打架吵闹, 学生反感, 老师讨厌, 几位任课教师都要求把这位学生赶走, 可是我觉得他虽然犯了不少错误, 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如果把他赶出校园, 逼向社会, 不仅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还有可能与社会上不务正业的闲杂人员混在一起, 更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的师德和良心都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于是, 我每天找他谈心、交流、沟通, 但他行为反复无常, 时好时坏, 后来又谈起了恋爱, 性格变得更加狂躁不安。一天早上第三节课刚下, 他和一位同学由于关窗子的事情起了争执, 竟然拿凳子追打同学, 这位同学往教师办公室跑, 刚进门的瞬间, 就被他从头部击倒, 当场晕过去, 我赶紧拨打了“120”, 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后才苏醒过来。事后他也特别害怕, 针对这一事情, 我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法制教育, 这次他竟主动提出不念书了。我耐心劝导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并挽留他继续上学。我对他说:“你父母都是下岗工人, 打工挣钱很不容易, 他们希望你念好书, 有所作为, 改变家庭贫困面貌, 你不读书父母亲肯定特别失望, 况且你还年龄小, 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我决不让你失学。”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 他终于留下来了。

三、要受学生欢迎

做一个好老师, 受学生欢迎, 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本领, 具备了这个条件, 教师就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挥洒自如。学生大多童心动荡、偏爱检验老师。当一个新来的老师上课时, 他们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让你回答解决, 如果你知识渊博, 对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满意的解释, 他就“服你了”, 他会对你尊敬、崇拜。即使有时你会犯错, 他们也能谅解, 因为他们“服你”。有些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 他的课堂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批评学生时, 学生不服, 有时还会反抗, 搞得教师很被动。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了解科技前沿的一些知识信息, 不仅要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 还需要不断的钻研教学新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 以便适应新教改的要求, 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更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举手投足对学生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大到人生观, 小到一个表情、动作、一言一行。学生是有感情的人,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 要以礼相待, 以诚相待, 尊重他们的人格,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敬你爱戴你。如果教师在学生中太随意、太放肆, 学生会鄙视你。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同事, 他不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言行, 在课堂口吐脏话骂学生, 学生对他极为反感。虽然这个教师知识功底还行, 但就是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甚至有一次还和学生厮打起来。试想, 这样的老师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吗?能让学生欢迎吗?因此, 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要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其人格力量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应是完美统一的, 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 就要在三尺讲台上, 以心灵塑造心灵, 以人格铸造人格, 培养了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合格的教师应有课程意识 篇8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在其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说,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指广义上的“行为”,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显的行为。如果这样看待教育的话,那么,教育目标明显代表了教育机构力图使学生产生的种种行为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恐怕得从对课程的认识开始,形成对所教学科的教学主张,培养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探究符合课程特征的教学策略,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指标。

课程意识映射的是教师的哲学观和价值取向,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课程观与方法论,呈现的是教师自己特有的意识形态。有清醒的课程意识的教师,是不会拘泥于所谓的“法定”的教材内容和体系的,而是会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自己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如此看来,一个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一个有清晰的课程意识的教师,对课程应该是有独特的敏感的,他一定明白哪些信息是干扰信息、哪些是有效信息,也一定会明白可教与不可教、当教与不当教的界线。我主张语文学科要“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强调的就是当教则教。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是慢功夫,急不得,要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要选择“滚雪球”的策略,要在学生的日积月累上下功夫。

泰勒提醒我们,在较高层面上,学习心理学这门学问,使我们能分辨出哪些目标是可行的,而哪些目标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或者在预期的年龄段根本就无法实现。例如,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通过教育经验能够使儿童的人格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可是若欲使16岁少年的人格结构发生深刻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则无法实现。16岁时人格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对基本的人格结构进行再教育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通过正规的学校计划已不可能完成。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一定要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相对接。

但麻烦就在于,我们总以为教育是万能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于是我们根本不去思量哪些属于“不可能达到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成了教学用书编写者的主观臆测,成了强人所难。“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是说我们的教学评价,不仅要看所谓的“目标达成”,更要看学习过程。

也许在现行的教育生态下,我们无力打破“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格局,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有清醒的课程意识的教师,眼光是不能死盯在“结果”上的,而要引导学生在争取“结果”的道路上,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这样,他们的未来才有可能更美好。

另一方面,课程意识在很多情形下折射的是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我谓之“课感”,这“课感”又不是局限于一城一池的,而是教师有意识的课程理论自我建构,还包括对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等意识。事实上,教师有没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程度怎样,直接影响着是不是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以人为中心,是不是明白我们究竟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以及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说简单一点就是,一个教师有没有课程意识,表现在他备课、上课、评课时,对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态度上。如果有的话,他就总会自觉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对学生有什么帮助,这样教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9

教师,历来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喻为“园丁、春蚕、蜡炬”。无论哪种美誉蕴含着人们对教师师德、师风、师能更高的期待。在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更应从事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1、淡泊名利,踏实奉献。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更不喜欢追名逐利。我们应以平常心看待名利,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主宰,不要为了一己之利,扭曲自己的人格,要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得其乐。在工作中,以平常心看待,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师的本分工作,怀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世界,怀揣着一份热情走进教学中,不去想你会获得什么,不去一味索取,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为了教育甘愿无私奉献,要能对得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赞誉。守住平常心却能高兴起来的,才是真正快乐的人,才是真正能干点事的人。

2、师德高尚,学为人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可以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人民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3、关爱学生、乐于奉献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教育。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我地位平等。爱学生要宽严适度,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情显细微处。师爱是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具有无私的爱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愿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爱学生,首先要关注他们在道德品质上的成长和进步;其次要教育他们崇尚科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当然,关爱学生需要我们的奉献,奉献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热忱,将全身心的爱和感情倾注到教书育人上,用爱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智慧勤耕力作,努力做到“不给学生留不便、不给工作留漏洞、不给教学质量留隐患、不给学校声誉留遗憾”,人人争当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育楷模。

4、孜孜以求,学而不厌。

知识是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联结精神世界的纽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不断求知看做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当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博学”精神。教师要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上海杨浦中

学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教师从教之日,便是重新学习之日。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操作技能技巧,更要求教师具备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10

龙昌中心小学付青松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历史重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衡量教师的最高标准。可是今天,只是做到“学高”和“身正”能否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呢?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思想者。所以,我感觉只是做到“身正”和“学高”还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呢?通过这几天的培训,结合我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爱生敬业(教师要爱生敬业)

爱,首先要表现为爱学生。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要爱每一位学生,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利用这个去激励他们。

爱,其次表现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就不会觉得教师工作的清苦。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生敬业,教书育人。

2、教师要热爱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甚至更多的水。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懂得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总之,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起点,用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真爱去感染人,用高风亮节的师德鼓动学生,如此方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此方能培养出会学习、会思考、懂生活具有优秀品质的人,而不是一批批考试机器。

现在,我不敢说自己就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我坚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师素质;师德修养

一、加强师德修养

英语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素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应有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优良品质和行为的示范者。要把热爱岗位和关心学生放在首位,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良好的形象、高尚的品德、文明的举止和行为习惯影响学生。要容忍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不失时机地用热情洋溢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退一万步说,教师不一定要爱学生,但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要尊重学生人格,敢于向学生认错,维护学生权益,以平等的心态走近学生。

二、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升学率,更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爱上英语课。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整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体验了成功感。

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良好的情绪,自然、和蔼、充满自信心的教态,对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起着重大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爱心,就能看到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而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受教育者当成主体性的人,尊重其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的崇高人格,像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育技能,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是高超的教育艺术。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正义的力量。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感染,被吸引,跟着教师前行。总之,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它是无形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它是无声的号角,激励学生攀登自我完善的巅峰。

五、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陶冶学生

如果一个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就会苍白无力。学生眼中的教师应该是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池水”,而且是“活水”。学生之所以崇拜教师,除了尊敬教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那么,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呢?笔者有一次问一位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的教师,问他每堂公开课需要准备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说得多好啊,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就意味着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要博览群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友情破裂的说说下一篇:2022公务员社会现象类面试题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