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精选11篇)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篇1

2012年计划要点

2011年创联公司在董事长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支持下,实施“三项”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二项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三不放过”,(出现事故和差错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公司运营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总体分析: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三方面的不足。

一、取得的成效:

1、公司员工队伍建设形成了“制度、思想教育、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人心渐齐,形象向好。

公司管理人员协作服务,团结共事,共谋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公司员工遵守制度,执行公司决策,维护公司形象的局面初步形成。

2、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向规范和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从业务部、订单和总调度、试验室、供应部,直到生产机房一整套数据,实现了电脑传输,避免了手工抄写及电话通知数据的误差。试验室建立了原村料检验和产品质量检验档案,严格了质量检验程序和检验记录。

成本控制一是从产品的配比调整上下功夫,由过去一成不变的配比模式,经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形成多种形式、不同部位、不同用途

的配比模式,初步实现了原材料使用的多样化,配比成本逐步下降。

二是从运营成本上做文章,一方面规范了各种购置、维修的程序和手续,购置、维修必须由司机、车队长、机长、站长共同评估后做出决定,减少了购置、维修的随意性和费用的跑、冒、滴、漏。仅使用泵车润管剂一项一年可为公司节约费用50余万元。

三是积极掌握使用新技术、新产品。

四是单车维修和耗油进行统计分析,试行对维修费用低和百公里耗油低于平均水平的奖励措施,鼓励全公司员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3、推行绩效考核,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

针对公司实际研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从公司生产总量完成24万方,罐车单车运输量完成531趟起,罐车司机每趟运距10公里以内奖励4.5元,10—15公里奖励5.4公里,15—20公里再加1.8元,20公里以上每趟2.7元,从11月份情况看奖励最多的可达到1004元,得奖少的只有不到500元,从根本上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罐车司机不仅拉运混凝土积极性高,而且去工地的服务态度,以及维修、耗油的精打细算上也有了明显改观。

4、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有效,员工精神 有了大的改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是对员工有利的,而且组织和鼓励大家 地去做,2011年通过,每月的班组例会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应该去遵守的行为规范,公司简报及时宣

传员工中 光点,鼓励员工发挥自身所长,体现人生价值。公司管理的诚信为本,对待客户诚实守信,对待员工,“诚信通天下,优先赢市场”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爱岗敬业、积极工作的热情逐渐渐高涨,爱护公司财务,主动动手维修车辆设备,为公司以展出主义,想办法的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 良好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

二、存在的不足

不足有三:一是过去公司没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更没有一整套维修、耗油等的统计数据。没有现成的好的管理经验,我和大家也都是干中学,学中干,好多管理办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缓慢进行,有些很明白的道理在运用过程中考虑的接受程度也得层层教育发动缓慢实施。

二是处理业务量和回款率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待一些老客户、业务做得不少,回款率却极低,手段强硬易丢失客户,丢失市场,稍一迁就又造成回款低、资金运转困难。

三是生产设备和运输能力不足,生产任务量大时不能及时满足客户要求,客户有意见。

四是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五、储料罐少,使用微粉极少。

三、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

1、引深绩效管理,由简单的绩效考核向全面绩效管理迈进。2011年的绩效管理,除生产任务出勤、安全、维修、耗油、轮胎、服务质量等内容,年底成果运用之后,要再进行分析,论证,使各项

指标的考核运用更精细,更科学,更符合创联公司的实际。按目前的思路是从2012年开始原则上不再大的调整一线员工的工资基数,把工资增长的部分都放在绩效考核中考虑,干得多、干得好的多拿报酬,干得少,干得差的少拿,用绩效去调节。

2、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质量控制由现有的简单质量控制,简要流程规范到全面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厂质量分析把关到混凝土使用完毕全面规范流程,并加强对客户使用的指导和服务。

成本控制用数字分析管理,所有的维修耗油都要严格统计,每月 维修、耗油低于平均水平的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员工都拔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原材料在控制好进厂价格的同时,多试验,多做配比,从根本上可度一料多配比的局面。

3、强化业务和调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回款率。

2012年公司无论从市场竟争还是内部员工的着眼点,集中在业务和调度两个部门上,强化两个部门的工作显得犹为重要,两部门在继续做好客户档案和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要有新的措施和办法,业务部一是要放活,二是要订死。放活是有更多的自主权,并给提供业务费用,多和客户沟通和进行情感交流,二是明确业务量,责任到人谁揽业务,谁负责服务工作,谁负责回款工作。完成业务量和回款率的奖励,完不成的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

调度部在建立客户档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把行业每小时使用混凝土和不同部位使用量做统计分析,再把客户的组织能力与同行

业比较得出上、中、下,再按每天的方量调度罐车、泵车,做到科学准确。

4、在细节上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向管理精细化要效益。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篇2

一、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支持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支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节水增粮行动”,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坚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模式,分区域分重点规模化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整治、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工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系统评估。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改进农作物良种补贴发放办法,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运行机制,推行“全价购机、按比例补贴购机农民”的办法,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加大肉牛、肉羊、绵羊、牦牛畜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肉牛肉羊生产良种化水平。完善造林、林木良种和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

(三)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总结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大力支持土地、资金、技术等新型股份合作社,着力培育全国性、跨区域、对农民引领作用突出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发展。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高产创建模式攻关。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支持“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进一步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施范围。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工作。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强化考核,提高培训效果。大力支持林业科技推广。

(四)支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抓好从生产到管理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政策机制,支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主要农产品应急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大肉牛肉羊规模化饲养支持力度,将肉牛肉羊母畜养殖场纳入扶持范围。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原产地和主要流通市场渠道抽样检查监测,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畜禽屠宰等环节监督检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支持农业防灾减灾。支持做好动物疫病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以及基层防疫员补助等工作,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全力做好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支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支持开展耕地修复保护试点。支持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改性等措施,促进实现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支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超采。支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

(二)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支持启动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试点,广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效应,支持开展施用配方肥和低残留农药试点。选择部分年出栏5万头及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支持启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支持使用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同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耕地资源生态保护。

(三)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支持饲草料基地品种改良以及鼠虫害和毒草防治,加大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支持加大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研究提高转产转业补助标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开展森林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继续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支持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与发展。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支持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支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推动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一)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稳步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总结试点经验。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进一步探索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农口部门预算项目源头整合的有效途径。健全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协商机制,妥善处理好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与财政改革发展、农口部门职能转变的关系。继续落实好整合统筹资金支持“节水增粮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湖北省恩施市综合扶贫试点等任务。继续推动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巩固县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

(二)支持开展创新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按照“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若干省开展试点,探索不同类型农田水利设施移交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运行管护的有效途径。

(三)支持政府购买服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部内统一部署,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相关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四)支持新疆兵团改革和气象事业发展。结合中央财政管理要求和新疆兵团发展实际,研究确定新疆兵团体制改革目标定位,探索完善新疆兵团预算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新疆兵团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推进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继续推动气象服务“三农”,发挥气象对“三农”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五)支持推动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研究推进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从2014年起,在天保工程财政资金中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增加安排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支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四、以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一)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探索竞争性分配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和引入第三方监督,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把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加大资金绩效评价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做好专项扶贫重点工作。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积极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支持地方加大扶贫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巩固以工代赈、国有贫困农场和林场扶贫、“三西”建设等工作成果。完善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制。

(三)健全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牢固树立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理念,做好综合扶贫政策协调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综合扶贫效应。开展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统计工作,完善统计口径,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运营。

五、以强化基础管理为依托,不断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加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体系。抓紧研究制定、修订《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畜牧水产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管理办法》、《林业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切实压缩代编预算规模,探索编制滚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盘活农业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挂钩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力,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指导中央农口部门开展绩效目标填报和绩效评价试点,做好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结果公开应用。深入推进中央农口部门预决算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不断细化公开内容。

(三)加强监督检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政纪律,千方百计把财政支农资金管好用好。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财政支农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管,逐步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作用,主动配合审计、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研究建立水利资金监管长效机制。

六、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一)加强重大政策调查研究。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和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重大财政支农政策。一是跟踪农业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实施情况,及时总结、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模式和机制,提高资金绩效。三是研究处理好财政支农工作中政府、市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研究提出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建议,促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五是研究如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六是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模式,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七是研究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农业“走出去”相结合。

(二)加大政策宣传交流力度。召开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十二五”以来财政支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密切结合财政支农重点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积极做好财政部门户网站农业司频道建设,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增强时效。加强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主动争取理解和支持。及时编发《财政支农与新农村建设动态》。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开端”意识,坚决去除“过关”思想,切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活动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精神,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见实效。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可持续意识和中长期观念,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做到正本清源,警钟长鸣。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篇3

2010年,后勤管理与公共机构节能科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员的共同努力下,后勤管理坚持为机关干部职工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机关中心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主动性,深入实际、加强管理、狠抓落实为保障措施,以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突破口,全面完成了2010年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局里赋予的各项工作。为了总结过去一年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展望新的一年的工作,现将2010年的后勤管理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简要计划。

一、2010年做的主要工作

1、后勤管理方面,确立服务宗旨,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机关干部职工满意”为后勤服务宗旨,围绕机关中心工作,开展后勤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我们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树立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的思想,经常加班加点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保证了机关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为机关和家属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组织完成了局领导安排的基建及维修任务,保证了广大干部职工正常的工作及生活。2010年在局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更新更换了部分干部、家属反映强烈的自来水管道,为部分家属楼解决了多年来水压低,吃水用水不方便的难题;更换了南北两院的供电变压器,节约了机关办公及生活区的用电能耗,保障了机关的用电安全,排除了一个重大的不安全隐患。针对有部分干部职工家属反映的暖气管道老化,取暖效果差问题,我们有计划分步骤的改造了部分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区域的供暖管道,最大限度的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取暖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针对部分排污管道老化、容易堵塞的问题,我们也尽最大的努力去改造了一些排污管道,基本保证了机关办公及生活区排污管道的畅通无阻。完成了正常的水电维修任务。在用水、用电容量大幅度增加,维修量也相应增加的情况下,水电维修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杜绝“跑、冒、滴、漏”,保证了机关的水电正常供应。水电解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减少了水电费开支。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10年为了机关南北两院办公场所的美化,我们也下大气力加强了院内的美化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院内的绿化水平,在绿化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绿化美化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绿化人员还不辞辛劳地清理了绿化及卫生死角,在关键部位安装了美国白蛾诱杀灯,营造了优美的办公环境。组织人员对高大危险的树木进行了修剪,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创建“国家卫生城”积极努力。

2、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制定了节能规划,加强能耗统计基础工作。统计了各公共机构部门、单位的基本信息,在年底做了能耗统计工作,建立能耗统计台帐,并按按时上报能耗统计报表。加大了宣传力度,组织了“节能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通过明白纸等方式大力了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加强了组织协调,定期开展了监督检查。在各公共机构部门、单位要成立了节能工作组织机构,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的联络员,在年底王局长带队会同经信局、住建局对部分单位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二、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

根据2010年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从科里工作实际出发,2011年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管理为重点,继续以突破水电管理、供暖管理等几方面的难点,构建管理规范、效率明显、干部职工满意的后勤管理系统。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

后勤管理方面,加强对机关后勤事务的管理工作,确保机关办公生活区域的稳定和有序。增强预算意识,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经费;加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造价控制。做好宣传工作,保证信息畅通,提高办事效率,保障服务质量。

初中2010年工作要点计划 篇4

科学管理 树七中师表形象

彰显特色 办市民满意学校

——马鞍山七中2010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自觉践行《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全面完成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科学管理,树七中师表形象;彰显特色,办市民满意学校。

二、主要工作目标与任务

1、全面完成学校2007~2010年三年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包括科普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学校德育、校园文化、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社区共建等发展领域的相关目标)。

2、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布置,结合危旧校舍的重建,做好校园规划的修订工作,拟定危旧校舍重建教育教学过渡衔接方案,确保校舍重建的顺利进行。

3、深入开展 “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制定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好每一项活动,促进全体教职工师德水准的整体提升,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教师满意度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4、以绩效工资的实施为契机,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七中教职工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5、在认真总结前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拟定《七中2011~2013年发展规划》及学校各部门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6、以抓好毕业班工作为龙头,整体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力争会考、中考成绩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7、以《德育整体条块化》科研课题为引领,以环境教育特色班创建为载体的学生养成教育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规范地进行,初二年级社会实践活动按要求组织并取得良好成效。

8、继续做好科普教育工作。科普校本教材建设初步形成体系,科普常规工作深入发展,科普兴趣小组有新的发展,参与面得到扩大,参加各类科普活动与竞赛取得好成绩。

9、加强班主任、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继续办好班主任及教研组长培训班,根据学校中心工作及实际,确定培训主题,提高培训的质量。

10、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继续组织好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组队参加市级比赛取得好名次,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初中组团体总分保持前三名。

11、学校的艺术教育有新的进步,在抓好校合唱队的基础上,做好少先队鼓乐队的训练及参加重大活动的伴奏表演,对组建学生乐队的可能性进行调研,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

12、结合学校危旧校舍的重建,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及环境建设配套工作。

13、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努力改善信息装备条件,争取分步安装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力争年内更换部分教师办公室电脑。

14、争取区政府的支持,继续做好校园用地的征地工作。

15、保持已取得的各项荣誉称号,继续开展各类创建工作(如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国家表彰绿色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交通安全文明校园、市省级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

三、完成目标与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推进师德主题教育,着力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师德修养

在新的一年里,要依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的方案,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

一是要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教育厅颁发的25条精神,着力分析教师个人和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在工作责任心,对待学生的态度、遵守教学常规、教辅资料的征订,有偿家教等方面查找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是通过家长会、学生会、家访、教学开放周、学生评教等形式,宣传师德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主动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把家长、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师德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

三是学校将大力弘扬主题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干部、党员要走在前面,班主任、教研组长、工会委员、青年团员等要用自己良好的师表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在教职工中大力弘扬“讲学习、讲正气、干事业、比贡献”的七中精神,激励全体教职工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四是要将教职工的师德表现情况纳入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以此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发展、为七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继续推进以创建环境教育特色班为载体的学生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德育整体条块化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创建环境教育特色班为载体的学生养成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要通过德育整体条块化科研课题的研究,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德育工作的规律,为创建环境教育特色班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环境教育特色班的创建,着力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班级要按照环境教育特色班创建目标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到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方方面面,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本班特点,通过营造温馨、健康,有特色,有品位的班级文化环境,引导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形成“班级环境整洁,教室布置有序、宣传特色明显、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班貌。

二是要组织开展好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接受教育,启发自觉,明确努力方向。参与此项工作评价小组的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体验成长的快乐。要摒弃以单纯的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三是要结合重大纪念日和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好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好校园科技文体节,要早计划、早安排,力争使今年的科技文体节有新的亮点,受到学生的欢迎。

发改委2011年工作要点计划 篇5

2011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走进“太湖时代”新时期重要一年,扎实做好全区发展和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明年的工作中需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规化引导,引领科学发展新蓝图

强化指标分解落实。对指标进行分解,逐一落实到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并加强跟踪督查,及时通报进度,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奋进目标。加强服务业考核和统计工作,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引导资金项目、“五个一批”项目、招商签约项目等的月报、季报工作,对下达各镇(区、街道)的考核指标做好月度跟踪统计,督促其完成指标。

强化经济运行监控。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脉搏,研究分析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区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要求,加强转型升级核心指标体系完成情况的监测和分析。

强化调研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课题,深入企业、深入项目一线进行调研。加强产业调研分析,尤其是做好战略新兴产业的跟进调研,做好行业性、区域性、主题性专题调研,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当好参谋助手。

二、突出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解放思想抓。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国家各类政策的研究与运用,尽可能结合区情,更多的研究“政策没有限制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便捷高效地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为项目提供贴身式、保姆式服务,做到灵活办理、快捷办理、现场办理。

突出重点抓。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亿元项目,力促按计划如期实现竣工投产;开展资源、产业集群等优势分析研究,积极从支柱产业中引导一批、从重点企业中培育一批、从产学研结合中扶持一批、从招商引资中吸引一批、从产业政策中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项目包装,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包装一批国家扶持的和能够争取土地点供的重大项目,围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改善等包装一批项目,继续做好服务业名牌申报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

创新机制抓。完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矛盾协调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竣工、快产出。对建设条件成熟、市场前景广阔、预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行论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不定期的对项目库进行更新,做到储备一批、推出一批、开工一批,使我区项目储备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三、突出招商引资实现抢抓机遇新成效

高度重视向上争取。进一步强化项目包装、项目争取、项目管理,在扩大内需项目争取上求突破。紧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及民生项目的包装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认真研究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正在建设的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大跟踪督查力度,项目加快实施、规范实施、阳光实施,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目标。对已经进入国家、省项目库的项目,力争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实施;对还未列入笼子的项目,继续加以完善,主动向上对接、沟通。

高度重视招商选资。结合我区“5+2”产业培育振兴计划,深入研究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产业链的上延下伸,精心包装项目向外推介,增强实效性,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认真制定全年招商活动计划,细化活动方案。

四、突出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发展新跨越

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围绕“大物流、大市场、大旅游、大商贸”,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势推进服务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占比和贡献份额,努力实现生产服务业集聚化、基础设施服务业网络化、公共设施服务业均等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休闲服务业集聚区。筛选有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分离出研发、物流、营销、安装、技术、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企业主辅分离,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的提升。

稳步推进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重点产业行业协会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的工作试点。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开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积极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五、突出队伍建设,实现部门形象新提升

进一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务实、团结一心。争做基层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员”,倾心关注企业最盼什么、最怨什么、最急什么,问情于企业,问计于企业,问需于企业,全力营造服务全市的新氛围。

进一步强化能力提升本领。加强学习和研究,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活动,努力提高抓机遇上项目的能力、抓投入保增长的能力、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善调处保稳定的能力。

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计划要点 篇6

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健康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力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促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一、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着力改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业务用房条件。切实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人员培训和演练。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和指挥及决策体系的建设。依法及时准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组织实施化学中毒、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联防联控。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工作和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遏制艾滋病的扩散。做好SARS、鼠疫、霍乱、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和督导检查,落实防控措施。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做好乙肝、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继续做好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麻风病等重点地方病的监测、病情调查和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疾病防治,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步伐。抓好新增试点县(市、区)的启动工作,指导新增试点县顺利启动、稳步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抓好非中央和省补助市(区)的试点工作。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村居民。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不断完善各试点县(市、区)补偿方案,引导参合农民充分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重点抓好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落实好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待遇和乡村医生补助,使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部供给覆盖全省乡镇。积极开展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革及乡村一体化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实施第三周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充实支援形式和内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精神,认真实施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落实社区公共卫生补助和卫生服务价格优惠政策,促进卫生人才向社区流动,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工作队伍。继续做好社区卫生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转岗培训工作,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将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加强社区卫生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制度。配合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

四、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完善医院考核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探索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制定医院质控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临床技术应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执业能力。进一步加强采供血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和输血安全。重视护理工作,做好全省护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实施工作。严格医护人员执业资质准入管理。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网络建设,提升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防各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切实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

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探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省级医疗机构济困病床制度,加强运行监管,指导市、县两级全面设立济困病床,为贫困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优惠服务,使床位补贴翻番、建立济困病床制度覆盖省市县公立性医

院。继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医疗服务项目,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改革,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配合药监部门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药品购销体制改革,推广适宜医疗技术和安全、低价、有效药品。

着力构建卫生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纠

风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卫生行业商业贿赂,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和收受“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改进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推行行贿企业“黑名单”制度。

五、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落实村级妇幼卫生工作人员报酬,建立省级妇幼卫生专家指导组,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加强项目督导,落实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的发放,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加强妇幼卫生合作、儿童肺炎防治等项目管理。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规范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四害”活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以改水改厕为重点,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社区、单位活动,推动各项卫生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继续贯彻《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范纲要(2005?2010)》,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继续推进卫生法制建设,加强卫生执法监督

加强医疗卫生法制建设,开展“标准”卫生监督所达标活动。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开展卫生法制宣传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卫生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医疗机构、进农村、进学校工作。严格卫生监督队伍管理,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法律素质和专业素质。建立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卫生监督稽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争取国家投资,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条件,完善执法保障措施。

强化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推进实验室质量认证工作。以医疗服务监督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群众就医和血液安全。加强食品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化妆品专项整治。加强职业和放射卫生防护监督工作,加大对生活饮用水及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全面提高卫生监督力度和执法水平。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医疗广告市场,坚决打击违法医疗广告,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七、贯彻科教兴医战略,做好卫生科教和人才工作

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落实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好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提高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力度。加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加大对重大科研的全程管理和指导工作。继续做好甘肃医学科技奖的组织评审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的推荐工作。重视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各项安全措施。指导厅属学(协)会做好各项工作,安排部分学(协)会进行换届改选工作。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要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深化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合同制、公开招聘制和竞争上岗制。做好全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卫生行业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

八、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全面发展

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医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推进乡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业务发展,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继续进行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制定中医药教育发展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加速中医药队伍知识和技术更新。组织实施中医药科研立项和评奖工作,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为中医药科研提供便利条件。召开全省民族医药工作会议,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中医监测功能。

九、进一步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援外医疗工作。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强赴外医学培训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落实对有关国际条约和项目的承诺,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省活动的管理。贯彻中非论坛精神,做好我省援助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工作,进一步改善援外医疗队员的生活待遇。

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大全 篇7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我省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是广东“十二五”期间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全省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人口计划生育队伍的建设。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造就一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服好务的计生干部队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抓好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综合能力。为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必须重视计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计生工作人员应切实转变观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与育龄群众建立一种长期、和谐、融洽的关系。只有加强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才能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干群关系。

2.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精简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并以此为契机,调整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对那些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委以重任;对那些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能力平庸、知识水平低下、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干部予以辞退或转岗,决不姑息。

3.改进队伍作风,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在计生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队容风纪整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方法简单甚至违法行为等现象。通过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使其对人口计生知识及相关知识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不断增强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篇8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期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助力脱贫摘帽、率先全面小康、率先撤县设市“三大攻坚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目标

助力脱贫攻坚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小康达标认定和撤县设市;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复评验收;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观,着力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学校管理、师德师风教育、安全文明礼仪教育;中考教学质量全县前500名X人次,500分以上X人,其中:九X班X人、九X班X人,最高分、平均分有新突破。

七、八年级各学科及综合成绩力争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进位,各科平均分、合格率超过县平均水平。

具体工作措施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

(一)扎实推进“三会一课”活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营造教师学法守法良好氛围,落实“依法治教、依归从教、依理执教”;

推门听课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不达标、不合格的课堂,通过分析原因、找出缺陷、交流谈话等方式要求教师重新上课,直到课堂质量达标为止。对不服从组织安排者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责任认定。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推进教育教研。分学科组以抱团发展的方式,语数外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有效教学应对策略。教研方面增加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办法让优秀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多鼓励年轻教师通过上示范课、过关课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从课题的提炼、开题、过程到结题,都分别会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重新修订《XXX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

(四)强化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学习或自学的方式学习初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2018年XXX市初中毕业学业(升学)考试各学科实施意见,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知识,以考场为阵地,检测学生前先测试老师,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集团内的模考、联考考试,通过“大考场、大练兵”的作战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执教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师生的监控和调度,人力物力多向毕业班倾斜。拟写毕业班工作计划要拟细、要拿准、要吃透,确定班级质量目标,有针对性地分配到学科、到学生进行培养,尤其是偏科学生,实行分教师、分学生人数进行辅导,保证中考学生的参考率在县教育局规定标准之上。中职招生想方设法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数,真正实现我校全体学生毕业后再提升、再升学。

四、助力脱贫攻坚教育扶贫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精彩脱贫扎实推进,为义教扶贫迎国检奠定基础

(一)丰富“小手牵大手”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改善校园周边环境,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二)团委要精心组织筹划,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拓宽送文艺下乡渠道,提炼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贯彻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以点、线、面的方式逐步全覆盖,通过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寓教于乐,助力精准扶贫户实现早日思想脱贫。

(三)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复评之年,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迎“国检”标准,落实到常规教育教学之中,各功能室、名师工作室、兴趣小组台帐必须求真务实,切实发挥各功能室作用。

(四)保学控辍工作,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确保贫困生一个不能辍的目标要求,落实师长、家长包保责任制,必须亲自到家三次,留下照片、文字资料或视频录音等印记,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对多次劝返无效的学生上报上级部门。

(五)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按照所分配的包保对象,开展好1+N、2+10等一系列工作,并把该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月考核,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五、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教育教学,为师生保驾护航

(一)严格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派差制度。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着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遵循“先有预算,后有

5、树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理念。进一步强化管制刀具收缴、道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接送车辆安全等工作,切实抓细抓实防毒品、防校园欺凌、防溺水、防中毒、防传染病、防自杀、防火防电、禁食野生菌等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课,把抗震减灾纳入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演练,提高广大师生抗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加强校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精细管理,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6、结合学校教职工结构特点,适应计划生育新政策新形势新要求,主动和相关部门对接,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规范计划生育管理。

2024年工作要点及计划 篇9

2010年计划生育药具(以下简称药具)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2010年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中心任务,以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需求为目标,以继续深化药具工作改革为动力,以创新药具服务方式为抓手,认真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制订“十二五”药具工作规划,深化药具工作“五比五看”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药具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药具工作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促使全省药具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药具工作主要指标:全省采用药具避孕措施人数占综合节育措施人数(不含宫内节育器)的比例达到7%以上;药具计划发放率和随访率在92%以上;药具有效率保持在98%以上;使用药具对象的满意率达90%以上;药具报损率控制在5‰以下;药具库存周转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2010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制订“十二五”工作规划

在总结“十一五”药具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当前药具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围绕人口计生工作大局,研究“十二五”时期药具工作整体思路和发展方向,明确下一个五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着力推行调查研究

针对药具工作管理手段、考核办法、队伍建设、服务模式、发放渠道、覆盖网络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广泛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为促使药具工作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认真应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财政体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和通知》„湘发2010‟3号文件精神,各级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应对改革,切实做好药具专项经费分配、报批和药具管理模式改革等工作。

四、继续深化“五比五看”活动

2010年是我省“五比五看”竞赛活动第二个评比,为进一步强化药具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药具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全省将继续深入开展“比目标、看进步;比管理、看规范;比服务、看满意、比创新、看特色;比效益、看发展”的药具工作“五比五看”竞赛活动。

五、积极开展药具知识竞赛活动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药具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和竞赛活动方案,以市州级为起点,自下而上,逐级组织开展药具知识竞赛活动,根据竞赛结果组建队伍参加全国药具知识竞赛。在全省药具系统掀起学知识、比技能、赛服务的热潮,促进各级药具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六、切实抓好药具信息化建设

国家2009版药具购调存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将于8月1日投入使用并停止使用2005版信息系统。我省于3月开展全省药具购调存业务管理系统培训,3月实现省级系统升级,4月完成市级系统升级,6月前完成县级系统升级,8月1日全面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工作。全省各级要高度重视药具信息化建设工作,稳定人员队伍,完善信息化管理,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设备到位、培训到位。

七、不断强化药具规范化管理

强化管理与服务规范,切实做好药具发放、咨询、随访、技术指导工作,加大药具质量监督和不良反应监测力度,确保育龄群众便捷、安全的使用药具。在加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药具工作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建立流动人口药具供应保障机制,做好流动人口药具服务信息统计。严格执行药具订购计划,完善、落实药具调拨、发放、仓储全过程的监督与通报制度,加强管理与检查手段,严禁将免费药具流入市场销售和串换。

八、全面推进药具优质服务工作

各地要将药具工作主动融入人口计生工作大局,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药具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中药具发放与服务职能。对生育一个男孩或生育二个子女以上且没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期内生育对象,必须在生育后42天或30天及时送药具上门,减少意外妊娠,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药具避孕措施落实率。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尝试在流入、流出地之间建立双向药具管理承诺,促进形成区域“一盘棋”格局,逐步 — 3 —

实现流动人口药具服务与管理“全覆盖”。

九、大力加强药具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宣传的先导作用,加强药具宣传与推广,确保药具宣传经费投入,扩大《计划生育药具知识挂图》发行力度,完善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手段,加强药具免费发放政策、药具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十、尽快理顺机构性质

以国家药具发展中心参公管理为契机,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开展省药具站参公管理的相关工作,为理顺全省药具管理机构性质打下基础。

十一、切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化全省药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者廉洁自律守则》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强化药具发放和药具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存的廉政监督体系。

主题词:计划生育 药具 工作要点

18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篇10

200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2007-12-17 14:36:5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200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2)2005年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围绕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机制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心,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依法满足育龄人员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需求为根本,与时俱进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在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控制政策外生育、强化城镇社区基础工作等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为我县建设经济宽裕

县、文化先进县、生态示范县、社会和偕县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05年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破解三大难点,争创四大亮点工程,构建五大体系。

一、明确一个主题,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形势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题是: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提升服务水平,依法满足育龄人员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部分育龄群众生育愿意依然强烈,闲散居民超生反弹,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且非意愿妊娠居高不下,避孕措施让育龄夫妇知情选择,外来育龄女性违法生育,新《婚姻登记条例》和公安部门便民措施的出台实施等因素,给计生服务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我县新一年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率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确保全年人口控制目标任务的完成。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控制在200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和‰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

二、突出两个重点,着力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一)深化镇村(居委)计生经常性工作,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村组,村级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要从根本上实现从依靠集中服务活动解决完成工作难点和工作目标任务向经常性工作转变,真正做到计划生育常抓不懈。一是突出抓好生育规划、孕情监控、优生检测、生殖保健等服;二是突出抓好"三查一服务"工作和"四术"措施的及时落实,提高节育措施及时率,减少库存,减少政策外生育;三是突出抓好出生、"四术"的真实准确,逐月上报,日清月结,从根本上消灭瞒报、错报、漏报的现象。

进一步完善县五套班子领导挂镇、县直单位挂镇包村、镇村干部包村包户的层级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包干内容、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准罚,保证责任制落实,形成纵向、横向联动的计划生育包干责任制。

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县、镇对计生经常性工作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培育先进典型,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工作基础薄弱的村(居委)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促进本辖区工作的平衡发展。县领导小组在半年和年终将按评估标准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管理目标责任制规定任务的镇、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二)优化技术工作,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过去单纯的避孕节育服务向生殖保健服务转变,由过去单纯依靠计生技术力量向发挥自身优势与整合卫生等资源的转变,以全新的理念从事计生技术服务工作。

在服务内容上应满足育龄人员的需求,深入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保健服务“三大工程”,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和生殖保健,积极开展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尽力满足育龄人员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需求。对育龄夫妇要加强宣传服务,在知情的基础上,指导其选择适合自身、安全可靠的避孕节育措施。继续抓好长效措施的落实,力争当年达到90以上,使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对已婚女性在做好查孕查环查病和术后随访等服务的同时,继续抓好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努力防止和减少意外妊娠,使患者及时得到医治,切实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查环查孕率平均每次达95以上,普查普治率达80以上。对已婚男性要加大宣传服务力度,有组织地开展查治工作,提高其生殖健康水

平。毫不放松地抓好优生检测和福施福等引入性干预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努力降低可预防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破解三大难点,深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促使生育的有序性。一是扣紧依法行政,建立依法征收工作机制,实现依法征收工作制度化管理。严肃认真地做好政策外生育处置工作,做到发现一个及时查处、征收一个,维护正常的生育秩序。二是严格规范依法征收执法程序、标准和行为,切忌过宽或过紧。严格执行《广东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操作程序和规范的要求,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规范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立卷

X年文化旅游工作要点计划 篇11

X年是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一年。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文旅事业繁荣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旅产品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活动、文艺精品创作、文旅产业振兴、文物保护管理、全域旅游创建、市场监管、全民健身、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推进X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X.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系统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积极开展争创“红旗型党支部”等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X.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文化旅游系统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文化和旅游系统的繁荣发展壮大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文化体育文物旅游阵地建设管理,分析排查意识形态风险点,加强文化体育文物旅游市场意识形态管控,强化产品内容和活动导向管理,抓好文艺作品、文化旅游活动、文化市场、旅游宣传、形象推广、体育活动等重要环节的审核把关,加强新业态、新媒体、新情况的风险研判,妥善处置各类舆情突发事件。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X.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到X年底建成X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实施X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不断丰富X旅游内涵,吸引更多游客来X观光旅游。建成X社会足球场X个。

X.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突出X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做好五一、七一、国庆、春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的文化活动。建立灵活机动、方便乡村的流动文化服务,扩展服务覆盖面;开展“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完成“戏曲进乡村”X场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确保每村每月免费观看一场电影,每村每年观看一次综合文艺节目和戏曲节目;多层次组织体育培训辅导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管制,抓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协助和指导X景区办好“山野桃花季”等旅游节庆活动,认真组织好各级各类旅文博览会参展工作,提高X在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X.深入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创作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扶贫扶志专题文艺节目,组织精神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小分队在全县范围内巡演;全年在市级以上刊物或杂志发表文化艺术作品X件以上;在县级发表或展出书画摄影作品X幅以上;积极参加省市级文艺作品评赛活动,获奖作品X幅以上。

X.推动秦腔戏传承发展。组织县剧团复排x等传统秦腔剧目。

X.发挥文艺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独特作用,采用歌曲、快板、戏曲片段等形式,创作一批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X.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做好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快“X”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计划完成X-X个项目入选省市县非遗名录;在省级非遗项目X有限公司建成X平米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组织开展“非遗宣传日”和“非遗进校园”活动。

五、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X.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完成两支执法队伍的改革任务,继续保持对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全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全县文化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与县社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

X.提高行业管理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升旅游景区点、旅游执法人员、从业人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健全旅游安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旅游安全生产和节假日旅游安全工作。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旅游市场零团费低价竞争,强迫购物及增加自费项目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启动龙泉公社创建国家XA级景区工作、编制景区旅游规划。

六、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X、启动X陵和X陵保护性规划、编制X陵园现有的X座石牌坊、X座石碑和石刻进行扶正和加固方案。

X、积极配合县上重点项目建设,联合多部门提前介入现场踏勘,帮助企业预判项目落地可行性。严格履行基本建设项目文物考古勘探的事前报批、事中监管和事后验收。积极上报协调县域内的考古发掘。

X、完成X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实地踏勘,摸清家底现状,与各镇签订文物保护安全协议。

X、做好X等文保单位免费开放和馆藏文物管理。

七、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X.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一切产业旅游化、一切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以”黑、白、红、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深入挖掘”一部剧、一条渠、一杯茶“等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疫情影响,X年我县计划旅游接待人数X万人;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

X.开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料收集工作,完成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重大项目管理系统、A级景区管理系统、旅游产业运行管理平台等系统的填报工作。

X.大力培育文旅市场主体,引导依托独特X的文旅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开发中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八、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X.加大农村体育器材配送力度。力争为X个行政村配送器材一套。

X.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民键身活动。举办夏季职工篮球联赛、全县干部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全民健身日文体展演、举办X年X马拉松赛、承办”我要上全运“关中赛区武术比赛等。

X.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协调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及相关竞赛活动。组队参加X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年最低不少于两次。

X.负责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和监督工作,指导全县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

X.加强竞技体育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体教结合、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人才基地建设,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建立高水平人才跟踪服务机制,确保输送省市国家队的优秀人才取得优异成绩。

九、强化安全管理

X.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宣传普及安全法规,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文化、文物、旅游犯罪专项行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日常巡查职责;对全县文保员进行一次培训,提升文保员对文物法制意识、政策理论水平和安全防范技能;总结交流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强化安全保护基础工作。

X.落实《旅游市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X县旅游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旅游市场联合检查办法》,抓实景区景点的安全建设和责任落实,增强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十、加强文旅系统自身建设

X.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重点人才项目。建立常态化调研考察干部机制,全面掌握全系统干部德才表现和能力业绩,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强化干部履职尽责日常管理考核,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提升“四力”为目标,统筹举办系列文化和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能力水平。

X.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传导和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开展清理撤销“廉政账户”、清理利用名贵特产类资源牟利的违法违规行为、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专项治理等系列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要求,结合责任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X.服务全县大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文明创建、扫黑除恶、招商引资、精准扶贫等各项任务,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履行文化和旅游系统的职责,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上一篇:存货的核算教案下一篇:小型工程承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