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通用8篇)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1

“本科生要多听讲座”是入学不久后的新生研讨课上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科大的学业比较繁忙,同学们很容易陷入作业与考试应接不暇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大学本科却又是个人在过去学习和生活体验基础上,确立人生方向,并为之迈出第一步的重要阶段。若只顾眼前的课业,忘记了甚至放弃了对更加远大的理想的追求,这样的大学生活恐怕是很难谈得上有什么真正的收获,而每周三下午的工程科学前沿讲座,则让我们从每日略显单调的学习中抬起头来,在大师们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展望工程科学这篇广袤的土地上,闪烁着曙光的地平线。

工程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内容,可以看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覆盖了工程科学自身和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各个方向。杜善义院士的“上九天揽月”,吴有生院士的“下五洋捉鳖”,杨秀敏院士的“地下空间与侵爆效应”,杨杰教授的“人类与机器人”,材料力学与3D打印,温室气体与石油开采,生命力学,医疗器械……这些各具特色的讲座不仅让我了解到了那些闻所未闻的前沿技术方向与研究方法,更新了我对一些概念原有的认识,更给了我机会去亲身感受大师们人格魅力,体会他们真切的学术和生命感悟。

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对工程科学的理解还基本停留在传统机械,建筑和工业制造上,对学科和自身未来的发展都充满的迷茫,而工程科学前沿的讲座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所有的讲座之中,与力学相关的占了绝大多数,“力”无处不在,关于“力”的分析和应用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航天,航海这些和力学直接相关领域的难题,还能指导和解决新材料乃至生物方面的问题,解释和表面上和力学问题毫不相关的现象。在龙勉教授的讲座中,细胞的力学结构和对力的感知和相应现象令我十分惊奇,也大大改变了我对力学的看法。人们对于力的认识起源于对外界现象的研究,而万万没有想到,奇妙的自然早已在我们身体之内构造了一套精密的力学系统。血液的流动,细胞的转移,物质的运输,多彩的生命现象之后是同样丰富的力学现象,远远超出了骨骼和肌肉运的范畴。然而就算在这些方面,龙教授的讲座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骨骼的生长和流失也与受力的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也必然蕴含着深刻而又精巧的力学原理。

而徐晓嵘教授的讲座则颠覆了我对工程科学家的看法。与理论科学家不同,工程科学家的工作要更加接触实际,但工程科学家的眼界和思维并没有因此变得狭隘,反而在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团队中常常担负领导的职责。工程科学家的思维是系统性的,一件仪器或者产品的研发,最终都需要工程科学家来统筹安排。工程科学不仅深入实践,同时也有高度,徐教授的演讲展现出了工程科学多方面的魅力。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2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信息可视化技术(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科学计量学的一个新兴领域,科学知识图谱[2,3](Scientific knowledge mapping,简称知识图谱)是信息可视化技术的一个分支,该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综合应用了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2004年,美国德雷克塞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Chaomei Chen)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成为近几年来在美国信息分析中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信息软件。本文利用CitespaceⅡ软件通过合理设置引用(citation)、共被引(co-citation)及共被引系数(co-citation coefficient)的阈值,绘制出较直观的、容易理解的搜索引擎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的科技信息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通过主题词“search engine”共检索到2,387篇有关搜索引擎的文献,其时间区间为1999—2010年,每条记录内容包含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年份、期(卷)及参考文献等。下面从搜索引擎领域的文献着手,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考察近十几年来搜索引擎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2 分析与结果

2.1 国际搜索引擎领域的学术研究概况

首先统计了1999~2010年搜索引擎领域2387篇文献的历年发文数。国际上有关搜索引擎的论文逐年增长,1999年共发表103篇SCI论文,2009年为303篇,增长近3倍。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加强,有望发展为国际上学术研究的热点。

2.2 搜索引擎研究热点国家(地区)

从事搜索引擎研究的作者分别来自四大洲的62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对研究国家的统计,可以反映不同国家在该领域研究的状况。各大洲作者的被引频次依次为美洲984、欧洲543、亚洲396、大洋洲100,统计数据表明各地区研究的不平衡。搜索引擎研究的热点国家主要位于北美、西欧和东亚三个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繁荣的地区。在所有作者中,来自美国的作者被引频次最高,达到866次,占总数的36.28%,充分显示出美国在搜索引擎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其他依次是英国、中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图1显示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表1列出了该研究领域各国(地区)所处的位次。

2.3 搜索引擎最具影响力的作者

一篇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寡,是该篇论文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和占有之地位的客观测度[4]。据统计被引两次以上的作者共有6543位,前五位作者为搜索引擎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权威专家(见表2)。英国科学家塞沃尔(THELWALL,M)是被引频度(30)最高的专家,中心度为0.1,中心度表示合作者的多少,合作者越多,中心度越高,他从情报学的视角系统阐述了链接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检索、网络计量学、数据挖掘、Web结构建模等方面。链接分析算法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是谷歌的核心算法之一。斯平克博士(SPINK,A)是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领域的教授,她着重于理论与应用研究,模拟人类信息行为、网络研究以及互动认知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研究。詹森(JANSEN,BJ)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搜索引擎研究与框架》是其代表作。朱迪特巴尔伊兰教授的研究领域是信息计量和信息检索,其代表作有“Search Engine Results over Time-A Case Study on Search Engine Stability”。侯赛因(OZMUTLU,HC)和赛达(OZMUTLU,S)教授研究用户内容查询,应用遗传算法和Dempster-Shafer理论,成功开发了根据用户设计高效信息检索算法的搜索引擎,代表作有“Using Monte-Carlo simulation for automatic new topic identification of search engine transaction logs”。

2.4搜索引擎研究核心期刊

检索文献的网络分析表明,被引用的相关期刊共1070种,其中被引用不少于2次的有414种。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越多,说明该期刊的影响力越强,依据被引频次高低和相互联系,绘制出搜索引擎领域的核心期刊知识图谱(见图3),处于核心地位的期刊和其它期刊的联系越多,影响力越大;被引频次越高,名次越靠前。该领域的十大核心期刊可见表3。作为全球最权威的顶级期刊之一,“NATURE”在搜索引擎研究领域被引频次(310)最高、中心度(0.6)最大,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期刊;“SCIENCE”、“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三种期刊仅次于“NATURE”,影响力处于第二核心等级;“NUCLEIC ACIDS RESEARCH”、“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BMC BIOINFORMATICS”、“BIOINFORMATIC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6种期刊影响力弱于前四种期刊。

2.5 搜索引擎研究内容

将检索得到的2387条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 II软件中,网络节点选为参考文献(reference)和主题词,调节相应的阈值。经过CiteSpace II软件的分析和处理,得到了搜索引擎领域研究内容的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从该图谱中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研究的专题聚集特征较为明显。对2387篇文献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细分:在2387篇论文当中,(1)关于搜索引擎原理的有433篇,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是搜索引擎技术继续发展的基础,搜索引擎是一种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检索的软件,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到本身的技术组成,还包括所处的网络环境的特点[5],因此,只有深入研究两者的特点及联系,才能提升对搜索引擎深入发展的清晰思路。(2)关于搜索引擎类型与功能的有426篇,元搜索引擎和垂直搜索引擎(专业搜索引擎)是研究的一大热点。传统搜索引擎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如:查询结果无法覆盖全部网络信息、检索结果没有针对性、准确率低、检索结果重复性高等。元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爬虫程序,它通过检索界面接受用户的查询请求,在检索时调用多个其他独立的搜索引擎,将查询的结果经过去重后以统一的格式集中显示,这种方式增加了检索的范围,检索结果覆盖率显著增加,起到了整合网络资源的功能。垂直搜索引擎专门用来查询某一学科或主题的信息,将网页库中的某类信息进行一次整合,经过去重、分类、索引等技术处理,最终以非结构化的方式和结构化的方式返回给用户。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结构化信息提取的算法、垂直网络蜘蛛的设计等。(3)关于搜索引擎发展趋势的有252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最新的研究逐渐走向智能化、个性化、专题化、集成化。如被定义为基于语义的搜索引擎kngine[6],该系统尝试理解句子含义,但是与人脑的认知技能还有很大差距,这方面的工作有待突破。(4)关于搜索引擎应用的有79篇,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来“新门户”的特点。目前,搜索引擎在商业和其它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巨大的商业价值及应用前景不断刺激着搜索引擎向其他领域渗透。如搜索引擎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在科技查新中的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搜索引擎以其独有的优点,如搜索速度快,范围广,时效性强等,在不同领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5)有关搜索引擎的算法有49篇,其中所论及的网页索引、分类、排序、去重等算法都是提高搜索引擎质量的重要技术。网页索引技术一般采用倒排索引,Glimpse[7]认为倒排索引技术在大型文本数据库中进行快速查找有很好的综合性能。目前该技术分三种类型:即完全倒排索引、倒排文件索引和块地址索引,设计高性能的网页索引算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网页正文的游离性和网页结构的复杂性,所以网页分类非常复杂,Furnkranz、Slattery、Joachim等人提出的分类算法从不同角度提高分类性能,但也存在明显缺陷;Page和Sergey Brin提出的PageRank算法[8]是经典的网页排序算法,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算法的改进,还没有形成重大理念突破;为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减轻用户负担,识别和消除返回结果中存在大量重复网页是一个有效途径,目前该领域主要的算法有Charikar的Simhash算法、Broder等的Shingle算法和I-Match算法等。(6)关于搜索引擎评价的有35篇。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搜索引擎系统,不仅为用户选择搜索引擎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促进搜索引擎技术的提高,Angel L提出了8条标准[9];H.Vernon Leighton和J.deep Srivastava将查准率和查全率引入搜索引擎评价标准[10];Bell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标准[11]等等,基于评价标准建立在不同的指导原则上,因此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统一的评价标准的确立有助于该领域健康快速的发展。其他研究内容还涉及:搜索引擎的知识产权问题、检索结果的组织技术、检索界面设计等等。从论文研究内容的分布看,综合性研究论文的数量远远超过专门领域的研究论文数,说明搜索引擎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2.6 研究搜索引擎的学科

搜索引擎是一种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标引、存储,然后供用户查询的系统,所以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12]。检索到的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搜索引擎进行了研究(如图4)。目前,主要从事搜索引擎研究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如图5,该领域发表的文章有609篇,占全部文献的1/4,充分反映了该学科研究搜索引擎的学科优势;其次是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发表文章399篇,占16.7%,该领域从信息本身的特点以及文献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搜索引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搜索引擎中许多算法思想来自于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例如:pagerank算法、超链分析等;第三大领域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表文章有277篇,占12.6%,是当代搜索引擎研究的焦点领域,通过数据挖掘,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致力于开发智能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搜索引擎;其他学科有:电子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可见,搜索引擎研究不仅与计算机科学有关,还涉及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电子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科学等学科。其研究成果同样可应用于各领域。总之,搜索引擎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综上所述,以搜索引擎领域的2387篇SCI论文为研究对象,第一,考察了研究该领域的热点国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论文数量和影响力上,都有无可争议的巨大优势;中国在论文总量上位居第三,但总体质量(被引次数)上略为落后,国际交流上略为逊色,总体来说,美国和西欧在该领域的贡献较大,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第二,考察了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搜索引擎的学科分布,表明该领域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图书馆学、电子工程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综合学科,但搜索引擎研究的主体领域属于计算机科学。刊载该领域文献的期刊共有1070种,其中被引用不少于2次的有414种。第三,运用动态网络分析CiteSpace软件对搜索引擎研究状况、研究群体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的来看,美国的高校研究者重视和IT行业的合作,将理论研究产业化,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理论的创新。

3.2 展望

第一,智能搜索引擎的开发。用户在搜索引擎上进行信息查询时,并不十分关注返回结果的多少,而是看查询结果是否和自己的需求相吻合。对于一个查询,传统的搜索引擎动辄返回几十万、几百万篇文档,用户不得不在结果中筛选。怎样使搜索引擎更加简约地查询到用户需求的信息,是今后智能搜索引擎研究开发的方向。第二,加强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搜索引擎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只有和各学科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使该学科迅速发展。第三,重视交叉语言检索的研究和开发。交叉语言信息检索是指用户用母语提交查询,搜索引擎在多种语言的数据库中进行信息检索,返回能够回答用户问题的所有语言的文档。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技术 前沿展望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思维。计算机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未来的计算机科学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已经成为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很多信息。例如:获得期刊文献、获得各种资讯、了解天气状况、各种新产品的信息、世界经济及军事的发展趋势等。每当人们在悠闲地环境中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各种层出不穷的电子新产品时,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更促进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得地球村的实现逐渐成为一种可能。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目前,只要人们登录各大新闻网站的科技板块,就会发现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已经占据这些板块的大半江山。这些电子产品是如何发展成这样的先进状态,未来它们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说明了这一切。

人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算盘、帕斯卡计算器、布莱尼茨机械计算机、巴尔其的差分机、阿塔那索夫-贝利计算机、ENIAC计算机等的发展。人类直至1946年2月14日产生了ENIAC,计算机才正式投入使用,人类才正式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它原本是为了计算导弹而设计的,但是由于其设备的造价十分昂贵,只能局限于在军事领域使用。直至1982年,人类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产生,计算机才逐渐走向普通家庭和一些中小企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的家庭已经完全拥有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台式机、笔记本、智能手机等,这些先进的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三、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具有的特性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广泛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而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计算机来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界风光、网络购物。再例如:一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超级强大运算能力代替了人类对商业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这棵参天大树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性的影响。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智能性和专业性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微电子、集成电路、半导体晶体管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计算机也正向着智能性和专业性的方向发展。例如:计算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需要来对计算机进行各种更新与改装,有的还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各种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这充分体现出计算机在应用领域中更为人性化的一面,也充分显示出计算机在个应用领域的专业性。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更加快捷、更加广泛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并以此为契机来提高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另外,计算机在工业中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过程、辅助设计过程、信息管理、集成制造等方面的完成都是由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和程序编程来实现的。在教育方面,计算机的实用性更为突出。例如:现代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计算机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种建立在脱氧核糖酸基础上的分子计算机正在逐步演变成现实,已经有科学家实现了使用脱氧核糖酸进行简易的数据计算和存储的操作。它主要是采用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生物芯片作为集成电路板,因此具有机构小、集成密度高等特点,运算速度比现代最先进的计算机要快一万倍。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二)光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以光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它是由集成光路、激光器透镜等组成的。它具有耗能低、速度快、计算能力强的特点。

(三)量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根据原子或者原子核的量子力学的特性进行工作的。它是建立在量子效应构建的一个完全以量子为基础的计算机。它主要通过链状分子聚合物来表示0和1这两种二进制状态。量子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每秒计算可达一万亿次,并具有类似于人脑的容错性,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原始數据能够自动绕过出错部分继续计算。

总之,计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发展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改变。

参考文献:

[1]王晓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08)

[3]邱志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80.11.18~)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王利宁(1979.11.14 )工程师 硕士 研究方向:自动控制及自动化,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4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02期总第346期 教育前沿

应用型人才思辨能力缺失现象探析董 丽 胡鸿志 成新霞(4)电子黑板对乡村学校的教学促进蒋维良(5)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汪金芳(6)幼儿园卫生保健现状以及对策 林善惠(7)学科教学

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侬海英(8)“读”占鳌头,建语文有效课堂 卢龙梅(9)谈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陈同斌(11)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王勇彬(12)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杨磊(14)

浅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孟杨(15)教法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夏英杰(16)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郑宗平(17)初中物理激趣十法刘恒伟(18)

提高山区中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索李雪梅(20)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张燕勤(22)抓住数学课堂合作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张 倩(23)课改聚焦

构建有“养分”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陈燕娥(25)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海涛(26)小学语文有效性研究秦元禄(28)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王 彬(29)

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尧冰松(30)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龙碧海(31)教学交流

多元化方式,提高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伍燕丽(3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李玉海(3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周祖国(34)浅谈数学教学有效性 陈映华 赵洁(35)

试论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友华(36)如何让口语交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出彩 张靖(38)

班主任工作

谈谈学校班级制度和纪律网络的构建 周祖国(39)扮演好自身角色

构建师生对话平台王 林(40)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廖 君(4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道德素养培养 王 林(42)文体动态

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董江华(44)

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 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45)浅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骆艳洲(47)

对田径短跑项目体能训练方法的几点认识田雨申(48)职教纵横

微课在导游讲解技能提升中的作用分析及研究策略 潘立岿(50)浅谈中职生寝室管理工作冯德军(51)对职高数学教学的小探究 季登峰(53)百家争鸣

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王继书(54)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陈远清(56)浅谈怎样转化幼儿行为习惯 何运红(57)浅谈小学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培养 吴成美(59)浅谈品德课对克服盲生自卑心理的帮助 张奎邦(60)职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季登峰(61)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探索裴小转(62)论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太基(64)教育在线

浅谈高中写作有效性卢 号(65)论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梁 敏(66)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丁凌燕(6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研究张永福 李祖鲜(6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洛绒拥措(70)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张晓娟(71)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黄发仙(72)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5

面向国家目标探索科学前沿973计划部署项目73个

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实施会于9月26日在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出席会议并为项目首席科学家颁发聘书.年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依托部门和承担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 者:丁少将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产业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6

最近听了温州大学***博士讲的机器学习,那么用对这堂课的心得体会来总结对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学习。先来说一个笑话,我们知道机器学习的子学习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有一种叫做对抗网络(GAN)。对抗网络(GAN)类似:孙悟空:我是孙悟空。如来:你是真的。如来:你是假的。-六耳猕猴:我是孙悟空。

-如来:你是真的。

这就是机器学习,准确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监督学习。最开始的几步是对于模型的训练,“多了”或“少了”可以理解为训练时的误差,模型根据误差调整自身参数,这就是机器学习里常用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的简单的解释。梯度下降涉及到算法,最终来提高机器处理问题的能力。

机器学习想做的事情,简单的说是要从资料中归纳出有用的规则。大数据说的是对大量的资料做分析,而人工智能说的是让机器看起来更聪明,两者都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来做核心的工具。

一名程序员,最终将会遇到很多类型的顽固抵制逻辑的、程序的解决方案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对于很多类问题,坐下来写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条件语句是既不可行也不划算的。我听到你的程序员大脑在大喊,“亵渎”。

这是真的,以每天的鉴别垃圾邮件问题为例,每当介绍机器学习时,它是一直被使用的例子。当一封邮件到来时,你将怎样写一个程序来过滤垃圾邮件,决定是将它放在垃圾箱还是收件箱中?你将可能开始收集一些实例并深入研究它们,你将寻找垃圾邮件和非垃圾邮件所特有的模式,你还将会考虑抽象出那些模式以便你的启发式学习将来能够应用到新案例之中。你将会忽视那些永远不会被看到的古怪邮件,你将能够轻松的提高准确率并为边界情况制定特殊的程序。你将反复多次的浏览邮件并抽象出新模式来改善做出的决策。

在那里有一个机器学习算法,所有这些事情都由程序员而不是电脑来完成。这种手动导出的硬编码系统将具有同程序员一样的、从数据中提取规则并将其实现的能力。这能够做到,但是它将花费太多的资源,而且会是一个持续的噩梦。

在垃圾/非垃圾邮件的例子中,经验E就是我们所收集的邮件,任务T是一个决策问题(也称为分类),它需要标记每一封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并将其放入到正确的文件夹中。我们的性能度量将是一些类似于准确率之类的、介于0%-100%之间的一个百分比(正确决策数除以总的决策数再乘以100)。

准备这样一个决策程序的过程通常被称为训练,收集到的实例称为训练集,程序即为一个模型,一个把非垃圾邮件从垃圾邮件的分离出来的问题的模型。作为程序员,我们喜欢这个术语,一个模型具有特定的状态并且需要被保持,训练是一个执行一次的过程,也可能会根据需要重新运行,分类是待完成的任务。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7

本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作为音乐传播学科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得到了各界专家和学者的鼎力支持。从本次参评论文的整体情况来看, 文章研究对象涵盖音乐传播的方方面面, 研究角度多元, 包括音乐传播的学科理论建设研究、社会音乐文化建设研究、音乐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同时实现了音乐传播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为目前的音乐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征文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了专家学者动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了专家学者、在校学生, 还包括传媒界和音乐界的从业人员和音乐爱好者媒界和音乐界的从业人员和音乐爱好者, 这表明音乐传播作为一门充满朝气的新兴学科播作为一门充满朝气的新兴学科, 正在不断吸纳来自各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逐步实现自身的成长, 进而向着学科建设的完善迈进。

本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 2013年12月圆满完成论文征集的评选, 经过初筛、复评与终评三个阶段, 共产生获奖论文38篇, 其中一等奖2篇, 二等奖5篇, 三等奖8篇, 优秀奖23篇。下面对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中的获奖优秀篇目做一梳理。

一、音乐传播学科综合研究

学科理论建设研究是音乐传播学发展的基石, 为音乐传播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理论支撑。本届论文征集活动中的多篇作品, 为音乐传播学科的理论建设补充了新的观点, 提供了理论研究的新角度, 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现有的音乐传播理论框架, 对音乐传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国得杰在文章《有意味的空间——音乐传播之空间媒介》中将音乐观演场所作为音乐传播的空间媒介加以审视, 根据声场的性质对音乐空间进行了类别的划分, 从客观的物理属性、主观的听觉感知以及音乐空间发展的历史沿革出发, 对各类音乐空间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归纳出音乐空间总体的媒介规律。作者提出, 音乐空间是一类特殊的听觉建筑, 它服务于音乐, 参与了音乐的塑造。文章从物理特别是声学的角度对音乐传播的空间媒介进行关注, 是对目前音乐表演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曹军军的《媒介与受众音乐接触行为相关性研究及其方法论》以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为支撑, 通过提出事前经验, 构建数学模型, 来设计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以验证结论, 具有音乐传播的前瞻性, 并实现了音乐传播研究方法上的良好开拓。

二、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社会音乐文化建设作为音乐传播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直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包括社区、社会群体的音乐文化生活调查研究和音乐文化产品创作品格、品位的社会导向, 还涉及音乐文化特色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从社会现实角度入手, 对各阶层的音乐生活进行理性观察和研究, 集中体现出音乐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次征文活动中, 也有多篇获奖作品涉及此领域。

何洪禄的《群策群力以图音乐之革新——留美生对近代“新音乐”的传播和推动》一文详细介绍了近代历史上留美学生通过参与音乐社团、创办音乐刊物、著书立说, 并利用报刊、电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的历史过程, 并对其中如中国科学社、北京乐友社、乐艺社等社团和以《科学》、《乐艺》、《音乐杂志》为代表的音乐期刊进行梳理, 融合多元角度对我国近代赴美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音乐传播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总结, 填补了我们近代音乐历史上留美学生音乐传播活动的研究空白。陈丽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农民工群体的音乐生活上, 她的《音乐生活中的“精神困境”——解读外出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一文在社会学和音乐学领域相关理论的指导下, 对当下农民工的音乐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现状调查, 并通过调查反映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音乐需求,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农民工群体的精神生活状态, 并试图对其进行解释和寻求解决方案。这篇论文体现出音乐传播研究对农民工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关切, 具有良好的社会现实意义。

艾和的《大众文化中雅俗学说误区的辨析——由高雅音乐进社区引起的刍议》和林平的《音乐审美象征体验与公共音乐传播》从审美角度出发, 分别对高雅音乐进社区和公共音乐传播进行探讨, 丰富了音乐传播学中社会音乐文化建设领域的研究, 亦具有相当积极的学术价值。

三、媒体与音乐研究

传媒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音乐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使音乐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对各种媒体形式中的音乐传播现象进行研究, 是音乐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传媒与音乐领域的研究包括对广播、影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介中音乐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进行的把握, 以及对包括影视剧音乐、音乐电视、网络音乐在内的音乐作品的生产、传播的研究。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中, 在传媒与音乐研究领域的成果也颇为丰硕。

网络音乐与数字音乐作为当下受众面极广的音乐形式, 是近年来音乐文化研究的焦点之一。袁茜的《网络音乐传播中的审美现象研究》选取网络音乐恶搞现象、网络音乐“俗”文化现象、网络音乐视频的盛行、“新、奇、特”网络音乐作品的蹿红等四个典型的网络音乐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探寻音乐审美与音乐文化之间、音乐审美与受众趣味之间、音乐审美与社会人文发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 在网络音乐充满着社会生活的今天充满着社会生活的今天, 从审美角度出发对瞬息万变的网络音乐生活进行审视网络音乐生活进行审视, 冷静理性地看待各种网络音乐新现象新现象, 是音乐传播研究者应当持有的科学精神。谢引风的《新媒体视阈下的在线音乐付费模式探析》, 从在线音乐所处的市场环境为出发, 探究当前国内外既有的在线音乐平台所采用的主流在线音乐付费服务模式, 并结合典型案例, 剖析新媒体时代的音乐服务提供商成功经营数字在线音乐服务平台所需具备的优势资源, 最后针对我国的特殊市场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是对我国在线音乐付费服务市场发展与完善的有益探讨。

本次征文中亦出现了多篇关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领域的音乐传播研究的新成果。马栋梁的文章《论明星评委在〈中国好声音〉品牌打造中的作用》以近来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选秀节目为研究对象, 从品牌识别度从品牌识别度、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三个层面入手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三个层面入手, 论证了明星评委在委在《中国好声音》品牌打造中的作用, 将当下传媒领域中的热点现象与音乐产品的品牌化相结合进行考虑域中的热点现象与音乐产品的品牌化相结合进行考虑, 应是有益的研究角度。作者强调音乐选秀节目诞生已久, 发展到今天, 观众的审美品位逐渐提高, 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对选秀节目音乐专业性的关注, 在强调音乐专业性的同时对音乐品牌化加以关注, 对多种传播媒介中音乐的品牌化运作进行探讨, 对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宫林林的《左翼电影歌曲的传播价值》一文, 着重分析左翼电影歌曲在不同时期的传播状况, 并进一步挖掘左翼电影歌曲的传播价值, 将音乐传播研究与电影发展进程相结合, 为过去以文本分析为主的电影音乐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是对目前电影音乐研究的有益补充。音乐电视方面, 赵波的《MV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及创作心理解读——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一文同样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角度, 尝试从音乐电视创作者的身份特征和创作心理角度切入, 运用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从创作源头对音乐电视进行把握。韩建勇的《企业音乐电视的传播之道》, 通过对央视优秀企业音乐电视展播进行举例说明和深入的学理解读, 探讨了企业音乐电视在企业形象宣传方面的作用, 文章很好地体现了音乐传播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杨瑞庆的文章《扫描与时俱进的歌曲传播媒体》, 分别梳理了歌谱、电影、广播、碟片、荧屏等阶段由于传播媒介的更迭带来的歌曲传播的特点。文章指出,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严肃音乐主题音乐会肃音乐主题音乐会, 对进行音乐推广与认知普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很大的作用, 多媒体音乐会作为新型严肃音乐传播形式式, 对推动音乐演出市场的发展有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崔家嘉《融合影与光·乐音齐飞扬——浅谈多媒体应用视角下的严肃音乐传播》通过对严肃音乐会演出中多媒体形式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对严肃音乐会的发展和推广传播提出了建议。

音乐期刊编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也备受音乐传播学界研究者们的重视。当代出版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转企改制、出版技术变革等问题, 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中聂会佳的《当代音乐理论期刊出版问题探讨》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认为音乐理论期刊应认清传统出版的优缺点, 积极运用新技术, 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顺应出版发展趋势, 实现数字化转型, 突出自身特色, 融多种出版优势于一身, 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要树立新型经营理念, 加强自我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力, 拓宽营销渠道, 适应市场竞争。

四、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传统音乐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以及当代传媒音乐产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等。目前, 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生态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 在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结合方面也尚未寻找到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有效方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保护一直是当下音乐传播学界着力研究的一个领域,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 有多篇与该领域研究相关的文章, 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传播和保护以及传统音乐文化与新媒体形式的结合等方面都做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

周东颖的文章《清代末期粤剧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 从粤剧在海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粤剧在北美地区的传播、粤剧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粤剧在海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文章采用丰富的例证和史实对选题进行多角度梳理丰富的例证和史实对选题进行多角度梳理, 并回顾了清代粤剧的海外传播情况及意义代粤剧的海外传播情况及意义, 对粤剧在海外传播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开拓。朱晓峰的《音乐传播理论下的洮岷花儿研究》以音乐传播理论为基础, 对洮岷花儿这一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态进行传播学角度下的解析, 通过对洮岷花儿传播功能的论述、对其传播模式与现状的梳理以及对洮岷花儿所面临的传播现状的考察, 在如何更好地促进洮岷花儿的传承与发展这个问题上做了有益探索。李常新在《中国少数民族“歌书”的传播形态研究——以广西平果壮族嘹歌歌书为例》一文中提出, 平果县壮族嘹歌至今仍活跃于当地人民生活中, 成了传统音乐文化活态传承的样板。歌书作为壮族嘹歌的传播媒介, 先后产生了古壮字、新壮文、汉文、英文等不同文字符号的记录形式, 使得壮族嘹歌的传播方式、受众群体、文化变异呈多样化并存发展, 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作者将壮族嘹歌的传承概括为一种“球状”的发展模式, 并指出此类传承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壮族嘹歌的活态传承。李凌燕《苏南传统音乐传播、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常州为例》以位于苏南的常州为研究个案, 从““保护音乐的文化之根源, 营造和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培养本土传统音乐传播管理人才, 强化专业培养的地域性域性”、“依据政策法规, 关注传承人的前沿作用”等六个方面个方面, 对常州传统音乐传播、传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析, 重点论述了常州传统音乐传播、传承、发展的具体策略策略, 为探索传统音乐在当代的传播、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张艳在《一袭春风满树繁花——关于当代古琴艺术传播的思考》中从文化产业发展、传承人效应和现场演出的创新三个当下比较突出的传播现象入手, 对古琴文化的现状和热点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思考, 给目前的古琴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张劲盛《中蒙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与现状调查分析》对中蒙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通过关于近十年来内蒙古地区马头琴音乐文化受蒙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的社会学调查分析, 反映了当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的马头琴音乐文化在传承上的问题, 并深入地挖掘了表象背后深层的社会动因, 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陈怡静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例》中以非遗音乐侗族大歌为例, 将其在当代社会中几种主要的传播形式做了阐述, 以求利用当今音乐传播的不同形式来促进其保护与发展。陈露在《广府白话童谣当代传播模式考察与研究——以禅、穗二地为例》一文中着力探析当代广府白话童谣的传播模式, 将其传播模式分为学校传播、家庭传播、媒体传播三种主要形式, 并指出学校传播与家庭传播属于“自然传播”的范畴, 媒体传播与新兴媒介的兴起紧密相关, 三种传播模式各有所长, 在当今广府地区多元文化语境下以一种“叠加”的方式和谐并存。居地希的《20世纪30年代广州戏院、茶楼、民间乐社的兴盛——粤剧、粤曲、粤乐在广州的传播研究》从广东文化环境, 粤剧、粤曲、粤乐的起源与发展, 戏院经营、茶楼经营, 民间乐社的组建等方面分别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粤剧、粤曲、粤乐在形成第一个发展高峰的过程中, 表演空间对于三者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由此引发了关于推动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发展, 在提升艺术品类自身价值的同时增强表演团体团内整合和团际联动效应, 并延续、提高表演空间的文化价值与传播功能的思考。赵君在文章《河南南阳在戏曲艺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以汉调二黄为例》当中对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的、汉江重要支流密布其间的南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关注, 以汉调二黄在其内的发展、传播为研究对象, 以南阳地区三条重要汉江支流——丹江、唐河与白河对于该剧种传播过程的作用为重要研究内容, 并对南阳地区周边的市镇有所涉及。该文对汉调二黄的这一重要流布、传播区域的历史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 说明了河流在汉调二黄广泛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黄燕的文章《当代客家民间音乐传承的文化生态剖析——以广东梅州客家竹板歌为例》认为, 当代梅州客家竹板歌在传承方式、表演形式、演奏技艺、唱腔曲调、表演时空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对传统竹板歌音乐形式的继承与革新, 与该地区文化生态的互动是紧密相连的。作者强调文化生态有可能影响民间音乐原有的文化品格, 但民间音乐也能从中衍生出适应现代民众生活需求的新的艺术形式和社会功能。传承主体若能适应这一生态环境, 并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民间音乐就能被更好地承继。曹翘楚在《传播学视野下的近现代鄱阳渔鼓变迁》一文中指出鄱阳渔鼓今天呈现的形态有赖于近代以来一些重要艺人的流动和迁徙所带来的音乐文化传播与融合, 而现代以来所采取的传承推广与传承保护措施则有利于它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从鄱阳渔鼓的近现代变迁这一个案出发, 力图揭示传统音乐的传播规律, 呈现其未来的发展模式。曾凡忠的文章《古琴艺术的网络传播》认为网络传播给传统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本民族的优势和网络这一新型传媒, 用健康文明的古琴音乐去引导网络市场、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才能更好地让中国优秀的古琴艺术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羌族的多声部民歌历史悠久, 因其独特的音乐形态和特殊的演唱发声法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它产生流传的历史进程以及在其传统传播方式受到外部因素介入和影响以后发生的传播嬗变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雷涛、周翔的文章《四川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传播嬗变》结合四川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掘期、2004年开始的电视媒介传播期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的文化重建期三个阶段入手, 探讨了羌族多声部民歌传播进程中的典型案例, 并对其影响做出了分析, 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具有理论深度的思考。而广西百色地区右江歌舞团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是广西较有影响力的地方院团, 该团以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享誉区内外行业竞赛, 并因此获得大量的重要出访机会。杨灿在文章《在传承与传播民族音乐的探索中找寻出路——广西右江民族歌舞团建团初期研究 (1958—1983) 》中对右江民族歌舞团建团初期 (即百色专区文工团时期) 探寻自身发展道路的历程进行梳理, 着重于观察该团长期扎根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进行音乐节目创作的尝试与实践, 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和营造创作氛围等积极发展手段。作者由此寻源性的个案出发, 期望启发对于当下艺术院团因改制而面临的困境的思考, 同时呼吁更多的音乐学者参与对地方代表性艺术院团的音乐学研究, 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传播、艺术创新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合理引导。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体现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体现, 是华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音乐传播学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究, 是积极承担社会历史责任的表现, 我们也期待通过学术界的研究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传媒导向学术界的研究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传媒导向, 能够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 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和保护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思路。

五、音乐文化产业研究

音乐文化产业研究作为音乐传播研究的重要阵地, 其方向包括音乐文化产品的创意研究、音乐文化产业链及各要素的研究和音乐商品及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等。音乐文化产业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 有多篇作品与此领域相关, 从中体现出音乐传播研究在理论探索的同时对当下音乐产业格局发展及变化的关注。

赵志奇的文章《音乐文化创意的释义与内涵——基于文化创意时代语境下的学理透析》从“传播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认为音乐文化创意已经成为音乐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作者认为, 对音乐文化创意进行学理性的研究创意进行学理性的研究, 能够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文化创意的时代语境, 首先对语义泛化的创意进行了溯源式的梳理泛化的创意进行了溯源式的梳理, 进而析出其主要特征征。接着, 文章以此为出发点, 对音乐文化创意的概念界定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解读界定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解读, 试图为音乐文化创意的理论和价值体系建立一个逻辑起点理论和价值体系建立一个逻辑起点, 并为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式发展建构思维基础。黄德俊的《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从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平、版权贸易、电子信息产品贸易等9项指标入手项指标入手, 对影响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归纳影响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归纳, 还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诸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 并据此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此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加强版权保护、扩大市场需求求、发展相关与支持产业等角度提出了策略和建议。该文从多个角度入手文从多个角度入手,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得出对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有益的结论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有益的结论, 对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蒋劼在《音乐表演商品的社会价值》中认为, 音乐表演商品是人们在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之一。文章从音乐表演的存在意义、商品属性等方面解读这种音乐流通形式, 并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 音乐表演商品应当具有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和社会价值导向作用。音乐表演商品应当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人民群众社会音乐生活的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 积极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逐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相关, 李奇龙在文章《广西南宁市琴行音乐文化产业调查与分析》中认为琴行音乐文化产业属于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由琴行产业和钢琴考级所带动的文化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市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 作者就南宁市琴行音乐文化的现状、特征、发展模式及与之相关的钢琴考级培训活动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罗洁璐的《栖息在旅游与产业之间的艺术》一文认为在我国历史上旅游性质的音乐早已有之, 而自1978年之后, 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 持续地快速发展。民族音乐作为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资源之一, 其本身已不再单纯以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内容为主要目的, 而是增加了为旅游者和经营者服务的商业目的。文章以《印象·丽江》 (雪山篇) 为例, 对近几年兴起的由实景与当地生态 (音乐) 文化结合而成的新型演艺产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通过相关理论的结合和对实景演出文化产品的个案分析, 探讨了我国民族音乐在旅游性质的音乐演出背景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是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传播研究多年来也一直对其有着关注,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对高校音乐类社团建设、校园歌手和音乐比赛以及音乐演出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与现象的调查与解读。

刘靖华、郭建民《高校音乐教育引领城市社区大众精神文化》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才能支撑城市化发展稳步前进。作者目光兼及高校内外作者目光兼及高校内外, 对音乐教育如何引领城市社区大众精神文化教育如何引领城市社区大众精神文化、校园“精英教育育”如何融入社会“大众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思考, 对以高校教育提升城市文化水准以高校教育提升城市文化水准, 引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刘畅的《高校通识教育的音乐人文传播——以通识课〈影视音乐赏析〉为例》认为高等院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全人”教育理念和在人文方面的侧重。音乐作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艺术门类, 在高等教育中不仅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点, 更作为人文传播的载体而凸显了特殊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以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通识课《影视音乐赏析》为例, 探索将影视、音乐和人文熔于一炉的通识教育思维模式, 针对欣赏中的共性之惑和影视音乐赏析自身的特殊性,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路, 并以电影《一曲难忘》和《搜索》为具体例证, 探讨影视剧作品中音乐对主题的深化和隐喻, 以及主题歌对人文主旨的点染与拓展, 尝试以综合的视角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 赏析音乐融会的人生况味。张燚的《大学生古琴社团中的多重话语——以“首届全国高校琴学论坛”为中心的分析》以“首届全国高校琴学论坛”为例, 对当下大学生古琴社团的含义进行多重解读。作者认为, 在现代民族国家和当前社会, 古琴文化的境遇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古琴在国家层面、教育机构层面和学生层面的不同语境中, 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 古琴身上的国家意志、民族意识、高雅品位、独立人格被各方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放大着, 而在学生层面, 古琴的符号价值则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

音乐传播研究作为极富现实意义的新兴学术领域, 需要各方学者和研究者的不断加入。本届论文征集活动的参与者除了来自音乐学领域的的参与者除了来自音乐学领域的, 还有许多来自艺术学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者, 这充分体现出音乐传播研究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出音乐传播研究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各领域的学者学者、专家和音乐行业的从业者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本次征文活动中次征文活动中, 以独特的视角对各种音乐传播现象进行观照观照, 通过翔实的资料积累,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理性理性、严谨的学术思考, 得出了大量有益于我国社会音乐文化建设的结论乐文化建设的结论, 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音乐传播学研究丰富的可能性和等待各界学者继续努力的广阔研究空间。

计算机科学前沿论文 篇8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

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

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减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時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

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

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

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53是什么引发了冰期?

54使地球磁场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55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56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

存在生命?

57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

58能否预测蛋白质折叠?

59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多少存在方式?

60蛋白质如何发现其作用对象?

61细胞死亡有多少种形式?

62是什么保持了细胞内的通行顺畅?

63为什么细胞的成分可以独立于DNA

而自行复制?

64基因组中功能不同于RNA的角色是

什么?

65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

66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另一些又相

当紧凑?

67基因组中的“垃圾”(“junk”)有何作用?

68新技术能使DNA测序的成本降低多少?

69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

的时间?

70除了继承突变,基因组如何改变?

71在胚胎期,不对称现象是如何确定的?

72翼、鳍和面孔如何发育进化?

73是什么引发了青春期?

74干细胞是否位于所有肿瘤的中心?

75肿瘤更容易通过免疫进行控制吗?

76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77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吗?

78疯牛病会怎样发展?

79脊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先天免疫

系统来抵抗传染病?

80对抗原而言,免疫记忆需要延长暴露吗?

81为什么孕妇的免疫系统不拒绝其胎儿?

82什么与有机体的生物钟同步?

83迁徙生物怎样发现其迁移路线?

84为什么要睡眠?

85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86语言学习为什么存在临界期?

87信息素影响人类行为吗?

88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

89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

90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91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多久?

92致瘾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nlc202309082041

93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

94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是什么?

95有多少个性源于遗传?

96性别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

97生命树是生命之间系统关系最好的表

达方式吗?

98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99什么是物种?

100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

种中以及如何发生?

101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

102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

103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

104如何控制植物生长?

105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

106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

什么?

107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

108能否避免物种消亡?

109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

110生態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

111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112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

113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

114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

115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

116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

家的发展停滞?

117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

速度有什么影响?

118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

119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

力几乎全部失败?

120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确定椭圆曲线是否

存在无穷多解?

121霍奇闭链是代数闭链的和吗?

122数学家将会最终给出Navier-Stokes方

程的解吗?

123庞加莱实验能否确定4维空间的球?

124黎曼zeta函数的零解都有a+bi形式吗?

125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否会停

止在量子Yahg-Mills理论上?

(注:最后6个数学问题选自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

简单归纳统计这125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14%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华丽摘自《SCIENCE》)

上一篇:二线城市青年创业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金牌员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