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篇1

一、总则:

为保护青少年及教职工的安全,从容应对火灾事故,尽可能减少在突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应制定火灾安全事故应急疏散与救援预案。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编制目的、编撰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和指挥机构、突发火灾的报警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应急救援措施等。

二、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

1、成立处置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

组长:(校长)

副组长:(总务主任)

成员: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等科室成员

应急办公室电话:

应急办公室职责:

1、拔打“119”报警,安排人员在路口接车。

2、了解、评估和汇总学校火灾状况、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3、负责与上级教育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传达指挥指示。

4、组织火灾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我校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成立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的抢险救险组、疏散引导小组、医疗救护组、后勤组、机要保卫组。

3、适用范围

本预案试用于学校火灾发生。

我校在编制预案时,注意了以下事项:

1、预案符合《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公安部等相关部委发布的规章及文件要求。

2、充分明确重点部位的概况和发生火灾的特点。了解和熟悉其周围环境、交通道路、用于灭火的水源情况。明确重点部位的建筑特点和耐火等级。

3、组织预案演练,并要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

一、编制预案的法律依据

《消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

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

1、“预防为主、以消为辅”,坚持防消结合、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⑴加强对师生的防火安全健康教育,普及消防知识,提高防火意识。

⑵建立防火组织,制定防火巡逻制度,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防止和消除火险隐患。

⑶完善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⑷加强防火自救技能训练,平时对师生突发火灾事故逃生演练。

2、抓紧时机,扑救初起火灾

⑴任何人在发现火灾后,不管火灾大小,立即报警,在报警过程中,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为报警提供方便,在单位内部,除用电话外,还可用事先规定的明确信号(如敲钟、敲锣、广播及摇响警报器报警)。

⑵救人第一

当火势或险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时,要首先把灭火力量部署在救人的方面,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

⑶先控制,后消灭

相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控制火灾的蔓延,应迅速利用身边的灭器材进行扑救。

⑷先重点,后一般

是就整个火场而言,运用要一原则时,要从火场的全局出发,认真分析火场的情况主要是: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贵重物质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重点物资是重点;火势蔓延猛烈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猛烈的地方是重点;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这些危险是方面是重点;火场的下风方向与上风、侧风向相比,下风方向是重点;易燃、可燃物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这类物品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重点;合理选用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根据起火原因选择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三、基本情况火势蔓延猛烈的地方

包括:学校详细地理位置、建成时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

筑结构,楼群(房舍)分布、师生人数、食宿人数,距消防大队距离,现有消防设施及可使用状况。

各组职责:

⑴抢险救险组:负责火灾事故抢险、抢救被困、受伤人员,协助市有关部门进行抢险。

⑵疏散引导组:掌握疏散通道路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引导师生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各楼层和出口须明确责任到人。

人员疏散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听到火警后,保持镇定,按学校应急指挥部或消防广播指挥员的指挥,从指定路线撤离,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遵循就近路线撤离危险区的原则;在引导撤离过程中,按照火场自救的方法行动,保持有序撤离,以防阻塞,造成更大伤亡;严格听从消防部门指挥,确定撤离楼层时间,统计学校和外来所有人员,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伤亡情况。

医疗救助组:

配合医疗救助部门,组织现场救护,安置伤员。

后勤组:

24小时内安置伤员家属,调配应急、生活物品,保障全校职工及家属基本生活;统计安置人数及安置情况;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

警戒保卫组:

抢救、清理重要档案资料工作;加强事故后安全保卫工作;尽快恢复破坏的通讯设施保障指挥系统通讯畅通;配合消防部门设置事故

现场和学校周围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外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四、险情分析

学校用电设备较多,电路线路较复杂,容易造成火灾;各专业室存放的设备较多,容易引起火灾。

五、信息报告

接到火警,进入应急反应期,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预案启动:

(一)打“119”报警,向“120”急救中心求助。由警戒保卫组派人在学校入口处等候引导救援车辆。

(二)起火现场的教职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灭火自救。

(三)疏散小组成员根据应急预案到各疏散口疏散人群,组织师生撤离。

(四)抢险小组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控制火势,启用通风排烟系统,保障应急照明,为疏散创造条件。同时,迅速查清火源,向指挥部报告,针对性的采取应急措施。

(五)医疗救护小组尽力营救伤员,配合后勤组将伤员安全转移。

(六)警戒保卫组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

6、应急处置程序

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

6.2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7、后期处置

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专人负责善后处理工作。

8、培训与演练

3月、10月开展应急演练;4月、12月开展教师安全培训。

9、责任与奖惩

当事故发生时,各小组成员第一时间迅速到位,如有迟到漏岗,应及时向组长汇报,以便采取适当方法补救,当灾情过后,再依据有关条例进行责任追究。

10、附则

1、本预案由学校安全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篇2

关键词:大型车间,应急疏散,仿真模拟,火灾,性能化设计,PyroSim,Pathfinder,能见度

为了充分保障人员密集车间火灾疏散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围绕当前我国人员密集型车间的疏散条件和疏散环境特点进行安全疏散研究,以北京某移动通信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为基础,分别建立其火灾和疏散的计算机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火灾蔓延和人员应急疏散的时间,合理评价当前车间的应急疏散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车间应急疏散的改进措施,使火灾下人员最快地疏散到安全环境中。

1车间基本情况

装配车间由最初的单一生产区域扩展成两大生产车间。用于人员安全疏 散研究的 装配生产 车间占地 面积1410m2,建筑面积2060m2,是一个集手机壳的模具制造、产品装配、外壳喷涂、丝印等于一体的生产线。车间内一共有三层,一层建筑面积1410m2,二层和三层建筑面积相同,都为325m2。一层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

2车间火灾烟气仿真模拟

2.1PyroSim 建模

考虑到车间生产线上存有大量的塑料手机壳的原材料、成品和塑料托盘,车间内严禁使用各种明火等工具进行作业,主要的火源就剩下电缆以及电气设备等带电工具,车间发生火灾主要的火源为电气火灾引起的塑料制品着火。

车间内未安装喷淋设施。根据数据以及车间内储存的大量塑料制品,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选择无喷淋的商场、仓库这一项,即火源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20 MW,使用的燃烧反应是聚氨酯材料的燃烧反应。火灾增长选用非稳态的t2模型。由于主要为塑料着火,火灾发展类型为快速火灾,火灾增长系数为0.047kW/s,网格尺寸为0.52×0.56×0.50,模拟时间600s。车间模型如图2所示。火灾的位置设置在一层的车间内,因为一层人员较多,同时也是主要的生产加工车间,车间内有大量的原材料制品,更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在第一层发生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最大。在模型中,主要利用车间的门和窗户进行通风,不考虑通风机的通风效果对模型的影响。

2.2模拟结果分析

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分别得到烟气层高度变化、烟气层上部温度、烟气层下部温度、空气中CO浓度、能见度等相关参数,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可用时间进行判断。

(1)烟气层高度分析。选取2m作为判断标准,而各安全出口的烟气高度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由于出口4、5之间距离较近,可认为这两个出口的各个数据基本相同,只讨论出口4的各参数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出口1在400s左右烟气高度突然下降到1.2m左右;出口2在200s时烟气高 度突然下 降到1.4 m;出口3在150s时烟气高度下降到2m,并持续下降;出口4处烟气直到600s才开始下降,并且突然下降到1m左右。烟气高度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对疏散产生影响。

(2)热辐射分析。选取上部烟气层温度为175~200℃作为判断安全疏散的标准,分析发现各出口上部烟气层温度都没有超过175℃。虽然随着 时间温度 有所上升,但是最高温度也都在60℃以下。因为各出口相对着火点距离较远,烟气达到出口时经过与常温空气的对流温度降低,导致温度上升较慢,由此可认为在各出口处受高温烟气影响较小,不会受到热辐射的威胁。

(3)对流热分析。选取人体接触的下层空气温度为60℃作为判断依据,经分析发现各出口下层空气温度都未超过60℃,并且下层空气温度变化很小。这是因为下层空气温度主要受上部烟气辐射影响,而上部烟气温度不高,对下层空气辐射的热量较少,造成下层空气温度上升慢。由此认为下层空气对各出口处疏散不产生影响。

(4)烟气毒性分析。以距地板2 m处的CO质量浓度作为判断依据,当CO质量浓度达到5×10-4kg/m3时认为对人体构成威胁。分析发现各个出口的CO质量浓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虽然没有达到设定的浓度,但是少量的CO也会造成人的行动迟缓和意识不清、听力和视觉障碍,值得引起 关注。其中,出口2和出口3的CO质量浓度在150s左右就开始呈线性增长,出口1和出口4的CO质量浓度在300s左右也开始增长。

(5)能见度分析。由于车间内的员工对车间内的布置和安全出口都比较熟悉,选取4m作为判断能否安全疏散的标准,模拟计算的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出口1的能见度在200s左右时下降,后面由于空气流动出现能见度提升,但是在300s左右时能见度突然下降到4m以下;出口2的能见度在100s时下降,并在150s左右下降到4m;出口3的能见度在50s左右时就开始下降,在150s左右时下降到4m;出口4由于受到空间布局的影响,在300s左右时能见度才开始出现下降,在400s左右时下降到4m。出口2、3由于是主要的疏散出口,车间通向这两个出口的门较多,同时由于气流的影响,导致烟气很快流向这两个出口。

综上分析,烟气层高度和能见度对车间内人员疏散影响最大,出口2、3的烟气高度和能见度在150s左右就达到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标准;烟气的毒性对人员疏散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150s左右时烟气就开始快速上升;而由于车间较大,烟气的热辐射和空气的对流热对人员的影响较小。因此,达到危险状态的时间为150s。

图4各出口能见度随时间变化

3车间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3.1Pathfinder建模

一层主要作为生产线,其在工作时段有300人左右同时工作,一层有5个出口供人员疏散时使用,其中一个出口主要用于行车,疏散时也可以利用;二层是男女员工的更衣室,里面主要是员工的储物柜,下班时段里面员工人数较多;三层是一个小的生产线,车间内平时的员工人数为200人左右。由于该车间生产实施两班倒的制度,每一个班的员工人数在500人左右,在员工倒换班时车间内的员工数量会几乎增加一倍,此时主要集中在更衣室,整个车间内的员工数量将达到1000人员左右。疏散时考虑人数最多的时候。

根据疏散演习中的实际人数来设置模型中的人员数量和男女比例,即总共997人,男员工54人,女员工943人;根据疏散中每层的人数设置模型中各层的人数,即一层372人,二层364人,三层261人;车间内人员疏散速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大,在实际疏散过程中测量较为困难,为准确获取不同性别个体人员在车间内的平均疏散速度,分别选取男女员工各25人进行指定路线的疏散实验,计算各自平均速度。路线长度为50.5 m,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疏散实验测量的数据计算男女各自的平均疏散速度,男性的速度为1.21m/s,女性的速度为0.94m/s。根据国家标准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模型中成年男子的肩宽取41.5cm,成年女子 的肩宽取38.7cm。车间的Pathfinder模型如图5所示。

3.2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

车间一层的疏散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车间一层的不同地点的人员疏散所选择的路径,在编制车间内的应急预案时可以根据模拟结果来制定相应地点的人员应急疏散路线,有助于员工在疏散时选择最优路径,这也是单个员工的最短疏散时间。

车间中设定的人数为997人,251s时完成疏散。每个出口人流情况如表2所示。出口2通过的人数最多,单位时间通过率最低;出口5通过的人数最少,其通过率也最低。一层车间中的大部分员工主要选择出口2和出口3来进行疏散,造成了出口2和出口3处的拥挤。在实际疏散模拟时应该考虑组织一层人员通 过出口1、出口4和出口5进行疏散,出口2和出口3留给二层和三层的员工进行疏散,提高利用率,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通过对二、三层分析发现,一层的人员在80s的时候基本疏散完毕,在230s时二层的 人员已经 疏散出该 楼层,在121s时三层的人员已经疏散出该楼层。但由于楼梯数量和宽度有限,大部分人员仍然拥挤在楼梯里,造成最后整个车间中人员完全安全疏散的时间是251s。

4车间火灾人员应急疏散建议

4.1合理划分疏散区域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出口2和出口3在平时作为主要进出口,火灾发生后,在150s时这两个出口已经到达危险状态,会对二、三层的人员疏散造成影响。在一层人员使用出口2和出口3疏散时,楼上的人员还在排队等待,疏散的时间就会有所延长。而出口1、出口4以及出口5在人员疏散的时候利用率较低,可以通过有组织地提高这三个出口的疏散人数来提高总体疏散效率,降低排队等待时间。针对该车间在疏散时的实际问题,拟采用分区疏散的方式来对人员疏散的路径进行控制,分区方式如图7所示。把一层车间按生产功能和实际空间格局划分为两个区,即左右分别为一区和二区。由于出口1、4、5疏散时的利用率较低,疏散分区划分后,一区的人员在火灾时主要利用出口1进行疏散;二区的人员可以穿过物资储备 库,利用出口4和出口5进行疏散。这样车间内二、三层的人员就可以直接利用出口2和出口3进行疏散,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同时提高其他三个出口的疏散利用率。

划分疏散区域后,对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划分前后的疏散时间发现,疏散时间缩短了64.9s,但与人员疏散可用时间150s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人员还是不能完全安全疏散。

4.2为多楼层车间增加外悬挂楼梯

通过分析发现人员疏散问题主要出现在二层和三层楼梯间,因为两个楼梯宽度有限,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排队现象,延长了疏散时间。针对此车间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除了人员日常使用的两个楼梯外,还应该在每层楼层的房间外侧沿墙体修建外挂楼梯,直接连接室外,一旦发生火灾,部分人员可以直接选择这些楼梯进行疏散。在二层和三层车间外增加悬挂楼梯直通地面后,人员全部疏散时间为150.5s,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3加强车间火灾安全管理

(1)公司成立物 料控制小 组和车间 物料配送 中心。物料配送小组每6h从库房向车间物料配送中心进行一次原材料配送和成品的收集,车间物料配送中心每2h向生产线进行一次原材料配送和成品的收集,代替原来的每12h一次的原材料领料和成品上交。这样大大减少了生产线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数量,也减少了可燃物的数量。

(2)加强对设备、电缆的定期检修、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电线短路现象,避免火灾的发生。每个月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电缆的温度进行检查,特别是用电高峰的夏季会每周进行检查,提早发现电缆过热起火的风险。

(3)利用PyroSim软件模拟分析发现,火灾烟气层高度以及能见度是影响火灾中人员疏散最重要的因素,在150s时就达到了危险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加装排烟通风设施控制烟气层的高度,并加装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4.4完善车间应急疏散预案

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篇3

【关键词】火灾危险性、数字化消防、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83—01

火灾是我国最剧烈、危害我国人民以及社会最持久的灾害之一,我国火灾每年造成的平均损失约200亿人民币,每年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都在千人以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的火灾现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种新型材料的使用让产物和燃烧形式更加复杂;各种电器产品以及新能源使火灾的形式更加隐蔽、多样和复杂;这些火灾现象的复杂以及多样化对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理编制消防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种火灾事故,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重要对策,要根据各种火灾事故的特点,结合人们和火灾斗争的经验以及实际情况,按照最有效的程序制定和处置过程,制定应急方案,提高灭火效率。并且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新技术,克服了原有的形式枯燥、查询困难、可操作性差等缺点。数字化消防应急预案被用在火灾科学的各个领域中,让预案的落实以及制定更加科学规范,通过更加完整的数据模型建立应急预案。

一、数字化消防预案的基本构架

根据消防应急预案的要求以及功能,制定出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建立一个基本的预案框架结构。整个预案包括了基础信息、危险分析以及预测模拟等三大基础部分。

(一)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部分是灭火救援信息与消防安全的信息数据,它主要包括了预案对象的情况,对象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情况,对象建筑内储存物资的性质以及工艺流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口、外部水源以及其他固定或者半固定消防车道,以及急救援力量的分布情况。

(二)危险分析以及预测模拟

危险性分析以及预测模拟都可以通过预案对象的可燃性对其进行辨别,选择几个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做成预案设定火情,结合预案对象的环境条件以及基础信息,对产生火灾后,区域的影响、火灾发展过程以及人员的疏散作出预测和数字模拟。分析出火灾可能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及危害,分析出危险结果,为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措施提供依据。

(三)应急救援行动和应急决策

应急救援行动和应急决策根据基础信息对危险结果进行分析,以运筹学、控制学以及管理学为基础,用显示表达、输出功能作为主要载体,对其进行指挥应急援救行动,规划出救援力量的工作区域,明确救援力量以及作战方案。

二、火灾应急决策的指挥和危险性分析

(一)火情设定和基本情况

在对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编制对象的基本情况,要根据建筑物内部的结构、高度、建筑面积质料、建筑使用者、安全疏散通道口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作为预案的设定火情。在进行火情设定的同时,要通过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火情进行危险源的识辨,针对各种场景进行详细的火情危险分析和制定出应急决策工作。

(二)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在消防应急预案中,对火灾危险性分析的重点在于对影响实际灭火援助力量的协调、具体灭火救援行动的任务以及方案的分析。这其中主要包括了人员疏散时间、结构耐火、建筑内部烟气温以及浓度分布等内容。

1、火灾规模

火灾规模参数包括了火区直径、火焰高度、火灾功率等,这些参数是决定消防力量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依据,同时它也是进行其他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基础。

2、模拟火灾烟气运动

火灾烟气的模拟是根据火灾功率、火区面积等参数,对整个建筑进行数学建模,使用区域模拟的手段,模拟火灾烟气运动的情况,获得浓度参数空间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可以给出室内烟气分布在火灾全过程中的变化,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建筑内部特定高度、特定区域在关键时间点的浓度分布情况:钢架结构的平面高度、救援力量的安全高度等。关键时间点包括了:疏散通道在平面的安全高度,消防救援力量的到达现场的时刻等。

3、结构耐火

结果耐火作用是对建筑结构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的力学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得到建筑物在承重钢架、顶部钢架结构在火灾中的变形情况,给出现塌方的建筑作出整体分析,给出建筑物可能塌方的时间,为保证消防安全救援提供详细、可靠的重要依据。

4、人员的疏散模拟

消防救灾的指导思想是“救人第一”,所以在制定出消防预案的同时,了解在火灾现场人员疏散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人员疏散模拟建筑物房间、疏散出口以及疏散通道的模型,分析人员在火灾时疏散行为模式,通过各种数值分析出不同情况下建筑内部的人员疏散情况,给出包括人员在内的建筑物内部信息,根据结构耐火分析结果以及火灾烟气运动模拟,为所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出安全疏散方案,和火灾烟气运动类似,为了更加适合应急预案的制定,在人员的疏散模拟中也有关键的时间点:即疏散通道出口在安全高度出现热烟气的时刻,消防力量救援到达现场时刻,疏散结束时刻等。

三、救援行动和应急决策

依据基础信息和预测模拟分析结果,以控制理论、运筹学等为基础,运用GIS的数据处理作为主要载体,对火灾事故进行指挥应急援助和应急决策行动。这其中主要包括了:根据火情情况设定消防车行车路线,规划出避难区域和救援力量工作区域,制定出行动方案等。

在救援行动以及决策的指导之下,根据数字消防的应急预案,对消防官兵进行日常的灭火训练以及消防疏散演练,让消防的应急预案可以充分的应用和掌握,更加有效的实施应急行动指挥,提高救援行动的成功率。

数字消防应急预案主要为火灾事故处理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平台和依据。它主要服务于突发火灾事件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同时它还是对消防人员演练和培训的重要工具之一。不管是培训演练的工具,还是应急保障的平台,它的核心都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地点和火灾发展过程的高校处置。这种数字化消防应急预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于GIS技术为辅助信息系统,它可以有效、至关的帮助指挥人员进行各种事故处理,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应急救援方案以及应急决策

数字消防应急预案的决策和应急救援方案主要包括了消防救援灭火力量的构成、现场工作区域、作战路线、救援部署以及注意事项等各种内容。在数字消防应急预案中,方案和决策的制定都以火灾危险性分析为依据。

数字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改善了原来组织预案和文本预案缺乏火灾科学模型支持的不足。通过把火灾危险性引入消防编制工作,这会让日常的消防训练在作战实质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在制定消防预案的过程中,火灾危险性的重点应该放在和救援行动相关的内容上,要特别关注时间点的火灾情况,指挥人员使用应急预案系统,在GIS图上合理进行力量部署以及人员疏散,在提高消防人员作战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验证了数字消防应急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茜,基于性能化的数字化消防应急预案编制模式[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办公大楼火灾疏散逃生应急预案 篇4

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突发火灾事故,确保员工生命及公司财产安全,当发生小火时,能够扑灭初期火灾;当发生大火时,能够组织员工安全疏散逃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适应范围

2.1.1适用于办公楼的紧急逃生与疏散。办公区共三层,场馆一层,客房一层。预警措施

3.1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3.2 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3.3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囗、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3.4 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5加强对员工进行有关防火逃生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应急措施

4.1火灾的报警和扑救工作

4.1.1在公司大院内如发现起火后,无论火势大小,都应都及时拨通“119”电话报警。设有手动报警设施的,应击碎其保护层的玻璃报警。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和报警电话。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在立即扑救、报警的同时,还应迅速通知消防管理人员。

4.1.2消防管理人员接到火灾报警或火灾防范中心控制室或分控制点收到自动报警信号后,应迅速通过监控、电话或巡逻人员了解起火点,证实后立即启动灭火装置或利用附近的火灾防范设备、器材灭火,同时拨通“119”电话报告火警,而后开启事故广播系统,依照烟、火蔓延扩散威胁的严重程度区分人员不同的区域层次,逐楼层、逐区域地通知,并沉着、镇静地指明疏散路线和方向。同时义务消防员(明白人)立即赶往起火地点,安排人员进行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

4.1.3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再展开全面的扑救。救人第一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义务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火与救人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先重点后一般是指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资和人员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4.2 人员的疏散与逃生

4.2.1 一旦发生火灾时,立即按照既定方针和工作预案组织疏散。在进行人员疏散工作时,按照生命安全第一,财产安全第二的原则,所有人员听到火警时应该迅速按平时方案进行疏散撤离。

4.2.2办公大楼人员疏散路线:东面办公室人员从东面行人楼梯往下撤离;西面办公室人员从西头的行人楼梯往下撤离(不准乘电梯)。参照:“紧急逃生应急组织机构图”

4.2.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指挥本单位部门人员有顺序迅速往楼下撤离到安全区域,注意安全(不要拥挤,防止滑跌),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清点本单位人数,防止已疏散出来的人员重新返回危险区域,维护外部秩序,为公安消防人员到场灭火创造条件。对疏散出来的危重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注意事项

5.1 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搬走易爆易燃物品,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5.2发生火灾事故时,疏散人员请用水浇湿全身,用湿毛巾或衣物罩住头部,用半蹬姿势顺楼梯往下撤离。在无法通过烟火封锁时,可用湿被或窗帘等封住卫生间门,呼救等待救援。在既被火封锁,救援人员又未能到位的危急情况下,楼层低的可用绳索或将窗帘接成条,系住一端沿布条攀沿逃生,切忌擅自从高楼往下跳。

5.3灭火应急疏散工作的有关电话

学校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篇5

为了保护火灾发生时顾客及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公安部第61号令的精神,特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一、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荷载大

本场所虽然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但内部仍有不可预计的可燃因素以及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具。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塑料制品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给疏散和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火势蔓延迅速

场所内火灾蔓延迅猛的因素很多,其一,没有良好的防火分隔和隔阻烟火措施。如低层公共部位由于功能和空间结构的需要,常常以轻质材料进行水平分隔,因而形成大面积着火空间。其二,包间的密闭性很强,起火后不易被及时发现。

(三)人员多,流动性大

场所人员多且较为集中,进出频繁,流动性大,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出口和消防设施等情况不熟悉,有时还存在语言障碍等情况,特别是夜间,容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四)用火用电多

场所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等难以控制的火源;房间等固定用火部位,液体、气体燃料泄漏或用火不慎,都会引起火灾。检修施工中使用明火和进行电焊、气割等安全措施不落实,易于引起火灾。

(五)扑救难度大

场所处于建筑二层,发生火灾后存在火势蔓延迅速、供水困难、疏散救人和控制火势难等诸多因素,因而扑救难度大。

二、防火措施

(一)本场所、房间的防火措施

1.本场所内禁止拉接临时用电线路,所有线路和电气设备均应由正式电工敷设安装。

2.本场所必须留足通道,并保持通道及进出口畅通无阻。

3.使用蜡烛照明时,必须把蜡烛固定在不燃物制作的基座上,并不得靠近可燃物。

4.本场所内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煤气管道应从室外单独引入不得穿过房间和其它公共活动区域。

5.定期检查易燃气体管道、接头、仪表阀门,防止泄漏;发现泄漏时,首先要关闭阀门,及时通风,严禁明火和启动各种电源开关。

6.房间内的电气机械设备不得过载运行,并防止电器设备和线路受热、受潮、腐蚀、摩擦等损毁。

7.明火作业时,不得单人操作,以防失误引起火灾。

8.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气源,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9.应按有关规范配备相应灭火器材,配备ABC类干粉灭火器外,还应定期检查灭火器材。

(二)电气设备安装维护的防火要求

1.所有电气设备应按国家现行的《电力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验收。

2.配电室设在吧台后部,应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在各机房内,应配足相应灭火器材。

3.增添大容量电气设备时,应经过供电、消防等部门审核同意,禁止私自增设。

4.建筑内应尽量使用铜芯线,线路进入夹层闷顶时,应穿钢管保护,并使用专用接线盒。

5.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所有接地装置,每年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安全检查,同时要对线路的绝缘进行测试。

6.照明灯具等高温部位不得靠近可燃物。如附近有可燃物时,应加石棉或石棉瓦(板)隔热;大功率灯具的线头,应用耐高温瓷套管保护;潮湿部位的灯具,应用防潮灯。

7.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照明、防烟排烟设备等用电,应为消防专用电源,采用一、二级负荷供电,其线路应用金属管保护,并敷设在不燃件上。

(三)维护的防火措施

1.维护施工中的动火作业,应报请保卫部门批准,签发动火证,同时必须加强防火措施。清除周围可燃物,备好灭火器,派专人监护等。

2.严禁在防火墙、楼板上任意开孔,若必须开孔时,其缝隙应用非燃烧材料封堵严密。如风管穿过防火墙、楼板,应在其穿过处设置阻火闸门。

(四)安全疏散设施

1.本场所顶部设有明显安全出口指示牌和应急照明设施。2.本场所入口处配置有消防专用电梯,通道处设有消防排烟设施。

3.本场所各部位均挂有安全疏散示意平面图。

3.为保证火灾情况下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疏散,严禁占用疏散通道。

三、应急准备

(一)本场所制定的灭火疏散预案,绘制有以疏散抢救人员为中心的灭火作战指挥图和联络图。所有人员均应了解应急预案。

(二)全体工作人员应经常进行消防演练,了解和掌握火灾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免临时慌乱。每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每年组织两次包括旅客在内的消防演习。

(三)在夜间值夜人员应清楚了解本场所火警处置程序、熟悉抢险工具位置。本场所灭火器材;并用醒目标志标明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四)本场所备有专用逃生湿毛巾,以备万一之需。

(五)消防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火灾报警和灭火设备的使用,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换,使系统功能始终保持正常运行。

四、疏散安排

本场所内发生火灾时,立即通知火灾指挥中心负责人,下设四个组: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

各组职责:

通讯联络组:拨“119”向消防队报警,同时拨电话: 通知消防控制室火灾险情。通知其它各组人员到位,并前往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灭火行动组:利用本场所现有的灭火器材组织灭火。疏散引导组:负责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火场,安抚恐慌情绪。负责火灾现场的警戒,及时疏散无关人员,保障消防通道畅通人员有序撤离,维护灭火、疏散物资的良好秩序。

安全救护组:做好火灾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如有人员伤亡,及时拨打“120”抢救伤员。

1、一般情况疏散:(注:考虑到火警的紧急突发事件,电梯安全的不可预测性,先不考虑电梯紧急疏散采用楼梯疏散)

A)一号安全出口:服务部成员排成两列纵队有序疏散,下楼梯时,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B)二号安全出口:管理部成员引导一号安全出口处拥堵人员从二号安全出口有序疏散,下楼梯时,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疏散注意事项:

1.在疏散时,组长、副组长要及时了解疏散人员情况,安定疏散人员的恐慌情绪,组织大家有秩序地安全地撤离;

2.在紧急时刻,希望大家发扬“女士优先,相互帮助”的精神,保障所有人都能安全撤离;

3若疏散时有人晕倒,男生要及时上前搀扶或背起并有秩序地安全带离现场;

4.若疏散时有人受伤,在现场简单处理后,由专人安全带离现场,伤势严重的,要送到医院及时处理。

2、特殊情况疏散:(若是火警、闹事等紧急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某一个安全出口,为安全考虑则因放弃,那么就有两个安全出口供其疏散,这样紧急疏散的速度就会放慢,因此在保证电梯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启用电梯作为应急之用)A)安全出口一:服务部成员排成两列纵队有序疏散,下楼梯时,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B)安全出口二:管理部成员排成两列纵队引导一号和三号安全出口处拥堵人员从二号安全出口有序疏散,下楼梯时,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C)升降电梯:确保安全可用时方可使用,老弱妇幼优先法则,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火灾指挥中心负责人: 通讯联络组: 灭火行动组: 疏散引导组: 安全救护组: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学校应急安全疏散演练预案 篇6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等需要紧急疏散教室、专用教室内的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机构设置与职责

(一)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全体教职工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外围控制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

组 长:***

成 员:***

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应急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三)紧急疏散组:

组 长:***

成 员:***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师生,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伤员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基本职责: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外围控制组:

组 长:***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师生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六)通信联络组:

组 长:***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提供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物资装备,通讯设备,负责平时的通信装备保养。

三、处置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袖章标识、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等必要基 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日常教育和防范

(一)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他现象,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年级、分班级进出操场,不强调快速、整齐;当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分工负责各路口,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教室、门前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路上行走靠右行,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三)学校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校舍、围墙、用电线路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四)在醒目的位置设立紧急情况疏散平面示意图

五、紧急疏散程序

(一)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时: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以三次一长二短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紧急疏散小组结合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6)其他工作参照消防预案或建筑物倒塌预案。

六、应急疏散注意事项:

1、各位教职员工对本次演练的内容及疏散路线和要求应熟知如有疑问应向演练负责小组主要领导询问

2、疏散开始前10分钟参演教师应到达指定位置(班级)

3、全体参演教职工应对本次演练高度重视、高度负责参演过程中应保持冷静,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导,切忌互相拥挤、踩踏,切实担起演练时应承担的职责。

4、疏散出楼后应带学生至空旷安全地带集合,必须清点本班人数,如有人数不齐的教师则应迅速寻找,并报演练指挥小组。

七、附 件

(一)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二)教学区人员密集,在疏散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乱、学生人为起哄、拥挤,出现群死群伤事故。

民用机场航站楼火灾应急疏散研究 篇7

(1)烟气流动危害性。航站楼建筑结构特殊,空间开阔,发生火灾时烟气很容易大面积扩散。火场内烟气粒子的危害性很大,旅客在疏散过程中若吸入大量有毒的烟气会直接影响生命安全。

(2)实验研究困难性。由于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殊性,很难做实地的实验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研究是比较好的研究方法。可通过PyroSim软件进行航站楼火灾烟气和人员疏散仿真模拟,以可视化的模拟结果得出航站楼某防火分区火灾场景下烟气流扩散情况、烟气层高度随时间推移下降情况、能见度值和温度值变化情况。

(3)人员疏散分析可靠性。目前,大部分依托火灾情境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只依据火灾参数理论值对人员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未充分考虑火场环境的实时作用。实际疏散过程中火灾产生的烟气会影响疏散人员的移动和决定。FDS+EVAC能够耦合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进行火场环境实时作用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

1 航站楼某防火分区的基本概况

由于实际航站楼建筑空间巨大,假定航站楼候机厅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对烟气的流动状态和人员的疏散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该指廊位于航站楼地面二层,室内空间较高,顶棚为钢网架结构,吊顶高度为13m,吊顶和顶棚之间为设备夹层,区域面积为2 400m2。免税商店和咖啡厅纵向排在一条轴上,还有一个书店和一个服装店。主要可能着火区域是书店或服装店,其火灾荷载较大。候机厅内疏散通道较长,安全出口较少。一旦发生火灾,旅客主要通过开放的登机口和安全疏散口疏散。考虑到机场航站楼这类大空间建筑纵深较长,认为当出现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对远离起火区域的人员不会产生直接生命威胁,在疏散模拟过程中认为疏散至另一候机大厅的旅客是安全的。

2 航站楼火灾烟气仿真模拟

2.1 PyroSim建模

运用FDS的辅助建模工具PyroSim对某航站楼的火灾进行建模分析。对该候机厅防火分区实际模型进行构建,并设置相关探测设备,然后进行模拟分析。模型在计算运行后可以得到有关烟气、温度、能见度和有毒气体浓度等相关参数,并且通过Smokeview可视化的结果演示窗口看到模拟区域的温度、能见度分布及变化情况。

(1)火灾场景几何模型。实际的航站楼建筑结构特殊且火灾发生和燃烧过程也很复杂,由于现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条件有限,需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该航站楼候机厅指廊的平面布局进行简化建模,如图1所示。

(2)火灾烟气流动数学模型。PyroSim基于低马赫数的大涡模拟方程(LES),通过单个网格的参数变量变化和相互传递推导出物质、能量和动量的迁移方程,计算火灾场景区域的温度、粒子扩散速度、压力以及密度等。

(3)模拟场景参数设定。机场航站楼火灾的发生、发展、扑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航站楼候机厅火灾场景设置中选择合适的火源热释放速率。假定位于防火分区中部的免税商店电路问题引发火灾,然后引燃周围商品,并假定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且消防设施未失效。从起火至充分燃烧,设火源热释放速率和时间的关系为R=αt2。Evans划定不同的火灾类型的α(增长系数)取值范围为0.002 93~0.187 81。依照航站楼候机厅的实际情况,在表1和表2中选择相应的火灾热释放量以及火灾增长系数。

民用机场航站楼作为特殊的大空间建筑,目前并没有完全适用的消防设计规范,需要参照其他消防规范进行研究。在此次仿真模拟中,参照表1选择有喷淋装置的商场来取值,设定最大火源热释放速率为3 MW。候机厅的可燃物主要是座椅、客人随身行李、商店货物、广告牌等。根据免税店中可燃物性质,设定火灾增长类型为快速火,取火灾增长系数α为0.046 89kW/s,根据R=αt2得到达到最大火灾荷载的时间为252.9s。在模型仿真过程中,以最不利的情况设定航站楼的各出口和窗户进行自然通风,不考虑通风机的通风效果对模型的影响,并且设定火灾发生后由于电路系统着火原因,机械排烟系统不能立即起作用。

(4)参数数据收集。火场环境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人员疏散会产生很大影响,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进行判定。对人员疏散影响较大的参数有:烟气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场内能见度、热辐射通量以及烟气毒性等变化情况。PyroSim中相关的方程以及能量交换运算可以分别得到这些参数。在建模过程中设置不同测点和探测装置,监测并收集相关数据。

2.2 火灾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针对设定的火灾场景,用PyroSim软件进行模拟。在多次模拟试验后,根据各参数结果的有效度对网格密度以及模拟时间进行重复修订,最后设定模拟时间为1 200s。重点关注火灾情境下危险状态到来时间ASET的各项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1)烟气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疏散的危险高度按H=1.6+0.1 Hc(Hc为天栅高度)计算。理论计算的危险高度值为2.9 m。考虑烟气在顺顶棚蔓延之后会沿壁面而下,而人员会向两侧疏散口聚集,烟气会影响人员向出口的疏散行动。不同的安全出口以及疏散路径烟气层高度下降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发现,烟气层高度在约200s后出现明显变化,最低下降至接近5m。鉴于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旅客容易出现恐慌,并且大部分旅客对疏散路径不熟,烟气层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安全疏散,必须做好安全疏散方案与措施。

(2)热辐射对温度的影响。旅客安全疏散的上部烟气层临界危险温度值为170℃。各监测点和温度切片数据分析发现安全出口以及疏散通道的上部烟气层温度均未超过170℃。随着火灾的蔓延与持续,整个疏散区域温度持续升高,但最高温度均在70℃以下。各疏散出口距火源都有一定距离,烟气蔓延到安全出口附近需要与常温空气对流、热量交换,温度也会降低。所以,各安全出口人员疏散不会受到热辐射威胁。

(3)对流热对温度的影响。旅客安全疏散的下部烟气层临界危险温度值为60℃。经对各温度探测点收集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各安全出口及主要疏散通道区域下层空气温度都没有超过60℃。选取某一出口附近和疏散路径处数据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下部空气层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在20~22℃范围内浮动。这是因为航站楼这类大空间建筑顶棚较高,烟气主要在空间顶部聚集。根据火灾烟气热驱动方程可以推断出,火场下层气体的温度主要受上部烟气层热辐射影响。通过温度切片图和探测装置可看出,上部烟气层温度没有超过100℃,对下部空气层的热辐射通量小,所以该空间区域下层空气的温度并不高。可判断旅客所处的活动区域空气温度对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4)能见度值量化分析。航站楼候机厅内的旅客对航站楼的障碍设施和安全疏散出口都不太熟悉,且某些位置距离安全出口较远,选取25m作为判断能否安全疏散的标准。由切片分析结果可以看到,除着火商店,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能见度均在30m左右,未达到危险状态。航站楼候机厅横向和纵向长度与深度都很大,最远疏散距离可达60 m。发生火灾时,一旦视野不开阔,人群容易朝最近出口聚集,可能发生拥挤现象。

3 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3.1 人员疏散理论计算与预测

机场航站楼人员疏散的安全判定准则可以参照其他建筑物规范标准,即所需疏散时间(RSET)小于可用疏散时间(ASET),则判定疏散安全。

RSET由探测到火灾的时间talarm、火警通知时间treg、人员反应时间tresp和疏散总行动时间taction(最大步行时间和疏散排队时间总和)组成。

根据航站楼实际情况,可得出以下理论数值:

(1)设置火场的火灾增长类型为快速平方火,其热释放速率达到300kW的时间为80s,talarm=80s。

(2)航站楼采用消防联动广播,并且所有人员都处于正常状态,取treg=60s。

(3)机场人员组织管理系统较完善,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取tresp=30s。

(4)疏散行动时间计算。模拟空间内最远疏散距离为60m。若人员的平均步行速度为1m/s,则最长步行时间应为60s。候机厅人员荷载变化大,特别是在航班延误等突发情况下容易发生旅客大规模滞留问题,会使航站楼人员密度加大。人员荷载设定取最大极限值,即假定该防火分区内所有座椅均坐满旅客,共计240人。参照排队效应计算方法求出该防火分区的疏散排队时间合计为40s,航站楼该区域疏散行动时间taction=60+40=100s,可算出RSET为270s。目前,国际上常用出口(排队)通过时间480s作为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该区域疏散行动时间满足480s原则。

3.2 FDS+EVAC逃生模型

根据设计的该航站楼候机厅防火分区火灾场景,设定疏散人员数为240人。分别设置为男性成年人120人,女性成年人80人,小孩20人,老人20人。FDS+EVAC的疏散部分是随机的,使用随机数产生人员的最初位置和状态属性。talarm设为80s,人员反应时间设定为60s,从着火到旅客开始行动的时间为120s。鉴于成年人相比老人与孩子对火灾反应与采取行动的速度不一样,需设置不同的人员运动准备时间。数值服从均匀分布,且均不超过30s。将通往候机厅其他防火分区的疏散出口也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两个登机廊桥和一个安全出口作为单独的疏散口分布在指廊两侧。

3.3 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

各参数及模拟环境设置完毕,单独通过疏散测试后可与火灾模拟平台同步进行耦合仿真模拟。EVAC可以利用可视化软件Smokeview进行全过程动画演示,使用者可以看到任意时刻人员疏散分布。航站楼候机厅指廊防火分区的人员疏散模拟,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疏散区域内不同时间人员疏散情况。听到警报后人员开始聚集,并向出口方向聚拢。疏散中期,人员从不同的疏散口疏散,向候机厅远侧疏散的人员较多。疏散后期,人员已基本离开疏散区域。

FDS+EVAC模拟仿真可以得到每个疏散出口人员的疏散数量,在进行安全评估时可以根据各出口的人流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类似应急事件提供相应疏散建议。各出口的人员疏散情况,如图5所示。

由各出口疏散情况可以看出,人员主要向候机厅远侧和安全出口处撤离,通过登机廊桥疏散的乘客只占一小部分。应加强机场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发生火灾时在重点区域合理引导人员疏散。通过机场航站楼人员疏散仿真模拟结果得出RSET为300s,大于计算的理论疏散时间。该区域仿真模拟疏散行动时间满足480s原则,判定人员疏散是安全的。但与ASET比较,在火灾模型数据中,200s左右烟气层高度有较大变化,虽未达到临界状态,仍需引起注意,防止人员恐慌引发意外。

4 应急疏散评价和建议

4.1 利用登机口(廊桥)作疏散通道

在该火灾人员疏散模型中,将7个登机口中的两个作为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NFPA 415提出从航站楼候机厅到停机坪必须具备5min的疏散能力要求)。虽然疏散人员数目不是很多,但其大大减少了疏散距离,加快了人员安全疏散的速度。并且在登机口廊桥的尽端侧面设有开放楼梯到达停机坪,为机场航站楼旅客安全疏散提供有力保障。但由于空防原因,在没有飞机停靠时,由登机廊桥通往停机坪的出口都会被关闭和锁住。机场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疏散措施,确保在火灾等应急情况发生时,登机口门禁可以由消防联动控制一起打开。

4.2 加强烟气探测、选择适当排烟方式

通过火灾疏散仿真模拟可以发现,在安全出口以及靠近火源点区域,烟气层高度下降明显且易逼近危险临界点。实地调研发现,航站楼候机厅某些区域夹层高度普遍在2~3m,针对这些特殊位置应提高烟气探测的有效性和快速性。应选择适当的烟气控制方式,达到较好的排烟效果,快速提高该防火分区的能见度,避免拥堵。

4.3 完善机场航站楼应急疏散方案

建议对机场的安全标志和引导措施进行更全面的验证与规划,保证在各种应急状态下旅客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疏散路径。店铺、座椅、伸缩隔离带、栏杆和相应的服务柜台等障碍物都需要合理布置。

参考文献

[1]朱蕾.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1):807-809.

[2]梁君海,李霞,林建辉.基于PyroSim的高速动车火灾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28(10):35-37.

[3]刘伟,邢志祥,任芳.大型公共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模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1):813-816.

[4]杨凯,吕淑然,张媛媛.大型车间火灾应急疏散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1):48-51.

[5]徐瞻,石龙.某大型医院人员疏散计算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7):512-514.

[6]李引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NFPA 415,Standard on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s fueling ramp drainage and loading walkways[S].

[8]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9]李华,王刘兵.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0):1100-1102.

上一篇:元旦作文800字下一篇:万科装修瓦工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