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森林

2025-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野生森林(精选9篇)

野生森林 篇1

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是华中地区首家集“森林”、“动物”为一体的.大型森林野生动物园,其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柏林镇乌嵋山美丽的游子洞湖畔,占地面积达3000余亩,水域面积260亩。

目录简介景点介绍简介

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是华中地区首家集“森林”、“动物”为一体的大型森林野生动物园,其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柏林镇乌嵋山美丽的游子洞湖畔,占地面积达3000余亩,水域面积260亩。

景点介绍

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主要景点有:儿童天地、马场(马场会员俱乐部)、猛兽区(豹区、熊区、狮园、虎园)、鹿园、珍禽乐园、动物大巡游、木屋式高级别墅区、水上乐园、垂钓台、画舫等几十个游览娱乐项目。黑熊、美洲豹等猛兽种群数在200只以上,更惊奇的是园内所有动物属野生放养。 园区内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而且动物种群数居全国之首,其中东北虎、非洲狮、黑熊、美洲豹等猛兽种群数在200只以上。是广大市民及中外游人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理想圣地。

野生森林 篇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 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之一, 目前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状况严峻, 只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才可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离不开对野生动物的认识, 而作为法律赋予具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神圣职责, 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专门执法机关———森林公安, 应对野生动物要有更全面的认识。目前, 全国仅有一所培养森林公安预备役警官和在职民警的院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如何让该校的“野生动物”的课程教学能满足森林公安机关办案的需要, 从理论走向实践, 这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

2“野生动物”课程教学分析

2.1 课程内容要贴近实战

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设置“野生动物”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员具备有关野生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够顺利办理各类涉及到野生动物的违法案件。换言之, 森林公安学员学习野生动物, 其最终目的是要在侦破非法狩猎案、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时, 对案件中涉及到的动物有一定的认识, 不至于放过犯罪嫌疑人, 也不至于冤枉守法的公民。只有在对野生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才能抓住案件办理的有利时机, 才能保证立案的准确, 把握住案件的性质以及侦破方向。不同的野生动物, 其保护级别、濒危程度不同, 量刑标准不同。因此野生动物知识是办理相关林业案件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要根据案件中涉案动物的具体情况来安排, 要重点讲解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经常涉案的野生动物。国内分布的陆生脊椎动物有近3000种, 如果加上走私进入中国的野生动物, 种类就更多了, 不可能一一认识, 只能将经常涉案的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335种野生动物进行讲解。对于高考考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学员, 因其来自全国各地, 将来工作地点也未确定, 不能根据工作单位所在地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来介绍。在教学内容上兼顾知识系统性和普遍性的前提下, 将野生动物按照分类系统的编排分常见种和保护种2大块来介绍, 并着眼于被保护的、濒临灭绝的动物, 重点讲授它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价值。

2.2 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

野生动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教学全过程要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上讲得再多, 学员们见不到实物, 不能将鉴定特征与实物相对照, 很容易忘记, 也不能指导办案中的现场鉴定工作。因此, 实践教学是学生全面和准确掌握动物物形态及各种特征的很重要环节。理论上讲的能否指导实践, 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目前,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案件时有发生, 经常有办案机关送检野生动物及其产制品到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挂靠在我校的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来要求鉴定。因此, 可以将“野生动物”课程的实践教学与该中心的鉴定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讲的野生动物鉴定的特征点来鉴定送检的野生动物, 然后与鉴定人员的鉴定结果相比较, 从而进行评判, 指出学员不足的地方, 肯定好的方面。实践教学也可以采取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 可以根据真实的案例模拟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的现场, 要求学员对现场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制品进行识别鉴定, 甚至可以进行类似的整个案件办理的综合实践模拟。另外, 国内的野生动物园和现代进入式动物园也很多可以带学员们前去现场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了解, 增加实践练习的内容。

2.3 标本教学是重要手段

野生动物标本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鉴定特征只有见到标本时才能一目了然, 事半功倍。只通过语言的描述而见不到真实的标本, 学员学起来也不会太感兴趣, 而且也很难理解。教学过程中深感标本太少, 很多标本因为多年的实验教学已经被损坏, 有的羽毛脱落, 有的脖子断了, 有的脚趾残缺, 鉴定特征已很有限。另外, 有些物种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标本不全, 对学生的学习有可能造成误导。因此建立完善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标本室和常见动物标本室, 已经成为目前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派人外出采集, 或通过地方森林公安队伍的配合取得标本, 通过鉴定后, 按科属种的编排放置在标本室内。这些标本也可以作为在职森林公安民警培训中的学习之用, 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挂钩;另外, 地方森林公安在办案过程中, 对鉴定不了的物证会寄送到学校要求鉴定, 这些标本也可以作为参照、比对的对象, 起到“一本多用”的功能。

当动物标本达到一定数量时, 可以引进动物标本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查询、统计、追加等功能, 可以准确统计、快速查询和保护动物的标本, 实现标本的动态数字化管理, 为学生自学和鉴定动物标本提供方便。整个标本室应该是数字化和图片化的设置管理, 在查询时既能看到相关的文字信息, 也能看到标本的真实图片和生活视频, 这样可对动物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学生通过计算机将自己见过的而不认识的动物样本与经专家鉴定过动物标本进行对比, 可以识别和鉴定不认识的动物, 这样可以指导学生在不搬动标本的情况下, 进行自学。

2.4 多媒体教学是重要补充

由于标本的单一性和季节变换以及动物分布的分散性, 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 不能亲眼目睹动物的整个生活过程, 不同季节的身体各部位颜色的变化, 鸟类、兽类的换羽、换毛的情况, 还有不同时间段角、甲等外表特征的差别, 两栖、爬行动物不同年龄阶段的外形差异。因此需要收集素材, 制作课件,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形象化, 具体化, 使其与真实的物种联系起来, 全面直观的展示物种的重要特征, 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还在单位时间内向学员传递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比如在学习偶蹄目时, 鹿角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形态以及脱落和再生的情况, 只要把幻灯打出来, 学员就会明白, 不用教师再多叙述, 既节省了时间, 又使学生看到了真实特征, 对于案件发案规律的理解也有帮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挂在学校校园网上, 供学员下载学习。这样学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随时预习、随时复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延长了知识的保存时间。

2.5 案例教学是重要措施

森林公安学习野生动物重在实用, 案例教学就是采取在森林公安实战中运用理论教学取得成功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全国每年都会发生许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案件, 大量的野生动物被非法盗猎, 非法收购、运输和出售, 流入餐饮市场、药材市场和宠物市场。另外, 还有大量走私进入我国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制品, 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目前已在全球非常猖獗, 野生动物的走私已成为仅次于毒品和军火的第3大走私, 每年的涉案金额达数百亿美元。这些案件中涉案的野生动物的情况对于教学是很好的素材。在讲到某个具体物种时, 可以例举发生过的关于该物种的违法犯罪案件, 通过案例使学员们理解该物种的保护价值, 现状以及此类案件的犯罪性质, 立案标准, 正确的办案过程, 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 结语

野生动物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 是专业性极强的课程, 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专业术语及分类方法, 这些作为学习野生动物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中是不可缺少的。收集、提取、保存涉案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掌握使用检索表也是森林公安学员应掌握的技能。当侦破一起森林案件时, 对涉案物证不能进行准确判断, 可以保存好物证并用专业术语进行详细描述将其寄送到有关鉴定机构。检索工具书的使用也是森林公安学员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只有对野生动物的情况进行深刻的了解, 才更有利于保护

摘要:森林公安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专门执法机关, 保护野生动物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基于森林公安队伍的工作特点, 提出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以加强实践教学、标本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

野生森林 篇3

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问题及保护对策

范世强(.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韩城 715401)

摘要:简述了陕西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指出了目前制约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保护机构、建立补偿制度、多方筹措资金、提高职工素质等六个方面的保护对策。

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Fan Shiqiang(Shaanxi Hancheng Huanglongshan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 Shaanxi Hancheng 715401)Abstrac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 forest nature reserve in Shaanxi Hanchengbrown eared pheasant,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problems,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nsation system, multi-party financing, improve the 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 in six aspects the quality of workers.Key words: wild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以西陕西省东部的韩城市境内,其前身为国有韩城市雷寺庄林场和薛峰林场,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天然林区。哪里蕴藏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的一大热点。现就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制约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同仁探讨。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该保护区成立以来,先后有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

1、植物资源

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4科、392属、729种,分别占黄土高原种子植物总科数的65.3%,总属数的45.4%总种数的22.6%。代表性植物有辽东栎、油松、白皮松、栓皮栎、槲栎、侧柏、白桦、山杨等,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野大豆、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4种、分别属4科4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杜松、陕西鹅耳栎、文冠果、刺榆4种,隶属4科4属,占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的6.8%。

孢子植物共有大型真菌39科、96属、159种,其中子囊菌亚门有6科、13属、17种,占大型真菌种类的10.7;担子菌亚门有33科、83属、142种,占大型真菌种类的89.3%。在分布的大型真菌中有食用菌种类71种,药用真菌6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 审 稿 人:

蕨类植物共有15科、29属、49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14种,食用蕨类植物10种,观赏蕨类植物9种,其它6种。

2、动物资源

该保护区共有森林野生脊椎动物194种,隶属27目、61科、137属,占陕西野生动物种的26.25%,其中鱼类17种(不含养殖种即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隶属14目、31科、76属;哺乳动物41种(亚种),隶属6目、16科、34属。这些野生动物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即褐马鸡、金钱豹、黑鹳、金雕;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即青鼬、水獭、大天鹅、鸢、白尾鹞、普通鵟、大鵟、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毛脚鱼鸮、纵纹服小鸮、长耳鸮等。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南缘东段的植物王国和一个种类繁多的天然动物园,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禽褐马鸡在此广为分布,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研究黄土高原的历史、起源及气候变迁、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动植物的起源、森林植被的演替规律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

野生动植物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也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该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了宣传力度,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群防群治,互督互约,野生动植物保护格局已经形成。

2、强化了执法监督职能,从保护区管理局到各基层保护站,都设立了专职管理人员,通过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活动,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植物。

3、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摸清了家底,建立了档案,为全面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4、抢抓机遇,积极行动,狠抓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中心工作。

5、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保护区积极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工程,使林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以上措施得到落实,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调查,目前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如褐马鸡由当初发现时的百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500余只,雉鸡,草兔、狍子、猪獾的数量成倍增加。保护区鸟类的种类由上世纪90年代的7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120种。尽管目前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事业的发展。

三、目前制约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因素

1、全社会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尚需提高

首先在一些地方领导的思想中,生态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没有真正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野生无主,谁猎谁有”;极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无证狩猎,在

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人力不足、执法不严,导致乱捕滥猎现象时有发生。

2、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滞后,不能满足新时期保护工作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违法分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手段也日趋先进,加之处罚较之暴利乃九牛一毛,犯罪分子为暴利所趋愈罚愈猎,而现行法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野生动物危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所造成的损失无法补偿,造成新的矛盾

目前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针对群众多次反映野生动物危害群众家畜、家禽、庄稼等情况,由于缺乏专项补偿资金而束手无策,无法让群众满意,以至群众对野生动物工作形成逆反心理,造成新的矛盾。

4、保护经费缺乏,影响正常工作

目前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尚无专项资金,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等处于初级阶段,真正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等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保护区的发展。

5、开发利用矛盾突出

被誉为新世纪“朝阳产业”的森林旅游热空前火爆,地方政府无节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过度的旅游开发,都会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全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提高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使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全面打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要在研究和开创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手段、新方法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宣传形式易被群众接受和领会,全面提高全民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和意识。重点抓好每年的“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国际湿地日”等活动,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上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积极投身到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中来。

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快修改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迫在眉睫,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实际执法操作。行政执法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林地、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植物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有效遏制破坏野生动物植物案件的发生。

3、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机构

目前除保护区管理局外,县级及其以下林业部门尚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基本处于有林业局、林派所或乡镇林业站代管,责任不明确,不利于全面保护。建立健全专职机构,实行专人负责,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4、建立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对因保护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应给予补偿。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5、多方筹措资金,推动野生动物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首先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预算经费,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专项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其次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通过有组织性的行为,募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救护基金。三是要用活用足现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严格征收资源保护费等。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真正使保护基金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

6、加大专业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野生森林 篇4

1.林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林学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和城市林业建设等方面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具有苗圃设计、造林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监测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能力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1.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

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

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

6.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技术概论、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

就业方向及深造:毕业后主要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和政府部门从事林业生物技术、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2.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本专业培养具有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及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从事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森林病虫害鉴定、森林病虫害检疫及综合治理等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灾害防治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地理学、森林资源保护、旅游管理和森林游憩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森林游憩业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公众教育、森林游憩市场运营与分析、游憩资源经营管理和协调森林游憩与森林资源关系的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昆虫分类学、真菌分类学、微生物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林木化学保护、资源昆虫学、资源微生物学、森林植物检疫。

3.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本专业培养能在与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的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产业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管理以及预测和决策的能力。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保护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显微制片技术、动物解剖、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自然保护区规划、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野生动物疾病防治、野生动物产品鉴定与开发利用以及自然保

主干课程:动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鸟类学、兽类学、野生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营养学、野生动物管理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饲养学、野生动物疾病防治。

野生森林 篇5

第七十期

泾源县林业局办公室 2012年12月15日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督查组到我县督查野生动物严打专项行动

12月15日下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第十六警务督查队陈青处长、赵振鹏书记一行三人在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调研员吴庭朝的陪同下,到我县督促检查野生动物严打专项行动工作。泾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兰秀全、林业局局长赫生全、林业局副局长余清江陪同检查。

检查队一行首先对我县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森林公安执法执勤情况进行了检查。随后,县森林派出所所长赵献春对我县开展野生动物严打专项行动情况作了简要汇报。在听取汇报后,督查队认为我县野生动物专项严打工作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对我县近年来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县森林公安工作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检查过程中,督查队陈处长就我县开展严打专项行动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强宣传,继续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宣传;二是要认真开展严打工作,确保严打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请各级领导继续关心和支持森林公安工作。

慎食野生蘑菇 篇6

1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

毒蘑菇又叫毒蕈, 目前已知的毒蘑菇有100多种, 我国已发现的有80余种, 其中有剧毒可致死的10余种, 如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粉褶菌、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残托斑毒伞等。

每年春季是各地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的季节。从形状上看, 无毒的蘑菇一般顶盖较平、伞面平滑而且上面没有环, 菌柄也大多没有环。有毒的蘑菇, 色泽鲜艳度高, 顶盖中央凸起, 形状怪异, 伞面厚实板硬;菌柄比较长、容易折断, 而且有菌环、菌托等。从蘑菇的分泌液判断, 将新鲜野蘑菇撕断, 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 撕断的截面不会变色, 而且散发着清香味;有毒的分泌物大多黏稠、呈赤褐色, 暴露在空气中的断裂面容易变色, 同时伴有辛辣、恶腥等怪味。

然而, 有些野生毒蘑菇在外观上与无毒可食用的蘑菇非常相似, 鉴别起来非常困难, 即便是专业人员, 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 普通公众就更难分辨了。所以不能单凭肉眼或经验进行鉴别, 也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鉴别。

2 野生毒蘑菇类型及中毒症状

野生毒蘑菇所含毒素主要有胃肠毒素、神经精神毒素、血液毒素、原浆毒素和肝肾毒素等。在自然界野生毒蘑菇种类繁多, 各种毒蘑菇所含毒素情况各不相同, 而且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 所以误食毒蘑菇后中毒症状表现复杂, 常常是以某一症状为主, 兼有其他症状。如误食毒红菇、墨汁鬼伞, 常有腹痛、呕吐、腹泻等表现;吃了红网牛肝、裂丝盖伞、点扬臭黄菇后, 会引起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精神异常症状;食用了胶陀螺, 可出现感光性皮炎;若食用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 往往会造成肝脏损害。按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可将毒蘑菇分为6种类型:

2.1 胃肠炎型

由含胃肠毒素的毒蕈引起, 如毒粉褶蕈、毒红菇、墨汁鬼伞、红网牛肝蕈等。潜伏期为10余分钟至6小时。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重症患者愈后不良, 病死率高。

2.2 神经精神型

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蛛素和幻觉原等, 主要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蕈等毒蘑菇中。潜伏期6~12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 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 无后遗症。

2.3 溶血型

如鹿花蕈 (也叫马鞍蕈) , 所含马鞍蕈酸为溶血毒素, 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 引起急性溶血。这种毒素抗热性差, 加热至摄氏70℃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失去溶血性能。潜伏期6~12小时, 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 可有贫血、黄疽、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 严重者可致死亡。

2.4 肝肾损害型

主要由毒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等毒蘑菇引起, 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素耐热、耐干燥, 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 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 对肾也有损害。一个约50g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潜伏期6小时至数天, 病程较长, 该型中毒病情凶险, 病死率甚高。

2.5 呼吸循环衰竭型

这类毒蘑菇毒素不详, 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潜伏期20~60分钟, 最长达24小时, 死亡率高。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 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 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

2.6 日光性皮炎型

在胶陀螺 (又称猪嘴蘑) 中含有光过敏毒素, 误食后身体的暴露部分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如面部肿胀, 疼痛, 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 形如猪嘴。

综上分析, 野生蘑菇虽然味美, 但有毒无毒不易鉴别, 一般人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经验, 很容易将毒蘑菇误为无毒蘑菇食用, 而且很多野生毒蘑菇常规烹调方式不能破坏其毒素, 中毒后症状复杂, 又无特效解毒药物, 中毒死亡率极高。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发生, 因此卫生部门警示群众切勿采食野生蘑菇, 谨防中毒。

参考文献

[1]周巍, 尹健, 周颖.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J]中国食用菌, 2004, 23 (1) :8-10.

[2]贺新生, 张玲, 康晓慧.神经致幻毒菌及其毒性[J].中国食用菌, 2004, 23 (2) :10-12.

野生森林 篇7

我们驾着车,融入了大自然,我们先看到一只只袋鼠,一只只鸵鸟,自由地在马路边穿梭,呵呵,还有些袋鼠妈妈口袋里装着小袋鼠,陪着它们晒太阳。鸵鸟们纷纷来到我们的车旁,围成一圈儿,想讨些美味的食物。

我们继续前行,听到了狼嚎,虎吼。它们隔着一道沟和我们相望,好像对汽车和人群都习以为常。东北虎就连下水去洗澡,也是如此的威风,昂首挺胸,上岸时,潇洒地抖动着毛,浑身散发王者的气息。再往前行,我看到几匹高大的骆驼正朝我们走来呢,我拿出准备好的青菜伸出窗外,对它说:“你们好啊!”别看骆驼身上挺干净,可它一张开嘴那可就是另外回事了,苍蝇和马蜂在它嘴边乱飞,我吓得尖叫一声,手一下就缩了回来,但一想我的理想可是自然学家,不去亲近动物怎么行呢?我命令自己把手伸了过去,只见骆驼张开了那都是一团团唾沫的大嘴巴……这时,斑马和长颈鹿也赶来凑热闹,斑马的牙齿又大又黑,一看就好多年没刷牙了,它们慢条斯理地嚼着我带来的胡萝卜,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长颈鹿则从另一个窗户把大头探进来,又伸出了紫色的舌头,把一大块包心菜卷了进去。

大家都知道猴子是人类的近亲,它们很聪明,特别是猕猴,当它们看见我手里的胡萝卜,兴奋地两眼冒光,一骨碌跳到了栏杆,发出叫声指挥我抛给它,它把一只手从栏杆的缝隙里伸出,我把胡萝卜掰成小块,挨个往上抛,它还接得真准,我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野生动物保护 篇8

智联招聘,最新校园,实习生招聘信息.1分钟快速注册,找到好工作!

父母必看: 21天改变孩子一生!

0-18岁孩子父母必看《家教圣经》 百万家长共同见证!轻松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百度推广

关闭

关闭

摘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现状,就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及保护。

关键词水生野生动物;存在问题;对策

1我国水生野生动物基本情况

我国海洋生物有3 0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内陆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50多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濒危物种不断增加,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已有92种鱼类被列为野生绝迹、濒危、易危、稀有等级[1]。我国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有近80种水生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暨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鼋、儒艮、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红珊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线鱼巴、大理裂腹鱼、文昌鱼、佛耳丽蚌、花鳗鲡、胭脂鱼、唐鱼、大鲵、玳瑁、山瑞鳖、三线闭壳龟、绿海龟等;此外,还有许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如东北雅罗鱼、长江鲥鱼以及龟类等。这些物种都是世界珍稀动物资源,更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2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2.1.1水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物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污水,及日趋频繁的航运和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直接破坏鱼类自然生存环境[2-3]。据我国水利、环保、渔业部门对全国10万km的河流进行调查评价,发现被污染河流的长度已占半数,其中有4万km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 400 km河流鱼虾绝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日排放量已超过7 000 t,其中长江流域在我国各江河流域中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日接收污水量约3 000 t,占全国水资源36%的长江有大小污染源4万多个,检测到的污染物有40多种。2001年,全国发生赤潮灾害达到77次,影响面积达到1.5万km2左右。水环境受污染,使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减少,遭受直接伤害的危险与日俱增,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1.2梯级电站的建设。水利工程的无序无度开发破坏了鱼类的自然繁殖和生活场所,特别是建闸筑坝、建库、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天然河道的自然生态,阻隔了鱼类索饵、繁殖的洄游通道,并且大坝的构筑使鱼类天然的产卵场被淹没,产浮性卵的鱼类因天然流速、流程不够而沉淀死亡;产粘性卵的鱼类因失去鱼卵赖以粘附的水生维管束植物而资源枯竭;幼鱼因坝流冲击过大而致死;原江河急流型鱼类及底栖生物因水域生态环境而消亡。因此,梯级电站的建设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生态习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2渔政执法机构分散,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各地发展不平衡

中国渔政执法体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的渔业执法机构由渔政、渔监和船检3支队伍组成,已形成一支拥有3万多人、1 100多艘渔政执法船舶、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较为规范的渔业行政执法队伍,承担着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代表国家行使渔政、渔港和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权,维护国家海洋和边境水域权益的重任。但是随着我国渔业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行的渔业执法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统一领导”不足,“分级管理”有余,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管理出现失控;二是机构设置不规范,机构名称不统一,影响执法形象;三是渔政、渔监和船检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降低执法效率;四是执法受行政干预多,执法机构难于独立行使职能,影响秉公执法,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五是未能纳入公务员管理,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只能靠自收自支、罚款维持,不仅影响《行政处罚法》的贯彻执行,并且容易滋生****现象;六是人员编制不到位,渔政队伍编制成分复杂,相当一部分渔政人员没有纳入行政或事业编制,造成没有纳入编制和公务员管理的渔政人员不能行使执法权;七是渔政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与现阶段对渔政执法人员要求大专学历以上不相符,具有渔政管理及相关学历的人员甚少,执法专业水平低。

2.3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又相继制定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农业部制定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颁布已久,但一些主管部门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强,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非法捕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二是非法及无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产品。

2.4有害渔具渔法及过度捕捞,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3年末拥有机动渔船20 959艘,其中海洋渔业机动渔船280 931艘,2003年全国捕捞产量14 323 121 t。在捕捞的渔获物中,大部分为当年幼鱼或低龄鱼,对资源利用十分不利;在全国各地还存在着电、炸、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以大功率高负荷的电鱼设备捕鱼,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5对增殖放流重视不够,放流活动不规范,放流品种不符合要求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数量与资源恢复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放流工作尚未引起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还没有提升到议事日程,一些地区尚未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大部分地区没有制定长期增殖放流的规划;放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不够,资金支持不足;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放流效果。

2.6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经费投入不足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对它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对水生

野生动物进行全面的考查,包括其生活习性、生态习性、资源分布以及受环境条件变迁影响的程度等。由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经费投入有限,许多地方没有把此项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困难。因此,对于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

2.7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适应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鼓励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人工养殖品种与野生品种实际上难以区分,珍稀品种的养殖产品难以合法上市销售;二是由于饲养技术的发展,养殖品种成熟期小龄化,这与保护法规定的相应品种的上市年限不相符;三是科技进步,使水生保护品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育苗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人工繁殖的保护品种的经营由于保护法而受阻。

3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3.1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布告、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画册、张贴画、举办展览、义演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地区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政策,让社会大众都了解什么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原因,以及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现状、濒危程度、科学价值及相关法律等,消除宣传上的误区和盲点,让全社会都参于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3.2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保护管理,健全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机构,加大水域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渔业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及生存,对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监测监视工作,加强污染物治理工作,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保质量标准而制定的,规定允许排放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标准,如果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则其行为是合法的,反之是违法排污。违法排污者即使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也将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合法排污者则只在造成污染危害时才承担而且只承担民事责任,对违法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肇事方要从严从重处理。对水利、水坝建设项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建设项目对渔业水域环境及水生野生动物影响的环境评价工作,提出科学的资源保护、补救和恢复措施,使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3.3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渔业执法力度,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的经营管理

渔业资源的公有性、洄游性和渔船作业的流动性决定了渔业执法管理必须实行高度统一,即要确定“统一领导”在渔业执法监督管理上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不同,又必须要有“分级管理”作为补充。所以,“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辅相成,只有在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搞好“分级管理”,把渔业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解决人员编制及经费等,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渔政工作才能做得好。只有把渔业执法队伍铸造成一支人员素质高、装备精良、机动灵活的渔业执法队伍,才能有力地打击各种破坏和危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3.4规范增殖放流活动管理工作,延长休渔期

实践证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要将增殖放流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将增殖放流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计划;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渠道,调动社会力量

投入资金,参加资源增殖放流。放流要进一步规范化,保证放流的生态安全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放流品种和来源。放流苗种要由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原种、良种场和增殖站提供。放流品种的苗种原则上要以当地原种及其子一代苗种为主,不得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放流后必须对放流品种及相关区域实行禁渔期2~3个月。

3.5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拯救工作,加大水生野生动物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快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建立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持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国家稀有物种及其生态系统。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对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建设保护区等进行有效保护,并针对水生野生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的实际情况,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作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资金的参与,增加对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与当地群众的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区应尊重地方政府,主动和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县、乡政府要配合保护区管理处组建保护区联合管理委员会,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村、屯要订立村规民约,与保护区签订联保共管协议,自上而下建立县、乡、村、屯4级共管体系,形成全民共管共建保护区的良好局面。

3.6合理解决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野生动物保护法》之间的矛盾

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要认真贯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要有效地保护水产资源,尤其是有效保护、拯救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合理地利用、开发资源。

3.6.1坚持以科技为依据,完善资源保护法。人工授精孵化技术、人工育苗技术、饲养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珍稀水生动物的养殖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渔业科技进步,原有的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滞后”,制约了渔业生产发展。因此,要以科技为依据,重新认识新基准,不断补充调整法规,通过完善资源保护法促进渔业产业的新发展显得非常必要。

3.6.2坚持以法规为准绳,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为有效地保障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珍稀资源,必须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要制订一套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依法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效果。

3.6.3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为原则,促进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坚持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水产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3方面:一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二要合理开发利用;三要根据资源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长远规划。

3.6.4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政策扶持水产珍稀品种养殖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保障体系,畅通市场销售体系。

4参考文献

野生杜鹃扦插技术研究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河南省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吕槽沟, 地处伏牛山外方山, 海拔1 000 m, 土壤为山地棕壤, p H 5.5~6.0。插床呈长方形, 分5个苗床, 每个长2 m, 宽1.5 m, 苗床周围用砖和水泥筑成高40 cm的围墙。先在苗床底铺20 cm的卵石和粗砂, 然后再在上面分别铺上20 cm基质, 用多菌灵消毒。采用全光喷雾设备控制温度、湿度和水分。

1.2 扦插材料

试验用插条采自牌路村吕槽沟杜鹃岭杜鹃。由于野生杜鹃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插条比较困难, 因此必须在头年秋冬季进行复壮处理, 保证扦插时有条可采。采条时要选择木质化程度基本相同的枝条, 插条直径0.5 cm左右, 长度5~6 cm, 去掉叶片, 50根一捆, 随采随用, 保证插条新鲜, 扦插时根据试验要求用不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粉处理。ABT6号生根粉能使各种植物提高生理活性, 加速生长速度, 提高成活率, 是一种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ABT6号能有效地解决各种花卉、苗木等植物的移栽、繁育过程中遇到生长缓慢, 成活率低等问题。用于植物扦插育苗、播种育苗和苗木移栽 (造林) 等可缩短1/3的生根时间, 提高成活率15%~65%, 增加生长量30%~80%。

1.3 试验方法

扦插试验采取5种基质, 分别为蛭石、珍珠岩、细砂 (小于0.5~1 mm) 、粗砂 (1~2 mm) 和对照 (森林土) , 每种基质内生根粉 (ABT6号) 浓度4种处理, 分别为CK~清水、A~20 mg/L、B~50 mg/L和C~100 mg/L, 浸泡1h, 每处理30株, 3次重复。

全光喷雾基本掌握在保持叶面湿度90%以上, 温度25℃左右, 因此, 扦插后要保证第一次喷透, 以后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喷雾间歇时间, 夏季晴天, 一般每隔30~40 s喷雾1次, 每次喷雾20 s, 随着温度降低, 逐渐缩短喷雾时间, 加长喷雾间隔。每周喷洒多菌灵等消毒。2006年7月10日扦插, 2007年5月20日调查生根率和生根数量, 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野生杜鹃扦插生根有影响, 随着生根粉浓度的提高野生杜鹃扦插生根率也在提高, 不同基质的CK、A和B 3种处理的生根率基本低于平均生根率, C处理的生根率高于平均生根率, 与CK、A和B 3种处理有显著差异, 因此野生杜鹃扦插时生根粉浓度100 mg/L为好。

2.2 不同基质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蛭石、珍珠岩、细砂、粗砂和森林土都是很好的植物扦插基质, 但由于不同基质的密度不同, 通气性不同影响野生杜鹃的扦插生根率。粗砂、蛭石和森林土由于通气性能好, 其扦插生根率较高, 珍珠岩和细砂由于密度大, 通气性能差容易使插条根系发霉腐烂, 扦插生根率较低, 从表1可以看出, 野生杜鹃扦插最好用粗砂。

2.3 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对扦插生根数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野生杜鹃扦插生根数量有影响, C处理的生根率高于平均生根数量, 与CK、A和B 3种处理有显著差异, CK、A和B 3种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因此从野生杜鹃扦插生根数量来看, 生根粉浓度100 mg/L为好。

2.4 不同基质处理对扦插生根数量的影响

表1同样也可以看出, 不同基质对野生杜鹃扦插生根数量有影响, 细砂、粗砂和森林土的生根数量较多, 蛭石和珍珠岩的生根数量较少, 细砂、粗砂和森林土的生根数量与蛭石和珍珠岩的生根数量有显著差异, 因此从野生杜鹃扦插生根数量来看, 用细砂、粗砂和森林土为好。

根据以上4条分析, 野生杜鹃扦插用粗砂作基质, 用ABT6号100 mg/L生根粉处理, 在全光喷雾条件下, 野生杜鹃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比对照有显著差异, 比对照生根率提高28.2%, 生根数量提高8.3根/株。

3 结论与讨论

3.1野生杜鹃扦插繁育需要有适当的光热水气, 7月份扦插野生杜鹃, 其光照、温度完全可以满足植物生根的需要, 因此基质的密度非常重要, 不同基质其通气性能不同, 对植物的生根有一定影响。从试验选用的5种基质来看, 粗砂、蛭石和森林土由于通气性能好, 其扦插生根率较高, 而细砂、粗砂和森林土的生根数量较多, 因此选用粗砂和森林土作为野生杜鹃扦插繁育的基质比较适合。

3.2 ABT6号生根粉能使植物提高生理活性, 提高生根率和成活率, 试验采取4种水平的生根粉浓度, 随着ABT浓度的增加, 杜鹃的生根率在提高, ABT浓度达到100 mg/L时, 其生根率与CK、A和B的生根率有显著差异;从生根数量来看, 100 mg/L的生根率与CK、A和B的生根率也有显著差异, 因此ABT6号生根粉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

参考文献

[1]黄茂如.中国名花丛书.杜鹃花[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王文恩, 包满珠, 张俊卫, 傅强.比利时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 (03)

[3]张波刘小林等.四季杜鹃全光喷雾扦插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 (03)

上一篇:都是粗心惹的祸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民生